瘟疫当前,需要正确认识“免疫力” 曹东义 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农工党信息员 目前,新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正在流行,很多人希望提高免疫力来避免感染。由此可以看出,大家对于“免疫力”这个词,有一定程度的误解。 病毒性肺炎出现肺水肿、“大白肺”、“肺纤维化”,主要是患者产生的抗体太多、太集中,免疫反应过于强烈造成的,叫“免疫损伤”;使用激素治疗,就是为了压制免疫过度亢进,不得已而采取的措施。 免疫力这个词,源于古老的中医,被西医吸收之后,改造成了一个现代词语。 甲骨文之中有“御疫”的占卜,为的是避免患流行性的传染病,需要采取一定措施才能达到防疫、御疫的效果。“疫”这个字,源于徭役、劳役,那是当时普通人不能推脱的义务,它和传染病流行一样非常普遍。 为了防疫、御疫,古人经常用艾草、松枝之类的植物药,来“燎于室”,约等于现在的消毒措施。除此之外,每个人还有很多避免得传染病的措施,《灵枢·九宫八风》说:“谨候虚风而避之,故圣人日避虚邪之道,如避矢石然,邪弗能害,此之谓也。”也就是懂得养生保健的人,要主动躲避邪气的进犯,就如同避免被石头击伤那样。 古人说“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又说“藏于精者,春不病温。”因此,除了外避邪气,更重要的是“内养正气”。 《素问·刺**》说,人经过内修锻炼,可以达到“五气护身”,身心强壮,再加上一定的养生保健措施,“然后可入于疫室”,执行救助任务。其所以能到“疫室”里边去,是因为“不相染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气。” 中医养护、提高正气的方法很多,有精神养生、饮食起居养生、运动健身养生、四季顺时养生、导引按摩、太极拳、八段锦、药物调理养生等措施,通过这些主动的方法,达到“德全不危”,不生病的境界。 《灵枢·玉版》说:“两军相当,旗帜相望,白刃陈于中野者,此非一日之谋也。能使其民令行、禁止,士卒无白刃之难者,非一日之教也,须臾之得也。夫至使身被痈疽之病,脓血之聚者,不亦离道远乎?夫痈疽之生,脓血之成也,不从天下,不从地出,积微之所生也,故圣人自治于未有形也,愚者遭其已成也。” 不讲养生之道,“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甚至乱吃野生动物,其危害是很严重的。 几百年之前,在西医主要采取隔离、港口检疫措施,“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把病人、疑似患者与健康人强行分开,以应对传染病威胁的时候,中医逐渐摸索出可以推广使用的“免疫技术”人痘疫苗。 疫苗,是减毒、低毒的致病活物“邪气”,不是“好东西”。中医这个“疫苗”词起得好,很准确。掌握不好、不规范操作,疫苗就成了引起火灾的放火行为。 古代中医大力推行免疫种痘术,也就是把病人的痘疮痂,经过适当处理,变成疫苗,分干苗法、湿苗法、熟苗法、痘痂法、痘衣法等,明清时期开始大面积推广接种,并且在清代传到俄罗斯、土耳其等国家。后来英国的玛丽夫人,把人痘疫苗引进到英国,由琴纳改良成更安全的牛痘疫苗,再传到法国巴斯德生产出更多疾病的疫苗,人类才在近现代逐渐消灭了天花,控制住了很多传染病的流行。 中医一般不说免疫力如何,而是说养护人体的正气。 西医有“免疫病”,中医没有“正气病”。 所以大家目前应该说,想法保护、提高正气,不要说“提高免疫力”。
$ w2 U D6 H' @2 u* m2020、1、26
- I. e: |8 \2 ^/ e( G. 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