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一技之长 / 正文
穿越历史时空,叩问医祖扁鹊-----全国第三届中医药文化大会论文
马京雪 发表于:2019-9-23 17:43:57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3525
) \% Y  n- G" n9 h! t$ f" d
扁鹊,姓秦氏,名越人,在我国是家喻户晓的神医,人们常常用“卢扁重生”来形容医生的医术高明,而真实的扁鹊是我国有记载的第一位民间医生,是中医学的集大成者和真正的宗师。

9 p- H' v) H6 ~  c3 j, N
扁鹊生活年代考
5 @/ b, o) W) {& W. U
司马迁在《史记·扁鹊传》中对扁鹊的记载言之凿凿,非常自信,说明司马迁对扁鹊的生活年代、历史事件、学术思想等进行过严格的考证。《史记》素有“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的评价,是我们研究扁鹊的重要史料之一。东汉史学家班固在《汉书》中总结了汉以前的596家著作和秦以前的1949位各类人物,把扁鹊列为春秋末期的人物,与孔夫子,老子,赵简子等人物是同时代的真实的历史人物。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自序》和皇甫谧的《甲乙经·自序》中均称扁鹊为“中世”或“中古”名医,王叔和的《脉经.序》则把扁鹊和医和并称。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序言》中说:“六国之时,则有扁鹊”。在以上的记载中可以看出扁鹊是春秋末期的真实存在的人物。
7 a* W& J5 d9 u- P2 P% d% |) E
《史记·扁鹊传》中关于扁鹊的第一个历史资料是“扁鹊诊赵简子昏迷案”。这个医案是司马迁摘录于《赵世家》等古代的“史书”,关于这个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可考可证。赵简子昏迷是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这个事件的发生标志着当时的中国由春秋时期进入到战国时期,是一个具有重要的划时代意义的历史事件,经过司马迁严密考证后被列为重要资料而记载于《史记》中。公元前497年,赵简子欲将卫国进贡晋国的五百户居民迁往晋阳(今太原市),族弟赵午恐卫国报复,于是在进攻齐国后以保障“卫国进贡居民安全为由”将卫国五百户居民迁往晋阳,此举令赵简子十分不满,于是杀了赵午,由此而导致了赵午之子赵稷与中行氏、范氏联合反叛,晋国国君猜疑赵简子的局面,内外交困的赵简子“昏迷”了,晋国太医束手无策,诸大夫惊惧晋国朝政无人主持,于是召扁鹊诊治。扁鹊秦越人进行详细诊察后曰:“血脉治,尔何怪,在昔秦缪公尝如此,七日而寤”,其后内容或为董安于补笔,或为赵襄子补笔,或为赵武灵王补笔。扁鹊秦越人抢救虢太子“尸厥”中“虢太子”属于背景人物的描写,而“尸厥”则是真实的事件。扁鹊秦越人望齐侯之色的故事出自于《韩诗外传》,是韩非子用来说明道理的一则寓言故事,司马迁经过加工后记载于《史记·扁鹊传》中,用来说明扁鹊秦越人的医学特色和医疗水平,这是无可厚非的事情。(详见《扁鹊文化与原创国医》,曹东义著,2017年5月《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j& i) V0 \& X) p/ i+ K
公元前497年扁鹊秦越人诊治赵简子“昏迷”,以高超的诊断技术来看,医疗经验已经相当丰富,其岁数应该在50岁左右,我们由此向前推50年即为扁鹊秦越人出生的大约年限,即公元前550年左右,其死亡时间应该在诊治赵简子之后,结合当时的社会环境、生产力水平及人类生存年限看,扁鹊秦越人被害的时间大约为公元前450年左右,也就是说扁鹊秦越人大约生活于公元前550年---前450年之间的一位民间医生,是真实的历史人物。
9 `# x, B* B$ K/ K( w% W8 Y
回归扁鹊医学  认识健康与疾病
$ K5 k+ b4 @# N+ O
   司马迁在《史记》中说:“扁鹊言医,为方者宗,后世修序,弗能易也。”高度概括了扁鹊医学的特色“守数精明”。

3 |/ |1 K6 f# \8 ~0 H
“天地和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我们中医学认为人和宇宙万物一样是自然整体生成的,宇宙万物的变化时刻影响着我们人类的生活和生存。“天有常道,地有常数”,我们知道一年有24个节气,每个节气都有其特定的自然变化,这种自然环境的变化必然会影响人类的生存状态,故而《内经》曰“人禀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 N* p7 h) W/ q9 y( Y0 A) _; @
“扁鹊曰:人一息脉二至谓平脉,体形无苦。”一次吸气或呼气脉搏跳动两次,这是正常平和之人,扁鹊秦越人开创性的把脉搏与呼吸的关系和人体气血的运行相联系起来。“人经脉上下左右前后二十八脉,周身十六丈二尺,以应二十八宿,漏水下百刻,以分昼夜。故人一呼脉再动,气行三寸,呼吸定息,气行六寸;十息,气行六尺,日行二分。二百七十息,气行十六丈二尺,气行交通于中,一周于身,下水二刻,日行二十五分。五百四十息,气行再周于身,下水四刻,日行四十分。二千七百息,气行十周于身,下水二十刻,日行五宿二十分。一万三千五百息,气行五十营于身,水下百刻,日行二十八宿,漏水皆尽脉终矣。所谓交通者,并行一数也。故五十营备,得尽天地之寿矣,凡行八百一十丈也。”

3 E5 e# `% F5 U
“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古人在长期对生命现象的观察和临床实践中逐渐认识到构成脏腑及人体的两大基本物质,即“气”与“血”。“少阳之脉,乍小乍大,乍长乍短,动摇六分。王十一月甲子夜半,正月、二月甲子王。……厥阴之脉,沉短以紧,动摇三分。十一月、十二月甲子王”,“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气血周行人身而日夜不殆,与天地阴阳消长同步、和谐共振,只有这样的人才是正常平和之人,这种与天地自然和谐共振、共存的状态才是我们人类最理想的健康状态。单纯的研究人体的结构与功能而忽视人体结构与功能、形体状态与心理状态、人与天地自然环境、人与社会环境的适应性的医学是不完美的医学,也必将无法完全解决人类的健康问题。
1 B2 c, n& j4 }0 ]- }5 q4 j
扁鹊秦越人通过脉搏与呼吸的比例,脉搏与脉搏的间歇时间,脉搏与呼吸比例的变化,脉象的大小强弱长短等生命现象,推导出气血的多少和生命力状态。人体的气血状态不仅表现在脉象上,面部、眼睛等部位的色泽以及人发出的声音、形体盛衰等情况也能够反映人体的气血状态。外感六淫,或内伤七情,或饮食劳倦等因素侵袭人体,干扰人体气血运行,气血运行节律与天地阴阳消长节律不能相应就会发生疾病,严重的可以危及生命。换言之,人体一切疾病都是“血气不时”的结果,“症”或“证”只是人体气血运行障碍的表现,所以中医学通常以“咳嗽”、“腹泻”等症状来表示疾病名称,“中医以无为本”,正是对中医认识疾病的高度概括。
3 f9 f6 r) R3 y5 H+ |0 _
                   心怀天下  普救含灵   

* Y/ t' w; ]$ _0 W) [$ k1 p4 U! v
“扁鹊言医,为方者宗,后世修序,弗能易也”。中医号称“岐黄之术”,而在司马迁的笔下扁鹊才是中医学的宗师和开创者。扁鹊秦越人是一个生活于社会底层的民间医生,而当时的社会动荡,诸侯混战,饥饿与病痛时刻威胁着民众的生命与健康,扁鹊秦越人深感民众痛苦,以医术行医济世,救人于病痛之中,以一个小人物的身份践行着“利天下”的思想。
; O' x( \) \4 {1 i* p, _
扁鹊秦越人行医于河北、河南、山东、陕西、山西的广大黄河中下游地区,精通妇科、儿科、老年病科、内科、外科,熟练运用汤药、针刺、艾灸、砭刺、汤熨、按摩、返神等疗法于临床,救治了很多的患者,以至于在扁鹊被害后人们自发的修筑庙宇来纪念扁鹊秦越人。
( Z/ M: X$ F* E5 _5 c; _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也是最需要讲实事求是的学科。扁鹊秦越人在成功救治虢太子“尸厥”证后名声大振,人们纷纷传说扁鹊秦越人能够“生死人”,扁鹊秦越人在听到这样高度赞美的语言之后平淡的说:“越人非能生死人也,此自当生者,越人能使之起耳”。平淡而朴实的话语体现出了扁鹊秦越人谦虚与实事求是的性格。

4 h0 m4 U/ L3 w6 u, n* J2 D
扁鹊秦越人身处于一个社会极度动荡的时代,他不惧生命危险和奔波劳碌之苦,以精湛的医术行医济世于广大的黄河中下游地区,毫无怨言的践行着“利天下”思想,他的精神是留给后世的最宝贵财富。
( h/ W, {; t0 e2 `( G
                   河北宁晋县北鱼台村卫生室 马京雪
! w- g( M. T. K
                                               电话:13463941644
* b  P$ X/ I( ~% i/ c
                                                                邮箱:[url=]823806340@qq.com[/url]
& t% G9 d8 q0 y* H: \* Z* I
                                                                邮编:055550
' `% ~/ n: ~- N
                                                通讯地址:宁晋县凤凰镇北鱼台村英才街一号
* u9 M8 p0 N+ P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马京雪 发表于 2019-9-23 17:47:53 | 阅读全部
引言:我与扁鹊的特殊缘分
1 `$ C5 o  }6 E6 t, L: l- y扁鹊是一个历史名人,司马迁说他“名闻天下”,而且出名非常早,在老子创立道家、孔子谈论儒学,墨子主张兼爱、孙子论述兵法的年代,扁鹊创立了独特的中医学,并靠这些突出的成就而“为方者宗”。: t; O! {5 d( K) {6 v
扁鹊所创立的中医学,是一个与西医很不一样的医学体系。全国文联副主席郑一民先生建议我用“国医”来称呼中医。他说,不应该由中国人说“我们是中医”,而应该说这个医学是中国人发明的国医。" E7 ]4 O3 r# Z
这是一个很好的建议,也符合近百年、几十年的实际状况。
3 Z3 p( [: |" q9 l1 Q& {8 O中医,或者国医,有过长达几千年的历史辉煌,也有过一百多年的坎坷与屈辱,历经劫难,却屹立不倒,并且逐渐走向了世界,在“西学东渐”之后,开辟了“东学西传”的新时代,引领着曾经同是“岁寒三友”的国学、汉字,一同走向了世界,正在影响着,或者即将影响世界的格局。
0 I& Y+ m5 ]* `: w4 X! u4 `, l1 Z0 H( |, A世界未来的发展,需要东方文明的智慧。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医药学是打开中华优秀文化宝库的钥匙,李克强总理说要用中国方式解决世界性的医改难题。这一切都离不开中医药学的发展和振兴,而发展中医、促进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都离不开“文化寻根”,这就不能不谈老子、孔夫子和扁鹊。当然,他们不是中华文化的源头,他们只是集大成的宗师,是中华文化发展到一定时期的集中体现。因此,我们不能不谈他们的祖先:是谁启迪了他们的智慧?8 K+ f# E6 T3 B3 S3 ?5 C' m- R" [
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时代,各位不同学术流派的宗师之间,可以互有学术交流,老子追朔世界的本源,把“有物混成”,天地未开的自然存在称之为“道”,由此创立了道家学说。孔夫子问道于老子,并把“道”作为一个基本学术概念,进行了广泛的应用和传播。《论语》之中使用“道”达80多处,孔子甚至说“朝闻道夕死可也”,又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可见道家与儒家之间的学术交流是非常广泛而深刻的。尽管我们今天见到的《素问》《灵枢》,早就被称为《黄帝内经》,但是其中使用“道”的概念达200多处,可见其受道家影响之深。然而,流传下来的扁鹊有关论述,几乎没有使用“道”的理论。扁鹊之前的医缓、医和、楚医、齐医也都没有使用“道”的概念。由此可见,扁鹊医学来源之古朴和久远。
; X" @$ z# ]  B) X$ R扁鹊是一个大文化,历史求真实,文化尚演绎。缺乏历史真实的文化,就容易流于荒诞;缺乏文化包装的历史,很容易失传,也不好看。9 e* _0 v4 K% h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扁鹊文化必须以历史真实性为基础,只有这样的发展变化,才能使扁鹊开创的中医学立于不败之地。
+ t6 K) W4 T9 |0 r" s% [中医文化寻根,我们不能不谈扁鹊。
8 Y, j/ G( |" _8 }扁鹊不是一个传说,很多人都与扁鹊有缘分,因为扁鹊的事迹早就收录在中学课本里了,那是韩非子所写的“医扁鹊见蔡桓公”。尽管其中有浓厚的传奇色彩,但是,扁鹊给很多年轻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或者在他们心中打下了古代医学神秘的烙印。/ B% |# [: i& m: y" R
进入中医学院学习,大家都要学习《医古文》节选的“扁鹊仓公列传”,进一步把更多的扁鹊信息传授给大家。但是,这种裁剪丢失了很多有益的信息,也为有些人误读和改写历史提供机会。但是,司马迁的考证结论:“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脉学是中医最具特色的诊病方法,恰如国医大师朱良春先生所说:“‘脉诊’向为祖国医学不可或缺的传统诊法之一,虽居四诊之末,却负冠冕之誉,故习俗称中医看病为‘诊脉’、‘方脉’、亦以‘大方脉’、‘小方脉’以概中医内科及其他各科;以脉性、脉理作为衡量医者诊疗水平之高低,以辞窥义,可见一斑。但观之当今中医界,言脉者泛泛,重脉者寥寥,部分中医仅视诊脉为装门点面的形式而已,令人慨叹。”
) i4 V2 n4 s8 q  z) [扁鹊的成就让人不敢轻视,司马迁赞誉他说“扁鹊言医为方者宗”,由此可见,学中医的人们与扁鹊的缘分已经很深了。5 C9 v6 h" B2 k0 @4 W! d0 T& {
我与扁鹊特殊的缘分,是在研究生毕业之后开始的。7 J; v; _. ]; c. e! ^
1988年,我从北京的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硕士毕业,回到河北省会石家庄,想为中医文献研究做一些事情,很快就来了机会。时任河北省中医药学会副会长的高濯风先生,他在“王好古学术思想研讨会”上发言,使我意外地与扁鹊有了进一步“对话”的缘分。高老曾经是上世纪五十年代河北省中医药研究院在保定时期的老专家,对河北省的历代名医很有研究,但是有一件事情困扰了他很久。他说,山东两次召开省内、全国的“扁鹊里籍研讨会”,发邀请函请河北省中医学会派人参加,他们说过去人们认为扁鹊是河北省任丘鄚州人不对,根据最新研究扁鹊应该是山东长清卢人。“这样的会怎么参加啊?同意人家的观点吧,心里没底,也不是滋味儿;不同意人家的观点吧,人家有备而来,我们也拿不出不同意的根据。”因此,山东两次召开有关的会议,我们都没有派人去参加。他说:“你们搞医史文献的人,应该好好研究、研究,如果人家说的有道理,符合历史事实,我们就不做声了;假如他们的观点,不符合历史本来面目,我们一定要想办法,把扁鹊老先生请回来。不能在我们手里,把中医的祖先扁鹊让人家山东请了走,我们河北省弄丢了人!”+ q( i5 G/ h* c) |& Y  l
我虽然学习的是医史文献,但是听了高老先生的话,如芒刺在背,却不敢做声,不敢说自己可以接过这个事情来做。这也是因为心中没底。毛主席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后来,河北中医学院医史教研室李渡华教授说,他手里有一本山东寄来的《论文集》可以借给我看看。我看后,其中涉及的资料很多,大多是先秦的著作,因此就到省图书馆查阅资料,到省博物馆访问有关专家,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基本理清了有关问题的来龙去脉,阅读了大量古人、近人和今人的研究文章,发现围绕着扁鹊的研究,各位学者提出的疑问非常多。
1 g  y) C1 C6 K7 H# z: e扁鹊秦越人从名字、生活年代、籍贯、行医地区、生平事迹、著作、学术贡献、墓庙等方面,都存在众说纷纭的许多说法,互相矛盾,似乎各有根据,好像都有道理,让人如坠雾中,难以取舍。甚至,现存的扁鹊庙、扁鹊墓,也分布在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五个省区,达十余处之多,哪一个是真墓?很难说。它们可以“穿越”两千五百多年,历经风雨剥啄,仍然建存于世,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也不能不说扁鹊的魅力,让很多称雄一时的历史人物黯然失色。不仅传说之中的曹操七十二疑冢与扁鹊不可同日而语,就是秦皇汉武的陵墓尽管高大雄伟,但是它们也比不了扁鹊被世人的爱戴。& Z1 d4 n0 `2 r& I5 N5 r; t
我带着一种无比钦敬的心情,走近扁鹊秦越人,去一一拜访有关专家,考察有关的文物遗迹,去查阅可以找到的文献。这期间得到河北省卫生厅、省中医药管理局的大力支持,被列为科研课题,也得到国内很多著名医史学家的鼓励与帮助,件件不同寻常的往事,令人没齿难忘。河北省中医药研究所编辑的1991年《中医药情报》专辑(1),该刊刊载了我写的《燕赵名医祖扁鹊》一文,寄送全国各有关单位,引起了一些专家的重视,也引发了一些学术争鸣。温如杰先生先后在1991年和1994年的《山东中医》杂志发表了与我不同观点的商榷文章。我回应其商榷的文章,没能在《山东中医》杂志刊出,就刊登于《河北中医》《河北中医学院学报》上,并就扁鹊生平有关的问题,进一步在《天津中医学院学报》《中医药信息》《中医杂志》《中医药学报》《中医基础理论杂志》等进行讨论。
6 x, m) h" C6 ^) H0 |1993年,我主持的扁鹊研究课题顺利结题,当年还获得省卫生厅科技进步一等奖。0 h! g  w, @- B5 M
1996年,扁鹊秦越人生平事迹研究的科研报告《神医扁鹊之谜》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引起全国有关学者的重视,得到鼓励与好评。山东省有关专家也高度评价这部书,2002年他们编写《山东省志•诸子名家系列丛书》,写到有关扁鹊在山东的医学活动。山东省卫生史志办公室专门把有关稿件寄给我,请我为其做鉴定。并说:“您是位卓有建树令人敬仰的医史学家,我们的《志》稿中力求客观地记述各家的观点,免失偏颇。其中涉及您的观点处尤多。为此,特请您注意一下几点:一、是否全面地、准确地记述了您的观点,凡有错讹、失当、遗漏,均请指正。二、对别家观点的记述是否允当。三、其他建议。请您不吝赐教。”& \$ Y) O( l: ]# Z6 ]
我拿着这个请求鉴定的信件,找到了时任河北中医学院院长的宗全和教授,他看后说:“他们把这个球踢给你,看来是动了脑筋了。”我说,不怕,只要是尊重历史的研究,我们就可以有礼讲理。我高度评价了他们认真负责的态度,对于他们的系统研究也给与鼓励和赞扬,同时指出其采用材料,尤其是对于采纳新近研究成果方面存在的某些欠缺和不足,比如他们虽然尊重我们课题组的研究成果,但是在其初稿之中吸收的内容不多。我说:“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漏和缺憾。”3 B- C  D' ^" j! X: n- B
我给山东的鉴定结果寄出之后,引起他们的重视。2005年《山东省志•诸子名家系列丛书》正式出版,其中的《扁鹊•仓公•王叔和志》的内容,吸收了我们的研究成果。我收到书后,赞扬了这种求实的学风。1 I3 r6 L, k% J2 g- i
我主张,扁鹊是一个大文化,不要狭隘地看待扁鹊的里籍问题,要从中医学术体系形成的高度看待扁鹊。应该把司马迁所说的“扁鹊言医为方者宗”的历史事实搞清楚,把扁鹊如何在故乡学习医学知识,如何“名闻天下”开创医学临床各科,如何依靠医学的力量战胜巫医,如何宣传治未病等内容阐述明白。
" A/ D5 p& p: h' ~" {我认为,把扁鹊与《灵枢》《素问》《难经》《脉经》的关系;他对仓公、张仲景以及其他医学家的启示和影响等搞清楚。进而把扁鹊奠基的中医学术特色用时代的语言表述出来,这就说清了中医与西医的区别在哪里。如此等等,这是一个庞大的医学工程,也是一个高深的学术研究课题,需要大家凝心聚力,集思广益,下大力气去深入思考,而不应该“只说一点,不及其余。”
2 _# ?" c+ L+ l1 C; [$ w" H1 k不能用狭隘的眼光看待扁鹊。“利天下”是《易经》阐发的中华精神,扁鹊的生平事迹充分体现了这个思想。# j9 @" w! F& l9 J
通过研究扁鹊,我与很多学者、同道成了朋友,不仅在扁鹊生地、学医之地的任丘鄚州,封地、葬地的邢台内丘我结识了很多朋友,而且在扁鹊当年行医之地的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都认识了很多朋友,还有热心于扁鹊文化的出版社、报社的编者、著者、读者朋友,可以说故事很多,难以尽述。相信随着这一本书的出版,我又可以认识更多的朋友,大家一起探索中医学术,研究中医文化,发展中医事业,这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 g( L4 q; c3 q8 h
1 0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9-9-23 17:46:33 | 阅读全部
《扁鹊文化与原创国医》
3 v) n& A# F9 G" v曹东义1 y! @7 G7 b1 f) K
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8 P. |. @% \6 c9 j# m9 H( Q2017年5月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  \. e+ ~" b/ b1 s# y: T* D. t
序言        3( ~# |9 {( G9 L) p0 g, Q
引言:我与扁鹊的特殊缘分        4
5 b, C5 a* z. [) B第一章        扁鹊在中医学中的地位        74 e8 t) W* E/ y; X# N
第一节、扁鹊不是流派,是宗师        8/ y" j) ~6 A" X, b  l; r* x
1、不该把真实的扁鹊虚拟化        8, f( y: q3 t2 ?1 ?: R
2、扁鹊脉学没有失传,仍然有踪可循        9
/ K: [0 o3 G. W* H; j- {4 w- d4 O3、扁鹊不可能生于战国末期        10
1 A7 @# R" g1 \4 M" u' h4、扁鹊生于春秋末期可考可证        11) @1 P8 n4 H0 S. O8 W
5、研究方法不当,扁鹊被众说纷纭        12+ F3 N5 k6 M- [: Q# \
第二节、黄帝时代无扁鹊,太古扁鹊是臆测        13
0 e% g( R3 P. N1、误读《汉书•艺文志》,提出个人猜想        13
& ?; l9 f- v: m6 l' |3 M2、“在赵者名扁鹊”,有深厚历史渊源        13+ u& [: D1 |& J2 f, x" t% ?
3、赵简子时代,图腾崇拜仍然盛行        14
2 L3 L4 Q2 e; s; }4、“太古扁鹊”的臆想成分很浓        15
' l1 K( Z) d6 X1 ?0 c第三节、扁鹊讲理不谈“道”,“黄帝内经”不离道        16
4 C5 s" [5 u+ t: G1、“道”是老子创立的元概念        160 G" L. ~& ]1 K, ^6 @- o4 R
2、孔夫子问道于老子,传承其学        17
/ j# A' i" Q% p- u- w6 ]3、扁鹊医学理论,讲阴阳不谈道        18- ]5 T8 O2 s1 D- V
4、《黄帝内经》是托名,书中推崇“道”理论        185 [5 ~9 `% o2 `8 X5 _& s
第四节、对扁鹊著作进行考证,需结合时代特征        19. T- s8 I$ r5 ?# R! P2 T) ^: J9 `
1、春秋末期,私人著作刚刚兴起        19( g$ F( d5 B/ v! C* k
2、医学著作的形成,应当早于先秦诸子        20
* G% O- Z6 j6 l" d3、扁鹊的著作,没有书名,也不写作者        21
! Q3 _  {+ Y  z4 J' q+ n4、师徒学术传承不断,是最可靠的线索        21
) n& d  T: H  m" N1 J* q1 s9 T5、扁鹊的学术思想,在西汉年间已经分化        22
9 S' e- \/ p8 t  V  w/ }' n6、扁鹊《内经》《外经》,名称应由刘向拟定        235 x/ z6 ^2 C  I9 P  L
第五节、凝聚众人智慧,破解“扁鹊之谜”        249 d, T9 z  o; l: u3 ]1 d3 A  X5 g
1、“人物真实”的记载“故事未必真实”        24+ J% [  k( c4 h5 U+ G
2、“因事为文”和“因人为文”        25
1 H' h: Y& `: t6 \9 q  T' e% l3、应辨别“实录”与“传说”        255 M  n( f- J' e2 e1 ~
4、扁鹊“重术”更“重道”        26) |. t: T7 a' U* A0 Y; c
5、扁鹊“脉法”就是“扁鹊医学”        27
. Q: v- u0 v$ O  l$ q第六节、扁鹊文化的核心价值“利天下”        28* U4 m: ]1 f  [% u" b
1、心里有天下,才能利天下        28
# j! b- E9 f- Z" O* T7 d% G' x2、随俗为变,为的是利天下        29
  J0 M; g- m+ f4 n: D0 [5 N3、谦虚有大爱,才能利天下        30
" X0 s- n2 [. z& B, |2 ?+ s' {4、重然诺破规矩,是因为有大爱        31; Y3 p$ `! f# D; X& }
第二章、扁鹊事迹再考证,《史记》记载最可靠        322 K5 |: r% y0 p  w1 o% R4 s
第一节、解读司马迁说的扁鹊学医        328 J  R  D/ v* g& I
1、扁鹊曾经是一个旅舍经理        32
8 ^9 G+ h2 ~2 O( Q2、长桑君是一位神仙吗?        33% V2 N. L1 I/ Z3 A+ y1 D0 _: b% l
3、不为人知的学医过程        34
5 \7 @# |% z, C  w4 L5 l4、扁鹊有透视的特异功能吗?        35
8 U# Z) b! ^( Q1 l3 {4 Z/ j第二节、扁鹊诊赵简子,医生参与大事件        35+ ]' g6 h: D7 L" Z! S- |6 v9 I
1、赵简子的昏迷很蹊跷        36
8 W# H, G  w1 @1 P: s8 B2、晋国六卿之间激烈兼并        40
( w# L% v3 d7 ~3、董安于死于“始祸”        453 Y" R) T4 @4 t2 g1 W& V; K
4、赵襄子效法赵简子        488 [0 r* @3 {' r7 z' p3 j# a, I+ z/ D
5、赵武灵王补笔有凭证        516 c: S, d3 b' e, ^2 p+ o
第三节、扁鹊抢救虢太子,师徒联合创奇迹        58' R/ r) y3 F) S7 P( @
1、司马迁与韩婴说的不一样        58) `. J$ H# M2 \8 [# J
2、虢宫门前扁鹊“受审”        60
7 v* v- e8 q2 }3、扁鹊到底有多少弟子?        61, G" k4 m0 r) T
4、虢太子暴厥而死是什么病?        62
0 Y2 z- O7 y! n- Y5 C5 X8 Q5、扁鹊与众弟子一起抢救各显其能        650 b0 j, t  L7 D' V' p8 L
6、虢太子在内丘的遗迹        67
% V( @5 F2 H* ]1 e3 h第四节、扁鹊望诊齐桓侯,生死选择由自己        69! K9 O4 h, j: K: O" P* a* z
1、扁鹊来到齐国行医治病        69
* x2 _- m$ b( }; I0 G% h' ]. L& h, t2、职业良心与眼前利害考验着扁鹊        713 s9 f& ?4 `/ _+ n. {; W- x
3、医患不和,齐侯丧失治疗良机        72
1 P* c, @( S4 `, W. D4、扁鹊痛说“六不治”        738 Z. Y  I* d" r2 R
第五节、司马迁考证扁鹊,表述里籍有难处        74
, ^/ e4 R$ ?3 @  t5 ^1、“郣海”与“渤海郡”的变迁        75
! I5 t3 Q; F' n& x7 s1 ~# b; _2、“鄚州”与“鄭州”的差异        76; c( c* e1 K5 O5 @5 ^
3、“卢医”与“卢人”的不同        77
4 ]  _, [" F$ g) s4、司马迁用心良苦,后人误解        79
0 a! W- ~: V, K4 s7 S0 O7 j第三章、扁鹊的著作与学术成就        80) V. e) d8 ^; b* ]/ k; w+ u
第一节、扁鹊著作之谜        80( o# P1 r8 p4 Q% B
1、扁鹊时代有医学著作吗        80) O  r1 M. a8 S" \% r
2、扁鹊内外经与黄帝内外经        81
$ }( ~& N+ h7 i2 i- d7 J$ S% M: B: u3、扁鹊脉学存在于《脉经》        840 a; G) m% [9 ?: F( H: z
第二节、《脉经》记载的扁鹊脉法        85
7 M. p, b3 V& U6 Y( x. C( \5 i+ _1、扁鹊论脉,首重阴阳        85
! P2 I: _9 z+ d# ]$ c( b2、《脉经》记载的“扁鹊脉法”        86
1 ?2 w/ a: A& v3、扁鹊华佗察声色要诀        87
8 S+ I; m8 R3 ~( b% M; _4、扁鹊诊诸反逆死脉要诀        90
) p' f8 k+ C5 |! Z* q2 r  w5、扁鹊论诊损至脉        92
$ }( V: S$ M7 t* Z. b1 F' O# t1 F第三节、《难经》与扁鹊的关系        94
) p6 u  o5 B/ p- c7 C1、关于《难经》的历史记载        94
' t' c6 f7 A6 W2、《难经》着重继承扁鹊脉学        95
5 J0 _2 E! U! L$ e& F# ?) Y3、《难经》讲理罕言“道”        97
+ ^5 M6 S$ I7 X5 V  P4、《难经》对虚损病机的阐发        101
' `) D( G( ?# W第四章、扁鹊医学的源头与影响        1032 ~# M: m  U+ S- N  a* ?
第一节、扁鹊继承前人的整体观        103
7 M2 ]- n$ M% F% s1、天人相应的整体观萌生于女娲        103) h- w7 k. v7 u, ~" d' x- C5 n8 Q
2、炼五色石蕴育五行学说        1043 r1 _% z0 X. u" x( P: Y
3、抟土造人启发中医气血理论        104
9 H+ l9 p. F9 _3 B4、伏羲神话晚于女娲神话        105
" h8 i( Q7 c! i: m& @5、伏羲创立哲学体系,综括天地万物        106
1 }/ c) e5 ]. i: j$ G% ]. F6、伏羲的时代也是医药萌生的时代        107( M" O* K% V& W
7、女娲伏羲神话对扁鹊的影响        108
; t- @' F0 E& g. k( e第二节、龙文化对扁鹊的影响        109
$ O: G+ Z0 O" G# G& U7 n' g. U1、龙文化八千年,寄托古人理想        1098 ~" b; J3 M. p
2、虚拟的龙,体现智慧        1113 o$ q$ w: }$ p1 t+ N" s7 r6 [
3、中医之龙是藏象,“天地在心腹”        113% ~# e6 e* M' V, A0 P
4、扁鹊“尽见五脏症结”体现龙文化        114
: F3 ]7 _: U5 J: g- |, C! o第三节、河图、洛书对扁鹊可能的影响        115
) n9 J8 b+ v3 w# c1 I; d! Z1、《河图》与《洛书》,有数无文字        115
  g! j- M; Q  G+ i' w$ v2、天地相配合,生数与成数        116- F- u( d+ P; @" r/ i8 Y  }0 [
3、天地之数,左旋与右旋        116) B3 X+ M7 F; X' ^8 I! M$ x" R" ?
4、炎黄变废为宝,启迪扁鹊智慧        1179 v$ W# Q9 i! [+ o7 ^# E& s
第四节、扁鹊医学体现内外相关、内病外治        118
( {+ Y4 P+ ?2 B  a8 c' X- C1、扁鹊脉法,西医认可的部分        118/ p" s2 V* k/ [) H
2、扁鹊阴阳脉法,让人与自然连在一起        119! }; S  D& W9 E# P1 K
3、扁鹊脉行“五十度”与卫气“五十营”        119
/ z$ O% N7 w# P; M! t) O4、精密计算的“损至”脉影响深远        121
8 ~; |9 N' T8 D- Z/ y7 L第五节、对扁鹊治虚损思想继承与发展        123
, J- K4 P6 y3 Q5 V; s& e1、扁鹊虚损脉对《内》《难》的影响        123/ ~' K4 {- n7 ~. G& D$ E6 [
2、张仲景继承扁鹊虚损理论        126
4 @/ g& o& n9 t$ @5 h  Y+ Y" W3、《辅行诀》吸收虚损理论        129
" A( M2 c- |1 D3 ^& R6 \4、金元医学争鸣与虚损病机        135  ?2 _) ]8 t6 x- }( r* a+ n
5、邓铁涛、朱良春先生论虚损        145. V' ~/ T+ G6 }& R0 u$ T
6、曹东义继承发展虚损思想        149
: |5 o4 V. ?4 u- o后记        1576 @5 X' }% W7 o, B

) d: Z& Z5 N3 J/ _" v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9-9-23 17:47:24 | 阅读全部
序言* Y; ~) i. x2 i: ~1 H+ Q

3 L: \6 l- E5 _$ W4 [* Q1 X- V中医是我国原创的医学体系,历经几千年的发展,有过名家辈出的辉煌历史,也有长达百年的近代坎坷,更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和未来价值。回顾中医的历史,研究发展的脉络,可以给我们很多启迪。; X- U" S8 h' U. X$ J; d( U1 c" h# S0 g
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曹东义副院长,20多年之前毕业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师从余瀛鳌先生,长于医史文献研究。10多年前,又拜师于邓铁涛、朱良春先生,矢志于理论和临床研究,可谓名师高徒传承中医。我与东义主任相识也有20来年,他勤于笔耕,时常把新书送给我,我也很留心他在《中国中医药报》发表的一些文章,可以说相互比较熟悉。当然,深入交谈的机会并不很多,有些见解也不一定完全相同,但是我很高兴看到他不懈努力的奋斗精神,对于他不断探索的点滴成绩也持赞赏态度。近来我们接触和交流的事情比较多,尤其是我们一起在中医学派研究,拍摄河北中医历史文化专题片,协助内丘建设中医药强县等系列活动之中,彼此有了更多的了解,也更加珍惜这种忘年之交的缘分。/ q9 E+ m, I: f1 h% x- A6 t
曹东义1996年就主编和出版了《神医扁鹊之谜》,那已经是多年研究的学术成果,最近他又在此基础上,旁搜博采,不断思考,围绕扁鹊文化、中医历史、学术传承等广阔的话题,集成了又一部有关扁鹊的学术著作,我想这应该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书成之后,曹东义请我为该书做一篇序言,我觉得这个请求难以推辞,也应该借此机会谈一些我的有关感想。( a- a/ U0 B7 X$ \( t% H
扁鹊是司马迁经过考证而收录在《史记》之中的第一位医学家,也是被誉为“方者宗”的集大成的先师,是中医学发展史上开宗立派里程碑式的人物,他带给中医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为中医打下了难以磨灭的烙印。“以诊脉为名”的扁鹊,他的思想反映在《难经》等古典名著之中,也对张仲景、王叔和等历代名家都有深刻的影响,对今天中医辨证论治的学术特色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B/ u/ x4 d+ L) m
传承中医,传承什么?如何传承?怎样评价传承的效果?何谓学术创新?这些问题是当今中医界面临的大问题。不久前我在《中国中医药报》上发表了我的有关看法,“以脉定证”的学术主张,与扁鹊脉学也存在着深刻的历史渊源关系。我认为中医传承发扬的核心内容是辨证论治,各种科研必须以提高临床疗效为目的,否则无论冠以何种名目都不属于对中医学术的传承与发扬。这一观点受到很多读者的赞同,也得到曹东义的积极响应,他进一步阐述了“理论自信”对于传承发扬的重要性。7 P& `1 S! s* ~& w* T
中医辉煌历史几千年,关键在于有传承。历史上中医的传承,兴衰相继,断断续续,**低谷连绵不绝,坎坷发展到如今,既有师徒相遇的偶然性,也存在着学术发展的必然。  f2 Q$ v" o' L% Q( a# K/ \% ?" V" q8 |
每一个学术流派的形成,有其必然的历史条件,也有其鲜明的学术特征,是道与术的不断拓展,也是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结果。没有继承就没有根基,没有创新就形不成流派,没有流派就难以发展壮大。. _" b* x) ?' l9 B! M
由此我想到,曹东义对于扁鹊生平事迹、学术思想的再研究,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情,他的某些观点可以为大家提供借鉴,扩展思维,以便促进有关学术的发展。因此,展阅书稿,乐为之序。, D# G( O+ |" M) u
第二届国医大师李士懋
6 Z3 @8 U( F( b( ]1 x二零一五年四月' n, f% J* y8 B5 g7 M' C4 U" y7 V
序于河北中医学院
2 x: ~5 Z. R; R4 ^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相关推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4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石高新字第18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5272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