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l( q6 _- D4 {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江苏省著名老中医、硕士生导师张谷才先生,年届八十八,桃李满天下。张谷才退休后回到如皋市常青镇高井老家,专门从事中医药抗癌研究。张老花了不少精力写就《论中医革新》一文,老先生不是专业的文字工作者,字里行间没有华丽的辞藻,甚至语言也许不是很精炼,我们从其通俗朴素的语言中,可以看到一个老中医对中医这一祖国瑰宝的目前现状的喜与忧,及其心系中医发展的一片炽热情怀。 论中医革新(一)8 ]( w4 K; `* P* t% J g
前 言 中南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研究所张功耀教授以一篇《告别中医中药》的文章抛出彻底反对中医的惊人观点,其博客上推出“关于征集促中医中药退出国家医疗体制签名的公告”,提出“应该让中医中药退出国家医疗体制,回归至农村”,这一提议竟得到上万人的支持。随后各大报纸发表了《发展中医无需彷徨》、《中医不能在我们手中丢失》等文章,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吴仪在2007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作了题为《推介继承创新,发挥特色优势,坚定不移地发展中医药事业》的讲话,严厉批评了张功耀的言论。中医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是我国特色的医学科学,是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会被取缔的。然而,现在中医院西医化倾向日趋严重,中医先生既开中医处方又开西医处方比比皆是,农村中医大都改行西医基本不开中药处方。纯粹开中药处方的只有老年中医了,如此下去不是要别人消灭中医,而是中医自己消灭自己了。因此,中医改革势在必行,本人就中医改革及中医大学的改革、中医院的改革、中药的改革和目前中医人员一些不良倾向、中医走向世界等谈几点个人的意见,以供中医界同仁参考。4 m- I- C$ D8 j* n% ?- q, Q
一、 中医改革的意见( ^, P, {4 P; e
张功耀在《告别中医中药》的文章抛出彻底反对中医中药的惊人观点后, 2006年10月19日《扬子晚报》发表了《中医不能在我们手中丢失》一文,随后,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导、省名中医、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黄煌,全国名老中医、原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周仲瑛,省卫生厅副厅长、省中医医药局局长吴坤平,江苏省中医学副会长张华强等同志提出反对意见,在不同的场合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我以为张功耀的言论仅有一点是可信的,就是全国所有的中医院中药使用率普遍偏低,由此可见中医院西化倾向严重,值得关注。7 w% L# B( R2 M# K
民国初期大文学家余云岫,曾狂妄地提出要消灭中医。那时全国中医都起来反对,向中央请愿。现在张功耀教授提出“中医中药退出国家医疗体制”,他就是今天的“余云岫”。为此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引起重视,采取必要的措施,加强对中医学工作的指导,促进中医学自身的改革,让我们的传统医学发扬光大,造福于人类。
5 ^9 Z2 x" R8 H( p% F* m 现就中医学的改革抛砖引玉,说说本人的看法。
" d( ^: g6 P8 c P2 t" w' ~6 f (一)中医药大学学制、课程的改革' E2 I; Q& V# S+ _
中医药大学的学制短,经典中医课太少,现代医学课太多,实习时间太短,带教老师的中医水平低。要解决以上问题,首先要从学制进行改革,可将现行的体制改为初中入学九年制,学生来源由各市初中包送,经考试合格后录取。课程前三年学内经、伤寒、金匮、温病、方剂、药物、诊断、经典选读等,要求熟读硬背,因为初中生记忆力好背书能力强,第二个三年课程医古文、医史、各家学说、内科、妇科、儿科、外科、针灸、推拿等,西医课程作为辅助课不能安排太多课时,因为西医课程多了,影响中医课程的学习,最后三年是临床实习期,其中前两年应是中医内科为主,带教老师要考核学生中医综合基础知识,不合格者不得进入下一轮实习,认真写好中医病历,每科结束后要写好学习心得,后一年应独立坐诊,带教教师辅导。
& N6 ]9 G2 l3 B- F 招收硕士生、博士生的中医基础要好,硕士、博士生研究的课题应根据中医理论结合实际去研究,我们要培养出有理论、临床能力又很强的中医博士硕士生,希望他们将来成为名医。
6 I; m( z0 {& J% P' E 中医药大学除了办本科、硕士、博士班等外,还应该开办中医进修班,专招各地有志于中医事业的有识之士,重点学习四大经典、各家学说以及中医基础、中医诊断、内外妇儿课程,科目不要多,重点在于巩固提高中医水平,亦可到各县去举办中医普及班,帮助市县培养中医人才,其次要办高级专科研修班,参加学习人员都是科主任以上中医药人员,教学方法采用师教生、生教生,一般以报告、讨论、研究、自学为主要形式,要求学生写论文、报告、课题研究等知识,使他们成为各地中医院高级中医师、专家学者。 (二)中医院治疗应以中药为主$ ~8 _! \) i* p! [
目前全国没有一个纯用中药治病的中医院。我记得江苏省中医院初办时,很多病房不大用西药,治病疗效也很好,现在都西药化了。4 r+ ^" E. j. N s* k5 Z
中医院的门诊除了江苏省中医院中医人员不大开西药外,恐怕各县市中医院80%以上中医既开中药方又开西药方。
" }# f7 b2 P8 N" {, N9 ~ 有的中青年中医基础理论太差,临床经验少,很少能写好中医医案,有的表面上看起来既懂中医又精通西医,实质上中医西医都不精。中医院的中医“五不”非常严重,即不看中医书、不写中医医案、不开中药处方、不研制中药、不写文章,很难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医。0 O' N$ }. M4 O5 f/ R6 i
各地可建立具有中医特色的专科医院,以纯用中药治病为主,如肝病医院应研究出退黄疸、降转氨酶、逐水、软肝以及乙肝阳性转阴方药等;肾病医院研究出利尿消肿、消蛋白的有效中药。
7 h: K! E7 b# V5 R+ K 今后县市中医院除了纯用中药治病外,更重要的是为农村培养出更多青年中医,或用带徒或办讲座或办中医进修班,来改变农村缺少中医人员的局面。
4 U' y; K# p, N s" j3 G) R (三)中医院应自制中成药/ l# g1 O) I7 U* P6 \- R+ b5 f0 n
中医院提倡自制特色制剂。中医院的经济来源主要是中草药配方及院内制剂,江苏省中医药初成立时,就有协定方、自制许多中成药。中医院研制中成药目的是为广大群众服务,也是经济来源,如传统中成药六味丸、金匮肾气丸、补中益气丸、十全大补丸、大黄庶虫丸、桂枝茯苓丸都可自制自用,降低药品的成本,最主要的还是针对常见病多发病开发研制一些具有特色、疗效显著的院内制剂,方便病员服用。对一些疑难病、肿瘤病、艾滋病等要有一些疗效可靠副作用又小的中成药。
9 H7 X- @( @: W4 h V 我退休十多年,在门诊多用自制中成药配合汤药治疗病症,所制的中成药是根据中医理论、临床经验处方,配以道地药材,精制而成。现在门诊中所用的中成药中用量最多、疗效较好的有肿瘤、肝病、常见病、调补药四个方面中成药,这些中成药都是通过长期临床应用观察,有效就用,无效更改,有的经过多次改进才定下来。5 s( s3 F, z9 O
(四)传统的中医师带徒模式要继承: ~7 m' E0 p8 g/ Q2 B
中医自古没有学校,所有名医都是由老师带徒传下来的,凡学中医者自古多读经典著作,如伤寒、金匮、内经,他们不但熟读还要背诵。我们的老师吴考般对四大经典、汤头歌、药性赋、脉诀等都背得滚瓜烂熟,并能注解金匮要略、伤寒论(有金匮五十家、伤寒百家注解),我们称他为活字典。
* |3 ?9 [! F. s; x0 l4 @ 60年代我校曾举行过老师带徒大会,有几十名学生拜全省名医为师,如单兆伟、邵荣生拜张泽生为师等,他们现都成为了当代名医。在中医青黄不接、缺少名医的情况下应该提倡中医拜师形式,医院学科带头人、科主任、副主任、教授都应该收徒,要求他们选读内经、伤寒、金匮及温病条辩原文,背诵汤头歌、药性赋、脉诀,讲解内妇儿科课程,跟随老师临床写方,学制三到五年,帮助老师著书立说,写文章,搞科研,研制中成药。这样也许会带出很多青年中医,解决当前缺少中医的困境。) Z! G8 i0 d: Z9 B
在中医师带徒的工作中,有条件的中医院优秀的老师提倡集体带教,分工安排讲课辅导,实习时分散实习,一个老师带两三个学生,没有中医基础的一般四年到五年,如有基础的二至三年,学生毕业后由老师出毕业证书,卫生部门通过考核合格后发给执业医师证,使学生有就业出路。
2 C4 _, M$ h1 h8 h (五)建议国家允许私人办中医院、药厂
/ `8 P& q+ g$ g0 X9 t 办中医院和制药厂宜两条腿走路,一条是国家办,同时考虑支持民办中医院和药厂,因为民营医院,不要国家投资,凡有条件的,均可办医院和制药厂,国家只要加强管理,让人民充分享受廉价中药治病。
5 D, q. K2 W' K( X' G 我于1991年退休后回到如皋市常青镇高井老家,开设中医门诊,重点治疗肝病、肿瘤、中风等内伤杂病以及妇幼疾病,在门诊中自制中成药供门诊应用。由于中成药疗效好,治愈疾病多,因此门诊病人越看越多,现在来门诊看病的人除本县外,有泰兴、泰县、泰州、靖江、如东、海安、东台、海门、江阴、张家港等。; ?6 \$ g# v8 P1 V+ ?
由于门诊病人多,拟申办“济民中医院”,征用本村土地5亩,自建门诊二层五间楼房,病房大楼三层五间,化验检查、x线、B超、CT等楼房二层五间。希望得到政府的支持和帮助。1 `+ n2 C u7 ]6 ?5 o( X
医院拟开设肝病、肿瘤病、普内、中风、痔科等,约100张床位。门诊设肿瘤、肝病、内科、针灸科、痔科五科室,中药配方室。本医院以中医汤药与中成药治病为主,如遇急诊抢救病人用西药,为了继承弘扬中医药治病的特色,本院重在研究自制中成药治病的疗效,通过临床实践摸索出一套中成药抗肿瘤、肝病等特效药。“济民中医院”正在申办中。相关手续正在申办中。/ P, M* ^5 J8 q- c L. \
我们在门诊临床中所用中成药,是根据中医理论基础,结合临床实践,先拟好中药处方,然后制成胶囊,用到临床,做到有效则守,无效则改。我们在15年的门诊中先后制成中成药30多种,经过临床应用总结,一般的疗效在80%以上,有的有效率超过90%。由于门诊病人多,中成药用量增加,经常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
' K8 m' y! J# z' B3 k) |( j( [ 我有个设想,如果我的自制中成药能获得相关部门正式批文,符合国家药品质量的相关要求,我们将拟建中药制药厂。 (六)中药店的管理
2 S5 Y. r! t$ O9 ~ 中药本是治病救人的,但现在不少已过度商品化了,药商药贩到处皆是,仅高井一个小镇就有中药店三四家。中药中以次充好,伪劣药屡屡出现,严重影响疗效,名贵中药越来越少,价格不断攀升。更有甚者,中药采购员买药拿回扣,多的百分之四十,少的百分之三十,造成药价不统一,稀少药材价格越抬越高,助长了购销中的不正之风。& h& R, o, s1 n1 ]
中药店的药工老龄化现象严重,现在大多数是中青年药工,只会简单的称称药,不会炮制。中医用药讲究炮制,如果不炮制,用之就无效,或起反作用。如蒲黄和茜草生用能活血通经,炒后就变为止血药,龙骨、牡蛎生用安神、镇静,煅后就为收涩药,能止血涩精。枇杷叶、紫菀用蜜炙有润肺止咳作用,大黄生用能通便,活血化淤,熟用则通便化淤力弱。现在有的药店有老药工,他们的炮制搞得好,青中年药工就马虎,不会炮制。因此卫生部门要想办法办好药材炮制学习班,或将药工送去学习,否则中药炮制可能会失传。
9 m/ B5 V d0 y1 S$ ]1 e+ }8 V$ V 中药讲究出产地区,讲究地道药材。如川牛膝产于四川为佳,淮牛膝产于江苏;黄连品种越细越好,如细川连、川雅连都是正品货;大黄讲究花纹多,所以称为川锦纹。
' s; T5 a. @/ f; H0 \# @现在药店品种太少,为了不让处方外流,用次品、用假药代替太多,如红参没有,用党参;西洋参用沙参代充;龟板缺货用鳖甲代;滑石代替石膏;石决明用牡蛎代。他们只顾赚钱,什么伪劣、次品药代替是常有的事。过去一味一小包,假药容易认,现在用大包合起来,你就难以分辨。这样不讲社会公德,只顾赚钱,导致疗效差看不好病,医生、患者苦不堪言。+ B" l- b9 \% D) w$ [
(七)中医书籍的出版+ _! E A. m3 D# y" I. u( q
要发展中医中药事业,必须把中医继承好。对于中医基础理论、经典著作及后世名家学说,要学得好,学得深,这样才能把中医继承好,有了理论必须注重临床实践,总结经验,有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编写出中医书籍,这样才能从理论上、学术上真正发扬中医。2 s# I$ A/ F5 V4 s
我曾参加全国《金匮教材》的编写以及《金匮教材》《金匮教学参考资料》的编著,并且自己编写了《金匮教学参考资料》《金匮题解》《金匮方解》。通过几十年的临床治病,总经了很多的实践经验,退休前后编写了《仲景内科学》《肿瘤药物学》,退休后出版了《张谷才临证集》,后又编写了《中医内科学》。
$ f: R7 L" _0 l C) a 但是在出书过程中,我深深感到编写容易,出版难,《仲景内科学》与《肿瘤药物学》是我自费出版的,《张谷才临证集》是我的学生吴以岭博士帮我出版的。现在写的《中医七科全书》《简明中医书》《中医内科学》已去南京几个出版社联系,他们要我买书号或买书,最后在南京出版社买书号,100万字要5万至6万,太贵了,所以没有出版。# i% C, n% Q% Q, C
我校肖少卿老师出了一本《针灸书》,因书卖不掉,印了几百本,钱用去了几万,现在书还放在书架上。如此下去,中医书无人敢写了,这样中医学怎样继承发扬呢?我建议卫生主管和出版部门应去研究解决,怎样扶持出版中医书籍。如果在各省成立一个出版中医书的协调小组,确认签订书目有没有出版价值,如有出版价值,财政部门应资助著书人免除部分出版费。只有大家来想办法克服,这样才能鼓励一批有名望、有实践经验、有理论功底的老一辈中医专家积极撰写专著,从理论上传承中医文化。正是:
2 ]! D9 T! k4 ~7 i; S- @! v |老年中医渐衰亡 中年中医在改行
; b5 ^$ A2 a" H; _中医不读经典书 老师不教古今方0 R" Y$ @6 p7 O( w) K) M8 Z' {
博士硕士培养多 名医难找徒悲伤
% l( _8 x. {* T, O* r3 T中医医院西医化 开刀挂水西药佳7 G+ C5 _9 {/ h3 b# H% K \$ F
两技中医到处有 纯粹中医难找他
: a" a& p5 J) L! u现在医书著者少 出书买号钱难找. t1 O8 `; g+ P( |% c2 \7 m, j
偶有书出无临床 纸上谈兵何人要
# K1 n, v" M) h' ?. |; R \! L退休还乡开门诊 专治肿瘤疑难病2 \; z7 E' \0 N4 g: i
著书科研制成药 总想中医能创新! h" Z* K1 ?) T( A, k' e6 D8 c0 Q% e
中医政策无限好 中央号召下行少, `; y1 c3 f. b- Q3 `! c; n
我说中医要革新 落实行动最重要
论中医革新(二)
* R6 K4 X& @; f2 F* H3 D 二、中医药大学改革. ^- |, _' p1 j( `8 H
现在中医药大学存在的问题是学制时间短,中医经典课时少,西医课时多,所以培养出来的学生中医经典基础理论不深。实习时间短,带教教师中医理论基础浅、临床实践经验少,对学生要求不严。所以学生毕业后,辩证论治基本功差,不会写病历、医案、医疗心得、论文报告。9 j' k( b6 {2 C G
南京中医学院先后办过几期全国中医师资班,为全国其他中医学院培养出许多优秀教师,现在南京中医药大学虽然培养出许多中青年教师,但这些教师中医经典基础理论差,临床实践经验不足,尤其是外语水平低,不能适应现在中医国际化教学任务。. T& q. U0 d6 ]# o
现在中医药大学的科研机构少,科研课题平淡,所以科研出成果很少,中医药大学没有制药厂。所以博士硕士生对中医中药科研少,不能创造发明新方新药,更谈不上研制中成药。% z* v( W" P0 B& v( L. I
南京中医学院原有编写组、印刷厂,所以能编写出许多中医教材、教学参考书,以及《中医学》《针灸学》《中药大辞典》等专业书。现在因为没有编写组和印刷厂,所以没有什么书出版。因此中医药大学必须进行改革。6 W* q7 [* f* K' `% C# y4 x
(一)学制改革
( [0 Q0 p* e, c9 A 学制改革要结合中医的特点,制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改革方案,本人的意见前面已谈及,不再赘述。 (二)教学要求
$ Y- ~/ K/ V, R. g 招收硕士生、博士生的中医基础一定要好,所做的课题应根据中医理论结合实际去研究,培养目标是有理论有实践的中医博士硕士生,希望他们成为名医。
% B/ \, w" M+ S 中医药大学除了办本科班、硕士、博士班等外,还应该开办中医进修班、高级专科班等形式多样的办学方式,来提高中医人员的业务水平。/ ?$ D( M; Q8 O
(三)临床实习
( j+ k* \+ F, Z. h1 | 本科班九年制,实习时间三年,四年级后要到临床见习半年到一年,重点跟老师抄方。七年后,进行临床实习,在实习中要求学员反复背诵伤寒、金匮、汤头歌(包括方歌)。带教老师也要熟读以上书籍。6 u7 D# E- i0 m4 F# h9 o
实习要求将病历医案写好:初诊要写病史症状,讲究理法方药齐全,处方要有方有药,不能有方无药或有药无方。用药前要药物配伍,讲究君臣佐使,药味少而精。病历语句精炼,规范的医学术语,字迹工整不潦草,不能听病人说什么写什么,老师要在医案后写批语,不能只看病不收医案。病例要总结介绍,以便交流。实习一个月要写一篇学习体会。实习结束要写论文或病例总结,在实习中老师对学生要求严格,不能放任自流,要讲医德医风。
7 o& {$ E- T8 Y; r; Y (四)培养师资$ L" X5 f$ ?# [5 e7 S
60年代,南京中医院先后办全国中医进修,有的学院多次派教师来进修。北京中医院成立后,我院就支持他们中医师资数十名,现在北京医学院退休教授王玉川、颜正华、王锦之、陈新农等都是我们的同学,其次如安徽、湖南中医学院很多中医教师都是我校第一期本科生,这些学生都是各学院的高级教师和名医。
( C, O& f& a7 b% Q7 V 因此,我想现在南京中医学大学应当继续开办全国性中医师资班。培养中医经典理论学生,临床实践好、外文水平高的教师让他们走出校门到世界各国去讲学,办医院办学校,另外学校要将优秀教师送到外校进修,尤其是外语教师少,要外出深造才能将中医教学推向世界。
2 Y5 L2 I9 U, _" M; B (五)科学研究
; z: _( g& v- f# F+ V0 F 学校有博士、硕士生、研究生,他们有很多的研究课题。所以有必要办一些研究所,如肝病、肾病、心血管、消化疾病和呼吸病研究所、肿瘤、结缔组织病研究所等。办研究所的方法,首先重点办几个研究所,所内的工作人员、研究经费、设备要齐全。研究的项目、课题成果、目标要求有计划,定期检查论证,开会交流。其次是在校外办研究所,某地中医对治疗某病效果好,争取校院联合办的形式。如经济有困难,学校可以补助,校外研究所要人员定点,研究生可以直接去开展研究工作。定期检查,如果研究成果显著,可在全校推广、予以鼓励表扬。# U) ~; m* p# E9 D8 Y4 X, Q
(六)药剂改制
- ^7 |1 R/ ]- T1 @' S8 S 中医大学要办中药制厂,主要是解决当前中成药缺乏的问题。现在临床常用中成药,如安宫牛黄丸、至宝丹、苏合香丸、小金丹、中白散、九一丹。其次常用的中成药,如六味地黄丸、八味地黄丸、十全大补丸、麻仁丸等,另外还要不断开发新药,如我退休常用的是成药,治疗肿瘤有开隔丸(饮)肝癌消、去囊丹、灭核定,治疗肝病的有软肝丹、乙肝灵、降酶灵,常用药有感冒灵、喘咳停、头痛去、利胆素、泻利止、外痛去、补血丹、止血敏、补肾丸、白带丸、排石好。制药方法很简便,先拟处方,后将药研末胶囊装好,经过临床运用有效就用,无效就改。
7 K" }* r% q6 e: b& h2 v ^3 t5 m" N (七)编写书报. J; Q; a: U4 n3 N" [% ]
原南京医学院有一编写组,先后编写出《中医概论》(后改为《中医学》)、《中医大辞典》,协编《方剂大辞典》等书,是全国出书最多的中医学院,南京中医大学成立后,编写组没有了,所以现在也没有书出了,因此我建议学校应该恢复编写组。9 D8 K5 {. f6 ?$ K
现在的编写组的人选要选拔中医经典理论功底深、临床实践经验丰富、外语水平高的,在编写工作上先编写一本根据现在医学理论用中医辩证论治方法的专著,内容包括内科、妇科、儿科、五官科、骨伤科、针灸科、推拿科、传染病科的《中国中医大全》,再编写一套外文《中医教材》,为中医走向世界打基础。; M1 b, k6 d. L9 `+ A. a
在办好南京中医学大学学报的基础上,帮助学校中老年医学教授出版一些有关中医心得体会临床实践的书籍,为南京中医药大学推动全国中医药大学在发展中医振兴中医上发挥龙头作用。/ \0 ^& s: H$ X/ { B! u3 k& m' J+ K
(八)印刷出版
& t7 `: V5 z! _$ ?: h 南京中医学院有印刷厂,能印学报和各种往来文件和书籍。我写了《金匮教学参考书》《金匮题解》《金匮方解》就是学校印刷出来的,但没有出版权。因此我想一个大学应该有印刷出版权,因为大学要出版书、杂志、学习心得论文以及教师的编写书籍,出版非常困难。我退休后编写了《张谷才临证》就是我的研究生资助在河北出版的,现在《济民医书》是学校介绍到上海中医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现在我们的学校越来越大,希望重新向上级申请恢复印刷厂,争取有出版社,学校教师和学生编写书籍和各种文件,学报很多,目前中医的继承和发扬处境非常困难,中医要想出书很难,在社会上要想消灭中医、取缔中医的浪潮中,将来对中医的发展和振兴具有很大的帮助。这就是: 2 ~/ d9 N/ v _& j. f$ t- _
西医课时应减少 中医课程增加好2 Z' [' i+ ^9 ?5 _$ G
四大经典要背诵 方歌药性熟读妙
7 W& ~9 \, X) Z1 ^临床实习宜增长 带教理论结临床# f+ T4 g7 s$ B
病历医案认真写 论文小结要求良
$ P( G) C) w+ ^" W2 }2 Q博士硕士科研题 治病方药应当议
! L$ z K$ ?" h1 ^8 w! T专攻疑难奇怪病 实验资料真实宜% T6 v. F- g/ Z& e. W
编写书籍论说上 报纸杂志多快畅. H# B) a/ r( l8 m8 w1 ]/ k
总结报道也要搞 印刷出版及时光
3 k! n: a6 f! B要制成药办药厂 古方验方都要上
2 u/ ~5 o4 d! f. R( V7 Z+ r丸散膏丹针片剂 多快好省创新样
) X$ s8 n! b" Z* [; y! n, Q+ ?本科学制六年好 多办中医进修校
1 N: H7 x5 ], ^% X培养底层中医师 中医继承多荣耀 论中医革新(三)7 s/ n: o5 J+ E7 z, m2 x/ t! I& W
三、中医院的改革7 C* y9 [! u- F5 ~
中南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张功耀教授提出“应该让中医退出国家医疗体制,回归民间”,引起中医界的震惊。扬子晚报发表了《中医不能在我们手中丢失》,接着人民日报发表了《发展中医无须彷徨》的文章,都批评了张功耀的错误言论。因为中医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是我国医学科学的特色优势,是国家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会被取缔和消灭的,但是现在省市中医院已经西化了,中医既开中药又开西药,变为中不中西不西,农村中医大都不开中药处方,纯粹开中药处方只有老年中医了,如此下去不是别人消灭而是中医自己消灭自己,因此现在要振兴中医,中医院必须大改革,首先尽可能少用西药,多用中药治病,走中医自己的道路。4 ]# B/ Y' i6 H2 W
(一)中医门诊( A5 F" H" |/ S+ s9 ?4 L0 D
省市中医的门诊,除设普通内科门诊外,应设中医各科门诊,如妇科、儿科、外科、五官科、痔科、骨伤科、针灸科、推拿科等,各科中医一律不用西药,要用传统中成药。如外用的膏药、外敷药、红升丹、白降丹、生肌散等;五官用药,如中白散、水硼散、锡类散;骨伤科用小夹板、膏药、换骨丹、活血丹;痔科用枯痔散、插管丹、药线等等。总之,在发扬传统的中药治病方法外,要研制新的中成药,要争创中医特色科室。1 H3 ?+ S: W8 n$ j4 e$ \( Z3 _
中医内科是个大科室,除设普内外,应设有专科,如心脏科、肝胆科、肺脏科、骨科、胃肠科等,专门研究内科老大难病。同时还要开设具有鲜明特色的科室,如肿瘤、癌症、乙型肝炎、艾滋病等科。各科除用传统的治疗方药外,要创新,目的是要培养出名医专家,让他们来治西医不能治好的病。3 c( z2 a6 a/ V: S' b& T3 O& i/ z; ^4 a
(二)中医病房
! B' _# g# l: o7 U9 z. c 中医院住院治疗要改革,要体现中医特色。可设两个病区,一是中医病区,所有的各科病人,一律用中药和传统的医疗法治病,要配合针灸、推拿治病,针灸在内科配合中起到很大作用,如病人昏迷就用针去刺人中、涌泉,有时一针见效。要把有效的单方草药用到病床中去,如蛇咬用半边莲生夏掏烂鸡蛋清调敷,如乳糜尿用稻根煨大枣;如斑蝥煮鸡蛋治肿瘤,守宫煮鸡蛋治疗淋巴结核等。中医要敢向疑难病挑战,去研究和创造新的特效药,充分发挥中医中药的优势。
( b; b6 K% k [$ x4 O8 v) z 二是要设立一个中西医结合部,病区不大,床位数不超过十分之三。我反对中医院西医化,反对中医开西医处方,但我喜欢中西结合,因为我在江苏省人民医院传染科将近十年,西医欢迎我,我和西医教授主任配合很密切,合作得很愉快,如中西结合治病,乙脑用汤剂鼻饲疗效非常满意,中医乙脑合剂,就是三黄败毒饮,用后退热快,但是遇到昏迷休克,还要西药抢救,中医的生肺散独参汤解救不了昏迷休克,如中西结合治疗出血热,残废率可能下降,因为大出血,用犀角地黄汤,普济消毒饮,清热凉血效果好;少尿期用导赤承气汤能清热通便利尿,但是遇到低血后期,当然西药比较好,如不相信西药硬用中药治,不但延误病机,甚至要死人的,再说红斑狼疮,狼疮性肾炎长期用激素,尿蛋白终不降,有的越服越重,我们用四衣汤代西药激素,可以将强的松减掉,浮肿和尿蛋白消退,由此说明,有些病单纯用中药或西药治不好,可以中西结合取得疗效。1 D. _$ c- [' W6 k9 J' f6 u: @
(三)医院中药房% S, u2 p5 @( z# p- r5 }3 _/ y
中医治病主要是中药,中药讲究是道地药材,不能用次品、伪劣品,因为假药是不能治好病的。饮片必须经过加工炮制,传统制药方法应继承发扬,现在老药工渐渐少了,中青年药工不讲究甚至不懂炮制,当然难以取得疗效。饮片有炙、炒、煮、炮、煅等方法。如治咳要蜜炙,行血要酒炒,止吐要姜汁炒,入肝要醋炒,止血要炮成炭。龙骨、牡蛎生能安神镇静,如煅方能收敛止清,蒲黄生用活血行血,炒成炭才能止血。现在老药工不带徒,若干年后,中药炮制将面临失传,因此办个药材加工炮制班,使中药炮制后继有人。2 X+ u/ g' e4 L8 K, l" n7 I, O
医院的中药货源充足,品种齐全,炮制如法。医院对外应设立中药配方部,对外出售中药成药,代客煎药送药,可以解决医院经济困难,也方便了群众,但出售中药要货真价实,公平合理不能卖伪劣药、次品药,更不可用其他药代替。
) k/ ]) u+ d3 _; q (四)医院制药厂3 z1 x% q" A0 B* t8 t
中医治病自古多用汤剂,但是也有用成药的,可是到现在仍然是用汤剂多,近来取缔中医者说“中药抓一把,煎一碗,服下去苦坏人”,由此说明中医治病用汤剂,几千年来应该改革。我退休后开设中医门诊,自制中成药数十种,从临床观察来看,疗效比较满意。60年代省中医自制许多中成药,曾印一本中成药协定处方,运用的效果非常好。因此,我认为办中医院一定要办中成药厂,可以解决经济不足的困难。
' e3 p3 U* c7 i 中医院要办中药厂,先将厂房工人安排完备,由科研处提供中成药处方,药工将方中药物研成粉末,包装好,贴上组成、主治及服法,就可出售。但需注意的是观察疗效,不断改进调整,达到用之有效、药到病除的目的。经典中成药,应严格按古方的要求加工炮制,确保疗效。 (五)医院教育
+ V2 k: E1 v) o/ n 医院的教育主要是中青年医生的问题,提高他们的医药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各科室要按本科室的特点订好自己的学习计划,定期交流学习心得,各科主任教授,定期作学术报告或临床实践经验介绍,必要时可安排青年医生外出进修学习,也可以争取师带徒的办法,更好地培养出高级中医人才。6 ?0 K" N. B8 ~5 e/ w, m
其次是带好中医药大学实习学生。在学生实习中,带教老师要和学生一起复习中医经典著作,背诵经文、方剂歌、药性赋、脉诀等,临床中要求学生写好医案及学习心得论文等。定期安排辅导课。总之,带教要严格,才能培养出更多优秀中医人材和名医。
& u. [7 I+ t: S0 w5 o& O9 T. k 中医院除完成医疗任务外,还要求为农村培养更多的中医人才,或开办中医进修班或定期作学术报告,农村优秀医生亦可到医院临床进修学习,目的是解决农村缺医少药的问题。+ u/ Q2 |/ k; a) }& t9 W! W! G* W
(六)医院科研
: h9 G. p5 d: M 医院设立科研的目的是通过科研,研究出新方、妙方以供临床应用。要搞好医院科研,首先要设立科研办公室,要拨发科研经费,除院长亲手抓外,应由专人负责,科研的题目则由各科自报,然后由院内批准后执行。9 W3 D( {8 E, C @4 h k- I0 ?( }5 U
科研相关工作都要一一登记,科研办公室定期检查。研究比较成熟的,即可交制药厂,在临床使用中不断反馈信息,逐步完善。对完成课题良好者应予表扬,疗效特殊的,向卫生部门或药监局申请专利,进行大力推广,发展再生产。无论是经济效益还是社会效益都会有很大的提高,对振兴和发扬中医事业也有着重大意义。. x4 d, n. R4 l, g
中医科研除做好以上工作外,更重要的要鼓励中青年中医,通过临床实践写好中医病历医案,要将实践中的经验体会,写成总结报道,有条件的中老年中医应著书立说,也可以科室为单位集体著书,这样才能达到继承和发扬中医的目的。
. g1 e& @( n1 ~, z5 |) l/ r: u (七)医院图书
' m8 K2 ^9 [: I# T 图书是精神食粮,没有图书,就等于没有精神食粮。中医院的图书,一般来说如《灵枢》《素问》《伤寒金匮》《难经》《千金外治》《丹溪东垣》《朱丹注全书》《景岳薛立斋陈修园全书》《医部全采》《本草纲目》《温病条例》《时病论》等,凡历代医书都不可缺少。近代《中药方剂辞典》《医学汇海》亦要备齐。至于文学书,如《四书五经》《诗词古文》《三国》《水浒》《西游记》《红楼梦》等小说也备。西医书,如内、外、妇、儿、传染病等书,更不可缺少。
: e/ N& l3 a- _" s 全国各种中医杂志,如北京、广东、四川、江苏、浙江、山东等杂志都要订阅,全国的大报,如《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健康报》《新华日报》《北京日报》《羊城晚报》《新民晚报》《扬子晚报》等,均要订阅。
6 i, e) Y7 D2 z0 _7 ?) ^ 从市县中医院的藏书来看,有关中医古典,历代医书不多,近代新出版的中医书更少,所以图书馆很少购买。奇怪的是有关西医书籍却购买者很多,因为中医都西医化,不买西医书就不能开西医处方了。因此在这中医衰退时代,首先要多购中医医书,多看中医医书,少买西医书,少看西医书,这样才能提高中医理论水平,才能振兴和发扬中医。正是: 中医不开西药方 挂水打针少为当 经典方书要熟读 培养名医才兴旺 病历医案要写好 研制成药创新方 经验总结多介绍 著书论文要赶上
* k- j8 n7 t8 K" k2 F 教学实习要求高 理法方药讲究好/ p2 u7 K5 ? R9 e! z& l5 e
疑难怪病都能看 单方草药也需要
4 `3 M$ E7 z: Q! b# W 中医应该学西医 科研实验实在妙$ E8 z! P. X! Q( M A' z/ F+ p
中医改革不容易 继承发扬两不少 论中医革新(四) 四、中药的改革0 w- c! ~) i7 u- p+ D4 Y
南京中医学院,原有中药系,学制四年,先后培养了不少中药人才,对于继承和发扬中医事业,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中医和中药是一家,从全国中医药大学的发展来说,对中药的发展,远远不如中医。因为中医和中药好比一个人的两条腿,如单发展中医,不发展中药,这个人的腿就变成一长一短,不像一个完整的人。因此振兴中医就必须发展中药,所以中药应该大力改革。要改革中药,中药系应改中药学院,学制五年制,课程安排为三年理论学习,二年为临床实习。3 e, m5 G7 e# i
应设立饮片室,标本室。饮片室将各地道地药材制成饮片,对其产地、形态、制作方法都一一说明。标本室是将动植物制成的标本场所,对其产地、形态、生长、采制也要一一标明。植物园、动物园应建筑在山谷中,园内的植物、动物应该培养好,它的出处、栽培、饲养方法标样说明。图书馆是各种中医药图书陈列馆,要专人管理,保管完善,以供师生或其他中医药人员参阅。研究所对科研课题、目的要求、成果要有计划。这只是我的设想而已,仅供有识之士参考。
+ L- L; \8 L: E. H5 Z (一)课程学习
& @' l. ]8 N" j7 p2 a x. J; I1 Z 中药学院招生对象为高中毕业生,学制为五年,目的要求培养出高级别中药人才。课程为中医基础诊断,方剂。中药课有中药基础、中药性能识别、炮制、制剂、西药基础制剂等。在学校开办前,根据课程的安排组织中医、中药、西药三个教研组,编好教材。五年学制的安排分为两个阶段,前二年为课堂学习,通过中医基础学习使学生掌握中医基础知识、中医诊断、中药方剂、中医辨证论治以及药物配伍等内容。后三年为临床学习,主要内容为识药、采药、炮制,使学生通过实习,掌握中药炮制制药操作的技能。* Q0 [4 W! r% g: a& I
(二)采药、识药. b9 B! `5 i% V' G- Q( _# O
学生要学会认识中药,中药的品种很多,认识中药是学生的基本功。由于中药产地不同药物功效就有区别,如西洋参,产于美国和欧洲故称西洋参。洋参品种越壮大越好,一般的为300克/支。高丽参产于朝鲜,有人叫它东洋参。人参的品种更复杂,以吉林参为好,产于老山,为最佳品,价钱也特别贵。人工培植的人参,叫种参,为市场常用品。党参生于山西潞党,其他品种,为次品。川贝生于四川为正品,大贝产于浙,称它象贝。因此说卖药容易识药难,谈到道地药材更困难。
0 u! n8 T' [( q% A. C9 A* W$ | [' y 要当好一名中药师就要认识中药,学会采药。我在江苏新医学院教中药课,其中要让学生上山采药,因此经常和中药教师上山采药。上山采药要不怕苦不怕累,也不要怕虫蛇,头带草帽,足穿草鞋,身背茶壶、标本夹子,手拿铁锹,跟在教师后面一边认药一边采药,晚上整理标本。通过上山采药,认识了很多中药,回校后,搞了一中药园地,让同学们认药、识药,尤其是到深山采龙胆草、七叶一枝花、徐长卿等,就不容易。因此说上山下地采药,也是学好中药的一条路径。
% X* k5 U5 y$ w (三)下乡采方
3 _+ m% K# y8 ]$ k 一名高级药剂师,除能认药抓药外,还要到民间去寻单方草药。我曾下乡采访单方,先后收集到许多验方单方,如半边莲、生半夏治蛇咬伤,天南星、五倍子治蜂窝组织炎,刺苋菜、陈芥菜治肺脓疡,地榆、大黄鸡蛋油治烫伤,芫花煮鸡蛋治乳腺炎,全蝎、蜈蚣煮鸡蛋治面神经麻痹、癫痫,守宫煮鸡蛋治疗淋巴结肿痛,芫花、虎杖治骨髓炎,蒲公英、半边莲、紫花地丁治疗疔疮、疖肿内服或外敷,龙葵、蛇莓治疗肺癌,煮蟾蜍治肝癌、胆囊癌、胰腺癌等等单方验方不胜枚举。在临床应用半边莲、生半夏时,用鸡蛋清调敷或内服半边莲治愈五例毒蛇咬伤;用芫花、虎杖、粳米治愈三例骨髓炎;用大黄粉、地榆粉、蛋黄油调和治疗七例带状疱疹、四例烫伤;用全蝎、蜈蚣煮鸡蛋治愈八例面神经麻痹,治好五例癫痫;用守宫煮鸡蛋治愈三例蜂窝组织炎;用童便和三七粉、童便和人参汤治疗一例血小板、大出血不止;用紫花地丁、蒲公英、半边莲配青蒿鳖甲汤治愈一例细菌性心肌炎内膜炎等,都能产生立竿见影之效,果应“单方气死名医”之说。因此我们对这些单方草药可以将它整理提高,将它制成中成药,运用到临床中去。
7 @( X* m; }" E: d2 c9 U (四)实地炮制
2 a7 r: _; S6 {8 K o2 P* X" r 中药店的药工老龄化现象严重,现在大多数是中青药工,这些药工只会简单的称称药,不会炮制,中医用药讲究炮制,如果不炮制,用之就无效,或起反作用。如蒲黄和茜草生用能活血通经,炒成炭后就变成止血药,如龙骨、杜蛎生用安神、镇静,煅后就为收涩药,能止血涩精。如蜜炙有润肺止咳作用,所以枇杷叶、紫菀用蜜炙,如大黄生用能通便,活血化淤,熟用则通便化淤力弱,身强力壮用生大黄,身体虚弱用熟大黄。有老药工的药店,他们的炮制就搞得好,中青年药工就马虎,不会炮制。1 g9 ?# g9 {+ O. V
因此学习中药必须上炮制课。炮制中药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煎、煮、炒、炸等方法,如炒法:炒麦芽、炒山楂、炒大黄、姜炒竹茹、土炒白木、炮有山甲,煮有熟地、熟大黄,使用煅法的药不计其数。目前在炮制这一科目中青黄不接现象严重,因此除学校教学生炮制中药外,还要求为中药店培养更多中药炮制人材,使中药炮制代代传下去,以便得到继承和发扬。
z& j! o5 E, t (五)药厂制药2 S5 S& r, n& U7 v
中药学院或大学要建制药厂,是学生实习和制药的需要,厂里有管理干部和高级药剂师、制药工人等,厂房设备要齐全,学生要学会制中成药,传统的贵重成药如安宫牛黄丸、小儿回老丹、六味地黄丸、杞萄地黄丸、十全大补丸、天王补心丹、润肠丸、麻仁丸等都是内科临床常用中成药。, A" p5 E! [" K5 |3 z% x
成立中成药研究所研制中成药,如针对感冒、胃病、肺病、肝脏病、心脏病以及补血、补气、活络、止血、利尿通便、止泻、止汗等中成药的研究。还要研制成治疗疑难症的中成药,如肿瘤、结核等。红斑性狼疮、硬皮病、皮肌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糖尿病、高血压等。在研制过程中,应先研处方,通过集体讨论,然后由药厂加工制成后供临床使用。
. J! F9 G$ J) P* c5 r. o4 Z (六)科研成果3 R }- @8 c8 K3 [6 @5 J
中药学院或大学应该成立中药研究所,所内工作人员除行政、领导、工作人员外,重点要高级药剂师。科研的目的一般的是研究药品产地出处,栽培炮制方法和现在中成药制作方法(针剂、冲剂和胶囊制剂),在科研工作中,重点是研制新药,新药的处方是由学校硕士生、博士生科研课题处方,亦可由外校研究的处方,然后由制药厂加工制成成药,经过临床观察,总结改进提高。在科研中除对一般常见病、多发病创新的中成药外,更重要的是科研制成一些疑难病的方药。如肿瘤、白血病、红斑性狼疮等新中成药。如果一个中药学院或大学能研制很多中成药就证明这个学校对中医及中药继承和发扬贡献大。' r4 S4 z$ y1 s
(七)市场整治
; P. {0 g- v. `/ Z: u* A7 }8 T 中药市场紊乱,药贩满天飞,上门出售中药。他们所售的中药大多是以次充好,以假乱真,如以土枸杞代甘杞子、以水蛇代乌梢蛇、以狗骨代虎骨、以商陆替人参、以沙参冒充西洋参、以僵蚕冒充冬虫夏草。贵重药,药价成倍上升,如山萸肉、斑蟊、人参、天麻、山甲等。市场监管乏力。& ~ R: l/ X/ a9 _
中药买卖个人拿回扣,医药市场应该加强整治。 正是: 2 Q# b( @6 H: N4 G! @2 X& [3 R
中药学校早办成 培养高级药剂人3 E1 Z. v; H% p: \. t
中医基础要学习 多排中药专课程
3 M7 Z* e4 ^, @采药上山及下乡 药用部位细端详
% I7 A$ }7 W* M& i; ~" \制成标本陈列室 教学科研好地方
0 c: x/ V s' }0 w$ M单方草药治病好 气死名医疗效高2 {2 _2 _$ {: p3 u' B( t+ w
古书单方用不完 民间单方犹不少. r) t5 D; C, i
中药炮制过去强 现在药工少专长
9 G, I1 O( c4 Y7 R8 h- }- u3 _青黄不接要培养 不但继承要发扬
- h( p$ D+ t" y( m/ v农村药工要提高 多办药工进修校5 D% G; K. { ^) G
药物生长与采制 性味功能都知道
- B5 K8 D' A9 }# G: ^办好药厂科研上 凡教膏丹传统方$ I/ i; Y4 r. P
多制成药与时进 饮片冲剂总要创 论中医革新(五)
2 ~2 F$ x8 I) N* V- E 五、谈中医的不良倾向
; H* E2 U+ k( E: n2 s; ~9 D+ ^ 南京中医学院第一届本科班学制六年,课程安排内经、伤寒、金匮100个课时,经文选读要求背熟,方歌、脉诀也要求背诵。基础学习要求很严。临床实习时间长、带教教师都是各县名中医。在实习中写医案、心得,结束时写论文小结。所以这一期学生学习成绩很好,优秀生很多,后来分配到各县中医院都是院长、主任,现在都是各市名医。
( p' h0 i; P* Z1 T$ O# q% f* B# I 学校由学院改为大学后,学制为五年制,内经、伤寒、金匮等课时减少到三分之一,主要课变为辅助课,更谈不上要学生背条文、方歌脉诀,由于中医经典课缩减,导致学生中医理论差。加之实习时间短,带教中年老师经典不熟,要求不严,学生不背书,不写医案、心得论文,所以学生毕业后中医水平差,实践经验少,大多不大会看病。
; O0 L1 _) b0 k5 F$ P8 v 各中医院的中医,他们既开中药处方,又开西药处方,人们叫他们两皮中医,这些医院完全西医化,纯用中药治病者很少。他们是挂羊头卖狗肉,以中医院之名行西医院之实。至于农村的中医90%以上改为西医,用西药挂水打针,纯用中药的人太少了。- N( f5 L. h7 r& w9 F% |. m2 _
导致中医衰退的原因,关键是中医人员平素不读书,不写医案,不研制中药,不用单方,不善于总结,不带徒弟,不写文章所致。因此要振兴中医,多读中医书,多去临床看病,认真写好医案、论文、研制中成药。要求老年名医要带徒弟,要帮助老年中医著书立说。这样才能使中医走出困境,走上复兴发扬光大的道路。
- |! H t% X8 W1 B, I/ E (一)不买书、读书, @. n" n7 P# S$ c: N
现在有些中医,很少买书、读书,特别是经典医著,像《黄帝内经》《伤寒》《金匮要略》《千金方》《外台秘要》《儒门亲事》《丹溪心法》《东垣十种》《陈修园七十二种》《温病条例》《医学心悟》《医中必读》等,更谈不上什么李时珍《本草纲目》《清代医部全录》《中药大辞典》《方剂大辞典》等医学书。至于文学如《三国》《水浒》《红楼梦》《西游记》《唐诗宋词》一概不买。3 X1 T9 L. H B+ F4 F
一个中医不买中医书,说明他们对中医学习没有兴趣,所以他们中医理论基础差,知识面不广。他们将来如何去为人民治病,怎样去研究中医中药,怎么去写中医病历、写文章报道、著书立说,更不能成为名医,哪里还谈继承发扬中医! 学习中医必须熟读经典著作,还要能背,如《内经知要》《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辩》以及《汤头歌》《药性赋》《脉诀》等书,一定要熟读背诵。读书的方法要像滚雪球一样,读多少背多少,由少到多,循序渐进,一本书读完后,要会背,背完后还要时常进行巩固背诵。读书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不能贪多求快,要起早带晚,就是跑路活动时也背,久而久之就会不忘。我虽然年过八十,过去熟背的书至今仍可背出。- O+ v) ^$ Z% a! l
(二)不写好医案、论文报道- x$ d0 V" c3 ]
历代中医讲究写好医案。医案内容有发病经过,治疗情况,现在症状,病机治法,处方用药。用词要精炼简明,文字要通顺,书写处方用药讲究配伍严谨,君臣佐使,有条不紊,反对用药无方无法。药味要少而精,不能多多益善,乱七八糟。复诊要求记录服药后疗效,处方加减变化。如有三诊四诊,更要有头有序,不能无首无尾,漏洞百出。
/ L- w- u2 y! L# I. m3 s1 ` 要写好一篇论文报道,作者必须有深厚的医学和文学基础,要有临床实践经验,才能写出有理论、有实践、有价值的书和文章,内容要新颖、有创意,让读者易懂想读,才达到著书的目的。反对有理论无实践的文章和报道,或单有实践而无理论的,更反对抄袭古文和别人文章。/ G! u( X& ~5 ~0 U
南京医学院过去常写论文报道的有肖少卿、王新华、张浩良、徐金凡等不胜枚举。现在中青少年写论文者不多,关键在他们中医基础差,博鉴群书少,加之实践不多,现在中医西医化的多,所以写不好论文报道。更可悲的是写文章报道是为了评职称,中医杂志社审稿要钱,写篇文章,找关系,送红包,所以文章报道质量不高。
$ n0 q9 A, }3 B, f! K. i' l (三)不研制新药
5 Z7 W8 d9 |1 A7 S4 ? 自古中医就有中成药,如内科有金匮肾气丸、桂枝茯苓丸、鳖甲煎丸、六味地黄丸、虎潜丸等,外科有红升药、白降丹、九一丹、生肌散、玉红膏等,五官科有中白药、冰硼散、锡类散等等,医生家有研槽捣桶、撸钵,都是做中成药的工具。这些丸散膏丹都是临床中常用的中成药。9 t' L+ D: x7 Z" \% z* B+ R
现在临床很多中成药不生产,大多数因中药成品贵,有的因中药师不带徒。所以市场上中成药奇缺,即使患者病倒在有些中药店门前,你也买不到至宝丹、紫雪丹、牛黄丸、苏合香丸之类的中成药,所以中医治不好病,主要中成药缺货。奇怪的是现在生产的新药品种伪劣商品多,所以临床效果差,病家只说中医治不好病,他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不知道这些药没有经过临床运用,就制出来,靠广告卖药,哪里管他有效无效。; `+ _+ P' I. B
我建议,国家卫生部规范中医院研制中成药,如有祖传秘方、名老中医的有效经验,应该挖掘,使之发扬光大。
. K9 ?: K R1 c+ l ~+ }) l (四)不用单方草药、不识中草药
! X, T8 w; E1 Z4 R. g/ w “单方气死名医”,用一两味中药治好病的屡见不鲜。我于1966年,江苏新医学院组织一个中草药医疗队,赴江宁、铜山、陶吴、横溪等地,上山采药,下乡寻访单方验方,参加这个队,历时5个月,收集到许多验方单子,如半边莲、生半夏治蛇咬伤;天南星、五倍子治蜂窝组织炎,铁苋菜,陈芥卤治肺脓疡;地榆、大黄鸡蛋油治烫伤;芫花煮鸡蛋治乳腺炎;全蝎、蜈蚣煮鸡蛋治面神经麻痹、癫痫;守宫煮鸡蛋治淋巴肿痛;芜花、虎杖治骨髓炎;蒲公英、半边莲、紫花地丁治疗疔疮、疖肿或外敷内服;龙葵、蛇莓治疗肺癌;煮蟾蜍治肝癌、胆癌、胰腺癌等等单方验方不胜枚举。$ |- U/ I( P& _
要当好一名好中医,要认识中药,就必须上山下乡去采药认药。我在江苏新医学院任中药课,安排学生上山采药,因此经常和中药师带学生上山采药,学生们跟在老师后面一边认一边采,晚上整理标本。通过上山采药,我认识了很多的中药。
# a: ~& O) Y$ n2 K (五)不研究颖难杂病
+ f: D: M/ {0 f3 Z 现在的中医学院改为南京中医药大学,由六年制改为五年制。中医经典课由100课减少30-40个课,温病由50-60课时减到20-30个课时,导致古典医学基础差,加之实习时间短,临床经验不足,所以新毕业的中医一代不如一代。他们对一般病可以开方子,但遇到疑难病就不会治,如肝病腹水、肾脏病尿毒症、肿瘤以及结缔组织疾病就治不疗。! Q( i |7 S: j& H- R" \
遇到疑难病,不是在中医学上开动脑筋想办法,却用西医的治疗方法,肾病尿毒症什么透泄方法治疗,肝病黄疸不退,就要换血,对肿瘤的治疗,手术治疗、照光治疗,对结缔组织病不论有效无效就用激素治疗,其结果疗效差还导致许多副作用。9 n; ?: S0 P% M
我退休回家开诊所,也遇到一些疑难病,但是我们仍用传统的中药,后研究出许多有效方,加工制成中成药,如肝癌灵治疗肝癌、肺癌,开隔饮治疗食道、贲门、胃癌,狼疮一号治疗红斑狼疮,二号治疗狼疮性肾炎等,都获得良好效果。因此说疑难病不是不治症,关键在你去不去研究,肯不肯动脑筋想办法,不研究、不肯动脑筋而用西医的方法治疗,所以现在社会上才出现“中医无用,要政府取缔中医”的说法。9 |0 O. ^; T8 {+ R1 j# _
(六)不研发新药
$ f: ?# S; @' C0 l! J 我在南京中医学院金匮教研组工作时,担任金匮课,我对伤寒也有研究,除讲课外,我编写了《仲景内科学》,把《伤寒》《金匮要略》两书合并一书在上海出版,后又编一本《仲景方剂》。过去在临床喜欢用伤寒金匮方,同事说我是经方派,后来常到江苏省人民医院传染病区去会诊,看的温热病较多,但用经方治疗温热病效果不好。因此对热性病改用吴鞠通的温病方治疗。退休回家开诊所,遇到很多疑难病,以前所用方剂到临床去用疗效均不满意,因此在古方的基础上,研究出很多新方。+ ?. `) n: {7 i# V3 y3 l
如治疗肿瘤病、肝病、常见病,调补药四种中成药,合计二十六方,已向卫生部、药监局申请登记,希望卫生药政部门组织中医专家教授来我处评审,批准生产使用推广为盼。5 [; i, D) e4 L+ `/ K6 g) L
由此说明,一名中医在学好古方的基础上,一定要随着时代和疾病的变化,不断地创出很多的新妙方,才能治好新时代出现的新的病种,如果我们墨守成规,一成不变,就不能适应时代和疾病的变化。* ] {+ p0 T/ J% @" r
(七)不带徒弟2 B& Y. |! x& x9 I" }& }7 w
拜师学徒是中医传统的教学方法,因为自古就没有中医学校,只有由师带徒,才能使中医一代一代传下去,使它继承发扬光大。据传说,叶天士就拜过18个老师,所以清代有名的温病学家叶天士就是带徒的典范。我们学校在60年代也兴有拜师带徒的先例,曾开老师带徒大会,邀请全省各县市有名的中医,选优秀的学生拜他们为师,如单兆伟、邵荣世拜张泽生为师,跟老前辈学习,不但学习张老的中医技术,还学习他的医德医风,现在张老已去世,但他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都被他的学生继承下来了。现在省中医院单兆伟、南通的邵荣世都是当地有名的中医。
: l: W0 r% p! B, |3 b/ J 可惜这种传统的带徒方法学校没有继承下去,加之现在卫生主管部门没规定什么人可以带徒,什么样的徒可带,导致这种传统带徒的方法渐渐失传,更让人不可理解的是中医带的徒弟,拿不到执业证书。0 M( b% z) ^* }, ^8 ^2 S1 Y7 _
(八)不著书立说
& G- u8 ~8 d r0 x% c 60年代前后是中医学院出书最多的年代。那时学校各地调来许多名中医,这些老师原来在家就很有名声,就著书立说,如吴考盘老师就著有《伤寒百家注解》《金匮五十家注解》,他精通《内经》《伤寒》《金匮要略》,我们称他为活字典,全国编写讲义请他当顾问。那时校长曲昆狠抓编写工作,中医所有教材参考书都是教研组集体编写,经典著作先编译释,如《内经译释》《金匮译释》《伤寒译释》等。
% L6 K% o: z$ S" V0 }$ p 南京中医学院改名为南京中医药大学后,原来的中医编写组解散,老年中医教师相继退休回家,所以中医集体编写和个人著书逐渐减少。加之中医药大学的经典课由主要课变为次要课,中年教师对经典不重视,西医课程多,学生临床实践时间短,带教老师基础差,临床经验少,因此毕业出来,青年学生的中医水平一代不如一代。这几十年中医药大学的著书就更少了,这对中医的继承和发扬十分不利。 正是: 5 h; g# t4 y! C$ s6 f! M
经典方歌不熟读 病历医案少记录
8 n; d6 i: P% b疑难杂病勿会治 单方草药无人饮
; G2 X! Z$ h& @7 K中医不肯带徒弟 名医很少出书目' Q5 a% L; h( g# m' U
方剂依然无创新 经验总结难收获7 q+ M: n' o9 ?& s0 z
青年中医进修良 经典方书熟读强% c2 ]: Q0 Y- z
老年中医要带徒 出书制药应表扬3 }3 ~7 Q; D3 g7 H5 m, ~
单方草药人人用 病历医案书写常
* m7 Q' x5 W7 A# h1 V5 \科研实验多总结 中西结合当发扬 论中医革新(六) 六、发展中医 走向世界
2 V" V$ M* S1 k* C" U* K 不久前,某大学一位教授提出“中医中药是伪科学”的说法,10月7日,他领衔发起《促使中医中药退出国家医疗体制签名的公告》,这一活动在网上掀起轩然大波,中医中药一下子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一时间,无论是专家学者,还是普通公众,都纷纷投身到了这场关于中医是存是废的讨论中来。10月10日,卫生部就此表明了态度,坚决反对。发言人同时指出:目前中医药的发展确实面临一些现实困难和问题,但是,国家对中医药事业的发展非常重视。“中西医并重”是中国卫生工作的方针之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则称:“取消中医”是“对科学的肆意否定”。 从中医目前的状况来说,省市中医院都西医化。老年中医日渐稀少,中青年中医经典理论不深、临床经验不足,尤其是市医院的中医,他们既开中药方又开西药方,在性质上已变西医。农村中医100%改行挂水打针。我说如此下去,中医不要人来消灭自己就灭亡了。因此中医必须大改革,中青年中医应很好学中医,发扬中医特点,走自己的道路,才能使中医发扬光大。现在中医在国际上很受人欢迎,如日本、美国、韩国、新加坡、泰国、印尼等国家都在研究中医,运用中医治病,很受世界人民爱护。因此中医应该走出国门,大力培养中医人才,让他们到世界各国去办医院、办学校,使它在国外开花结果。# y) H6 a, O$ U5 Q! |" P6 `
日本
4 R7 r n1 v8 f% }. l) `+ Z 中医在日本,被称作汉方医学。9 Z: S/ o) v7 t; `" R
资料显示,从公元5世纪到15世纪,中医在日本广泛传播,逐渐形成具有独立理论的日本式中医,即所谓汉方医学。# H0 X! G. r5 h- h: w# ~
汉方医学在日本也曾发生过信任危机。最大的一次是在17世纪以后,西洋医学进入日本,中医受到排斥。不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汉方医学通过西洋医学的解释和验证,获得社会的肯定。上世纪70年代后,汉方医学的长处进一步受到日本社会公认,而后迅猛发展。, w4 t9 y" `% b
近年来,日本汉方医学深得人心。那种把中医和西医看作“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的关系,在日本并不明显。相反,从关注健康的日本生活者的角度来看,两者各司其职,长短互补,多种汉方药都被列入社会保障药品之中,从法律地位上给予认同。* B+ W5 k2 U( |' ~% u/ D" u
日本政府也加大投入,建立汉方研究机构,汉方医学的学术活动日趋活跃。据统计,目前日本有20多所综合性大学设有汉方医学研究机构,全国有汉方研究学术组织及团体近百个,汉方药厂200家左右,4万多家药店经营汉方药。9 N& i0 h8 X/ r$ i0 T
中医药渗透日常生活,在日本民众日常生活中,中医药材对强身健体举足轻重。1 Z' }2 N; T; {) \9 z& _7 z) l
走进街边的药店,从感冒伤风、跌打损伤到老年病、慢性病,预防和治疗的药品中,中医药材无所不在,在各大城市街头,也常常见到针灸和推拿影子。日常保健中,医食同源、食物养生的理念深入人心,药膳、食疗颇受日本民众青睐。
& |4 c) t) Y/ h 可以说,源于中医中药的医疗保健行为,已深深渗透到日本民间。与国内中医的尴尬相比日本的汉方医与西医和谐共处,相得益彰。
9 r% k1 U, f% H7 k/ S 韩国! M& X8 C( z% e0 b( ]6 z
中国有中医,韩国有韩医。不过,连许多韩国人自己都承认,所谓韩医,套用中国人常说的话,就是“有韩国特色的中医”罢了。! d( b' ^) m! e
20年前,韩国还没有“韩医”一说,在韩文里,“中医”和“韩医”写出来一模一样,那时的韩国医院,不论招牌上定“中医院”还是“韩医院”,都是同一回事。直到1986年4月,韩国国会通过了《医疗改正方案》,其中明确原来的“中医学”,改为现在的“韩医学”,“韩医”才横空出世。 m/ o, B& B; ]9 d
韩医的根是中医。南北朝时期,中医药传入朝鲜半岛。到了唐代,中医药最著名的经典《黄帝内经·素问》、《伤寒论》等就成为朝鲜医学生的教材,他们效仿唐朝的政府管理制度,设立了医学学科。北宋时期,高丽国又刊印了《伤寒论》、《肘后方》等一大批中医药著作,使中医药学在该国得到了广泛传播。* e! X* ]+ Y1 |' f& l
当然,中医传入韩国后,也融入不少韩医元素。韩医地位在逐年提高。韩国《职业杂志》目前发表的《2010年最有前景的10种职业》调查称,“韩医”为最前景的职业和韩国人最希望从事的职业。/ L% J, _3 L3 a( B8 M6 f+ d. F
这是因为:一方面,中医改为“韩医”,在这个特别注重民族自尊的国家里,激起强烈的自豪感,吸引更多人振兴韩医;另一方面,韩医保健方面的巨大作用,正被广泛认同,特别是随着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疾病的增加,韩国人更重视“韩医”功效;此外,韩国医生工作相对自由、收入较高,且没有退休年龄限制。 为了维护与推动传统医学精髓,韩国人也在不断地反思、学习、推动。而韩医的一些做法,似乎走在中医的前面。
' c' w, M7 j6 j 韩医学界较重视实用,并非一味争论是否科学。在运用现代研究、实验研究等种种手段上,韩国的研究人员想要证明的,不光是韩医的科学性,而是其应用的有效性。只要在保健、保养或在疾病治疗上能得到承认,其诊所有人光顾,就足够了。
5 S1 b" F+ E4 t% [) t 美国
2 V5 k, {# s! ] 35年前,由中国传入的一场“针灸热”席卷美国,古老东方的针灸经过许多的曲折历程,逐渐在美国找到了自己应有的位置,而其影响也远远超出了针刺对人体的医疗作用,对于东西方科学文化教育交流起了独特的推动作用。8 Q! S1 u2 c* G) ?" g
尽管目前美国大多数州尚未以立法形式对中医的地位加以确认,但是针灸却先行一步已在美国遍地开花,这与针灸本身的因素有很大关系。9 l3 Q6 _3 j+ H9 j) ?
李永明指出,与中医药相比,针灸的机理相对明晰,比较容易让西方人理解。针灸设备简单、易于操作、副作用比较小,对一些西医束手无策的病症疗效显著,这些优势为针灸被美国民众接受,进入美国主流社会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6 B5 V8 m* y7 v# R v( ]; b 此外,针灸在美国与其他补充替代医学的一个显著区别在于一开始就有很多西医参与针灸的临床应用与研究。例如,美国有个医学针灸学会,30多年来几乎每年都有一批美国西医到中国大陆学习针灸,其足迹遍及中国各大中西医院。4 z2 g6 c$ B% S, K. k1 v. b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也为美国的针灸发展输送了一大批人才,这些人一般都接受过国内中医院正规的中西医基础教育,起点比较高,比较容易和美国同行进行有效的交流,并得到他们的认可。" c& @, N% U( J; L
针灸进入美国后,在规范化、现代化方面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在华人医师和社团的积极推动下,针灸在美国的许多州正逐步纳入美国正规医学教育的轨道。针灸用针也被纳入受美国食物与药品管理局监管的第三类医疗用品的范畴。针灸师培养和针灸器械两方面的显著改善使针灸成为一种几乎无痛的过程,尽管其疗效会因人而异,但许多美国患者都觉得针灸使他们感到很舒服。
# ^# k8 N3 X& V( B4 L 美国中医药专业学会、美国华人医师会等团体在纽约举行一系列活动,最终确定赖斯顿当年发表在《纽约时报》上的文章标志着中国大陆的现代针灸正式传入美国,并成为美国的主流针灸学派,美国中医药专业学会还向赖斯家人颁发奖状,感谢赖斯顿对于针灸进入美国以来30年的发展所做的贡献。
6 k/ i% s; M* ^ 泰国
6 h0 N$ k" v% b “中医在泰国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中医总会卢松盛理事长对记者说。
% `: |( B" p3 _* x 以前,泰国曾一度禁止使用中文,中医也就转入了地下。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卢松盛开始偷学中医,还报了厦门大学的函授班。“后来,我请人通过香港辗转带进几本中医书,还被警察抓了起来,经过审问,他们发现确实没有政治意图,才把我放了。”
( N1 _; Y9 }! V9 U6 _ 不过当中医,很多人就以泰医的名义用中医看病。1 m% O4 P" n i+ b2 n/ \* a
直到2000年7月,泰国政府正式宣布中医合法化。当时,很多老中医报名参加政府考试,以获取职业资格。卫生部官员对报名的人称:你们已经有了泰医资格,还来报中医做什么,这个资格只是暂时的。尽管如此,还是有400多人报了名。来自中国北京、上海的专家,进行了临床和理论方面的考试,泰国卫生部官员监考法律和医德,一次考不过再考,前后考了4次,最后,只有218位获得中医职业资格。) B7 ?! s6 M5 x+ y: ]$ n
泰国如今有206位执业中医。这些人70%是长居泰国的华人,其余的是在泰国居住了3年以上的中国人。卢松盛就是第二代华人,自己开了一个规模挺大的药铺,同时给病人诊脉、开方。此外,他还办了一个中成药的制药厂。他有4个孩子,都是学西医出身,现在都在学中医。
- j/ s6 E8 k# [$ G 曼谷目前有华侨中医院和天华医院两所中医院。此外,全泰国200多家医院开办了中医门诊。由于疗效显著,泰国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看中医,卢松盛每天都要接待二三十位病人。华侨中医院有30多位中医大夫,其中还有从中国请来的专家。泰国卫生部还经常请中医给西医上课,授课内容主要是针灸、推拿。有一次,一批医生去北部偏远的地区义诊,其中有10位中医。老百姓奔走相告,一下来了300多人排队看中医。( g [5 o1 r+ o
泰国目前已经有两所大学开办了中医学院,实行6年本科制,第一年学习中文,第二年学习西医基础知识,第三年学习中医理论和实践,毕业前要到上海的医院见习半年到一年。目前,第一批开设中医学科的西玛隆大学已与北京中医药大学签署了合作协议,共同培养中医学研究生。泰国清莱皇太后大学和云南中医学院也就培养中医人才达成协议。中医在泰国正在朝着学术化和规范化的方向迈进。 新加坡
$ j& T% v- _9 g$ u [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10月19日文章]题:新加坡生产中药并从中医中获利。(作者:安格斯·惠特利)
# Z0 W8 x. V: G' ~( R 吴晓秀(音)3年前带着自己10年从事中医临床的经验从北京移居新加坡。吴晓秀说:“病人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英国、日本甚至俄罗斯而来。他们信任药物的品质,尽管药价有点儿贵。”她是新加坡中国城地区惟一的拥有行医执照的中医诊所。
% a; t# i8 L E 新加坡正在将过去出售中药的店铺从其“非法”转变为一个以拥有大学学历的医师和生产药物的工厂为主导的产业。对从业者制订了一套管理规定,因此每年中医药产生的经济效益达到530亿美元。
. `- P7 ~( t& \. ?. K7 f$ M 新加坡DBS唯高达证券控股有限公司前分析师詹姆斯·陈说,预计到2010年,对用以治疗秃顶的人类胎盘和用以治疗癫痫症的蝎子等药物的需求,每年增幅可高达20%,他说:“即便是在美国,传统中医也更加容易受到认同了。许多人认识到:‘嘿,这是一种不太可能带来任何副作用的天然产品’”。- w8 o# G9 }+ `6 a; O
新加坡有1500名民间医生和草药医生,获得新加坡政府中医管理委员会颁发的执照,并接受其监管。: o3 \0 Y: t- g
1953年成立的新加坡中医学院,通过参加与南京中医药大学联合办学的项目,学生们至少要花5年才能获得学士学位。新加坡中医学院院长赵英说,今年学生的数量增至250名,五年前还不到100名。$ V6 j1 _; e4 p
印度尼西亚: l, {9 d# u& b" r6 q
[法新社雅加达11月7日电]在唐人街上一间药香扑鼻的店铺里,尤努力斯·艾拉旺从古旧的抽屉里抓出一撮干蜈蚣和一种样子古怪的昆虫,他解释说:“这是海蟑螂跟蜈蚣一起碾成粉服用,对治疗内伤很好。”
1 Q' `+ u) T8 W& }8 Z艾拉旺的小药铺证明了中医在印尼的绵延不衰。尽管进口中药含违禁化学品对中药店生存的威胁日甚一日,但是印度尼西亚的人仍有不少从事这一行业。很多希望得到廉价治疗的人们仍然是中医的忠实顾客。0 P2 r% W% g) U5 i# f
艾拉旺并不是“先生”,这是当地人对中医大夫的称呼,这位55岁的店主擅长用昆虫和草药调配治疗头疼脑热等小病。
7 X+ H; b/ ^4 s$ Y/ g# G2 t 艾拉旺的父亲1946年在雅加达开设了这家药铺。在雅加达至今还有30多家中药铺在营业。这些药铺大都是上个世纪由中国移民开办的。
0 u. }' ~2 S) z2 G0 V$ i 艾拉旺有很多老主顾,其中既有华人也有当地人。这些中医支持者对昂贵的私人医院及公立医疗机构望而却步。: Q. Q4 h2 ^* S6 s& x9 x
74岁的斯里·鲁斯明哈吉在为患伤寒的侄孙子买中药丸时说:“这种中药更好,因为它是传统制剂。现代药物有化学成分,会有副作用。”) x) y9 M6 N0 v. X& S3 J) ]/ Q
日本汉方医学深得人心,韩医已成为热门职业,美国“针灸热”已达35年,泰国中医朝向规范化发展,新加坡中医中药生意越来越好,中医在印尼绵延不衰。从以上六国中医发展情况来说,世界各国人民非常热爱中医,有的国家正在办中医门诊、中医院、中医学校。现在我们国家有许多名医、留学生到国外去看病、开诊所、办医院、学校,推广中医药,为世界人民健康服务。他们前途光明、责任重大,为 继承和发扬中医发挥他们的作用! 论中医革新(续①) 前 言 人民日报记者白剑峰《下一代中医在哪里》全文:
9 @3 o" I# q2 J/ \) N' K0 D “中医最大的危机是后继无人。也许不出50年中医不需要被别人取消,就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这是一位老中医的感慨。此语并非危言耸听,而是点中了中医人才培养的要害。& h" \$ W! y: o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西医从业人数约550万人,而中医只有40万人左右,比20世纪50年代减少了20%。目前,我国主要是一批50岁以上的中医苦撑危局,有志于中医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中医正陷入一场前所未有的“传承危机”。0 \* w3 s8 Y& j3 D% j6 L
中医高等院校是中医人才的摇篮。然而,即使在这里,中医教育也面临着西医化的命运。学生1/3时间学西医,1/3时间学外语,1/3时间学中医,已经成为普遍现象。一些中医经典课程不断被删减,甚至沦为选修课,而西医理论却日渐强化,很多学生外语和计算机水平很高,中国传统文化修养却很差,有的读不懂《黄帝内经》、《伤寒论》,有的甚至连基本的药性赋、汤头歌诀也不会背诵。更可怕的是,受教育层次越高,离中医特色越远。很多中医研究生不在中医理论基础及临床实践上下功夫,而是按照西医的模式,研究细胞和分子,做大量的动物实验。说是“中西医并重”,实际上是“重西轻中”。结果,很多学生毕业后既不懂“望闻问切”,也不会开方配药,名为中医,实为西医。一些专家尖锐地指出:“现代中医教育把学生变成了中医不精、西医不通的半成品,培养了一批中医的掘墓人。”话虽偏激,却不无道理。4 X5 @4 [5 U3 D/ Z5 f
以师带徒,师徒的师承教育,是我国中医人才培养的传统模式。数千年来,这种模式造就了很多医术精湛的名家。口传心授、因材施教,成为中医教育的一大特色。然而,到了今天,很多师承培养的中医虽然水平很高,但由于习医不足,过不了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关,无法取得合法资质,只能算是“江湖郎中”,靠偷偷行医为生。他们沿袭家庭传承模式,一些“绝招”往往不愿公开,很多具有重要价值的验方因此失传。2 {& X3 i9 q% n A
中医人才青黄不接,还与中医院不景气密切相关。目前,我国大部分中医院生存艰难。由于中医药收费低廉,体现不了中医的技术含量,大量中医院不得不弃“中”姓“西”,诊断治疗几乎与西医院没有差异。例如,对于闭合性骨折病人,运用了中医正骨手法,不仅痛苦小,疗效好,而且价格便宜。但是,很多中医院为了多赚钱,已经放弃了传统的正骨手法,改用创伤大、费用高的西医手术治疗。而针灸、按摩等传统中医项目,其收费更是低廉,甚至连成本也无法弥补。在这样的体制下,很多中医辛苦一生,却家徒四壁;而西医不仅社会地位高,且收入可观。而对如此反差,年轻一代自然不愿坚守中医了。$ W. @2 p2 M- T( T
在中国医学体系中,中医和西医如同鸟之两翼,缺一不可。相对于西医而言,中医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发展问题,而是生存问题。有人断言:如果中医不能薪火相传,随着老一代中医纷纷故去,中国将只能成为教科书上的“中医故乡”,甚至连中医人才也要从日本、韩国引进。倘真如此,我们将愧对祖先。' Q+ \3 E/ K5 z6 H- J& I9 x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古代的扁鹊、华佗早已远逝,下一代的扁鹊、华佗又在哪里?思古观今,谁又能不为中医的命运而忧心忡忡呢?. x) o5 A( D/ B+ V
一、中医不要姓西
7 M L# o0 o) L8 Q) n- Y6 a 现在中医纯用中药治病者很少,或者说他们挂中医的牌子,实质上多已西医治疗化。
* I% _' P0 r8 e5 N 大多数中医包括主任医师直至主治医师,既开中医处方也开西药处方,表面上他们很有本领,实质上标准的西皮中医。如果中药能治愈疾病,为什么又要开西药呢?从中医的角度来说他们已不是纯粹的中医了,而是逐渐西医化了。+ j: Y! a" W5 @1 w( y3 m8 G
因此说要继承发扬,必须做到中医不用西药,要很好去学习研究,才能推动中医革新和发展,不至走向消亡。: h7 `2 i# d: u4 \; s
中西医各有一套理论体系,现在中医的生存状况,从某种程度上是对传统医学的逐步否定。试问如果中医不科学,古代的名医治疗了那么多疾病,岂不是都瞎猫碰上死耗子,几千年来治愈的疾病都是蒙的?. w" d M! s/ M# k+ X( {) N) b0 o
二、提高中医收费. ]7 p% W: L# J$ o. V& K5 A
中医治疗收费太低,西医收费高。因为中医院的经济收入不能养活所有的职工,所以它们不姓中而改姓西。所有省市中医院哪一家不是“挂羊头卖狗肉”?中医院均名存实亡。
$ U9 q, H2 D2 X 农村中医的收入状况更差,甚至不如瓦匠、木匠。所以改变当前中医窘境,必须提高中医药收费,提高中医诊疗费。 三、学制课程改革8 Y% c4 ~8 b/ u- e* e. z
中医药大学学制五年制有点短,应改为七年制。四年理论学习,三年临床实践。中医经典课时要增加,内经、伤寒、金匮每门课要增加100课时;温病、医古文要增加80课时;其他基础课方剂、药物、诊断等要增加80课时。西医课要减少,约为中医课程的四分之一。# e$ U$ o+ X, q6 |- \( ^& w3 I1 E
学生最好招初中生,中医的内经、伤寒、金匮条文,方剂歌等要熟记于心,到临床时才能应用自如。纵观历史及现代名医,没有一个不是烂熟于心的。初中生的记忆力要胜过高中生,从初中开始学习中医,更符合中医人才的培养。: l3 A9 O8 F7 ]" t
四、继承中医带徒
- S6 Y. w1 P9 h# m: b+ J" g7 j& V 中医带徒是中医传统的教学方法,自古名医出高徒,数千年这种模式造就了大批医术精湛的名家。
+ ?0 \! x7 ^3 d 60年代南京中医学院就将本科班高材生请全省名老中医带徒,并举行拜师大会。7 s. k; O# |- l, |9 J4 |/ k
如最早第一期的学生唐蜀华、单兆伟、邵荣世、赵文业等都是名医的高徒,现在都是省内名医。# l) v% ^% h1 W4 \; ]4 u5 |
中医带徒教学的传统方法要重新实行起来,现在各市县中医院主任中医师,应该带徒,中医药大学高材生也要送各县市中医院,选当地名医施教。且名老中医可自主择徒,要发给证书准许他们执业。2 e4 s) }+ _* W4 I6 E$ h
五、搞好中医科研- k9 l5 x# [- }: L. \8 ]
要搞好中医科研,各省要成立真正意义上的中医研究所。研究中医理论文献和中医临床医疗实践。研究所的人,主要选有扎实理论基础并且有丰富临床医疗实践经验的主任、副主任、主治中医师,适当地配备少数西医主任医师和主治医师。
% l; K. h5 C; t 科研重点放在中医医疗实践上,对常见病和疑难病症进行治疗研究,尤其对治疗有效的方药作为重点科研。. K1 R" n9 {/ s; P. Y' z
在省内地级市中医院设立中医研究站,根据治疗病例多、疗效好的病例,尤其对疑难病例,作为各研究站的首选课题。对这些研究课题要派专人回访,并对疗效进行观察,以及治疗中遇到问题的解决方案等做好治疗总结,对于那些研究课题要派专人回访,并对疗效进行观察,以及治疗中遇到问题的解决方案等做好治疗总结,对于那些研究课题,取得很好成绩比较理想的,可以写论文对外交流或杂志报道。& \2 E7 z& p1 I) I$ C/ k$ G5 V
六、设立专科门诊
* r5 {( K2 w) W, O( ? 中医院门诊除有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针灸科、推拿科、骨伤科等外,还设有专科门诊。现各中医院常见的专科门诊的有心脏、肾病、肠胃、肝胆、肺科。但是对疑难病很少有专科门诊,如肿瘤、血液病、脑血管病、结缔组织、内分泌等。如要设立这些疑难专科门诊,须先研究哪位中医对这种病有特色诊疗方法,配一至二名主治中医作为助手,由他们组建特色专科门诊。% ^% x8 p {8 s# l6 H) p" e; F
设立专科治疗疾病过程中,除传统的中医辩证开立处方外,还应根据此类疾病的变化,临床辩证分型制成中成药给患者服用。2 d' y- J. U# ]2 b9 }
如我们在几十年肿瘤病治疗中,逐步制成了肺癌好、肝癌丸、灭核定、去囊丹等中成药,配合处方往往起到奇效。) x% n0 t" p8 W( f* W
在专科门诊治疗疾病过程中,首先写好病历医案,及时进行治疗总结,将病例人数、有效率等详细记录在案。对于重点有效病例,可写好总结和报告。对遇到的无效病例,一定要进行病例讨论,改正治疗方案拟好新的处方,以及相应调整中成药的组成,以达到治疗有效的目的。
" ~& _; c( e6 Z 七、中医要进修提高
: U" E1 i. ?1 N4 v 就目前农村医疗现状而言,名老中医相继去世,中年又全都改行,因此中医处在后继无人,即将消亡的年代。所以举办中医进修班,提高中医水平,积极培养中医接班人才是一项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8 f7 m; a0 g( I, a
50年代后期南京中医学院为全国培养中医师资办过一期全国性的中医师资班,为全国各省中医院校培养了很多中医教师。为全省各县市办过两三期中医进修班,一期师资班,培养了一批中医人才,后来涌现了一批名中医。因此建议南京中医药大学加速举办中医进修班,为全省培训一批真正的中医人才。 八、提倡买书读书, i& Z; l2 j; ?0 V4 U4 ^4 ^
现在不论省市中医院还是农村中医师,他们从学校毕业或学徒结束,买的中医书籍极少,有的案头上只有几本中医讲义。中医经典书籍:内经、伤寒、金匮要略、温病条辩、医学心悟;参考书籍:千金方、外台、儒门事亲、丹溪心法、东垣十种、陈修园七十二种、医宗必读等都没有,更谈不上什么本草纲目、医部全录、中药大辞典、方剂大辞典等医学书了。' P3 }$ I1 W- L" f2 X# X* h2 H: D
中医不买书不读书,说明他们对中医学习没有兴趣。所以他们中医理论基础差,知识面不广。他们将来如何去为人治病,怎样去研究中医中药,去写医案病历写文章报道著书立说。更不会成为名医,哪里还能继承和发扬中医事业?但奇怪的是西医的病理学、解剖学、内科学、外科学、妇科、儿科学等举不胜举。这说明他们姓西完全西化了。- T3 R. _4 G4 j
九、写好医案病历$ v5 a& `& A" M6 [0 A( s
现在省市各中医院的中医师,临床诊治病症很少有人书写医案。一般的病历处方只写几味中药。有关病人病史、疾病的症状、治疗经过、病情的变化、治疗的效果都没有详细记录。更好笑的是一张处方竟然还有西药及服用方法。
& s z! u" D6 J8 v( t 历代中医讲究写好医案。医案内容有发病经过,治疗情况,现在症状,病机治法,处方用药。医话要精炼简明,文字要通俗,亦可用文言文写,处方用药讲究配伍严谨,君臣佐使,有条不紊,反对用药无方无法,药味要少而精。! ?) w" |) X0 ]( Z5 a
古代名医医案书籍很多,如:叶天士医案、清代名医医案、丁甘仁医案等都是我们学好写医案的基础。建议中医治疗必须写好医案和病历。希望中医领导亲自检查,否则中医医案在我们这一代将消亡。. ^5 @- d+ L# S
十、鼓励著书立说
% m& @0 f3 a" C, s 南京中医学院在六七十年代有编写组,这个组为学校编写了许多书,如:内经、伤寒、金匮的释义、语译以及各种中医教材。并编写出版了中药大辞典,为全国供应很多教材和参考书。但在转为南京中医药大学后,这个编写组就解散了,所以十几年来南京中医药大学就没有书出版。1 s6 o+ i# a7 F3 t6 @6 r
我曾是学校金匮教研室主任,曾经参加教研室编写过金匮译释和学习参考资料,参加编写了全国金匮教材和金匮教学参考书,自己也编写过金匮教学参考资料,金匮题解、仲景内科学、张谷才临证集。退休后自编出版了济民医书、归翁医集、简明中医学、仲景方剂学等书。现肿瘤病学、肝病学、传染病学等今年将在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出版,济民医案即将出版发行。
6 G* s- L& y6 K5 p+ G- P 近几年由于中医的衰退,中医出版书籍渐少。加之中医书籍出版要自费,所以将来没有人著书立说。建议中医主管部门,应举办一个中医出版社,对其中优秀作品免费出版。让有志者能编写出更多的、更好的中医书籍,供中医学习和应用。3 \ o4 _) \: O: _& I3 z+ S
十一、创立新方成药8 G9 m3 \$ M3 h b9 m
要继承和发扬中医必须创新制成成药,才能发挥中药治疗的作用。如我们对肝病、肿瘤病研究治疗中先根据病症的病理变化、症状拟好方剂,然后按方剂中药物,研成粉末用胶囊装好制成中成药。把自制中成药运用到临床中,通过治疗效果,采用有效要守,无效要改的原则,达到药到病除的目的。6 o( Q4 i3 V1 l a9 [
现在制好的中成药肝病有效的有:黄疸消、降酶灵、软肝丹、逐水佳、乙肝灵等。治肿瘤病的有效药有:肝癌丸、肺癌好、见瘤消、灭核定、去囊丹等共有三十多种。除记载在肝病学、肿瘤学书中以外,还将秘方献给如皋市政府,以达到为广大患者服务的目的。
# M7 a; ?/ A4 v 十二、搜集验方单方# @7 `- W% j/ B9 u c
验方是民间相传的方剂。历代民间用来治疗疾病,也有的是名医的秘方。这些方剂历经岁月的验证疗效很好。单方古代方剂中常有记载,如医部全录中有专载,有些民间亦见良方单方。
& U& i- |5 e' h j$ d: w/ \6 w0 } 古语有单方气死名医之说,我在临床用单方治疗,确实效果很好。如土牛膝治咽喉炎、半边莲治蛇咬伤、芥菜卤治肺脓疡、椿根白皮治白带,真是药到病除妙不可言。但是这些方剂都是散落在民间,鲜有专著记载,而许多中医都不会用。认为这些小方治不了大病,大家轻视不愿去用。我说看病用药关键在于治好病,只要方子有效就行。况且单方草药容易找到,花费又少最适合农村。 j5 K) ]& L7 i3 D4 `" l
因此建议中医到农村去调查,搜集散落在民间的单方奇方。收录记载编书出版让中医治病救人。% Y8 D X9 {7 O& d$ h( k
我在“文化大革命”中曾参加过江苏新医学院组织的民间单方验方调查,走家窜户搜集了很多民间验方,医疗队曾用半边莲治好蛇咬伤,用生南星、五倍子治好了几例搭背。通过这次调查我认识了许多中草药,对我后期的临床用药都有很大的帮助。1 ~0 o, S) [4 {; m* c
十三、搞好中西结合
! e5 K) {5 b! M8 M5 n8 S6 ?* d 我反对中医西医化和中医投向西医。但是在化验检查诊断疾病时,还要依靠西医先进的诊疗设备。某些病中医治不好还是要西医治疗的。我曾在人民医院传染病科,参加会诊和医疗十多年,传染病在传染期治疗也是西医比中医强。因此中西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团结一致,共同为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而服务。两者是缺一不可的。- G8 n# ^) ~# ]$ D: q
如何搞好中西结合。可在血液病、肿瘤病、红斑性狼疮病等一些疑难病症上开展良好的合作。建立真正意义上的中西医结合医院,共同研究,互相探讨,解决一系列疑难病症。 十四、办好肿瘤医院
% e$ [- t. ^" p5 V 西医治疗肿瘤三大法宝,即手术、放疗、化疗。手术治疗肿瘤一般将眼睛看到的肿瘤割掉,但肉眼看不到的癌细胞并不能彻底清除,还会在体内生长或转移。
4 W; q9 Q( z( D5 D9 v: C 放疗、化疗虽然可消灭肿瘤细胞。但是放化疗久用,则会导致体内正常细胞大量被破坏。很多病例癌细胞未消灭而人体气血、脏腑大伤,而致死亡。这就叫不死于肿瘤,而死于手术、放疗、化疗。
& `( t" J- A. L; k. o 中医治疗肿瘤,除了部分抗癌药外,还应根据各患者病情辩证施治,在扶正的基础上控制癌细胞生长和转移,从而达到治愈癌症的目的。况且中药治疗肿瘤费用少,手术放化疗治疗肿瘤费用高。很多人倾家荡产,人财两空。尤其对经济困难的人更是不堪重负,因此建议举办中医肿瘤医院。
5 g. E P" `8 Z W/ C' R5 _ 十五、开办纯中药厂
2 g- U* f) q+ h( ` 现在多数中药店所卖中成药,比过去越来越少,尤其是一些贵重的中成药在临床上要用但买不到。如虎潜丸、小金丹、至宝丹、苏合丸、安宫牛黄丸、紫雪丹等都很难买到。甚至连普通的九一丹、锡类散等都经常缺货,因此必须开办纯中药厂。首先将传统的常用中成药制全,保证临床使用。" ]% z9 U5 A& [1 A
更重要的是要创造发明一些新中成药,如我们自制肝病药:软肝丹、降酶灵、黄疸消、逐水佳、乙肝灵;抗肿瘤药:肝癌丸、肺癌好、灭核定、开膈饮、去囊丹、见瘤消;以及治疗红斑狼疮I号;糖尿病的去糖丹;高血压的降压灵;中风的中风丹等等。从临床上疗效已达到90%,如果能制成中成药推广社会,能为许多患者开辟一条经济用药之路。
2 j U, q; Y* d) S 十六、加强中药炮制
. N) x# J$ r" M. n# B% q3 K' e 中药讲究炮制,如果不炮制,用之则无效,或起反作用。如蒲黄和茜草生用能活血通经,炒成炭后变成止血药。如龙骨、牡蛎生用安神、镇静,煅后就成为收涩药,能止血涩精。如蜜炙有润肺止咳作用,所以枇杷叶、紫菀用蜜炙。如大黄生用能通便,活血化瘀,身体虚弱则用熟大黄。现在中药只有老药工会炮制,中青年药工不会炮制,长此以往,将来中药炮制将失传。
" Q4 a. o' \, k- k# c 因此学习中药者必须上中药炮制课。炮制中药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煎、煮、炒、炸等炮制方法,如炒有:炒麦芽、炒大黄、炒柴胡、姜炒竹茹、土炒白术;如炮有:山甲;如煮有:熟地、熟大黄;煅则不计其数。先学习炮制,老药工在旁指导。学生要亲自动手,以学会炮制中药为主。从目前炮制中药来说,也处在青黄不接之时。因此学校除学生炮制中药外,还要为农村中药店培养更多中药炮制人才,使中药炮制代代相传。6 y. j' `0 i9 h8 w, F9 a
十七、整顿中药市场
0 |; v& J P4 q7 M6 W+ N) P 中药市场混乱,药贩满天飞,上门推销中药,他们所售药品往往以次充好,以假乱真。如以土枸杞代甘枸杞,以水蛇代替乌梢蛇,以狗骨代替虎骨,以商陆冒充人参,以沙参充西洋参,以僵蚕代冬虫夏草。因为人们不识药容易蒙混过关。贵重药,药价成倍上升,如山萸肉、斑蝥、人参、天麻、山甲等。
| p4 u; u; ^# ~1 m" e: z1 { 中药买卖个人拿回扣,不论私人或医院药房人人都发财致富,农村集市上药摊随处可见,都是在经营中药生意,监管无力,鲜有人管,因此中草药市场必须整顿加强管理。& v( u4 u, y1 m# X$ Q2 l& Q# b- @
十八、出国开门办学
5 V3 N; N+ c& J' [ 中医在国内逐渐衰退,原因是中医西医化。但是在国外则大有发展,如美国、韩国、日本、新加坡、朝鲜、泰国都很重视。尤其在日本对汉方很有研究,汉方成药出口到中国,因此我们必须走向世界发展中医药。( _7 `& {9 s; R$ l$ S% z; T1 ~
要想让中医走向世界,必须培养一批中医经典基础扎实、中医理论强、临床经验丰富的中医到国外开办中医诊所、中药房。有条件的可组织到国外去办中医院或开办中医学校,让更多的中医药大学的学生去国外开业行医。5 T: L h+ U1 V( }6 t, i
希望卫生主管部门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让中医走向世界。 论中医革新(续②) 谈如皋名中医的衰亡 如皋历代名中医很多,他们有的是祖传世医,有的是名师高徒。他们多熟读内经、伤寒、金匮、温病条辩,背诵过汤头歌、脉诀、药性赋等书。中医理论强,临床实践丰富,医疗门诊病人多,很多外县病人求诊,对保障如皋人民身体健康起了很大的作用。民国时期政府下令废除中医,引起全国中医的反对,兴起中医救亡运动。如皋的名中医积极参加运动,并有名中医陈爱堂、黄星楼、吴慕涛、陆子英等创办中医学报,发表了许多反对废除中医、复兴中医、救亡中医的文章,名震全国。
6 R" M h( n( Y, t( g 新中国成立后,如皋县卫生局组织卫生工作者协会,组织联合诊所。我先后参加区卫生工作协会,任区会主任,组织区联合诊所任所长。1951年被调至县卫生局工作,任县卫协会秘书主任,负责全县卫生防疫工作,组织各区联合诊所。在组织区乡联合诊所工作中,全县名中医都参加联合诊所,有名的中医任区卫协主任、联合诊所所长,那时农村很少有西医,人们生病主要靠中医治疗。: F1 q) {# x, l4 h
50年代,如皋各区的名中医,如城有黄星楼(妇科)、陈爱堂(内科)、吴慕涛(儿科)、范淑虞、陆子英(外科)。石庄区有沙宇靖(喉科、内科)、沙乾一、徐文虎、闵淑质、刘朗甫、李耀西(内科)。江安区有孙少山、尤瑞成(内科)、许伯微(喉科)、陈少兰(伤科)、阮有林、阮志中(外科)。薛窑区有朱石卿、朱子文、徐鹿平、朱敏书、陈序东、葛子明(内科)、黄梅山(外科)。磨头区有姚子清、章金生(内科)。夏堡区有陈振玉(外科)。这些名中医经典理论强,临床实践经验多,门诊业务好,写的病案好,中医图书多,带学徒多,不少人著书立说。他们都是当地名医,在群众中都很有名望。8 P. K+ B5 o8 {" U
70年代各区名中医,如城有黄启怀、于格、丁忠信、李浩然、黄晓秋、万建章、奚灵敏(内科)。石庄区有张克能、石明铿、高以晴、马宏福、沙汉湘、石山官(内科)、石太中、贾其信、沈良材、沈中信(内科)、李其高、陈天华(外科)、张元浩(伤科)。江安有万乃儒(妇科)、马德宏、戴义季、贲义岳、许映国、周少璜、喻玉斋(内科)、贲义奎、孙宏仁(喉科)。薛窑区有葛少朋、田述祖、石济民(内科)、樊如梅(外科)。搬经区有贾石轩(内科)。, a8 M2 Q! K* l; o4 J
这些名中医有的是南京中医学院毕业的高才生,有的是南京中医学院的进修生、师资培训生,一般多是名师高徒。他们经典理论好,临床实践经验多,有的曾任乡镇卫生院院长、主任医师,都是当地名中医,在群众中威信很高,是如皋中医的后起之秀。但是,这些人中少数中医,因政府不发开业文凭,加之中医收费太低,在经济收入中发生困难,因此有些名中医改行西医,导致中医自取灭亡,真令人心痛。
; u3 ^! F1 k: r5 p 现在,如皋名中医的状况,由于老年中医相继去世,留在世上的名中医没有几人。据初步调查了解,如皋中医院有陈治平、袁桥镇有刘光师、石庄镇有闵淑质、常青镇有张谷才、薛窑镇有田中如等5人,这些耄耋年高的名老中医,一生都是用中药为人民治病,从不用西药治病,是真正的名老中医,也是如皋最后用中药治病的五人。这5位名老中医年龄最大的90多岁,最小的80多岁。从他们的年龄来说,年龄最小的过20年,最大的过10年,也就是说,如皋10年到20年后,就没有人纯用中药为人民治病,这就叫中医后继无人,到那时中医就完全消亡。
* a: b& F/ r6 p6 s O7 V$ p 想到过去如皋中医的兴盛,看到今天中医的衰亡,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