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2 Y( I. d) i; _5 l
美国时间11月13日下午2点,北京时间11月14日早上6点,美国心脏学会(AHA)和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发布了新的高血压指南,将高血压重新定义为:收缩压≥13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80毫米汞柱。而以前高血压的标准是:收缩压:140毫米汞柱,舒张压:90毫米汞柱。这是新版指南时隔14次首次更改高血压的诊断标准。
7 t2 N- O2 s# j8 \& f3 r4 B这小小的10个毫米汞柱,却制造出了大大的一批高血压病人。据估计,按照这个新标准,美国高血压患者的比例从32%上升到了46%。如果我们中国也采用这个标准的话,按照人口基数,那真的像某些人笑谈的一样“一觉醒来便成了高血压病人”。
# k3 G0 ]3 |) a5 h( z% ?
针对这个新指南,长城国际健康论坛特意联系了北大人民医院心血管专家胡大一教授,请他谈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以下是根据他微信发给我们的文字实录进行编辑发表。如果您想进一步了解胡大一医生的思想和观点,请在12月3日来杭州鸬鸟希尔顿酒店参加2017第八届长城国际健康论坛,胡大一医生将在论坛作精彩演讲!
7 M M' W s5 q( H- R
" u, `4 C" h2 `* T; m% D* r) c
报名请长按识别下面二维码:
0 u2 m- ]5 p! Q+ x7 I0 ]; C
下面进入正文,系胡大一医生个人对新指南的评论:
5 K+ Z, g7 j4 z) p2 N 对新的高血压指南的批判不是质疑循证医学。相反,这个新指南是打着循证医学的幌子,实际上是违背循证医学原则。
, u3 y9 _7 Y+ l6 e3 s( Z: v( O
有谁找到专门设计来测试对收缩压130~140mmHg “健康”人的初级预防效果的随机双盲试验文章,请转发。
4 [0 I o: P) s* }8 U7 F
: B- T0 Y5 y3 }6 G100%的人,未来心血管事件的综合评估、防控前移都不错。但突然把15%的成年人划入高血压行列、成年人群中50%的人都高血压—-如果按照120/80这个标准,成年人群中80%都是高血压。太搞笑了。
/ a% H& B* W/ Z H
! C. ]8 |: h }! T8 y什么是“正常”?请看看统计学定义。当全体人口中绝大多数无症状人群都被划分为“异常”(血压),这符合常识吗?
% [7 r& Z, H: W b. U" m6 O SPRINT这个临床试验本身是没有问题的。但借着“科学”和“循证医学”的幌子,被移花接木、偷梁换柱,牛头不对马嘴地应用到15%血压在130-140/80-90成年人群,给这个人群扣上“高血压一期”的帽子。
! |5 b5 _6 y, i. t+ H4 I9 b5 W" x! l
延伸阅读:
(来源:江淮医学 作者:叶正松) 美国时间11月13日下午2点,北京时间11月14日早上6点,美国心脏学会(AHA)和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发布了新的高血压指南,将高血压重新定义为:收缩压≥13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80毫米汞柱。而以前高血压的标准是:收缩压:140毫米汞柱,舒张压:90毫米汞柱。这是新版指南时隔14次首次更改高血压的诊断标准。
( |7 G, N h- C4 S1 L& \& U6 N
这小小的10个毫米汞柱,却制造出了大大的一批高血压病人。据估计,按照这个新标准,美国高血压患者的比例从32%上升到了46%。如果我们中国也采用这个标准的话,按照人口基数,那真的像某些人笑谈的一样“一觉醒来便成了高血压病人”。
/ g, e8 {0 e& c E* f3 |7 {
似乎很滑稽,医学与政治原来都像那天边的月亮,初一十五大不一样。这看起来有些像某些院校招生人数不够,降低录取分数线一样,不免令人吐槽和猜疑。而之所以如此难以令人置信和尊重,是因为资本主义社会美国的金钱影响学术阴霾与疑云一直未在人类学术的天空散去。
特别是今年10月5日,法国《世界报》石破天惊披露的美国官方和科研机构,40年前就知道草甘膦的致癌性,但仍然为了金钱和利益,逐渐倒戈致力于为其洗白,就一度在全球引起了轩然大波和国际学术界的嗤之以鼻。
一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在所有疾病谱中,唯有高血压这个极容易造病的病种诊断标准每次修订的切点都是不断下移。2000年前后,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骨质疏松诊断切点的修订,使得美国高血压患者增加了35%,高血脂增加了85%,糖尿病增加了14%,骨质疏松增加了85%。而按照我国居民的营养健康状况调查数据分析,每次诊断修订使我国前三种“疾病”都增加了大约100%。
那么下移这个切点的依据是什么?由谁来决定?在这些问题上,需要我们医学科学者用良心作为标尺,来考量难以避免的利益与科学之间博弈后冲突的距离。
美国心脏学会(AHA)和美国心脏病学会(ACC)此次下移高血压诊断切点,把更多的人视作高血压病人,让全世界都去执行,涉及的利益有多大,谁是背后的得利者,谁是失利者,权衡利弊后,病人的利益有多大?这应该值得我们每一位医生在追溯后去拷问和反思,并根据国情,在大量的临床实践循证后去谨慎的参考和评估。
既然血压增高是安能辨雌雄,是非纠缠不清的疾病,那么也应该像血脂增高对脂肪肝所造成的影响到底有几何一样,得了高血压不治疗又会怎么样?与听之任之相比,治疗的好处又有多大?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应该摆上道德与良心的天平。
比如,一般高血压病人5年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机会约10%,这是否足以需要采取药物措施?实际上没有绝对的答案。有权威循环杂志曾做过医学临床案例调查,一般抗高血压药物可以把这个风险降低到7%,即5年内在100个受治的高血压患者中,3人会因为治疗而避免心肌梗死或脑卒中的发生,其他97人吃药不吃药命运将是一样的。这种类似于博彩的治疗,就像上帝掷骰子,胜算是3%,这么微小的作用与效果该不该吃药,说真的,每一位心血管医生心中都没有绝对的答案。
科恩有句话: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人,生而有缺陷,是基因的编码,也是生命的本质。包括血压的偏高或偏低,甚至死亡。
就像某位科学家说得那样,这些缺陷对生命和医学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是医学科学的熵增还是负熵,这是个不明确的未知数。我们感激和拥抱医学的进步,且满怀期待,但也为医学科学不断的发现和发展所带来的困惑而深深不安。
本文为长城国际健康论坛整理编辑,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