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观点为作者本人主张且转载已获得许可,本平台不支持任何断章取义以及针对作者本人的人身攻击评论。观点分享仅供参考,观点解释权归作者所有。
) H' ?* |/ K6 K4 D$ C' J原文标题:方舟子有多坏?
" M" S- L" M1 a. e1 ]7 P
编者按:
方舟子长期以来在“科普”、“打假”领域活跃。网络上支持他与反对他者泛泛,那么,反对者们究竟在反对什么?
0 t7 J- t7 U9 x% Z( S最怕流氓有文化:偷换概念
流氓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流氓有文化。这样他就可以忽悠文化没那么高的人跟着他一起耍流氓。我本以为这是一句玩笑话。然而看了 @科学猫头鹰 换汤不换药的发了方舟子先生这一篇坏坏的文章之后,我便觉得,科普的高地争夺战,如果我们不努力,就会成为伪科普骗子的摇篮。
在文章《甘草不能多吃》中,方舟子直接向图片中药物的使用提出反对。首先,给大家总结一下方舟子都写了什么。
题目:甘草不能多吃;第一段:FDA警告;第二段:甘草酸的副作用;第三段:篡改引用论文数据;第四段:以药用剂量和ADI做对比;第五段:有阿片能成瘾。
这篇文章最早应见于新语丝网站,并在2008年12月12日开始被其他网站转载。如:常用中成药的真相--复方甘草片-青青岛社区。在这篇原始的文章中,是有参考文献来源的,而科学猫头鹰新发的这一篇,没有。翻出这篇文章,实属新瓶装老酒。那为什么没有参考文献列表呢?
经过对比及检索,发现其文的第一段是由FDA于2017年10月30日发布在其官网上的一则消费健康信息改编而来(Black Licorice: Trick or Treat?)图片中文献的目的是警示消费者不要(在万圣节期间)过量食用黑甘草(black licorice):"If you’re 40 or older,eating 2 ounces of black licorice a day for at least two weeks could land you in the hospital with an irregular heart rhythm or arrhythmia."
编者按:
此处是作者求证的关键一步,指出了方舟子混淆概念的错误。
由于在《中国药典》里无法查询到黑甘草,我在维基百科上查询后发现,黑甘草的概念: So called "black licorice" is also a widespread flavour in other forms of confectionery such as jellybeans. 即,黑甘草实际上是国外的一种糖果。然而,到了方舟子的文章里,黑甘草糖摇身一变,成了中药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
7 @! y V! M6 S% q- s. u: X8 }
维基百科关于黑甘草的词条。并且,上述FDA原文中的“2 ounces”(2盎司)=56.7g,而在方舟子的文章中变成了“……如果甘草吃多了……”为什么方舟子不敢把56.7g写出来?且看我慢慢分析。
$ w7 ?1 K: h6 m6 c& v& o/ S' x: E2 s何为药物的副作用:扩大讨论范围
在文章的第二段,方博士详细罗列了甘草酸/素的副作用:“其实甘草的副作用不止心率失常一种”……副作用一词是一个药理学概念,指药物在治疗量时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无论是副作用,还是长期大剂量,这些都是药学及临床医学的研究范畴,然后方博士最拿手的偷换概念来了——“那么吃多少甘草会出现不良反应呢?”
作者按:
不良反应概念:按正常用法、用量应用药物预防、诊断或治疗疾病过程中,发生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不良反应和副作用的区别,简单来讲,不良反应是比副作用更高一级的概念。通常不良反应包括副作用,变态反应,后遗效应,继发效应,毒性反应,特异质反应,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等。如“变态反应”就包括我们常说的“过敏”。所以不良反应的概念,囊括了更多的对人体无益的作用。因此方舟子把副作用偷换成不良反应,相当于扩大了讨论范围。
0 j6 S8 I8 e* X0 D2 _# N% B$ j7 q# F并没有结束
S$ b6 g/ |5 D% G. y# j! r+ R0 [. `
前文提到FDA新文章里的2盎司=56.7g,服用2周后可能会引起心律失常,而方舟子则在这一段把它变成了50g连吃2周心率失常,由于找到了2008年的文章,我发现这里2008年的文章原文引述的是“even doses as low as 50 g of liquorice (75 mg glycyrrhetinic acid) consumed daily for 2 weeks can cause a significant rise in blood pressure”——原文50g引起的后果是血压升高,而不是引起心律失常。2008年的文章也写的是血压升高,而这次新文章里把“50g”和“心律失常”对应在一起,可见号称学术造假打手的方舟子写起大字报来也不是很严谨。
8 P# C0 k6 J- _& g8 [$ Y& s
科普需要传播,但更需要严谨
接下来,最精彩的来了。前文研究药研究得好好地,突然间方舟子引入了一个食品毒理学概念ADI,企图把药品的不良反应概念和食品研究对接:
方舟子引用了“有一项研究”Glycyrrhizic acid: the assessment of a no effect level 的文献。
研究提出:A no-effect level of 2 mg/kg is proposed from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from which an acceptable daily intake (ADI) of 0.2 mg/kg body weight can be extrapolated with a safety factor of 10. This means consumption of 12 mg glycyrrhizic acid/day for a person with a body weight of 60 kg.
这段话有3个概念——
第一个:ADI(acceptable daily intake),人体每日容许摄入量是指人类终生每日摄入该物质后对机体不产生任何已知不良效应的剂量。以人体每公斤体重的该物质摄入量[mg/(kg·bw)]表示;ADI不能通过人体直接测定,而是由最大无作用剂量(通常是由动物实验或临床观察资料获得)换算获得(孙长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81.7,第506页第二段);
第二个:NOEL(no-effect level或no observed effect level),最大无作用剂量或称未观察到作用水平,又称无可见作用水平,是指化学物质不引起生物系统或生态系统出现可观察到的有害效应的最高剂量或浓度。
第三个:SF(safe factor),由于通常无法由人体实验直接得出ADI值(如无法终生服用和观察某种物质对人体的长期影响),故一般通过NOEL除以一个SF值来计算ADI,论文中safe factor的值是10。
作者按:
由定义可知,用ADI来评价的物质,需要符合终生、每日两个特点,所以一般用来评价人体每日必须摄入的基础营养素。而甘草作为药品,仅在有治疗需求的时候使用,并不具备这些特点,所以用ADI来评价甘草,并不合适。另,甘草的NOEL由上述论文原文可知,为2mg/kg,方舟子在文章中避免了谈及这个数值,而专用ADI值来描述ADI和NOEL的换算公式为——
ADI=NOEL/SF
然而方舟子全然避而不谈,直接给出0.2mg/kg的ADI值,并用5%的甘草酸含量计算出每日甘草饮片的服用量0.24g。但是其实原论文中,这个量论文作者已经算好了"This would be equal to 6 g licorice a day, assuming that licorice contains 0.2% of glycyrrhizic acid”,原论文按甘草酸含量0.2%计算,每天吃6g甘草,没毛病。
你们猜为什么方舟子不按照论文原话继续引用下去,而是要自己费劲另算一遍呢?
其实,在方舟子2008年的文章中,引述过这样一篇文章“Isbrucker RA et al, Regul Toxicol Pharmacol. 2006, 46(3):16792”.Risk and safety assessment on the consumption of Licorice root (Glycyrrhiza sp.), its extract and powder as a food ingredient, with emphasis on the... - PubMed - NCBI.
在这篇文章的摘要中介绍了一些甘草的有益作用,并提出了0.015 -0.229 mg/kg的ADI值。而上一篇论文中提到,荷兰营养委员会(DNC)给出的甘草酸ADI值为200mg/kg。这个值十分接近方舟子文章中提到的“复方甘草片成人一次3~4片,一日3次,即每日摄入甘草酸至少202.5毫克”所以要是用荷兰的ADI,那方舟子反对使用复方甘草片的文章就没法写了。
# {( K. Y$ Z7 V. J4 ~9 _为什么方舟子这篇文章是伪科普?
最后一段关于阿片,方舟子想说“甘草无效,有效的是阿片类成分”。但是说这句话之前,他缺少两个步骤:
1、论证甘草镇咳无效;
2、论证112.5mg的甘草浸膏镇咳作用小于4mg阿片类成分。
不过这两个步骤几乎每一个都难如登天。如今甘草镇咳/止咳作用的论文铺天盖地,甘草浸膏的镇咳作用和阿片不是一个原理,二者各有用处。所以无法放在一起比较。
当然作为具有阿片类成分的复方甘草片,我个人同样建议大家慎用。
2 L+ N9 A6 I7 q1 d, J
我拒绝方舟子的伪科普
综上,方舟子作为打击学术作假的先行者,我是尊敬的,但是近些年来方博士的玩法越来越不堪入目了。你看人家FDA警示个黑甘草(糖),他跑来黑甘草;写着复方甘草片,题目起个甘草不能多吃。做为一个正牌博士,我不觉得他读不懂这二者的区别。我认为,这是他坏。忒坏。
@科学猫头鹰 作为方舟子在知乎的账号,应该以此为耻,适可而止。我深知,我今天在知乎打下的每一个字都可能成为后人进步的参考资料。作为一名医学专业相关者,我深知我所写下的每一个字都是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引述论证务必精确,遵守学术道德。吾等应检点吾身,博极医源,精勤不倦,务求严谨,绝不篡改原文、移花接木、扩大讨论、洗脑他人。我,作为一个普通的医学学士——
% _5 U. T: }6 a/ M0 P3 \( k; z
拒绝接受方舟子的伪科普。
文章来源于网络
排版:桂枝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