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炳胜英国中医Doncaster:
& j$ w. _* C& D7 ?% j/ N@三拙堂主,澳洲林子强 是的,同意 对针灸临床在很多疾病包括一些急症重病方面,都可能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对此深有体会,也是我们信心和动力所在。不过我多年来一直是走传统针灸经典针灸的路子; F5 ?' s2 a2 x8 X
袁炳胜英国中医Doncaster:
. o& U# u9 Y! O: P* V" H, T0 q, p看到一些群有刘大夫的讲座、介绍等等,但是还没有来得及细看细听,谢谢您推荐介绍 Y( {+ V( `; O. F9 p# c
袁炳胜英国中医Doncaster:
' r0 E- D+ N5 z5 G/ r. K( M5 ?7 h0 b您这个方法很像传统针灸的方法,应该也是传统针灸里出来的$ D. S j! p3 P+ D) d
袁炳胜英国中医Doncaster:
; D& ^1 L5 G7 N, s" p应该就是走十二经筋的路子吧?熟悉十二经筋理论、刺法,就可以。
+ `/ H8 O4 j4 L, y/ N8 Z4 H伦敦中医 蔡琳:
I* C H% v/ j& Q. D@三拙堂主,澳洲林子强  真正为中医事业努力的人都是乐于分享的: f, s0 d* O! P; J: t3 B( J" C
袁炳胜英国中医Doncaster:
6 x& a2 v; Z% Z0 b! ^8 n可能刘先生对此有深入研究、挖掘
* Q# V9 s# f- y+ a- @6 f0 E# |三拙堂主,澳洲林子强:
# e5 X/ Q& a% r@袁炳胜Don ca ster 这都是传統的技法,但是現代人都少有留意!
6 s/ S: O, `& Z) s三拙堂主,澳洲林子强:
0 v0 I6 m* i0 @. R, Q0 f' a@蔡琳linCai 伦敦 世中联肿瘤外治法 
7 a( N% F2 F9 o: n; m$ D, ^& CPortia Zöe 襌醫云🇺🇸:+ V5 f9 t2 @' S* ~8 n+ P- ]
Too many internal fights within the Chinese TCM communities. Most Chinese TCM practitioners don’t want to be involved in politics. They have no concepts how important it is, or simply don’t care. It’s the selfishness. They also need to improve their language ability of the countries they are currently living. Otherwise, you will never be recognized and accepted. With the “don’t care” attitude, no one is going to care about you!!
H. d0 Q. T8 q* J2 z我:" e7 j/ U* ] `
@吳侃陽 洛杉磯 您说: @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抱歉,昨晚沒能參入討論。我想提出的問題是:既然近百年來中醫取得了這麼多的「政治鬥爭的勝利」,為何而今卻反而處於岌岌可危境地呢?國家對於中醫事業如此重視,幾十所中醫院校每年畢業成千萬千的中醫師,為何還在嘆息中醫後繼無人呢?這種矛盾的因與果問題的確需要大家認知思考一下,不然中醫的發展只會是一句毫無意義的空話。_-------诚如您所说,中医的发展受到政府部门高度重视,也受到大众深切期待和渴望,但是中医的学术却在不断淡化,从业的人多了,学术内涵少了。这是为什么?我认为,这是学术发展制约造成的,中医需要融入时代,需要自己说明“中医是什么样的科学”?说不清,道不明,中医的指导理论不被学术界接纳,道术并重的道不被承认,只承认术,并且说“技术需要规范”;即使承认中药,也说“方药需要现代研究”,需要拆方,找“有效成分”。也就是,中医被当做“遗产”,中医被当作研究对象,中药被当作化学成分的载体,中医的“主体”被忽视了,甚至被作为原始落后的经验载体,不再被当作“生机勃勃”的体系,新中医的成长失去了存在的基础,这就是我在《中医近现代史话》里提出的“中医的末法时期”,也就是“废医存药”“废医验药”的时代。一百年的道路,是重术轻道,因此,衰落难逃。医随国运,必然复兴。复兴之路,就是“道术并重”。以前,“求同存异,丢了自己”,今后必须“求异存同,走向复兴”。读经典,很重要;阐明中医的学术原理,也必不可少。中医是“生成论的医学”,西医是“构成论的医学”;中医能够包容西医,因为“生成的生命有结构”。
3 f% S( \) {1 o: P8 Z袁炳胜英国中医Doncaster:% U7 Z. q3 a. [) E" i# Q) u) h% G
我自九十年代初临床以来,就读《内经》,吸收其思路方法。那个时候也曾经读过一些眼针腕踝针腹诊董氏奇穴全息针灸同经相应取穴法头针等及蒲湘澄吴棹仙承淡安陆瘦燕彭静山刘冠军田从豁等等现代名家的书,觉得根基都在内经。又回过头去。后来觉得中医内科历代各家学说,实际上对于提高中医临床素养,对针灸临床思路方法,其实具有重要意义,要提高针灸临床,也许跳出来,可能反而能够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一点不成熟的个人体会,与大家分享。在其他群,是可能被砸的
* E" _) j' g5 U- }袁炳胜英国中医Doncaster:
- F4 F4 o% \% _8 G实际上我接触《内经》,最早是八十年代中期进校学习中医以前,但是只是好奇而已。在校期间几乎抄了一遍素问除运气以外篇章,但是“不求甚解”。逐渐有了临床经历,才慢慢有些理解。所以也难怪一些人对经典似乎有深仇大恨。经典的门槛还是很高的,不几反几复,还真可能被隔在门外
7 o4 {5 C2 s, z/ N+ R8 B吳侃陽,吴侃阳先生:9 O) M" G* a! o. B* W4 e
價值觀是人定的。社會價值觀是西方社會制定的,這就是所謂的社會中普世價值;醫學上的價值觀是西醫制定的,也屬於醫學普世價值。但是,中醫不屬於西醫的學術思維,故其臨床療效很難為醫學普世價值所認定。譬如,中醫臨床治療高血壓病,即使療效顯著,也常常因為所用方濟不同而被貶為不可重複而予以否定。至於「治好不是癌,是癌治不好」的謬論更是否定中醫臨床治療癌症的有效性的。作為一門具備獨立學術體系的醫學來說,中醫藥療法的臨床療效當然應該依據臨床所診斷的病態證型而言,怎麼可能依據西醫的那種普世價值呢?應該明白,即使中醫臨床療效再好,也不可能獲得諾貝爾獎,主要是因為學術思維體系的差異,指望他們來認可中醫臨床療效恐怕只會讓自己失望,我們應該建立起必要的自信心,我們中醫認可、患者認可就行了,這屬於客觀的中醫學術規範,當然不會是自娛自樂。
. y1 a: ^* }* E' O袁炳胜英国中医Doncaster:% S0 l' Z$ f2 }' j! x) G
@吳侃陽 洛杉磯 @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谢谢各位我们群里,不同的思想,不同的学术观点,在这里交流,大家虽然出发点不一样,所见不同,但是大家对中医的研究都是深入的,对中医的大爱都是很深的
! T% s7 m/ m0 r l- |袁炳胜英国中医Doncaster:
2 ?6 N6 C7 h/ G! l# x我休息了啊
' e3 M9 H0 Z/ Q- u1 n吳侃陽,吴侃阳先生:
5 ^ z" e& r9 k2 r% Y7 o@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問題在於目前國內中醫已經科學化了,中西醫結合也大量取代傳統中醫了,按道理來說,中醫的道已經很科學了,為什麼這幾十年來卻在不斷下沉呢?
. T. k+ \/ @0 ]! b/ s2 W! @吳侃陽,吴侃阳先生:
1 J1 O9 j8 a+ `2 x; a我們應該追究中醫下沉的根本原因才對。
8 u! I. O% o' w/ H. `" E- V) M2 G袁炳胜英国中医Doncaster:
2 a- P C$ p m/ E: G! o/ r* b@三拙堂主,澳洲林子强 中医的精华在于传统
. k* [8 m$ G* w* ]" P( P峰语:
2 I v$ y: {/ o; u0 m@袁炳胜Don ca s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