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同道 / 正文
陈其广:不断“根”是中医药多元化发展底线
曹东义 发表于:2017-12-22 18:48:59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4868
陈其广:不断“根”是中医药多元化发展底线2017-12-22 李保金 中国中医药报
7 r2 N5 I% m0 A0 L3 k2 g' [
本文转载自 《经济参考报》
记者:李保金
' D6 A# [. x. K! |1 p3 d! S

# ]' A) X/ ?: \& c- N. m

今年7月1日,我国第一部中医药法正式施行。在2017年的最后两个月,业界人士期盼的相关配套文件,终于陆续发布:《中医诊所备案管理暂行办法》、《中医诊所基本标准》、《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注册管理暂行办法》……


  W+ l! Z% @0 I/ V, L/ O

“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如果说中医药法的出台,标志着中医药事业传承发展迎来了重大契机,那么相关配套文件的发布则进一步标志着,有利于中医药多元化发展的条件开始萌发。”中国社科院研究员陈其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2 @7 ]7 n( ~) b5 I0 e) O/ H3 q% o

这位长期关注中医药发展的专家进一步强调说,多元化发展对于中医药传承发展而言意义重大。“只要以道地传统中医药不断‘根’、不失‘本’为底线,在保证传统中医药得以有效继承、良性生存和发展的前提下,允许乃至鼓励中医药多元化发展,各种类别、门派‘百花齐放’,中医药的春天就会真正到来。”


: o+ U6 _% p8 K1 o. W+ A& Q

陈其广表示,多年以来,中医药队伍在不同环境、理念和利益的引导驱使下,已经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多类别、多门派共存发展的格局。

! f! S, U2 g2 ]" \- J2 i" Z

对此,陈其广进行了梳理。就“医”而言,按现有法规,中医药法实施后,将至少有四类合法中医,即现代中医、中西医结合医、民族中医和“确有专长”中医;如再细分,还可以按学术、技术路线有更多分类,不但有温病学派、经方学派等等,甚至还有武林、寺庙等非医药行业中的传统中医药,以及海内外之间候鸟式行医的中医等。


9 x1 k; Y8 `- _& X* h

如果就“药”(包括治疗方法)而言,简单来说,有传统中药、中医非药物疗法和“现代中药”三大类。再分而言之,如传统中药,还有饮片、制剂和中成药之别,制剂里面又有现代剂型和传统剂型(丸散膏丹,尤其是大蜜丸之类)之分等。


7 U7 \: x, F  C( p' `- R; A/ o

“这就是我们改革、发展中医药,所必须面对的历史和现实基础。”陈其广强调说,“让各种中医药类别、门派,在建设‘健康中国’的伟大事业中都有公平的生存和发展机会,营造‘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中医药健康、自主生存和可持续的多元化发展局面,是我们传承发展中医药的起点和底线。”


1 Z3 Q  N$ Z/ E

陈其广认为,中医药法中对于“确有专长”民间中医的考核认定以及师承教育方式的认定,用传统工艺生产的中医院内制剂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举办中医诊所由许可制改为备案制,制定养生保健规范等,这些都被业内认为是中医药法的“亮点”,有利于中医药多元化发展。


1 {8 G8 L. t) b8 Z+ Q

“但从现实中配套政策落地情况看,相关管理办法、各地实施细则推进速度不容乐观。这些政策,多直接涉及中医药的‘人’‘机构’和‘执业行为’等最为关键的问题。在下一步工作中,对这些问题如能进一步加大推进解决力度,就能有效防止中医药法里的‘亮点’变成‘卡点’。”陈其广说。


' Y5 i$ {( x$ c4 Q

他认为,实现中医药自身的健康、自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应是扶持和促进中医药的最终目标导向。应从这一角度来制定和实施中医药法及相关法规政策,改进完善中医药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发掘、培养、强化中医药业界(包括从业机构和从业人员)自身的、内在的健康的生命机能和生理功能。

2 u) E# H2 {' ?! N

“中医药自身的‘健康’至少应该表现为:组织结构完整协调;具备按照中医药自身基本原理和生成发展规律,能够正常地发挥自身特色和优势的功能;可以切实有效地满足民众维护健康、治愈疾病的需求;在社会上呈现良好的正面形象,同时‘邪不可干’,对外部不良影响具有足够的识别和抵抗能力等。自主,一方面指国内的中医药产业、行业要在‘自觉’、‘自信’的基础上‘自主’地按照中医药自身的基本原理和生成发展规律来规范、指引,牢牢把握中医药生存和发展的正确方向;另一方面,在国际社会中,要由我国来自主制定有利于中医药生存和发展的国内标准及规则等。”陈其广进一步分析说。


  \) _- `" R  @/ n" o% W6 }

“我们坚信中医药的明天必定是美好的。中医药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技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同时,其符合天道人情,有益于维护民众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有利于用‘中国式办法’解决医改难题和建设中国特色的医药卫生体系”,陈其广说。

, E7 A( G& Y' j# @

' `, {: v! E" T4 A4 ~
% a9 A* j- G$ i4 v. Y) J
新媒体编辑:赵 丹
内容合作:010-84249009转6303  
或 加QQ3225851292
商务合作:15117967119

微信投稿邮箱:cntcm01@126.com
  k! B) {; G& x
(文章以观点、政策、学术和中医药文化等为主,需原创首发,请在邮箱里留下您的姓名、单位和联系方式。)

, d7 l7 ?9 s4 n! ]2 w7 `( h; T2 F5 O; H
4 V1 ?" O  p- L

( s: y" K. z3 x" A4 u
* x" `  t& O; [% N# k4 `8 L) K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曹东义 发表于 2017-12-23 15:25:43 | 阅读全部
李宁先:西医穿科学的外衣,包藏不科学的内核!中医穿不科学的外衣,却包含着科学的内核!7 b9 @0 q- x, z* u

7 g" d: t$ F1 d* L9 e1 M8 a9 d2017-12-14 点击右边→ 硅谷健康
# k& F+ V5 D' D& e# A2 ?; B% j! D6 z& \. C
* q4 o  `  b1 g7 j

! X" }+ I0 G* u6 f▲李宁先 化学家、计算机专家、中医学者。196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化学系,曾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武汉大学化学系和应用技术研究所、深圳市爱华计算机系统工程研究所工作。
$ O8 P* i; k& ^) x% j
; z; I$ W# ^. n, R4 Q4 a( h2 m' g/ u" s
* Q: j6 y( P& F# O/ `# A

' t2 y7 @0 \" i3 i# Y    首先声明,我不是一个医生,我是一个排队等死的老人,在排队过程中,利用空闲时间,自学一些中医知识,使自己健康。& ?7 G1 C4 R3 a# @9 Q9 Z
$ G. _* |7 p* }% q" j0 \8 g9 z4 i! G$ `/ V
    关于中西医学科学性的问题,从理论上来说,是当代中国医学界面临的一个重大理论课题,也是当前中国医疗行业发展面临的重大决策问题。从实际来说,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自己得了病后,特别是得了重病,究竟应找谁看病的问题,这是当代每一个中国人都要面对的一个难题。
- Y0 S- Q8 Q5 b" ]" ~. ~+ g+ ^6 }" [( I/ X( V
    在我未学中医前,我是搞化学和计算机信息处理科学研究工作的,因此对西医那一套看病治病理念和方法是比较熟悉的。西医那一套用化验去诊断疾病的方法,就是我们分析化学搞的,我们分析化学有一个分支叫“临床分析”,就是专门研究这个的。
1 n; W7 Q5 W+ K2 B
& U3 }, H: P; \4 h1 O4 F) M' q    在自学中医后,在治好自己和夫人的重病后,在治好一些被西医宣判为不治之症的朋友们的重病后,在我的头脑中产生一个问题,为什么被人们称为科学的西医治不好的病,能够被人们称为不科学的中医治好?科学怎么了?于是我带着这个问题,开始系统学习和研究中医,并将它与西医学进行比较,经过十年的研究,终于得到一些认识,我将这些认识汇集成两本书,一本是2011年出版的《中西医学方法论》;一本是2014年出版的《中西医学认识论》。这两本书是围绕一个中心,中医的科学性来写的。
  y' U4 a6 U2 ?) z
4 O; |: ?0 h8 a& w5 f: s$ V. n$ d# X8 a, a. @, g

" ~" O6 @" P7 Z, m6 y$ O8 v
- W: ~& \! |& ~7 P! j2 e第一个问题 中西医学科学性问题% O! w) V  E3 [6 c2 Q4 \8 h/ y; C
: o5 V& n3 A* s& U) t& E' B
为什么被人们公认科学的西医治不好的病,结果能被不科学的中医治好,科学怎么了?十几年来,我带着这个问题,系统地调查研究了中西医学的看病、治病、防病的基本过程,并将它们进行了比较,终于得到了一个初步认识和结果。原来,西医学穿了一件科学的外衣,里面却包藏着一个不科学的内核,中医学穿了一件不科学的外衣,里面却包含着一个科学的内核。人们看问题往往只看外表,然而,治病效果是靠内核,两者都犯了一个同样毛病,里外分离,表里不一致,这样一来,造成了当今中国医学界的医学理念十分混乱,各种疾病横行,人们得病后,不知道找谁看病为好。
6 v# X5 u6 _5 `  b5 Z
- n7 l) f0 n8 T6 h7 x我们在这里说的内核问题就是指人类医学的内核,即对人的健康和疾病的认识,以及在临床实践中,所持有的看病、治病和防病的基本理念。
2 C: L, Y; ~) K) o8 k1 r5 o" r* ?' \. L: q6 F
% ]/ B, m  O" M  p- Z# X& ^
那么,你们要问我,中西医学的内核究竟有什么不同呢?我发现主要有两大不同点:  d. n+ w9 A2 _9 Y, p$ m" N5 v$ w
( Q# l% v) m! W5 {$ ^: a
    第一、西医学内核是以人体结构为中心,认为人体结构决定生命,生命只是人体一种属性或物性;中医学的内核是以人的生命运动为中心,认为生命决定结构,结构只是生命运动一种表现。- K& f, `; E8 l

6 d' T7 S  U' ~: h3 Z- \    第二、西医学对人体结构研究,采用分解和分析方法,从不同结构层次(如电子、原子、基因、分子、细胞、细胞组织、器官、器官系统)分别由物理学家、化学家、生物学家各自独立研究,最后将他们各自研究结果机械汇合一起,变成整个人体结构,并且认为人的生命运动主要由原子、基因和分子结构所决定。因此他们认为只有基因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才是人的生命科学,当今发展的主攻方向。
/ |8 h% u) w2 G4 O# n8 ]" H( G  w% W' ^* D" H! e; e; k6 `4 n
    中医学对人的生命运动的研究,采用整体综合的研究方法,因为人的生命运动是一个复杂体系,根本不能采用分析方法去研究。这就是中西医学之间根本区别,就是对人的健康和疾病的认识是完全不同,另外采用研究方法也完全不一样,由于这两点决定了中西医学科学性的根本区别。
) M/ Q) V) H7 t& Y# ^7 o1 r9 `1 T6 N
9 Z7 t% q( }2 f. K( q3 P0 T/ ^3 I5 ]

+ m5 V. D9 k+ }! `- q  d: G下面我们将进一步探讨中西医学的这两个根本不同之处:
) ~+ [( a! y, d0 y  a0 e- \4 _+ [& v$ T- G$ ]
一、 西医学的内核是以人体结构为中心,中医学的内核是以人的生命运动为中心+ t; F+ o% A' Y# M4 V
7 E, g3 E2 R1 F1 a0 W% `

( z9 s, }6 R( I: R% [8 F/ _( K. p9 Z+ d* B5 w4 j, T; X' V) [: {7 _
(一)西医学内核,西医学以人体结构为中心,并认为人的生命运动是由人体结构状态所决定,是人体结构的一种属性。因此西医学认为:" @& a7 S7 c2 E' ?
" c1 q8 F0 n! N) U
1、什么是人体健康?就是他的身体结构的健康。什么是人体结构健康?就是与大多数人体结构相同,就是人的健康。
* G! O  ?: h" m
" I1 G4 t% R1 a( R2、什么是人的疾病?就是病人的身体结构与大多数人的身体结构不相同,出现了异常。
$ w8 E9 j  J& w, X  V* k' [
$ q- M! T. Y7 q3 ?3、什么是人体结构呢?人体结构是由电子、原子、基因、分子、细胞、细胞组织、器官、器官系统等八个不同层次组成,因此,什么是人的健康呢?就是每个人的身体结构在八个结构层次上都要与大多数人相同,如果在这八个结构层次上有任何一点与大多数人不一致,那就是人得病了。; Q; d" Y( o1 ~& f% g; m+ x

0 e& w( u  K' b0 d( d" Q; [4 k0 s4、如何去比较人体结构的相同和不同呢?只有采用单一的、某种能反映人体结构不同层次变化的参数来描述人体结构,而人体结构不同层次结构,分别由物理学家、化学家、生物学家进行研究,因此,西医学所采用各层次人体结构描述指标参数和测量方法,都是分别用物理学家、化学家、生物学家提出来,其标准值也是他们在研究人体科学所提出的,都是他们用数理统计方法得到的,即为了求得某一结构指标参数的人体的标准值,就想办法测量一批人的某种人体结构参数,然后取其算数平均值,加上一定试验误差范围,便成了全人类的一个共同的某种结构参数的标准值。. {/ T+ u" @$ X% H

5 Z7 ]6 L* j( p+ o5、西医学如何诊治疾病呢?就是利用物理、化学、生物学家们所提供的人体各种结构参数测量的仪器和方法,去找病人身上的各种结构参数的毛病,即是否超出了正常值范围,如果超出了就认为得了“高某某病”或“低某某病”。所以我们可以说,西医院没有医生,它只是一个医疗超市,分别由物理学家、化学家、生物学家在设摊摆点,并由物理学家、化学家、生物学家分别用各自仪器和方法给病人诊病,即寻找人体各个层次结构参数的异常。
- C% O3 ?$ U6 K, m9 n
4 n- @! k* q" e  ], A病人得病进西医院,动用所有仪器和方法,去找病人身上结构参数异常,如果找到一种便认为找到一种病,找到几种异常,就诊断病人得几种病,找不到什么结构指标异常就认为“无法确诊”或“什么综合征”或“亚健康”。
* _( ]" y* b. ~8 P# q
% b, s# d: v5 M. a+ e8 U显然,西医诊断学有三个特点,一是只找人体结构毛病,二是只用科学仪器诊病,三是只用人体单一结构参数的数理统计值诊断。一句话,用仪器找病人人体结构参数毛病。7 \: P6 }/ i% i4 L& V5 V

4 c- y& v$ f% L6、西医学治疗学,就是单参数结构修补法,即对某一种结构参数的异常采用修补方法治病,什么少了,从外加进去,什么多了,减少进入,加大排出,什么组织坏了,切掉或补一块,什么器官坏了,能修就修,切一块补一块,不能修补就换一个同样的器官或换一个假的仪器,如果什么病毒、细菌,寄生虫进来体内,就将它们杀死、毒死。6 m+ n" j+ s8 k1 E. q
9 J7 Y5 I! I2 J& @, C: Y
7、西医学怎么防病,因为它不知道结构变化原因,也不去研究变化原因或认为由于外生物侵入,因此防病方法如下:
' o0 T! c5 b6 ?! P6 N
: U5 V& w+ ]. n$ D& E0 P1 l$ a(1)勤体检,早发现身体结构异常;
( |; [) U3 G' c1 [1 y$ p' i- M+ z8 G7 k2 f- V
(2)把病人周围各种传染病毒和细菌寄生虫从环境中杀死;7 p( q7 D8 O7 r9 h) B

# y* s4 R! ^3 G$ }9 x7 }' H7 Q(3)打疫苗预防。$ B6 d; U& F  d1 b
  D( u. q/ ^0 x6 p+ V$ l2 i& H

( b$ o" F" v5 p0 T+ s* M. H( b6 b! j% e2 q( p( F2 n
(二)、中医学以人的生命为中心,认为人体结构是由人的生命运动状态所决定,人体结构只是人的生命运动某种状态的表现,可以通过调节人的生命状态来改变人体结构,因此中医学认为:
6 H! {4 B/ ~* H; ?7 s7 w1 x4 t5 }$ p* c0 {/ b% }* m: {
1、什么是人的健康?是指人的生命运动的健康,什么是人的生命健康呢?就是他的生命运动状态处于正常的人的生命运动状态,主要特征是:
, B5 {( X$ f3 S$ C
+ L9 u: N2 F4 X! J+ X" f1)他的心理状态与生理状态,互相协调平衡;3 U8 a8 t5 X2 l4 v2 p
4 @: H5 F0 d3 @9 D7 o
2)他的生理状态内部 ①气血充盈通畅;②五脏六腑功能正常,互相协调平衡;③体内各处细胞生存工作环境良好,气血、器官、细胞三者之间协调平衡。
/ |$ I" I+ R, o7 w* b
- G! V8 g" _3 t+ j9 g$ g" m3)他的生命运动与环境之间在精神心理、物质和能量三个方面的交流保持平衡。
* I+ z- V" M- T8 Y6 M" a9 P' i8 Z" l- t* j9 Z! j1 Q
2、什么是人的疾病?就是他的生命状态脱离了正常生命状态,通常会出现三个层次的疾病:
% V2 K7 D8 a$ r) K+ Q) s% q5 e# N
+ F- D% C& F  Z/ S& J. H/ ` ①气血运行不畅;' w& @2 G- r5 @

, j) O. ^  j4 N/ f ②器官功能下降和相互不协调;
3 R' T, e( S* x" |
' w2 N, s9 i9 `7 J ③细胞生死平衡打破,出现人体组织结构变化。
, N8 J" @, _  M0 c  S% H+ b5 ?9 }' \( H7 \7 r0 i9 I  ~
三者密切相关,互相转化,可是西医只承认第三条。
! w. Q0 X5 K8 [( k8 B
" M- y* q3 d0 g' q& Y- r3、中医如何描述人的生命状态,就是采用人的生命特征指标,如吃饭、睡觉、走路、说话……
  W  _. }0 {( U6 Q+ E: H
) _- ]$ ?: k5 g, [. O* ^# U' A% ]4、中医诊断学,通过“望、闻、问、切”(现代化科学仪器只是“望、闻、问、切”的一种人的器官的延伸),广泛收集病人外部生命运动信息,如吃饭、睡觉、走路、说话、脉象、气色……等,经过信息处理,将他们转化为病人的气血、五脏六腑、细胞生命状态、心理状态以及与环境的物质、能量、精神交换情况等,人的内部生命运动内在的生命状态信息,再将病人生命状态信息与正常人生命运动状态进行比较,找出差别,作为病人诊断结果,也作为进一步治疗的依据和目标。2 r( z8 O7 G: h
# F% m) A2 D2 m  v7 c  H; ~; O* h
5、中医治疗学,根据诊断的结果,通过各种生命动调节方法和手段,对病人的生命运动状态进行综合全面调节,使病人整个生命状态恢复到正常人的生命状态。* e7 ?% }# R, K7 S' x7 [

6 _, A# a* h4 ]8 H, Y8 {( a( z  ^因此中医治疗学的核心有二点:第一、以调节病人生命运动为手段;第二、全面综合调理,防止以偏纠偏,主要表现为复方的形式,复方的目的,一是对病人生命整体综合调理;二是利用药物(穴位)之间相辅使用,增强疗效;三是利用药物(穴位)之间相克作用,减少药物付作用,实现双向调理,防止以偏纠偏过度调节;四是通过改变药物组成数量可以改变药物的药性和药效,变成新药。) Y* X6 a, L  s5 v3 k/ q( r; h2 U6 \
. U6 p1 U2 Z6 k3 a- W
因此中医治疗有两大特点:①没有什么人的病不能治,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因为任何病都是一种生命状态,都可通过调节来改变;②任何人疾病都有药物可治,不会存在有病没有药可治的情况,因为可以根据生命状态设计不同药性的复方药物进行治疗。
! a9 n+ w$ a# a8 m3 T9 E
- F, a: I% F4 M6 _% |0 K2 ^6、中医防病学的主要目的是如何维持人的生命状态始终处于正常人的生命状态,根据中医学对人的生命运动几千年的探索和研究,要维持人的生命运动始终维持正常状态,关键就是如何维持人的心理和生理之间始终处于平衡状态,防止过“欲”心态,对生理运动正常状态的影响,始终保持人的生命运动与环境之间精神、物质、能量的平衡。
, o# _, P, [5 ?: A- w" b  k8 _3 J  \1 i" q% T$ G7 @0 j% y
显然中医防病学实际上是对人的生命运动整体和共同规律研究,即人的生命共性研究。中医治病学重点是研究每一个病人生命状态个性的研究,防病学重点研究是对整个人类生命运动的共性和一般性研究。我治病时,针对病人个性专门开方治疗,防病时是根据人的生命共性设计药酒,让人们经常喝,可以防病,保大家健康。
" m3 a" u! O$ n  E# @7 P6 C7 k1 S( [* N: J
中医防病学,要在近百年时间内,让一个人不得病或不得大病,这实际上是一个对人的生命运动的管理问题,因此医学我们可以称为人的生命管理学,中医学管理人的生命过程主要采用的指标是吃好、睡好、走好,管理措施就是三条:①、维持良好心态,关键是控“欲”,即权、钱、名、色各种欲望,做到心静而知足常乐; ②、按人的生命规律正常生活,防止过劳或过逸,特别是防止过度疲劳,使能量平衡维持不变 ③、管住嘴,合理饮食,防止膏粱味厚,油水过多和偏食。( Q# b  {& n- ~
2 U, M* c5 O7 t3 H9 s
# `) T/ Z% P8 R, I

8 I( F) J6 A# \. @8 O: m(三)产生中西医学内核差别的主要原因。我们把如何看待人的健康,人的疾病,如何描述人的健康和疾病,如何诊断人的疾病,如何治疗人的疾病,如何预防人的疾病通称为人类医学的内核。从上述可知,中西医学的内核是完全不同的,它们为什么会不同,主要是来源的不同。$ v" N' N0 B, I2 z# [3 u

! X$ N+ t2 |" F) X2 `& D中医学来自几千年的中医临床实践,而西医学主要来自近现代科学对人体科学的研究,而近现代科学对生命体和人体的研究是犯了以下几个大的错误:
4 t+ {% R/ i6 `% v, l: |) P2 Z. d& y" _# Z& {
1)他们把非生命体的研究认识和结果,主观地全面地推广到生命体来,在研究非生命物体时,发现非生命物体的物性是由它的内部结构状态所决定,而且主要是由它内部原子、分子结构状态所决定,一个具有某种特殊性能的未知非生命物体,可以通过分析它内部的原子、分子结构,知道它的物性,并可以完全重复制造出来,因此近现代科学家认为,物体的“物性”是它内部结构状态所决定,即结构决定物性,因此他们研究非生命体总是以结构为中心,他们认为只要把某个物体结构弄清楚了,物体的物性就可以知道。近现代科学家把这种认识完完全全推广到生命体和人体的研究中去,认为人体的生命运动也只是人体的一种“物性”,要认识和了解人的生命运动,只要把人体结构弄清楚就可以了。所以目前许多大学研究生命体学科称“生物学系”,其单位只叫“生物系”,不叫“生命系”和“生命学”的原因。
9 w6 b5 F8 K6 ?. a* B
- J; N" R9 f, W) W, \" U  A& y2)人的生命运动由人体结构决定,而且由人体各种不同层次结构所决定,其中主要由原子、基因和分子所决定,而不是像系统论,对复杂系统研究结论那样认为,主要由其分系统所决定,因此现代科学把生物学和生命科学的前沿和方向,不是定在研究生命运动规律,而是研究“分子生物学”、“基因生物学”。对于医学来说,就是千方百计从人体的原子、基因和分子结构去认识和解释人的各种生命现象,这就是西医的主导思想。
5 g/ F4 Y& d( V+ L# v. H8 S8 Y, a9 x$ e/ U7 A5 T3 S0 _5 |, f
3)由于近现代科学只研究人体结构,不研究人的生命运动,只把人的生命运动看成人体的一种属性,因此现代科学从来不把生命运动看成一种完全不同于物理、化学运动的一种独立的物质运动,而是把生命运动看成是一种各种物理运动和化学运动的混合运动,因此有些现代科学家研究人的生命运动时,也只是孤立地单独研究生命运动中的某种物理或化学现象,他们完全从化学或物理学科专业隧道的眼光去看待和认识人的生命运动。其实在人的生命运动中所出现的物理和化学现象它们已不是单独物理和化学运动,而是一种在生命运动控制下所出现一种极为复杂的生命现象。
# y* T, y; G& m1 U% z4 K
* f) c$ o3 |) ]  w6 h一些现代科学家对人的生命运动极不尊重,肆意、横加干涉和破坏,将会毁灭地球生态系统,最终毁灭人类自己。地球气候变化,生态环境恶化,生态系统被破坏,物种消失、空气、水质、土壤污染,农药化肥滥用,生长激素广泛使用,基因随意改变,人为地、任意干扰、破坏和改变各种物种生命运动内在规律……等,把生命世界搞得一塌糊涂。而且开始都是打着“科学”招牌,过了多少年,又发现后果严重,再用“科学”去改正,人类什么时候能改正这种先破坏后又改正的错误呢?其根本原因是对生命运动的错误认识。(小编按:说的太好了)
* n9 Y$ C9 ~5 Z. c' O) d  j( R8 s9 y+ F3 o: Q$ Z

* q  R) e: ]% P# N& [
( D: _7 K, P7 ?) y7 ?+ A(四)、中西医学两种不同内核理念,究竟谁是谁非,中西医学理念根本差别:一个是以人体结构为中心,认为结构决定生命运动,一个是以人的生命运动为中心,认为人的生命运动决定人体结构。究竟谁对呢?科学实践证明,中医是对的。
; {' P( X4 Q5 j. ~, {  m' W) O. }; b7 J2 z
①、人体是由细胞组成,不是原子、分子直接构成人体,而细胞是一个生命体,它的生命活动完全受人的生命运动的严格控制。9 o& x0 R* @% r8 i4 @

& `1 K5 B0 E# ?3 ?6 u ②、生命体的出现是由生命运动产生,对人类来说,卵子、精子、受精卵、胚胎,都是生命运动产物,而人的生命体的发展和变化,如婴儿、幼儿、少年、青年、中年、壮年、老年,所产生结构的所有变化都是人的生命运动的结果,离开了生命,人体会立即分解消失。
' j7 x! |* A# x1 S; O" p' g; r7 H2 T5 e. A: P1 \6 U
③、人体结构随着生命运动变化可以改变,“用则进,不用则退”,这是人体结构随着生命运动改变的规律。1 {" O3 E/ O" }- r
- ~$ |+ l" ]5 \- P4 Z" ]; p
④、中医学几千年治疗实践证明,人类一切结构疾病,除了骨折错位需要先复位固定外,都可以通过调节生命状态治愈,包括各种结构变化疾病,如痛疽,癥瘕、瘰瘿,包括现代癌症……等。/ f3 S! H: P$ d$ i/ ^
" q5 f% b3 [$ I1 D6 ~
⑤、癌症实践证明中医是正确的。西医认为,癌症是最严重的人体结构变化病,不修补必死,癌细胞的出现是病根,必须用刀切除掉、用化学药物毒死、用高能射线杀死,因为癌细胞是敌人。
& U+ N& u% d2 ]: H0 ^8 W( i: j" }. I/ l3 L8 V- ?$ @% E
中医认为癌症是一种人的生命状态的表现,癌细胞不是病根、敌人,而是你对不起的臣民,就像人类社会出现土匪一样,老百姓为什么会当土匪呢?是民不聊生了。人体出现癌细胞就像社会出现土匪,是人体细胞生存环境严重变化的结果,气血运行不畅,营养运不来,供应不足,细胞生命的排泄物没有及时运走,哪个人体局部这种情况最严重,那里就会最先出现,显然癌症的出现完全是由人的生命运动状态所决定的。因此,只要改变病人的生命状态,改善体内细胞生存环境,癌症这个百病之王是完全可以治好的。我十几年专门研究癌症的治疗,实践证明了这种理念是正确的:
9 M' H. Q0 R& E' g) |( @7 x8 }$ B: v
7 t0 D) F. {- O% l( P1、 治好过从头到下身二十多种癌症;* ?% h& _5 \- Z6 ^

8 Y0 x; b" G+ B" d- [0 H2、 治好过一身多种癌症,治好过多处转移的癌症;
* ], c9 j7 ]9 O% Q: _
9 ~) i- _! J0 m( t5 k& E1 Y3、一个家庭多人得癌症死了,其中一个人也得了癌症,都说这是遗传,没法治,但是我治好了。这说明癌症不是遗传,只是一种人生命运动状态,只要改变产生癌症的人的生命运动,癌症是完全可以治好的。另外,“重生手记”作者,是通过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把自己的癌症治好的,特写此书。: R8 w6 h8 v5 t1 {0 Y! @8 L. n
# r4 R  |7 w. r- d! q8 k
显然人的生命运动决定人体结构,人体结构疾病完全可以通过调节生命运行状态治愈,癌症是百病之王,癌症都可治好,那么其他结构病则不在话下,所以从理论上来说中医没有治不了的病,说明中医的人的生命运动状态决定人体结构是对的,中医是科学的,西医是错误的。; f) k5 W6 i8 r6 w, B/ A% L. p
# K0 @. v% A; t5 ?8 B3 t( {
所以,我把中西医学的科学性归纳为:西医穿了一件科学外衣,包藏着一个不科学的内核;中医穿了一件不科学的外衣,包藏着一个科学的内核。
" _9 u6 y7 k- \# R- W
( u. ]# d0 V) _  i人们看问题,大多数人只看外衣,但治病得靠内核,即靠科学。西医科学的外衣,是仪器检测人体结构,这是科学的,但是将这些检测结构参数,做为描述人的生命运动,并把它们做为决定人的生命得病的原因,当做治病的依据和对象是错误的,因为它们只是人的生命运动的不正常的一种表现,而不是产生疾病原因。如高血压、糖尿病都是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和调节措施,不是病源。病源是什么呢?是引起运动结构变化的人的生命状态,只有改变引起人体结构变化的生命状态,才会彻底治好一切人体结构变化疾病。# K; d7 }0 H2 `4 \8 J7 ^6 M
/ ^% P) D& q: Y! @! ~: P$ ~
所谓中医的不科学外衣,主要表现三点:( j/ n- j$ |6 ~2 D& C+ Z' ?

( g2 {6 D8 T4 \, H9 b' j1、抽象化、哲学化的空散化的概念化,所谓理论体系,它是由阴阳、五行、整体、运动、平衡、天人合一……等一大堆概念所组成的所谓的中医理论体系,由于这些哲学化、抽象化的概念,让人感到深奥莫测,是是而非,任人解释,千年不变,放之四海皆准的理论,实在难以应用于临床实践,造成中医学中“体”和“用”的长期分离,被人民误认为中医是一种文化,而不是一种科学。! t0 \' E( o* L" y
% i/ v( _1 o* u
2、崇尚空谈阔论,以阔谈为荣,轻视实践的学风,以空谈阔论显示知识水平高低。. I( d1 n8 s; i5 `+ x6 X
7 z" a: ~9 R* y. X3 j7 h% s6 Y
3、崇尚古训,以古训为准,说事必引古训和经典的医八股文风,抽象化,难以确实理解的。所谓理论体系,崇尚高谈调论、以阔论为荣,轻视实践的学风,崇尚古训,以古训为准,说事必引古训和经典的医八股之风,给中医学是构成了一件厚厚的文化外衣,其实它们是与中医学的临床实践的发展相脱离。实际上,中医学发展到今天,完全是以另一种方式发展而成,即以秘方和医案的形式,经过历代皇帝组织当时中医学者和上百代中医学者不断收集、整理,最终以药方汇集形式传承下来,形成了由三大知识工程体系所组成中医学的实验科学知识体系,形成了中医的科学的内核。& L7 a& F+ \8 V5 P7 J

. \1 y7 R- t& ~- D+ g/ r6 Q* ]% b- p0 A( o* Q1 S( W: u

& b& _/ r0 p/ {1 A9 R9 x) {1 a0 M第二个问题 中医学问何处去
0 o$ M. M' @$ I9 A0 T
9 i% \9 @' ?, Y  x- H6 q# P( n8 b" Y4 N. O& t) q* [3 h9 q
上面我已研究讨论了,从科学性来看中西医学的根本区别,即西医穿了一件科学的外衣,但是内藏着一个不科学的内核,中医穿了一件不科学的外衣,却包含着一个科学的内核,人们看问题,往往只看外表,但治病效果取决于内核,所以,中医可以治好西医治不好的病。2 Y. s/ E3 ]7 \) I. i; N

2 v# u& ^6 H9 Q4 S1 e+ q; ?4 {可是近百年来,随着西方现代科学和教育在中国的传入和流行,西方现代科学的产物——西医学,也逐步传入中国,并逐步流行和发展,占据了中国大多数医疗市场。而中医学却做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被戴上了“不科学”或“伪科学”的帽子,险些被取消,后来虽然未被取消,但是却被逐步彻底地西医化了。
5 q0 p1 L0 a8 U, C' r
, i6 i: a5 h: w! l3 H: U在现在的中国,所谓的中医院,除了门口挂的“某某中医院”的招牌,和针灸按摩科是中医外,其他的都全部西医化了。主要表现为:
. A: x3 u. B) _7 `4 J, {. j& f( C; j4 A1 p  M8 ?" Q! e8 T
第一,用科学仪器看病,取代“望闻问切”,从以收集人的生命运动信息为主,转变为以收集人体结构信息为主,将以人的生命运动为中心的中医学的科学内核,换成了以人体结构为中心的西医学的内核。
( @& `- R" @- d3 T
! R& r& g& i7 a6 ?: Q第二,治病方式,以打针、点滴注射方式,逐步取代内服复方中医汤药。以西药或单味中药注射剂,逐步取代复方中药。. F9 @- Y) C* I
+ {4 ]. e. t+ r" R1 D) m3 g
在中医学发展史上,从用单味中药治病,发展到以复方中药治病,这是中医医学理论的重大革命,表明中医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偏方偏治发展到调节人的生命运动状态,对人的生命运动进行全面调治阶段。
0 G$ c# E9 p. T  M; |. R2 o6 }, i5 H" n/ R5 ]
另外,中医学采用口服方法给药,包含着对人的生命运动的尊重。让人的生命运动,根据自己生命需要主动选择各种药物,而不是用注射方式直接打入血液。强迫人的生命去接受,结果往往产生副作用,前几年国家药物不良反应检测中心,当年检测药物不良反应有80多万起,其中86%多来自化学药物,即西药。另外,13%多来自中药。而在13%多的中药不良反应中,其中85%又来自中药注射剂,所以人民应树立一个常识,能吃药则尽量吃药,不要打针。* _# I+ ]& Z" D" G3 K% m  F3 x1 g% L

% p) v! N; Y* n( p$ }# Z$ o8 {显然,中医院大量采用注射方式,即使是注射单味中药,实际上已将中医学治病倒退上千年,回到偏方阶段,把整个中医药治疗主要体系完全抛掉。
8 S; @( k! |! `0 T) I* {% u) [: C* w" `8 ~
由此可见,现在中医院以科学仪器看病和大量采用注射药物治疗方法,已将中医学科学的内核完全西医化了。8 J, \; Y2 ~4 z" n

. |, m" U8 J+ R! x  S8 ?面对中医学西医化,逐步被彻底取消,表面上中医院越开越多,学校、培养的中医师越来越多,博士、教授一大堆,实际上中医学正在逐步消亡。现在中医院的中医师大多数是“假中医”,因为他们已把中医学科学的内核丢掉了。- E, c. t( K+ Y* O) }
9 A0 s* \5 n# {" s7 x1 o3 l7 b9 ]
面对中医学日益被西医化、逐步被消失的困境,不少中医学者,纷纷提出各种出路建议,有人主张取消,有人主张中西结合,有人主张中西整合,有人主张让中医退回一百年前的状态,有人主张恢复师徒制,让老中医带徒弟,让中医传承下去,有人主张从哲学上给中医找一条出路等等。我认为,中医学唯一的出路就是脱掉身上的不科学的外衣,彻底恢复实验科学的本来面貌。. W. A5 ]+ I' i1 `$ ~' V

$ |: A+ l: q2 {  Y. H在吸收当代科学发展中一些有用的最新成果(如系统论、信息论、人工智能科学、多参数非线性体系的研究和认识的方法,复杂体系的管理方法等等)的基础上,对自己几千年对人的生命运动的研究和实践,所沉积下来的庞大的知识体系,进行清理和系统化,以人的生命运动的基本规律为核心,以诊病、治病、防病为纲,吸收现代科学的一些新的成果,以实践效果为标准,对现有知识系统进行清理,去掉那些空洞无物的高谈阔论,特别是那些以片面认识盖全面的认识,按照时间发展过程,理清那些发展顺序,前后颠倒,古今混杂不清的知识,丢掉那些互相重叠和重复的知识,从中精选出那些对诊病、治病、防病非常有用的认识、方法和经验,来重建中医学的现代理论体系。即由以人的生命运动中心,以诊断人的生命状态为目标的诊病学、以调控人的生命状态为治病手段的治病学、以维持和管理人的正常生命状态的防病学所组成的现代中医学理论体系,要完全建立这样一个理论体系,可能要通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 K1 U$ O" A, W. E2 _& [

6 p; c6 g0 a3 N, W# K* t; w鉴于现在社会上有太多的穿中医外衣,包裹着西医内核的个别中医,他们看不好病,最后都归结到中医身上,让中医背黑锅;鉴于有许多人得病后仍希望找中医看病,为此,我提出识别真“假”中医的四个标准供大家参考:8 Q" ]9 {8 L8 K3 Y
- N9 g  J! Q+ Y: q8 `5 C2 g
1、他自己身体好不好。
' L, ?& P4 G7 c
- {5 R  _* _# N: j# l2、他自己的病是不是自己治。
6 H% @9 p9 E+ K9 |( E( I" z; A- ?1 `" G% m8 H2 W# W( ]
3、看病时尽量“望、闻、切”,少问病人,对病人生命状态做出诊断,然后把自己诊断结果,讲给病人听,让病人来验证自己的诊断。
) a, X* s/ w( P5 j& ~! Q# V+ i7 ]1 W* v+ ~: @# A! c
理由是,因为医生自己也是一个人,他对生命运动了如指掌。因此,他应管理好自己生命,少得病,得了病自己也知道怎样调节;中医师是一个长寿行业啊,由于对人的生命运动高度了解,从外象识内像,诊断自然可以不问人吧。
9 o+ w1 n6 N4 y. t& ?* a
- q, I) S$ U( p5 _4、治病是不是开复方,服汤药。6 L- [% @0 l# C5 k+ d5 b

, `7 F% H# X6 T: e. t     这是我自学中医后,所有病都自己治,年龄越来越大,身体逐步好转的一种体会。+ H' [' n2 f! H7 X3 `* H. C
, P- |. G9 |' n, r" [1 B- u. x
编者微语
1 ]# b5 ~1 j+ k9 `, G4 r
  P( d5 @# x- i6 x. I/ v, n- N0 O        非常认同李老的观点,这是一篇好文!并建议每一个人都认真仔细地读一读这篇文章,我想也许对您的健康会有所帮助!更加希望看到的朋友能够发给您的家人和好友看一看,我想他们会感激您的!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17-12-28 08:23:42 | 阅读全部
中医药文化的形神兼备与貌合神离
; g' x" T8 I) }$ E/ P" }8 d/ i& |
2017-12-27 陈珞珈 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
0 ~0 `6 X. c! R% t, a. R. }4 d. t
( h% @- x& A5 m) h# n. C( C4 E/ x' r

9 A: ^* O+ m! ?9 G4 Z6 y驼铃
- f* H8 R8 S9 l3 [7 s1 q) r刀郎 - 2002年的第一场雪
: \/ K; P. s( f" w% [
* K6 q0 E1 M+ t8 I6 x: }/ }- e
5 F4 _' K9 }! _# R4 i. d; Y) P+ M* Q/ C8 K4 T+ ]2 T
中医药文化的形神兼备与貌合神离" j6 u  M, {/ m3 u9 K* p
——陈珞珈在“首届中医药文化大会”发表观点; _3 ]: r# \% S9 b; ]" j2 i
) }1 Q  \3 r! m6 l3 O" v
        2017年12月26日上午,在宏大的深圳会展中心,“首届中医药文化大会”隆重举行。大会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中国中药协会、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等八个国家一级学会协会联合举办。我会会长陈珞珈代表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出席了大会。" @0 K  u; {# r

+ q) H- ]6 s. \9 ^在深圳会展中心的主会场,一千多人出席了大会开幕式和“多边对话”
& w1 i5 {8 I' v' z8 I: D/ D' `
5 @. t9 ~% ^" e$ O5 s, q* I. }# k        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梅颖、原中宣部副部长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台盟中央副主席吴国华、原卫生部副部长何界生、原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吴刚、原国家药监局副局长边振甲及八个学会协会的领导出席了大会。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凯先,工程院院士钟世镇,国医大师张大宁、吕景山、刘敏如、唐祖宣、禤国维和来自全国的一千余位代表出席了会议。
( }( ~7 }# B4 l3 e0 ~ / f, {0 ~4 p; x' ]
# J& y# u, l8 ]' z+ i* `
陈珞珈会长在大会上
- I* ~) R9 c1 t, a: F' K / B5 ^, ?7 h) _- W
        大会开幕式之后,举行了“多边对话”和“专题报告会议”等两大部分活动。陈珞珈会长应邀出席了“多边对话”,在主席台上沙发上就座的有:诺贝尔奖获得者、以色列科学家阿龙·切哈诺沃,国医大师吕景山,国学泰斗北京大学楼宇烈,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会长陈珞珈,江中制药集团董事长钟虹光,原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曹洪欣,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秘书长桑滨生。
( w1 F6 P* ?) B主持人对每一位主席台上的对话嘉宾都提出了不同的问题,请他们回答或者解答。对陈珞珈会长提出的问题是:“请陈会长谈谈您对中医药文化的形式与内容的看法”。陈珞珈会长做了精辟的回答和演讲,陈会长演讲的过程中,下面自发的响起了三次热烈的掌声。- ~5 R+ y- G+ u

/ n: E- i4 g0 H8 z" B“多边对话”的主席台: {2 h% X4 o- T, s6 D+ y2 Q
1 c( Z3 ~5 J9 F. O6 z8 K, c+ s8 R. \

7 W, B1 d" ]$ b) z* k        左1为主持人,左2为翻译,左3为诺贝尔奖获得者、以色列科学家阿龙·切哈诺沃,左4为中国民间中医药协会会长陈珞珈,左5为国医大师吕景山,左6为国学泰斗北京大学教授楼宇烈,左7为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秘书长桑滨生,左8为江中制药集团董事长钟虹光,左9为原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曹洪欣。
( q1 J. t" s8 ?( n- b $ ]& R% H8 @/ F! |; z- z8 ?* {

+ d+ V3 }3 x% s$ R5 q诺贝尔奖获得者、以色列科学家阿龙·切哈诺沃在演讲& r& h: l/ j3 T5 r

3 Y1 @, l% H+ w, A6 [7 O& h" ?9 l8 N! T- n: u
        陈珞珈会长在做中医药文化形式与内容的演讲,左为诺贝尔奖获得者、以色列科学家阿龙·切哈诺沃,右为国医大师吕景山
7 e7 s' z& L0 C% g& ^$ W5 w        陈珞珈说:中医药文化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它是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思维、哲学思想和价值观念的综合表现。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医药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这把打开宝库大门的钥匙有两个面,一面是医学,一面是文化,没有医学,不成其为中医药;没有文化,也不成其为中医药。4 T: B3 {& i. A. m6 e  Z. t6 _

' {8 l7 u  N4 R7 q
$ u& E$ I" m( f# J: C0 D( h; K2 K  @- C
陈珞珈会长在做中医药文化形式与内容的演讲
  V  [/ `, o8 @        陈珞珈说:刘延东副总理对中医药的定位与作用做了科学的精准的描述,说它是“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重要的生态资源和优秀的文化资源,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有着重要的意义。”这里面就有中医药文化的地位和作用。
( I1 _0 J8 s( E/ |' G+ T        近些年来,中医药行业在中医药文化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应当肯定这些成绩。但是,有一个问题是,形式与内容失衡。形式的多了,内容还跟不上去。以中医医院为例,三十多年前卫生部针对当时中医院严重西化的问题,召开了著名的“衡阳会议”,崔月犁部长当时讲了一段非常经典的话:“我们的中医院外面挂着梅兰芳的牌子,里面唱着朱蓬勃的调子,那还是中医院吗?”梅兰芳是唱京剧的,朱蓬勃是唱西洋美声唱法的。虽然今天中医医院的中医特色好多了,但是,这记警钟,至今还应该长鸣!3 a% l: e7 {8 D7 p# U% A
        现在走进中医医院里面,墙上挂的雕刻的都是张仲景和李时珍等古代名医的画像,宣传版上都印刷着中医的古代经典名句,看起来中医文化氛围很浓,但是诊桌上看病的少数中医,却在开着西药,天天做着手术。我做过三甲医院的院长,我并不反对中医医院使用西药或做手术,但一定要有一个度,你是中医医院,病人到你这里来主要是看中医的。中医医院的西医西药可以用,但不能喧宾夺主,不能越俎代庖。我说一个数据:2016年,全国中医医院的门诊处方中,中医处方只占49%;住院的药品收入中,西药占了75%。少数中医医院西化了,中医医生异化了,这种医院算是具有中医文化了吗?中医文化的形式与内容一定要统一,形式要服从于内容。形式与内容要形神兼备,不能貌合神离。中医的医疗优势是相对于西医医疗而言的,中医医疗机构的中医药文化,一定要有中医的医疗主体、内涵和特色,没有这些,是根本不可能形成医疗上的中医优势的。
$ U. K9 I  z* ~        我们建设和加强中医药文化,不要花拳绣腿,不要空谈阔论,要实干,要实效。“文以载道”,中医药的文化,就是要承载着中医药理论之道,中医药实践之道,关键是中医药的本真和特色之道。* `: _! D/ |8 y. ?+ W
        陈珞珈最后说:我提两点建议。一是建议走进医院走进大学走进政府管理部门的城市里的中医们,回头去看一下中医生于斯长于斯的农村,那里的一些地方已经找不到中医看病了,我们要关心并加强农村中医药的建设和发展。二是今天穿了皮鞋的中医,要关心帮助那些还穿着草鞋的基层和民间的中医,他们很难,很不容易,本自同根生,兄弟要帮助。2 _) w. u: f, [( s
2 |" R" y* _) E2 e
% L$ M2 E* E# S# K8 a4 ~( \
陈珞珈会长与国医大师唐祖宣在会议上合影
$ H2 c7 ?. N; r6 R( W
5 Y5 C8 z1 D7 K: f1 D. P
- `4 F4 {4 U5 _! X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协会秘书处2 @& E) g% W. h3 e8 ~. `
  2017年12月26日3 Z7 W# I% G- ~$ ~7 p
6 K6 J& W# G1 F) E- \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相关推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4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石高新字第18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5272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