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同道 / 正文
刘亚娴先生:一位中医“老兵”的励志传奇
曹东义 发表于:2017-12-27 15:58:15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3649
一位中医“老兵”的励志传奇原创 2017-12-27 刘亚娴 河北中医药8 _$ V& I! C, z

( U3 n) Z7 n- I7 \# `
关注河北中医药
中医大事早知道
一个实用与格调兼修的公众号

, k0 [$ b* V& L* J1 |
导读

, a5 |5 r3 ]7 W# V: w3 M( @/ t2 M
本文为刘老在河北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讲习班的发言稿,征得刘老同意,特向铁粉们公开!刘老2多小时全程站立,脱稿演讲,声音洪亮,语言幽默!更为难得的是,他为中医的那份酷爱,对中医学术上孜孜不倦的追求!实为我辈学习之楷模!
# x+ {: d' D9 {; l; K, W

( m7 a' k3 |3 k. J) \. H# ]7 Y
近些年来,国家对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前所未有,可以说目前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最佳时期,需要我们考虑的问题很多,余要强调的是一点:我们要争气,千万不要做扶不起来的“阿斗”。
余从中医院校毕业,走上业医之路,已近五十年。不敢称什么“名” 医,或许算得上“明”医(即明白之医)。明白什么呢?那就是,崇“本”、铭“源”、肯登攀。
崇本者,尊崇中华文化之本,中医学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忽视中华文化,会使中医成为无本之木。

( d/ K4 ]: @  N% q
铭源者,铭记历代医家创立、发展的中医理论和积累的临床经验(包括家传师授之所得),不如此,将会使业医成为无源之水。
2 ]! h  v( ^+ |# ~
肯登攀者,即从医路上不停步、不懈怠,一步一个脚印的走下去,一个台阶一个台阶的向高处登攀,并力图走出新的路径。
( [2 l. j/ m8 R7 k1 p
明白了,路就走准了。可以说五十余年的行医路,有几步走的还是对的:
一、受家庭的熏陶酷爱中医,可谓“入门”之“起步”。
余出身中医世家(已历4代)受家庭熏陶酷爱中医。对中医的感情,决定着路怎么走。1962年高考,家父令余报考天津中医学院(因原籍距天津仅百余里),但该校为第二批志愿之学校,故选择第一批志愿为难考的学校,意为考不上无所谓,见中国医科大学八年制,全国招生60名,于是第一批志愿仅填报了此一个学校,不意竟然考中。高中母校以为替学校争了光,但家父并不感到如意,及至在北京大学生物系医学专业学习时,适值国家困难时期,吃不饱肚子,加之身体欠佳,故退学随家父做中医学徒。众人皆觉惋惜,但余及家父却颇为坦然,两年中医学徒后重新报考大学,被天津中医学院录取,终于入了中医门,遂了心愿。考上名牌大学并不十分高兴,退学亦不惋惜,考上中医学院、走上中医路才高兴,何以使然?酷爱中医之故也。
家庭熏陶可以说在业医路上具有启蒙之教的意义。家庭熏陶二、三事。

4 H6 G; s( f$ u5 X% g
家父刘松樵在原籍颇负盛名,解放初即任霸县卫生工作者协会副主任(主任为中共行政领导)并作为名人任县人大代表,从一定意义上讲,家庭的熏陶,对余有启蒙性的传承作用。有几点对余影响至深:
1、“三不”有哲理
家父临床有“三不”:(1)病人就诊后不当病人面洗手(家父以中医外科见长,许多疮疡患者脓血淋漓,病人走后再洗手),这是为什么呢?家父言:“对着患者洗手,病人可能会想‘我的病让人讨厌吧。是不是病得很重呢?’这无形中会使病人神不安。”(2)遇病人来诊若正在就餐,不让患者等候即刻诊治,这是为什么呢?家父言:“病人来诊(过去医生大多以家为诊室)见医生正在吃饭,自然有些不好意思,如果让病人等候,病人会感不安,甚至‘心如敲小鼓’这无形中会使病人神不静。”(3)天亮时遇病家邀诊不怠慢即刻往诊。这是为什么呢?家父言:“病人天亮来求诊,一者可能病情急重,再者可能是病人夜里犯病,病家好不容易等到天亮,才来请医生,如不立即出诊,病人着急,无形中会使神不宁。”
“三不”事不大,却有哲理,即:治“病”当注意治“神”。再者,孙思邈有“大医精诚”之论,余以为落脚点是“精诚”二字,何以精诚?简单而通俗地讲,就是多从病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三不”即体现了此点。可见非“大医”才精诚,“小医”即要精诚,精诚才能成为大医,欲成“大医”难亦不难。
! d, f3 N1 \0 i: ]) ^
2、善与人同
“医道”乃“善道”,善与人同就会拉近医患关系,对家境贫寒者,尤当施以善心。家父曾言:“善与人同”乃为医之要道。
' v2 H7 @2 A. B! F" U0 J
3、轻“利”重“义”
家父诊务繁忙,患者接踵,但从不谈“利”。曾言“最值钱的东西不是钱而是义”。因之虽“房无一间,地无一垄”而心地坦然。1960年任霸县胜芳镇“大联合诊所所长”,亦仅靠诊所之收入(与其它同仁共享)维持生活。而令余感触颇深者则为不图“利”而无形之“利”丰。

* b8 K  [5 d3 W8 O! ]8 H
4、“谦”而“好争”
家父曾言:为医者应“谦”而“好争”,勿“狂”、勿“傲”,但“谦”不等于“卑”,不是唯唯诺诺,唯他人马首是瞻,要有争强之心,私下要有个奋斗目标,敢为他人先;“好争”要光明磊落,勿贬低他人,勿妄言同道之“非”,靠学术展示自己。余在从医路上尚能孜孜以求索,不断给自己订新的目标,有时受到同道赞誉,从不飘飘然,受家父影响,余临床中坚持从不面对病人妄议他医之短。
另,余与不少医界名家,均以此建立了初识,而加深了友谊。再者,余多次参加国际性会议(美国、澳大利亚、欧洲、东南亚等)也皆以学术展示形象,争中医之光!

8 M6 A/ b6 z+ K8 g" J  [6 P
5、推崇“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家父从医多年,力戒浮夸,从不自我标榜。余年轻时,曾见一些病愈患者送来锦旗,从不悬挂。受其影响,余常常婉拒患者送的锦旗,不得已收下者也从不悬挂,有的书法大师赠余墨宝,至今只在家中悬挂二幅:一为旭宇先生书“朗日和风,清文盛德”余喜爱其字与言,故悬挂之。另一位为河北省书法家,其欲为余书横幅,余言,您选择带“愚”字的吧,其书:“愚者守静”正合余意,亦悬挂家中,尚有一些书法家赠送之墨宝,因多有赞誉之词,不惮受之,只好珍藏。
2 L6 ?% n' s# w5 g9 b
再者,多年的医疗,使余在医患中有了一定影响,众多媒体曾有意宣传,余坚持不主动联系,推崇“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即使如此,国家、省、市近20余家媒体,及中央电台对外广播均做过业绩及学术介绍,人民日报驻河北省记者站,并发《内参》为“医术高明,医德高尚的刘亚娴大夫”。所喜者,虽不自行张扬,而“好事自来”……如此等等,不敢言“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可谓之积极进取,坚持数年,必有好处吧。
二、三个注重:苦读书、勤临床、善思维,可谓之又一步。
入了中医之“门”,就要念中医之“经”,而且要念好,念活,三个注重可谓行医路上又一步。
(一)苦读书者,要肯下苦功,读全、读细、读深,不能走马观花、水过地皮湿,苦中寓乐,苦尽而甜来。
苦读书,亦非苦无边际,有些浮在表面的中医内容,细思之,亦大有文章。如学习《伤寒论》要善于“从无字处读出有字来”。例:《伤寒论》条文“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对于该条文,少有注意“已”、“未”二字者(包括一些《伤寒论》注家),余以为此二字却大有文章,即“未发热”不是不发热,而是尚未发热。若以此条文释太阳伤寒为恶寒不发热就更不恰当。兹举临床医案以证之。如:
战栗案

4 P& U+ ?5 K9 x1 s7 W7 v- x2 q
王某,女,40岁,石家庄市某厂工人
初诊:1980年9月中旬某日
现病史:下午下班回家,进屋不久,无任何诱因先觉身冷继之寒战,逐渐至战栗不止,牙齿相扣,盖厚被不解,邻居中一高年资西医视之,始则恐为急症,经视触叩听诊之,无明显异常,体温正常,又疑为癔证,而请余诊之,察脉有力,舌正红苔白。辨证思维:一者高年资西医已排除急症,再者考虑病人突然发病表现与上述《伤寒论》条文相仿。
故治以辛温解表。
治法:乃嘱家属取生姜如核桃大小切片,红糖一小勺,水煎煮沸约10分钟,趁热饮之,饮后不久,战栗稍减,身有微汗而测体温39℃,时已近夜半,家属稍有畏惧色,余曰:勿紧张,再按上方加大葱一根取葱白(取较大之葱带须切葱之下半截)水煎,少量频服之。因患者未吃晚饭,嘱家属熬小米粥备用,待服上方后趁热食粥,吃少许咸菜,注意饮水。按上法用之,身汗出,体温渐降而身爽体舒。至第二日,诸证霍然而愈。通过王某的治疗,不仅获得了临床经验,且体会到:学《伤寒论》必须要应用,曾见有背《伤寒论》朗朗而用之寥寥者,如此则难得其真奥,还有一种情况,对《伤寒论》条文的学习兴趣越来越淡化,学的不多,忘的很快,其原因亦是没能应用,没应用的原因之一,还在于对经方的疗效不放心,而恰恰是,应用得当,经方的疗效常有出人意料者。

0 w9 Y: x& J8 m; ?  i& p* ^5 s
(二)勤临床:读书之心得要在临床上体验,这就要“勤”。勤以补拙,勤而生巧。临床实践的机会非常多,注意了,就勤了。“勤”还有一点就是,不能只治别人,不治自己,这就是“医必自治”。
有言“医不自治”者,未知始于何时、何人,余却认为“医必自治”,临床中一些体会、经验,不少是从“治己”中获得的,且真实深刻,把“治己”的体会展开,就成为“治别人”的经验,兹以余自身所验例举之:
1、余1966年在中医学院学习时患雷诺氏病,家父据证以当归四逆汤原方配合外用洗方(葱根、蒜瓣、艾叶、红花等)而治愈,数十年未复发。自身体会每当情绪紧张症状即易发作,因此要注意调节情志;再者服当归四逆汤后有时身微汗,因此体会当归四逆汤有“通达内外”之效;三者,对细辛的作用及用量有了亲身体会:细辛“内之宣络脉而疏百节,外之行孔窍而直透肌肤”(《本草正义》),具通血闭、开结气、泄郁滞之功。细辛若入煎剂,量小则力微,量大则效宏。其后用治一些血管性疾病亦获良效。(一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细辛用量达40克)。
2、余1978年冬上研究生时感风寒而致咳嗽,其后三年每冬季即发病,咳喘均历月余,结合胸部X线检查诊为慢性气管炎,治以白芥子涂法取得明显疗效。体会:⑴白芥子涂法确有良效,不可等闲视之,但需视病情而多次应用,余亲身试用后,每年用此法给多名患者应用,亦取得较好效果。⑵从应用看,如果出现发泡等反应,其效果会更好,发泡后留有些许痒感亦无妨,其机理值得探讨,是否因发泡及痒感对穴位的持续良性刺激而加强了作用?尚需研究。⑶从局部反应看,有的会出现疼、痒、发泡,有的不出现发泡,有的随病情的减轻和好转,局部反应亦会减轻。初步体会,有局部反应者,疗效会好,其原因何在,尚需进一步细微观察研究。⑷余自1985年后咳喘虽未再发作,但考虑既然该法对咳喘有效,那必然有调动机体抗邪能力(或称之为免役调节)的效果,坚持用之会有预防作用,从切身应用看,亦可证明此点,由此联想,此法可试用于多种肺系疾患的辅助治疗。
亲身体会,取穴很重要且首次用药可选中伏的中间(即第10天),时间宜长,如有发泡更好,如无发泡等反应,隔10日可再用一次,且宜多年应用,此具体用法与白芥子涂法的原载应用方法是有些区别的。实践出真知,于此亦可见一斑。
3、余1981年因发烧、游走性关节痛、下肢结节性红斑,血沉快,被西医诊断为风湿热,强调住院服激素及输液治疗,因不愿服激素,且输液一天频频小便缺人陪伴,故决定出院。同志们很关心,强调不要大意,一定要用激素,防止发生风湿性心脏病。余坚持试以中药自治,先据证服银翘散化裁,一周后发烧好转,因思身痛较著,且下肢红斑属湿热下注,故以身痛逐瘀汤加苍术、黄柏服之,以紫金锭醋磨敷红斑处,治疗近三个月诸证好转,继服身痛逐瘀汤巩固治疗,至病后差一天半年而上班(因当时按规定病休半年要吃“劳保”),未留任何后遗证。
! _1 a. R, o) O% e: X: q
经此次治疗后,思考《内经》痹论,则认为:一者,“痹”不能仅以风、寒、湿而论其因;二者,痹亦非仅限于行痹、着痹、痛痹的认识(它如热痹、湿热痹、历节、尪痹等临床并非少见);三者,尤当注意痹之内舍于五脏六腑问题,久痹不已,复感于邪,为内舍于其所合的原因,欲防止其内舍于所合,一者要积极治痹(包括巩固治疗),二要防止复感于邪,这与西医所言,防止风湿热引起风湿性心脏病之意是相通的。余病愈后多年未发生心脏疾患,足证中药之作用。后以此法施治他人亦获满意疗效。
7 J1 a2 ~! F1 I" k( J. o$ D7 x
4、余应用银翘散的体会(包括煎法、服法、子时服药法及搓脊背、少量频饮水的护理法、婴幼儿喂药技巧、服药后偶有呕吐或大便溏勿惊……等)均源于“自治”,余子女、孙辈多次外感发烧均不住院,不输液,极少用点抗菌素(发烧时家属沉不住气,偶服1-2次抗菌素,余闻知后即令停用),皆以银翘散化裁治之,效果斐然。从而体会:所谓银翘散乃辛凉解表剂,治外感风热,不必拘泥,灵活化裁(包括注意辛凉复辛温法)即可应对自如。且临床应用中又体会到:对急性扁桃体炎、肺炎(包括腺病毒肺炎、支原体肺炎)、腮腺炎等,均可以银翘散变通化裁治之,可谓得心应手。
3 D# b' p5 H& ]
5、余家属患病,亦多注意“自治”。例:
下肢挛急难忍案
杨某某,女,72岁,河北省石家庄市某医院退休医生
初诊:2016年9月13日
主诉:下肢拘挛1周。夜间为甚,不能入眠,用力敲打、下床蹦跳亦不能缓解,痛苦莫可名状。
既往史:风湿性关节炎病史。
证候:下肢拘挛,脉弦,舌红苔白。
治则:柔肝舒筋,缓急通经。
处方:芍药甘草汤加味。
白芍15克,炙甘草12克,汉防己6克,水煎服。
方用芍药甘草汤,少加汉防己,意如李杲所言:“通可去滞,通草、防己之属是也……补阴泻阳……真行经之仙药,无可代之者。”
9月13日夜服1/2剂,14日症状大减,上午又服1/2剂,下午服1/2剂,9月15日好转,继服一剂分二日服(每日服1/2剂),病未再作而停药。
因有一剂药第二煎煎坏,故前后共服药2剂半而收功。

4 d1 v( m+ L4 P, E
妊娠痢疾案
杨某某,女,30岁,1974年6月中旬初诊。
证候:妊娠3月,患痢疾2日,腹痛便脓血伴后重,排便频而不爽(日十余次),舌红苔薄黄脉滑。
治则:行血导滞,缓急止痛。
处方:大黄9克,白芍10克,生甘草10克,生山楂6克,焦山楂6克,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二次服。
方以大黄去积滞而行血乃通因通用;芍药甘草汤缓急止痛;生山楂消积导滞,炒焦不仅减弱酸味而且产生微苦,可增其消胀止泻痢之功,二者并用以增山楂之效。患者为西医妇科医生,见处方中有大黄,认为攻下药不敢用,余坚持令其服之,用药一剂,症状减轻,服药三日痢疾好转,告之其曰“有故无殒,亦无殒也”,其后足月生一女婴,母女康健。可见妊娠用药,有病则病当之,不必慌张矣。
此例为芍药甘草汤与通下导滞药的配合,亦善思之一例也。
体会:结合历代医家之医案认为该方有“养”:滋养、补养;“缓”:缓痛;“柔”:柔肝息风;“通”;之作用。
由“治自己”的体会扩展为“治他人”的经验,岂可言“医不自治”焉。
(三)善思维。读书也好,临床也好,贵在“善思”。段注本《说文·思部》曰:“思,从心从囟”,“思”的意义、类属和心、脑有关,和人的思维活动有关,所以“思”从心从囟;《说文·心部》曰:“思,容也”。《书·洪范》曰:“思曰容,言心之所虑,无不包也”;张舜徽曰:“思之言丝也,谓纤细如丝,连续不绝也。”《医学心悟》自序云:“思贵专一,不容浅尝者问津;学贵沉潜,不容浮躁者涉猎……。”《 礼记·大学》十九章有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明初白沙学派的开创者陈献章有一句令人深思之言:“前辈谓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明儒学案·白沙学案》);问过以后还要通过自己的思想活动来仔细考察、分析,否则所学不能为自己所用,是为“慎思”;“明辨之”意为学问是越辨越明的;“笃行之”是为学的最后阶段,就是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做到“知行合一”。其中,“慎思”要有开拓性则应“善思”。(未完待续)

& S. {/ R: I7 _7 T
作 者 简 介

( r& p% L. e( X4 P2 a
! v+ _8 F8 p# P4 G# z4 L. x( E1 c
刘亚娴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首届全国名中医,首届河北省十二大名中医,河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管优秀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全国带徒中医药专家,获首届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奖,“刘亚娴名医工作室”获“全国先进名医工作室”称号。曾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内科分会委员,肿瘤学会常委,名医研究会常委;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审评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评审专家,临床药物评价专家委员会委员;河北省中医药学会副会长,肿瘤专委会名誉主任委员,疑难病专委会名誉主任委员;河北省抗癌协会传统医学专委会名誉主任委员,《河北中医》杂志编委会副主任等30余个学术兼职。主编及参编著作34部,任新世纪全国高等医学院校统编教材《中西医结合肿瘤病学》、《中西医结合肿瘤病学习题集》主编。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包括少数指导研究生、高徒发表),获省部级科研成果20余项。曾任农工党中央委员,河北省委副主委,石家庄市委主委。河北省第九、第十届人大常委会委员,石家庄市第十届政协副主席。

6 u0 ^" Q9 r3 ~9 X" x: N

. u1 f' n# Y, b2 p7 @$ |; f1 T9 t; i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相关推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4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石高新字第18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5272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