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术并重话中医 Z5 F! T/ q5 q
---寒温统一治外感
& {1 J+ ]' e" | 今年冬天我国北方干旱少雪,降水不足,加之我国工业化和供暖季的影响等导致的空气污染,在这种干旱和空气污染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呼吸道感染等疾病的多发,且有流行之势。
" e& v }! d$ _2 p( ]本次发病的症状有恶寒,发热,咳嗽,咳痰,咽痛,口渴等。由于体质的不同患者的症状也不尽相同,有的患者发热,咽痛,咳嗽,咳痰,口渴而发病。有的患者恶寒,头痛,发热不高。从患者的体征看,舌象多红,有的少苔,有的舌苔腻。0 [+ G$ C# z9 f. q
从其发病原因看不仅是干旱少雪和空气污染的原因,还有由于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冬季供暖条件和饮食等生活习惯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所以现今疾病的发生是一种多种因素夹杂的疾病。首先说今年北方干旱少雪,气温偏高,本该是寒气当令之时,却出现了气温偏高,干旱少雪的气候,可以说寒气至而不至,秋燥之气当去而不去。其次由于供暖条件的改善,导致现在室内温度普遍提高,在室内人们衣着偏少,汗孔处于开泄状态,当人们进行室外活动之时,衣物添加不足或不合适的话会导致风寒之气侵袭而发病。在此由于生活条件的改善,饮食结构的改善也导致了脾胃受伤,饮食积聚的情况。综合以上因素看今年冬季疾病高发的原因可以总结为气候干旱,空气污染,风寒闭郁肌表,内传化热,饮食内伤共同作用而发病的状态。
* _9 J3 w4 o1 c1 p6 {% O* Q: @从历史上看,人们对于外感发热性疾病的认识是很早的,发热作为人类疾病的很重要的一个症状是最早也是最容易引起人们注意的,早在《黄帝内经》时期人们就对发热性疾病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系统的总结,并且统称为热病,而且医学家已经认识到发热性疾病是由于感受寒邪之后引起的,故而《素问.刺热篇》总结为“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但是在那个时代由于时代和人们认识的限制,医学家给出的治疗方法是“五十九刺”,就是说需要用针扎很多的穴位才可以治疗这类疾病,这对于病人是无疑是非常痛苦的事情。
, ^5 r/ \+ Z8 [, R3 @" {* {由于人们很早就认识到发热与感受寒邪之间的关系,并且随着人们认识的深入和学术观点的变化,到了《难经》的时候就明确的提出了“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的概念。但是在《难经》中并没有给出具体的治疗方法。 c: _/ F5 d$ J! i, ~% _
随着人们对发热性疾病的认识的不断加深和治疗方法的不断丰富,到了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的时候,药物治疗方法已经很丰富了。需要指出的是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绝对不会是张仲景的一个人的创造,并且张仲景在序言中也说的很清楚:“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臚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卒病论合十六卷”。而在皇普谧的《针灸甲乙经.序》中说到:“仲景论广伊尹汤液为数十卷,用之多验”。皇普谧生活于三国时期,张仲景生活于东汉末年。皇普谧大约晚于张仲景五十年左右,所以皇普谧的话可信度是比较高的,并且在晚于张仲景二百多年的南朝陶弘景在《辅行诀》中也明确的说:“昔南阳张机,以此诸方,撰为《伤寒论》一部……”。可以看出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一部参考了很多书籍加上本人的发挥而成的一部伟大著作,对汉代以前的医学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并加以提高。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总结了丰富的药物疗法,并且对“伤寒”,“中风”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并且明确了“温病”的概念,但是张仲景对温病却没有给出明确的治法和方药。张仲景在《伤寒论.序》中对自己的《伤寒杂病论》的评价是“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可以看出张仲景对于自己的《伤寒杂病论》是相当自信的。大约与张仲景同时代的皇普谧对《伤寒杂病论》的评价也是“用之多验”。可以看出在张仲景的时代是“伤寒”与“温病”同时存在的,换句话说在张仲景的时代张仲景是用了治疗“伤寒”的方药治疗“温病”的。当然了,这里的伤寒是“广义伤寒”而不是“狭义伤寒”。
: `- g4 x3 e. x1 Z# R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对后世医家有着巨大的影响,一直被视为“圭臬”,虽然后世医家对于张仲景的辛温解表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却没有撼动仲景的统治地位,直到清代“温病四大家”的崛起,总结了辛谅解表法之后,对发热性疾病的治疗出现“伤寒”与“温病”之争,争来争去争了几百年,至今也没有争出结论来,甚至导致了研究张仲景的不能治疗温病,研究温病的不能治疗伤寒的局面。
6 ~/ R5 _) Y' g我们从临床出发,就可以发现以发热为主的外感疾病,硬要把他们分清楚是“伤寒”还是“温病”是很难的事情。我的师父曹东义先生就主张要“寒温统一辨治外感病”,并且在《中医群英战SARS》和《寒温统一辨治外感病》以及《中医外感热病学史》等专著中进行了系统的总结,这无疑对中医的临床具有高度的指导意义。以发热为主的外感病就不需要人为的区分“伤寒”与“温病”,临床上只要“有是证用是药”就可以很好的对外感疾病进行很好的高效的临床治疗。伟大的中医学是一个治疗疾病的宝库,当以发热为主要表现的外感病突发时我们就可以根据曹东义先生的“寒温统一辨治外感病”的指导思想对外感疾病进行有效的临床治疗,而不必等到病原学检查结果出来后在采取治疗手段。这样的治疗无疑是对患者最大的负责,并给予患者最大的生机。$ F; R$ T5 p4 d( K; R
马京雪
0 m' w6 M$ Q1 ` X% o, H( w4 l. n 2017年12月27日星期三3 P4 @% ]0 ~5 _5 W# u;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