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6年1月9日由老子道学文化研究会、中国哲学史学会中医哲学专业委员会主办的“中医自身发展规律学术研讨会暨贾谦先生去世三周年纪念会”于北京广西大厦召开,老子道学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科学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张超中作“贾谦先生论中医自身发展规律”主题报告。
1
9 F5 `4 u; \5 ]2 z) N
前言
/ F) k a% O; n. j; n: }. q5 A
2005年12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政策司桑滨生司长找我,希望我能承担一项课题:“遵循自身发展规律,保持中医优势特色的政策研究”,并跟我谈了很久,谈了很多想法,我颇为感动。中医局真想要为中医做点事,看来中医振兴大有希望。也颇有点受宠若惊,因为我不过是个门外汉。只有尽我一切能力完成任务了。
《遵循自身发展规律,保持中医优势特色的政策研究》这一报告有可能是我的封笔“研究报告”。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金盆洗手”,不再关心中医药战略研究。如上所述,我是恬不知耻地有一种使命感。“文死谏,武死战”。我既不会停笔,也不会闭上嘴巴。我会继续为中医呼吁,为中华文化呐喊。(《前言——写给为振兴中医而努力的人们》)
2
9 z+ v" M: R J: @关键词和主要论点
" ?: z8 i, m: ^* c7 }
关键词和主要论点之一
中医药学是中国第一大发明,其意义远大于我国指南针、纸、印刷术和火药等四大发明。
中医药学是中国的原创性医学,与中华民族历史一样悠久,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中医药学是成熟的、系统的、完整的理论医学,可以应对各种疾病,包括现代医学认为是新出现的疾病,如SARS、艾滋病、“禽流感”等。
中医药学与现代医学是平起平坐、相互补充而又不能相互取代的人类两大医疗保健体系。
关键词和主要论点之二
与发展仅二百年的现代医学及其所出现的诸多弊病相比,中医药学有极大的优势;中医药学是防病的健康医学,代表了未来医学的发展方向。我们不可能学习西方的医疗保健模式。美国总统医疗顾问方励培先生2005年在中国明确指出,医疗保健费用飞速上涨,会导致美国财政崩溃。作为华夏子孙,作为龙的传人,首先要尊重我们的历史,要对中华文化以及中华文化的主要载体——中医药学拥有自信心。在全面继承的基础上自主发展中医药学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更是中医药主管部门的责任。
关键词和主要论点之三
我们要告诉世界: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健康医学,中国人有中国人的活法。然而,中华先哲们所创立的本真中医药学,在今天的学术界几乎消亡殆尽;中医的特色与优势也几乎荡然无存。
要振兴中医,发挥中医优势,就要遵循中医自身发展规律,保持中医特色。为此,需要什么样的政策、法规?正是我们要研究的问题。
3
! I& X/ p" C7 s4 `中医五大自身发展规律
! j, N) f5 H# ]1 i0 |8 @; D
规律之一:中医与中华传统文化密不可分
中国自古以来就认为人与天地自然是一个整体,讲究天人合一、天人相应。中医将之发展得淋漓尽致。有人认为中医理论太玄,是古代的东西,因而是落后的、不科学的东西。其实,是他自己不能或不愿意搞懂;这种人也听不懂相对论,但却不敢说相对论不科学,因为那是洋人的东西。今天的学生,哪怕是博士,有几个人会文言文,有几个人会吟诗作赋?扔掉了自己的文化,反说中医难学、中医不科学,真令人齿冷,令人悲哀!中华文化海纳百川,她能同化一切外来文化而不是异化自己。今天,但凡现代科技对中医有用者,中医自然会吸纳,不必高喊中医要“与时俱进”、“与现代科技相结合”。
规律之二:中医是临床
医学,实验室研究不出中医药理论。中医理论没有一个是实验室里研究出来的,但今天我们的研究却要求搞这个动物模型那个动物模型,提出这样的假说那样的假说,进行这种实验那种实验,非要找到什么有效成分予以分离提取,等等,实在是东施效颦。
SARS、艾滋病、“禽流感”是病毒性传染病,是瘟疫,迄今西医也没有拿出好的对策;然而,SARS流行,有关部门崇洋媚外,只许西医进行治疗,不许中医介入。如果真是执行宪法规定的中西医并重,一开始就组织中医参与治疗,不仅可以更快地解除患者痛苦,挽救更多的生命,而且中医理论可能又有创新,总结出新的辨证论治方法了。不让中医临床,不仅是对中医的无知,也无异于扼杀中医!不了解中医的发展规律、跟在西医后面爬行,其结果必将导致中医西医化而后彻底消亡。
规律之三:中医属于意会知识范畴,适于师徒传承
英国哲学家波兰尼创造了“个人知识”一词,从而使知识不再被看作具有与个人无关的、普遍公认的客观的性质。因为“个人知识”是通过识知者对被知事物的能动领会实现的,而领会过程需要理解行为主体的个人参与。对中医药学来说,其本身就是难以被西方学术言传的“个人知识”。
从这种意义上说,具有意会知识属性的中医药学更适合于手把手的言传身教,师徒传承,使之领悟。院校教育肯定是有用的,但决非是唯一的,更不一定是最先进最科学的。因此,考执业中医师必须要大学文凭,是不了解中医药学属意会知识范畴,硬要用客观知识去要求。
所以,中医的培养必须遵循自己的发展规律,而中医执业医师的认定应该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来管。
+ x9 N) u% a) [) a- V! W# D" k规律之四:个性化治疗使中医适宜于诊所形式
中医是个性化治疗,其诊断只需望闻问切,无需其他仪器设备进行检查。所以一个中医即可开设一个诊所,甚至药品也完全可以做到前店后场,自行生产:自种自采自制自用。几千年来,一个中医就是一所医院。
中医,也只有中医,才能在农村和城镇社区广泛设立诊所,方便居民看病,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我们在2005年的报告中已经明确指出中医适合办诊所:“再过一段时间,我国足够强大了,中医药在国内也确立了自己的战略地位,成为国人健康保障的主要体系,世界各国会到我国取中医药的真经的。届时,我国将会在各国建立中医药连锁店,每个店有医有药,不仅给患者诊病给药,不仅施以各种非药物疗法,更会根据每个人的情况,教给“患者”如何自行养生保健、如何运动,那将不再是简单的治疗,而是新型的医学模式,不仅使人人享有健康,而且不会增加医疗保健费用。这还需要一大段时间。在中医药国际化之前,哪家公司会率先在国内做这项工作,必将功德无量,我们拭目以待。”
规律之五:中医中药不分家
自古以来,中医中药是一体,从不分家。一提中医,就包括中药以及中医的各种非药物疗法。一个中医,要懂中医理论,要懂药性,会望闻问切、辨证论治,也要会针灸、按摩、拔罐等,还要会认药、会采药、会炮制、会自制丸散膏丹。他们认药凭眼观、鼻闻、手摸,似乎不科学、不先进,其准确性却并不亚于现代仪器,十分有效而且简单方便,为当代仪器设备所不及;中医中药既然本是一体,不能分家,中药管理权应该尽快收回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所有这些分家之举,都是不懂中医之发展规律而制定政策使然。
综上所述,我们总结中医药有五大发展规律。可惜百年来没有遵循中医自身发展规律,总是以西医药的规律要求中医药。
4
' ^' q8 ^, o, B+ R4 i! D: T) g) E中医六大优势
中医之优势,乃指其他医学不能而自己独能做到者;若是大家都能做到,则难称优势;或虽都能做到,中医做得比其他医学做得更好,则也是优势,比较优势。而特色,则指做事的方式方法或曰方法论。中医优势很多,难以尽述,而且可以从各种不同的角度阐述。我们仅从中医对人类健康长寿作用方面以及卫生经济学方面来看,中医有六大优势:
+ k! Q8 F: Y( Y
预测未来疾病的发生、性质、趋势,为中医所独有
中医讲究养生保健,为各国医学所仅见
中医非药物疗法可以养生、保健和治疗,为中医所独有
中医擅长治疗慢性病、老年病和疑难杂症
中医药最大的优势是治疗急性病和防治外感热病
中医简便廉验
5
5 b- g& `3 N' j# I- a* k中医三大特色
+ @+ A: B1 \% y' {$ S
特色之一:整体论
中医把人看作一个整体,把人与自然环境看作一个整体,把人的五脏六腑也看作一个和谐的整体,既讲物质,也讲精神。所以中医讲的是天人合一、身心合一的整体。现代医学也开始讲整体,但那是组合式整体论或曰结构式整体论,任何一部分都可以被取代替换,只见物,从不考虑精神的作用。中医之将人视为整体,是生成式整体论——人不是组装起来的,是爹妈生成的。
所以,中医不考虑人得的是什么病,而是考虑其偏离平衡态的程度,调整过来就行了。至于是衣原体作祟还是冠状病毒作怪,中医从不予以关心,只是将之看作戾气。整体论的思想把人看作人而不是看作物,这一点至关重要。
特色之二:辨证论治
西医讲群体治疗,或曰只要是某病即统一用某药。而中医是个性化治疗,所谓“辨证论治”,是中医辨别不同体质人的不同疾病之病机,因人、因时(一年四季,一日四时)、因地制宜,或用中药或用非药物疗法予以治疗。中医辨证论治的特色决定了中医更为人性化、个性化,更符合未来医学的发展方向。个性化服务是发展趋势:有钱人总是到服装店量体裁衣,穷人才去买生产线生产的服装。
今之中医不少人已经忘掉了中医辨证论治特色,却去就合西医的特色,让患者做这样的检查那样的化验,丢弃了自己的思维方式,非要按西医的病名治疗,中医的优势当然不复存在。
特色之三:中药讲药性,不讲成分
中药讲究药性,即四性五味、升降沉浮和归经。中医不讲药物的有效成分,不讲靶点(当然,也不讲有人所谓的多靶点),不讲营养。中医或说中药技术的一个核心秘密是炮制,通过炙、蒸、煅、烧等方法改变原药材的药性,这是世界其他医药学体系中所没有的。
西方植物药只知道用生药,根本不懂炮制。我们曾经请教过某药科大学的权威如何研究中药的药性,他告诉我们:他们研究中药从不研究药性,只研究有效成分及其提取方法。这实际上是丢弃了中医药之根本特色,走上了研究西药的路。顺便说一句,炮制是中医药的核心机密,国家科技部早就规定不许外国人介入饮片生产,有的地方为了那一点点外汇,竟然允许日、韩等国在我国独资或合资建立饮片厂,有意无意泄漏了国家机密。
6
- |/ P% R* z0 c% A. F( d1 R7 V中医如何发展
- W# w; E v0 {$ g
坚持自身发展规律,保持特色,才能发扬中医优势
几十年来,我们的法律法规都是按西医药的发展规律和特色要求中医药,才使中医今天处于几近消亡的悲惨地位。中医源于中华文化,我们的教育却不让学生学习中华文化,一味强调英语和西方科学知识的学习!中医是临床医学,不是实验室产物,却非要学现代医学方法做实验,让耗子点头,就是不准中医进行临床研究!中医属意会知识范畴,更适合于师徒传承和自学,却非要斥为“落后的”、“不可取的”人才培养方法,非要有大学文凭才能行医!中医是全科医生,讲究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讲究个性化治疗,却非要学现代医学划分无数科室。
要想振兴中医,必须坚持中医自身发展规律,保持中医特色,如此,才能发挥中医的优势。
中医的娘家要为中医自主发展创造政策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作为中医药事业的主管局,是中医的娘家,应该成为中医的保护神。中医界都把中医药的医、教、研、药各方面发展的希望寄托在中医局身上,希望中医局设法在政策上、法规上、人才教育上,爱护中医、关心中医、支持中医、保护中医。
国家中医局更要处处站在中医立场看问题,为中医力争有利于全面继承、在全面继承的基础上自主发展的政策法规。
如此,则患者幸甚,中医幸甚,中华文化幸甚,也向整个中医界表明:我们中医局确实是中医的娘家,我们就是要弘扬中医,振兴中医!
振兴中医的政策建议
在国家高层领导特别重视中医药的今天,我们认为,主管部门应尽快做的事情有五:
一、向国务院建议成立国家中医部,起码中医局要独立于卫生部。
二、向国务院建议在全国选择几个省市和地区作为中医药特区,特事特办,积累经验,再组织推广。
三、向国务院建议将中药审批权、中医行医执照发放权收归中医局。
四、向国务院建议将中医药教育权收归中医局,并利用一切办法(中医带徒、卫校培养、民办中医学院等)尽快为农村和城市社区培养一大批能临床的中医。
五、支持正规军和游击队上一线临床治疗重大疾病,如艾滋病、戒毒等,坚决不支持实验室研究。
如此,则会有所作为,中医振兴有望。
7
. g: s, y; n2 V( Y. g) i" I! V褚国本:中医何以谢贾谦
8 s' y5 h: X9 R0 u
中医问题,是一个重要的学术问题,更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
中医学的内涵,涉及哲学、社会科学和生命科学,关系民生福祉和民族繁衍,容易引起各行各业的关注。贾谦先生是物理学专业出身,又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工作,属于现代科学专家。在这个岗位上看待中医问题,既是应尽的责任,又具科学的視野。占科学前沿之利,无保守护短之嫌。他搭建了一个极好的平台,从体察民情出发,以问题为导向,聚焦中医问题,组织专家讨论,关心民间中医的工作和命运,研究中医发展的战略问题,探索中医发展的自身规律,不断向中医部门力陈意见,提供建议。
1997年至2010年,我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退休以后,负责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的工作,了解很多基层中医药和民族医药的基本情况,我对他的许多意见都是赞赏的、支持的。
贾谦先生对中医事业的热爱和執着精神,令人感佩。他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直接接触民间中医,倾听他们的意见,对民间中医取得的成就,充分肯定;对他们受到的歧視和挤压,深表同情。他仗义执言,据理力争,从而成为民间中医的知心朋友。
他对中医的西医化问题也非常担忧,认为长此下去,会导致中医的实际消亡。而这一切,都归结到西方医学体系对传统医学的统制和改造,认为中医的发展必须按照中医的自身规律,走中医自己的路。
贾谦先生是中医的諍友。他开辟了一条耿介正直的言路,使当代中医药管理部门从另外一个渠道听到许多真知灼见。我总觉得,贾谦先生健在的时候,我们对他的意见,听取太少。他走了以后,更感到他的珍贵。中医何以谢贾谦!?这正是今天对他的无穷思念之中,应该考虑的问题。(2016年1月)
8
: V, b* o6 ^) `2 W* u, o# X$ ^
中国文化何以谢贾谦
. }+ z" z% ^! @: ~$ c我们课题组成立于1992年,老组长徐绍颖教授领导我们做了许多工作,把我也领入了中医战略研究领域,教给我如何进行软科学研究,这是我终生难忘的恩师。我还有另一位老师:某权威课题组。他们研究“中医在国际上的定位”,结论是:中医永远是辅助医学,永远进不了主流医学。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对我的教育更大。这使我想起列宁一句话: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从此以后,我始终不敢忘记我们5000年辉煌的文化历史,这也成为我从事研究的立脚点。
“和”是中华文化的根本。和谐社会的建立会使我们的官员关心国家利益胜过关心乌纱,会使我们的学者关心人民疾苦胜过关心学术地位。我们一定会听到振聋发聩的振兴中医、复兴中华文化的歌声!这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希望。(《前言》2008.2.11)
+ i$ [: S+ g* h
(摄影:朱雪琼)
2 i$ p; M) E0 c0 | w' F
本文为老子道学研究会官网原创稿件,任何经营性媒体、书刊、杂志、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如获转载授权必须注明“来源:老子道学文化研究会网”, 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2 P$ U/ g! E/ Z) o9 }: G: Y: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