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4 I, x7 e a7 q+ v
关注我们
: R* k5 ~) D' z0 h作者:张明明
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
5 t: I9 B/ ? @" M提要:“膏方者,博雅润泽也”。“博”指的是膏方运用的药物很广博,“雅”指避免使用或者少用对人体有毒副作用的药物,“润”指滋润,“泽”指光泽,外观漂亮。
: f' R8 V+ A) C2 p# V' j' T古代文献中,膏方的运用比较少,赋形剂和现在不一样,药味少。现在的膏方药味很庞杂,二、三十味甚至更多。
! i c# J6 m: f) u明代,膏方明显增多,有两首对后世影响深远,一首是虞抟《医学真传》中的琼脂膏,一首是《古今医鉴》中的宁嗽膏。
3 W( K3 N3 Z& j& a8 e2 r' t* J
1 d5 Y$ |; B5 U$ p. F$ I
/ U# l0 ?, _3 U+ ]9 U2 W每年冬天十一月至次年二月吃膏方的人最多,夏天很少。膏方大多偏温热,不适合于伤风、感冒类疾病。慢性病往往适合方,但是膏方也不能单纯的被认为只具有调补气血作用。
* ~: c0 l) k. W& [2 D% G
膏方的概念
' p2 T1 G; e0 O( d3 E
笔者的老师秦伯未先生在1929年出版过有关膏方的著作,他对现代膏方解释为:“膏方者,博雅润泽也”。“博”指的是当前所见的膏方运用的药物很广博。“雅”是指避免使用或者少用对人体有毒副作用的药物。“润”指的是滋润。“泽”是有光泽,外观漂亮。对这四个字的解释,意义比较深刻。秦老所著《膏方大全》记载了膏方的渊源、诊疗要点、适应病证等,如该书记载了慢性咳嗽、痰饮、血证、男科病、妇女崩漏等16种病比较适合用膏方,书中也有相关医案记载,每一则医案均详细介绍服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让读者更容易联系临床实际。
4 j$ {& n2 r0 w) C d& d4 j
膏方的发展历史
* o" a5 q) H% B0 \$ g- W& r) A
在古代文献中,膏方的运用比较少,它的赋形剂和现在不一样,现在的赋形剂主要是阿胶、白蜜、白糖等。以前的赋形剂没有使用阿胶,并且膏方的药味少。现在的药味很庞杂,二、三十味左右,甚至更多。
- k5 p8 T9 F0 n4 H: L
关于膏方的使用,有一个发展的过程。膏方是药物剂型中的一种。最早的药物剂型,当属伊尹所著《汤液经法》(已佚)中的汤液剂型。不过,最早的汤液是指五谷加水熬制而成,后来演变成把药物加水煎出药汁来,也就是现在用多种方药熬炼后加赋形剂,文火熬炼制膏而成。《汤液经法》以后的方书,如《黄帝内经》所涉及的方剂不多。至汉末,医圣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对剂型的论述有一些发展,该书对丸、散、膏、丹的记载已经基本形成。应该注意的是外科也运用膏,而我们所说的膏方均属口服,因此“膏”也有内服、外用之别。
: b) n# v% y Q+ }4 `" ?2 {( F
与膏方相关联的方剂需要追寻其根源。回顾历史,《金匮要略》记载的乌头煎,在所煎药物里面加蜜,所用药物和赋形剂相结合。魏晋南北朝时期陶弘景《本草经集注》指出“服药有多种剂型,患者药物治疗中有依附膏煎者”,但没有相关的药物记载。至唐代,《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外台秘要》《新修本草》等文献中介绍了一些膏煎。与膏煎相关的方剂如《千金方》里有杏仁煎、枸杞煎等。至宋金元时期,我们所熟知的方书《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里面介绍的膏方有凝脂膏,由枣仁、朱砂、乳香研末炼成丸剂,这还不算真正的膏方。金代李杲《东垣试效方》里记载有清空膏治疗偏头痛,还可以治疗风热头痛等等。该方药物组成有羌活、防风、川芎、黄芩、黄连、柴胡、甘草共研细末,用茶汤调如膏状,这与现在的膏方还是有所区别。朱震亨《丹溪心法》所记载的藕汁膏由黄连、生地、牛奶、白莲、藕汁,慢火煮,熬成膏状,用来治疗消渴病,这个方子没有糖分含量高的药物,消渴病的患者可以服用。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有大风膏的记载,用来治疗诸般风搐,做成蜜丸,实际上也不是膏方。由此可以看出,宋金元时期的膏方虽然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进步,但这些处方还是不够理想。
3 k E+ c& a$ O! B) L
传世经典膏方
) M" a* S% E: w4 W' L: H6 o秦老很重视的一个膏方是琼玉膏,这首膏方对后世的影响很大。宋代文学家洪遵著《洪氏集验方》记载引申铁瓮方,据考证有一个膏方是琼玉膏,药味不多,药物组成有高丽参二十四两,生地黄十六斤,茯苓四十九斤,白蜜十斤。先用地黄汁加蜜熬沸,然后把高丽参、茯苓研成细末和匀成膏。此方药味虽然不多,但既有四物汤药物组成,又有四君子汤里面的药物。琼玉膏的主要作用是养阴润肺,治疗虚劳干咳,咽燥咳血病证。方药组成中的地黄滋肾水,白蜜养肺阴,二者起到金水相生之意,高丽参益气补脾,脾旺能够生金,即土生金,有肺虚的话可以恢复,茯苓味淡气薄,与甘寒滋润的药同用,具有滋润而不腻的特点。全方有滋阴润肺、调理脾胃的功效。民国时期,秦老在上海对肺结核的治疗,也是在琼玉膏的基础上进行加味应用。
3 Y. l2 a4 o+ `4 k# J" R
3 z+ h: T0 n8 P到了明代,膏方的使用明显增多,有两首对后世影响深远。其中一首是虞抟《医学真传》中的琼脂膏。方中生地二十斤,打汁,白蜜二斤,煎沸后掠去上沫,鹿角胶、酥油各二斤,生姜二两,先以文武火熬地黄汁数沸,以绢滤取净汁,又煎二十沸,下鹿角胶,次下酥油及蜜同煎,良久候稠如饧,以瓷器收贮,每服一、二匙,空腹温酒调下。《古今医鉴》中的宁嗽膏,由百部、百合、贝母、紫菀、款冬花、杏仁等药物捣碎,用长流水二十碗,煎至四碗,滤渣再煎,如是者三次,共得药汁十五碗,入饴糖半斤、蜜一斤,再熬;又入阿胶、茯苓细末各四两,和匀为膏。从这两首明代膏方来看,与现在的膏方相比并不完全一样。后世膏方在治法、赋形剂等方面逐步有所变化和改良。
- m3 I9 j/ x0 q( d* p, j
膏方使用注意
" E1 K! B- \. f7 t7 B. C5 C8 A) ^秦老反复强调运用膏方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对于阳虚体质,温补类药物可以多用肉桂、附子、鹿角胶等扶阳药,适当加一些补气血的药物。如果是阴虚体质的患者,应该用清补类的药物,患者若是阴虚为主,应选用天冬、麦冬、玄参、龟板胶、二至丸(女贞子、墨旱莲)等。如果是滑脱性病证,常用补骨脂、诃子肉、黄芪、山萸肉、五味子、金樱子、牡蛎等这些涩补类药物。关于平补类的药物,适用于患者脾胃虚弱,又不能用滋补类药物,需和中养胃,促消化,应该使用苏梗、麦冬、山药、绿萼梅、芡实、莲子肉、鸡内金、炒谷芽等类药物。笔者在具体诊疗中,常对秦老所强调的上述四点加以综合考虑。
L# s$ k3 C2 C- \7 h膏方治疗医案
5 {) M# N+ R D& G, Z, `6 ?陈某,男,40岁。体质衰惫,多年来畏风冷,多汗,容易感冒,腰酸,有阳痿倾向,早泄,脚后跟疼,阴囊、睾丸凉,大便困难,脉沉濡,右尺虚浮,苔微腻。笔者对陈某所制定的治疗法则是补肾益精,温阳固卫,兼以润府。由于患者怕吃汤药,因此用膏方口服缓治,方由金匮肾气丸、右归丸、玉屏风散等加减而成。
% n. Q" g) S! K7 n# }处方:熟地120克,陈皮36克,山萸肉50克,云茯苓60克,粉丹皮50克,怀山药80克,肉桂30克,制附片60克,枸杞子80克,菟丝子80克,当归80克,仙灵脾80克,火麻仁120克,生黄芪100克,防风50克,炒白术60克,川续断80克。制法是把全部药泡一宿,浓煎两次,滤汁去渣后,再加鹿角胶100克在火上煎熬,又加冰糖120克,文火收膏,混匀后,每次服用一勺,大约12~15克,一天两次,温开水或淡盐汤送服。
, c) b/ j9 s. m
服用两料膏方后,患者自述体力增强,感冒次数减少,肾虚、早泄均有所改善,右脚跟疼痛消失,大便顺畅。
$ K; F0 }- m+ b2 f7 v
- c# N9 f' k: U2 Q0 T7 t1 n按:患者体检报告并没有明显病理指标和明确的诊断病名,属于亚健康的状态。因此,膏方在治未病方面有很重要的意义,可以充分发挥防治疾病和保健的作用,反映了它的诊疗特色及优势。
6 N$ _5 f1 d. H* G
; r% _$ W1 b4 o1 C当前国际医学,对防治疾病和养生保健非常重视。中医药学在全世界所有各国的传统医学来讲,具有领先地位,在国际中医药交流中,膏方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中西医结合很有必要。有些病证单用中医中药效果不太理想,单用西医治法效果也不明显,而中西医结合往往可以提高疗效,增强体质。
& R7 t- V' [0 y2 ?; a
本文所载方药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1 f& K* C) o) e- }) u$ Y8 S9 o
新媒体编辑:赵 丹
内容合作:010-84249009转6303
或 加QQ3225851292
商务合作:15117967119
微信投稿邮箱:cntcm01@126.com
; H) [5 Z3 v, o' f& Q [
(文章以观点、政策、学术和中医药文化等为主,需原创首发,请在邮箱里留下您的姓名、单位和联系方式。)
b/ l5 ~' {0 I& R
版权声明:本文为《中国中医药报》(微信号:cntcm1989)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