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同道 / 正文
从网络了解叶天士的学术成就,也走近他的内心世界
曹东义 发表于:2018-3-19 13:51:23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4185
叶桂(公元1666年~公元1745年),字天士,号香岩,别号南阳先生。资料介绍说,他是江苏吴县(今苏州)人。
. P' G: ~4 H  Z0 p- p祖籍安徽歙县,其高祖叶封山从安徽歙县蓝田村迁居苏州,居上津桥畔,故叶桂晚年又号上津老人。
; D: W( a! b. D8 j5 O' v也就是说,叶天士的生活年代是
* [6 e  Q3 I2 F( M2 A

出生日期

清康熙五年(公元1666年)

& d& g5 k5 l& k! ~# [7 V6 m

逝世日期

清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


' c7 Q& g; F2 x8 j5 s
$ `: K) g% g, {6 |

叶桂少承家学。祖父叶紫帆(一作子蕃),名时,医德高尚,又

是有名的孝子。父亲叶阳生,名朝采,医术更精,读书也多,且喜欢饮酒赋诗和收藏古文物,但不到五十岁就去世了,当时叶桂才十四岁。叶桂十二岁时随父亲学医,父亲去世后,就走江湖,家贫难为生计,便开始行医应诊,同时拜父亲的门人朱某为师,继续学习。他聪颖过人,"闻言即解"、一点就通,加上勤奋好学、虚心求教,见解往往超过教他的朱先生 。[1]

叶桂从小熟读《内经》、《难经》等古籍,对历代名家之书也旁搜博采。不仅孜孜不倦,而且谦逊向贤;不仅博览群书,而且虚怀若谷、善学他人长处。叶桂信守"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古训,只要比自己高明的医生,他都愿意行弟子礼拜之为师;一听到某位医生有专长,就欣然而往,必待学成后始归。从十二岁到十八岁,他先后拜过师的名医就有十七人,其中包括周扬俊王子接等著名医家,无怪后人称其"师门深广"。

; W% L$ a) i3 H8 ?6 D9 ]0 ~

叶桂还培养了不少济世救人的名医。

史称"大江南北,言医者辙以桂为宗,百余年来,私淑者众"。他的儿子叶奕章、叶龙章都是著名医家,只不过被父亲的巨大名声掩盖了。许多反映其独到经验和深邃医理的名言,一直对后学起着启迪和借鉴的作用。他的学说在身后二百多年的持续发展中,形成了中医史上一个重要的医学流派--"叶派",在近代医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叶桂在世八十年,临终前警戒他的儿子们说:"医可为而不可为,必天资敏悟,读万卷书,而后可借术济世。不然,鲜有不杀人者,是以药饵为刀刃也。吾死,子孙慎勿轻言医。"这是一个对自己的言行极端负责的仁者之言。同时也显示出他在医学,乃至人生哲理的追求上所达到的极高境界。因为往上走得越高,就越知道天高远不可及,越知道自己的渺小不足言。最聪明的人,大多是谦虚的人。

+ G4 p+ n! ~( c* d
% f6 @& t4 d" x' X: Y, F/ e
2 H( o2 O# O+ X( a- v& R7 i

9 I- u0 r5 `, X
: `8 E& H" c7 V( w4 Z5 u
$ z3 I1 N, _1 Z4 ~6 w& x  w7 K  c

/ \- ^/ P! s! W% |# O4 Q7 c' L+ m# h# R
0 q) }; o+ U# @) G/ r
$ s, Y" m# l6 S! A' S
7 o* \0 c$ o- t$ q# ?
8 G) d; @% n9 u
8 c# b* G9 W3 P! K/ v+ j

5 e) B7 W7 |) G
2 y2 b- R% i5 ]5 T9 J3 {+ K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曹东义 发表于 2018-3-19 15:57:58 | 阅读全部
叶氏在对温病整体认识基础上,创立了卫气营血辨证论治理论体系,他指出温病的病理变化主要是卫气营血的病机变化。其各自证候表现为:邪在卫分则见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少汗、头痛、咳嗽、口渴、脉浮数等肺卫证;邪在气分则见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口渴欲饮、苔黄燥、脉滑数等里热证;邪入营分则见烦躁不安,夜甚不寐、斑疹隐现、舌质红绛等热损营阴和心神被扰证;邪在血分则见身热、吐血、衄血、便血、斑疹透露、舌质深绛等热盛动血证。提出“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的传变顺序规律,并据此确立了“在卫汗之可也”,治宜辛凉透解;“到气才可清气”,治宜辛寒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治宜清营泄热,药用“犀角、玄参、羚羊角等物”;“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治宜凉血活血、清热解毒,药用“生地、丹皮、阿胶、赤芍等物”的温病治疗大法。可见,叶氏的卫气营血理论,与仲景以营卫解释风寒表证病机,并作为调和营卫辛温解表的立法依据,用气血来解释部分病证的病位、病机的意义很不相同,与《内经》只提出卫气营血的概念、功能,更是理论上质的飞跃。
: K! o, H& S' [0 M( |/ ]2 W 
) k' A: [3 ^; @) Y, y    叶氏在创立卫气营血辨证体系的同时,还丰富和完善了辨舌验齿、辨斑疹白PEI的温病诊断方法;补充了东垣脾胃论详于脾而略于胃的不足;他对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护理等方面创见也颇多、贡献很大;他还十分善于运用古方,如程门雪说“天士用方,遍采诸家之长,不偏不依,而于仲师圣法,用之尤熟。”他的许多治法药剂,经吴鞠通整理成为广传后世的效验名方。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18-3-20 19:52:56 | 阅读全部
叶氏一生忙于诊事,在世没有亲笔著述。现传有《临证指南医案》十卷,后附《幼科心法》及《温热论治》各一卷;《叶天士医案存真》三卷。据载都是他的门人和后代整理记录的。其中《温热论治》是叶氏口传心授经验心得,为临床经验的结晶,是温病学说中一部非常重要珍贵的文献。全篇主要论述温病感受途径、传变规律、治疗大法和卫气营血辨证作为温病诊治纲领以及舌、齿、斑疹等的辨析方法及其诊断意义,并论妇人胎前产后、经水适来适断之际所患温病的证候和治疗。据传是他的门人顾景文随叶氏舟游洞庭湖时,将其口授之说记录而成。《临证指南医案》则是无锡华岫云收集叶氏晚年医案,加以分类编辑而成。分疾病八十九门,每门由其门人撰附论治一篇,门后附徐灵胎评议。卷一至卷八记载内科之杂证、时证案;卷九为妇科;卷十为儿科;书末附所用方剂索引。《幼科心法》相传为叶桂手定后,章楠改题为《三时伏气外感篇》,主要论述儿科诸病的辨证论治,尤其阐发了春时、夏令伏气外感和秋燥之证治。《叶天士医案存真》是叶氏曾孙叶万青,取家藏方案编成,卷一以杂病为主;卷二以温热病案为多;卷三为运用仲景方验案。另有门人周仲开抄录而成的《未刻本叶氏医案》等。另外,托名叶氏的医案和著述颇多,可考的有《景岳发挥》、《叶氏医衡》、《医效秘传》、《本事方释义》、《女科症治》等等。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18-3-20 19:55:30 | 阅读全部
陈修园“借人出名”与“被人托名”
! U" j$ O( M* l6 i时间:2018-03-16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8版 作者:张效霞
9 p5 p# b( r7 w" V  陈修园是清代著名的医学家,一生著作等身,特别是他编著的一些简明扼要、便于初学而又切于实用的小型医书,如《医学三字经》《时方歌括》《时方妙用》等,对于中医学的传播与普及,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一百多年来,陈修园医书,风行一世,至今仍享誉医林,为莘莘学子所推重。但是,陈修园早期出版的书籍,最初的署名却没有冠以自己的名字,而是托名叶天士。后来,陈修园出了大名,威震四海,其书流行了,才纠正过来,改归己名。这在现存陈修园的著作中,是有明证的。《医学三字经·凡例》说:“是书前曾托名叶天士,今特收回。”《时方歌括·凡例》又说:“是书前曾托名叶天士,今特收回。”《医学从众录·凡例》也说:“是书前曾托名叶天士,今特收回。”: N5 x7 {' _" }( V& i- y6 R

; o# h8 u  E0 B: Y: G: U  对此,张光弟在为《南雅堂医案》所写的“序”中评论道:“尝读修园先生书,见《医学三字经》‘例言’,其首笔大书而特书曰:是书前曾托名叶天士,今特收回。又见《医学从众录》一书,其‘例言’亦如是云云。余见之,余重思之,不觉有感于中,为之废卷浩叹者久之。当是时也,叶氏为吴中名医,享盛名者数十年,虽妇人小子,莫不知叶天士名。又故为怪诞奇离之说,附会以神其事,彼邦人士,至以天医星目之。”
. L  S; q  o7 Y# f% X, r
$ Q2 o3 r# W4 B2 o( _  在陈修园生活的时代,社会上流传的托名叶天士的著作确实很多,如《景岳发挥》《本草经解要》《本事方释义》《幼科要略》等,但大都是书商出于牟利,故意假托叶天士所著,并不是作者自己不直书其名。但陈修园却是有意借叶天士之名为自己的著作张目,如《医学三字经·小引》说:“前曾托名叶天士,取时俗所推崇者以投时好,然书中之奥旨,悉本圣经,经明而专家之伎可废。谢退谷于注韩书室得缮本,惠书千余言,属归本名,幸有同志,今付梓而从其说。”+ W2 h) Y. [" q' d+ A

2 E/ ?: f6 S6 s& N  q  叶天士是清代康熙、乾隆年间的名医,名声显赫,誉满天下;依附叶天士这个名人之望,自己的著作就容易流行传世,这是陈修园“托名叶天士”的真正目的。不客气地说,“取时俗所推崇者,以投时好”,颇有“附骥尾而行益显”的意思,也就是希冀利用名人效应以招徕读者,使自己的著作可以起众信从,流行广远。
2 D* L! F; L! R7 @
$ V, x( V( r9 m* [4 I  陈修园在自已声望未著时,不敢直书其名,只好托名叶天士,以收广为宣传之效果。在获得成功,名噪天下以后,在“再版”的时候郑重宣布“今特收回”,“属归本(陈修园自己)名”。
, }5 [5 `6 Y7 r$ @( ^/ O- a& ]- ^; ^# G8 Q6 i) o" d9 R
  陈修园冒用叶天士之名的事件,在当时多有评骘,但揶揄抨击之词反倒起了广而告之的作用,加之其所著医书确实通俗易懂,以致陈修园的著作“几于家有其书”。但令陈修园自己也没有想到的是,在他死后,书商为了谋取厚利,又拼拼凑凑把别人的书籍伪托于陈修园,将其医书延编为二十一种、二十三种、二十八种、三十种、三十二种、三十六种、四十种、四十八种、五十种、五十二种、六十种、七十种,以至七十二种。到**九年(1920年),张光弟说:“近时陈氏医书,几增至百种之多,然大半出于后人,附会粗杂,是以层出不穷。”(《南雅堂医案序》)同时,陈修园也成了丁福保心目中“唯徐灵胎、尤在泾、陈修园为近来医学之卓出”(《历代名医列传》)的著名医学家。
0 z2 v2 O5 e) n- G
* y! U0 E! |: _8 S: K: u  以现在的眼光来看,陈修园是一个擅于推销自己、包装自己的“大咖”。《**福建通志·艺文志·医家类三》引《二勿斋文集》的记载说:“修园曰:今时俗所识者,远则张介宾,近则叶天士,告以仲景古方,则以为乖异,吾不托名二子,则吾术不行。吾术行,医者受其益,病者受其利,吾不得名何憾焉!”+ [: Z* F# o3 m% u5 E6 _, ~: J1 Y
5 B- i& e, b; M0 m( N* a1 X8 z0 A
  陈修园的《医学三字经》《时方歌括》《医学从众录》等书,起初均托名叶天士,借用名人之名出名以后,再次付梓时才用了自己的名字,这是“借人上位”的策略。3 v# |! Y" O9 ~* m- I7 [; `, h
& G3 ^  e1 ^1 k! w( W# S+ w
  而对张介宾这位在陈修园时代也是社会群众景仰的名医,陈修园采用了“骂人出名”的方式。他所著的《景岳新方贬》,“对于张景岳诋诃不留余地,而《从众录》《实在易》等书又多选入,未免矛盾。平心而论,景岳医术实有独到之处,间有偏见,亦当出之以研究学术之态度,有疑共析,不当盛气凌人,对前哲肆口谩骂。喻嘉言所著医书,昔人谓其有霸气,间多间架,《修园医书》多私淑喻氏之绪余。至于《伤寒》《金匮》两‘浅注’,亦多随文衍义,无甚发明,未必贤于景岳。特以景岳医书风行全国,久著盛名,而后人欲突过前人,不得不将前人一抑,此修园客气大重之故也。但彼系帖括出身,所著医书,笔势整齐畅达,取他人之精华,加以剪裁工夫,又其修改歌诀,平仄调叶,无哑词,无滞笔,此则修园之特长,非他种医书所可比也。又《公余四种序言》谓前托名叶天士,今特收回。可见其抑张托叶同一心理。”(方邵安《卧斋吟稿》)
2 ^1 X$ L' Y$ W: x* z
+ v5 y$ d5 a9 ]: P* X  除了“抑张托叶”以外,陈修园还颇能迎合社会群众的口味,投其所好而著书。他在《时方妙用·小引》中说:“余读《灵》《素》,宗仲景,向有经方之注,和者寥寥。偶以时方出,纸贵一时,投时好也。”也就是说,当时的俗风是“重时方,轻经方”,所以在《时方歌括》之后,又编著《时方妙用》一书“以投时好”。; m) t/ _9 k; V- d

$ L' H5 K! G+ Q- E* K! d  更重要的是,陈修园深谙流芳百世之道。他虽然曾任直隶威县知县等官职,但曲曲九品县令,无论如何是很难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印迹的。但著书立说、卓然自成著名医家之后,却是可以“立德、立功、立言”而“死而不朽”的。
% Z/ m, j5 p% y# T. w& C7 r0 x
8 G7 n) Z3 u3 h. a, w' I9 f+ m+ k  在中国医学史上,像陈修园这样通过“弃仕从医”而名垂史册者还有许多许多,只不过现在的中医学界尚很少有人注意到这一点罢了。(张效霞 山东中医药大学)
* P( L9 e, ~9 N0 X; _; {- Y5 [. b: l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18-3-20 19:56:48 | 阅读全部
陈修园(1753~1823),中国清代医学家。名念祖,字修园,又字良有,号慎修。长乐(今福建长乐)人。生于乾隆十八年(1753),卒于道光三年(1823)。陈修园自幼一边攻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相关推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4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石高新字第18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5272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