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上下五千年,一部《易经》把人们迷得神魂颠倒,五迷三道。自从孔老二对《易经》作出注释,更是让成千上万的儒生前赴后继,倾其一生,来研究《易经》,消耗生命。本人天生愚钝,不能领悟其深度奥妙,只能观其末,寻其本,用最简单地方法来解释《易经》了,让你看待一个古朴的,直观的,简单的《易经》真面目。
9 B8 c; h3 F4 q2 _0 r, B《 易经》在孔老二注释以前,只是一些符号,没有文字。这些符号用一道长杠代表阳,两道短杠代表阴。古人用阴阳两元法解释宇宙天地自然人文社会的构成。因为天有阴阳,地有阴阳,人有阴阳,所以又用天地人三才法,把阴和阳各三分,成为三阴三阳模式。即用三阴三阳来解构宇宙天地自然和社会的变化。三阴三阳模式把一切事物六分。那么由于阴阳互相转化,消长和揉和,就出现了不同的阴阳状态。4 [5 R# ?& u) Y. M6 g
经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易经》就是这样,通过排列组合的方法,把三阴三阳,衍化为八卦,六十四卦。
' h9 Y! o f4 M, u7 b9 ~, M6 D《 易经》里,六十四卦,只是阴阳变化的不同状态,并不是千百年来那些研究《易经》高手所臆想出来的充满玄奥的东西。比如说,一分阳五分阴是一卦,二分阳,四分阴又是一卦,三分阳,三分阴还是一卦。在《易经》六十四卦里,又由于一分阳或二分阳所处的位置不同,所以又各自成卦。# x( h$ E+ c: a
比如说,同样是二份阴,四份阳,当二份阴居初(居下)的位置是遁卦,二份阴居上的位置就是大壮卦,二份阴居中的位置就是中孚卦。这完全是排列组合的方法所组成的。现在任何一个高中生都会,古人大多没文化那是没有办法的事。
8 H# {1 u( \! {( k; M, s6 v即便阴阳二字也是最简单的东西,阴阳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矛盾,和矛盾中的矛盾以及矛盾的转化。就是一分为二,一分为二中的一分为二,以及一分为三或为四,为五为六之中的变化。
% i( q8 p: `( a; B; z& s6 w六十四卦说到底,就是阴阳变化过程中不同的阴阳的存在状态。: m! y9 v0 ^6 {
经云:阴阳不测谓之神。# E) S& T4 m0 G
所以从总体来说,这种阴阳的不同的存在状态是人类不能掌握的。尽管现在可以进行准确的近期天气预测,但是对于远期的预测是不可能掌握的。就像现在的专家预测经常失灵一样,2010年说是千年极寒,却来了一个暖冬,去年说是暖冬,今天却来了一个极寒。
1 _( f8 _, }4 C0 E( P既然《易经》是描述阴阳变化的,那么“易”的涵义就是变化的意思,就是说宇宙天地自然的阴阳状态是每时每刻都在变化的,所谓的“不易”和“简易”的解释纯粹是胡猜乱想,主观强加的。
/ x0 ?( o# L, Q. L5 E对于《易经》的解释,孔老二可以用人文社会解释,张老二也可以选另一角度解释,刘老二还可以选另一个角度解释,反正万事万物不离阴阳,不离阴阳的变化,你只要掌握了阴阳的不同的变化状态,顺着这些变化状态去解释,都是可行的。
% |; {& c% ?- [; L6 J% n况且现在有了哲学,凡是高中生都了解一些哲学知识,对于理解阴阳和阴阳的变化更是简单的再也不能简单的事了。6 x3 @" t/ K1 t- p
《易经》有六十四卦,所以有人就用《易经》来算卦。
8 J! b* K6 L z. f) U" }孔老二对于乾卦和坤卦的解释是:元亨,吉。则纯属于扯淡了。
: K$ V" A' @7 w) {' F# o乾卦是纯阳卦,坤卦是纯阴卦。% T/ v8 ?- U+ I# F$ l$ S0 ?
经云: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神乃绝。又云:独阳不生,孤阴不存。阴阳是互相依存的。4 X. I6 {2 R: R/ P
所以在宇宙天地自然和人文社会中,乾卦所表示的独阳状态和坤卦所表示的孤阴状态是不会存在的。从阴阳学的角度看,不要说是独阳和孤阴状态是“凶态”,即便接近独阳和孤阴状态,也会出现阴阳高度偏胜。
0 v4 |" {+ G' n' @! ?6 j所以说,卜卦的人,一旦卜得乾卦或坤卦,那定是一个凶卦。
! I) H$ p% M4 `0 W4 {0 X0 H6 x人出现乾卦或坤卦的状态那就是生命的终点。
# l4 S) Y1 ]" I* _' k' r: U5 a6 v社会出现或接近乾卦或坤卦的状态,那一定是社会高危混乱期。
1 t# L) _) w) G宇宙某一局部出现乾卦或坤卦状态,那一定是局部毁灭了。: t* x, C1 k* M) i. w. E
所以,最值得提醒的是,接近乾卦状态的**,那可是一个不妙的状态啊。& `+ i% t5 J" t1 }
作者:海兴巩堤头卫生室-巩继甫
! y4 e( h6 y5 @7 w0 y, O ^. m' B4 P) j0 K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