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医基础) {/ u E$ g/ D; O2 ^. i, `
《黄帝内经》 1 \/ t, \& \7 {: S9 {
《伤寒论》 ( k$ J% g. J& C N/ j
《金匮要略》
$ {/ R" |# h/ m; v& _9 o《温病学》 + b5 u5 k k r( Y& }
《诸病源候论》 % I! n# R8 P% V
二、本草
1 S$ X v+ E1 G, s《药性歌括四百味》 * M& ~* P. ~% h; _) ^; _# b% f
《药性赋》
- e9 h5 X \+ }1 F# L: I/ ^' j7 `《本草备要》 7 n' Z4 }2 \) M5 n
《本经疏证》
' N3 ^/ Q1 C0 \1 Y ?* A6 ^/ B《本草思辨录》 ! x' y$ f1 R0 r6 i% N
《神农本草经》
7 c) |1 d$ b) O( P5 h# |( C% R# N三、类书
! p% U4 h9 t! G% {- v7 _《医宗金鉴》 $ f& J) ^7 A6 _
《证治准绳》
& }" T+ B, E) M5 s: H《张氏医通》
0 W. ]5 p8 ?( V《东垣十书》
3 }* d3 ^, [5 h: I ^9 m四、医案医话
2 q" [+ N& u- {' n《王孟英医案》
0 p$ S# e5 e+ K. u2 V《全国名医验案类编》
! v F7 @$ \( ?3 L# f《止园医话》
- ]: ?; h- _$ K7 P! M% K! x/ d《冷庐医话》 ! b0 F1 R0 U8 g* C
' e, g. @: C' {& Y9 p/ A学有余力者可继续学习列下书目,供中医学习者参考:
# N* t2 X9 g$ _1.《脾胃论》 金·李杲著/ r" ^% W# {8 p# P* C/ {
2.《内外伤辨惑论》 金·李杲著
6 Y$ i( |; P1 }5 a" M- w3.《景岳全书》 明·张介宾著
# C! {$ z0 v" q# Y6 }* T ?4 T8 D4.《伤寒来苏集》 清·柯韵伯注
/ H, o B1 Q6 k/ j4 f" a5 w% J# @) R5.《伤寒贯珠集》 清·尤在泾注9 j8 J9 q8 F1 {: g) s' F
6.《金匮心典》 清·尤在泾注% _- L- K4 B0 f1 J) N" o" i
7.《傅青主女科》 清·傅山著
4 K" i1 @' M' [. Q" H8.《本经疏证》 清·邹澍著2 P; O# r% c4 o& _
9.《本草思辨录》 清·周岩注7 g' y- Y3 }% _' q
10.《药征》 日·吉益为则
2 _( d" [) x6 F1 Y5 j$ y6 y6 m11.《研经言》 清·莫枚士
: e- \7 _, Z. g) S% A12.《经方例释》 清·莫枚士0 C+ ]. J* H4 Z D
13.《石室秘录》 清·陈士铎+ T3 w7 @6 {; _& o
14.《王旭高医书六种》清·王泰林
4 h- Q. Y0 _0 V- e15.《医林改错》 清·王清任
s: l5 `; i9 ]0 b& y4 r16.《王氏医案译注》清·陈念祖
8 y. m6 Y8 u5 m2 i3 G) ~( r17.《增补评注温病条辨》清·吴瑭原著,王孟英等评
5 `; |! {1 I- i# V18.《温热经纬》 清·王士雄纂6 _% x% ^$ ^6 {- t& u9 L
19.《通俗伤寒论》 清·俞根初著/ \9 V+ v9 }0 o0 K8 g
20.《伤寒瘟疫条辨》 清·杨栗山著
( @/ F' \" M( z: O) k, r5 n21.《冷庐医话》 清·陆以湉撰
( V7 I3 t7 [% {8 `& Y22.《血证论》 清·唐宗海著
" |: ?* h# ^$ J23.《感证宝筏》 何廉臣订本
, _* a/ \( z& k. q! h24.《温热论讲义》 何廉臣重订
- O; c! s5 |4 I, J4 a8 j2 {25.《全国名医验案类编》 何廉臣评选0 {' S3 [' y \2 g
26.《治验回忆录》 赵守真著
8 Z, Q* r# @( `# S0 J27.《医学衷中参西录》 张锡纯著
- ^9 G' U7 i2 k; `( j- l28.《八法效方举隅》 冉雪峰著4 w. {1 d% t* L1 U
29.《中医对几种妇女病的治疗法》 蒲辅周著
( ? b, t) j& u: p, ~30.《蒲辅周医案》 高辉远等整理% l5 u: i5 q' ^& A& N4 |; Z" O# _
31.《中医诊法要览》 日·大塚敬节撰. e8 L& W/ ] l% A) p" p
8 Z, N5 z, G2 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