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燕赵中医

查看: 1456|回复: 0

被扭曲的古人治未病本义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3

主题

9

回帖

5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54
发表于 2018-4-1 15:14: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计然
0 w7 m/ O; g! j: P7 ?" S
“上医治未病”最早源自于《黄帝内经》所说:“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
/ v8 s% S2 _+ {) t% g/ S很多人把治未病等同于漫天撒网式的养生和保健,预防。说什么治未病,就是通过饮食起居、情志调理、运动疗法及中草药等多种措施,调养体质,调理身体阴阳气血等平衡,增强人体抗病能力,让人体少生病、不生病,纵使得病也能尽快痊愈,痊愈后少复发。这纯属意淫。; ^( ]$ E. j0 O% b7 F
更有一些人搞什么中医治未病三步:未病先防 既病防变 愈后防复。以及挂羊头卖狗肉的什么“治未病”4个步骤“养精调神,合理饮食,强身健体,科学用药”如此等等和中医本来的治未病本义,南辕北辙,根本风马牛不相及。
9 A9 a  a- ?3 Y& w5 z$ k/ z, e2 o治未病的理念是伏气说,和传变说.《素问·刺热篇》说:“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灵枢经·逆顺》篇中谓:“上工刺其未生者也;其次,刺其未盛者也,……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张景岳“祸始于微,危因于易,能预此者,谓之治未病,不能预此者,谓之治已病。知命者,其谨于微而已矣。”5 E& o+ U4 \$ M  o( O& @  D9 ]2 D
比如冬天得病,夏天发作,(有的若干年才发作),在冬天时他是没有“证”的,也没有理化指标异常的,搞辨证论治的伪伤寒大家,和西医只能干瞪眼的。
% \' N9 C5 c1 a) G在这种未形既‘无证’之前有目的性的把这个伏气“化”掉,“未有形而除之”这才叫治未病。而不是漫天撒网的预防养生保健。古人说的明明白白。今天的人几乎没有人懂了????6 S* o( E1 r9 \
如何发现伏气--- 古人是专门有一种技术的,也就是张仲景所说的方术。- Z! H# f; @! M0 [8 _+ N
治未病除了给自己家人用,没有人用于临床的,费力不讨好,看看扁鹊见蔡桓公就明白了,
' C1 e, Q: S. A; H8 g1 q$ y( X; ^. O6 u
8 e1 `! d1 R$ b; T8 y" Y1 x治未病在古代没有多大影响,在今后也不会有多大市场。现在全国推广的治未病科大多是一个摆设。8 T8 e! ^4 S1 L3 A; _7 |; z
养生保健在今后会有更大的市场空间。才是可以发扬推广的领域,但别说是治未病,差了十万八千里& G4 F/ x% t# |8 P$ `

: J$ F- A0 Q3 K: f
魏文王之问扁鹊耶?曰:‘子昆弟三人其孰最善为医?’扁鹊曰:‘长兄最善,中兄次之,扁鹊最为下。’魏文侯曰:‘可得闻邪?’扁鹊曰:‘长兄于病视神,未有形而除之,故名不出于家。中兄治病,其在毫毛,故名不出于闾。若扁鹊者,镵血脉,投毒药,副肌肤,闲而名出闻于诸侯。’凡此者不病病,治之无名,使之无形,至功之成,其下谓之自然。故良医化之,拙医败之,虽幸不死,创伸股维。”6 v2 Q" N4 L  d  ^, K7 h
5 j- ]" z& p% y- X

3 S' a# Q) y* O1 L" K$ X7 b+ P扁鹊见蔡桓(huán)公,立有间(jiān)。扁鹊曰:“君有疾在腠(còu)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hào)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yìng)。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xuán)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tàng〕熨(wèi)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jì)之所及也;在骨髓(suǐ),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suì)死
0 O' h5 K! l% s* s 1 L( c8 V+ t9 ^% d* ?
( q) h8 I1 u6 {2 L/ A
后人看蔡桓公,都以为其活该,其实,这事放到我们自己头上。你也未必相信。因为,这不是个案。* ]4 r/ W$ R+ a9 }
除了《扁鹊见蔡桓公》,另一个著名的案例就是《王粲见张仲景》---张仲景既然奉扁鹊为偶像,治未病的技术自然也学会了。(可惜如今那些经方大家,好像没几个懂)
9 O5 }' o5 g/ Q+ I0 |7 Z( _4 b) p' K8 r7 y' f' l7 X; N
“仲景见侍中王仲宣时年二十余。谓曰:‘君有病,四十当眉落,眉落半年而死。令含服五石汤可免。’仲宣嫌其言忤,受汤勿服。居三日,仲景见仲宣谓曰:‘服汤否?’仲宣曰:‘已服。’仲景曰:‘色候固非服汤之诊,君何轻命也!’仲宣犹不信。后二十年果眉落,后一百八十七日而死,终如其言。”2 F( J; e5 _/ W" Y
可见。治未病。实在不是可以大面积推广的技术,古今概莫能外中医界有两样东西是永远无法被证实的--在逻辑上。: v8 d; L# K; C% ?5 W
一个是治未病。一个是瘟疫的预防。
3 i+ E% v2 j( k2 D- V, F/ s永远只有反面的失败例子。1 }/ W* h- v5 G
这就是反中医人士经常挂在嘴上的“那一场瘟疫被中医避免了”-----你无法向世人证明因为你躲过了一场将要发生还没有发生瘟疫。
4 W4 L" p% |+ y" D" a7 y----注意,这种问题在逻辑上他就无解。  假如蔡桓公用了扁鹊的药,王粲用了张仲景的药。----没有人能够证明,这个药救了他的命。永远不能
; t& v/ Z' J8 s4 H' z0 I% P/ `. M9 @# [: M
3 r" Z4 z7 h. T3 P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燕赵中医

Copyright © 2016-2025 燕赵中医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河北中健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冀B2-20050128号-6
《互联网医疗卫生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冀卫网审字[2005]1号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石高新字第188号
QQ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