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同道 / 正文
为什么是“五行学说”?而不是四行、六行?
曹东义 发表于:2018-4-4 17:13:05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3640
为什么是“五行学说”?而不是四行、六行?% E8 s7 {. s5 A6 |1 l
2018-03-27 艾御享堂
2 ~* Y- }6 T% r7 Z( W4 J+ E
* y6 ^1 h1 z6 L0 I6 l
, h8 Y7 b& H% a) ^6 v艾御享堂
7 F2 J" o% L8 a( @: a& U, ~) ]  r! D3 b" b1 P3 W! P

% @( U# E+ \  L) @0 U2 [* }阴阳五行学说的实质是非常完善的描述动态平衡系统运行规则的理论。
* [) I$ k: T1 X五行学说强调的是在一个动态平衡系统中有且只有五个最基本的要素。我们知道,一个能够维持平衡的系统其所有内部的运动路径必须是闭合,无论是升降出入,运行一个周期后都必须回到原点,重新开始新的周期,否则就不可能保持平衡。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的圆运动。$ V' S3 z7 Y; m# D
对于一个圆运动来说,最基本的要素有而且只有五个,一个是圆心,其余四个是圆周上下左右四个极点。这五个基本要素就可以描述整个圆运动的特征了。所以既不是四行,也不是六行,而是五行。) z4 M, c% S, E* v* O. v

' e0 f5 q6 o0 w( t# H: `) A) ]7 g4 E8 C
# J+ U, d. |' |- u4 _/ m
: [6 q8 m$ a% g  ?6 w既然一个动态平衡系统有且只有五个最基本的要素,那么无论人体内部有多少器官,包含多少个物理的化学的反应,它们所体现出来的功能都可以按照其在维持这个系统的平衡中所起作用的类型进行归类,分成五大类。中医学以五脏为中心的生理学说就是按照这样的思路发展起来的。所以无论是用金木水火土的名称还是心肝脾肺肾的名称,中医的五脏都不是解剖概念上的五脏,它们是同一类型功能的集合体。无论处在解剖位置的哪个器官上,只要它的功能在维持人体系统平衡上是发挥着同一类作用,都被划为同一脏。这就是中医学中的五脏学说和现代解剖学中的脏器存在差别的原因。
4 x( L9 N! L) Z7 w0 U
) O9 L  c; N9 y6 q% F中医学对人体各种生理功能的认识超越了具体解剖结构,所有的生理功能以维护机体平衡为最终目的。人体的每项生理功能都是维护整个机体平衡的不同环节,它们都不是孤立的。因此,中医学看一项生理功能是否正常的标准不是这项功能是否强大,而是看是否有利于机体的平衡。. j: L: R/ J. w4 A
6 H7 J# }6 u) r, d& f- _0 Y

* a1 W9 w) c) f8 I7 F现在,中医界对阴阳五行学说的运用认识也存在着误差。比如,本来是肝木郁不能疏泄脾土,或者肝木不及不能疏泄脾土,却均被说成是肝木旺克脾土。这样怎么能去指导临床呢?太多的中医从业者仅仅热衷于搜求奇方秘籍,且乐此不疲,而对中医的本质已经无意去求索和探究,某种程度上中医的方剂已经沦落为事实上的一堆验方集锦,医生只会照开,不会辨证加减。4 O) u: V5 H1 M) o5 W: ?7 l

, c% R% D$ I3 A* i必须恢复阴阳五行学说的本来面目,当你能用中医的思维认识和分析疾病的时候,你一样能创造出疗效突出的中医疗法。5 _/ n/ u/ n4 M- `

, w* c, u* X/ C& q- w& Q  z+ O9 I/ n; B* b2 J

8 A# h* H: f/ y$ a. z1
/ I+ D( `" [( }1 F7 ]图解五行
4 o1 F+ _) w1 ]) ^/ T  S! c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曹东义 发表于 2018-4-4 17:13:48 | 阅读全部
知道吗?第一幅人体解剖图是道士画的!. y1 e7 S' S' G+ u3 s  |% |
' [/ U6 Y$ Y7 t- l
2018-03-24 國學養心文化大講堂
0 N6 }8 a& p( p, c; {- r
: U) Z! ^' u* B7 J2 Z/ @6 a7 ^8 o: N( d" S$ T) u

: d1 k+ l% P% q- c2 H五代道士烟萝子绘制于公元944年以前的《内境图》,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人体解剖图,为后世解剖图的蓝本,其内容与现代解剖学大致吻合,这是中国解剖史上的一大成就。6 `/ }, M3 H) P$ z

3 X) W4 |! O: t1 R8 }# g一、烟萝子及其《内境图》的年代
! E+ P3 u. }- l( h& v5 r- V, A3 E% h8 B4 `6 n4 u8 G

9 c- k2 l! t! t) f' ]1 K烟萝子《内境图》
8 ~  f' \; A! X- _3 s
3 s2 N0 h- A3 q4 R0 P2 Q烟箩子,又名燕真人,五代时著名道士。《王屋山志》云:“燕真人,号烟萝子,王屋里人。晋天福间,得烟霞养道之诀,宅边井里得灵异人参,举家食之,遂获上升。”由此可知烟萝子卒于五代后晋天福年间(公元936-944年)。% K# B) w: A0 e4 @$ _2 E( e
6 [' n8 A: C6 k8 c" @
烟萝子著述颇丰,《通志略》著录其《服内元气诀》一卷;《通志略》、《崇文总目》、《宋史·艺文志》皆著录其《内真通玄诀》-卷;《道枢》“上清金碧篇”节录烟萝子外丹法,所以烟萝子是五代时一位内外丹兼修的道士。《内真通玄诀》已佚,但从书名推测,可能与其《内境图》有关。
1 h& M; A% b8 x' j7 D0 W
( M* |  H: }# H% T《正统道藏》收有南宋石泰及其门人所编的《修真十书》,其中《杂著捷径》卷十八收录烟萝子著作多种,有图六幅,依次题为“烟萝子首部图”、“烟萝子朝真图”、“内境左侧之图”、“内境右侧之图”、“内境正面之图”、“内境背面之图”。前二图既题为烟萝子所作,后四幅“内境图”也应出自烟萝子之手,绘制的年代应在公元944年以前。
) E( y9 A% X% A! t3 ]& y9 {0 z" A* j5 p0 h# }; ?' R3 k
二、《内境图》的内容及成就
) P+ ~! R9 U8 \7 X0 U0 V3 R5 E1 _0 o( ^3 C3 F- C. c

* d$ {. D9 m- }5 y$ v烟萝子首部图0 s8 |( j; I8 P5 g6 c1 ?
) L0 T6 L+ o' z! S5 n8 M
烟萝子六图中的《首部图》与《朝真图》是关于头部九宫及脑中元神的示意图,表明在道家的炼养体系中,大脑处于最重要的地位。左、右二幅内境图中有“牛车”、“鹿车”、“坎龟”、“婴儿”等道家的拟象之物,与现存于北京白云观的《修真图》类似,是关于内丹修炼中的部位、物质及过程的形象示意图。此二图中的脊柱画作24节,与实际解剖相合(不计骶椎)。脊椎内侧为“髓道”,相当于今天所说的“椎管’’。身体中部黑色的月牙形为横膈膜,肝、胆的位置在膈膜之上。9 j8 e  ~" ]0 R

$ \- N: Y0 j. q7 ~+ s* G5 n5 P9 W+ u! T! }- O* V" U

. C0 ~: H) q' [+ k+ x/ v" p! I正、背内境之图纯为解剖示意图。正面图的咽喉部有两孔,表示食管与气管。肺画成四叶,形如倒垂的莲花,即《内经》所云的“华盖”。心脏在肺叶下,居身体正中。心下为胃,贲门在胃左,幽门在胃左下;肝在左上,其下为胆;脾在右上。下腹部为小肠、大肠、魄门、膀胱。背面图中肾的形状较准确。左为肾,右为命门,与后世解剖图一致。- m: U+ ~4 I) k# B! ]4 n6 e5 r, w

5 @9 T- E, G5 G, i8 f, p与现代解剖相比,图中最大的错误是旰在左,脾在古。其它脏器的形状、位置虽然显得粗疏,不够准确,但在大体上已与实体解剖粗相吻合。* s) q, o2 T0 K7 v5 P* y; e: ?4 v

  R0 R# I$ H5 Z5 }. {8 I烟萝子是否进行过人体解剖已无从得知,但五代战乱频仍,烟萝子有可能观察到破腹的尸体,从图中内容来看,烟萝子主要还是根据《内经》的脏腑学说以及道家的。“内景学说”来绘制《内境图》的。尽管它承袭了前人的错误,如肝胆居膈上、肝左脾右等,但图中大部分脏器的位置与实体解剖是大致吻合的。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十分难能可贵的。烟萝子第一个将古代医道两家关于人体内脏的认识用图画韵形式表达出来,这是了不起的创举,开了后世绘制解剖图之先河。
4 I  P" n* ~) v& c  y, D/ t  _8 h: L
三、《内境图》与后世解剖图的关系
# S* z. u3 c- n4 D
% X) z/ Q; @0 F. S. H9 M3 m8 l7 O
清代的《脏腑证治图说人境经》也参考了《内镜图》4 {- C! @7 F8 ^1 C- }3 ^/ m0 v
) O' i$ Q2 g+ _8 ^  t
烟箩子《内境图》问世以后,曾在宋初广为流传。对后世解剖图产生过很大影响。宋代的两次刑场解剖以后所绘的解剖图,都与烟萝子《内境图》有关。3 m6 Z$ V& [# _* @/ O3 d* U

* w) Z4 m" z8 S1 q+ B: |( `; \, s《朱提点内境论》云:“近世刑人于市,剖而见之,乃云喉中有三窍,一水一食一气,其诬甚矣。又云肾一在肝之右微下,一在脾之左微上,乃以烟萝子《朝真图》为非,岂知足厥阴受病则舌卷而卵缩,况刀锯之恐耶?”
' c/ w- Q# w! M+ Y- B; u3 l3 _文中提及的“近世刑人于市”,当指庆历年间,杜杞镇压欧希范等人起义,命宜州推官吴简率医生画工进行尸体解剖,画成《欧希范五脏图》。因为喉中三窍是此图的错误之处,后为杨介纠正。文中既云“以烟萝子《朝真图》为非”,可能是指《欧希范五脏图》根据刑场解剖的发现,对烟萝子《内境图》的内容提出非议,说明吴简、宋景等人也参考过《内境图》。8 Q5 k' }/ Q7 w7 `8 `( d3 s

- A; E' G' D) n! W宋代解剖图的最高成就是泗州名医杨介绘制的《存真环中图》。据《郡斋读书志》记载:“崇宁间,泗州刑贼于市,郡守李夷行遣医并画工往,亲决膜,摘膏盲,曲折图之,尽得纤悉。介校以古书,无少异者,比《欧希范五脏图》过之远矣,实有益于医家也。”6 r/ E% t5 X+ |9 Y* z  r7 Y" ?

# n& Z( R: ]+ {: a) ?7 j# A. \9 V% |" n  s, A

4 Y, @4 [. F; [- i% g杨介曾往茅山访道,可能是从道士手中得到了烟萝子的《内境图》,以此为蓝本,参照刑场解剖的发现,加以改进增益,绘成了《存其环中图》。所以贾伟节序云“取烟萝子所画,条析而厘正之”。
& M4 _, Z( P$ l5 V* `
4 `6 N3 R; D7 X- B. W/ l《存真图》虽已亡佚,但日本僧医棍原性全的《顿医抄》和《万安方》中保留了其中的几幅图;南宋朱肱《内外二景图》、元孙焕的《华佗内照图》、王好古《广为大法》等皆以此为蓝本,明清两代的解剖图几乎全部承袭杨介之图。
" y4 l4 ^0 T% j+ L7 X( x
, W& }5 @; e4 b& ?4 |/ v烟萝子的《内境图》,绘制于五代末年(公元936-944年),比《欧希范五脏图》(1043年)早100余年,比杨介《存真环中图》(1113年)早170多年。因而它是我国最早的解剖图,并且对后世产生过重大影响,奠定了后世解剖图的基本格局。
9 C$ N; m/ g$ T# X" j' ^+ V! Z5 Z  @! N
13世纪前西方罕有解剖人体之事,中世纪阿拉伯医学中韵解剖图完全摹抄自中国,意大利“解剖学复兴者”蒙代尼的《解剖学》迟至1316年才问世,所以烟萝子的《内境图》也可能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解剖图,这在医学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 h( N; N$ d& h9 @转自:道教
* r8 x. R1 b" W, }$ o3 t) t- E/ h) U" N1 [& l% @2 v3 J! x
! t( R# H( k4 Y. V+ g

2 ?& j/ D' w9 \5 M% g《国学养心文化大讲堂》是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办的,以易、医、农、儒、释、道、宗教、哲学、历史、以及琴棋书画等“人生八雅”为主题的公益讲座.+ A  F1 u# P6 k( b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18-4-4 17:27:23 | 阅读全部
最早记录医师制度是《周礼》,里面有如下记载:“医师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共医事”“食医掌和王之六食、六饮、六膳、百羞、百酱、八珍之齐”“疾医掌万民之疾病”“疡医掌肿疡、溃疡、金疡、折疡之祝药,剐杀之齐”。“兽医掌疗兽病疗兽疡”。 6 F$ z+ a" X. h+ i% [! `
从而确定医疗组成是医师、食医、疾(同急)医、疡医,是最早的中医分科制度;医师管理医政提供药物,以利他医的治疗,食医、疾医、疡医,具体行使治疗行为,而其中的疡医掌握的是祝药的治疗范围,为:肿疡、溃疡、金疮、折伤等外科疾患。 “食医掌和王之六食,六饮、六膳、百羞、百酱、八珍之齐。凡食齐以春时,羹齐以夏时,酱齐以秋时,饮齐以冬时。凡和,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调以滑甘。凡会膳食之宜,牛宜稌,羊宜黍,豕宜稷,犬宜梁,雁宜麦,鱼宜蓏。凡君子之食恒放焉。”(食医掌管调和王的六种饭食、六种饮料、六种牲肉、各种美味、各种酱类、八种珍肴。凡调和饭食应比照春天[以温为宜],羹汤应比照夏天[以热为宜],酱类应比照秋天[以凉为宜],饮料应比照冬天[以寒为宜]。凡调和食物的滋味,春天应多一些酸味,夏天应多一些苦味,秋天应多一些辛味,冬天应多一些成味,[四季的食物中都要]调和一些能使之变得柔滑和甘甜的食品。凡调配牲肉和饭食,牛肉宜配合稻饭,羊肉宜配合黍饭,猪肉宜配合稷饭,狗肉宜配合梁饭,鹅肉宜配合麦饭,鱼肉宜配合菰米饭。凡君子的膳食都依照这种调配原则。)
: X6 T- K, h9 ]6 z  “疾医掌养万民之疾病。四时皆有疠疾:春时有瘠首疾,夏时有痒疥疾,秋时有疟寒疾,冬时有嗽上气疾。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以五气、五声、五声,令其死生。两之以九窃之变,参之以九藏之动。凡民之有疾病者,分而治之。死终,则各书其所以,而入于医师。” (疾医掌管治疗万民的疾病。四季都有因气不调和而引起的疾病:春季有头痛病,夏季有皮肤长痒疥的病,秋季有寒疟病,冬季有咳嗽气喘病。用五味、五谷、五药治疗患者的疾病。[首先]根据患者著的五气、五声和五色来观察患者是必死还是可以治好,第二步观察患者九窍的变化,第三步诊断患者九脏的活动情况,[这样来判断病情]。 凡民众有疾病的,就分别加以治疗,患者死了就分别记载死亡的原因,上报给医师。)
" v" l+ y8 Q6 N  M  “疡医掌肿疡、溃疡、金疡、折疡之祝药,劀、杀之齐。凡疗疡,以五毒攻之。以五气养之,以五药疗之,以五味节之。凡药以酸养骨,以辛养筋,以咸养脉,以苦养气,以甘养肉,以滑养窃。凡有疡者,受其药焉。” (疡医掌管按一定剂量和分寸为肿疡、溃疡、金疡和折疡患者敷药,以及刮去脓血、销蚀腐肉。凡治疗疡疮,用五种药性酷烈的药来敷治,用五谷来调养,用五药来治疗,用五味来调节药效。凡用药,以酸味补养骨骼,以辛味补养筋腱,以咸味凡患有疡疮的人,都可以接受疡医的药物治疗。)+ w8 x: \. g. e1 M0 C; ?2 V
  可见医生是管理医疗活动和管理医疗档案、文献整理的,他需要缜密的思维,现代的科学技术,不可等闲。必须经过考试才可以完成。
7 B* V' U6 J$ S% m  至于四医需要掌握个体的差异,以及要个人传统儒学的修为,修身正心,同时要承继祖先技艺,以利于民,就要用考核代替考试了。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18-4-4 17:28:42 | 阅读全部
到了秦代,秦帝王以大一统的思想流传于后世,而《逸周礼·大聚》中就规定:“乡立巫医,具百药以备疾灾。”每个乡的巫医要储备药物,防备急病。确定了巫与医相结合的基础医疗体系与医疗指导方针。设医师之职官,总管医药行政。《周礼·天官》载:“医师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供医事。”在医师之下设有“上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二人,徒二十人。”协助医师进行卫生行政管理。上士和下士主要协同医师管理医政;府二人管理宫廷药物库藏保管和供应;史二人管理宫廷文书和病案。徒二十人,接受差役杂务。
# d; l0 U8 n  i6 G! j- s/ E# h  医师考核与俸禄。《周礼·天官》记载:“医师掌……岁终稽其医事,以制其食。十全为上,十失一次之,十失二次之,十失三次之,十失四为下。”医师负责年终考核医生,以其诊治病人的疗效优劣分为上……下五个级次,每个级别享受其相应的俸禄。这样的考核规定和报酬制度,出现在西周,实在是难能可贵。; w- h- e" r" R0 x
  并要有病历记录和死亡报告。《周礼》载:“凡民之有疾病者,分而治之,死终,则各书其所以,而入于医师。”这种制度的建立,对于积累原始病案资料,总结治疗经验和教训,无疑有其积极的促进作用,标志着周代医学已发展到一个新水平。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18-4-4 17:29:02 | 阅读全部
修行不是做给人看的,也不必得到任何人的允许,也不必在意任何形式,只要心正了,邪魔自退。其实,绝大多数人的修行最终都败给了心魔,别人未必知晓,但上天自有公论。那些邪性的能量,如抱怨、愤怒、嫉妒、悲伤、偏激等均会通过不顺、坎坷、灾难反映出来。这一切其实都与命运无关,只跟自己的内心相连。身体沉珂依然如此,万事心造,心病还得心药医,心门畅通,百毒不侵  “正气存内,邪何以干”各位早安吉祥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计然 发表于 2018-4-29 07:51:09 | 阅读全部
1行.2行.三行.四行,五行,六行,八行 ,九行,十行,12行,都有的,只不过为了区别,名字有所不同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相关推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4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石高新字第18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5272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