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同道 / 正文
[燕赵中医·名家讲堂]曹东义说仲景第二十八讲-语音文字版
水SQV 发表于:2018-4-6 19:19:05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1945
    主讲专家:曹东义,主任中医师,硕士生导师,河北省第四批师带徒指导老师,1958年出生于河北衡水市仲景村,师承国医大师邓铁涛、朱良春,现任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副院长、河北省中医药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河北省中医药学会张仲景学术思想研究会会长,《燕赵中医药丛书》执行主编,《中医药与亚健康》杂志主编,《国医年鉴》副主编,《河北中医药文化》杂志副主编。主持省和国家多项课题,发表论文80多篇,出版著作12部,文字累计300余万。  y8 W4 n9 M& Y* g, J8 V2 u( D
    “曹东义说仲景·第二十八讲”主要内容:
- W+ S& Q$ \4 F& |8 e7 E( n$ G( r3 D7 o4 G$ D

, n5 p! A2 l7 C% G; P   “曹东义说仲景·第二十八讲”主要内容:( E7 @5 n4 R5 P8 U0 g9 ]$ d
    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之。 . [* N7 A& _2 w4 @
    炙甘草汤方 / D' N( Z: `8 e$ `; w6 A
    甘草四两(炙,味甘平) 生姜三两(切,味辛温) 桂枝三两(去皮,味辛热) 人参二两(味甘渴) 生地黄一斤(味甘寒)阿胶二两(味温甘)麦门冬半升(去心,味甘平) 麻子仁半升(味甘平)大枣十二枚(掰,味甘温) 8 [  h- W7 l3 A. W3 Z0 w( S
    右九味,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内胶烊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一名复脉汤。
# ~9 A9 X1 V* X( [    脉按之来缓,而时一止复来者,名曰结。又脉来动而中止,更来小数,中有还者反动,名曰结阴也;脉来动而中止,不能自还,因而复动,名曰代阴也。得此脉者,必难治。
6 N4 ^: z) ^# D/ w7 Q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法第八
; F; f5 o9 {- R8 l/ {4 {    问曰:病有太阳阳明,有正阳阳明,有少阳阳明,何谓也?答曰:太阳阳明者,脾约(一云络)是也。
! `+ M) i% Q- N5 m    正阳阳明者,胃家实是也。
" T5 `) ~6 b8 F7 G1 g7 i    少阳阳明者,发汗,利小便已,胃中燥烦实,大便难是也。 $ Z' \/ b3 ~1 B$ u0 I. ]2 h& w
    阳明之为病,胃家实也。 : N) v/ V0 u( S9 p+ N7 \) m! v8 z
    问曰:何缘得阳明病?答曰:太阳病发汗,若下、若利小便,此亡津液,胃中干燥,因转属阳明。不**,内实,大便难者,此名阳明也。 % H7 U" Y# \. m
    问曰: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
5 a6 V6 Q7 X) S, [" E    问曰:病有得之一日,不发热而恶寒者,何也?答曰:虽得之一日,恶寒将自罢,即自汗出而恶热也。 7 e5 f% }# X) d7 V' K. d  _# J
    问曰:恶寒何故自罢?答曰:阳明居中,土也,万物所归,无所复传。始虽恶寒,二日自止,此为阳明病也。
# l! g3 i) K1 g    本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也。 : B! j% X4 m1 p) W: s. u" c! I
    伤寒发热无汗,呕不能食,而反汗出濈濈然者,是转属阳明也。 ! Y! C" b- F: d, B
    伤寒三日,阳明脉大。
/ E4 V8 K. N8 l  B    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是为系在太阴。太阴者,身当发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大便硬者,为阳明病也。
5 B# v+ x, L+ \. a2 @9 s    伤寒转系阳明者,其人濈然微汗出也。
2 }/ d! {. u; A2 m1 p    阳明中风,口苦咽干,腹满微喘,发热恶寒,脉浮而紧;若下之,则腹满、小便难也。
( F. H6 o% N$ B; a8 G' f    阳明病,若能食,名中风;不能食,名中寒。
  [0 b. E- H& i# ]    阳明病,若中寒,不能食,小便不利,手足濈然汗出,此欲作固瘕,必大便初硬后溏。所以然者,以胃中冷,水谷不别故也。 5 t* t) \  L, [6 D  P8 t4 l1 w
    阳明病,欲食,小便反不利,大便自调,其人骨节疼,翕翕如有热状,奄然发狂,濈然汗出而解者,此水不胜谷气,与汗共并,脉紧则愈。
3 n6 \' M" r4 p+ e% e    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戌上。
4 n" y7 R" }- `) s( y9 L    阳明病,不能食,攻其热必哕。所以然者。胃中虚冷故也。以其人本虚,故攻其热必哕。 2 i- R1 a) O& j, R
    阳明病脉迟,食难用饱,饱则微烦,头眩,必小便难,此欲作谷疸,虽下之,腹满如故。所以然者,脉迟故也。
5 f# j# d2 T8 \    阳明病法多汗,反无汗,其身如虫行皮中状者,此以久虚故也。 5 z2 b- D& T" Y! ]- A
    阳明病,反无汗,而小便利,二三日,呕而咳,手足厥者,必苦头痛;若不咳不呕,手足不厥者,头不痛。 / d8 e( w1 H! g- i( C4 j
    阳明病,但头眩,不恶寒,故能食而咳,其人必咽痛;若不咳者,咽不痛。 * J+ b  j) r: s; d( o6 o/ N- [, U7 y
    阳明病无汗,小便不利,心中懊憹者,身必发黄。 7 c; s/ y% M( a9 u0 z
    阳明病,被火,额上微汗出,小便不利者,必发黄。
/ d3 b+ s9 W7 b& R$ d) R    阳明病,脉浮而紧者,必潮热,发作有时。但浮者,必盗汗出。 ) \7 [  o( W/ O
    阳明病,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者,此必衄。 + [' t! G7 U2 \7 Q, \( Z7 O- n
    阳明病,本自汗出,医更重发汗,病已差,尚微烦不了了者,此大便必硬故也。以亡津液,胃中干燥,故令大便硬。当问其小便,日几行。若本小便日三四行,今日再行,故知大便不久出;今为小便数少,以津液当还入胃中,故知不久必大便也。 , L. I% ~2 j9 ~; e9 \; m0 R
    伤寒呕多,虽有阳明证不可攻之。
. U7 G( o( _& K    阳明病,心下硬满者,不可攻之。攻之,利遂不止者死,利止者愈。 2 Z- v- K+ P( j/ R; C
    阳明病,面合赤色,不可攻之,必发热色黄,小便不利也。
$ s/ k4 K+ s" e1 P2 B  m% l    阳明病,不吐不下,心烦者,可与调胃承气汤。
' G3 |; Y" `: Y, ~    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濈然而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气汤主之;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外未解也,其热不潮,未可与承气汤;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大泄下。
9 X& f* G$ |! {0 _- {4 ~    大承气汤方
6 a; }& ?( N5 d0 J% j' o    大黄四两(苦寒,酒洗) 厚朴半斤(苦温,炙,去皮) 枳实五枚(苦寒,炙) 芒硝三合(咸寒) 6 k" J' q" e, h) U9 [
    右四咪,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内大黄,煮取二升,去滓,内芒硝,更上微火一两沸。
: {# I6 P/ x2 o     m# L3 E7 \- d2 q! {
: ?- n8 g" W' q. H. ^. p6 M& u

" M( U  V' M: C, W- a8 m' X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水SQV 发表于 2018-4-6 19:20:38 | 阅读全部
    我们前面学习了伤寒杂病论太阳病篇,内容特别多,分上中下三部分,学伤寒最难学的就是太阳病篇,内容特别丰富。底下剩下有方证的条文,如何区分脉搏不整,就是结脉和代脉。
( p& Z' H! Y; i& T( s' Y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9 E- g/ q  U* {
    什么是脉结代,底下紧接着条文解释,什么是结代脉,学完底下条文就知道它是什么表现,如何诊断,以及相应的病机是什么。
( ?5 r% r+ \$ R" c( {    脉按之来缓,而时一止复来者,名曰结。
) b* Y3 ?- ~# j    摸脉的整个脉动比较缓慢,比平常人慢一些,这时候跳着跳着偶尔停一下,停下又来了,这情况叫结脉。脉来数一止,而数,叫促脉,好像小孩跑步一样,行走速度快,有磕绊停一下,叫促脉。老人行走缓慢,一会走一会不走,叫结脉,比结脉更严重的叫代脉。9 |* j/ N6 r, v
又脉来动而中止,更来小数,中有还者反动,名曰结阴也;7 l% F6 o  h7 W# _' Y4 K3 |2 z8 h& @  e
    脉跳着的时候中止,不想停,停了就像代偿一样,停了以后就会跳的比原来快一些,反复出现这样的情况,叫结阴,这是结脉的一种情况。摸脉的时候,西医室性早搏,有一个提前的脉动,后面会有一个补偿,跳的时候比原来的间歇要短,提前脉搏跳动,紧接着跟着一个正常的脉动来的更快,在心电图上能够鉴别。/ b: _3 P+ g- l; N  g- M4 T
脉来动而中止,不能自还,因而复动,名曰代阴也。得此脉者,必难治。
+ N) C* V8 s' X" c+ U代脉比结脉,结阴都是不一样的,就是停下来以后,没有力气推动它继续接上,这个人脉不跳了,消失了似的,这个病叫代阴。前面说的结阴,后面说是代阴,都是有病的脉。它们共同点是跳着,停一下,有一个结阴很有力量,能加快,后续力量接续下来,能缩短本来间歇,代脉不能自缓,因此它更难治。得此脉,必难治。这是结脉代脉区别。前面一条,伤寒脉结代,结代是两个脉象,共同点是阳气不足,阴气偏盛,因为阳主动阴主静,阴气盛了制约阳,脉结代两个是不同脉象,既有联系又有区分,它们共同特点,都是因为阴气盛而阳气不足造成,临床表现除了脉搏以外,还有心动悸,有病的人虚的人往往觉得心跳激动,平时是觉不出,有病人虚人,悸有不安的意思,脉跳的时候,心里觉得心脏跳,不安感觉。总体来说是一个虚症,阳虚阴盛,阴相对的,不是绝对的盛,用炙甘草汤治疗。炙,造字的时候上面肉月底下火字,在火上烤肉,现在好像烤羊肉串,一烤肉熟了,冒油。甘草切碎了以后,用蜜水拌了,再上火抄,蜜炙甘草。生甘草偏重清热解毒,甘草梢还走前阴,尿路感染,小便疼痛时候用生甘草,可以清热解毒,炙甘草和中国老,蜜汁更增加甜性,甘苦代表甜,甘草的药,甘草根发甜。这在大西北宁夏一带多。这里炙甘草增加了甘缓滋润的力量。
8 Z6 x6 I& x; I: h4 x甘草四两(炙,味甘平) 生姜三两(切,味辛温) 桂枝三两(去皮,味辛热)
+ @3 m$ l& m3 X 皮去的粗皮,不干净的,去皮不是小细枝,现在临床用的小细枝多,古人能去皮的桂枝都是比较粗的。* t( }1 V0 h8 w" g% r  _
人参二两(味甘渴) 生地黄一斤(味甘寒) 阿胶二两(味温甘) 麦门冬半升(去心,味甘平) 麻子仁半升(味甘平) 大枣十二枚(掰,味甘温)
: W! B/ S+ w4 w+ F1 m/ |) b9 ~生地一斤,白虎汤加人参为了益气生津的。味甘寒,神农本草经里,生地能治疗跌打损伤,有活血养血养阴作用,阿胶在古代用牛皮胶,后来用驴皮胶,总来说是动物制剂,是血肉有形之品,有很好养血润燥作用,过去有这么个说法,麦冬不去芯容易让人烦,现在临床上不去心,用的比较多。       3 S/ [5 K8 z  N! T: G; y
右九味,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
! e6 e" e8 Z; w8 L* p+ b" K& v2 l加上清酒是过去米酒,不是白酒烧酒,古人都是果子酒粮酒,不是烈性酒,清酒永久熬药,除了阿胶以外,八味药。煮取三升,煮的过程比较长,十五升煮取三升,落五分之一,去滓,内胶烊消尽,内是纳意思,把东西放进里面,是使动用法,使阿胶浸入在火里面去,用火加温。这里烊是一种炮制方法,胶体中药通过加温变暖,加水融化以后,加到药汁里面,搅和好了以后,一起服,温服一升,日三服,这样是一种煎服法,炙甘草汤这里面以补益为主。用人参益气用桂枝通阳,生地养血,阿胶补血,麻子仁麦冬滋阴润燥,甘草能补能调和诸药,甘草为君,这是主要组成特点,一名复脉汤。这方子能益气生血滋阴润燥,所以叫复脉汤。什么是脉,内经里面这么说,营行脉中,卫行脉外,营气像河里流动一样,令无所避,不能逃跑,这是个东西管住它,它是个渠道,所以叫脉,复脉汤。中医的脉,一个指脉管一个脉搏跳动。经常说判断一个人是生还是死,看看有没有脉,人死了就是没有脉搏。最早左传里记载司马迁说,“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扁鹊善于脉诊,但脉诊是不是扁鹊发明的,我经过考察,觉得扁鹊是集大成的医学家,前面还有人摸脉。楚国有个刍议断定申叔豫,他政治避难,装病,靠的是脉诊,他在大夏天在家里刨了一个坑,往里上放上冰,在被子上躺着,吃的少,装病。楚王派刍议看看,他真有病还是假的,刍议回来报告,说急则甚也,而血气未动,说这人在家里饿的很瘦,颧骨露出来,但血气未动。沈书宇为了装病,不会把自己打扮的漂亮,为了装病,肯定装的没精打采装得像个病人,为了不上朝政治避难,但这个人看了回去说,血气未动,就是没有病,其他东西都可以装,脸上脏,身上灰的,但脉装不出来。这里国医大师李士懋说,脉无假,平脉辩证,一摸脉就可以暴露体内信息,五脏六腑气血独取寸口,一摸就知道血气未动,这是古人判断健康的重要方法。复脉汤,就是恢复脉搏充盈度。摸脉的时候,这个人脉亡血亡汗,或腹泻,就会脉搏细微弱,没有力量,现代讲有效的血容量不足,血不能饱和,脉是没有劲的,失血以后,脉是空虚感,是芤脉,因为里面内容物不足,营血不足,这个情况下,复脉汤能把脉营气充盈起来,有滋阴益气的东西,脉搏不要结代,恢复脉的节律,恢复跳动。( n& V# h( C, C5 a7 N( J4 w1 v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水SQV 发表于 2018-4-6 19:20:59 | 阅读全部
目前为止把太阳病学完了,这是最难学的,古人有一种说法,太阳六传,人得了太阳病有六种传变方式,一种太阳病是不传,不传也是一种传变的特殊方式。一种循经传,一种循经得度传,循经传,就是由阳明再到少阳,到少阴到厥阴,一个个往下传,叫循经得度传。还一种叫表里传,由太阳到少阴,这叫表里传。还有一个叫越经传,不是由太阳到阳明,是由太阳到其他经,越过其他相邻的经。这些传变的方法都是说由表向里传,叫太阳六传。不同的传变形式。根据我们所学,太阳病以后,由于误汗伤阴或者伤阳,可能出现四逆症,或者桂枝汤加附子,加人参为了益气,损伤阳,伤气,伤阴。也可以邪气入里后,得结胸症,也可以热气结于胸下,得痞满症,也可以胁下而利,太阳没有解决,又出现的阳明表现,可以腹泻呕吐,可以传少阳,柴胡汤,大小泻心汤等等治疗,治疗呕吐的方子,承气汤也出现太阳病篇,承气汤也出现太阳病篇,小大柴胡汤也出现太阳病篇,太阳病篇还有蓄水症,蓄血症,五苓散症,抵挡汤症,这一系列变化,张仲景在太阳病篇里,放开来谈,有万千可能,得了伤寒病以后,人有多少变化,张仲景尽量展示出来。本来太阳病在素问热论里面,一日太阳,一日巨阳,外感热病的第一天,第二天离开太阳,到了阳明,就不考虑这事。我们得病第一天往往并不严重,有点发烧,有点咳嗽,这都容易解决,不好解决的是得病第二三天以后,病情发生变化,往里传,头一天,人抵抗力比较好,受风寒,烤烤火,吃点生姜麻黄水就好了,如果不好就麻烦了,这和人正气有关系,这个人可能是老人是小孩,可能是产妇,也可能被医生误治,没有正治出现了一些系列变症,因此在太阳病在伤寒论里讲的是风起云涌,张仲景不能预料,因此出现了这么多情况,一个阳虚的人邪气阴化,阳虚往往寒湿,阴虚的人往往化热,他根据不同情况,有人带旧病又有新感,结合一起,因此才有这么多变化,如果没有不考虑复杂病情,练五禽戏,扎针,一出汗就好,内经也说的简单,三天前汗法,三天后泻法。张仲景之所以这么复杂,就是充分考虑人群的复杂性,外感热病不是简单的事情,不要复杂的疾病简单化,一个医生想的多,是老百姓有福气。医生要想的少,老百姓就不安全了,如果都像张仲景一样说太阳有六传,一会阳虚一会阴虚一会伤津液,想到这么多,就会有这么多预案,伤风着凉,第一天来了,要想到今后有很多变化。因此伤寒为百病立法,也是根据这个来的,它不是简单治外感发烧。大家学习伤寒论,句句皆法,有汤药方症的条文,需要背过,需要反复阅读,没有方子仍有深意在里,张仲景的条文排列,据我的研究,也根据前人所说,先贤不能随便改,乱改不行的。伤寒论教材以方列证,写太阳病三纲,正治加类方规律,不这样的,从头一条条的读,永远不知道伤寒论是什么,这就乱了,比方柴胡汤弄在少阳篇里,一看没有,没有不是说不是治柴胡病的,放在太阳论述。前面详细后面简单,前面简单,后面复杂,张仲景在伤寒论写法上,有独特的地方,我们需要用心读。
8 p4 H* B: o8 r8 T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法第八         
" ~9 o0 ?' I2 E: @# s1 ^    问曰:病有太阳阳明,有正阳阳明,有少阳阳明,何谓也?
) ^3 H& M( z! B% t阳明病一起头,就问了三个问题,用一个问答题提出问题,张仲景以为大家明白。张仲景采用自问自答,设问。答曰:太阳阳明者,脾约(一云络)是也。脾约症,就是麻子仁丸证,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伤津液,脾约就是大便不通,伤津液造成的,太阳发汗伤了津液到了阳明。脾约,大便秘结,为什么叫脾约,因为脾不运化,胃不腐熟,主收纳,脾为胃行其津液,胃气虽然好,不能自己到十二经。由脾来转枢,脾运正常不正常,脾的转属受到约制,胃气不能下降,大便秘结,肠道不通畅一种表现。太阳到阳明的,往往是脾约症。# T: @* ?* P. U1 k! z) \: z/ S2 p- @
正阳阳明者,胃家实是也。
$ t% u1 H" V# D. p* C没有经过误治到了阳明,胃家实,也是阳明证的提纲证,底下接过去一条,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胃家总括了胃肠包括肠道,胃家实,不虚而有实邪,虚则精气夺,实则邪气盛。    少阳阳明者,从少阳转到阳明的,少阳病的位置历来有争论,少阳为枢。少阳开和枢,一个含义介于少阳阳明之间,是三阳枢纽,另一个含义,一个介于阴阳之间的枢,太阳阳明少阳太阴,还是枢,一个轴管着两个门。少阳阳明,张仲景尊重原文的含义。少阳病本来用和法,用小柴胡和之。既不能发汗又不能泻下,这人没有这么治疗。发汗利小便已,胃中燥烦实,大便难是也。经过误治,转属阳明。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为枢,少阳病用小柴胡和解表里,要是不和解表里,就发汗用麻黄汤,桂枝汤。如果用了以后没有治好,发汗不行。又利小便,本来太阳不伤阴,发汗伤阴,利小便也伤阴,伤阴以后,胃中躁烦实,出现干燥心烦,按之硬,都是有实邪表现,大便难,这是少阳病,少阳传到阳明的一种病。
/ l/ }3 I$ @' q& f6 ]0 D6 H    阳明之为病,胃家实也。之为病是提纲证 。
6 n: N& _* l7 G/ ]5 {* }  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是也。这都是下的定语,什么叫阳明病,这是标准症候,是标准的病。这里阳明病没写全,用胃家实三个字概括,阳明病说的不是肠,在胃。胃,也就是家,家都不是单个,胃家包括肠道,胃的一家子都实,因此大便难,大便干,大便硬,胃中躁屎五六枚,这都是胃家,胃肠,读的时候一定明白,成家之言,家不是指的一个人。: L. X) T5 r9 a+ N5 I% D: Q: F. l
   问曰:何缘得阳明病?什么样的原因让人得阳明病。
/ ~9 p. R% ]1 {; T比素问热论升了一步,不管一日太阳二日阳明,张仲景不这么说,太阳病好几天,到了阳明,根据症状判断不是日期。何缘得阳明病?就一下子把张仲景和素问划清界限。张仲景借素问热论阳明病名称,没有完全按照素问答辩规律论述,有联系有升华,站在前人基础上讨论问题。有人说,张仲景伤寒论和内经毫无关系,这是错的,是有关系的,是继承的关系,不局限,这是时代特征而进行升华。很多地方把它两两对照,既能看到素问影子,又能看到张仲景的创新。这是张仲景把医经家和经方家结合起来,我的师傅国医大师邓铁涛先生,张仲景所以这么高的成就,就是把汉代流传的经方家和医经家结合一起,用医经家的理论研究经方家的经验,既有理论又有经验,邓老这个说法是非常中肯的,一针见血,看到张仲景和素问热论之间的关系。
1 F& @: t% R" K" t答曰:太阳病发汗,若下、若利小便,此亡津液,胃中干燥,因转属阳明。
$ l3 {' x8 {7 W6 {0 ~7 ?/ u8 }治疗本来可以发汗,发汗以后没治好,可能和体质有关系,和治疗不得法有关系。发汗是用阳气开启玄府,让津液出来,毛孔打开,发汗后可以伤阳可以伤阴,到底以谁为主,根据结果判定。若下,若利小便,太阳病发汗是前置条件,若是如果下,或然条件,一个主要条件,两个次要条件,这个不一定都有,加重了发汗对人体的伤害。此亡津液,这是伤害了人的津液。这个亡不是都没了,现在说的死亡是都没了,古人说亡是逃跑是丢了,少了,津液受了损伤,而不是消亡,津液受了严重的损伤,胃中干躁,胃里干,没有水,井干了,不一定燥,躁比干程度深,是递进关系,干燥就同时称说明很严重,因此转属阳明,太阳病经过误治,因此转达,转的意思,是属于阳明阶段。
  p) {4 O1 C0 [不更衣,内实,大便难者,此名阳明也。  ; {/ @5 c* K: B# l$ u
这省略一个病字,此名阳明病也。更就是换的意思。古人有的人解一次大手,换一次衣服,有讲究的人,有钱的贵人要更衣,也有的人就是解开腰带叫更衣,要变更一下,也不一定是换衣服,更衣就是一个文雅的词,就是方便一下。内实,内里实邪,不更衣,不解大便是一种情况,大便难,这个人再解的时候,大便难,不好往外排。此名阳明病,命名为阳明病。 ; D! V* a/ i2 m9 G
问曰:阳明病,外证云何?1 Q* f8 |( h  U
既然解大便困难,外面还有什么症候呢。* n- e  N" ]1 N# u8 z$ l: F1 o
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 c0 n" t, q5 ]4 d! I5 M9 T9 \4 q
    身体是发热的,这里可以体会,太阳病,是发热恶寒,少阳病,寒热往来。一会有又一会没,往来寒热,叫少阳。不恶寒反恶热,恶就是讨厌害怕。中医有一个特点,喜欢什么没什么,讨厌什么有什么。恶寒有寒才怕寒,越喜欢什么就越少什么。喜欢喝水就是缺水,喜欢什么就少什么,讨厌什么多什么。" ]6 Z6 {3 V& B# b; [4 i
    问曰:病有得之一日,不发热而恶寒者,何也?
6 u) U# \# }, f; a( W5 ~, i张仲景深受素问热论影响,必然把得病日期和病症相联系,如果张仲景纯粹辩证论治,不管日期,只说辨证论治,就不说第几天。只要一提到日子,就是受了素问热论影响,但又不被拘束,这就是仲景了不起的地方。不受拘束于经典,一切以临床症候为准。不发热而恶寒者,何也?不发热浑身冷,恶寒实际就是发热,他不摸不知道多少度,现在经常有这样病人,试了体温表知道发烧,一摸手脚冰凉身上冷,这是发烧了。 
* n- D" q: N, L$ k答曰:虽得之一日,恶寒将自罢,即自汗出而恶热也。: r$ c# N+ T% d* S4 J# W
张仲景必然趋势,站在阳明角度论述。得病第一天,恶寒情况即将过去,要离开太阳了。有一分恶寒,就有一分表症。自汗出恶热,外症不恶寒反恶热,标准阳明病外症。张仲景告诫人们病情是变化的,正阳阳明,不是太阳阳明,太阳阳明是因为脾约伤了津液过来的。
6 w6 p- @0 K! V& J, X问曰:恶寒何故自罢?始虽恶寒,二日自止,此为阳明病也。
) O- a' h' m$ ^% r9 R* q怎么自己结束了呢?一开始恶寒,二日不恶寒了,这是正阳阳明。
& _& u$ R4 @9 k1 n; W答曰:阳明居中,土也,万物所归,无所复传。
4 S: E6 ~6 |/ ~( ]& E  ~    阳明位置居中,张仲景用这句话,是和河图洛书完全一致。河图洛书里面句一六居北方,二七南方,三八东方,四九西方,阳明居中属土,左传里提到,土遇金木水火杂,而成万物。金木水火它们的生数,加上土的生数五,即是它们的常数。万物所归,无所不传,不用去别地方。阳明能把外感热病都包容起来。这个有道理,温病学说邪气从表,到阳明以后就不走了,没有到三阴,无所不传,一派热象,始终是阳热实。因此表现出无所不传的一种情况。后世的四圣心源,素问、灵枢、张仲景、扁鹊加起来四圣,解释病情,一气周流,解释春天春木之气上升,夏天为火,秋天为金,冬天为水这么一种说法,比较好用,在张仲景伤寒杂病论里也有它的缩影。
' k% K7 J! [% ~1 l. N* f    本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也。: H$ W- m4 H- G! `
如果大便不难,不是脾约还是正阳阳明,可以和前面互相参照,他没有更深的意思。    ' }8 g! V, F, r7 O( F0 a! L
伤寒发热无汗,呕不能食,而反汗出濈濈然者,是转属阳明也。这是提的是少阳阳明表现,伤寒第几天,转属阳明少阳阳明的一种表现,伤寒,伤于寒以后没有太阳,呕吐不能进食,往往是少阳病表现,后面不是恶寒,后来是出汗,流的比较大的,叫濈濈。太阳出汗,哲哲汗出,小汗,微汗,这里出的多,叫濈然汗出。是转属阳明,从太阳到阳明转过来的。
4 k/ p7 B2 b) p伤寒三日,阳明脉大,太阳伤寒病由太阳到少阳,由少阳到阳明,出现了脉大,因此这个日期,又是受素问热论影响提出来的。伤寒第三天,阳明脉大,一摸遍身脉大,趺阳脉,脉大,这是一种邪气盛的表现,来到阳明了。         
0 H* S5 x+ s$ n; d5 Z2 C4 f, n' s    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是为系在太阴。
+ p5 C6 q/ }/ [) G    不说第几天,伤寒脉浮缓,本来手太阴,足太阴正常脉象就是和缓,脉浮是有表邪,手足凉到了少阴,自利不渴者为太阴,太阴病腹泻,不口渴手脚暖和。5 M# _4 c* Z# Y( R9 _
太阴者,身当发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 {$ @) s- I- f: {/ w1 k* r3 S
现在内经教材一说黄就是瘀胆,胆汁不畅等,中医说法脾不伤就不黄,土的颜色就是黄色,太阴病身发黄,本身自病,太阴者身当发黄,太阴病本色外显,古人并没有考虑胆管堵塞,什么黄疸病,古人这解释和现在不一样。
' `2 J, n/ y0 S) _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大便硬者,为阳明病也。
* `1 s' O$ R2 F+ O+ }, s/ [9 w    这地方指的邪气入里以后,伤了中焦,如果这个人阴气盛,伤脾发黄,如果阳气盛,传到胃,成为阳明病,伤胃,伤脾发黄,小便自利不能发黄,小便自利代表脾的运化能力,伤的不重,所以小便利。在金匮要略里面张仲景提到,发黄疸,利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治疗不正确,应该用茵陈蒿汤治疗,利大便也利小便,利湿。  & \& {; w: m3 D9 M. j! Q
    伤寒转系阳明者,其人濈然微汗出也。 % @4 R$ J9 s/ l  k) f2 W
虽然微汗出,但是出的比较多明显,不是一摸有汗,是看到的濈然汗出,伤寒濈然汗出,不恶寒反恶热,出汗胃家实,一条条逐渐逐渐补充出来的,看着啰嗦,实际不啰嗦,这个病怎么来的,有来有去脉,张仲景这里讲的比较细致。
* z, m. {, k2 T- V( l再见。
1 s* {3 z1 k6 v; O" p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水SQV 发表于 2018-4-6 19:22:09 | 阅读全部
前面学习了伤寒杂病论太阳病篇,内容特别多,分上中下三部分,学伤寒最难学的就是太阳病篇,内容特别丰富。底下剩下有方证的条文,如何区分脉搏不整,就是结脉和代脉。1 {6 h+ e* I+ B- P* g2 V
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4 t: v' _+ h7 i' s    什么是脉结代,底下紧接着条文解释,什么是结代脉,学完底下条文就知道它是什么表现,如何诊断,以及相应的病机是什么。; y, ~3 d, |, _. z: c
    脉按之来缓,而时一止复来者,名曰结。
1 y0 |& H8 z8 r7 n5 `  p2 T    摸脉的整个脉动比较缓慢,比平常人慢一些,这时候跳着跳着偶尔停一下,停下又来了,这情况叫结脉。脉来数一止,而数,叫促脉,好像小孩跑步一样,行走速度快,有磕绊停一下,叫促脉。老人行走缓慢,一会走一会不走,叫结脉,比结脉更严重的叫代脉。. O+ {: i$ M  ?0 w# j0 q
又脉来动而中止,更来小数,中有还者反动,名曰结阴也;9 U7 N+ L+ R& k6 f( S
    脉跳着的时候中止,不想停,停了就像代偿一样,停了以后就会跳的比原来快一些,反复出现这样的情况,叫结阴,这是结脉的一种情况。摸脉的时候,西医室性早搏,有一个提前的脉动,后面会有一个补偿,跳的时候比原来的间歇要短,提前脉搏跳动,紧接着跟着一个正常的脉动来的更快,在心电图上能够鉴别。
, G% A6 Z8 \! i  k4 y/ M. k# a脉来动而中止,不能自还,因而复动,名曰代阴也。得此脉者,必难治。
/ [1 U0 V( l5 |6 ?7 {7 g1 ^8 O代脉比结脉,结阴都是不一样的,就是停下来以后,没有力气推动它继续接上,这个人脉不跳了,消失了似的,这个病叫代阴。前面说的结阴,后面说是代阴,都是有病的脉。它们共同点是跳着,停一下,有一个结阴很有力量,能加快,后续力量接续下来,能缩短本来间歇,代脉不能自缓,因此它更难治。得此脉,必难治。这是结脉代脉区别。前面一条,伤寒脉结代,结代是两个脉象,共同点是阳气不足,阴气偏盛,因为阳主动阴主静,阴气盛了制约阳,脉结代两个是不同脉象,既有联系又有区分,它们共同特点,都是因为阴气盛而阳气不足造成,临床表现除了脉搏以外,还有心动悸,有病的人虚的人往往觉得心跳激动,平时是觉不出,有病人虚人,悸有不安的意思,脉跳的时候,心里觉得心脏跳,不安感觉。总体来说是一个虚症,阳虚阴盛,阴相对的,不是绝对的盛,用炙甘草汤治疗。炙,造字的时候上面肉月底下火字,在火上烤肉,现在好像烤羊肉串,一烤肉熟了,冒油。甘草切碎了以后,用蜜水拌了,再上火抄,蜜炙甘草。生甘草偏重清热解毒,甘草梢还走前阴,尿路感染,小便疼痛时候用生甘草,可以清热解毒,炙甘草和中国老,蜜汁更增加甜性,甘苦代表甜,甘草的药,甘草根发甜。这在大西北宁夏一带多。这里炙甘草增加了甘缓滋润的力量。
  d- s& z: f( l' e( g% [甘草四两(炙,味甘平) 生姜三两(切,味辛温) 桂枝三两(去皮,味辛热)1 x7 @9 T: v; W; g' j+ t7 B
皮去的粗皮,不干净的,去皮不是小细枝,现在临床用的小细枝多,古人能去皮的桂枝都是比较粗的。$ @! A) m% v9 @8 m. O
人参二两(味甘渴) 生地黄一斤(味甘寒) 阿胶二两(味温甘) 麦门冬半升(去心,味甘平) 麻子仁半升(味甘平) 大枣十二枚(掰,味甘温)  j% ~" N/ E5 `2 ~3 H$ k! y8 G! `
生地一斤,白虎汤加人参为了益气生津的。味甘寒,神农本草经里,生地能治疗跌打损伤,有活血养血养阴作用,阿胶在古代用牛皮胶,后来用驴皮胶,总来说是动物制剂,是血肉有形之品,有很好养血润燥作用,过去有这么个说法,麦冬不去芯容易让人烦,现在临床上不去心,用的比较多。       % `6 z. i- I5 y% d
右九味,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
) l1 G$ F. n% ?0 r* R8 ~! n9 K加上清酒是过去米酒,不是白酒烧酒,古人都是果子酒粮酒,不是烈性酒,清酒永久熬药,除了阿胶以外,八味药。煮取三升,煮的过程比较长,十五升煮取三升,落五分之一,去滓,内胶烊消尽,内是纳意思,把东西放进里面,是使动用法,使阿胶浸入在火里面去,用火加温。这里烊是一种炮制方法,胶体中药通过加温变暖,加水融化以后,加到药汁里面,搅和好了以后,一起服,温服一升,日三服,这样是一种煎服法,炙甘草汤这里面以补益为主。用人参益气用桂枝通阳,生地养血,阿胶补血,麻子仁麦冬滋阴润燥,甘草能补能调和诸药,甘草为君,这是主要组成特点,一名复脉汤。这方子能益气生血滋阴润燥,所以叫复脉汤。什么是脉,内经里面这么说,营行脉中,卫行脉外,营气像河里流动一样,令无所避,不能逃跑,这是个东西管住它,它是个渠道,所以叫脉,复脉汤。中医的脉,一个指脉管一个脉搏跳动。经常说判断一个人是生还是死,看看有没有脉,人死了就是没有脉搏。最早左传里记载司马迁说,“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扁鹊善于脉诊,但脉诊是不是扁鹊发明的,我经过考察,觉得扁鹊是集大成的医学家,前面还有人摸脉。楚国有个刍议断定申叔豫,他政治避难,装病,靠的是脉诊,他在大夏天在家里刨了一个坑,往里上放上冰,在被子上躺着,吃的少,装病。楚王派刍议看看,他真有病还是假的,刍议回来报告,说急则甚也,而血气未动,说这人在家里饿的很瘦,颧骨露出来,但血气未动。沈书宇为了装病,不会把自己打扮的漂亮,为了装病,肯定装的没精打采装得像个病人,为了不上朝政治避难,但这个人看了回去说,血气未动,就是没有病,其他东西都可以装,脸上脏,身上灰的,但脉装不出来。这里国医大师李士懋说,脉无假,平脉辩证,一摸脉就可以暴露体内信息,五脏六腑气血独取寸口,一摸就知道血气未动,这是古人判断健康的重要方法。复脉汤,就是恢复脉搏充盈度。摸脉的时候,这个人脉亡血亡汗,或腹泻,就会脉搏细微弱,没有力量,现代讲有效的血容量不足,血不能饱和,脉是没有劲的,失血以后,脉是空虚感,是芤脉,因为里面内容物不足,营血不足,这个情况下,复脉汤能把脉营气充盈起来,有滋阴益气的东西,脉搏不要结代,恢复脉的节律,恢复跳动。
$ l  v( O2 D% t( \   目前为止把太阳病学完了,这是最难学的,古人有一种说法,太阳六传,人得了太阳病有六种传变方式,一种太阳病是不传,不传也是一种传变的特殊方式。一种循经传,一种循经得度传,循经传,就是由阳明再到少阳,到少阴到厥阴,一个个往下传,叫循经得度传。还一种叫表里传,由太阳到少阴,这叫表里传。还有一个叫越经传,不是由太阳到阳明,是由太阳到其他经,越过其他相邻的经。这些传变的方法都是说由表向里传,叫太阳六传。不同的传变形式。根据我们所学,太阳病以后,由于误汗伤阴或者伤阳,可能出现四逆症,或者桂枝汤加附子,加人参为了益气,损伤阳,伤气,伤阴。也可以邪气入里后,得结胸症,也可以热气结于胸下,得痞满症,也可以胁下而利,太阳没有解决,又出现的阳明表现,可以腹泻呕吐,可以传少阳,柴胡汤,大小泻心汤等等治疗,治疗呕吐的方子,承气汤也出现太阳病篇,承气汤也出现太阳病篇,小大柴胡汤也出现太阳病篇,太阳病篇还有蓄水症,蓄血症,五苓散症,抵挡汤症,这一系列变化,张仲景在太阳病篇里,放开来谈,有万千可能,得了伤寒病以后,人有多少变化,张仲景尽量展示出来。本来太阳病在素问热论里面,一日太阳,一日巨阳,外感热病的第一天,第二天离开太阳,到了阳明,就不考虑这事。我们得病第一天往往并不严重,有点发烧,有点咳嗽,这都容易解决,不好解决的是得病第二三天以后,病情发生变化,往里传,头一天,人抵抗力比较好,受风寒,烤烤火,吃点生姜麻黄水就好了,如果不好就麻烦了,这和人正气有关系,这个人可能是老人是小孩,可能是产妇,也可能被医生误治,没有正治出现了一些系列变症,因此在太阳病在伤寒论里讲的是风起云涌,张仲景不能预料,因此出现了这么多情况,一个阳虚的人邪气阴化,阳虚往往寒湿,阴虚的人往往化热,他根据不同情况,有人带旧病又有新感,结合一起,因此才有这么多变化,如果没有不考虑复杂病情,练五禽戏,扎针,一出汗就好,内经也说的简单,三天前汗法,三天后泻法。张仲景之所以这么复杂,就是充分考虑人群的复杂性,外感热病不是简单的事情,不要复杂的疾病简单化,一个医生想的多,是老百姓有福气。医生要想的少,老百姓就不安全了,如果都像张仲景一样说太阳有六传,一会阳虚一会阴虚一会伤津液,想到这么多,就会有这么多预案,伤风着凉,第一天来了,要想到今后有很多变化。因此伤寒为百病立法,也是根据这个来的,它不是简单治外感发烧。大家学习伤寒论,句句皆法,有汤药方症的条文,需要背过,需要反复阅读,没有方子仍有深意在里,张仲景的条文排列,据我的研究,也根据前人所说,先贤不能随便改,乱改不行的。伤寒论教材以方列证,写太阳病三纲,正治加类方规律,不这样的,从头一条条的读,永远不知道伤寒论是什么,这就乱了,比方柴胡汤弄在少阳篇里,一看没有,没有不是说不是治柴胡病的,放在太阳论述。前面详细后面简单,前面简单,后面复杂,张仲景在伤寒论写法上,有独特的地方,我们需要用心读。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相关推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4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石高新字第18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5272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