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一技之长 / 正文
《扁鹊文化与原创国医》第四十四讲 《难经》讲理罕言“道”
马京雪 发表于:2018-4-24 08:45:39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2631
本帖最后由 马京雪 于 2018-4-24 08:47 编辑
: v/ I- U  t: a- A9 F
9 i( ~, N) x. e! u
“道”这个字在清·陈昌治刻本《说文解字》:“所行道也。从辵(chuo)从。一达谓之道”。“道”原来的意思是人们走的道路,不是哲学意义上的“道”,在老子阐明大道之学而后,“道”成了含义很广的哲学概念。与老子、孔夫子同时代的扁鹊秦越人时代,中医学受到“道”学的影响很小,继承扁鹊秦越人医学思想比较多的《难经》中有几次提到“道”,也不是后来的含义很广泛的“道”的概念,《难经》中的“道”是“道”的原始概念,也就是道路的意思。
  《难经·二十七难》:
圣人图设沟渠,通利水道,以备不虞。天雨降下,沟渠溢满,当此之时,留需妄行,圣人不能复图也。此络脉满溢,诸经不能复拘也。
这是一个比喻,把人体的络脉比喻成小的沟渠。孔夫子说:“预则立”,“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远瞩的人提前把沟渠建设好,疏通好,以备不测只需。等到下大雨的时候,沟渠就可以起到很好的排涝的作用,这个时候人要小心,不要靠近危险的地方,就是圣人也不能在这个时候起到任何作用,这就好比人体的气血旺盛,十二正经和络脉的气血都很充盛,十二正经对络脉的调节作用就很小了一样。
《难经·三十一难》:
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气之所终始也。
三焦,为六腑之一,是上、中、下三焦的合称,历代医家对于三焦的认识是不一致的。对于三焦的形态认识,历史上有“有名无形”和“有名有形”之争,即使是有形论的医家,对于三焦实质的争论,至今尚无统一看法,但是对三焦生理功能的认识基本上是一致的。
我们一般认为,膈肌以上为上焦,包括心脏和肺脏。膈肌以下到肚脐为中焦,包括脾胃。肚脐以下至二阴为下焦,包括肝脏、肾脏、大小肠、膀胱、女子胞。就肝脏的部位来说,应该是中焦,但是肝脏与肾脏的关系非常密切,故而中医学将肝脏划归下焦。三焦的功能是五脏六腑功能的综合。
三焦具有通行元气,运行水谷和水液的功能,是元气、水谷、水液通行的道路。《难经·六十六难》:“三焦者,元气之别使也,主通行三气,经历五脏六腑”。明确的指出了三焦是人体元气升降出入的道路,人体元气通过三焦而到达五脏六腑和全身各处,总领五脏六腑、营卫、经络、内外、左右、上下之气。三焦通,则内外左右上下皆通。三焦具有将水谷的精微物质变化为营气以及传化糟粕的作用。根据上、中、下三焦所处的部位不同,在水谷的运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也是有所不同的,上焦敷布气血,中焦主腐熟,下焦主分别清浊,主排出糟粕。三焦是水液运行的主要通道,《素问·灵兰秘典论》:“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水液的代谢虽然是胃、脾、肺、肾、大小肠、膀胱等脏腑共同协作而完成,而水液的升降出入,周身环流,则必须以三焦为通道才能实现。
《难经·三十五难》:
《经言》:小肠者,受盛之腑也;大肠者,传泻行道之腑也;胆者,清净之腑也;胃者,水谷之腑也;膀胱者,津液之腑也。
   小肠接纳来自经过胃初步消化吸收的饮食水谷,所以说小肠是受盛之腑,另外小肠还具有泌别清浊的功能。
大肠有接受经过胃和小肠消化后的水谷糟粕,并将糟粕排出体外的功能,是饮食水谷被消化后的糟粕的传泻的通道,所以说是“传泻行道之腑也”。
胆附于肝,内藏胆汁,是一种清净、味苦而呈黄绿色的“精汁”,亦称“清汁”,故《灵枢·本输》称胆为“中精之府”,《千金要方》称胆为“中清之府”,《难经·四十二难》说:“胆在肝之短叶间,重三两二铢,盛精汁三合。”
胃为水谷之海,是受纳、腐熟水谷的器官,所以说是水谷之腑。
膀胱是位于骨盆内的贮藏尿液的器官,所以说是津液之腑。
《难经·四十六难》:
《经言》:少壮者,血气盛,肌肉滑,气道通,营卫之行不失于常,故昼日精,夜不寤也。老人血气衰,肌肉不滑,营卫之道涩,故昼日不能精,夜不得寐也。故知老人不得寐也。
年轻人气血比较旺盛,人体各脏腑、四肢百骸的功能良好,十二经络、奇经八脉比较畅通,气血运行能够很好的与天地之间阴阳消长的规律相应运行,所以年轻人精力比较旺盛,对于熬夜也是可以很好的耐受的。老年人气血衰弱,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的功能衰弱,十二正经、奇经八脉比较涩滞,气血运行与天地之间阴阳消长的规律不能很好的相应,所以老年人精力差,夜间睡眠不好。
我们经过对《难经·二十七难、三十一难、三十五难、四十六难》的分析可以看出原文中提到的“道”字,是通道、道路的意思,如大小肠、血脉,是运行水谷、气血的通道,与“道”字的本来意思是一致的,也是和扁鹊秦越人的学术特征相符合的,没有老子所说的“道”的含义。
但是,《难经》毕竟不属于扁鹊亲手写成的著作,其中既引用了《经言》等前人的经典,也必然会吸收道家理论的精华。
《难经·三十三难》说:
曰:肝青象木,肺白象金。肝得水而沉,木得水而浮;肺得水而浮,金得水而沉。其意何也?
然:肝者,非为纯木也,乙角也,庚之柔。大言阴与阳,小言夫与妇。释其微阳,而吸其微阴之气,其意乐金,又行禁用词语多,故令肝得水而沉也。肺者,非为纯金也,辛商也,丙之柔。大言阴与阳,小言夫与妇。释其微阴,婚而就火,其意乐火,又行阳道多,故令肺得水而浮也。肺熟而复沉,肝熟而复浮者,何也?故知辛当归庚,乙当归甲也。
  p/ Z: g( o, F1 B% V( w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马京雪 发表于 2018-4-24 08:46:01 | 阅读全部
肝属木,肺属金。肉质的肝脏在水中是下沉的,木头在水中是上浮的。肉质的肺脏在水中是上浮的,金属在水中是下沉的,为什么肝脏与木相配,肺脏与金相配呢?) u0 x- o- W* U& x. {, n
肝脏的五行特性不是单纯的木行的特性,是乙木和庚金两种特性的综合。从大处而言他们属于阴木和阳金。肝脏的特性是以微小的阳气为用,以微阳之气吸纳微阴之气,肝气左升有序与肺金的降敛之性是密切相关的,肝阴在肝脏中占有比较多的比例。另外,肝脏与肾脏同居于下焦,肝为阴中之少阳,“阴者,藏精而起极也”,肾阴能够上达与肝脏的生生之气与密切相关的,肝脏居于下焦而行禁用词语,所以肉质的肝脏在水中是下沉的。肺脏的五行特性不是单纯的金行的特性,是辛金和丙火的两种特性的综合。他们是阴金和阳火的关系。肺脏的特性是以微小的阴气为用,功能上说肺金的降敛是与小肠的通降性能密切相关的,肺金在性能上需要小肠之火的滋养,肺藏气,气为阳,在肺脏中占有比较多的比例,另外肺脏与心脏同居于上焦,肺为阳中之少阴,“阳者,卫外而为固也”,肺气对于固护肾精以及心火的下降有着密切的关系,肺居上焦而行阳道,所以肉质的肺脏在水中是上浮的。当把肺脏和肝脏烤熟后,烤熟的肺脏在水中又是下沉的,烤熟的肝脏在水中又是上浮的,这又是为什么呢?辛金为阴金,乙木为阴木,当用火把两脏中的阴气耗尽以后,辛金特性就变化成庚金,乙木特性变化成甲木,所以肺肝两脏在烤熟后特性就向相反的方向变化了。
0 k" h+ T% T0 X0 l$ Z5 O+ u这一段比较复杂,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这一段可以从五行生克的角度理解,这一段主要说的是五行逆克不克的道理,我们有机会在讨论这个问题。我们从这一段原文中可以看出《难经》吸收“道家”学说,也出现了 “禁用词语”、“阳道”等词语,但全书只有一次,属于“偶见”运用,使用不频繁,这与其广泛而全面地传承扁鹊学术,有着明显的不同。" U; g) x' v" d( K
《难经》除了吸收前人的成果之外,还讨论了许多复杂的临床现象,比如“八难”就说:“寸口脉平而死者,何谓也?”所谓“脉平”,就是脉象没有异常,这样的病人应该身体健康,却出现了“死亡”的反常现象,这应该如何解释?《难经》作者提出了“生气之原”、“三焦之原”、“ 守邪之神”和“肾间动气”的学说,这些学说又被概括为“元气”、“原气”:
8 _" a& d* C- ?《难经•八难》说:
) P) B+ e) _, M* J1 l “诸十二经脉者,皆系于生气之原。所谓生气之原者,谓十二经之根本也,谓肾间动气也。此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呼吸之门,三焦之原。一名守邪之神。故气者,人之根本也,根绝则茎叶枯矣。寸口脉平而死者,生气独绝于内也。”
0 J- h; v8 S2 [; n. d“肾间动气”是先天生气,人体的元阳,生命的根本动力所在,十二经脉生气的根本所在,统辖营卫之气。人体的气血升降,必须由肺气的推动,肺司呼吸,为一身之橐龠(tuo  yue),呼吸在人体气血循环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人必须要吸入天的阳气,呼出地的阴气,呼吸的同时推动气血运行。心为君火,吸入之气是天的阳气,本性上也是属火的。吸入之气由鼻而入肺,经历心脏,引导心火从心系循着督脉进入肾脏,又从肾系到达下焦胞室,挟膀胱至膀胱下口。吸入的天阳之气与心火相合蒸动膀胱之水,化而为气,循着冲脉、任脉向上,经过膈肌进入肺脏,在由口鼻、皮肤汗孔排出体外。呼出之气,在口舌、脏腑之中则为人体的津液,由人体各条经脉、络脉等气血运行的通道而外出于体外,或为汗液,或为呼出之气中的水分。这就是乾坤相交三索之义,所以说人与天地相参也。“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点真阳”,心为阳,肾为阴,心为元阳所在之所,肾为元阴所在之所,元阳藏之于心而其用在肾,心肾相交而生肾间动气,为人体根本之所在。《素问•阴阳离合论》:“大冲之地,名曰少阴”,“大冲”就是肾脉与冲脉相合而盛大,所以称为“大冲”。两肾之间是冲脉所起之地,与体外关元穴相应的部位,是三焦气化之源,十二经之气均系于此,所以说这里是人体的根本所在。挟任脉向上至咽喉部位,以通呼吸,所以这里又被称为“呼吸之门”,手三阴三阳为其枝叶,足三阴三阳为其根,这是扁鹊秦越人用一棵树来比喻人体。肾间动气是三焦气化之源,十二经气之所系,主宣行营卫气血,又为精神之所舍,元气之所系。一名“守邪之神”,这是因为命门是固守精神的所在,邪气不能妄入,一旦遭到邪气侵袭,人的生命也就随之而终止。如果肾气先绝于内,人一旦患病就是十分危险的。9 l, s, G/ J7 }, F! r% U2 T
《难经•一难》:“曰:十二经皆有动脉,独取寸口,以决五脏六腑死生吉凶之法……寸口者,五脏六腑之所终始,故法取于寸口也。”第一难和第八难所说的好像是相悖的,其实这是第一难和第八难所论述的角度不同,各有所指的缘故。第一难以寸口决生死,这是说寸口为脉之大会,水谷之气变见于寸口。第八难以原气而言,人的原气盛则生命力旺盛,原气绝于内,虽然寸口脉与平常人无异,但是其人也不免于死。这是原气为体,水谷之气为用的关系。
2 ?( k( U) w4 g; _# ^《难经•十四难》说:
7 c! R& f& h' `. T% H5 R“上部有脉,下部无脉,其人当吐,不吐者死。上部无脉,下部有脉,虽困无能为害。所以然者,人之有尺,譬如树之有根,枝叶虽枯槁,根本将自生。脉有根本,人有元气,故知不死。”5 a) ~9 _+ @2 o+ u3 p
脉是运行气血的通道,寸口为脉之大会,候五脏六腑之气,寸脉以候上焦,关脉以候中焦,尺脉以候下焦。上部有脉,下部无脉,说明人体的气机浮盛于上,中焦脾胃为人体气机升降之中枢,中气斡旋,则人体气机得以升降,现今脉盛于上,胃气不能和降,所以应当出现呕吐,如果没有呕吐的症状,说明是虚阳上浮,随时有暴脱的危险。上部无脉,下部有脉,虽然有疾病,也是比较轻的,经过治疗是可以痊愈的。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尺部有脉是因为人的元气还存在的缘故,人的元气存在就好比大树有根一样,枝叶虽然有所枯萎,但是大树的根没有被破坏,还是可以存活的。当然了这里所说的下部有脉的脉象不是很弱很弱的那种脉象,如果是尺脉只有那么一点点的很微弱很细的脉搏搏动的话,这也是预后不好的表现,一定要及时交代病情,我们用中医的方法进行治疗有可能可以延长生存时间,但是一定要尊重病人或家属的意见,万事随缘,不可强求。生死选择有自己啊!
) {5 F9 ^% Z( s  X0 m- a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相关推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4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石高新字第18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5272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