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同道 / 正文
学习黄埔军校精神,做新时代的金华佗
曹东义 发表于:2018-8-16 17:38:31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5640
本帖最后由 曹东义 于 2018-8-18 09:27 编辑 8 E, a( c3 U7 m3 o, X: h4 ?

# F9 {: F5 o- P9 Q- F
学习黄埔军校精神,做新时代的金华佗
曹东义
河北省中医院科学院

+ D' t$ j% X; T6 D& D) h
张仲景与华佗都是著名的中医学家,也都生活在东汉末年汉灵帝到汉献帝的时期,但是没有史料说他们互相认识,更没有说他们之间有过医学交流。
他们既然同时生于那个时代,面对一样的社会环境和医学难题,走的人生和医药的道路却很不同,对于后世的影响也有很大差别。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一事实?如何借鉴他们的历史经验?如何做是现代的中医,把他们开创的事业发扬光大?
面对西医的强大冲击,路在何方?
我们应该穿越时空,深刻反思这一问题,向他们寻找智慧。
华佗医书传承的困惑来自何方?

  \( N$ e) H& N# J$ u' ~
中医的书籍,一般是记载中医理论、临床经验、用药指南之类的知识,是在很漫长的历史过程之中逐渐形成的,有些内容甚至是用生命换来的“不传之秘”,或者属于“传男不传女”的珍宝。因此,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时候,对于医药书籍也特别提出来不能销毁,要保护这类著作。
笔者阅读《华佗传》的时候,无论是《三国志》的记载,还是《后汉书》的描述,都说“佗临死,出一卷书与狱吏,曰:‘此可以活人’。吏畏法不受,佗亦不强,索火烧之。”这是一部什么书,为什么会触犯法律?难道私人之间互相传授一本书是违法的吗?难道“年且百岁”的民间老中医华佗,他的书不许在社会流传吗?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很多年。
后来,我研究《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这本医书得到了启示,它“卷首有三皇像,在三皇像四周为二十八宿和朱雀、玄武、青龙、白虎四神象。”
《辅行诀》这个据说由陶弘景编撰,保留了《汤液经》60首方剂的古医书,带给我们很多历史信息。
它们著作的基本形式,或者叫书籍体例,都是前边按照脏腑归类的补方、泻方治疗百病(杂病),后面用青龙、白虎、朱雀、玄武、阴旦、阳旦治疗外感“天行热病”。
《金匮要略》的杂病,用脏腑藏辨证,心肾肝肺四个脏腑,都属于“四神像”所代表的时空,也就是春(东木肝)夏(南火心)秋(西金肺)冬(北水肾)。
中间的土(中黄脾)不主时,却主管升降。
因此,陶弘景说:“阳旦者,升阳之方,以黄芪为主;阴旦者,扶阴之方,柴胡为主;青龙者,宣发之方,麻黄为主;白虎者,收重之方,石膏为主;朱鸟者,清滋之方,鸡子黄为主;玄武者,温渗之方,附子为主。此六方者,为六合之正精,升降阴阳,交互金木,既济水火,乃神明之剂也。张机撰《伤寒论》,避道家之称,故其方皆非正名也,但以某药名之,以推主为识耳。
《汤液经》有大小阴旦、阳旦、青龙、白虎、朱鸟、玄武,在形式上很整齐,是很完整的“六合正经”,说它们属于“神明之剂”好不夸张。
正是是这个象征“六合正精”的图像,也是太平道(黄巾军)经典《太平经》最显著的标志,被称为“中黄太乙之教”。那个时代,宗教首领为了发展教民,也利用一些中医知识为教民和大众治病,这让医学与道教活动的界限模糊不清了。
四神的图像出现在华佗之书的卷首,狱卒才不敢要。
要了这本书,就说不清自己的身份,很有可能成了政治犯——黄巾军。并且,书籍很可贵,有书的人,大多属于首领。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之中,虽然有大、小青龙汤,有白虎汤、真武汤、阳旦汤,但是它们不是完整的“六合正精”,没有一齐出现在著作里,而是错杂存在于六经病文字之间,看不出它们属于“六合正精”,是一个“打散了的碎片、零件”。
张仲景在序言之中,还有很多信息,可以佐证我们的观点。

* ^. `! l& A  o' f2 k
张仲景改造了《汤液经》的结构
9 {/ G) L2 ]8 X3 e- i
皇甫谧《甲乙经序》说:“上古神农始尝草木而知百药。黄帝咨访岐伯,伯高,少俞之徒,内考五脏六腑,外综经络血气色候,参之天地,验之人物,本性命,穷神极变,而针道生焉。其论至妙,雷公受业传之於后。伊尹以亚圣之才,撰用《神农本草》,以为《汤液》。”《汉书艺文志》记载的经方《汤液经》是非常重的经典著作,被历代医学家所传颂。
皇甫谧又说:“仲景论广伊尹《汤液》为十数卷,用之多验。近代太医令王叔和撰次仲景遗论甚精,皆可施用。”皇甫谧距离张仲景、王叔和生活的年代很近,只有几十年,他的话应该有较大的可信性。
张仲景为什么要改造“六合正精”?为什么他在《伤寒论自序》之中说:“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論》、《胎臚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却“避而不谈”对他最有借鉴意义的《汤液经》呢?
这里边大有文章,有非常重的历史原因。
《九卷》就是《灵枢》,灵的繁体字“靈”,本意如《说文解字》所说:“灵,灵巫也。以玉事神。”巫师祈祷下雨,很灵验。靈山、靈台、靈神、靈仙、靈魂、靈霄宝殿,都有宗教信仰的意味;张仲景避免《靈樞》的书名,用《九卷》代替,是因为靈、巫、道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张仲景批评有些读书人:“卒然遭邪风之气,婴非常之疾,患及祸至,而方震栗,降志屈节,钦望巫祝,告穷归天,束手受败。”
张仲景反对巫术,刻意与巫、道划清界限,有一般人难于理解的苦衷。
陶弘景说:“经方有救诸劳损病方,亦有五首,然综观其要义,盖不外虚候方加减而已。录出以备修真之辅,拯人之危也。然其方意深妙,非俗浅所识。缘诸损候,藏气互乘,虚实杂错,药味寒热并行,补泻相参,先圣遗奥,出人意表。汉晋以还,诸名医辈,张机、卫汜、华元化、吴普、皇甫玄晏、支法师、葛稚川、范将军等,皆当代名贤,咸师式此《汤液经法》,愍救疾苦,造福含灵。其间增减,虽各擅其异,或致新效,似乱旧经,而其旨趣,仍方圆之于规矩也。
张机撰《伤寒论》,避道家之称,故其方皆非正名也。”其中的原因,不是单纯的业务、专业的原因,而是因为激烈的政治斗争。
《汤液经》作为经方家最具代表性的著作,在东汉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仍然十分流行,它的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后来它竟然“人间蒸发”,逐渐消失了。其背后的原因也是因为那个时期的政治形势。

" g# ?9 Z/ @5 w0 ^) R4 Q
《汤液经》失传是由于政治险恶
6 r" ?/ B' K) `4 \9 y
黄巾军所造成的社会大动荡、大变革,是东汉灭亡,三国分裂、鼎立的起因。
巨鹿郡张角(今河北省平乡人)创立的太平道,也是依托黄老之学,据说他得到道士于吉等人所传《太平清领书》,创“太平道”,自称“大贤良师”,拳事黄老道,以阴阳五行、符箓咒语为根本教法,信“中黄太一”之道。《三国志》说他“持九节杖,为符祝,教病人叩头思过,因以符水饮之,得病或日浅而愈者,则云此人信道;其或不愈,则为不信道”。
起初,张角的活动似乎仍属普通的宗教活动。但经过不断传播,蓄积力量,到汉灵帝熹平年间(172-177),随着汉王朝内部宦官集团和外戚士人等政治斗争的加剧,社会动荡不安,民众思想混乱。张角以符水咒说为民治病,发展徒众,十余年间达数十万人,遍及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分大方三十六,小方六七千,各立渠帅。于灵帝中平元年(184年),张角扬言“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三十六方遂同时起事。他自号“天公将军”,以其弟张宝为“地公将军”、张梁为“人公将军”。部众皆着黄巾以为标帜,故称“黄巾军”,被蔑称为“黄贼”。
汉灵帝慌忙调集各地精兵,进剿黄巾军。各地豪强地主也纷纷起兵,配合官军镇压起义,其中著名的有袁绍、袁术、公孙瓒、曹操、孙坚、刘备等。
黄巾军起义之后不久,张角病死于军中,张宝、张梁先后战败被杀。
黄巾起义加速了东汉政权的衰败,中平六年(189),董卓率兵进入洛阳,废少帝,立陈留王刘协(181-234)为帝,史称汉献帝。董自为相国,独揽朝政。次年关东诸侯推袁绍为盟主,讨伐董卓,卓败,挟持献帝西走长安,并驱使洛阳数百万口西迁长安。行前,董卓的士卒大肆烧掠,洛阳周围二百里内尽成瓦砾。到192年董卓被王允、吕布所杀,历时3年。社会经历了深刻的变革,此后三国群雄先后登场,成为乱世的开端。这一年,曹操收编的30万青州军,都是黄巾军;公元215年,曹操收编张鲁的天师道(五斗米道),与黄巾军一样信仰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与黄巾军的“中黄太乙”如出一辙。
《三国志·张燕传》说:“张燕,常山真定人也,本姓褚。黄巾起,燕合聚少年为群盗,在山泽间转攻,还真定,众万馀人。博陵张牛角亦起众,自号将兵从事,与燕合。燕推牛角为帅,俱攻瘿陶。牛角为飞矢所中。被创且死,令众奉燕,告曰:“必以燕为帅。”牛角死,众奉燕,故改姓张。燕剽捍捷速过人,故军中号曰飞燕。其后人众寝广,常山、赵郡、中山、上党、河内诸山谷皆相通,其小帅孙轻、王当等,各以部众从燕,众至百万,号曰黑山。灵帝不能征,河北诸郡被其害。燕遣人至京都乞降,拜燕平难中郎将。”
被统治者称为黑山贼的张燕,势力达到汉灵帝“不能征”的程度,反而封他“平难中郎将”笼络他,足见这段历史不仅曲折,而且还很漫长。黄巾军主力(黄贼)虽然在公元184年被镇压,192年在山东青州仍然有百万黄巾军,曹操击破他们之前,黄巾军首领给曹操的信中说:“昔在济南,毁坏神坛,其道乃与中黄太乙同,似若知道,今更迷惑。汉行已尽,黄家当立。天之大运,非君才力所能存也。”
“中黄太乙”是太平道的教旨,作为黄巾军标志,“中黄”就是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中间是黄(后)土。“太乙”也经常被写为“太一”、“泰一”,它是天帝、北斗的象征,也是“道”的化身。“中黄太乙”是道教信徒们,对于大自然和神灵世界最高、最神圣的寄托。
太平道(黄巾军)起义的口号就是“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黄巾军起义之后,由于“灵帝不能证”,就通过安抚诏安,或者允许地方豪强拥有军队,这就造成很多土豪蜂起,都成了拥有“私兵”的割据首领,袁术、袁绍、曹操、刘备、公孙瓒、孙策等都是这样起家的。这种一夜之间、急病乱投医的应对措施,经历几十年的漫长发展,就造成了分裂国家、摧毁政权的政治势力,东汉王朝被推翻,三国纷争的局面就这样形成了。
这就是华佗蒙害,张仲景写书的时代背景。
中医的书籍,如果在卷首绘图,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的图样,就会出现“华佗送人不敢要,仲景用了不敢说”的尴尬局面。
; ]( Z; J0 c" G, r% m
“中黄太乙”让华佗之书不能传承
  E6 A% v% q! Z  B; C2 x. M, _
华佗送给狱卒的书,如果不是《汤液经》,也一定是和《辅行诀》一样,它在卷首绘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以及三皇的圣象,一看就像道教的经典,或者像图谶之类的禁书。因此,狱卒畏法,不敢接受。假如华佗交给狱卒的《活人书》,没有图像,只有方药、案例、经验,狱卒很可能会千恩万谢、欢天喜地接受了。
华佗作为一个久经世故的老中医,他绝对不可能私自传授禁书,也不可能明知法律不允许,还勉强“出书一卷”交给狱卒的。
值得提出的是“出书一卷”,与“写书一卷”不一样,他拿出来的书,有可能是他游学的时候,接受自前人的著作。《后汉书》说华佗“去家思归,乃就操求还取方。”华佗要回来的“方”,应该是“经方”,而不是“药方”,也可能是事前早就写好了,打算“传道、解惑、授业”的医学著作。他烧了这部“可以活人”的宝书,的确是很令人惋惜的。
张仲景由于身份特殊,他“宗族素多”并且也姓张,与道教首领们同姓,因此,他在利用《汤液经》的时候,尽量避开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的四神兽,在《伤寒杂病论》之中,把它们“打散揉碎”、“再利用”,避免其与黄巾军以及其他道教首领有关的嫌疑,在书中的序言里只字不提《汤液经》,与这一段特殊的历史动荡有着密切的关系。
说来也许是巧合,姓刘的宗师可以不纳粮,而太平道、天师道,还是“黑山贼”,他们的首领都姓张,“余宗族素多”的张仲景,学医于张伯祖,老张家是一个大家族,正在经受时代风潮的冲击,这也许就是张仲景不得不“坐堂行医”的幕后原因。

9 p; ^% |5 c2 ^1 X9 X
中医过去为何只学张仲景没有走华佗的道路?

4 n. b" N; p& s1 m, I" K' A  i
中医在指导理论上,由《内经》建立的方法论,与西医鼻祖希波克拉底、盖伦建立的方法是不同的。
在临床上,许多治疗疾病的方法,反过来会对指导理论有一定的需求。
在西方,像化脓性阑尾炎、胃穿孔、宫外孕、肠梗阻、化脓性胆囊炎、坏死性胰腺炎等等,这些疾病在《希波克拉底文集》里,或者在《剑桥医学史》里,大部分是需要做手术的,需要进行切开引流,否则就会死亡。事实证明,在没有抗生素的时代,在止血技术不过硬,没有麻醉药物的西方世界,上述急腹症病人大多是要死亡的。依靠手术侥幸活下来的病人,也是要在鬼门关里走几个来回的,其间痛苦万状,难于言表的细节,实在是罄竹难书。
在世界的东方,在华佗和张仲景的故乡,这一类病人的遭遇可能要好得多。他们有时候可以遇到华佗,可以开膛破肚切除病灶,可以刮骨疗毒治疗伤痛。尽管华佗的“麻沸散”失传了,而有活血化瘀、托毒生肌的中药,它们既可以防治感染,也可以止痛、止血,病人的痛苦要小得多。
假如一个腹部硬满,疼痛难忍的病人,他遇到的不是华佗的传人,而是遇到了张仲景的信徒,经过大黄牡丹皮汤、大小柴胡汤、大小承气汤、大小陷胸汤一番治疗,再加上针灸、按摩、导引、点穴,可能病情逐渐缓解,腹内化脓性的物质逐渐吸收,梗阻的肠道恢复传输,也许病人又活过来了。
也就是说,在华佗那里受的手术之苦,或者因为“错投了”仲景之门,或者由于没有找到华佗弟子,各种急腹症就依靠张仲景的方子治好了,内科治疗“替代了”华佗外科!
内科治疗照样能够治疗需要开刀的外科疾病,一样可以“治病活人”,人们就因此而不愿意选择华佗的方法,中医们也不需要学习华佗的外科手术了。“用进废退”的结果,“华佗的刀”逐渐生锈了,放在那里无人问津,必然会失传。
“麻沸散失传了”,这是中国人的不幸呢,还是因为中国人太幸运?
假如没有张仲景,没有他建立的六经辨证治热病,也没有他的脏腑辨证治杂病,而只有华佗的手术刀。难道中医们会让珍贵的“麻沸散”失传了吗?
假如中医只有华佗指引的道路,需要经常做手术治疗疾病,难道中医们会放弃研究人体解剖吗?他们在切开病人肚子的时候,难道不需要避开血管?不需要躲着神经?不需要避免损伤重要脏器?毫无疑问,那是需要这样做的。
假如中医这样做了几千年的外科手术,而不知道膈肌为何物,还需要像王清任那样到“义冢”去偷窥吗?我不相信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医林改错》这样的书,也不需要等到清朝末年才出版,自然也轮不到由王清任来书写。
这些中医特色的形成,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正是“成也仲景,败也仲景”。
张仲景将内科治疗发挥到极致的辨证论治,以不争的优势战胜了华佗的外科手术,中医的传人们放弃了对于华佗技术的追求,纷纷拜倒在张仲景的门下,成了辨证论治的岐黄传人。
) Z) _+ P: C) l8 {! E) @
学习黄埔精神,做新时代的金华佗
8 v9 j7 `$ K2 x
华佗作为一个既懂内科,又精于外科的医生,尽管他生前,“年且百岁,犹有壮容,时人以为仙”,但是,他竟然被迫害致死。
华佗何罪之有?
怀璧其罪!
华佗只不过希望做一名民间医生而已。由于生不逢时,遭受政治迫害,连自己心爱的学术著作也不能传下去。
有些古人还说华佗“为人性恶难得意”、“耻以医现业”,他们根本不懂华佗的心,不知道他当年的痛苦,深深地误解了华佗。
这是一段历史冤案,千古沉冤,应该澄清,更应该汲取教训,古为今用。
痛定思痛,要想不被人误解,就要学习张仲景的智谋,升级换代,发挥作用,而不要受到制裁、治罪。
也就是说,即使有技术,也要有合法身份,做新时代的“金华佗”。
金钟罩、铁布衫,虽然是小说家的虚构,但是,有了国家法律的保护,穿上“大腹(夫)皮”,就可以避免华佗那样被迫害,避免“倪海清事件”的悲剧重演。
这就是,首先了解国家政策,虽然属于民间医生,也不能做“非法行医”者。
第二,按照国家有关法令、法规,进行培训学习,了解与本专业有关系的基本知识,才能比较容易获得通过,成为金华佗。
第三,走“师承与确有专长”人员的途径,需要“在医师指导下,从事医术实践满五年”,需要两名中医师进行推荐。指导老师的资格,国家有明确的规定。
古代“师徒传承”,靠缘分,也有不同的层次,有传道、授业、解惑的区别。
现代中医,也有不同技术职称的区别,“名师难求”,也需要帮助。
中医的技术,也可以借鉴围棋九段“段位”划分,为人们通过继续教育、技术比武、展示才艺提供依据。
当年的黄埔军校,招收了很多热血青年,他“为了中华崛起而读书”,练就一身硬功夫,走上战场,反对封建割据、抗日救国,演绎了很多动人的故事。
新时代,呼唤华佗式的中医,为大众解决疾病的治疗;也需要想华佗那样“晓养性之术”,练五禽戏,养生治未病,开设中医养生馆,建设中医康养旅游基地,让人不得病、少得病。
今天需要发扬黄埔军校的精神,为中医复兴而读书,接受专业培训、实战训练、跟师成长,逐渐成为“金华佗”新中医,是道术并重的新中医。
我们新时代的“金华佗”,就如同“转世靈童”那样的新中医,是理论自信,疗效自强,传承自觉的中医,有了这样的“金华佗新中医”,中医的队伍就能“体系自立”,达到中西医并重,实现健康中国的梦想。
# o" U8 e) V% g2 N5 {

/ _. D7 R! W. K% Y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曹东义 发表于 2018-8-18 14:37:18 | 阅读全部
 髙品山( 八十一岁)说:
# |  J2 Q) a/ [" W历史上的中医从来是没有人管的,但中医代代出人才,朝朝有进步,此时的人们抱着“不为良医,便为良医”的伟大思想深入其中,不断推动了中医的发展。自从中国开始用制度来管理中医,中医便一路滑落,到了今天已经奄奄一息。原因不在别的,而是制定的政策不仅没有发展中医,相反却为中医的发展建立了重重障碍,这直接导致了中医在中国的持续衰退。& k( U2 a0 O. @! K* L

! J$ J' K& E, X, U4 M5 a0 F) b/ T
中医振兴,需要大量中医人才脱颖而出。可现在的中医政策,几乎是劣胜优汰,看看那些中医药大学毕业的学生,虽然不会看病,却有行医资格,他们大量分布于中医院、中医研究机构、中医管理部门,结果,他们低下的中医水平让国民觉得中医根本看不好病,是骗子,是伪科学,最终遭到了国民的抛弃,没有了国民的支持,中医的衰退就不可避免了。与之相对应,民间中医来源于师承或自学,他们的中医水平往往不错,但往往很难通过西式的中医执业考试,于是被当成是伪中医不断被打压。当一个政策不是以临床效果来对中医进行选择的话,那么这个政策一定会阻碍中医发展。8 M- \) M' ]' f" ?' L  T: x% r
- L( A4 @# [" ^3 f, N/ Z
现在的当务之急,就要重新建立以临床效果的评价标准,诊断水平高,辩证得当,用药精确的人才是真正的好中医。因此,应该废除《中医药法》中的以执业考试为标准的中医评价标准,转而用临床来评价,而评价临床效果者就是病人。
' H8 X1 v' G3 i
6 z2 o, w5 y0 y/ o在过去,中医是很难制定标准的,因为中医是一门人体管理的学问,而这关于人体管理的办法多了去了,比如,心理疗法,气功疗法,情志疗法,食疗法,针灸疗法,按摩疗法,砭石疗法,拨罐疗法,中药疗法等,很多疗法就和日常生活密不可分,中医和生活是不可分的,我们也无法拿出一个具体的标准来定义什么是中医,什么是生活。要对中医进行评价,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以患者的口碑为标准。比如英国中医发展得很好,原因就在于让患者对中医进行评价,疗效差者自然被淘汰。中国古代中医持续发展,也是靠这种没有具体标准的政策。现在的中国,应该回归旧的标准,只要登记,谁都可以行医,让患者来进行评判。如果非要以规范的制度来管理中医,那就要制定了以临床为核心的标准,关键的问题是,你能制定出这样的标准吗?
& K9 M0 p: X2 ^4 \2 n8 e% z: }
中医是建立在对大自然最普遍规律的正确把握之上的,而这个规律并不是什么可观察的东西,而是一个无形无象、无所不在的原理,它是从书本上学不来的,要深刻地领悟它,靠的苦难经历或丰富的临床。而现在的中医教育只重视那些死的知识,而忽视了对这个规律的领悟,没有了这个灵魂,即使你学再多的中医知识,也没有多少价值。况且,现在大学教授的中医理论,早已被现代人理解得扭曲变形了,偏离了中医的原意,如此的教法,就是连理解中医都难,更何况去行医了。
; i6 e- P9 J2 b- a5 E0 n& q4 t' V; i( b- u4 u
现在的中医教育,当务之急是重新编写一套符合中医本义的教材,用大白话把中医学原理讲出来,让学子们能够正确认识到中医的科学性。其次,中医是全科,不能再把中医分科进行教育,而是应该实行导师责任制,即一个教授带一批学生,以临床为核心进行教育,唯有如此,才能够培养出真正的中医来。
7 c7 B, Z6 r& X  p7 q2 A) n3 }* {
医院是一种批量化治疗的系统,西医讲究的是机械对应,它非常适合这种模式,而中医讲究的是个性化治疗,它根本不适合这种规模化经营,因此,用中医院和西医竞争,肯定是走错了路。可笑的是现在很多领导,把大量资源投入到中医院,可收效甚微。事实也不断证明了这一点,中医院在与西医院的竞争中全面落败,它们不是中医西化,就是被社会淘汰。
* S, {8 B+ {5 T1 [+ d. c0 B. a
: A0 n$ |  D2 I3 B0 d要振兴中医,就必须发挥中医个性化治疗的特点,以个体中医来对抗西医院,这样通过中医简便易廉的优势就可以完胜西医。当然,我们不要求特别照顾中医,只需要和西医公平竞争就行了,那就是让所有找个体中医治病的患者能够享受医保。
" U7 Y, {3 B0 E# P2 E$ G0 g+ i0 L9 {- U# [: [- g9 ^+ i, X3 M+ o: T
现在的中医政策基本上都是几个不懂中医的科学家拍拍脑袋想出来的,它完全背离了中医的特点,如此的搞法,只会让中医死得更快。如果真想搞好中医,那就按照大师之言来进行管理吧!唯有如此,中医才能够快速走出低谷。, b. q- x3 o5 _" a
0 H& d* m: L  U0 O
0 t. H) Q1 ]& B7 H! w8 d# l
猜你也喜欢:4 M( O8 B9 H6 R4 Q

2 r) K* J6 {) H; y3 @: Y别让华佗在世也不合法!9 ~5 Y. _3 t$ h# z1 y% \
世界上最奇葩的教育——中医
  W! z0 r' W- ~3 x  W民间中医都是“非法行医”成长起来的!
/ f! X# F$ }* }欲复兴中医,先废除中医医师制度!
# ^& |+ v- G/ T0 ]1 W" k  f公号主人赵伟民简介,实践出真知!
! ~6 L. e( ?6 {% ?1 H+ Q不请民间中医出山,中医绝对没戏!* D* F5 ]/ O6 D6 X6 \- Q5 R* \
科学正在追赶中医,中医将变成科学前沿!5 Q; [, C: T+ _6 N' ]7 Z- f
 不为良相即为良医,是中华民族文化者的豪言壯语,这句话即是共产党政权发展至今各专业所培养出来具有各行专业水平的高等人才自学中医修身养性的退休和在职人员为国民贡献的巨大出路,和为社会人本素质的提高可作出的巨大贡献,当今的中医药法断了社会广大人才发挥为社会作贡献的人本中医的门路,中医药法违反古训,阻碍国家富强的中华文化医学的人才支撑。应该徹底打破,发挥不为良相即为良医大批文化者的作用。治病以效为则让民择优选医,才是以后中医振兴的唯一出路。也是避免中医衰败的最好方法。! n6 R& M; B2 N: E; L
2018/8/18  髙品山 八十一岁 qq173438347  微信13812334112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相关推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4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石高新字第18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5272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