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病治疗十八经方
杨思远20180916
近几年,随着空气污染的加重,肺系疾病成为令人谈之色变的一大杀手。穷究经典,在中医宝库找出诊断治疗的的有效方法,成为中医人的重要责任。较专业的中医文章难写也难读。但是,凡能读完读懂者,必能利己惠人。但愿您有耐心读完读懂并广为传播。
医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无疑是当代肺病诊断治疗的重要依据。认真研读,从中可受到很多启发。本文共收入《金匮要略》和《圣济总录》、《外台秘要》《千金方》《千金翼方》中关于治疗肺系疾病的18个经方。以供读者参照。
肺系病概述:
问曰:热在上焦者,因咳为肺痿。肺痿之病何从得之?师曰:或从汗出,或从呕吐,或从消渴,小便利数,或大便难,又被快药下利,重亡津液,故得之。曰:寸口脉数,其人咳,口中反有浊唾涎沫者何?师曰:为肺痿之病。若口中辟辟燥,咳即胸中隐隐痛,脉反滑数,此为肺痈,咳唾脓血。脉数虚者为肺痿,数实者为肺痈。
问曰:病咳逆,脉之,何以知此为肺痈?当有脓血,吐之则死,其脉何类?师曰:寸口脉微而数,微则为风,数则为热;微则汗出,数则恶寒。风中于卫,呼气不入;热过于荣,吸而不出。风伤皮毛,热伤血脉。风舍于肺,其人则咳,口干喘满,咽燥不渴,多唾浊沫,时时振寒。热之所过,血为之凝滞,蓄结痈脓,吐如米粥。始萌可救,脓成则死。
这段文字出自《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张仲景在此系统地讲述了肺系病的病机病理、病演变和预后及诊断方法。
首先从病因来看,风伤皮毛是造成肺病的第一因素。也就是说伤风感冒是引起肺病的第一步。因为肺主皮毛,体表与肺有着紧密的联系,体表受风,叫风中于卫,体表被束,毛孔闭塞,则“呼气不入”,也就是呼及困难。此时本来只是感冒初起,用解表药发汗则愈。但此时如果失治或误治,如用寒凉泻下药或抗生素强行压制,就会导致表邪入里化热而伤血脉,即伤营。因皮毛通过血脉直接与肺相连,风伤于血脉就会真接入肺。因为此时风已入内化热,故“风舍于肺,其人则咳,口干喘满,咽燥不渴,多唾浊沫,时时振寒。风邪入肺的第一症状就是咳嗽、咽干、喘满、生痰、发热畏寒。这时肺病就形成了,但还不严重。由于人的体质不同,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就就会因人而异,出现不同的结果。
如果病人原本上焦有热(如糖尿病属上消者,上消者渴饮千杯而不解渴),或者出汗过多,或呕吐,或便秘又服用利尿剂、下泻剂者,都会导致津液枯竭(重亡津液)。而肺为娇脏,喜润恶燥,一旦重亡津液,就会导至肺痿,即现在所称肺炎、肺纤维化,进而成为肺痈,即现在所称肺气肿、肺脓肿、肺癌。此时病人都有发热、咳喘、脉数、吐痰的之证。诊断区分的要点是,脉虚数、胸中隐隐作痛,干咳无痰或吐白痰者为肺寒、肺痿或肺气肿、肺纤维化。脉实而数,吐脓血者为肺痈、肺脓肿,预后不良。脉实而数,胸部或肺经循行部位持续刺痛,吐痰色白如米粥或夹血者为肺癌,预后险恶。
虽然原文中有“当有脓血,吐之则死”“始萌可救,脓成则死”的论述,但治疗得当仍可救治,并给出了治疗方法,且经实践证明,确有疗效。
1.上气,面浮肿,肩息,其脉浮大,不治。又加利,尤甚。
此句所说之证,上气即呼吸困难急促,肩息即只有耸肩才能呼吸,而浮肿、脉浮大,说明已出现阳脱之证,危在旦夕。又加利,既大小便失禁,说明阴己脱。阴阳俱脱是死证,其人难治。根据李可老中医的医疗实践,此时可以大剂附子汤并独参汤作最后一博,即生附子、人参(党参)各一斤,分别煎为汤,每以一汤匙为度,缓缓交替服之。
2.上气,喘而躁者,属肺胀,欲作风水,发汗则愈。
此句说的虽有上气肺胀(肺气肿),但仅是水气作病,是轻症,易治,可以汗法治之。方用越婢加半夏汤:
7 X- b3 \2 h: ]% K! [, n 麻黄六两 石膏半斤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五枚 甘草二两 半夏半升 。
上六味,以水六升,先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麻黄配石膏发汗清热,半夏去痰,草姜枣顾护心胃滋生津液并佐制麻黄半夏之辛燥。(同第11方)
3.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所以然者,以上虚不能制下故也。此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甘草干姜汤以温之。若服汤已渴者,属消渴。
此段文字讲的是肺寒性肺痿或肺纤维化。患者吐涎沫而不咳,因肺寒而不渴,但因上虚不能治下,可出现小便失禁或尿频,头眩晕,小便不黄,舌苔白。病因肺寒,故以干姜温之即愈。
甘草四两(炙) 干姜二两(炮)
右(口父)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
4.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
此句说的是咳嗽气喘,有明显的痰鸣音,是为寒饮导致的咳嗽,舌苔当白,小便当清,口不浊渴。治以温肺去痰止咳之法。
射干麻黄汤方
射干十三枚(一云三两) 麻黄四两 生姜四两 细辛三两 紫菀三两款冬花三两 五味子半斤 大枣七枚 半夏大者八枚(洗)(一法半升)。
右九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麻黄两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射干,味苦,性寒。有清热解毒,消痰,利咽之功。紫菀苦,温, 温肺,下气,消痰,止咳。款冬花,性味辛温,具有润肺下气,化痰止嗽的作用。五味子敛肺,滋肾,生津,收汗,涩精。善治肺虚喘咳,口干作渴,自汗,盗汗,劳伤羸瘦,梦遗滑精,久泻久痢。半夏去痰降逆。上五味与麻黄生姜细辛等辛热之药相伍,可温肺止咳润肺去热,再配以大枣护胃生津,相畏相成,共奏温肺去痰止咳之效。
5.咳逆上气,时时吐浊,但坐不得眠,皂荚丸主之。
此句说的是湿热咳嗽之肺气肿或肺脓肿,患者当有脓痰,舌苔当黄厚,伴有小便黄,口渴。当以清热去痰之法治之。因病情较重且多已迁延已久,以单味皂荚配蜂蜜、枣膏治之,以求药简力专之效。
皂荚丸方
皂荚八两(刮去皮,用酥炙)右一味,末之,蜜丸梧子大,以枣膏和汤取三丸,日三夜一服。
皂荚具有祛痰止咳,开窍通闭,杀虫散结之功效。用于痰咳喘满,中风口噤,痰涎壅盛,神昏不语,癫痫,喉痹,二便不通,痈肿疥癣。是治疗肺痈肺癌的重要药物。
6.咳而脉浮者,厚朴麻黄汤主之。6、7两方都是治疗肺气肿的方子。
厚朴麻黄汤方
厚朴五两 麻黄四两 石膏如鸡子大杏仁半升 半夏半升 干姜二两 细辛二两 小麦一升 五味子半升
右九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小麦熟,去滓,内诸药,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此方所对应的是伴有表证的肺气肿,咳而脉浮,脉浮是有表证的反映。此类患者多已久病,积痰较多,并伴有发热汗出便秘,痰黏难以咳出。方从麻杏石甘汤的变化而来,麻杏石甘汤去甘草以减黏腻之性,加厚朴以宽肠,加细辛以增加宣散之力,加干姜以增镇咳,加半夏以豁痰,并用小麦除虚热护胃气,针对性很强。
7.脉沉者,泽漆汤主之。
泽漆汤方
半夏半升 紫参五两(一作紫菀)泽漆三斤(以东流水五斗,煮取一斗五升) 生姜五两 白前五两 甘草 黄芩 人参 桂枝各三两
右九味,口父 咀,内泽漆汁中,煮取五升,温服五合,至夜尽。
此方对应的是只有里证而无表证的肺气肿,脉沉说明病在里,如有肺痛下利,就是现在所说的肺癌了。本方有泽漆(即大戟)、白前,大戟为利水峻药,白前开肺窍,携紫参直达病灶,黄芩除肺热,人参桂枝强心阳补心液,标本兼治,为治疗重度肺气肿、肺癌的主方,有表证者先用前方。
8.附方:紫参是治肺癌的要药,《圣济总录》卷九十七中有紫参汤(紫参半斤,甘草3两),治肺痛下利,指的也是肺癌。
9.火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者,麦门冬汤主之。
麦门冬汤方
麦门冬七升 半夏一升人参三两 甘草二两 粳米三合 大枣十二枚 右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温服一升,日三夜一服。此为治干咳,失音或嗓子嘶哑的方子。主要用于治疗老年气血两虚失音嘶哑或孕妇咳嗽,食道癌,同时是治疗肺结核的主方。病因肺有火。故以清热滋阴去痰治之。
10.肺痈,喘不得卧,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千金方》云:肺痈胸满胀,一身面目浮肿,鼻塞清涕出,不闻香臭酸辛,咳逆上气,喘鸣迫塞,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三日一剂,可至三四剂,此先服小青龙汤一剂,乃进。
此方主治肺气肿、肺脓肿有内热,喘咳不能平躺的重病患者。葶苈子味辛、苦,性寒,入肺、膀胱、大肠经。为泻肺降气,祛痰平喘,利水消肿,泄热逐邪要药。葶苈子性烈,故以大枣汤和护胃气。
葶苈大枣泻肺汤方
葶苈(熬令黄色,捣丸如弹子大)大枣十二枚 右先以水三升,煮枣取二升,去枣,内葶苈,煮取一升,顿服。
11.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喝,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为肺痈,桔梗汤主之。此方对应患者较前更重,是肺脓肿已成肺癌者,胞闷、肺已化脓,高热,病人惧寒,内有实热,痰白有泡。
桔梗汤方(亦治血痹)
桔梗一两 甘草二两 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温再服,则吐脓血也。
12.咳而上气,此为肺胀,其人喘,目如脱状,脉浮大者,越婢加半夏汤主之。 (参见前第2方)
越婢加半夏汤方
麻黄六两 石膏半斤 生姜三两大枣十五枚 甘草二两 半夏半升
右六味,以水六升,先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13.肺胀,咳而上气,烦躁而喘,脉浮者,心下有水,小青龙加石膏汤主之。此方对应外有寒,内有热,心下有水气的气管炎、肺炎、肺气肿患者。
小青龙加石膏汤方(《千金》证治同,外更加胁下痛引缺盆)
麻黄 芍药 桂枝 细辛甘草 干姜各三两 五味子 半夏各半升 石膏二两 右九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去上洗,内诸药,煮取三升。强人服一升,羸者减之,日三服,小儿服四合。
附方:
14.《外台》炙甘草汤
治肺痿涎唾多,心中温温液液者(方见虚劳中)。
《千金》甘草汤方
甘草二两 右一味,以水三升,煮减半,分温三服。
15.《千金》生姜甘草汤
治肺痿咳唾涎沫不止,咽燥而渴。生姜五两人参三两 甘草四两 大枣十五枚 右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16.《千金》桂枝去芍药加皂荚汤 治肺痿吐涎沫。
桂枝三两 生姜三两 甘草二两大枣十枚 皂荚二枚(去皮子炙焦) 右五味,以水七升,微微火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17.《外台》桔梗白散 治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为肺痈。
桔梗 贝母各三分 巴豆一分(去皮熬,研如脂)右三味,为散,强人饮服半钱匕,羸者减之。病在膈上者吐脓血;膈下者泻出;若下多不止,饮冷水一杯则定。
18.《千金》苇茎汤 治咳有微热,烦满,胸中甲错,是为肺痈。
此为治肺痈常用之方,对应患者为有实热,脉数。所对症较葶苈大枣汤症为轻,喘咳但可以平躺者。
苇茎二升 薏苡仁半升桃仁五十枚 瓜瓣半升 右四味,以水一斗,先煮苇茎得五升,去滓,内诸药,煮取二升,服一升,再服,当吐如脓。
9 I2 G" Y2 [6 X9 O1 J# w- l9 {! i e6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