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同道 / 正文
杨思远:你想学中医吗?
曹东义 发表于:2018-10-5 17:48:56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2834
本帖最后由 曹东义 于 2018-10-14 14:35 编辑 9 G  q3 {9 X4 o5 @$ {; @

3 M# m5 \! I3 I* o9 Q" f. g
2
你想学中医吗?[color=rgba(0, 0, 0, 0.298)]原创: [color=rgba(0, 0, 0, 0.298)]牛哥 杨思远 [url=]翰林国医堂[/url] [color=rgba(0, 0, 0, 0.298)]前天0 w+ }3 R- _0 ^: p- ]
你想学中医吗?
杨思远 20181012
最近接触了不少中医爱好者,有的很想学中医,但又觉得中医太难学,下不了决心。有的已经在学,但总觉得学不得法,难有所成。其实,中医很好学,但精通确实很难,必须下苦功夫,活到老学到老,博览群书。更重要的是要勤于思考,勤于实践,活学活用,肯吃苦,愿奉献。
中医理论博大精神,书籍更是汗牛充栋,这些书一辈子也读不完。单说药材,有文字记载的就有数万种,而中医方剂有记载的达26万多个。如果单看这些,学中医就成了一个永远都达不到的目标了。其实,要学中医,必须把书读薄,抓住关键。中医虽然博大精深、学无止境,但概括起来就是四个字:“理、法、方、药”。
一、理
中医之“理”,就是自然之理。学好中医要“上观天文,俯察地理,中知人事”,说起来很深奥,其实,一句话,就是要知道世间的道理。这是中医的理论,也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道理。这些理论散见于各种书籍之中,但作为中医的医学理论,都集中在《黄帝内经》之中。
《黄帝内经》共162篇,每篇两三百字到两千字不等,它揭示了人体的结构、功能,阐述了人得病的原因、疾病的表现和传变规律,确定了治疗方法和养生的道理,同时示范性地给出了十三个方剂。读懂《黄帝内经》,就掌握了中医的基本理论、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这是中医第一经典。
二、法
所谓法,就是疾病产生的机理和传变规律以及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这些内容同样全部集中在《黄帝内经》之中。其中既有内科、外科、妇科、儿科,又有灸法、针法、药剂治疗方法及推拿按摩之法。概括起来,就是虚则补之,实则泄之,寒则温之,热则凉之。包括汗法、吐法、清法、和法、泻法、下法。不管用什么手段、用什么药材,只要符合这些原则和方法,都是治病正途。
三、方
所谓“方”,就是中药和针炙的方剂,讲的是用药的配伍方法和针灸的配穴方法。这方面的知识集中在《伤寒杂病论》(自宋代以后分为两本书,一本叫《伤寒论》,一本叫《金匮要略》)和《针灸甲乙经》中。伤寒杂病论是汉代医家张仲景所著,他把《黄帝内经》所讲的理法应用于临床实践,对治疗疾病的用药方法进行规范,拟定了375个方剂,被称为方剂之祖。张仲景也因其对中医的创建性贡献被尊为“医圣”,《伤寒杂病论》共约13万字,是中医必读经典,后世所有医书无不是从《黄帝内经》和《伤寒杂病论》而来,不读或读不懂《伤寒杂病论》就不能称之为中医。

《针灸甲乙经》是西晋·皇甫谧撰写的针灸学专著,共128篇,分为12卷。前六卷论述基础理论,是对《黄帝内经·灵枢篇》的解释,后六卷记录各种疾病的临床治疗,包括病因、病机、症状、诊断、取穴、治法和预后等。采用分部和按经分类法,厘定了腧穴,详述了各部穴位的适应证和禁忌、针刺深度与灸的壮数,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理论联系实际的针灸学专著。也是学中医特别是针灸必读的经典。

四、药

如前所说,有文字记载的中药有1800多种,如加上苗医、藏医、蒙医用药更是难以计数。而最早最权威的中药经典是《神农本草经》,约起源于神农氏,代代口耳相传,于东汉时期集结整理成书。《神农本草经》全书分三卷,载药365种,分上、中、下三品,文字简练古朴,成为中药学理论精髓。后来,又有以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为代表的各种药学著作不断扩充,入药范围和种类不断扩大,数量越来越多,要想全部认识几乎是不可能的。

但同时,根据《黄帝内经》确定的理法方药原则,凡可入口者皆可入药。因为,中医所用的药材不是用其化学成份,而是用其性味。凡是具有酸、苦、甘、辛、咸味,具有升、降、寒、热之性的物质,都可用于发挥汗、吐、下、清、和的作用,也就都可以作为药材使用。

学中药的要点是掌握药材的其性味和不同性味组合所能发挥的作用,这样掌握起来就不难了。而且根据这一理论,药材遍地皆是,俯拾可取。如清水也可药用。当一个人发烧时,如果仅是阴液不足,一杯清水饮下,即可使病人汗出热退。这时,清水就是最好的药。

药材的性味和作用虽然很多,但功能归纳起来并不复杂。如从味道上说,质轻味淡的入气分,质重味厚的入血分,酸能收敛、苦能燥湿、辛能散寒、甘能和缓、咸能泻能软坚;从颜色上说,青入肝、赤入心、白入肺、黄入胃、黑入肾;从性质上说,轻能升发,重能沉降。配合起来,酸苦涌泻能除烦、酸甘化阴能除痉、甘咸配合能除燥、辛咸配合能除滞、辛苦配合能除痞,甘辛化阳、酸甘化阴等等。如此进行分类,天下之物皆可医人。虽然《神农本草经》将药分为上、中、下品,但在医疗实践中,人无贵贱,药无优劣,只要能治病救人就是好药。

综上所述,虽说中医博大精深,但大道至简,只要掌握“理、法、方、药”就能成为一名好中医,而学会这一切,只需真正掌握前面所说的四大经典。四大经典,区区不足百万字,读下来也不难。当然这四部经典语辞古奥,要真正理解掌握,做到融会贯通,还是要博览群书,勤于实践,活学活用,下一番苦功夫。

古人讲:医者《易》也,一是说医学与《易经》关系密切,二是说学医很容易。医学大家陈修园就说,学医很容易,只要能认识一个“人”字就有学医的基础,并专门写了一本书,叫《学医实在易》。但同时,古人也说,医者仁心,仁也者,正也,恒也。不肯用心,不肯吃苦就不要学医。而且学医要有奉献精神,神农尝百草日中七十二毒,现在药不用亲自尝了,书上都有记载,但学针灸必须从自己身上扎起,不能把患者当小白鼠。所以,陈修园还写了一本书,叫《学医实在难》。

读了这篇文章你还想学医吗?想学?请跟我来!

3 w( |/ i- I5 _- l. W# Y8 v

& G5 D" @* G# N* G) u& V( q8 G1 V4 V/ L& W/ A
[color=rgba(0, 0, 0, 0.298)]阅读 260
! ?' n/ K8 E& _3 A! @) Y, }
17
" z% v- c, b4 i$ E1 u; @: T
+ t  m5 j+ g* `4 Q

$ ^' `& D/ k* E9 f% Z  H, ^5 B; |" s

  t- S( \8 h. O! W. l; H$ C/ y0 g" H, p5 F6 z

1 f6 Q9 q! c: K9 V, h4 ~

$ t+ |( l  r" d# w
2 B: W) W# P; H( N) n) J; t( a8 V) |* q- V2 H

  G* [$ v  A$ ]
1 D. u! g" y4 M( p( V
3 l- f& N5 X* j1 U* G# k7 X" F  s( o( C" ?  r
/ Y9 n( @" r' H+ z& e
" ?+ E. l% h6 y9 c1 l9 T! D* t
& }7 O6 c$ c' r
& s+ i) e4 @) F) y4 S
, o" b4 O+ _8 c/ g
" g" J$ ?6 \# w7 Y9 R+ u' |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相关推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4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石高新字第18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5272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