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喘嗽是以气喘、咳嗽、咯痰痰鸣、发热为主证的肺系疾病。肺炎喘嗽的病名首见于清代谢玉琼的《麻科活人全书》,是作者对麻疹过程中出现的气促发喘鼻煽胸高变证的命名。肺炎喘嗽相当于西医学中的小儿肺炎。 肺炎喘嗽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季多见,是综合医院儿科病房单病种统计的首位病种。好发于婴幼儿,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病情重者越多。治疗适当,一般预后良好,原有基础疾病的(如先天性心脏病等)容易患有肺炎喘嗽,并且病情比较重。 病因病机: 外因:外感风邪,风邪挟热或风邪挟寒侵袭发病,以风热为多见。也可由其他疾病如麻疹、水痘等疾病传变而来。 内因:肺气虚弱,卫外不固,如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宜,久病不愈,病后失调,导致正气虚弱,容易感受外邪。 肺炎喘嗽的主要病变部位在肺,痰热是其病理产物,病机的关键为肺气郁闭。外感风邪由口鼻或皮毛而入,侵犯肺卫,肺失宣降清肃之令,气郁化热,灼津成痰,继而病邪入里,痰热胶结,阻于气道,宣发、肃降无权,出现咳嗽、气促、痰壅、鼻煽、发热等肺气闭阻的证候。小儿肺炎喘嗽病变常累及脾,严重的可以内犯心肝,出现心阳虚衰和邪陷厥阴的变证。 1,风邪郁肺 肺主皮毛,开窍于鼻,风热、风寒之邪自口鼻、皮毛侵袭肺卫,犯于肺窍,阻于气道,出现咳嗽加剧,痰鸣气促。 2,痰热闭肺 邪热炽盛,由表入里,郁阻于肺,灼津成痰,阻于肺络,气滞血瘀。热、郁、痰、瘀互相交结,痰热壅盛,肺气闭阻,宣降无权,于是产生肺炎喘嗽的喘、咳、痰、热的典型证候。若邪气炽盛,毒热化火,则高热持续,咳喘剧烈,烦渴不宁的毒热闭肺重症。 痰热闭肺阶段,如果邪毒枭张,正气不支,则易于转为变证。感受外邪之后,肺气不利,气郁血滞,心失所养,或原本心气不足,容易出现心阳虚衰的变证。如果邪毒化热化火,内陷心包,引动肝风,则形成邪陷厥阴的变证。 3,正虚邪恋 小儿肺脏娇嫩,邪热伤肺,最易耗损阴津,余邪留恋不去,后期形成阴虚肺热证。体弱小儿或伴有其他疾病者,感受外邪之后进一步损伤肺气、脾气,形成肺脾气虚证候。 临床诊断: (1),起病前常有感冒、咳嗽,或麻疹、水痘等病史。 (2),起病急,常见气喘、咳嗽、咯痰痰鸣、发热等症状。 (3),病情严重时,可见高热不退、喘促不安、烦躁不宁、面色苍白、四肢不温、口唇青紫发绀、脉微细数,甚至昏迷、抽风等证。 (4),新生儿患有肺炎,常以不乳、精神萎靡、口吐白沫等症状为主,而没有上述典型表现。 (5),肺部听诊可闻及比较固定的中细湿罗音,常伴有干性啰音,如病灶融合,可闻及管状呼吸音。 (6)X线检查显示小片状、斑片状阴影,也可以出现不均匀的大片状阴影,或为肺纹理增多、紊乱,肺部透亮度增高或降低。 (7),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细菌性肺炎,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高。病毒性肺炎,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病原学检查:细菌培养、病毒学检查、肺炎支原体检测等,可获得相应的病原学诊断。 辨证论治: 1,辨证要点:主要特点:气喘、咳嗽、痰壅、发热。疾病初期多有表证,为时短暂,很快入里化热。初起表证阶段应分清风热与风寒,风寒多恶寒无汗、痰多清稀;风热多发热重、咳痰粘稠。痰阻闭肺应该辨清热重与痰重,热重者高热稽留不退、面红唇赤、烦渴引饮、便秘尿黄;痰重者喉中痰声辘辘、胸高气急。如果高热炽盛、喘憋严重、张口抬肩,为毒热闭肺重症。如果出现心阳虚衰,肢厥脉微,或邪陷厥阴、神昏抽搐,为邪毒炽盛,正气不支的危重变证。 2,治疗原则,肺炎喘嗽的治疗以开肺化痰,止咳平喘为主要治法。如果痰多壅盛者,治以降气涤痰;喘憋严重,治以平喘利气;气滞血瘀者,配以活血化瘀;肺与大肠相表里,壮热炽盛时可以加通下药通腑泄热。出现变证,或温补心阳,或平肝熄风,随证治之。疾病后期,肺脾气虚,宜健脾补肺为主。如果阴虚肺燥,余邪留恋,当治以养阴清肺,兼清余邪。本病常常结合其他疗法,如中成药、雾化吸入等,对于变证,必要时须中西医结合治疗。
1 H: K( F+ J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