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一技之长 / 正文
中医儿科第十一讲
马京雪 发表于:2018-11-12 19:13:40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2043
哮喘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一种反复发作的哮鸣、气喘性肺系疾病。哮指声响,喘指气息,哮必兼喘,故而统称哮喘。临床以反复发作性喘促气急、喉间哮鸣、呼气延长,严重者不能平卧,张口抬肩、摇身撷肚、唇口青紫为特征。常在夜半至清晨发作或加剧。古代医籍对哮喘记载甚多。金元时期之前,多列入喘门,《丹溪心法·喘论》首先命名为“哮喘”,提出了“哮喘专主于痰”,并且有哮证已发攻邪为主,未发则以扶正为要的论述。《幼科发挥·喘嗽》:“或有喘疾,遭寒冷而发,发则连绵不已,发过如常,有时复发,此为宿疾,不可除也。”认识到本病有反复发作,难以根治的临床特点。中医的哮喘包括了西医学的喘息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
哮喘有明显的遗传性倾向,初发病年龄以1-6岁多见。发作有较明显的季节性,以秋季、春季气候多变时易于发病。大多数患儿经过治疗可以缓解或自行缓解,在正确的治疗和调护下,随年龄的增长,大都可以治愈。
病因病机:
内因:先天禀赋异常,素体肺、脾、肾三脏功能不足,痰饮留伏于肺,成为哮喘的夙根。外因:感受外邪,接触异物、异味、以及嗜食咸酸等,感受外邪是最常见的诱因。
1,肺脾肾不足,痰饮留伏:小儿肺脏娇嫩,脾常不足,肾常虚。人体水液代谢为肺脾肾三脏所司,肺为水之上源,脾胃乃水谷之海,肾主人体水液,若三脏功能失调,导致水液代谢异常,痰浊内生。所谓痰之本,水也,源于肾;痰之动,湿也,主于脾;痰之末,肺也,贮于肺。哮喘小儿常有家族史,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禀赋异常,形成肺脾肾不足的体质,外易感风邪、内易生伏痰,风痰胶结内着,成为哮喘反复发作的病理基础。
2,感受外邪,接触异物:哮喘的发作是外因作用于内因的结果。最常见的外因是感受外邪,以六淫为主。六淫之邪,以风寒、风热居多。外邪袭肺,宣肃失司,引动伏痰,痰气交阻于气道,气机升降失调,导致呼吸困难、气息喘促、喉间哮鸣痰吼,发为哮喘。此外,嗜食咸酸厚味、鱼腥发物,接触花粉、绒毛、油漆、螨虫等异物异味,活动过度或情绪激动,刺激机体,导致气机不利,触动内伏风痰,阻于气道,影响肺的宣发肃降,诱发哮喘。
病机:《证治汇补·哮病》:“哮即痰喘日久而常发者,因内有壅塞之气,外有非时之感,膈有胶固之痰,三者相合,闭拒气道,搏击有声,发为哮病。”外感风寒,或内伤生冷,或素体阳虚、寒痰内伏---寒性哮喘;外感风热,或风寒化热,或素体阴虚、痰热内伏---热性哮喘。哮喘患儿,本为禀赋异常、肺脾肾三脏不足之体质,反复发作,常导致肺之气阴耗伤、脾之气阳受损、肾之阴阳亏虚,因而形成缓解期痰饮留伏,表现为肺脾气虚、脾肾阳虚、肺肾阴虚的不同证候。发作期以邪实为主,迁延期邪实正虚,缓解期以正虚为主,形成三期邪正虚实演变转化的复杂证候。
临床诊断:
1,诊断要点:
(1),多有婴儿时期湿疹等过敏性疾病,家族哮喘史。反复发作病史。发作与某些诱发因素有关,如气候骤变、受凉受热、接触或进食某些过敏物质等。
(2),常突然发作,发作之前,多有喷嚏、咳嗽等先兆症状。发作时喘促、气急、哮鸣、咳嗽,甚至不能平卧、烦躁不安、口唇青紫等。
(3),肺部听诊:发作时两肺闻及哮鸣音,以呼气时显著,呼气延长。继发感染,可闻及湿罗音。
(4),血常规:白细胞总数正常,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增高。伴有感染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2,鉴别诊断:哮喘需要与肺炎喘嗽鉴别。哮喘以咳嗽、气喘、呼气延长为主证,大都不发热,常反复发作,多有过敏史,两肺听诊以哮鸣音为主;肺炎喘嗽以气喘、咳嗽、痰壅、发热为主证,多数发热,两肺听诊以湿罗音为主。
辨证论治:
1,辨证要点:哮喘临床分为发作期、迁延期、缓解期,辩证以寒热虚实和肺脾肾三脏为主线。
发作期:邪实为主,进一步辨寒热:咳喘畏寒,痰多清稀、舌苔白滑为寒性哮喘。咳喘痰黄、身热面赤、口干舌红为热性哮喘。
迁延期:虚实夹杂,实为风痰内着留恋不解,哮喘减而未平,静则气息平和,动则喘鸣发作,虚为肺脾肾虚的不同证候。
缓解期:正虚为主,辨其肺脾肾三脏不足,进一步辨气虚、阴虚、阳虚。气短多汗,易于感冒,为气虚;形寒肢冷、面白、动则心悸,为阳虚;消瘦盗汗、面色潮红,为阴虚。
2,治疗原则,本病应坚持长期、规范、个体化治疗,发作期治标、迁延期标本兼治、缓解期治其本为基本原则。
发作期以攻邪治肺为主,涤痰降逆平喘,辨清寒热,随证治之。
迁延期治肺兼顾脾肾,驱邪:治肺涤痰降逆平喘;扶正:分辨肺脾肾,分别给予补益。
缓解期扶正治其本,调整肺脾肾脏腑功能、气阴阳体质亏损,消除伏痰夙根。
哮喘属于顽疾,宜采用多种疗法综合治疗,除了口服药物外,雾化吸入、敷贴、针灸疗法,以及配合环境疗法、心身疗法可以增强疗效。
3,证治分类:
(1)发作期
风寒束肺
证候:气喘咳嗽,喉间痰鸣,痰稀色白,多泡沫,形寒肢冷,鼻塞,流清涕,面色淡白,唇青,恶寒无汗,舌质淡红,苔白滑或薄白,脉浮紧,指纹红。
辨证要点:本证型多由外感风寒诱发,外寒里饮是基本病机。辨证要点,除了喘咳气促、喉间哮鸣痰吼等哮喘发作的表现之外,还有风寒表证,见恶寒无汗,鼻流清涕,脉浮紧等;内有痰饮壅阻,阳气不宣,见面色淡白,痰多白沫,舌淡苔白等。
治法:温肺散寒,涤痰定喘
方:小青龙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药:麻黄、桂枝宣肺散寒;细辛、干姜、半夏温肺化饮;白芥子、苏子、莱菔子降气涤痰;白芍配桂枝,有解表和营,缓急解痉平喘的功用;五味子与细辛,一酸一辛,一收一散,共同达到敛肺平喘之力。
痰热阻肺
证候:咳嗽喘息,声高息涌,喉间哮吼痰鸣,痰稠黄难咯,胸膈满闷,身热,面赤,鼻塞流黄稠涕,口干,咽红,尿黄,便秘,舌质红,苔黄,脉滑数,指纹紫。
辨证要点:本证型由外感风热,或风寒化热,引动伏痰,痰热胶结,阻于气道发作;临床以咳嗽喘急,声高息涌,咯痰稠黄,身热咽红,舌红苔黄为特征。痰热壅盛是本证的辩证关键,外感风热之象,可轻可重。
治法:清肺涤痰,止咳平喘
方:麻杏石甘汤合苏葶丸加减
药:炙麻黄、杏仁、前胡宣肺止咳;石膏、黄芩清肺解热;葶苈子、苏子、桑白皮泻肺平喘;射干、瓜蒌皮、枳壳降气化痰。
外寒内热
证候:喘促气急,咳嗽痰鸣,咯痰粘稠色黄,胸闷,鼻塞喷嚏,流清涕,或恶寒发热,面赤口渴,夜卧不安,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舌质红,苔薄白或黄,脉滑数或浮紧,指纹浮红或沉紫。
辨证要点:本证型的外寒是外感风寒,内热常常是外邪入里化热,或素体痰热内蕴,外邪引动诱发哮喘。临床辨证要点以外有风寒束表之证,内有痰热蕴肺的证候为要点。外寒证见恶寒,头痛身重,喷嚏,鼻塞流清涕;内热证见热势较高,口渴引饮,咯痰粘稠色黄,便秘等。本证型常见于寒性哮喘未解,外邪入里化热形成寒热夹杂证。
治法:解表清里,定喘止咳
方:大青龙汤加减
药:麻黄、桂枝、白芍散寒解表和营;细辛、五味子、半夏、生姜蠲(juan)饮平喘,重用石膏、黄芩清泻肺热;生甘草和中;葶苈子、苏子、射干、紫苑化痰平喘。
(2)迁延期
风痰恋肺,肺脾气虚
证候:咳喘减而未平,静时不发,活动则喘鸣发作,面色少华,易于出汗,平素易感冒,晨起及吹风后易作喷嚏、流涕,神疲纳呆,大便稀溏,舌质淡,苔薄白或白腻,脉弱,指纹淡滞。

2 y. C6 D* k# Q8 w# g+ ]( u# U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马京雪 发表于 2018-11-12 19:13:57 | 阅读全部
辨证要点:本证型常见于肺脾不足,咳喘迁延患儿,表现为正虚邪恋,虚实夹杂。实:哮喘未完全平复,安静是平和,活动时喘鸣发作;虚:肺脾气虚的不同证候,如多汗易感,大便溏薄等。
) c4 O6 D& C: y3 h" H治法:祛风化痰,补益肺脾
) k/ h! ?# L+ F% ]% Q方:射干麻黄汤合人参五味子汤加减。
! m! H* T, I% J' c4 c药:炙麻黄、细辛消风宣肺;陈皮、半夏、款冬花燥湿化痰;人参(党参)、五味子益气敛肺;茯苓、白术、甘草益气健脾;僵蚕、地龙祛风化痰。
+ P+ W/ l) e1 X5 B8 @/ W风痰恋肺,肾气亏虚- [, V! ?7 N+ h' X7 N( Z
证候:气喘、喉间哮鸣久作未止,动则喘甚,喘促胸满,咳嗽,喉中痰鸣,痰多质稀、色白、易咯,面色欠华,畏寒肢冷,神疲纳呆,小便清长,舌质淡,苔薄白或白腻,脉细弱或沉迟,指纹淡滞。4 y9 I0 w- z; D' @6 x6 Z: L  ]9 K
辨证要点:本证型多见于禀赋不足以及哮喘迁延日久不愈患儿,表现为正虚邪恋,上盛下虚。上盛肺实,证见喘促胸满,咳嗽痰鸣;下虚肾虚,证见喘息无力,动则尤甚,畏寒肢冷,神疲纳呆。
# b. |) m1 z6 m# h, i0 r- T治法:泻肺祛痰,补肾纳气
' c6 Y% K+ {- l2 x& ]3 l0 z* n1 g# k方药:偏于上盛者用苏子降气汤加减。常用苏子、杏仁、前胡、半夏降气化痰;厚朴、陈皮理气燥湿化痰;肉桂温肾纳气;当归活血调营;紫苑、款冬花温润化痰平喘。痰液不多加人参、五味子益气敛肺。
& v. E; q# B, L, G" N% Y; O& @偏于下虚者用都气丸合射干麻黄汤加减。常用山茱萸、熟地黄、补骨脂益肾培元;淮山药、茯苓健脾益气;款冬花、紫苑温润化痰;半夏、细辛、五味子化饮平喘;麻黄、射干宣肺祛痰平喘。
/ Y/ U$ d. \! j# _; k(3)缓解期
% I7 }  @9 ?1 B8 y& ~肺脾气虚
; w0 V( y9 y  V" V; m证候:反复感冒,气短自汗,咳嗽无力,神疲懒言,形瘦纳差,面白少华或萎黄,便溏,舌质淡胖,苔薄白,脉细软,指纹淡。
6 Z& f+ F1 I4 @. p辩证要点:本证型的病机为肺气虚,卫表不固;脾气虚,运化失司。临床以肺脾两脏气虚诸证为辨证要点:肺气虚,多汗,易感冒,气短,咳嗽无力;脾气虚,纳差,便溏,形瘦。+ @! N$ |" q+ n0 d# w2 N$ [- ?
治法:健脾益气,补肺固表: p; |8 q+ _, k! M% \/ q
方药:人参五味子汤合玉屏风散加减。常用人参(党参)、五味子补气敛肺;茯苓、白术、炙甘草健脾补气;黄芪、防风益气固表;半夏、橘红化痰止咳。0 p. I2 y1 F2 J/ h( p
脾肾阳虚( N( c+ ~. s9 d; A. O' w
证候:动则喘促,咳嗽无力,气短心悸,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脚软无力,腹胀纳差,大便溏泄,夜尿多,发育迟缓,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指纹淡。
# x( J8 D: t. n4 k6 {3 G1 J辨证要点:本证脾肾阳虚,运化失司,摄纳无权而致病。偏肾阳虚者,喘促咳嗽,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脚软无力;偏脾阳虚,腹胀纳差,大便溏薄。$ a# r5 Q8 F% A( c! i2 N
治法:健脾温肾,固摄纳气
8 v# a# S7 |% f; B" X" |方药:金匮肾气丸加减。附子、肉桂、淫羊藿温补肾阳;熟地黄、山茱萸、杜仲补益肝肾;山药、茯苓健脾;胡桃肉、五味子、银杏敛气固摄。
! Q) q& H8 r4 W& U$ S, z* A肺肾阴虚8 D- j) [$ R) J  v& c5 L0 e# S
证候:喘促无力,咳嗽时作,干咳或咳痰不爽,面色潮红,形体消瘦,潮热盗汗,口咽干燥,手足心热,便秘,舌红少津,苔花剥,脉细数,指纹淡红。* _2 X+ i+ v, n: f( q
辨证要点:本证型多属久病不愈,肺肾两亏的患儿。以咳嗽时作,喘促乏力,动则气短,干咳少痰,舌质红,舌苔少或花剥为辨证要点。. R- {' v2 L/ h# ]. k
治法:养阴清热,补益肺肾7 j, j# P5 v9 N  o& P3 D" W
方药:麦味地黄丸加减。常用麦冬、百合润养肺阴;五味子益肾敛肺;山茱萸、熟地黄、枸杞子、淮山药、紫河车补益肾阴;牡丹皮清热;茯苓健脾。* f  i/ l, n( B% n
其他疗法:
! r2 u) R0 f: v( z7 L  }- u3 |1,中成药$ R3 L& ]. n' ~: t( F: g- K- A
2,药物外治:白芥子,延胡索各21克,甘遂,细辛各12克。共研细末,用生姜汁调成糊,贴敷肺俞、心俞、膈俞、膻中穴,贴2—4小时,贴药时间为每年夏天的初伏、中伏、末伏,连用三年。$ A, u' p/ N6 {3 m; H* U
3,针灸疗法:(1)发作期,取定喘、天突、内关。咳嗽痰多,加膻中、丰隆,每日一次。(2)缓解期,取大椎、肺俞、足三里、肾俞、关元、脾俞。每次取3—4穴,加灸,隔日一次
9 Q! t. @  P; i  v( \1 M4,西医疗法  坚持长期、持续、规范和个体化治疗原则。$ g; G" |6 _9 ]
(1)糖皮质激素
. X/ {7 K( a* T6 Q# ?(2)吸入型短效β2受体激动剂,硫酸沙丁胺醇吸入气雾剂
5 Z% U5 @% I+ \, ?) e(3)氨茶碱,口服每次4—6mg/kg,6小时一次。静脉点滴:首次4—5mg/kg,于20—30分钟内静脉点滴,继而以每小时0.8—1mg/kg静脉点滴维持。
, c& \& l" `/ O3 |: n& ~4 @(4)抗胆碱能药物。
1 d& Y, K1 m8 h0 a+ r- w) k(5)白三烯调节剂。* S4 Z' r6 p* u( Q: D6 ~* A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相关推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4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石高新字第18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5272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