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国学当代科技创新功能简史 * d8 W& D% G+ O) ?5 Q
宋正海(中科院自然科学史所研究员、天地生人学术讲座组织人) 孙惠军 (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自然国学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k# F, C$ D# h+ k
, Y- G) E8 S+ ~$ T" }, w+ D) ^. C P! ? 自然国学是中华民族认识自然和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传统学问,是传统文化中自然科学与技术的完整体系及其思维方法,它的历史非常悠久,与人文国学互相贯穿,互相渗透,构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
' P) F d3 _7 p中华自然国学博大精深,不只如历史博物馆中展示的那样有辉煌灿烂的古代科技成就,更重要的不仅是一个能推动当代科技创新的信息宝库,还是一个完整的自然科学的理论体系。自然国学中蕴藏着几千年来无数中华能人志士和人民群众应对自然处理复杂问题的经验、思路、方法、智慧,乃至教训。这对现代以还原论思维为主的科技体系下进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有着全方位的互补和启迪作用。( d# Q. o, ^' k9 H
这种创新功能早就引起莱布尼茨、维纳、竺可桢、李四光、李约瑟、吴文俊、普里高津、哈肯、钱学森、卡普拉等著名学者的关注,融入他们的研究工作,但遗憾的是迄今为止尚未引起国学界、思想界和科学界足够的重视。
( ?8 c' M/ S" r/ w3 q& V- a由于篇幅所限,研究简史略去古代社会发展阶段,从自然国学的酝酿、准备、提出和发展几个战略发展阶段加以讨论。
# D; b' k$ j5 v/ _7 M! ~! @' G [
* P, D6 l7 J5 ?) `6 t! l 一、竺可桢创建中科院自然科学史所 (20世纪50年代)% c' ~; c) f: R
& j8 Y& b( H$ o9 M9 ?& r" w+ x% r
为创建中科院自然科学史所,1954年8月27日,竺可桢专门在《人民日报》发表《为什么要研究我国古代科学史》。文中除了弘扬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反驳中国古代无科学谬论,还以激动口吻讲述两件事。一是古代丰富的地震记录的整理研究有效地解决了新中国初期苏联援建的200多项基本建设工程的安全地址选定和工程抗震级别的确定。另一是古代客星(超新星)记录帮助发现了当前星云与古代超新星的成生关系。 文章总结说:“古代所积累的历史材料能很好地支援工业建设。”,“历史上的科学资料不但可以为经济建设服务,而且还可以帮助基础科学的理论研究”。可见,中科院自然科学史所成立的原委就是要系统发掘中国古代自然史记录的现代科技创新功能。 二、张衡学社与天地生相互关系研究 (1983——1990) 10年文革动乱结束后,科学研究重新提上工作日程。1966年邢台地震,70年代又相继发生海城、唐山地震以及其他气候灾害均为科学提出了复杂性研究的课题,灾害预测预报推动了多学科综合研究的发展。 在这种大背景下北京大学成立张衡学社,倡导天(宇宙)-地(地球)-生(生物)相互关系研究。 80年代在中国科协支持下,张衡学社联合众多学会举办了第1、2、3届“全国天地生相互关系学术讨论会”。 第1届会将“历史自然学--一门在中国崛起的现代自然科学”列为大会中心议题,在原有的历史天文学、历史气候学、历史水文学等基础上,全方位开拓古代自然记录的现代自然史探索。会后出版了《历史自然学进展》论文集(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第2届会又强调了古代整体论思维,会议论文集又专设《中国古代有机论自然观与当代天地生综合研究》专编,包括16篇论文。 第1届会议后,1986年钱学森任中国科协主席。他出席了第2、3届学术研讨会并发表指导性的报告。 为了整合天地生综合研究成果(“零金碎玉”)钱学森提出了地球表层学的概念,张衡学社组织了多次地球表层学讨论会。 钱学森重视中国传统文化在探索中的作用,强调了历史自然学也是地球表层学。 三、天地生人学术讲座创立 (1990—2001) 1990年在中科院自然科学史所支持下,宋正海老师在科学史所创办了天地生人学术讲座。讲座继承了张衡学社的天地生相互关系研究的思路并进一步扩展到人文科学,内容增加较多涉及传统文化。 (1)天地生人学术讲座至今为止已办到1279讲,其中有关传统文化与当代科技创新的内容多达200余讲,不仅广泛地联络了大批专家学者,而且发挥了科普与教育园地、思想创新的阵地和学术交流平台的功能。 (2)1997年第58次香山科学会议“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科学前沿发展”召开。参会的全体(24位)高级专家联名发表了《中国传统文化在21世纪科技前沿探索中可以作出重大贡献》呼吁书(《科技智囊》3期)。 (3)90年代末执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科技前沿探索中如何发挥重要作用的理论研究”,组织多学科专家深入探索,较全面论证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功能,研究如何发挥创新功能的方法、途径。 (4)1999年基金成果《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技术》论文集正式出版(浙江教育出版社)。此成果得到不少著名学者的热情支持。中科院老院长卢嘉锡题写了书名。著名院士贾兰坡、路甬祥、侯仁之、陈述彭、王绶琯、胡仁宇、席泽宗、廖克,以及文化名人季羡林、张岱年、李学勤、辛冠洁、蔡美彪等担任论文集编委会顾问。 论文集全面系统地梳理了实现传统文化创新功能的6大方面:系统思维与当代科学整体化;古代自然史料与当代自然史探索;天人合一观与当代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当代大型工程的历史论证;传统科技基因与当代科技创新;科技传统缺陷的研究与当代科技发展。这为21世纪全面开发自然国学科技创新功能提出了纲领性的意见。 四、自然国学的提出和复兴 (2001--2012) 通过20世纪下半年,学术界越来越多人对传统科学体系的特点、功能有了进一步认识,因而出现了有关自然国学的全新综合性研究,只是术语尚未完全统一,类似的提法如:周易科学观、科学易、有机论自然观、东方科学、民族科学、天人合一观、系统论科学观、整体论科学等。天地生人学术讲座顺应这一历史发展潮流,团结各方面专家学者,合力弘扬自然国学。 (1)2001年由6位学者联名发表《弘扬“自然国学”创新中华科技》一文,(《科学新闻周刊》,17期)。不久由10位学者联名签署了刘长林起草的《“自然国学”宣言—为中华科技走向未来敬告世界人士书》(《汉字文化》第4期);正式提出了“自然国学”这一学术概念。 (2)2001年初开始天地生人学术讲座举办了多次“自然国学”系列讲座;印发《自然国学简报》、《天地生人学术讲座快讯•自然国学》等。 (3)召开了三届全国中华科学传统与21世纪研讨会(第1届2001年北戴河;第2届2003年曲阜;第3届2005年黄山市)。 (4)2003年,由韩国东洋社会思想学会主办、天地生人学术讲座协办在北京召开“东亚传统与新文明探索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专家参会论文基本属于自然国学主题。 (5)2005年在布鲁塞尔欧盟总部大楼的圆形会议厅召开“欧盟中华文化高峰会议”,欧盟中国事务专员Filipe Honrado先生代表欧盟致词,欢迎以朱清时为首的中国学者。会议论文大多属自然国学。 (6)2006年出版了《自然国学----21世纪必将发扬光大的国学》论文集。(学苑出版社) (7)2005年末极少数科学主义者妄图利用互联网搞万人大签名,企图迫使政府把中医逐出国家医疗体系。在这危急时刻,天地生人学术讲座组织150位高级专家联名发表《不要把伪科学一词作为消灭中华传统文化的借口—强烈要求从《科普法》中删除‘伪科学’一词》。引发了世纪之交全国性“反伪”和“废伪”大辩论。大辩论议题中有:中医是否是科学;周易科学性;张颖清全息生物学、刘子华八卦宇宙论是否是伪科学;人类要不要敬畏自然等。通过这场大辩论,全民族进行了反思,明确认识到传统科学不仅不是伪科学,而且是新世纪必将发扬光大的整体论科学体系。全国人大常委会在修改《国家科技进步法》时明确宣布拒绝“伪科学”一词。 五、自然国学体系建构和有序发展 (2012—至今) 经过前面四个阶段的发展,经过世纪之交的大辩论,昭示着自然国学大发展开始到来,体系建构提上日程,许多专家学者开展了多方面工作: (1)2012年开始出版《自然国学丛书》(深圳,海天出版社),至今已出版5辑37本。 (2)2012年12月14日,由多学科专家参加的“中华自然国学学会筹备委员会”正式成立(孙关龙任首任会长),标志自然国学复兴开始有序发展阶段。 (3)2013年1月15日,《大众日报》开辟“自然国学”专栏,每版为一整版(8000字)。专栏坚持4年,发表百篇文章。 (4)2013年,首届全国自然国学学术研讨会在青岛顺利召开。会议通过《振兴自然国学呼吁书》。 (5)2014年,“北京中医生态文明研究会”成立,强调中医文化、生态文明、自然国学三大主题。 (6)2015年12月12-14日,召开“第2届全国自然国学学术研讨会”(北京)。会议讨论并通过《开启自然国学信息宝库,全方位推动21世纪科技创新》倡议书。 (7)2017年3月18-19日,在北京召开了“第三届全国自然国学学术研讨会”,有来自全国150多位代表出席会议,提交论文120多篇,编辑了《传统生态文化及其当代价值》论文集,同时经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批准,正式成立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自然国学委员会,结束了自然国学筹委会的历史阶段,同时健全扩大了组织机构。 (8)2018年以来,召开了第三届生命医学学术研讨会(佛山)、《墨学与自然国学高端论坛》山东枣庄、关于张颖清全息生物学、关于发展民间科技学术研讨会等会议,自然国学教材写作、自然国学进校园、筹建自然国学研究中心等项目正在有序进行。 通过以上综述可见,自然国学的复兴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一大批专家学者群策群力的成果,其重大学术意义不仅弥补了当代国学研究中的一块短板,而且自然国学有利于丰富和完备国学的理论体系,将有力推动中国特色的科技创新体制的建立。这个科技新体制将改变当代还原论体系一家独大的局面,推动整体论科学和复杂性学科群的快速发展,并进而真正实现整体论科学与还原论科学优势互补,互相促进,充分发挥中国传统整体论的科技创新功能,将大有利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早日实现。(2018.8.24)
% }* Y6 o J# E) g ]3 u$ u- {( 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