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同道 / 正文
双星相映灿烂 汇成章朱学派
曹东义 发表于:2019-2-13 14:46:38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2274
本帖最后由 曹东义 于 2019-2-13 15:04 编辑
3 M/ d) k2 ^& G4 h* [" I: q. M; w4 `, Z% w
双星相映灿烂      汇成章朱学派
2 q* C% Q) m# k; R4 I' n/ b' T
(本文节选自中国中医科学院孟庆云先生发表于《中国中医药报》,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曹东义对原文进行了节选,增补与修改。)
7 E$ N& W* L1 i  S2 ]

& ?9 P# R4 d; r0 M8 K4 q/ V- o

1937年,上海淞沪大战硝烟未尽的时候,朱良春先生与章次公先生相遇在一起,开始了中医近代史上颇为不同寻常的一段传承,二人共同接诊患者,一起出诊治病,有过深入的交流,推心置腹的传承。


, @$ ~1 ?6 |- W% o* J' D
师徒交接嘱托承载使命
3 F: {- Q2 X4 d* P: ~+ p0 V

1938年底,朱良春要回南通开业行医,章次公先生把一枚图章交给朱良春,上面有16个字:“儿女性情,英雄肝胆,神仙手眼,菩萨心肠。”这不像是一个35岁的人与一个22岁青年的道别,而是一个承载着中医使命的嘱托。一个医生如果要达到图章所说的这个境界,是很不容易的,这是当时取消中医思潮之下,“大医精诚”思想的时代阐释,也是今天每一个中医难以达到的境界和追求。

建国后曾经担任过卫生部顾问的章次公先生,对中医大业的发展有笃厚的使命感,这根源于他的学识,以及他的老师章太炎先生的教益。士志于道,他开始在临床的同时教学授徒,和弟子一起创立学派,同时彰显他对中医学发展的殷念。

章次公毕业后行医治病的同时,先是在上海中医专门学校留校任教,后又在中国医学院、新中国医学院、苏州国医专科学校授课。1929年他和徐衡之、陆渊雷共同创办的上海国医学院,他题写了“发皇古义,融会新知”八个大字,作为学校的校训,也是自己的座右铭,并成为他的家法、师法。

“发皇古义,融会新知”,是对孙中山先生“发皇中华学术恢复先民技能”的彝训、在时空要素的引申光大。可谓扬古创新,苞新统故,不论中医西医东医,科学人文,乡邦要籍,民间单方,惟学用之。此发展观,在当世就“是以世人之语者,驰千里之外”。时至今日,不仅对于中医,在文化上也是永恒的至真名论。
' w/ u0 B6 F4 ]9 ?% j
章朱二公双星同璧 灿然卓如

/ o3 t5 {4 X* C/ O2 B: W: I+ y

《资治通鉴》谓“经师难遇,人师难求。”以医为道之大者,得人乃传。朱良春大师为朱熹后裔,朱家老祠高悬“闽婺同源”的匾额。他幼读私塾与小学、中学,因患病而喜医学医,先拜在孟河御医马培之之孙马恵卿门下,从读经背诵学起,之后诊脉唱方抄方,听老师进诊讲方。一年后报考苏州国医专科学校,又一年后因抗战爆发,校长介绍他到中国医学院继续完成学业。

就是在这里,师徒望道相见,一个得人传,一个敏求师,手足砥砺,开创了以“发皇古义,融会新知”为标格的章朱学派。在近现代医学史上,这双星同璧的两位大师太灿然卓如了。二人学路相同,都殊重人品医德,都业绩昭昭,特别是在智略特长上都口碑传信。


! k/ x$ Y, d6 Z
章朱师徒皆艺从大德高师
3 A* s7 z3 K; v' ]6 s  r! i

次公先生自幼随父练武习文。之后入上海中医专科学校,他服膺并受其亲炙的教师,是大刀阔斧、风格泼辣的经方家曹颖甫和纤巧缜密的丁甘仁。他以此形成了辨证准确,用药泼辣的临床风格。他还是学问博大精深的章太炎的弟子,他出于对太炎先生的敬仰,取“次公”为字。章太炎为医学世家,曾向黄体仁习医,尤嗜仲景之学。章太炎曾篆书一联语赠次公:“嗜学当如食鸡跖,解经直欲析牛毛”,抬头为“书赠次公”,落款为“宗人章炳麟”。可见师生情深谊厚。

, X; y6 }. ]. E' ?! u/ `

朱良春转学后即拜次公为师,除医学外,也读文临帖,1938年在上海中国医学院毕业后,章次公将一方寿山石印章赠给他,以为勖勉。清人唐甄在《潜书·讲学》中称:“学贵得师,亦贵得友。师也者,犹行路之有导也;友也者,犹涉险之有助也。得师得友,可以为学矣。所责乎师友者,贵其善讲也。虽有歧路,导之使不迷也;虽有险道,助之使勿失也。”按学统,亲传业者称弟子,弟子复传于人为门生。他师徒二人遵之超之,良春敬次公如父,次公写信称良春为“世兄”、“贤弟”,一个对老师推服至极,一个视弟子为得人乃传的知己。

师生之谊,犹如明代王心斋之与王阳明,清代方仁渊之与王旭高,近人陈苏生之与祝味菊。都是学术史上的佳话。良春铭记老师一言一行,珍藏老师一案一信一照片,有此儒修相业,才能有这部《章次公医术经验集》。
6 {9 _# |. a2 M7 I* o' f. }) I
( ^; y( u8 z, h8 l

两位大师都是义举担当的高士
3 l& A" A/ l2 ?' Z( r2 m

两人在民国年间开业行医时就以侠义闻名。穷苦患者不但免收诊费,还赠药赙金,次公被称“贫孟尝”。良春有“侠医”之美誉。次公继承乃师太炎经世济民,识略超旷,以经史为功底,重实践治医,书法学颜真卿“正襟垂绅”,外感寒温一体,杂病学张景岳、喻嘉言、王旭高,为人耿直,不阿谀,不屈从。他治医的那个年代先是洋学(西洋、东洋)涌进,中医取消之论甚嚣尘上,中医危机愈显,但中医愈危愈奋,办学创刊,中医界又有“容新”、“排新”之争。他遂确立皇古融新之志。

上世纪50年代,次公受到国家重视,应召赴京任卫生部顾问等要职。然而在1956年,他发表的《“从太炎先生论中医与五行说”谈起》的文章,遭来非常之诋毁。本来,章次公以其医术成为卫生部的中医顾问,并曾与毛泽东主席两次彻夜长谈,被主席誉为“难得之高士”之人,高士依然,心病已结。他一个人被请进王府,“学习马列”三个月,心中的苦闷,无人能解。

朱良春先生参加农工党中央的会议,获准前去探望章次公,透过寒窗微弱的阳光,章次公快步迎了出来,一把抱住身躯高大的朱良春,两个人久久伫立,相对无语,只有满眼的泪水。过了很久,章次公先生嘱咐说:“老弟啊,你要注意,三缄其口、三缄其口啊!”

不言之教,心知肚明。文革坎坷,师殁徒承,朱良春先生经历的磨难,他都淡然处之了。

4 p3 |- C, P) w0 ?1 w8 I- C
不进北京,仍然声动神州大地

7 f+ j. Z- H) G

1956年卫生部调朱良春进京到中国中医科学院(原中国中医研究院)工作,在调动过程中,省市两级政府再三挽留,朱良春因担任南通市中医院院长一职,实属“一将难求,暂难调离”,请求上级允许朱良春在当地发挥中医领导骨干作用,朱良春奉调进京未能成行。

“为报寰中百川水”,他在家乡展开了他的色彩斑斓的人生。他临床佳效,闻名远近。学术多创新,继承有根脉,管理卓功绩,献身于桑梓。他率先倡导弘扬民间医药遗产,挖掘单方验方。他扶育的“三枝花”已经成为传奇轶事:即季德胜的蛇药、陈照的拔核丹和成云龙的金荞麦。其中,既研发了新药,创新了疗法,还兴办了药厂。季德胜蛇药不仅擅解蛇毒,还用于治疗肿毒、脑炎和肿瘤,今日用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等抗肿瘤,都始于此药的推广。更重要的是,三名民间医生被培养成中医院的医生。

1959年,他任职的南通市中医院曾被评为“全国红旗单位”。对于辨证论治,朱良春早在1962年就在《中医杂志》撰文倡导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并指出辨证是绝对的,辨病是相对的,又在肝炎、风湿痹症等病的治疗上,他都是导夫先路,以特色和创新引领学术。

近年来南通良春中医医院、南通市良春中医药研究所获省、市级科技进步奖和国家发明专利以及朱老出版的著作。


1 _, M' G% L* |: u! c2 v

对于学人学术的发展,近代以来,有一个“码头效应”,国外称“康道克效应”,就是在大城市的大医院大科研机构的研究者,能甫出重大成果和学者引领潮流,而置身南通的朱良春恰好是能突围“码头效应”而成为领军的一流学者,一如乃师,高士者也。


3 u( F$ [( h5 n2 b. @
朱良春继承和发展了章次公的学术
% ?" D) m% a+ M# K$ q; \

朱良春对章次公先生的继承可谓“至著者像也”。他们都遵家法师法尚医德,都办学校创刊物带高徒;学术上都倡言经典是基础,师承是关键,临床是根本;对于学术大道,以“发皇古义,融会新知”为旗帜,以传统为自我,“欲求融合,必求我之卓然自立”,其学,旧中见新,新中有根。

对于临证,师徒二人都病证结合,既博采众方,又创制新方,其用药犹如杜甫之“诗律细”,两位大师都是在辨证论治最后环节用药上“专精细”见功,都是擅用虫类药和附子的高手。章次公先生以宗师发其端,朱良春大师广其行成集其医案,或编撰为专著。就是在这个传承过程中,朱良春中年以“学到知羞”为座右铭,而到白发丹心照汗青之际,他的座右铭是为“自强不息,止于至善”。至善在他们这已经是一个道担大任,任之其能的煌煌学派了。

“书之论事,昭如日月”,从宗师创学,到弟子门人承传光大,望之俨然。这部《章次公医术经验集增补本》,既真知启人,又如泰戈尔所言“美好的东西不是独来的,它伴了许多好东西同来”。《素问·气穴论》说:“世言真数开人意”,这正是一部开人意的真数传品。


2 j8 g& W- F5 q' C9 g5 [
名师高徒聚首南通 传承中医为我中华

/ P) S! q! s" d

2005年,为了更好的推广广东省中医院中医传承工作经验,邓铁涛老和朱老发起中医师徒大会,路志正老、颜德馨老、任继学老、陆广莘老、张琪老、唐由之老、周仲瑛老、张学文老、石仰山老、腹针创始人薄智云响应。

2005年广东省中医院吕玉波院长在全国率先请名师带高徒,第一批12个全国名老中医,每个老中医带2个徒弟,朱老带子弟陈达灿院长(右1)、肿瘤科徐凯主任(左1)。张文康部长(左2)、朱老和弟子合影留念。

4 @" V3 l. g: u1 M) V' b

吕玉波院长和朱婉华院长商量后决定在南通召开首届著名中医学家学术高层论坛,当时朱婉华以江苏省第八届人大代表的名义向南通市政府提交了申请书。市委书记罗一民、市长丁大卫立即批复,给予大力支持,召集政府各个部门开协调会,研究讨论这次会议的保障问题,为了确保中医专家和学者的安全,代表所到之处均为警车开道。

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南通市政府举办,广东省中医院、南通春中医药临床研究所、南通市中医院承办的首届著名中医药学家学术传承“高层论坛”在南通有斐饭店顺利召开。

2006年6月28日,首届著名中医药学家学术传承“高层论坛”在南通市召开,改变以往老师讲学生听的授课形式,由学生讲老师点评,形式新颖,气氛热烈,效果显著。

& S- \+ N6 S' C+ q- o: d# W& P: M7 v

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医界的泰斗,卫生部副部长兼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佘靖局长、医政司孙树伦司长、科技司高思华司长、对外合作司沈志祥司长、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彭玮局长、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吴坤平局长;中国中医科学院曹洪欣院长、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邱德亮、南京中医药大学吴勉华校长、长春中医药学院王校长、参加会议的还有何任老、谢海洲老、吉良晨老、罗金官老、李可老、张云鹏老、早年学生香港浸会大会何绍奇、旅居英国伦敦朱步先、中日友好医院史载祥、江苏省人民政府朱步楼秘书长、南通市委书记罗一民、南通市副市长季金虎、南通市宣传部长张小平等出席了开幕式。

在这次会议上,广东省中医院出资21万、南通市良春中医药临床研究所出资17万、南通市中医院出资 17万,65万的经费保障了会议的成功举办,在会议的闭幕式上李俊德秘书长倡议评选国医大师,把中医药的传承工作推上了高潮。三天的活动取得圆满成功,得到与会代表的一致好评。此后,广东省政府决定每年出资100万保证会议的正常召开,所以第二届、第三、四、五、六届都在广州举办。几十年来,拜师朱良春先生的杏林学子,遍及神州各地;私淑景从受其恩泽的中医后人,更是数不胜数。朱良春先生不仅在广州、上海、北京、南京、厦门、郑州、杭州、常州、苏州等地讲学、带徒弟,而且还到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法国等国传播学术,影响颇为深远,获益难以估计。传承其学的徒子徒孙,来自全国以及世界各地,高举章朱学派大旗,发扬光大中医事业,已经蔚成风气。

: N& u. R, M! d/ {9 K
# |; d! x! W9 |* S8 B: O1 i
( q) ]0 ^$ u& C1 U) k1 c# Z4 |: F

+ s: E5 m8 a0 o& J8 C
' \5 X) b# P+ ?6 [  D0 P- ]+ n6 [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曹东义 发表于 2019-2-13 15:20:29 | 阅读全部
历尽坎坷见真情,章朱传承为中医 ——国医大师朱良春先生逝世一周年纪念
7 }0 ~% J* s; k; w- l8 c& z5 }曹东义    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0 U1 ]( w2 |0 r4 ~
  2016-12-13! t' ?# \9 W5 W
0 x- w: `" C% G6 ?2 d7 h  M- H5 d. q3 F  H
2015年12月13日,国医大师朱良春先生走完了自己99年的人生道路,去往罕为人知的另一个世界,留给后人无尽的思念。概括他独特学术特征的“朱良春现象”,背后有很多耐人寻味的原因。解读这个现象的根源,我们不难发现既是历史选择了朱良春,也是朱良春主动传承和发展了中医。
* G9 J5 s5 X+ V, }% l% g; ~1 y& W! e
9 U) {( b* A# d& P9 n3 q0 A2 a# L
: o# l+ V+ b3 P0 V+ r! _, a
由传统奔向现代,志存高远不一般
5 B5 y3 D/ p' `7 B+ X* Z& J4 j1 e/ }
1934年,朱良春先生的结核病被中医治好之后,他主动要求学习中医,做一个歧黄传人。因此,他到孟河太医马培之的后人马惠卿家做了一年学徒,马氏医学以“脉理精细”、“能述病源”著称于世。但是那个时候,时代的发展已经到了西学强劲东渐,新学崛起,中医几乎被废的时刻。“发皇古义,融会新知”,已经成为新学的校训,奋发图强的时代精神,深深地吸引着满腔热血的朱良春。他经历多次思想斗争,终于深更半夜乘火车到苏州,转入章太炎任校长的国医专科学校,成了新时代的中医“大学生”。朱良春在这里不仅亲耳聆听了章太炎的讲话,而且深刻感受到“诚敬勤朴”校风带来的新气象,上海、南京的名师们到苏州讲学,中医与时俱进的时代风潮激荡着朱良春的心胸。
7 r( d0 L) B5 ]
* x3 R- k/ _0 _$ f- }2 A# d/ M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之后,苏州国医专科学校被迫解散,朱良春在淞沪大战硝烟未尽的时候,只身到上海继续求学,找到了恩师章次公,跟师实习,治病救人。一年之后,师生离别,36岁的章次公,送给22岁的朱良春一枚不同寻常的印章,上面的文字凝聚着历史的重托:“儿女性情,英雄肝胆,神仙手眼,菩萨心肠。”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做到了这几点,就无愧于时代的大医。1 R5 e5 m+ u+ K

3 ]; g7 @3 d; `/ o( R' M3 ~/ p# b! s4 J  N1 Z$ C# K( x

! ]( N0 C! C; G9 H2 ^1 o7 t海派恩师章次公,“难得高士”也挨批, [' a( t: ~- w- ?

; H  b9 O# l$ ^$ @4 o1 g- `% |
3 k; l) F2 h- I0 ^8 H  a, f. r+ F- [8 S5 S
第一代 章次公' v2 J: E$ ^1 r, J& D& p
; d) K6 n# n: p( r4 }2 y5 E
章次公(1903—1959)先生是海派中医的代表,他办中医教育多年,门人弟子很多,朱良春先生是他的得意门生之一。在抗战胜利之后到建国前,朱良春先生在南通办中医学校,就得到章次公先生的大力支持和鼓励,虽然他亲自去授课不多却出任校长,副校长朱良春在齁神殿里,自编教材,与同道合作4年,培育出20多名毕业生,交给新中国。& a' V) z- f; V- p( i- s
1 Z3 p8 E4 E% z' l# E2 Z' S3 F
章次公先生1955年到北京工作,担任副部级的卫生部中医顾问,两次与毛泽东主席彻夜长谈,被称赞为“难得高士”。他因此觉得自己肩负着发展中医的历史责任,就写了一篇改变命运的《从太炎先生论五行谈起》,发表在《新中医》上。一石激起千层浪,论辩使他走麦城,被迫一个人在王府里学习马列3个月。章次公从高处跌落的原因,虽然与自己的认识水平有关系,但是“太炎先生”对他的影响不容低估。
: V6 a. z' X8 h- O( h  @: G" M5 T9 d* W$ @
章次公名成之,号之庵,他所以叫“次公”,就是崇拜章太炎。
% ]0 k$ `# h5 h: u, U; z; [, C- L* T* |+ s+ {6 t( ^
章太炎(1869—1936)原名学乘,字枚叔,后因为仰慕顾炎武而号太炎。
1 ~8 ]1 A. [  g7 `
; J: ]& W3 L2 N2 [% Q, F# K两位章先生尊师重道,“名人崇拜”情结很深,这对他们追求事业有激励作用,也不可避免地深受时代潮流的局限。鸦片战争以及甲午海战的屈辱,使很多人积极寻找富国强民的出路,但是,并不一定能够找到病根,发现真理。“打倒孔家店”,废除国学和汉字就是一个错误思潮,“消灭中医”更是饮鸩止渴的毒药。/ d; p' _4 y4 c" P
8 ~! S+ K! ?" R4 E- h0 R! Q
章太炎对中医有感情,对《伤寒论》很有研究,但是他在1926年的《医界春秋》上,发表“论五脏附五行无定说”的文章,主张废除五行,这个错误的学术主张,害苦了爱徒章次公。
' ^8 v( F5 j9 m+ m( e& W+ T/ ^  C, z0 o
但是,章太炎先生毕竟是国学大师,有师承也有反叛,他做《谢本师》的时候,也受过老师误解与责骂。
1 C* y8 _) \( w9 q! |/ K2 O# z
" ]- ~! P) R; w/ N1 w2 w+ v
* H! x) x9 e7 m& r* A2 Q, l“恩师太炎”有恩师,对于中医很纠结
+ z. l* \9 U) u$ s. T2 n. b
( J. L$ c9 W% A. B3 J# c6 s章太炎的老师俞樾(1821-1906)字荫甫,号曲园居士,在杭州“诂经精舍”讲学30年,培养了一批人才,在近代有很大的影响力,是著名的国学大师。
/ O3 v  X" b3 p6 g1 X, X8 D( E6 l; B$ p7 V& t# B( g
章太炎跟随俞老先生学习了7年之久,但是1895年,章太炎参加了康有为的上海强学会,1897年任《时务报》撰述和《经世报》编辑,因参加维新运动被通缉,1898年避往台湾,任《台北日报》记者。1899年东渡日本,结识孙中山。他在1900年出席容闳“张园国会”时,反对“一面排满,一面勤王”,并当场割下自己的辫子,表示与清朝彻底决裂。1901年,还是光绪年间,慈禧当政,他去苏州拜望恩师俞樾,没有想到被俞樾大骂“不孝不忠”、“非人类也!”章太炎为了自己的理想和解救中国苦难的大众,反对腐败的清朝政府,却被老师认为“不忠”;不听老师的劝告,被当作“不孝”,而且还被俞老夫子骂成“非人类也”,那该是一件多么难堪的事情啊!他的内心里充满了委屈,也充满了愤怒和决绝的执着。因此,他写下了《谢本师》一文,与老师“道不同不相与谋”地“拜拜”了。( y3 i: V* u$ i/ [: n; Q

* y" S1 T/ s: E! Z9 P在对待中医的态度上,俞樾与章太炎也有很大不同。章太炎出身中医世家,对中医的情怀是根深蒂固的,因此他写了几万字的医学著作。* o/ _  M! F" ]
" s8 W/ e  o% w9 \
俞樾老先生年轻的时候,因为家人先后离世,移恨于中医药,归结为“医学无能”,愤而提出《废医论》。俞樾在《药虚篇》中说,《神农本草》历经数代增补,药性杂乱,坊间混淆,已经不可应用。他说“医之所以治病者,药也。药则不可恃,脉虚、药虚,斯医亦虚矣,曲园先生所以愤然而议废医也。”
2 ]9 X1 [5 v. A/ |# u# }( f/ X8 o1 i+ I+ b
看重“立言”的俞樾,到年迈体弱多病、生死攸关的时候,也不得不营求“却疾”之方,依赖药物却病延年。他为了弥补《废医论》的过失,又作《医药说》一文,改变了《废医论》中关于“药虚”的立场。提出“余固不信医也,然余不信医而信药,于是又有医药之说”。他完成了从“全盘废医、废药”到“废医存药”的转变。; g: O- h3 T2 K+ M7 w2 B, }) t0 k

% `! `8 U8 {4 O: l章太炎先生的学生和徒弟也很多,有赞成中医的陈存仁、章次公,也有主张废止中医、丑化中医的余云岫和鲁迅。
& S: M; \7 T# p0 l4 h* v. e7 W) D& p/ m
章太炎对待俞樾先生的感情是复杂的,师生情份,绝不是一篇《谢本师》所能完全概括。1930年前后,章太炎带着陈存仁、章次公两个爱徒,到杭州曲园故居去凭吊俞樾先生,以及他晚年在苏州办学校、讲中医、讲国学,都说明师徒传承的力量不容小看。4 z  F$ m8 J8 X9 D9 M

  W2 B' ?1 Z  o4 \  r, k  F! h6 g  }4 @5 P9 u
重视经典和师传,“不失元神”朱良春" F3 i% _  R" y2 P
  p: O0 u  ?8 Q0 D- [4 x# W
当过章太炎的学生,听过他的训话,又成了他徒孙的朱良春,有另外一条成长的道路。当然,朱良春先生受过的磨难,并不比他的老师和师爷少,为中医做出的成就更突出。
/ }  b+ x! G. {7 e1 w% l+ b, v2 \. T2 D' Q
朱良春先生办过中医学校,开过诊所;从联合诊所到私立医院,再交给国家成为国办的中医院;他编书看病出了名,卫生部调他进京,地方政府重视人才不放行。因此,他只有坚守南通,成就了“朱良春现象”。. m/ r+ e1 Y! v
5 U, M( c) i3 ~) U4 S/ i( a8 b& I

( J' V* O1 \4 h- ^4 t      朱老培育三枝花,不拘一格育人才的佳话,传遍神州大地。能够开创虫类药研究,有自己名下的研究所、专科医院,有自己开发的准字号中成药,成为国医大师,朱良春先生在“术”的层面近乎“炉火纯青”,但是,他追求“臻于至善”,不满足于“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而是倡导“道术并重”发展中医,主张“经典是基础,师传是关键”,说临床疗效是中医的生命线。
; c! t( F: B2 p9 U2 O8 z
0 D7 L3 D1 \0 {9 b  Z
+ f2 t0 ]" a. S  h2013年4月初,在“国医大师朱良春学术思想暨临床经验学习班”上,朱良春先生坐轮椅到会场,与来自国内外的200多位学生、徒弟和代表们一起传承学术。97岁的朱良春先生亲自授课,除了讲述诊治疑难病的经验之外,也表达了对于“中医西化”的忧虑,和他为遏制这种倾向所提倡的“中医精髓”。
0 @0 X  n, @1 a
2 R& ]$ c  H, Y; M朱良春先生强调说,在辨病与辨证的关系上,“辨证是绝对的,辨病是相对的”。他发出呼唤:“辨证是首要的、绝对的,辨病仅供参考。” “我们可以不认识病,但绝不能不识证、不辨证。”“我们要认真地温课,勤奋学习,联系临床实践,充分发挥其独特优势,寻回失去的中医‘元神’,战胜诸多疑难杂症。”- B+ B9 D( e" M4 j7 q8 o# X
4 X2 x! n1 m' B8 N

+ i1 P9 `9 a8 ^. q朱良春先生走了,他留给我们的思考是深刻的,甚至是永恒的。我们纪念他,就应该接过他传递的接力棒,奋勇前进。以他子女为主的“朱家军”,在传承朱良春先生的学术方面,为神州杏林树立了榜样。% E, Y, W8 {. P5 g6 f+ P4 e1 s

% s2 ^- t7 M3 V' m; x$ w6 H+ G: ^8 }& Y# i/ U" \6 S
参天大树的根基深,千里江河的水源长。“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 Y0 ?& e4 P  b9 V# j0 a3 m* O7 N  f- N# w: k- U
追根溯源,放眼未来,我们应该借助榜样的力量,找到中医发展的正确道路。依靠理论自信,达到疗效自强;借助传承自觉,做到体系自立。道术并重,复兴中医。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19-2-20 16:04:39 | 阅读全部
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d& [1 F4 ^+ G1 G7 R
@朱婉华-良春中医医院-南通 感谢师姐鼓励。  M# P/ h6 {: F8 E  s" |! S& @  _

- ?5 s7 c! _) r/ o; q1 x- ?桂祥:
* V: Q4 A; T# T1 Y曹院长的《平心论》是中医人“冲破黎明前的黑暗”的战斗檄文!文筆犀利,掷地有声!8 d) M* Z* E1 y! N$ {$ d) ^

4 u9 {% p) a2 X/ h9 d* A3 D  i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2 v# D) G* k* V  O/ S8 n@桂祥 感谢鼓励,我们一起努力,发扬朱老的优良传统,道术并重复兴中医
8 r4 R! Q8 M/ f
. t6 W  e# y& F5 P2 N1 U桂祥:: |2 J- A  l! h5 I2 d
一起努力!
4 y3 H9 D/ _5 G* @# ^4 W: K5 a0 s9 S0 W9 _* Y9 t/ O! Y
梁燕明(汇良医)15006355158:
+ \$ K% O% T  T; N💪振兴传统中医药🙏
$ h& P' X! s5 W" @  v/ @; T# j. g" m' S
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3 ?6 ?) ?$ _! R2 v# e4 |& n
[链接]; P/ @0 v; S+ i+ h* h' S
1 Z9 H8 {! W' L9 p
甄扬,南通,朱老研究所?:
% P- p+ }3 a* O  X& T  c7 W# z[图片]! |. j, m2 V; [. p+ N: ^

% A7 Q" y. E* y7 z: ~7 v甄扬,南通,朱老研究所?:
" N8 z+ v( k' w! a* I6 g7 E[图片]" C( P6 `2 e$ X
# N, z. ~/ \+ N/ D
甄扬,南通,朱老研究所?:! x+ p3 C6 V) N; {) q5 Y
[图片]
" I) j; U" }5 ], s% t% |- s* n/ ?" W- h  t
甄扬,南通,朱老研究所?:
) s  {4 M& K1 N2 f9 \; f0 e今整理并聚集旧报,重温关于朱良春老师曾经见报的报道。
3 e$ z; ?' v/ `' ?0 D+ E! e4 u- m4 b$ ~$ e6 g% [5 x, r' V
朱彤南通:" Z+ k( c! Z, h
[链接]
- |4 ]0 F& n- t* T  F6 O! h; c( f
7 ]" ?, t! B) [- A7 N( U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v# k0 ^; C3 v8 _% T; \2 h8 H  X
@徐慎庠 中医药文化 南通 谢谢您!' }* ^0 U7 Q9 [" D% V/ Z' h5 D
章次公先生这封给朱老的信件,极为重要,里边有很多信息。9 a0 @: o4 e1 |% K0 S
一个是,他进京,有朱老的劝勉。
' k( a0 j# l( V$ a! r一个是,他坚持放弃五行,别人驳不倒,说不过他。
' p( F2 I8 D: X! d他很愿意辩论,可是“把吴钩看了,无人会登临意!”. X( l  A+ V6 ^7 l
  |3 S. q5 x+ ]% t2 H
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 E9 }4 J" S3 i
那是一个时代的误会,是废医存药时代的休止符。( }* [( D8 t0 s8 l/ u3 K: c# r5 W, T
此后,虽然至今,仍然有废除五行的呼声,但是,五行的伟大意义,是很多人不知道的。
) @1 a5 A# {% O1 p也不能废了五行。
# ^& s" F$ T2 x/ _- v7 l% Q# W$ Y1 }说明这个问题,需要用时空整体生成的世界观看人体,看中西医学术原理。: C& T. c! z, k* S8 q4 j6 F) N  Z: |
6 M  F1 d0 g0 g/ U2 H8 V. T+ u# i
甄扬,南通,朱老研究所?:
0 [8 l6 z7 c) g& t) y" f7 D@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不用谢的。我应该做的。不忘老师当年培养的初心,还须努力。
# T' N% C' W  o7 ~- w2 A% G; a: d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相关推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4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石高新字第18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5272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