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曹东义 于 2019-2-15 11:18 编辑 ' ?; l: t* g) n5 V! b! T) B ~
# ?- V; V( w$ [5 }+ ~4 z. @3 p曹序
2 l }7 A& ^% c6 B近日,收到衣之镖先生研究敦煌医卷《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的新作,未曾展读,就感到衣之镖先生的执着精神,绝非一般人所能望其项背。这也许就是张大昌先生师徒多人令人羡慕的学术风骨。 一本传承多年,失而复得的敦煌卷子本,假如是在一般中医手里,也许随着原卷的丢失早就放弃了,历史上“人亡政息”沉入地下的中医图书,或者毁于战火的珍贵经典著作,不计其数;能够流传下来,逐渐发扬光大的著作,凤毛麟角。 敦煌医卷《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之所以能够在质疑声中,走过40多年的风雨历程,逐渐被世人认识和重视,关键是有“和氏璧”主人的守护,有锲而不舍研究者坚忍不拔的不断研究。 我觉得,敦煌医卷《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所承载的重要历史信息,就是告诉世人,在张仲景之前的“经方家”,是如何看待疾病分类与诊治方略的。他们那个时代的经方家,首先重视的是“五脏分证”,脏有虚实,治有补泻;病有轻重,方有大小。这样的归类,很严整,也反映了《素问》《灵枢》《汉书艺文志》经方家的一贯作风。他们治疗“天行热病”,也依附于五脏虚实辨证之后,用的是“六合正精、神明之剂”。 这反应出在张仲景之前,中医临床的大格局。 风云突变,两汉大一统的政治秩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张仲景的青壮年时期,一系列的历史事件,道家宗教首领与中医名家难解难分的社会角色,中原大地“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瘟疫流行的惨痛局面,华佗被害,名医难当,这样的社会环境,让张仲景不得不“大隐隐于朝”,坐堂行医成了他万般无奈的选择,那个时代想当一个好的民间医生是非常困难的。 通过阅读敦煌医卷《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我们可以探索“张仲景避道家之称”的历史原因,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伤寒杂病论序》所透露出张仲景的复杂心态,以及他面对“举世昏迷莫能觉悟”痛彻心扉的悲愤之情。 敦煌医卷《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就像一把打开张仲景研究宝库的钥匙,我形容这部书就是“中医界的《红楼梦》”。 通过有关线索的研究,很多仁人志士都取得了骄人的业绩,衣之镖先生就是其中突出的代表人物。 我相信,通过阅读衣之镖先生的研究著作,不同的人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我祝愿,衣之镖先生的著作,能够引起大家的重视,通过探秘敦煌医卷《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让自己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医学术传承的艰难过程,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张仲景一千多年之前的艰辛与创造,让“经方”之学万代传承,让中医学术永葆创新发展的活力,而不是匍匐在地只知道磕头作揖,让远在天堂的张仲景看不起。 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曹东义 序于求实得玉书屋 2018年5月9日
/ h" A. r4 i) y/ D% 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