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同道 / 正文
尚未出版的 《邓铁涛传》,已经写成了多年了
曹东义 发表于:2019-5-17 16:11:28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1815
本帖最后由 曹东义 于 2019-5-17 18:09 编辑
, Y: y1 {, W/ V4 v, g# P2 l: F7 v3 k9 k, t" o
邓铁涛传
曹东义
提   要
邓铁涛先生1916年出生于广东开平,祖父卖药,父亲业医,他在抗战之前中医本科毕业,可谓三世医学。他避乱于香港,不忘国难,艰辛传承中医。建国前参加地下工作,土改中发挥中医作用。多半个世纪教书育人,桃李遍天下满五洲。两度被评为广东名医,攻克世界医学难题肌无力。为保存国粹,发展中医,多次上书,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既出于责任,更是看到了医学的未来,必将是中医学术走向世界的光明前景。远望着,我们觉得他很崇高;走近些,感到他很亲切。
目录
邓铁涛先生1916年出生于广东开平。在东西方建筑艺术、思想文化相结合的碉楼故乡,在美丽的田园风光熏陶下,邓铁涛先生度过了他的幼年生活。
1919年邓铁涛先生迁居广州,那时孙中山建立了与北洋政府对立的广州革命政府,大革命的风暴在少年邓铁涛的心里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然而,更使他不可忘怀的事情,就是他在父亲的诊所里,见证了中医药治病救人的神奇疗效。
1932年邓铁涛走近了广东中医专门学校,开始了五年本科的大学生生活。没有想到的是,他毕业的时候不能发毕业证,政府取消中医的措施在他走出校门的时候生效了。
1937年邓铁涛大学毕业,两年前他就有了医师证,本想悬壶济世的梦想,被日军的轰炸破灭了。在香港避难的时候,他接触到了进步思想,参加了忧国忧民的文化团体。
在香港求生存的时候,他没有忘记自己是一个中医,四个人办起一个中医学院。三年之后,7个学生,3人毕业。中医的薪火,在艰难岁月里,依然没有熄灭。
太平洋战争爆发,邓铁涛又回到了广州,当起了药店坐堂医。这个身份给他带来了方便,成了东江纵队的地下联络员,抗日救国与看病行医,都是报效祖国。
为了建设新中国,他参加了市政协的土改工作队,因为不怕吃苦,由队员荣升队长。他腰间挎着手枪,肩上背着药箱,既解放农民的思想,又解救人们的病痛。
在改造中医,不培养新中医的错误思潮涌来的时候,他坚定地说“新中国需要新中医”。为了培养中医人才,他一直坚守在教育第一线,编教材,定课程,主持教学工作。
伤寒与温病两大学派,争论了几百年,常自是而非人。他说用发展的目光看问题,温病既弥补了伤寒的不足,也继承了其学术特长,两者完全可以统一起来,形成热病学理论。中医的历史,一直是不断创新和发展的历史。
毛泽东说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宝库,让西医学习中医。广州中医学院办了高级西医学习中医班,要让这些西医相信中医,就必须在临床工作中,展示中医功夫,以疗效服人。
脾胃为后天之本,关系到方方面面,很多疾病的发生、转归、治疗都与脾胃的功能有关,因此,他从临床实际出发,研究“四季脾旺不受邪”的道理,有临床验证,也有实验数据。
五行学说是中医的理论基础,近代以来却成了人们诟病中医的靶子。是存还是废,争论不休。他以辩证唯物主义为依据,根据五行学说在中医学里的实际应用状况,落实到五脏相关学说,发表在《光明日报》上。
重症肌无力的治疗问题,号称世界医学的难题,激素、免疫抑制、切胸腺三大医疗措施之后,如果病还不好,呼吸机也难救人一命。他用中医虚损理论,从脾胃入手,竟能强肌健力,使众多患者安全脱离呼吸机,重新站立起来,开始新生活。
从中医开始招收研究生的时候,他就带研究生。这些经过他培育的高素质人才,已经在各自的岗位上成为骨干。有的弟子出国之后,成了传播中医学术的中坚力量。
他多次在香港讲学,特首董建华为他颁发荣誉博士证书;他多次在台湾、马来西亚、澳大利亚、日本、美国、加拿大讲学和交流学术,为中医药走向世界,开垦耕耘。
他写信给徐向前元帅,呼吁重视中医,被胡耀邦总书记定为政治局传阅文件,催生中医药管理局成立。在中医药管理局面临被撤并、中医被西医“抓大放小”的关键时刻,他们八老一起上书,为中医生存、为民族利益而呼吁。
如何看待中医,既是一个学术问题,也是一个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战略问题。中医在近代备受歧视、限制,中医学术被改造,从业人员不自信,他站在世界医学发展的战略高度,大声呼喊“世界需要百万铁杆中医!”
中医学术五千年,不断发展,关键在于有传承。学历教育与师带徒相结合,才能发展中医事业。他无私奉献自己的宝贵经验,希望徒弟超越师傅,为的是中医事业在新的形势下,不断发展壮大。
非典袭来,现代医学发现了新型病毒,可是一无药物,二无疫苗。他根据中医理论、历史经验,和广州中医迎战的具体情况,上书胡锦涛总书记、吴仪总指挥,大声疾呼应重视中医的作用,“战胜非典,我们有一个武器库!”
医学的未来将如何发展?中医在未来医学里占有什么地位?他把中医倡导的“仁心、仁术”,作为未来医学的目标,主张“健康园将逐步取代医院”,努力发展以人为本的未来医学思想。
冠心病动脉搭桥、放置支架,是不得已而为之的补救措施,中医既可以在其介入治疗前后“围手术而治”,添一把力量,也可以防患于未然“取而代之”,把疾病治疗于“未有形”之前。
香山科学会议是国家研究、制定基础科技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信息来源,在这个会议上讨论中医问题,关系到中医未来的研究方向。他以“为中医发展架设高速路”题目,做了主题发言与评述,赢得大家高度赞誉。
973课题首次设立中医项目的时候,他出任专家组组长,领衔研究中医基础,成为首席科学家。深入研究五脏相关,指导多项临床工作的基础研究,探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新思路。
广东建中医药强省,首先要有中医人才的支撑。广东中医师徒传承工作走在全国前列,迎战非典的时候已经显露出人才实力的重要。全国名师与高徒的中医传承盛会落户广东,既有各级领导的重视,更有全国中医界的支持。
96岁的邓铁涛先生,思维敏捷,身体健康,带高徒,出新论,关注着中医的现实与未来。他旺盛的精力,与他坚持不懈的养生之道有关。其中令人瞩目的是,他宽阔的胸怀、有序的生活,积极的锻炼。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曹东义 发表于 2019-5-17 18:10:37 | 阅读全部
后记
5 }$ z# A& y. v9 S) t  P: X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编辑部的肖培新主任,2001年编辑过《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邓铁涛》。因此,在2006年策划“医学人生丛书•走近中医大家”系列丛书的时候,他第一个想到的中医学家就是邓铁涛先生,希望邓老能够在百忙之中参与进来,为这一套丛书增辉添彩。但是,当时邓老非常忙,不仅有许多大事需要考虑,而且他主持的973课题也正在紧张地进行着,所以虽然肖主任通过很多人从旁通融说情,邓老一直没有答应。4 R1 I; B& q! j/ I+ o
2008年11月,我到广州参加第四届名师与高徒学术传承论坛,肖主任知道之后,又把这个愿望托我转达给邓老。他说:“邓老作为长期从事教育,又临床成就很高的中医药学家,他在中医理论探索和中医战略研究方面,也有很大贡献,有很突出的代表性。这套丛书,主要是为了向大众展示当代中医大家的形象,述说中医学、中医人所达到的水平。丛书如果没有邓老参加,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他还表达了请我主编写这部访谈的愿望。$ Z: |+ V' i! ?) a* ~& [& v
2006年我在广州的时候,曾经与邓老说过,我觉得一个中医大家所能达到的境界,可能有三点。一是临床水平高,“治病是上工”;二是能够看清本行业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对的战略,“睿智能医医”;三是当国家的中医政策不能完全适应中医发展的需要时,敢于站出来建言献策,“上医能医国”。我觉得邓老就达到了这样的高度。
% i9 D4 X7 F/ G0 [' }- L我也知道,邓老所达到的高度,在一本通俗读物里是很难充分表述的。就好像泰山一壤,沧海一滴,增之,不会加其高深;去之,也不会影响其学术成就。但是,对于渴望了解中医的人民大众,对于刚跨入中医门槛的莘莘学子,很多人都渴望了解一个中医大家是怎样“练成”的。我作为进入师门比较晚的弟子,也希望通过整理邓老的学术发展历程,能够更好地继承他的学术成就,成为“学我者必须超过我”的弟子群里一名合格的徒弟。
6 X+ S' S  g( V5 z" `9 I我带着肖主任的嘱托,也带着自己的款款渴望,告诉了邓老。邓老听过之后,很爽快地答应说:“973的课题终于告一段落,总结性的报告《中医五脏相关学说研究》,9月份已经由广东科技出版社出版。手边的事情不是那么多了,也不急迫了。你就着手写吧。主要从我的学术思想入手,加以系统整理,使之成为一本书。”邓老随即在我拿去的信袋上,写下了他的家乡:广东开平钱岗乡石蛟村。; L0 [9 e7 _7 F# D. e4 Z
接到这个光荣任务之后,我心中非常高兴,一边回忆我所知道的邓老事迹之点点滴滴,一边查阅资料,一边构思,在回石家庄的火车上,就把整部书的主要轮廓勾画出来了。在广州的时候,朱良春先生知道邓老同意参与这套丛书,很是高兴;后来,我到北京出版社去,谈《走近中医大家路志正》书稿的定稿问题,把编写大纲交给路老看,他说:“很好!邓老的事迹也由你来写,这真的成了一套丛书了。”
* k: t2 O2 G) ~无巧不成书,就在我离开路老的家,来到出版社的时候,情况发生了变化,我接到了邓老的电话。他老人家告诉我,经过再三考虑,还是不准备参与这套丛书了,“这也给你减轻了负担。”我说,我倒没什么,这正好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他说:“我应该早一点告诉你,你就不用这么多天里做准备了。”
3 Q$ |" l* V7 {4 @平心而论,写一个人的一生,的确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尤其是,这套丛书以对话的体裁出现,就更增加了难度。因为对话与写传记不一样,是一种“亲历”的过程,而不是由他人来写,自己可以作为一个被动的观众。通过编写《走近中医大家朱良春》和《走近中医大家路志正》,我体会到,尽管其中有许多“编写”的文字,不是直接出于中医大家的口中,但是,在修改的时候,他们要看这“虚拟”的对话,是否符合自己的身份、思想,这个过程往往要花费很多心思,反复多次推敲,比别人写自己要复杂很多。
0 _$ R' ]* ^0 w5 A5 v! h1 V7 \想到这些,我很理解邓老的决定。我想,我应该尊重邓老的意见,把相对安静、轻松地生活还给他老人家,起码不要增加他的负担。然而,思维是有惯性的,一件事情一但提起来,在思想深处有了触动,就很难完全放下。事实上,我自从于2005年春末拜师邓老之后,因为路途遥远,与邓老交流不是那么随时随地,所以我就摸索出来一种“虚拟对话”。我经常在心里,自己问自己一个问题,然后试着想答案;然后再进一步自问:“邓老会这样想吗?他看这个问题,会怎样回答呢?”长此以往,演练日久,我再利用邓老所写的文章,和见到邓老的宝贵时刻,去印证我的猜想。我认为,默契的师徒传授,一定是心灵共振的结果。如果没有心灵的交流,即使是日夜守在师父身边,也不能得到真传,只是学一些形似的皮毛而已。高妙的师徒传授,应该是心心相印的神似,而非形似。
7 ?$ q  I! ?6 M$ o% D1 N有了这样的认识,我暗暗地下定决心,要从虚拟对话开始,把邓老写的文章、著作,以及别人整理的他的经验,谈话,尤其是作家周毅与李剑、黄燕莊写的《国医大师邓铁涛》找来,反复揣摩,不断演练,很快就写出来这部书稿。邓铁涛先生把它看作是我跟师过程的一次总结,是我学习的一种方式。
4 k! S8 ^" c4 w2 \9 U2 \" F+ X在回头看这部书稿的时候,我心里充满惶恐,非常没有底气。我不知道在这部书里,多大程度上反映了邓老的人生道路与学术成就?因此,我把这部书稿交给邓老的儿子、高徒邓中光主任,交给他的夫人陈安琳女士,请他们修改补充。希望一起完成这件事情,为人们了解邓老,提供一个窗口。我觉得,无论是否最终出版,这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B; {- [- x. H
曹东义
6 b' r" I. Y- F' P2011、4、1第二稿
9 r: u6 \! f: J
- ]5 o. _' D0 Q8 z  y8 ~9 p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19-6-6 16:00:47 | 阅读全部
李源:
: s6 i2 I( u/ p' D  v; d7 \1 h习近平主席提出:“我们既要从精神领域层面去解决对中医药概念的认识问题,还要从制度层面去解决中医药传承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而对中医学的科学定位,正是“对中医药概念的认识”上首当其冲的学术问题。  B& h- P0 p: B! v4 U( d2 n
  q' g3 ~1 m, p3 U; @8 o, e0 X
李源:
/ [9 l  Y- h% v. Q4 w) Y6 Y《人民日报》指出:在全面复兴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新时代,在广开思路,广开言路,广开才路的前提下,动员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人文、哲学、科学与中医药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参与到中医学西医化的总结、反思、讨论中来。通过思想的碰撞,使中医学进入复兴、创新、发展快车道。
" F- C! y: E5 v, n6 a* {, ~& B, w% N; k4 b
李源:; C) l+ r8 ?3 a. [) Z0 k* v
尤其是《人民日报》报道说:动员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人文、哲学、科学与中医药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参与到“中医学西医化”的总结、反思、讨论中来。" u8 W: q6 s1 L. a$ |8 q5 e
( h+ T' ~/ ^& i
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9 F9 R5 c$ Y. `- d6 a6 x@李源(李有缘)13001452733 ,中医学习西医,需要很深的定力,才能不被同化,否则,就陷入“自我从属”,被西医同化和改造了。
8 `) Z7 b$ Q, P% O
! H+ u4 T7 g9 O/ b2 }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 ^) y% B* r/ q  u2 T: R" H7 U这就是我总结的“求同存异,丢了自己”,典型的是1830年出版的《医林改错》,那是用西医解剖学为标准,要为中医的经典改错,结果越改越错,这还是小事;5 G2 U, D- `5 u+ [7 f, T5 p0 x' {7 p
关键是,评价标准改变了,中医的“主体”不见了,信心没有了,事业衰退了。
2 @( U, ]4 v- l( u" Y
3 g( B' K' n0 l- z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C  F# N' n8 x" u* \1 V) u
中医是“生成论”的世界观,不能按照西医“构成论”来评价,更不能用“构成论”来改造,否则就是不归路。
) b5 K0 X9 |2 `6 T+ G
6 R" T( m0 g/ Q# b3 Y. `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X% t8 k1 G* b; A3 u% w
生成的生命有结构,所以,生成可以包容构成。7 g* c" D* q/ E" _0 {, M/ ]5 ?% ]
但是,这个包容,不是简单的收购,而是超越,全面超越。" v; B' G9 c( ~2 p% J4 J- _6 D
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都是空谈。+ [) u8 a3 [9 {/ `9 A/ P* @% {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19-6-6 16:09:10 | 阅读全部
尊敬的恩师邓老:您好!; h4 K! h! e* d! D6 F
春节将至,万物向荣,祝愿您节日快乐,合家幸福!
2 z5 ?5 i: Y: b; w再有几个月,我也要退休了,进入人生一个新的阶段。/ q8 ]* {& p$ v  `8 L  ?
回忆过去的一年,我事情比较多,换届之后,继续担任河北省中医药学会张仲景学术思想研究会第三届主任委员,河北省第五批师带徒指导老师,农工党省委会文史理论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裕华区政协委员,筹备河北惠群中医院,因此,做了一些工作,但是成绩平平。
6 Z9 B9 j. Y( q+ ^$ z随着《中医药法》的实施,我参与起草河北省“师承与确有专长人员”获得医师资格的实施细则,也到市卫计委等单位宣讲中医法,参加了很多会议和学术活动,深感中医事业复兴的曙光已经显露出来。但是,中医的指导理论阴阳五行、脏腑经络、气血津液、辨证论治等仍然没有被学术界所接纳,“废医存药”、“废医验药”的大环境,还未根本改变,中医事业复兴仍然道路坎坷。, {$ d6 ?' t9 u( p! I+ k( U0 C
从2017年4月开始,我负责筹备成立“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一技之长专业委员会”,9月开了筹备会,得到河南省禹州市政府的帮助和支持,2018年4月18日(农历三月三)在禹州市即将召开成立大会。借助于“术以载道,道术并重”,希望中医依靠特色,可以走向世界。这个分会致力于搭建学术交流平台,挖掘民间中医药经验,为一技之长人员获得执业合法身份;传承、总结、推广他们的技术,做出成绩。
- T% `, B3 q( `& ~9 Z1 \5 V虽然,前进的道路上有很多困难,但是,依法依规,有您和朱老、路老等老前辈创立的经验做指引,我觉得应该做出一些有益的成绩。/ ~" m! f8 h; l" ]" a  k
在这个春节将至的时刻,把我的一些情况报告恩师,希望得到您的指导、批评指正。. j9 O5 p/ s+ Z4 d6 q! y) h5 ^4 v' o
此致敬礼!0 Q, V* T* s# o0 T
弟子曹东义敬上: ^; p! I& {$ q( o5 ]' A  j2 G$ M
2018、2、10
% R& @) h6 t6 Q, s+ y, p9 A8 S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相关推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4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石高新字第18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5272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