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同道 / 正文
《人民日报》发表王君平论中医必须遵循自身规律发展的系列评论
曹东义 发表于:2019-11-29 15:21:11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2741
人民日报系列评论一:遵循规律,让中医药根深叶茂[url=]中国中医[/url] [color=rgba(0, 0, 0, 0.3)]昨天
2 F/ w- x) M- o* ?! U) C
本公众号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官方微信,如果您还未关注,请点击上方蓝色“中国中医”进行关注# a7 ~8 p% `# w- X: ?0 q. i0 R

7 Q  p3 m" a% X% ~& \
内容来源:《人民日报》2019年11月28日第5版
作者:王君平

3 X; g! g" P) k6 P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为中华民族繁衍生息作出了巨大贡献,对世界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中医药工作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为加快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和行动指引。
) {0 b, b, X4 n; \  A1 a) o《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提出,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指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人民日报》推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系列评论,今天刊发第一篇。6 ]3 G7 g! r: Z2 h( \' {

3 C$ y4 ]; a. }1 i* R3 Y- d
一株小草改变世界,一枚银针联通中西,一缕药香穿越古今……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

- O1 }. n8 O' V' z4 k' h- W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近百年来,随着西风东渐,西医成为主流医学,中医药呈边缘化趋势。事实证明,中医药一旦背离了自身发展规律,中医西化,特色弱化,必将丧失自我。因此,无论看待中医、研究中医,还是运用中医、推广中医,必须遵循中医药自身发展规律。过去如此,现在如此,将来也是如此。

' k9 W* I; y4 U5 d
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必须保持中医药的本色。道法自然、天人合一、阴阳平衡、调和致中、辨证论治等中医基本理论,蕴含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在几千年的发展进程中,中医药形成了独特的宇宙观、生命观、健康观、疾病观、防治观。这些理论是长期积淀形成的,是中医药生存发展的根基。眼下,不少中医秘方、验方和诊疗技术面临失传的风险。我们应该把藏在古籍、散在民间、融入生活的中医药技术充分发掘出来,整理收集保护起来,更好地传承下来,为人类健康造福。
6 }# |8 w; ~) V! A7 @( {$ C
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必须改革中医药管理体制。中医和西医虽有共通之处,但诊治思维不同、防治手段各异,在管理上必然有所区别。我们应把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作为政策制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有利于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优势、有利于提升中医药疗效、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的原则,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管理体制。如果简单套用西医管理模式,很可能会事与愿违,阻碍中医药的发展。因此,我们要突出中医药的系统性和整体性,把中医药特色优势用制度、标准、规范固定下来,把中医药的根脉保存好。

" D, N& s2 q4 C' G
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并不意味着自我封闭,更不是墨守成规。中医药发展需要兼容并蓄,借鉴吸收现代科技成果。但是,如果离开中医药的主体地位,丢掉中医药原创思维,哪怕融合再多的高科技,也是徒具其表。我们既要遵循自身发展规律,更要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推动中医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 c: R- X, n5 D
中医药发祥于中华大地,植根于中华文化。中医既是古代的,也是现代的,更是未来的。只有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立足根基,挖掘精华,保持特色,中医药才能根深叶茂,岐黄之术方可生生不息。让中医药永远姓“中”,是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

# R; U1 F: f! \
' m( s0 z* e, j1 T- _! `' }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曹东义 发表于 2019-11-29 18:00:25 | 阅读全部
人民日报罕见就中医药刊发系列评论,第2篇:守正创新,为中医药注入源头活水
: T: e5 h% ]( a中国中医  今天
! h" C% h3 Q$ H* c' k  W6 S本公众号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官方微信,如果您还未关注,请点击上方蓝色“中国中医”进行关注
. S0 ]- [5 e/ I
* [2 c6 Z6 i) O! _/ h7 t
+ x& Z- X* Z5 A, I! H8 b8 d+ A, P$ F" l* H$ F: g4 F: C# U  K
内容来源:《人民日报》2019年11月29日第5版9 d" E; |; m8 f
作者:白剑峰
% i2 U" o) k6 w2 [1 S8 b0 s+ }; ]! T5 Q/ l6 K0 O" Q$ A

6 y' J  Z9 B" V' M( }/ h3 {《人民日报》近日推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系列评论,今天刊发第二篇。. ]+ }! ~- i/ c1 m0 Q; P

, L% v7 n( z# ^1 h3 {" Q
" _" v) ~* Y1 s. C4 g- v
& p' }, d* O5 N+ M7 J9 x0 F: e( u0 m6 A" D$ H

0 k- m8 M: N3 [* f+ C$ s6 E
  e" L* `+ k- c- |. b/ S
0 \( G: h# S7 a5 O6 D  “传承精华,守正创新”,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正确处理传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关系到中医药的前途和命运。- W# I* N; Q: q8 m
2 B( l. Y( u; _7 _! z( k1 p6 Z

* d' I1 i) K% j* S+ e0 k3 \$ w 当前,中医药面临着传承不足、创新不够的局面,严重制约着中医药的发展。传承是为了保根,没有传承就不能正本清源;创新是为了提升,没有创新就不能与时俱进。惟有秉持“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的原则,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才能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1 V' V) T! M0 ?

9 ]; Z( O! ]" W. _" c+ R: m2 F# o9 o# o8 @8 [; b0 x
传承精华,就是要让中医药发展源远流长。传承是中医药发展的根基,离开传承谈创新,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中医药的精华,沉淀在汗牛充栋的中医古籍中,流传在历代中医大家的临床实践中,散落在疗效显著的民间奇方中,这是中医药学深厚的根基,也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命脉。传承不足,让多种中医技艺面临失传,让中医医道艰难延续。深入挖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必须培养大批中医“专才”,这样才能使“国宝”代代相传。院校教育是中医药人才的主阵地。当前,院校教育不同程度地存在中医教育西化、中医思维薄弱、中医技能缺失等问题。师带徒,出名医,中医独具特色的技艺需要活态传承。中医临床功夫、中药炮制工艺,主要靠师徒一代一代口传心授。师承教育能为“草根”中医打开一扇门,让岐黄之术薪火相传。我们应将以“个性化”为特征的师承教育与以“标准化”为特征的院校教育相结合,将传统教育的精粹融入现代教育体系之中,构建适应新时代的中医教育体系,为中医药发展打下最坚实的人才之基。
- f; A; M" s4 [7 I9 R
8 V4 M6 z3 }7 R" A9 |1 c; X( L" G5 S8 ?7 g
守正创新,就是要让中医药发展清流激荡。只传承,不创新,捧着金饭碗也只会越吃越穷。让中医药老树发新芽,唯一的出路就是创新。中医药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创新史。从《黄帝内经》奠定中医理论体系,到明清时期瘟病学的产生,再到现代青蒿素的诞生……创新,始终是推动中医药发展的根本动力。随着人类疾病谱的变化,中医药需要源源不断地注入创新的“源头活水”,在更多领域取得新突破。当前,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为中医药研究突破提供了有力支撑,多学科、跨行业合作为加快中医药现代化发展带来广阔空间。我们不能因为创新而忘记“守正”,也不能因为“守正”而不去创新,必须把“守正”与“创新”有机结合起来。1 Q& [% D  y2 Q' M- A/ F& V0 i
" A& |( p$ @, D7 i4 s8 r

; h9 X/ C9 m. U 没有传承,创新就失去根基;没有创新,传承就失去未来。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必将让中医药获得无限生机,为健康中国建设提供新动力!
4 `' X# n3 D8 Q* A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19-11-30 18:04:53 | 阅读全部
张晓彤:关于中医生死的思考(上篇)
& `  ?7 N, K* H' U5 F4 c! R. F张晓彤  合欢解郁  昨天- R$ f+ k  d+ m$ H5 Z9 _! J

7 u% |* K. l/ y1 r- Y" Z+ {6 `
: k' v: ?/ V3 f" m5 s# x
1 U- A  p) L' G9 k; u3 ]7 Q1 w6 g9 p3 Q& a, U% n- r
本世纪初,张晓彤的名字才渐为中医圈内人熟知。他的名气,却非源自他是原卫生部部长崔月犁的儿子,而是源自近些年来他以民间中医从业者身份,时时为中医药发展奔走疾呼发出的响亮声音。
3 M  S1 _$ B2 i+ \7 m) j$ u
* b. `% y5 g5 e3 v. g9 u. l) N8 b- P7 \
6 n, F4 M8 B9 F% N! K4 U
谈这个题目,不是哗众取宠,只是想讲几句真话。可能这几句真话,未必有人爱听。但无论如何,真话讲出来,心里比较舒服。另外,就是想从另一个角度来谈中医,或许对搞中医的人有些启发。
$ z8 v6 {' k. P
% R& p1 a0 R3 v9 \3 {) S/ I
7 c" ~$ K- D8 ?. l7 ~# l
: J  c2 ]9 t* @+ r中医还能否活下去?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或许,大家听完我的报告后,会得出各自的结论。
$ f' E) |  t& [3 s
. J8 Y! R( U: T. U1 B  F4 J( y+ v& T

5 A% `6 h4 A8 a& w+ ]& Q- f% X一、什么是活,什么是死?$ a& x3 N  q8 L2 u, A( B

7 F: j9 |; v0 T4 U$ f& @
/ v' z  Y6 A; n. |
' Y2 o1 N5 ~; F# E其实,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作为一个人,心不跳就死了。现在被西方科学搅得有点乱,什么脑死亡,这个死亡,那个死亡的。最近有个传说,说一个卖蛇的人,把蛇头砍下来,20分钟以后蛇头跳起来咬伤了人。这怎么解释呢?死活真的很难判断吗?
  L4 r5 [3 \; j/ Z; @4 q) }
7 ~' G5 ^& c! {% i* B+ v. Z/ r& G* ~9 {4 S* o
  X, T* b( A+ q! i9 ~
什么是活,什么是死?中医在这个问题上更乱。其实,中医的生命与人的生命是一样的,人若心不跳,神不在,就死了,因为心主神明。人死的概念和活的概念同他的学历有关系吗?没有;同他的地位有关系吗?没有;同他的历史有关吗?没有;同他的贡献有关系吗?没有;与他的钱财有关系吗?也没有。如果与这些有关系的话,那么秦始皇今天肯定还在,他有钱、有权、有势、有地位,是不是?他心不跳、神不在,他秦始皇也得走。9 d  z7 o7 X2 T, m0 f& C
; q' Y" f3 `; h0 W) Q# A8 P( ?/ N
5 Y3 u% q( I5 T9 k# G1 X
; i0 B4 i' s6 m
那么中医的心是什么,什么是中医的心跳?很多同志讲中医死不了,有悠久的历史,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做了无数的好事,造福中华民族,保障了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这么好的东西,怎么会死呢。现在还有人用实例来说明,我国有多少中医人才、多少中医大学、每年培养多少毕业生,在多少个国家开展了中医,中医怎么能死呢?! ?5 w- D$ [' ^$ t) c% b
& d) U$ i% V, K, y9 g& v) [

) p$ w) m" d: ]7 [' ?8 w' _
1 G0 O( Z8 S: Z我认为中医的死或活的关键问题并不在这里。在与中医老专家探讨中,发现中医的命、中医的心跳只在于两个字“民意”,有民意则存,无民意则亡。中医若心不跳了,则必死无疑。  \) R- n9 F2 o$ m
! ^' J! v8 p8 T* I
: t: Y+ D4 O) Y5 a

* T  i7 g% n. l7 K$ x# s现在中医的心还跳不跳?最近,中医药报上有个调查说,九成的人都相信中医;电视台的调查也是这个结论,八、九成的人都相信中医。# _( l! M6 y- P0 h* L$ c
  B! X# [7 I% j/ B3 T1 R

" I4 u7 B! U. y/ H2 ?- @
' h4 V  C; A5 n/ A9 f, w' |什么叫相信中医?后面还有一个数据,有了病找中医看的只有20%左右,中医药报上登的是27%。如果你相信某个人,就是有事不找他,这是真的相信他吗?当然不是。其实,调查的随意性是很大的。中医这么好,那么好,就是病来了不找中医,这是真的相信吗?
- c. ^  |' O2 d7 V) a  _7 }( C* }

0 J* ]) r) Y' J8 P
5 V1 p+ l# i" m7 F! }而且这27%去看中医的人,看的是什么中医呢?大家都知道,现在的中医院,中药的使用率不到50%,使用中医的手段来治疗不到50%;如果20%再乘以50%的话,是多少?这与“相信中医”的比例恰恰相反,得出一个完全相反的结论,也就是说90%的人不相信中医。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事实。8 z5 r6 W7 v( W( w0 X) ^$ ~
' }' P. {0 c7 c4 N
1 ~7 j5 O9 D4 u. k

+ [6 ]7 W8 a6 Z  A1 h3 [作为中医工作者,首先的一条就是要看清中医今天所处的地位,所面临的局面,别像阿Q似的,不能面对现实。在面对中医的死或活的问题上,中医生存的依据是什么,心跳是什么?值得深思。历史上,中医从来没有出现过今天这种局面:老百姓开始不相信中医了。这在中医发展史上是空前的。7 T$ V4 C5 \( O1 I5 L
" y: `/ N! t$ c: p( Y3 a: a

8 O2 K( y0 r" H2 D6 \8 I9 E* p9 u. L2 S  B& s3 i' ]
为什么几千年来中医不断发展?为什么近百年屡遭废黜却屹然不倒?原因在于中医有疗效,中医能治病,在于有相当一部分老中医在临床上有相当大的影响,老百姓相信中医。现在老百姓在医院里碰到的,有多一半都是只会写论文、只会答题而不会看病的假专家、假大夫,其疗效之差,直接影响了中医在百姓心中的形象,必然使不相信中医者越来越多。6 D( x7 b$ v& K# o; x0 a
8 G, h" p# G8 m  ]  P; r
) j% u% ?# P6 |

5 q: R  }3 j0 }2 T; a其实,现在社会上反对中医的人,都不懂中医吗?真的没认识到中医的优势吗?当然不是。他们真的就以为一个马兜铃酸事件能把西医、西药的毒副作用顶回去吗?他们不至于无知到这种地步吧,普通老百姓都知道反应停导致畸形儿,四环素牙、链霉素耳聋、激素导致股骨头坏死……如要细数西药的毒副作用,简直不胜枚举。美国自己都承认医源性疾病和药源性疾病已上升到导致死亡原因的第三位。反对中医的人明明知道这些,为什么还装傻。在于有“机”可乘。这个机是什么,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医工作者深思。5 b$ y: R# Q5 \1 D
2 O% N$ G9 F' X& w  {1 S2 _
% P0 n5 U- U! N& w' P1 p

/ b! s7 l5 g  M目前有水平的中医人才已经很少了,如北京市加流动人口有1500万,真正在临床上有相当经验的有好疗效的中医还有多少?不过几十人而已。. H2 ]4 P: K( M+ {# |  }# C

7 H3 k# S" G, s8 m5 f- Q
; {6 h" w( D' E) N9 \7 Q) D
/ X7 |9 [2 |8 l! \2 S$ P4 J湖北中医药学会会长李今庸老先生不久前来北京,我问他:“湖北好的中医还有多少?”他说:“还有几十个吧”。我说您的标准是不是太高了?我说三条标准:第一条能用望闻问切诊断,第二条能辨证处方,第三条在临床上有一定疗效,即我们平常所说的基本上还算个中医,有多少?李老说有200多人。" L  g" j! I1 v9 {
8 ^6 N( b. |, t; \

/ p, Q8 X7 ~$ N9 E9 c. G
8 f& A  g0 I8 y- ~) i7 f; K湖北省有6000多万人口啊!二三十万人中才有一名中医。刚解放的时候全国至少有50万中医,今天有多少,佘部长前年答记者问说是24万人,包括助理医师;去年说是27万人。如果按照我刚才提到的三条标准来看,刚解放时不到这三条标准的话,根本就不能称其为中医,无法在社会上生存立足。9 n& k) |/ t' ^4 T. R% W8 X$ f
' s, f+ l% ~) S' L4 v

3 y, e) S. ?2 R- ?  p
0 j3 k+ `$ k- T3 i( G) n. T按这三条标准来衡量今天的中医,还有多少?没有人去统计,只能估计,有人估计不超过3万人,我估计不超过1万,还有人估计不超过3000人。可是,中国人口是从5亿“减少”到13亿!中医是从50万人“发展到”3万人。这在中医的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
$ ^3 a. r+ I4 z9 o* P7 s( l6 j% i& i( m' ^* H2 e) h
$ a# A3 A& U' A9 S+ |' J

; P' ?$ N! x$ Z3 K; r3 o; V二、什么原因导致了中医目前这种局面?
  E' }" I% v/ A) n8 \& O/ ^% F7 r
( k$ K. r0 h% k* y3 M9 U( Q0 N' ]. n3 I+ k
5 m0 J/ s  l" T1 v4 M( P3 G$ n
我与费老(费开扬)探讨过这个问题,费老讲了一句话:“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导致中医目前这种局面的,不是外因,而是内因。不是因为先长了虫,我们的米面不能吃了,而是先腐了,才生虫。中医腐在哪里?那么多年都没有腐,唯独现在腐了?党中央讲“中西医并重”,就想起腐来了?邓小平讲中医不能丢,就想起腐来了?我们简直无法相信,但事实就是这样。$ C# Y) g* q4 V# ^

/ M) h3 j* B( Y9 b4 Y# E, m; X* r) E6 Y8 n1 f& S
% r+ U; N6 T& T7 l) j( S
中医腐在哪里?我认为腐在走上了一条西化的不归之路。中医的西化表现在医、教、研、药的各个方面。" a, q2 I2 D. p8 w" {1 R% p

( u' M8 c0 s# y; s* u: k$ j* b* _) e6 e' w) z

- C1 \' |* J8 A: S& S先看医疗。“SARS”来了,开的是抗病毒的方子,说其中一味药——贯仲是抗病毒的。全世界有众多专家、最先进的设备、花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没有研究出抗病毒的药来。嘿,中医却先出来了。. Q; T; M# ]- |1 S
; u) Z# c6 g: \& ]

9 j9 w9 @1 r) V& o
& D1 i3 p& d8 m) P7 _0 J; I5 I这是中医吗?中医治“SARS”是这个原理吗?当然不是。中医什么时候说过中药可以抗菌杀毒?中医就是调节人体内的条件,调节阴阳、表里、寒热、虚实。通过人体内的平衡,使病菌、病毒无 法在体内生存和繁殖。
. W+ ^# |% J" _: i% T! u5 U# I3 r: {6 z0 L9 V  i
* y- [9 @- k0 H, {' C( V) h
9 X4 D1 C) L+ K" L$ N! E: _& O( U
什么时候中药造成过病毒变异?没有。为什么?中药不杀病毒,只是调整条件达到和平共处。中医西化的例子太多了,某中医权威说中医是多靶点的,这听起来多好,中药一下可以把所有的病都治好。这还是中医理论吗?中医讲究的是病机,就一个靶点,“夫百病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以之化之变也。”针对病机,一枪中的。
, z! X5 \3 t1 [1 x+ \3 g0 d5 m" [4 @% K' ]/ G
' `# G6 X4 `0 G4 f" M

0 w( O5 T- n" q/ B% A% n  b什么“西医诊断、中医治疗”,现在满天下都这么喊,真对吗?上次我在中医大学讲课,我说你把大礼堂全部摆满世界上最先进的仪器,你来测张三、李四谁生气了?这测得出来吗?不能。但中医一号脉不就知道了吗?可是到了今天中医自己也喊起“西医诊断、中医治疗”来了,中医西化到了自己不相信自己的地步,自己开始刨自己的根了。+ `/ n6 z( k" R9 ]4 [9 B" P0 K

7 n9 |% b3 V4 I* s8 ^
/ ^+ F% i* ?. V& B- d2 a. H& L6 S+ ?
在教育上呢?中医药战略研究课题组报告上已经说得很清楚了。每年毕业多少学生,具体数字不清楚,但我知道一个数字,每年中医院校毕业的95%学生不从事中医,而转行干其他的。在剩下的5%中有90%作为医药代表。(编者按:该数据有待商榷,也可能是文字整理的问题)( ]5 p9 Q% X9 C3 z$ G
2 R* I- K' ^( ]

9 j' v3 Q3 _) J# [  E! j0 B! M- w/ R4 B3 }, [& K) k! Y- _
从1980年恢复高考以来,当时北京中医药大学(当时称北京中医学院)中医系学生分数线是最高的,到今天20多年了,这批学生中出了几个中医大家?可见这不是学生的问题,而是教育的问题。
& ~, I- t% t5 }( }0 q# a5 }3 h( I4 P+ Z5 }# S+ Z8 u+ @  l" M! S
( q. m( `/ i8 s# g$ v- W0 }6 `

7 R# p7 P# q( ?) e: R7 V彭佩云同志讲过,我们中医高等教育几十年来基本上是失败的。我完全同意这个判断。中医教育失败在哪里?听听中医院校的校长怎样谈中医发展的方向:要有两个接轨,第一要与国际接轨,第二要与市场经济接轨。就这两条肯定培养不出真正的中医人才。/ G1 @* o; v0 f$ k3 D
6 U- _8 O! F! F

5 m: e- T& V( A* v0 O; D9 @9 t
; j$ R7 M5 g$ L8 d/ U8 Y现在中医大学本硕连读7年,上了四年了还没有见过《黄帝内经》。我父亲崔月犁在世的时候对中医教育的判断仍然准确:中医大学培养的学生是“两个中专生”。现代中医就是这么教育的,也是这么西化的。李今庸老先生有一个判断就是:“培养中医掘墓人”。现在喊中医西化的、现代化的、标准化的人都是中医的毕业生,都是中医圈里的人在折腾,外面就一两人而已。
; o9 C6 _5 c2 z( R4 h& r
# G) Y/ E9 n+ Q/ O4 f: ]" J% w( p7 V- W1 ?' F3 B4 J+ J6 H( \8 I0 ^
; C" p) U6 L* E4 @# w# p
在科研上呢?解放以来,国家也投了不少钱,但绝大多数“科研”都是属于追踪西医,验明中医,搞中药成份提取,没有几个真正按中医的理论搞研究的。就像陆广莘教授说的,是“研究中医”,而不是中医科研。' y; U! ?* r$ R8 n% k8 s1 P
" i. }; i5 L8 O7 Q3 _7 V0 c

+ b$ Q6 r" a& G* `+ i( o/ x$ t8 G) y% D$ s& J
几十年来,不仅见不到如金元四大家似的继往开来者,也没见到如吴鞠通、叶天士、薛生白、王梦英那样依中医理论研究温病式的科学创新者。都在那里喊与时俱进,实际上却是“与西俱进”,在人家的碗里讨饭吃。
/ |0 i3 v5 _2 c  o! J. p( P0 z" g' S

4 r1 d7 j. m& T' q7 K2 H% y8 S. u# D* ?/ p8 r
药就更不用说了。凡是在第一线的大夫都有深切的体会,从审到批、管,哪个不是用篮球的规则来裁判足球啊。一天到晚都在弄中药的有效成分,谁说中药治病是有效成分在起作用?中药的四气五味哪去了?这些科学的理论体系被活活地砍掉了。药监局对中药的管理全部西化,没有一点中医的色彩。从药品管理法出台,前后出台了187个管理条例,用的是抽象肯定、具体否定的办法来扼杀中药。
" _6 Y7 F; p' C2 b
7 A" L+ p0 G& b& V2 s) g% ^, p9 W- R7 o. L' u) n0 [1 `; l1 d( b
- V) }/ Y0 x2 D" }2 h
邓老(邓铁涛)对中医药的西化归纳为“自我从属”。就是从属于西方、从属于洋人。跟在洋人后面,邯郸学步,别人的没学会,自己原来的也忘了,最后只好爬着回家。我看这是对我们中医走上西化不归之路的最形象、最贴切的比喻。
' {' R/ D* u+ |1 E4 |3 \8 E7 e( C" E5 l
$ y' }& w/ H. Q% `* f
4 L. m- x; {5 y: W
除中医自身西化外,还有两大势力推动中医西化。, }( Y! w$ U. m) S
1 H  y; [: p2 q% _

, u) ~, q( r3 `" z
! p& A: Q- l5 w第一个帮你的是西方国家,西方拿出大笔的钱来宣传中医的西化,只有中医中药灭亡了,西药才能成为霸主。不断地制造事端,如马兜铃酸事件、大黄事件,等等。中医用药有自己的规律和理论,讲得十分清楚和精确,凭什么中医用药得听西方的,符合西方的标准呢?在人体生命科学高峰上,中医已经攀登到半山腰了,而西医还才到山脚。他们非但不虚心向我们学习,反倒要把我们也拉下去,这不是霸权是什么?
; z2 q6 y2 V, U! O* d8 d6 }5 ~. X# U: O3 B- j; r7 @4 v0 n

+ e, ?: b/ ^5 ~7 z( V4 e" ^
, S& |. ~; t6 R. a第二个就是西化的政策。从公布实施《职业医师法》短短几年查出了13万,占中医人数50%的“假”中医,我们就真的有这么多的假中医吗?没有。这是政策使然啊。几十年行医就是考不取的老中医大夫被取消行医资格、被抄家。除了政府承认的外,有几个人能同时符合师承条例那四条标准?这是用法规断了师徒传承之路。
/ C9 R  Z$ K  H
- d# M  Y6 O7 }$ l4 w' b) l, f7 I# n0 `+ c
% D4 N5 V. e' d  `# _& M
& w! ^( C, p& m3 |* m在价格政策方面,以针灸为例,在中国扎一次,原来5毛,现在5块, 这是何等的低啊?看看美国多少、德国多少?中医接骨,痛苦小,疗效高,却百十元,西医手术,动辄上千。这种政策导向,想要人来学中医,实在是太难了。这么多的老大夫为什么自己的子女不学中医?人家子女说您治的病人不少于几十万人了,从医几十年了,您有什么呢?要车没有,要房也没有,要钱更没有了,有什么?您穷了一辈子,还让我们也跟着再穷一辈子?中医发展的阻力,谁来蹚开、谁来作主、谁来让中医先富起来?没有。中医不能先富起来,凭啥让年轻人来学中医?这明摆着要断中医的根嘛!就是让你没人,看你怎么发展!
& c5 C2 o  I* M0 F; |% O9 s! ?% `
2 k% R8 N' j  ~0 T% M1 m. E$ A! s! S8 M" g  {5 F

7 d6 G9 k" ~1 t$ l7 b' F4 F' e5 ^: t教育上,潜心搞中医传统教育传承的人,会给你发医师证和毕业证吗?不给啊。山东搞中医少年班的试点,招初中生来学中医,中医药学得很好啊,毕业后很抢手,但当时经历了种种政策上的障碍,也没有继续办下来。为什么这么好的东西就没有人支持,办不下来?就是由于西化政策导致的。普及教育从来没有开设过中医的普及教育课。科研就不用说了,大批的科研经费用来弄中医的规范化,结果什么也不是。只是在用西医的东西来规范中医。
7 T, L. m: x2 \: K: A/ l
4 ]( N. `$ j) h! e2 F8 j4 H' s$ J' u% V# v
. ?- \- N0 |7 B9 M/ c6 D! J
药上西化更盛,每年进口多少洋药?中国是中医药大国,有自己的中药标准,可是硬要用西药的标准来衡量它。我们应该自己拿出国际通行的中医药标准,应该是国际权威化。反应停通过了FDA,为什么?不就是钱多嘛。谁有钱,谁就说了算。只要有钱,好的说得天花乱坠,坏的也说成好的。- b, M! B2 c6 \6 Q3 o- k0 f8 g

0 @) m3 |! q- k, a" \& [& f( E- q+ c1 g: C0 H
* y  v- @, D% S9 K! r! |+ A5 l
从1835年西药登陆中国以来,总共用过7000多种西药,但目前只有1000余种尚在临床上使用,其他6000多种被淘汰了,这都经过了西方科学的检验、双盲试验,还是被淘汰了,今天这个过程还在继续。中药使用了几千年了,有哪种中药被淘汰过?政策的西化太可怕了,这带给中医的是致命的伤害。) f: g) o3 g4 O$ _. A$ ~
+ N3 Z& L: z5 h- Q$ S0 Z( P9 J
5 r( k% S6 T4 e% R; b+ s+ J, K

' a8 `: f8 u6 [7 z) K, L0 K这里要着重讲讲中西医结合的问题。我原来觉得中西医结合多好,你看芭蕾舞演员与足球运动员结婚,生出来的儿子又漂亮又结实,多好啊。结果呢?让患者一考,临床疗效不行,为什么?这得从根上谈,中西医结合并不是学术的产物,而是毛泽东政治的产物。% S( [5 I% A' d- r7 q4 W; D1 P% E

) A1 Q5 |  g  ^! w: A' V8 @, n) }+ }5 o, S

8 O% e( H& @. E3 _毛泽东作为政治家讲得很清楚,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取得了革命的成功,由此推之要把西方医学与中国传统医学相结合,就能产生中国新医学。
  B; `6 G+ H( t; }( W4 X; z) r) j( ~# [$ `: {

* A  F8 \1 \; ~7 E- `. P: y
) D! O! e# ?) n/ T9 I“文化大革命”中,老中医全部被送进牛棚,说是封建迷信。而中西医结合成了“中医发展的唯一道路”。“文化大革命”是什么?是政治运动,这个口号就是典型的政治口号,与学术无关。8 Y& c' q2 R* f( _

* J7 Y% f6 ^( j) J* l3 c" @  L( Q, l
3 g1 o4 C3 B* W7 o7 R+ {  A8 t/ V3 S
学术上中西医结合是没有理论基础的,拿出来的结果不是中医的就是西医的。这两种医学怎么结合,一个是还原分析,一个是整体演绎,二者没有共同的理论基础。理论上不能结合。2 a' h& ?; W% f5 Z

* n+ W% E2 I4 }9 F! i
! }. s6 Y8 q, @0 u3 p' {5 A3 w3 |" X  i& K6 l5 T
为什么偏要结合?这恐怕有其他的原因了,可能是中医太难学,可能是社会上西化倾向太严重,等等。……' |% {5 j1 @; Q5 x2 U

8 V! ~) |+ N8 K' s3 T* ^& Q. g) G7 g  t. j. x: D# T* g6 a
; P+ D. b0 I' _
早在1997年11月1号,我父亲崔月犁曾经给胡锦涛同志写了一封信,其中有这样一段话:“中西医结合不但出不了重要成果,中医还很容易简单地被西医代替,中西医结合没有什么大的创新,中医反被消灭。”这是9年以前,就已经作出的判断。
3 l% E1 e$ t/ m
- M  n2 j+ t( `, P9 n( y( B: b- N  ?9 @: e, E" U

0 b4 K; W' w; ]# R% |: m1 P. U) z/ p: e4 Y当时医学三股力量,中西医结合号称有5万人,医院也挂上中西医结合的招牌,好招揽病人。实际上中西医结合的口号不能再提了,中医就是中医,西医就是西医。中医就是铁杆中医,西医就是铁杆西医。二者可以相互补充、相互配合,共同发展。: f( G. z: m8 p) ]
% m7 m; G0 {+ I  N8 |
* l' E* Y+ `; z: k6 j

7 m% J8 Q) U  G- A$ a0 N6 G费孝通老先生搞了一辈子的社会学,集一生的研究,最后总结了16个字: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其实处理中西医结合的问题就是这样简单,不需要太复杂。为何要搞这么复杂,其目的就是要消灭中医。这是我的结论。
/ @5 M4 f- a8 x( o! {% m  L4 {7 t
$ ~  g- w- t& C# i  Q2 m' Q& F5 ?: K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19-11-30 18:11:05 | 阅读全部
张晓彤:关于中医死活的思考(下篇)" ?' k  z" B- _8 w
张晓彤  合欢解郁  今天3 ]7 h' N( r+ `6 p: t
) g. {! A/ j# o" w
; W4 M! ^! A! x$ |- X4 f0 a
三、中医还能活下去吗?" B+ Q6 O( ^7 q: S  \/ {" W
" o4 k/ Y' K8 z9 X/ ]

3 A4 N, F4 `, N
+ `5 U$ |, E+ f! s+ e中医和人一样,一定会经历生长壮老已的过程,这是必然的。任何科学都不可能逃脱这个命运。中医应该什么时候消亡?我认为当生命科学发展到一个更高的层次时,当出现一种能更贴近于生命科学规律,能更深刻地揭示生命现象时,中医会自然而然地被取代,这就是中医的寿终正寝。* a  C% C3 i& B* L7 A' D! c# C

# C1 O  I+ V% p5 J' _: g* [0 U$ o. X8 |, J2 v+ j9 j

7 _! {& h0 H, z2 X但是,现在远不是这种情形,西方医学对生命的认识,远比中医要落后得多。中医科学尽管已历几千年,仍然充满生机,发展前景极为宽广,应该说是正当壮年。如果现在消亡,那是夭折,是令人痛心疾首的英年早逝。如今对中医的民意,已然为我们敲响了警钟,空前衰落的民意,正是中医空前衰败的真实反映。
8 {' J( E( M7 i7 ~7 [
# ?' _6 a+ R2 A* L9 c# m+ i7 O8 e
1 k8 x4 Y* ^7 i) e, q  L' y; D8 r( ]! O4 ~
那么中医还能活下去吗?我认为要活下去,要改变断代30年的局面,至少要做到三条:
/ P/ L  V/ z" n6 [; A& D+ F& B% W& c* n; t

0 L2 u$ [& @6 Z" |! t
1 t) \( n' P! E4 {: l" P第一条,所有的中医要争当铁杆中医。中医就是中医,踏踏实实地下苦功,把中医的东西学到手就已经很好了。中医有的是本事,能够治疗各种急慢性疾病,铁杆中医是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根本。有铁杆中医,就有中医疗效。提高中医疗效,恢复中医声誉,只有这一条路,没有别的路可走。当前局面使中医难以参加到大的传染病的治疗当中去。如果还不能把中医挽救起来,再遇到像“SARS”这种大的传染病的时候,还能拿什么来抵御它们呢?
. G, t# ^* c2 ]4 v. ^
/ G( S2 ~% x! F" Q/ I  K2 f2 T% [% _' D. H
' V/ k) ?( U- j: S0 P: k4 Z
第二条,政策全面调整,把政策中所有西化的地方全部删除,踏踏实实地发展中国文化和中医药,医教研药概莫能外。中医药的“现代化”、“标准化”、“规范化”实质都是西化,这些口号到了该收起来的时候了。“保持和发扬中医药特色”这个口号应是当前中医政策遵循的总方针。
: ?, F6 x( w5 ~) w0 v: ^. t* s& w% Y5 E# o
/ m  `& t" Y1 ]  O

5 E" B: V. t$ P6 l第三条,全民教育。在普及中国文化的基础上,普及中医药知识,让老百姓做一个成熟的就医者,有自己的判断和选择,尽量减少医患信息不对称的差距,别盲目追随西医的诊断和治疗,更不会去找假医和骗子,做到有病不要乱投医。做好全民教育就能留住中医的根,有了老百姓的相信就有了中医的不断发展。2 w9 I+ j9 ^8 q7 s
( c" O- O8 N4 ^6 j
( i' R+ x) V! C6 y
; [8 N, ~' |; P+ H5 }% j% G. J. s
我想,中医是否还能活下去的问题大家已有自己的答案了。这三条达不到,我看中医是死定了。就是办到了,中医的复兴也要有三、五十年的努力。邓铁涛邓老说他们是“一代完人”,这代人一死,中医就完了。
! h. P5 I. P( e; C, A" ~3 e. B" O+ c

$ L& F& V- R: f3 I; z" u# Q, Y+ v
2 g( }4 o5 n8 O& w3 b0 }0 d, _前些日子焦树德焦老说,我原来以为我一死中医就完了,现在看来可能我比中医活得长些。老一代中医大家没有必要耸人听闻,这是他们的真实感受,也是他们的切肤之痛,在说这番话时,他们的心在流泪,在流血!让我们大家团结起来,共同再努一把力,救救中医吧!; E. u" W2 w; [9 J  o  d9 p* t
) t7 a' N4 R3 ~' e" F: ?

5 X1 t- d3 M3 L9 O- @. ^# J$ v: r: V) Z$ V% X( b8 n4 r# a5 t
谢谢大家耐心地听完了我的真话。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19-12-5 15:22:52 | 阅读全部
快看!全文来了,中医药在人民日报上的首次6 V2 ?) @5 e; o# ^1 n9 }) j

2 O7 j" W' s* ?王君平 白剑峰  平心论  昨天
' Z; E8 J) {( c6 t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为中华民族繁衍生息作出了巨大贡献,对世界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中医药工作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为加快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和行动指引。
. ?( U, c: b  W" i
) P4 A+ A+ n7 P  n) G《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提出,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指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为此,人民日报推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系列评论,敬请关注。( W7 X/ d' p% L: l

; Y3 G3 d- s. O' x  |——编 者! z- M& J3 p2 h; v. E

! v* q% J! R' _+ N; }: X遵循规律,让中医药根深叶茂
* {+ }7 s. t- {& [6 n9 ]
* M( n% N. {& v* K. \——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①
; N0 |% W6 Q: z& m; `$ c1 b; g) K1 ^: b0 ~8 E9 f
王君平
7 Z8 l7 Q% Z; C5 l  f: v
# a# F9 d% Y7 u8 S《 人民日报 》( 2019年11月28日 05 版)
2 r9 C9 E! s3 s) i0 E( ^
. k! s. L1 a  p& P7 Q# }+ D' i- ^8 p2 c" B

3 p0 ?+ O. v: X( {% r" X. v
  }2 ]/ m  C( d% q6 i" L; l5 N; v
) h% W$ I7 B2 ?! R4 s, U9 L; o4 w6 }  K

, U& q4 X, f) e* ?一株小草改变世界,一枚银针联通中西,一缕药香穿越古今……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 Y/ a- V% {3 X6 N# c

& P2 \8 z5 L$ ?5 J/ m; C) m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近百年来,随着西风东渐,西医成为主流医学,中医药呈边缘化趋势。事实证明,中医药一旦背离了自身发展规律,中医西化,特色弱化,必将丧失自我。因此,无论看待中医、研究中医,还是运用中医、推广中医,必须遵循中医药自身发展规律。过去如此,现在如此,将来也是如此。
- N, q9 q; X2 H% ~6 w/ K* [/ \: i" P5 l7 q
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必须保持中医药的本色。道法自然、天人合一、阴阳平衡、调和致中、辨证论治等中医基本理论,蕴含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在几千年的发展进程中,中医药形成了独特的宇宙观、生命观、健康观、疾病观、防治观。这些理论是长期积淀形成的,是中医药生存发展的根基。眼下,不少中医秘方、验方和诊疗技术面临失传的风险。我们应该把藏在古籍、散在民间、融入生活的中医药技术充分发掘出来,整理收集保护起来,更好地传承下来,为人类健康造福。2 j/ h. `$ x- O5 t" B+ @

8 _# s0 w- s5 y9 \' a0 f; B# X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必须改革中医药管理体制。中医和西医虽有共通之处,但诊治思维不同、防治手段各异,在管理上必然有所区别。我们应把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作为政策制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有利于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优势、有利于提升中医药疗效、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的原则,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管理体制。如果简单套用西医管理模式,很可能会事与愿违,阻碍中医药的发展。因此,我们要突出中医药的系统性和整体性,把中医药特色优势用制度、标准、规范固定下来,把中医药的根脉保存好。
, U/ k* F+ G3 B7 O. L  e# m- O" l3 q( T
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并不意味着自我封闭,更不是墨守成规。中医药发展需要兼容并蓄,借鉴吸收现代科技成果。但是,如果离开中医药的主体地位,丢掉中医药原创思维,哪怕融合再多的高科技,也是徒具其表。我们既要遵循自身发展规律,更要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推动中医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 L: y; u' `3 ^  X/ y3 i
3 G$ N! q& ~9 P! ^中医药发祥于中华大地,植根于中华文化。中医既是古代的,也是现代的,更是未来的。只有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立足根基,挖掘精华,保持特色,中医药才能根深叶茂,岐黄之术方可生生不息。让中医药永远姓“中”,是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 o' l8 }3 T2 x/ ?7 z9 {5 V
4 c5 F8 [" u" V% `) F* w7 n: k1 @
守正创新,为中医药注入源头活水
# |( C/ A. m, `/ o. ^$ H0 B* t6 |' {, f& a: L
——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②
+ A' {7 F0 d, r" b1 R* Q; y0 _# ?8 r3 J
白剑峰3 _1 @$ _2 U' ^( \% V' K4 d- J# p1 y) `
. W7 B( o! {8 `8 s5 M/ ?! U
《 人民日报 》( 2019年11月29日 05 版)
. ?. @+ r% r3 p- K; r
: a: y+ w: J# r9 k. Q4 N6 J2 |' a, [" m  y7 w! H' [  c

  v- [9 e  E  x
0 B( m$ m; m. I3 ?1 j1 k5 l9 B
2 H. T& Z  r) H* C传承精华,守正创新”,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正确处理传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关系到中医药的前途和命运。! {" r- e, T2 a( G" O5 w" o

, u+ u" B4 F6 _5 m% h当前,中医药面临着传承不足、创新不够的局面,严重制约着中医药的发展。传承是为了保根,没有传承就不能正本清源;创新是为了提升,没有创新就不能与时俱进。惟有秉持“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的原则,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才能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
7 b* P0 |9 q4 [8 Q5 A  g
7 @% F' g) F5 J% Z- \; Z传承精华,就是要让中医药发展源远流长。传承是中医药发展的根基,离开传承谈创新,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中医药的精华,沉淀在汗牛充栋的中医古籍中,流传在历代中医大家的临床实践中,散落在疗效显著的民间奇方中,这是中医药学深厚的根基,也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命脉。传承不足,让多种中医技艺面临失传,让中医医道艰难延续。深入挖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必须培养大批中医“专才”,这样才能使“国宝”代代相传。院校教育是中医药人才的主阵地。当前,院校教育不同程度地存在中医教育西化、中医思维薄弱、中医技能缺失等问题。师带徒,出名医,中医独具特色的技艺需要活态传承。中医临床功夫、中药炮制工艺,主要靠师徒一代一代口传心授。师承教育能为“草根”中医打开一扇门,让岐黄之术薪火相传。我们应将以“个性化”为特征的师承教育与以“标准化”为特征的院校教育相结合,将传统教育的精粹融入现代教育体系之中,构建适应新时代的中医教育体系,为中医药发展打下最坚实的人才之基。0 P. x$ l6 n: b- i( t* x, G' b
- v: r- h0 V/ m8 F9 h. `
守正创新,就是要让中医药发展清流激荡。只传承,不创新,捧着金饭碗也只会越吃越穷。让中医药老树发新芽,唯一的出路就是创新。中医药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创新史。从《黄帝内经》奠定中医理论体系,到明清时期瘟病学的产生,再到现代青蒿素的诞生……创新,始终是推动中医药发展的根本动力。随着人类疾病谱的变化,中医药需要源源不断地注入创新的“源头活水”,在更多领域取得新突破。当前,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为中医药研究突破提供了有力支撑,多学科、跨行业合作为加快中医药现代化发展带来广阔空间。我们不能因为创新而忘记“守正”,也不能因为“守正”而不去创新,必须把“守正”与“创新”有机结合起来。
6 J2 O6 ~1 d, H; \9 J. ^7 @
6 A$ \2 s4 x( K) s6 x) M) R: S没有传承,创新就失去根基;没有创新,传承就失去未来。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必将让中医药获得无限生机,为健康中国建设提供新动力!+ a, I$ p: G' k. ]9 I
3 u; @, I6 k- b- x: a" ]
中西医并重,让古老瑰宝重焕光彩
, V( C) Z) p$ I0 y  R4 z8 C% }5 {/ H% P& }" r$ n
——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③) F0 @$ B1 J! @2 ?6 J. M# s
! e, ]8 \! z, m9 q# e% J7 {5 S6 i
王君平
; A$ u3 y# }0 T' o. C% i8 a. B7 e% U: I+ ]6 E) m
《 人民日报 》( 2019年12月02日 05 版)
5 E0 G* Z: N. F1 u/ m+ R
0 I& `0 ~; T  M' E1 |% n! N; `" ]6 l; N0 {# w7 p. b8 @6 R

7 B1 p- {/ p5 F- r7 G: N* C
/ e$ O+ D9 @7 m* e
% u' U5 {2 R2 a" Z' w中医重整体,善用“坚盾”,更关注“病的人”;西医重局部,善用“利矛”,更关注“人的病”9 ?1 I( e8 i/ y: {: U7 n: j# l, Y
5 T+ W1 ?: D8 i; M- \/ n
中医西医各有所长,各有侧重,没有必要分高低、论长短* w) C! P! _6 V. H3 R8 n7 r* _
/ w: Q- F1 Q2 R" e  ]
全面落实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关键是坚定文化自信,用开放包容的心态促进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更好融合
. e  u0 F' ~7 N+ u' ^8 m2 F& U5 a, N6 H3 N
“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深刻阐述了中国特色卫生健康模式,为做好新时代中医药工作指明方向。0 w. I5 d2 A& S. ?
' H2 Q- C0 @- e- h4 `1 R
坚持中西医并重,需要中西医“一碗水端平”。近百年来,“中医太落后”“中医不科学”等质疑之声不绝于耳。中医与西医治疗理念不同,分属不同的医学体系。中医重整体,善用“坚盾”,更关注“病的人”;西医重局部,善用“利矛”,更关注“人的病”。其实,中医西医各有所长,各有侧重,没有必要分高低、论长短。二者不是对手,而是战友,其共同的敌人是疾病。治疗某种疾病,因人而宜,一种医疗手段也好,两种医疗手段也好,一切以病人受益最大化为原则。无论中医西医,都不能包治百病。特别是在治疗疑难疾病上,“单打独斗”很难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人类健康的星空,需要中西医联手点亮。
! ~! Q1 g  T3 e+ y& Y, Y# l: w. D' P2 u' d' c
坚持中西医并重,需要中西医协调发展。中医与西医相互借鉴,成为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与健康事业的重要特征和显著优势。当前,中医无论是执业医生数量,还是医疗机构数量,都无法与西医相提并论,医疗服务的天平在向西医倾斜。“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中西医的差距不是一天造成的,也不是一天就能拉平的。应加大对中医的扶持力度,重点落实对中医事业的投入政策,建立持续稳定的中医发展多元投入机制,完善中医药价格和医保政策,构建覆盖全民和全生命周期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实现中医西医“齐步走”。
. }& E5 e, N5 s; {& }$ |9 K  y
5 @  |; a& c6 \$ A+ P坚持中西医并重,需要改变“中医西管”的局面。中医药法规定:“国家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实行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管理制度,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我国医药卫生事业中的作用。”然而,一些地方中医服务体系不够完善,基层服务能力相对薄弱;一些部门简单套用西医药标准评价中医药,中医机构发展缓慢……凡此种种,皆因管理体制机制不完善不健全,特别是中医药管理机构管理职能薄弱。实现中西医并重,需要制定体现中医药自身特点的政策和法规体系,实现分类管理、分业运营。同时,加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综合改革强调的不是一招一式,而是系统性、集成式改革,以“一马当先”带动“万马奔腾”,以一域服务全局,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制度。
, Q+ T: ~5 n1 w  }- C( X0 S* d! z4 H% {; o
全面落实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关键是坚定文化自信,用开放包容的心态促进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更好融合,把发展中医药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打造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与健康事业,让中医药这块古老的瑰宝重焕光彩。) B* D8 f$ S. S. X

6 P* O5 c7 C0 F9 h& ~发挥优势,为健康中国贡献力量
  C! Q* @' U' V$ G) K( S# e* f  g4 q- z' f, J* R% d
——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④, U' K6 x7 g  x  P( [9 E

' `/ D& T8 v$ K5 l$ a白剑峰
6 l2 S1 V- i+ k0 N# J% \
' U) \- L) J3 _+ ]! r5 e& a; A5 m《 人民日报 》( 2019年12月03日 05 版): k1 L& X0 d; X& b( b% S! f
: l: B# q. n' `1 b  a5 m
: q7 q5 v- i2 g# ~( \
( g  A6 P% |9 H, q8 N) h9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充分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独特优势和作用,为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彰显中医药的独特优势和作用,这是必须回答的发展之问。
3 Z, [5 x. J; v: v2 ?* y% y
2 _* J" N. n% c$ }# [9 T9 T- [中医药的独特优势和作用,体现在未病先防的理念上。健康是生活美好的重要基础,也是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然而,我国现有医疗服务供给不平衡不充分,难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让人人享有健康,离不开中医药。“治未病”是中医的优势和特色。中医药学是整体医学,融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养生为一体,完全契合健康中国行动的理念。中医提倡预防为主,能够为百姓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满足全方位、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需求。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和作用,就是要让中医药进入健康中国的主战场,无论是临床实践,还是公共卫生,都应有中医药的身影。突破体制障碍,打通观念梗阻,中医药必将大有作为。/ z) b& h6 U, |+ B7 m

* |9 q8 ~8 S- Q& l$ M! m3 p7 E中医药的独特优势和作用,体现在绿色天然的药材上。俗话说:“药对方,一碗汤。”若药不灵,纵然切脉准、方子好,中医药的疗效也会大打折扣。同仁堂有一副对联:“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当前,我国中药材质量总体上是好的,但也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药材好,药才好。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和作用,就是要从源头抓起,全过程保障中药质量。中药材具有农产品和药品的双重属性。种植是中药产业的“第一车间”,推进规模化、规范化种植,是中药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既要建立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的监管制度,更要健全中药饮片标准体系,制定中药饮片炮制规范,让道地药材更道地,确保人民群众用药安全。
: s4 g6 S# c& T  s' g. ^
7 A9 A6 S& U  K6 d9 h* J# M中医药独特优势和作用,体现在疗效确切的经典配方上。中医在几千年的发展中积累了大量临床经验。我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经典方剂浩如烟海,疗效确切,安全可靠,但大多数方子还在古籍中沉睡。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和作用,就是要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中医药是我国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是提升我国原始创新能力的宝库之一。但中医药宝库不是拿来就能用的,必须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当年屠呦呦面临研究困境时,重新温习中医古籍,传统的中医药给了她创新的灵感。青蒿与青蒿素只有一字之差,却是破茧成蝶之变。坚持以创新驱动为核心,既要善于从古代经典医籍中寻找创新灵感,也要善于利用先进科学技术提高创新能力,二者相结合才能产出原创性成果。9 l! N6 c: \7 `% X, A8 l

- x/ y. T& j" A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宝库。我们应挖掘中医药宝库中蕴含的精华,努力实现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代健康理念相融相通,为健康中国贡献力量!
* Y7 ~' v$ ~8 }/ T* K9 {8 p9 u% k9 U4 L8 N. K( Z: J/ z' v
走向世界,让“中国处方”造福人类: E5 W" q1 Q' F% T8 {
" ~3 S- x5 n8 V7 @: J9 _( P
——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⑤
8 a) X) K4 O1 X5 u' M
; G& l1 q5 \: J6 d6 w) H王君平
6 f. K2 M* Z& \9 r/ {2 A8 u2 o8 Y) b: }7 \5 N
《 人民日报 》( 2019年12月04日 05 版)
+ J* D# V2 U) J. [0 H5 v- P  p
. N3 Z- f/ j& j; o0 T' @0 @. L; n( C. T8 j0 B( a

! o8 B- Q6 `6 ^+ ~7 W走向世界,凭的是实力,靠的是疗效。惟其如此,中医药才能行稳致远
! p2 b- l( Z8 d2 j8 \# C; c! J2 l: V% u# h. D) |
中医药走向世界,必须立足解决人类健康难题
+ N! g+ l0 L* {% _7 `' ^9 t4 G: E9 I$ m0 J6 J  M
中医药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我们不能“孤芳自赏”,而要“美美与共”
/ ]  q% R, Q; p/ w/ T4 _! h( F  P( x& L, Z
一株小草,改变世界。青蒿素是中医药送给世界的礼物,也是中医药为人类健康作出的贡献。
  H) h6 B$ o( d4 H+ ]' h
+ [( o0 g+ U0 T' F1 b# q: P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这一要求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促进文明互鉴和民心相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 N) a( e* a  [$ Q4 m
% X) u& Q  |. w1 \3 c
中医药走向世界,必须增强国际话语权。作为最能体现中国文化的代表性元素,中医药只有成为国际“通用语言”,才能更好地走向世界。目前,中医药传播到世界上183个国家和地区,但在不少地方,中药不能以药品的身份进口,只能以保健品食品的名义销售。可以说,走向世界,面临的不只是文化的差异,还有难以逾越的标准壁垒。但是,如果中医药不去拥抱世界,不去迎接国际化的挑战,不仅会丧失广阔的市场,甚至会丧失国际评审、行业标准制订的参与权、话语权。因此,中医药必须主动出击,迎接挑战,参与国际标准制订,这样才能掌握主动权。走向世界,凭的是实力,靠的是疗效。惟其如此,中医药才能行稳致远。
( J+ s5 c. z$ H0 e
' X/ t7 o8 R# `; _3 k0 p3 S中医药走向世界,必须立足解决人类健康难题。中医药独特的整体观、辩证观、系统观等,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治病防病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经验。中医药走出去,不是为了炫耀,而是为了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健康难题。中医药不仅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只有为更多人解除病痛,才能更好地彰显“中国智慧”,赢得世界各国人民的信赖。世界卫生组织将起源于中医药的传统医学纳入国际疾病分类,标志着国际公共卫生系统对中医药等传统医学价值的认可,此举对中医药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目前,中医药正快步融入国际医药体系,在全球卫生治理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 U# ?/ s) R* k

0 Z/ f: M4 |0 m中医药走向世界,必须做好民心相通的大文章。中医药学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有利于促进文明互鉴,为加强各国人民心灵沟通、增进传统友好搭起一座新的桥梁。近年来,通过共建“一带一路”,我国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中医药海外中心,成为讲好中医药故事、展示中医药魅力的窗口。中医药走向世界,必将促进中华文明的传播和世界文明的交流,让不同的文明交流融合,共同发展。: Z& {" ]5 Q- `- X2 q" Y
3 p! j; k4 U5 S6 Z) K; F
当前,中医药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我们不能“孤芳自赏”,而要“美美与共”。让我们共同擦亮中医药这张亮丽的中华文化名片,让“中国处方”为人类健康作出更大的贡献。
& P# y) t$ |# L$ T1 o: I' T$ G; X
6 _, J1 p$ R6 v3 k+ n- X8 z/ ?/ B( g" R8 L7 d
4 I7 ?) `- `( P% u. Y
平心论. ~( @) M8 J1 @- h  S# F
微信:junpinglun
# i! c' U3 S& }, X. ?
* E" m3 @) f5 p, P/ v; ^# o
3 {( ]9 |- t- p0 q点评健康事件 传递人文情怀
+ X+ }4 Z. W% s" z& F长按二维码关注
9 G' d7 B' A, |4 G0 v; x8 i! t" M: a; n# R+ I8 P' o
阅读 8805; K: [  a1 r+ ~  W
在看53
4 z7 I4 E# b" F& l' R! m  `
; f5 ?( w; y  b% D9 v) Q写下你的留言7 [- f' B: p3 q
精选留言9 c$ P6 h$ K! l! V( a
17; J, X9 c7 Y: I. M5 h
置顶
( `" _, I2 B! `7 G' K9 [! Z善医行梅姐
' }) c5 ~6 e' g; y
; m7 Z( ~3 d% _6 q, J 每一个守正中医的人,都非常了不起!感谢
" Z' H' k* p; S, w! H 19
" t) a' u, }5 n' j0 W& B9 s置顶' }: ^# x; ]# ?0 Z/ A/ T! E
长乐未央
, f( S* P# u+ N5 x8 } $ n* f- w# z+ f( P
感谢您为中医药的鼓与呼!
$ h: n! j" p, g/ G1 p; d 16
  s7 c* O& l. f1 M% ^! F大自然
/ ?4 L/ }1 y5 J3 R0 Y# G) g& l; G   i) A- B6 m$ d5 h" R
国人用中医药,就是世界潮流。9 w: @7 W5 V: Z, U' b
中医的整体是了解活人的生理而不是尸体局部病理,在活人的生理上进行调整恢复正常的生理从而回到健康状态。
6 i" q) Z) ?9 ^$ G! u 中医传承学习是真理,发展创新是废话。: B, B: ^4 p9 s& Z4 A. u6 R5 h# S

  ?/ O! G% h8 K" w2 y 取缔卫计委一统两大类性质不同的医药制度,让中医药回到自然生态,以治疗效果为事实依据决定医师,政府监管中药,民众监管医师,优劣自然淘汰,依据法律处理纠纷,如此则中医-生,人类十大杀手病消失,国泰民安。  p8 P) d3 T2 V, k
否则,一切皆观言。& W1 L6 W! ?6 S: S8 A+ {; b  i
  Z9 f- m$ i; _4 X7 L% S+ t
11: X, q  [* G$ n$ M5 Z5 n
人生许多问
0 y( s1 D+ ^0 b7 }4 i
/ H  C/ c; }' [- O  E" T 想发展复兴中医药必须取消证件准入制,民间中医人才是真正的复兴中医药的强大力量,别指望学院派复兴中医,现在医院里拿着中医医师资格证的假中医多的去了,他们只能是诋毁中医,消灭中医的急先锋。是披着中医的外衣,骨子里全是西医的假中医。他们学历高,证件多。却是治病的菜包子,指望这些中医复兴中医那只能说是痴心妄想。中医的根在哪里??是在民间,民间中医人才是真正复兴中医的中流砥柱。。0 [6 x& g$ H! d! F
11
( t1 X' F6 \: C9 l' y眼镜4 f5 c% N# [# i7 Z$ y1 [8 U
! i* H6 x3 ~  X
先成立中医部,让中西医分开管理,杜绝用西医的方式方法来管理中医,提高中医的法律,行政地位。
0 i  [+ E) O$ D8 N5 t 11; @2 h) }3 q  ?) F

, w$ a# u/ O, f9 Q  o8 g) U - X2 v7 w( Y( J0 Q/ _5 d
真是好文章!中国需要您们这样的学者!点赞!
2 M9 ^) c/ m- V! X3 i2 A* I 100 {. l8 S. E7 a/ T- K) |( l$ ?
人生许多问
- h( J. Z$ v7 G8 o5 X. W
/ X, G( O. `. }/ q8 A3 R$ E 谁来关心关心民间中医人头顶上顶着的非法行医的帽子呀???有人会说可以考确有专长医师资格证呀??但是谁有知不知道哪个确有专长证的考核又有多少的限制和辖制呀!!!中医本就是自然疗法,为什么非要用西方医学管理西医的证件准入制来管理和辖制自然疗法的中医呢??美国人都知道中医药是自然疗法,用备案制都能开中医诊所,可是我们呢?证件的管理中医就是给中医套上了枷锁,笼上了笼子。取消证件准入制你不想中医复兴都挡不住。别如同计划生育一样再不开放中医了。。民间中医人倪海清悲切的案件就在暗示着民间中医人行医的悲催事件。中医不在于学历,而是在于爱好和悟性。放开民间中医人的手脚,让自然优胜劣汰法则去发展中医是唯一的出路。中医的根在民间。取消中医的证件准入制刻不容缓,耽误不得了!!
( \* P2 J& d& `/ g% u; s 10
- I8 w9 e4 `* v$ ]. ^屋上土7 P& o7 `; m# b9 e

, @6 q, x! ^+ g( z" S7 J 谢谢君平主任始终为中医药鼓与呼
) h/ i" ]& q# N4 b 7
$ D$ u  ?/ h+ n6 t8 w! I$ }/ ~+ \吴奇英13659706685
5 G. P9 R& Z+ A2 R , w$ W0 l; k4 }- |
发扬中医文化,大家共同努力!
; l0 t0 v7 h" ? 7
7 |. ~. `  [+ I1 t2 ?% c4 O' O医者仁心: J0 u) ?: ]1 n9 L* t* ?7 v2 U, U- W
" T5 V3 k& Z/ u( r( t7 N# o
传承精华,守正创新。让祖宗留下的瑰宝重焕光芒。
$ _4 m1 S! Q3 h4 i! P 7
2 l5 |3 N! c4 B/ a2 s7 P( t江其霖中医师- i! @8 q( o; w' i

0 X% L# F$ p" @- w8 b7 S 终于有远见领袖为中医以正视听…
, \5 K+ e* r# L; \, @+ b2 A 6
% ~6 p8 @8 u6 F. R- N余庆祥(道-易-医)& [+ _1 ]/ G. C+ w7 [

! n$ b+ O' a0 q  a* f! } 各处的民间中医协会都是学院派占据,真正的民间中医空间在那?
2 Y% w2 u( h1 n4 J 6* ]% H( ?9 n! H9 z
有多少人
$ u% P  l) d% b3 q1 e8 u! j( A# | - R  `2 N+ B  W" i5 ]8 z
任重道远,努力努力  
# B8 O; T. V5 e  B  t3 c8 B6 K 69 ?5 j8 z! S0 a, j# s  a$ S  _9 z
李威中
2 y4 F/ q* Q8 a- U0 k& n* P+ V: C* h $ d" N1 m$ _6 ^. z: p0 y/ P
感谢且支持君平为中医呐喊2 W* u2 W+ H1 d% T' A
4! ~( h, G7 Z; ]* B& M
谈心1 u- @" O; r  }" @$ ^
1 ~1 n! b( S& O1 D9 H" `
4) K( i4 n) k# F
红尘不到
. X: b) ?; x- }3 e0 l) X7 ]! L* Q 3 ~5 q7 O' R5 W) }/ |
王老师加油加油加油
6 Q6 T2 q/ R. m 2
5 n6 a$ f4 ?" W5 ?$ h  r4 X& b随 喜
- g# Y6 k$ [1 L' k3 @0 q: \ , R2 r$ _  E3 c. f( {& t, M, {
制定中药材种植采集、加工存贮交易、替代运用的规范,要由中医药、动植物学、矿物学行业中实践经验丰富的内行人商定,要切合中医药自身特点自身规律/ H. e( s' D" h6 F  S
25 o7 f3 @. w  Y
汪凤清9 b1 m+ u8 t/ G' ^
: G, F) N3 t, p4 O! R+ q
没用!树稍动而树根不动则徒劳!中医根植民间这就是所谓尊寻规律至今无权威认同!所以说离开民间中医智慧就不要谈中医!权力始终在为利益服务并缺少了人文关怀!中医物美价廉防病治病整体观很重要!1 v! Z9 _1 t  L* o7 _7 T
2
- m& k! i% h1 @& l, @滇中一医
- \+ U" Z; [( \5 X' \! M
5 y4 z1 @/ S5 V; @( b. W! A% H 向君平老师、剑峰老师致敬!; `2 g5 T- z8 q6 U: O1 X
当下是中医传承发展的最好时机,但还是不能过于乐观。一是反中医们不会停止昧着良心继续干黑中医的活,二是一些地方党委政府并未把中医工作摆在真正的议事日程来抓实抓好。4 A& r$ U2 n6 _, ?7 b
2. {' l& e' b! \+ ?% ^4 r; d; M- t; e
. `( a& a$ g6 \' k% s5 {" I$ s

# R7 Y8 i) ?/ d! h% o' c 支持中医) B( F9 Q; o9 t! B: ?0 e
2
; O# ?$ H- s2 Q7 {张孚贺
4 Y0 b' |5 T) U- F: p$ b; N/ ? 2 j( s2 q+ r) `( y4 b2 I
中医首先是中,使用纯正的望,闻,问 切,辩证施治,包括医和药,中不了了,来个中西结合,使用西医的检查,检测结果,再开中药,为什么使用这种混合呢,怕辩证不了,治疗西医已经明确的诊断,中医的辩证应该有自己的方法,不要现代检查结果,不要西医的解释- Z# T5 D2 O* S4 d
2
/ N9 E3 V/ K! [" v! [  ^) E易之8 R7 g. G0 f+ I. g  A! c8 T
" ?2 i# s5 ?4 u) s
中医药文化任重而道远。
4 p, @2 X" r/ P7 s: P3 F" r 17 Y9 Q2 v1 y9 {* f$ V
大国手柳旭斌中医
* p% {. [- }- y! y
; d4 }" S# F* u6 n# m1 u( z( A5 x  C 只有开放中医的自由市场才是出路!也就是民间中医重新拥有处方权,治疗权,但这个帽子已戴上了!能摘下来吗?
' ?( e" }1 H4 d! W4 f! E! U* u! U 1- ^$ t' y; A* h$ x
中医治未病/ H9 C5 c4 ?, }$ Q2 e- a6 Q

6 _: J5 P, ~5 }# N, t" i$ `4 d9 M 感谢剑峰老师和君平老师!!!!
- T( r: U& ]) A: }' ^. J 1! c& ~. B3 `5 }$ y) S2 H& q
福来
* X7 P" _9 _/ |, r* z! R  N
# `8 Q; v+ V# l+ }" L  h7 c 不失实践本质的搞传承,抓住难点搞突破,抓住要点搞创新,是传承创新与发展中华医学的根本性方法
3 R0 x1 t' W. Y 15 ?! D% n$ D: C
炳哥/ h3 A- i8 a0 k; Y
: T. K) b: H  e5 |7 ?
中医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政策而不是口号% `% W& v- G/ x: J3 D0 b5 ]" e2 W
- L, I% E) d0 N- S  O
海洋! N; X- `" g6 u3 N7 I

4 d, s( k" @7 w9 k1 { 管理好水土,保证药材品质
' z3 d; i& m' N. {7 y确保地道正宗出品
' I& T4 q* P1 _5 c4 J/ l7 m# F 0 F* K, l. K$ P% k1 V" u
王清山中医药传承人
5 R% r$ r0 V! z* M3 v
6 S$ D% H( W, g' O* o, m 中医发展,关念在县极领导重视: a! J  O3 n! x3 l* {# Z

8 S9 j- B& W$ L牛栋良-鹤壁市中医院
" V. l2 S$ y+ G9 z2 s  K& X) o, D! z4 x
: N# M% l. L# {* ]2 l9 } 中药颗粒剂型,是不是一种进步?目前有争论...为什么,医保拒绝支付?这是不是违反中医药法的精神了??0 f( G+ l+ w/ H% |" |( k
( q& N' y2 ~/ W
西汉时代5 |7 ?# N  L$ p! D0 `9 N

' N4 U& k; n6 g( w 种植是中药产业的“第一车间”,推进规模化、规范化种植,是中药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建立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的监管制度,确保人民群众用药安全。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19-12-10 10:13:05 | 阅读全部
切实为培养中医药人才夯实基础(一线视角)5 M. `4 d( s  N4 E
人民日报刘成友2019-12-10 00:00
/ \  P4 e" @" Q0 }& A  提高中医药的社会认可度,科学有效地培养好中医药人才任重道远,应该立足发展规律和时代需要,从眼下抓起,从青少年抓起3 A# x5 f; P- O' t

/ W! v" ?( N( @6 j% p1 `7 d7 \! T1 m% Y    
# E1 S5 p$ O' t  j: T4 c, c0 e
' _, ]! o. L: J% F! L  这几年,不少地方的中小学开设了中医药课程,学生们得以初步了解中医药知识、接触中医药文化。在上海,有3所中学成为上海中医药大学的附属学校,校园有中医药文化展馆、长廊,并设置了有关读本、课程、专题讲座等,营造了浓厚的中医药学习氛围。可以说,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是普及中医药文化、培养潜在中医药人才的可行途径。( _1 M# d5 q/ W" O; z
6 e% m% N  ^6 ^: X$ S$ C' L# A
  早在30多年前,山东中医药大学就曾开设中医少年班,选拔14—16岁的优秀初中毕业生就读。连续3年共招收了147名学生,他们先读3年预科,再读5年本科,如今大多数已成为相应领域的骨干。有关跟踪调查显示,少年班的培养方式是有效的。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中医药人才的培养有规律可循,不妨趁早。5 Z. I! O4 h. K9 l

' L! r3 F& ?/ H  前不久,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指出,“实施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把中医药文化贯穿国民教育始终,中小学进一步丰富中医药文化教育,使中医药成为群众促进健康的文化自觉”。当前,中医药发展迎来了大好时机,但人才培养并非一蹴而就。提高中医药的社会认可度,科学有效地培养好中医药人才任重道远,应立足发展规律和时代需要,从眼下抓起,从青少年抓起。
1 n' o2 R/ [9 @# D1 {- m9 \5 p7 X+ J2 C) Y: T) g  o
  一位中医教授深有体会地说,中医药人才培养,也是在年轻人中寻找“有缘人”的过程。前不久,在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的一个新生班级,笔者看到了学生们的期中作业。他们讲述了与中医的故事,有人因自己或家人看中医、吃中药而产生了兴趣,有人则受当中医的父辈影响而报考这一专业。无论哪种机缘,这些文字读来都让人欣慰。当大学生自主选择专业的空间变大时,中医药的“有缘人”也在变多,从小让更多中小学生接触中医药文化知识,何尝不是一种教育熏陶。; W' G. {) R& Q& l5 X- V- S2 _
; s& I4 [3 w. Q) @  ^1 e: L5 _; X
  其实,培养中医药人才,既是学习知识技艺的过程,也是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这离不开时间投入、定力锤炼。一些名中医回忆自己的学医经历,一个共同点就是从少年时期涉足、受家传氛围熏陶。中医药人才培养,历来强调“厚基础、重传承”,习诵经典、精通医理,都非一时一日之功;跟师临证、培养中医思维、提升技能,更需日积月累、习练揣摩。2 t" x; d5 j* u+ b4 V

2 n7 o2 q- Y) E5 n: V/ I* {6 @  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优化人才成长路径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制度保障、资源倾斜。比如,各类中医药院校应开门办学,让专业老师走进中小学和社区,开设第二课堂普及中医药文化知识。又如,学校可以组织中小学生和家长参观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博物馆,开展观摩体验中草药种植活动,等等。强化互动交流,增强学习互鉴,让中医药教育资源更好普及开来,在全社会营造出重视中医药的良好氛围,就能在人们心中特别是青少年心中播下学习、继承、发扬中医药的种子,切实为培养中医药人才夯实基础。
' d9 @% Z8 e4 g4 N
5 c* p/ b. _$ X8 E# C  当前,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好时机,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大力推动中医药人才培养,才能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为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国梦谱写新的篇章。
! ]1 ~. O) ]3 [) @- w5 {9 ~0 g: n4 j/ m; C8 h
  (作者为本报地方部记者)
. l2 o! ]! D8 J/ o! V105
& l  l* Z' E, c全部评论(7)
% Q9 O9 A9 H% q8 t$ o5 b3 ^4 \* z2 W1 }7 |, n: U9 u
Bin@# Q$ ?& w. j$ L2 m
16分钟前  湖北省武汉市网友
0 T0 R7 X5 y2 I看好中医药
2 Y' N' P, |/ b9 S: U) T, v- M& G3 V% S0 M
长乐未央
; p+ a) L1 s9 C( H$ G& V" ]0 e4 X45分钟前  山东省聊城市网友) P' ?/ E) \& U; V, v
1
6 Z  K* F5 C& x; m2 V" K学校是培养中医人才的摇篮,是实现振兴中医的重要途径。" A# T3 o& d7 s* j* W( G! y( w

2 k' ?0 s7 p1 |大禄
4 m0 \; x) z6 M* `1 A8 ?- I% D9 \2小时前  天津市网友7 Q" }8 j0 g: T" f. C
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19-12-16 15:37:00 | 阅读全部
中国为什么在大力发展中医?不得已的苦衷!
$ V7 z  i0 H3 E  X原创: 赵伟民  经典国医学堂  前天: N0 l6 R3 j0 {& X  m

3 q) N6 e( f( E% Q7 {- `: F
5 E. V4 q5 o" ^$ w  D& Y  d  I: ^+ d3 M: l: Y
今天,国家高度重视中医发展,甚至把中医上升到关乎民族复兴、国家盛衰的空前高度。为什么呢?因为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唯一成体系的科学,这上涵天文,下涵地理,中涵人事,是一门一通百通的学问,中医突破了,中国科学就突破了,中国传统文化就复兴了,中国发展就有了方法论,超越美国就有把握了!
( Y7 u# Q% s6 A& R% w) M: q
4 u# T( w! q, J, R我们先谈科学,中国科学几百年来一直落后,这不仅严重地阻碍着生产力的发挥,而且也关乎着中国人的文化自信。中国科学要突破,跟在西方科学屁股后面人云亦云是没有希望的,只有创新,而中医就是指导这种创新的不二选择。这是因为中医学中包含着一个完整的系统科学体系,一旦把它揭示出来,就能够推动自然科学一场更伟大的革命,实现中国科学的后来居上。
' U4 T) I& `. m, F/ Z& h7 S" I; P9 h1 k, O. i
现代人普遍不理解这个科学体系,原因就在于我们都是从西方科学的立足点上来认识它的,即用几个基本料子的不同组合来解释世界。其实,东方科学是一个完全不同于西方科学的理论体系,它是用一种物质的聚散来解释自然界的一切。这是一个标准的系统科学,因为物质的聚其实就是物质系统的产生,物质的散就是物质系统的灭亡,气聚散的规律就是物质系统的发展规律。在中医学中,它是用阴阳学说来表述的,气之聚就是阴,即物质的有序状态,气之散就是阳,即物质的无序状态,阴阳学说就是对大自然最普遍规律的一种揭示。一旦把阴阳学说现代化,我们就可以用它来解释自然界的一切,推动自然科学的革命。8 s2 r% j7 F* H* j) K

  W' Y) n" P) n- S) `: g# D  s, y6 ?我们再来谈文化。民族的复兴都是以文化的复兴为基础的,没有文化的复兴,谈民族的复兴,中国梦都是没有意义的。而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再关键的载体,中医完了,中国传统文化就完了,只有中医振兴了,中国传统文化才有复兴的希望。中医振兴的关键在于自然科学的革命,而自然科学的革命会证明中国传统文化内在的科学性,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伟大复兴。因此,大力发展中医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需要。" A5 D' b7 O& U# H8 }; |

* F; |6 s5 ~, a" R1 W6 {$ z0 w我们再来谈经济。中国要发展,需要经济持续稳定地高速发展。可中国目前整个经济被房地产业所绑架,它是不可持续的,需要新的产业转移。可新的产业在哪里?当然就在于大健康产业,而中医是大健康产业的灵魂。比如,气功外气和特异辐射的研究会证明一种全新的自然力的存在,它的应用将带来大量全新的产业,比如医疗、机械制造、生物育种,武器制造、系统控制等。当然,中医也是一个集环保、种植、养生、医疗为一体的行业,有着无限的发展前景,如果能在中医药方面实现突破,无疑是中国经济实现突破的一个着力点。因此,大力发展中医就是很自然的事了。  T/ }, @1 [: _: Z. r4 L2 I
3 S3 V0 M' q9 c  h2 J
我们再来谈政治。美国之所以超越英帝国,根源就在于华盛顿,它建立了一个在当时更先进的社会制度,使美国后来居上,成为世界的霸主。中国要想超越美国,就必须建立一个更完美的社会制度。而中医就包含着完事的指导方针。这是因为万物一理,国家和人体一样,都是物质系统,遵循着同一个系统学原理,用这个原理指导制度的建设就是最完美的。看看人体的管理就知道了,它是标准的一党制和公有制。心就是党,血就是公有的生产资料,大脑就是行政,人民就是肾水,军队就是肺,司法就是肝。按照五行制衡的原理建立国家制度,必将使中国的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并迅速超越美国,重回世界之巅。3 {- a; @6 d- M# X$ K2 @0 u( \
5 Q7 H/ A( C& d9 p
显然,不管从各个方面,中医的振兴都是必须的。当然,国家也在各个方面加大了对中医的扶持。比如,《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和《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等,尤其是《中医药法》的出台,更是给予了中医药发展法律上的保障,从此中医有了国法护航,必将迎来大发展。
7 ?' o: {( K9 z& ]. b# b- e1 N7 Y. Q( Y2 W
但是,要发展中医,就必须反省过去中医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事实证明,过去几十年来,中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倒退,如果我们不能面对现实,找出过去制约中医发展的政策问题,并改正它,继续那些错误政策,中医只会象过去那样,越振兴,衰退得越快。
4 c/ l1 B  k6 ?7 L
( O6 D. G1 A% s3 @9 a* U比如,能不能为人体科学的研究评反。钱学森把中医、气功和特异功能合并起来统称人体科学,力求从系统科学的角度来实现突破。可是,却在政治上遭到打压,如果继续这样的政策,打压中国新科学的发展,中国科学是没有希望的。
& `, q$ d: b- H9 ]9 `- U' e8 p. x% U7 L5 x, A* {
再如,用西医政策来管理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证》制度,以一个西医式的考试对中医进行评价,《医药管理法》,用西药标准让中药削足适履,白白把中药的发展机会让给了日本,还有《民间中医确有专长法》,中医明明是全科,却用一个西医的分科制度来约束民间中医。总之,恶法不除,中医无望。
3 [) M& _! c7 H5 Y4 ^5 A. l: z/ F4 K5 q9 T9 I

( q4 x# d- l# \
) ~& z1 [, ^+ l推荐作者新书:《新科学中医》- `6 r! Q' i( I' v
, m( \/ W8 G( G$ F, ?
世界上第一本用大白话讲中医的著作,它能够让你更深刻地理解中医,提高疗效,也能够让你学会中医学中隐藏的人生智慧,让你活得潇潇洒洒。
) Z* u6 V% |6 ~+ E' x% A0 l3 S# ^/ X" h! B1 v( c

$ C4 c+ v9 b' i4 \$ M7 H7 T+ C9 l1 R* w0 C

6 T( H( k- p/ ~- ^& a. F! ]; Q! i
如果谁有意购买,可以在任何一篇文章赞赏68元(含快递费),留言收件人、地址、手机就可以三四日内送书上门。如果谁想加购《哲学家眼中的人体科学》,可加20元钱,即88元,可一并汇去。也可以加微信号deyu0907咨询。
: L1 R1 b! m) q  A$ g/ H3 w$ L6 j6 o8 u' o2 J# m
, m& H& Z7 a- D/ k+ `+ m! R
0 L  V- e6 i$ J- `2 l1 \! N' C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相关推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4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石高新字第18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5272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