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曹东义 于 2019-12-14 09:56 编辑
+ A# a* U/ ?& {$ }4 ?5 ~% ]/ N
曹东义开场就说自己与北大有很深的渊源关系:
$ A2 Z+ q4 g2 V1 a+ H1985-1988年在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读硕士研究生的时候,曾经用两年的时间在北大旁听了《古汉语》《版本学》《目录学》《校勘学》等课程;( b5 t+ F1 n( W
2007年暑期和寒假,参加过哲学系赵光武先生主办的“复杂性科学与中医复兴研究班”,学习了钱学森先生有关论述,曹东义也发表过《没有人类五行不转》的有关论述,那时曹东义刚出版了主编的《中医药知识普及读本》,那时王国强副部长作序”中医药中国行“大型科普活动用书,组委会可能赠送了各地很多册。
1 l- B4 F% ^5 a1 B6 m1 ]) ?1 n- N" B) l( p5 }9 {$ i0 P
曹东义说自己选择了一个很专业的报告题目,为此必须首先需要明确几个概念:
& k; B$ H6 ~6 g2 D6 [' K1 O5 S道7 Q8 C7 [- B: D/ D+ ^4 v
道学、道家2 D1 b0 L8 C( B& s! S" I* ?0 J3 J
道教
' D8 o* h" O0 C$ c道医。
$ @- z& x' Y& O9 ^( e6 y/ d
* U9 ] d# |1 w这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不能混同在一起谈论。
, e( F& U. G3 f% x% U; C
4 g0 C7 G k6 b' G道家利用和改造“道”这个字。" v! z' w9 t& o. v8 T
甲骨文就有“道”这个字,其含义在老子之前是道路、在伏羲的八卦里边有天道、地道、人道的含义。
" F0 n1 a: m+ L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五章说“有物混成,先天地而生------强子之曰道”,这是为了追朔世界的本源,这种“追本溯源”的思想,影响了中医的医经传承,大家所熟知的《黄帝内经》(也就是《灵枢》与《素问》)本来是“扁鹊师徒问对”,为了彰显追本溯源的思想,就改成了岐黄问对,在司马迁的《史记·扁鹊传》里,还是“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说“扁鹊言医为方者宗”,到了东汉时期成书的《素问》《灵枢》,就改头换面了。道家的思想充斥于其中,书中使用老子原创的道学思想,道字出现了200多次。3 [ |( s! |/ M* q
黄帝时代怎么能说老子原创的“道家思想”?
2 c- v5 l0 ~ O! C* X( w q
# L I2 \! b6 l道教的兴起,是因为佛教传入的刺激。$ g2 O1 x n4 h* r( j' {
东汉明帝在洛阳建立白马寺,引来了佛教,当时的佛教与现在不一样(那时还没有禅宗、密宗)菩萨长着胡子是男身,让人苦修来世,“出家”当和尚。
+ R: Q. e; @8 [5 i7 t. t- F中国儒家一直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用“孝”治天下。& T' Q. M9 C6 W' W( X" F8 W
“孝”字是老子和儿子、孙子组合起来,是血脉传承,也是文化传承。( b. m$ Y. [% t8 Q7 l. R
出家,这是此前知识分子不可以想象的事情。
1 _! h$ H1 J+ H# |- g& a4 \入朝不拜,居家不敬父母,这是不可接受的。
+ O# ~- ?# |' M& x6 J; ^孟子就说过“无父无君,禽兽也!”
! n3 n( T% i, s佛教传入,逼得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知识分子建立了本土的道教,他们让人“活在当下,得道成仙”。6 ~5 }1 V7 G, {9 t; l
, P. G0 p- R8 o) S9 g; J: F8 B4 t" j9 ~% R9 L( H! o8 @ h! ?! ^
要想成为神仙,需要有条件,& U) I; K" L; q$ C
病人成不了神仙,8 X8 F" ]5 x8 P# h. }' }3 o$ @
必须把病治好,才能成为神仙,从来没见过“一身病的神仙”。
, j9 e& X3 q* Y5 D陶弘景说“治病虽系微事”,但是,也必须先解决好这个“入门”先决条件,因此,就有“道医”的社会需求,治病能够养生,养生能够防病,这些思想在道医那里很突出。
6 d9 v+ u6 E2 q1 y C这从出土医书《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之中可以看出。& Z& [8 i) m# k5 _) g
曹东义说:“《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是中医界的《红楼梦》”,这其中的故事没法展开说。0 s2 n+ r8 e$ y7 W c" \
《汤液经》是《汉书艺文志》经方“十一家”之中,唯一一本“经书”,其他的经方,即使是黄帝、神农所作,也不能称“经”。
; }+ O' G/ @# s6 J8 J它竟然在东汉三国之后,在人间消失了,这个巨大的变故,我们可以用《华佗送人不敢要,仲景用了不敢说》来概括。# m: ]4 U; r+ P. t
5 l4 X% i8 H- _" w5 }
曹东义读《华佗传》时发现,无论是《三国志》的记载,还是《后汉书》的描述,都说“佗临死,出一卷书与狱吏,曰:‘此可以活人。’吏畏法不受,佗亦不强,索火烧之。”意思是华佗临死前将一卷书给了狱吏,说:“这个可以救人性命。”狱吏害怕受牵连没有接受,华佗也不强求,就拿火将它烧了。真的烧了…… 真是太可惜了!小编又遗憾又疑惑。 遗憾的是,一部医书就此失传;疑惑的是,秦始皇焚书坑儒尚且保留医书,为何华佗倾囊授予绝密医书却被拒绝。 这是一部什么书,为何会让人如此忌惮?仅仅是因为狱吏没有担当,还是另有隐情?一连串的问题困扰着曹东义。
; h% a: j; R; i }, } 后来,曹东义从《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以下简称《辅行诀》)中得到了诸多启示。 《辅行诀》中,卷首有三皇像,在三皇像四周为二十八宿和朱雀、玄武、青龙、白虎四神象。
1 }9 H" v$ U- L5 p8 Y据说此书是由陶弘景及其弟子编撰,保留了《汤液经》中60首方剂。 那么《汤液经》究竟是什么? 按照五行归类,人的脏腑也属于“四神像”所代表的时空,也就是春(东木肝)、夏(南火心)、秋(西金肺)、冬(北水肾),中间的长夏(中黄脾)不主时,却主管升降。 《汤液经》中有大阴旦汤、小阴旦汤、阳旦汤、青龙汤、白虎汤、朱鸟汤、玄武汤,在形式上代表“六合正精”,说它们属于“神明之剂”毫不夸张。 ' x% S8 j5 }3 d2 ]! I
书的前半部分按照脏腑虚实归类方剂治杂病,后半部分用青龙汤、白虎汤、朱雀汤、玄武汤、阴旦汤、阳旦汤等“六神方”治疗外感“天行热病”。 “阳旦者,升阳之方,以黄芪为主;阴旦者,扶阴之方,柴胡为主;青龙者,宣发之方,麻黄为主;白虎者,收重之方,石膏为主;朱鸟者,清滋之方,鸡子黄为主;玄武者,温渗之方,附子为主。此六方者,为六合之正精,升降阴阳,交互金木,既济水火,乃神明之剂也。张机撰《伤寒论》,避道家之称,故其方皆非正名也,但以某药名之,以推主为识耳。” ——陶弘景 更有一个重要的发现,在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中有大小青龙汤、白虎汤、真武汤、阳旦汤,但并不是集中论述,而是错杂、散在于六经文字之间!因此看不出它们属于“六合正精”。张仲景也太机智了吧。 张仲景避而不谈对他最有借鉴意义的《汤液经》,同时改造“六合正精”,这是为什么呢?其中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原因。
/ z+ q5 l0 x: D0 _- u《汤液经》作为经方家最具代表性的著作,在东汉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仍然十分流行,它的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然而,后来它竟然“人间蒸发”了,这需要结合当时的历史情况来分析,尤其是东汉末年黄巾军起义所造成的社会大动荡。 东汉末年,巨鹿郡(今河北省平乡县)的张角创立了一种新的宗教——太平道,为道教的分支之一。 张角自称“大贤良师”,以“阴阳五行、符箓咒语”为根本教法,信“中黄太乙”之道,“持九节杖,为符祝,教病人叩头思过,因以符水饮之,得病或日浅而愈者,则云此人信道;其或不愈,则为不信道”。 汉灵帝熹平年间(172~177年),宦官和外戚政治斗争加剧,社会动荡不安,民众思想混乱。张角以符水咒说为民治病,发展徒众,十余年间教徒即达到数十万人。汉灵帝中平元年(184年),张角扬言“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发动起义,史称“黄巾军起义”。 ! I, @7 N4 t9 o
“中黄太乙”是太平道的教旨,作为黄巾军标志,“中黄”就是“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中黄土”之一。“太乙”也经常被写为“太一”或“泰一”,它是天帝、北斗的象征,也是“道”的化身。“中黄太乙”是道教信徒们,对于大自然和神灵世界最高、最神圣的寄托。 黄巾军起义之后,汉灵帝通过诏安,或者允许地方豪强拥有军队来维持政权。到了汉献帝时期,形成了袁术、袁绍、曹操、刘备、公孙瓒、孙策等割据混战的局面。经历几十年的漫长发展,就造成了分裂国家、摧毁政权的政治势力,东汉王朝被推翻,三国纷争的局面就这样形成了。这就是华佗蒙害、张仲景写书的时代背景。 这样事情就水落石出了! 华佗送给狱卒的书,如果不是《汤液经》,也一定是和《辅行诀》一样,它在卷首绘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以及三皇的圣象,一看就像道教的经典,或者像图谶之类的禁书。因此,狱卒畏法,不敢接受。
% `5 O9 E3 D4 R- z9 O: J* A6 |8 Z- K假如华佗交给狱卒的《活人书》没有图像,只有方药、案例、经验,狱卒很可能会千恩万谢、欢天喜地接受。华佗作为一个久经世故的老中医,不太可能私自传授禁书,也不可能明知法律禁止,还勉强“出书一卷”交给狱卒。 值得提出的是“出书一卷”,与“写书一卷”不一样,他拿出来的书,有可能是他游学的时候,接受自前人的著作,也有可能是事前早就写好了,打算“传道、解惑、授业”的医学著作。他烧了这部“可以活人”的宝书,的确是很令人惋惜的。 张仲景由于身份特殊,他在利用《汤液经》的时候,尽量避开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兽,在《伤寒杂病论》之中,把它们“打散揉碎”“再利用”,避免其与黄巾军以及其他道教首领有关的嫌疑,在书中的序言里只字不提《汤液经》,与这一段特殊的历史动荡有着密切的关系。 说来也是巧合,无论是太平道、天师道还是“黑山贼”,他们的首领都姓张,“余宗族素多”的张仲景,学医于张伯祖,张氏家族是一个大家族,正在经受时代风潮的冲击,这也许就是张仲景不得不“坐堂行医”的幕后原因。 ; {9 f( q1 s2 V& k2 T
% R( |* p* h. n1 n4 Z4 i- s. i-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