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复代赭汤——经方解读
( @7 X' J2 R, `# U
: K( s, ` \/ G$ L [4 | 【组 成】旋复花三两(9克),人参二两(6克),生姜五两(9克),代赭石一两(15克),甘草三两(炙)(6克),半夏半斤(洗)(3克),大枣十二枚(擘)(4枚)。: F* `: j5 r$ j3 p5 x
【煎 服 法】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 R& w( x$ w, G, R: S$ r
【讲 解】本方源于《伤寒论》,在原书中用汗、吐、下之后,中气受伤,胃气因虚而上逆,以致心下痞硬,噫气不除之证。但是,临床上并非一定是患者因汗、吐、下之后才可用。在杂病范围内,每因胃气不和,痰浊内阻,胃气上逆而致的胃脘满闷、噫气、呃逆亦可用本方治疗。临证应根据胃虚宜补,痰浊宜化,气逆宜降的原则,立降逆化痰、益气和胃之法。方中旋复花有降气止噫,祛痰之功,代赭石甘寒质重,功善镇气逆,开胸膈、坠痰涎,止呕吐,二药配伍,既能降气止噫,又可散水气,化痰,为方中之君药。半夏祛痰降逆,散结消痞,配合生姜则降逆止呕之功更著,二药相伍更增强主药降逆化痰止呃作用,故为臣药。因其胃气虚弱,若单纯降逆止呕,不固护胃气,则诸症不但不除,反会加重,故用人参、大枣、炙甘草以补脾益气,使中气健运,湿化痰消,痰消气顺,气顺则噫气止,痞硬除,为治本之意也,共为佐药。炙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诸药合用,共奏降逆化痰,益气和胃之功。故前人谓此方为“扶正祛邪蠲饮下气之良方”。* ^8 f7 J! p! f8 h+ ~' h
本方代赭石为剂量最小的一味药,是旋复花及甘草的三分之一,是党参的二分之一,以往应用此方治疗呕逆等证,疗效不著,而今重用代赭石,轻者八钱,重者一两或一两以上,均获得满意疗效。但亦不可过量,因代赭石质地重坠,其性沉降下气,过重反会耗伤胃气,使痞硬加重。3 K# T9 f3 |4 Z
【临证应用】多用于胃虚痰阻,气逆不降或肝胃不和之证,以胸隔满闷,噫气呕逆,反胃呕吐,口吐涎沫,舌苔白滑,脉弦而虚为辨证要点。8 b: o- Y- @7 J$ ?5 J) ]" ]
旋复花、代赭石二味合用,主降气,故肺失肃降的气逆喘咳等证,亦可使用本方治疗。
( }- t8 N. ]8 l- H& g8 d
若胃气不虚可去人参、甘草、大枣;痰多加厚朴、橘皮、茯苓和胃化痰.
: k0 m, U9 e+ O1 Z3 z* ^* Q
若胃中虚寒而呕逆者,可改生姜为干姜,以加强温中散寒之力;或加吴茱萸、丁香、柿蒂以温胃降逆。* K* O$ V/ c8 @ I* A1 t
若顽固性呕吐者,可合六君子汤以和胃降逆;胃热呕逆者,可加黄连、竹茹清热止呕;胃虚有热而舌红苔少者,可加竹茹、杷叶、石斛、麦门冬以养阴清热。
/ U1 Z& n- j$ a/ \' L
【文献摘录】尤在涇:“伤寒发汗,或吐或下,邪气则解,而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胃气弱而未和,痰气动而上逆也。旋复花咸温,行水下气,代赭石味苦质重,能坠痰降气,半夏、生姜辛温,人参、大枣、甘草甘温,合而用之,所以和胃气而止虚逆也。”(《伤寒贯珠集》)
) r; q0 `: {7 S& H' o: l
平胃散——经方解读
' K- R# N. s: C8 Y 【组 成】苍术去粗皮,米泔浸二日,五斤(15克),厚朴去粗皮,姜汁制,炒香,陈皮去白,各三斤二两(各9克),甘草锉,炒,三十两(4克)。
【煎 服 法】共为细末,每服二钱,以水一盏,入姜二片,干枣二枚,同煎至七分,去姜、枣,带热服,空心食前;入盐一捻,沸汤点服亦得(现代用法:共为细末,每服3-5克,姜枣煎汤送,或作汤剂水煎服)。
【讲 解】本方为治湿滞中焦脾胃的主要方剂。方以脘腹胀满,口淡苔腻,肢倦困重为主证。治宜燥湿运脾,行气和胃之法。方中重用苍术苦温性燥,善燥湿健脾为君药,厚朴苦温除湿,行气除满,增强君药燥湿之功,故为臣药。湿易阻碍气机,故佐以陈皮理气燥湿,和胃健脾,使气行则湿化,更配姜、枣调和脾胃。甘草为使可调和诸药,且能和中。诸药合用,共奏燥湿运脾之功。
使用本方应注意舌苔变化,若舌苔腻而黄,口苦咽干,但又不甚渴,是为湿热俱盛之证,宜配合黄芩、黄连等品,使湿热两清。
孕妇慎用,因本方苦辛温燥,易耗伤阴血。
【临证应用】用于寒湿中阻之证。其证见脘腹胀满,口淡无味,肤体沉重,怠惰嗜卧,舌苔白腻而厚,脉缓等症。
该方的常用加减法为:若伤食滞兼腹胀者,可加神曲、麦芽或枳实以消导化滞,下气除胀;湿胜加五苓散(猪苓、茯苓、泽泻、白术、桂枝)以化气利水;痰多呕恶者,加半夏以燥湿化痰,降逆止呕;肢倦不思食,可加党参、茯苓益气健脾;痞满加枳壳、木香以顺气宽胸除满;大便秘结加大黄、槟榔泻热下气通便;小便赤涩加茯苓、泽泻利水渗湿;若伤于风寒全头痛者可加葱、豉取微汗。
若本方加藿香、制半夏名为不换金正气散,主治湿浊内停兼有外感者,症见呕吐腹胀,恶寒发热。
本方合小柴胡汤,名为柴平汤,主治温疟,脉濡,一身尽痛,手足沉重,寒多热少者。
本方加桑白皮,名为对金饮子,主治脾胃受湿,身重肤肿等证。
本方加砂仁、香附、南山楂、神曲、麦芽、枳壳、白芍,引用生姜,水煎服,名为香砂平胃散,主治伤食院腹胀痛,恶食吐酸,下后仍腹痛者。
本方加猪苓、泽泻、赤茯苓、白术、滑石、防风、山桅、木通、肉桂名为除湿胃苓汤,主治缠腰火丹,属湿热者。
【文献摘录】张景岳:“夫所谓平胃者,欲平治其不平也。此东垣为胃强邪实者设,故其性味从辛从燥从苦,而能消能散,惟有滞有湿有积者宜之。今见方家每以此为常服健脾之剂,动辄用之,而不察可否,其误甚矣。”(《景岳全书·卷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