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同道 / 正文
张仲景的时代,有温病和瘟疫,但是没有“辛凉解表法”
曹东义 发表于:2020-3-17 09:28:52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2913
中医外感热病学史
曹东义著
2004年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
   
8 M4 |$ S8 q' o5 a4 h/ v2 A4 R) _
“伤寒”一词概括了众多以发热为主症的外感热病,其证候复杂,变化繁多,《素问·热论》以六经分证,启发人们从整体上把握外感热病,注意各症侯之间的有机联系,但也存在诸如“日传一经”、“三日前后分汗泄”之类的缺陷。仲景既取《素问》热病理论精华,又能结合临证实际;使六经分证既有疾病发展先后顺序的意味,又具有病位深浅、病情轻重的含义,成为独特的辨证施治体系,把外感热病的诊治方法提高到一个较高的水平。
    王叔和《脉经》中,以可不可汗、可不可吐、可不可下、可不可刺、、可不可火等治法论述伤寒病证治,而不取六经辨证。其在《脉经》自序中称“伤寒有承气之戒,呕哕发下焦之问”。《千金》引“王叔和曰”:“ 夫阳盛阴虚,汗之则死,下之即愈;阳虚阴盛,下之则死,汗之则愈。夫如是则神丹安可以误发,甘逐何可以妄攻”。此亦说明王氏重视伤寒治法而对六经辨证缺乏认识。相比之下,《甲乙经》卷七有“六经受病发伤寒热病”篇,稍晚于王叔和的皇谧却推崇六经辨证学说。《素问》以汗泄两法治伤寒热病,华佗广之而成汗吐下三法,林亿谓《伤寒论》“证外合三百九十七法”。程钟龄更有“一法之中八法备焉,八法之中百法备焉”之说,见仁见智,众说不一。要言之,研究伤寒治法应在六经辨证指导下进行,方能执简驭繁,纲举目张。太阳病并非汗法代称,阳明病亦非攻下一法,何况汗法有麻黄汤、桂枝汤、麻桂各半汤、麻黄附子细辛汤等不同,下法也有三承气、桃核承气、十枣汤、陷胸汤、三物备急丸、抵当汤等种种差别。由此可见,王叔和在辨治外感病方面与《伤寒例》有较大分歧。
论传变叔和独尊华佗学说:《千金》引华佗曰:“夫伤寒始得一日在皮,当摩膏火炙之即愈。若不解者,二日在肤,可依法针,服解肌散发汗,汗出即愈。若不解,至三日在肌,复一发汗即愈。若不解者,止,勿复发汗也。至四日在胸,宜服藜芦丸,微吐之则愈。若病困,藜芦丸不能吐者,服小豆瓜蒂散,吐之则愈也。视病尚未醒醒者,复一法针之。五日在腹,六日入胃。入胃乃可下也[1]”。华佗这种“六部传变”学说自成体系,丰富了热病学说,其胃热、胃烂而致斑出的理论,受到唐宋迄今不少医家的称道与遵循。
自《伤寒杂病论》行世之后,华佗“六部传变”学说渐少有传者,独王叔和倡行之。《千金》引王叔和曰:“伤寒病者,起自风寒,入与腠里与精气分争,荣卫否隔,周行不通。病一日至二日气在孔窍皮肤之间,故病者头疼恶寒、腰背强重。此邪气在表,发汗则愈。三日以上气浮在上部,填塞胸心,故头痛心中满,当吐之则愈。五日以上气沉结在藏,故腹胀身重、骨节烦疼,当下之则愈。明当消息病之状候,不可乱投汤药,虚其胃气也”。王氏此论源于华佗,又有所阐发,使汗吐下三法更明晰易施,同时,论明邪气在胸与入腹,为气之浮沉所致。化引原文,何等简洁。由此也可说明王叔和在征引《伤寒例》时删去与医理关系不甚密切的词语属于同样笔法。
  《伤寒例》为论述外感热病之大纲:《伤寒例》吸收《素问》以六经分类热病证候的学术特点,又改进其与临床实际不符的“日传一经”学说,并补充各经主脉;还发展了《难经》“伤寒有五”的理论,认为多种热病均与外感寒邪有关;吸收《阴阳大论》精华,完善伏气为病学说,创时行疫气之论。凡此种种既体现出仲景学说与“古训”在理论上的继承与创新,也与其自序“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相符,故《伤寒例》之作,非仲景本人实难如此天衣无缝。
   《伤寒例》变《素问》文字以与《伤寒论》神韵相合:如前所述,《素问·热论》以六经分类伤寒热病证候,便于人们从整体联系上把握外感病的变化过程。但若过于拘泥“日传一经”,并与“三日前后分汗泄”联在一起叙述,其缺陷就更加突出。仲景吸收此学说之精华而按六经分篇述其证治,同时又不拘泥“日传一经”,处处以证候为据,体现了辨证论治的治疗思想。如:“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伤寒三日,三阳为尽,三阴当受邪,其人反能食而不呕,此为三阴不受邪也”。
   《伤寒例》正是体现出仲景遵经而不泥古的学术风格,如:“凡伤于寒则为热病,热虽甚不死。若两感于寒而病者,必死。尺寸俱浮者,太阳受病也,当一二日发,以其脉上连风府,故头项痛、腰脊强;尺寸俱长者,阳明受病也,当二三日发。以其脉侠鼻、络于目,故身热、目痛、鼻干、不得卧;尺寸俱弦者,少阳受病也,当三四日发。以其脉循胁络于耳,故胸胁痛而耳聋。此三经皆受病,未入于府者,可汗而已。尺寸俱沉细者,太阴受病也,当四五日发。以其脉布胃中,络于嗌,故腹满而嗌干;尺寸俱沉者,少阴受病也,当五六日发。以其脉贯肾,络于肺,系舌本,故口燥舌干而渴;尺寸俱微缓者,厥阴受病也,当六七日发。以其脉循阴器,络于肝,故烦满而囊缩。此三经受病,已入于府,可下而已。”在这段文字里,对《热论》原文进行了改动和补充,涵义深远。《热论》“伤寒一日,巨阳受之”为限定之词,此则改为“当一、二日发”等或然之词,意寓不必“日传一经”。将“入脏”改为“入腑”,因腑病多用通下之法,而脏病少有可下之证;将“可泄而已”改为“可下而已”,《素问》用“泄”字与其多用针刺有关,改为“下”字则能与六经病篇诸承气汤相呼应。将六经病主脉增补在证侯之前,与仲景重视脉诊的特点颇为一致,如仲景六经病各篇题均为“辨x x 病脉证并治”;其自序云:“并平脉辨证”;治坏病须“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等等,均为脉在证先,观脉识证。由此可知,《伤寒例》与《伤寒论》文字内容如神龙出没,前呼后应,实出仲景之手笔。
    《伤寒例》 论多种热病均属伤寒: 仲景六经病篇,惟以辨证论治为本,多不再分属何种外感病之证。论病之处往往冠以“太阳病(约71条)”、“阳明病(61条)”、“少阳病(12条)”等词(约近200条)而较少提及伤寒、中风、温病等病名。其云“伤寒之处最多(约98条), 但也未必是狭义伤寒。.因在《伤寒例》中已经阐明多种外感热病均与外感寒邪有关,可隶属于广义伤寒。
     创伏寒温病说,论温、暑、热病隶属伤寒。《素问》虽有“冬伤于寒,春必病温”之说,但又云“藏于精者,春不病温”,并未明示所感寒邪可以长期伏藏体内,至春天外发为温病。《伤寒例》引用《阴阳大论》的观点,首次明确提出寒毒伏藏是温病、暑病的病因。故云:“中而即病者,名曰伤寒;不即病者,寒毒藏于肌肤,至春变为温病,至夏变为暑病。暑病者,热极重于温也”。
     提出伤寒更感异气变为他病,称温疟、风温、温毒、温疫,皆根于伤寒。《伤寒例》称:伤寒“若更感异气,变为他病者,当依后坏病证而治之。若脉阴阳俱盛,重感于寒者,变为温疟。阳脉浮滑,阴脉濡弱者,更遇于风,变为风温。阳脉洪数,阴脉实大者,更遇温热,变为温毒。温毒为病最重也。阳脉濡弱、阴脉弦紧者,更遇温气,变为温疫。以此冬伤于寒,发为温病”。这四种温热病与一般外感热病不同,均为原感伤寒未愈,又重新感受寒、风、温热、温气之邪,使病情更加复杂、故按“坏病”而“随证治之”。
     上述温、暑、热病,风温、温毒、温疟,温疫都与外伤寒邪有关,再加上伤寒和时行寒疫,使近十种热病均隶属伤寒,大大地发展了《难经》“伤寒有五”之说。甚至,我们不妨可以称之为“伤寒有十”。值得指出的是,伤寒、寒疫及其他四时外感病,都为热病,以发热为主症。伤寒、时行寒疫及“更感异气”而成的4种温热病,初起皆有恶寒表证,治当发汗解表,透邪外出。而温病、暑热病、冬温则初起即为里热外发,无恶寒表证,是特殊发病类型的热病,治当清泄里热,不须解表。
     正因为仲景在《伤寒例》中,已经阐明多种外感热病“皆伤寒之类也”,故在六经病篇不再揭诸伤寒热病之名,而是据其不同证候表现,按六经辨证而施治法。如果没有《伤寒例》关于众多热病皆属伤寒之论,则难以断定仲景之书是为广义伤寒设法,或是为狭义伤寒立论;也难于理解“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因为仅发于冬季的狭义伤寒,难以有那么高的发病率和致死率。仲景发奋著作,良有以也。我们若视《伤寒例》非仲景之书,弃置不顾,则有负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之苦心。
第四节    《伤寒论》如何处理伤寒与温病
    通过上一节的论证,我们弄清了《伤寒例》中虽杂有后世词语,但源出于仲景之手,而非伪作于叔和之笔。《伤寒例》的学术思想,代表了仲景外感热病的学术成就。他吸收《素问》以六经分类热病证候的学述特点,所以用“六经”作为辨证伤寒的纲领,其《伤寒论》以“辨某某病脉证并治法”,分篇论述。《伤寒论》与《伤寒例》在论述外感热病证候时,往往用“伤寒一二日”“太阳病二三日”“发热五六日”等或然之词,改进《素问》“日传一经”学说,使之与临床实际相符。《伤寒论》与《伤寒例》补充各经主脉,或以脉代证,使脉证合参。《伤寒论》与《伤寒例》还发展了《难经》“伤寒有五”的理论,使之成为“伤寒有十”。不再把伤于寒邪的热病称作“热病”,而是直接以病因的伤于寒,命名这一类疾病为“伤寒”。《伤寒例》吸收《阴阳大论》精华,完善伏气为病学说,创时行疫气之论。认为多种热病如温、暑、热病、风温、温毒、温疟、温疫都与外伤寒邪有关,再加上伤寒和时行寒疫,使近十种热病均隶属伤寒,大大地发展了《难经》“伤寒有五”之说。因此,《伤寒论》中一般不再冠各种伤寒热病的具体病名称谓,而是直呼为“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等进行论述,此处的“病”字,不是作为病名而是作为病症的“病”出现的。凡此种种既体现出仲景学说与“古训”在理论上的继承与创新。
既然我们认为仲景《伤寒论》是为广义伤寒而作,那么,紧接着的疑问就出现在我们的面前:《伤寒论》中的方药能治疗广义伤寒中的各种热病吗?或者,麻黄汤、桂枝汤能用于各种温热病吗?如果不能应用,那么,《伤寒论》的现实指导意义何在?这一问题也曾经长期困扰过历代著名的医学家,并且由于他们对于温病概念认识的不同,引发过长达一千多年的寒温论争。
有人认为仲景《伤寒论》,为众方之祖,可以辨治百病,当然能够治疗温热病;有的认为《伤寒论》久已散佚,虽经王叔和收拾整理,也非完书,其中治疗温热病的部分已经不复存在,所以需要进行补缺拾遗;有的认为仲景本来就“为即病之伤寒设,不兼为不即病之温暑立法”,所以仲景方不可以治疗温热病。各种学说久争未果,至今仍没有统一于一种学说。
笔者曾经致力于这一问题的研究[2][3],探讨和呼吁[4][5],以期引起学术界的重视。现择要复述于下:
历来寒温论争皆先分广义、狭义伤寒,不曾分广义、狭义温病。其实,温病之名古今含义不同,所包括的证候、治法也有所区别。古今温病含义的区别,主要是广义和狭义的区别。寒温之争之所以旷日持久,久而未果,其原因主要在于没有弄清温病概念在古今、广狭方面的区别,以及由于温病概念变迁所导致的伤寒与温病关系的复杂化。
狭义温病即伏气温病,属于广义伤寒。其仅发于春季,初期即见壮热烦渴,无恶寒表证,治当清泻里热,勿须发汗解表,属于里热外发型热病。此与以发热恶寒起病的其他伤寒病,在证候和治法上有着明显的区别,故另立一名。
广义温病即清代温病学家所创立的新感温病,它的证候基本等于而不是属于广义伤寒。它不局限于春季发病,可包括冬温、秋燥、暑温、春温、湿温、温毒等四时温热病。从表发病而非里热外发,可以有卫气营血阶段,故初期有恶风寒的表证,治当发汗解表而非直折里热。此与古代伏气温病,在证候、治法上均有明显区别,而与仲景所论伤寒、中风脉证难别,治当同法。
欲探讨仲景《伤寒论》是否为广义伤寒而设和伤寒法能否治温病,不先弄清其所云“温病”所指为何病证,恐难以辨明。
伏气温病即狭义温病:《素问》“冬伤于寒,春必病温”之论,为后世伏气温病学说奠定了基础,却没有明确提出伏气的概念。《伤寒例》吸收《阴阳大论》成果,明确提出冬伤于寒之后“不即病者,寒毒藏于肌肤,至春变为温病,至夏变为暑病。”至此伏寒成温的“伏气温病说”形成。“伏气温病”学说认为,温病只发于春季,由于病因为伤于寒,是广义伤寒众多病证中的一种。   
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指出温病的证候为:“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此处“太阳病”三字不是提纲证“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的代称,而是发病第一天之意。“恶寒”是太阳表证必备的证候,恰如古人所云:“有一份恶寒,便有一份表证。”此处的“太阳病”因为“不恶寒”,故与《素问·热论》“伤寒一日,巨阳受之”一样,只能是“发病第一天”之意。仲景受《热论》学术思想影响,也有“伤寒一日,太阳受之”的论述。同理,“阳明病,脉迟,汗出多,微恶寒者,表未解也,可发汗,宜桂枝汤。”“阳明病,脉浮,无汗而喘者,发汗则愈,宜麻黄汤。”这两条经文中的“阳明病”,也不是其提纲证的“胃家实”的代称,而是“发病第二天”之意。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这三条原文。这也是仲景《伤寒论》受《素问·热论》“日传一经”影响的有力例证。
《伤寒例》对温病初期不恶寒的描述更为明确细致:“从立春后,其中无暴大寒,又不冰雪,而有人壮热为病者,此属春时阳气发于(外),冬时伏寒变为温病”。立春节后冰雪消融,春暖花开,又无突来的风寒,病人不可能在近期内感受寒邪。于是,古人就认识到疾病的远期原因---“冬时伏寒”,发病之时即壮热烦渴,且不恶寒,可推知其为里热外发,非寒从外入。无寒邪在表,故不恶寒。
对伏气温病的治疗,因其为里热外发,无恶寒表证,故当直清里热,无须发汗解表;又因伏气温病,为里热外发,壮热烦渴,无麻黄汤、桂枝汤的证候,故知仲景必不以麻、桂之剂治无表证之伏气温病;另外,因其为里热亢盛之证,其白虎、柴胡、承气、竹叶石膏诸汤势在必施。
    《诸病源候论·伤寒诸侯》在区别外感病表证、里证的证侯和治法上做了十分细致的论述:“伤寒初,一日至二日,病在皮肤,名为在表。表者,阳也,法宜发汗。今发汗不解者,此是阳不受病。阳受病者,其人身体疼痛,发热而恶寒,敕啬拘急,脉洪大,有此证候则为病在表,发汗则愈。若但烦热,不恶寒,身不疼痛,此为表不受病,故虽强发汗,而不能解也。”说明汗法仅用于有表证之热病。     
王安道继承仲景关于温病初起不恶寒的观点,他在《医经溯洄集》中说:“观此(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则知温病不当恶寒,而当渴,其恶寒而不渴者,非温病矣。”“温病、热病后发于天令暄热之时,怫热自内而达于外,郁其腠理,无寒在表,故非辛凉或苦寒,或酸苦之剂,不足以解之。”王氏此论充分说明温病是里热外发,初起便须直折里热,无须发表。
吴又可著《温疫论》时亦宗仲景“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之论。清初汪琥《伤寒论辨证广注》亦云:“此温病由温气而得,故不恶寒,初起便即发热而渴也。”
如上所述,诸医学名家均宗仲景和《伤寒例》的伏气温病说。认为伏气温病只发于春季,初起无恶寒表证,属里热外发型热病,是广义伤寒的一种类型,治当清泄里热,不须发表。
伏气温病演化成广义温病:如前所述,伏气温病说源远流长,影响深广,但至清代温病学成熟时,“温病”一词的含义发生了很大变化,完全不取仲景定义:伏气变为新感;里热外发变成由表入里;初起烦渴、不恶寒变成发热恶风寒;仅发于春季变成可泛发于四季;直清里热变为发汗解表。这种演化经历了漫长的历史阶段,使伤寒与温病的关系复杂化了。
晋唐时期,伤寒与温病的界线已有模糊的趋势。葛洪《肘后方》云:“伤寒、时行、瘟疫,三名同一种耳,而源本小异。其冬月伤于寒,或疾行力作,汗出得风冷,至夏发,名为伤寒;其冬月不甚寒,多暖气及西风,使人骨节缓堕,受病,至春发,名为时行;其年岁中有疠气,兼挟鬼毒相注,名为温病。如此诊候并相似。又贵胜雅言,总名伤寒,世俗因号为时行,道术符刻言五温,亦复殊,大归终止是共途”。在治疗上主张:“伤寒有数种,人不能别之,令一药尽治之者,若初觉头疼肉热、脉洪起一二日,便做葱鼓汤----。”《小品方》的作者对此持不同观点,并据《伤寒例》中的观点,论述伤寒与温病、时气的区别,但较少言及温病的证侯。
《千金》云“《小品》曰:古今相传,称伤寒为难疗之疾,时行瘟疫是毒病之气,而论治者不判伤寒与时行瘟疫为疫气耳。云伤寒是雅士之辞,天行瘟疫是田舍间号耳,不说病之异同也。考之众经,其实殊矣。所宜不同,方说宜辨,是以略述其要。《经》言:春气温和,夏气暑热,秋气清凉,冬气冰冽,此四时正气之序也。冬时严寒,万类深藏,君子周密,则不伤于寒。或触冒之者,乃为伤寒耳。其伤于四时之气,皆能为病,而以伤寒为毒者,以其最为杀厉之气也。中而即病,名曰伤寒;不即病者,其寒毒藏于肌骨中,至春变为温病,至夏变为暑病。暑病热极,重于温也。是以辛苦之人,春夏多温热病者,皆由冬时触冒寒冷之所致,非时行之气也。凡时行者,是春时应暖,而反大寒;夏时应热,而反大冷;秋时应凉,而反大热;冬时应寒,而反大温。此非其时而有其气,是以一岁之中,长幼之病多相似者,则时行之气也。伤寒之病,逐日深浅,以施方治。今世人得伤寒,或始不早治,或治不主病,或日数久淹,困乃告师。师苟(不)依方次第而疗,则不中病。皆宜临时消息制方,乃有效也[6]。”《小品方》为东晋陈延之所撰,在晋唐时期影响很大,其中的观点可以说是当时非常有代表性的认识。《小品方》所引用的“经言”,取之于《伤寒例》,其中有不少虚词文字的差错、讹误,明显不同的是伏寒所藏匿的部位,《伤寒例》为“藏于肌肤”,而《小品》则作“藏于肌骨”。
   《诸病源侯论》以“日转一经”列述温病的证侯,但究其实质,乃承袭伤寒诸侯加以铺张而成,不仅毫无创见,而且使本已有所混乱的伤寒与温病的界线更加模糊不清。但巢氏之论仅限于以六经分证,并未言其太阳温病有恶寒表证。
到了宋代,始见温病有恶寒表证的记述,但病证限于春季,病因也为外感风寒。朱肱《类证活人书》云:“夏至以前发热恶寒,头疼身体痛,其脉浮紧,此名温病也。春月伤寒谓之温病。冬伤于寒,轻者夏至以前发为温病。”这是温病有恶寒表证的最早记述,寒温关系复杂化约从此发端。清初名医汪琥《伤寒论辨证广注》认为朱氏不解仲景书旨,误出谬说。他说:“此直是春月伤寒,何得云冬伤于寒,至春始为温病邪?其言不顺。”
朱氏关于温病有恶寒表证的观点,被南宋名医郭雍继承并加以阐发,提出新感温病论。他在《伤寒补亡论》中说:“假令春时有触冒,自感风寒而病发热恶寒、头痛、身体痛者,即非伤寒,又非疫气,不因春时温气而名温病,当何名也?如夏月之疾,由冬感者为热病,不由冬感者为暑、为暍,春时亦如此。”郭氏在提出春季新感风寒温病说时,对伏气温病说也未持排斥态度,他说:“医家论温病多误者,盖以温病为别一种。不思冬伤于寒,至春发者谓之温病;不伤寒而春自感风寒温气而病者,亦谓之温;及春有非常之气中人为疫者,亦谓之温。三者之温自有不同也。”显然郭氏认为发于春季的外感热病,无论由于伏气、新感或时邪,均谓之温病。其区分伤寒和温病,仅以发病季节不同,并不以证侯特征为据,致使温病与伤寒的关系复杂化。
叶天士云;“盖伤寒之邪留恋在表,然后化入里;温邪则热变最速。”温邪既然可以“热变”,说明其为病初期不热,或亦有恶寒表证。其“在卫汗之可也”的卫分证,也属表证无疑。吴鞠通对仲景关于温病初期不恶寒的观点采取明确的否定态度。他说:“仲景所云不恶寒者,非全不恶风寒也,其先也恶风寒,既热之后乃不恶风寒也。”吴氏不仅明确表示温病初起有恶寒表证,而且其所论温病之中包括冬温、春温、风温、暑温、湿温、秋燥、温毒等四时众多温病和热病,与汉代之前的广义伤寒所包括的众多热病基本相同,可以称之为广义温病。
温病学说发展至清代,其概念含义已由伏气变为新感;由仅发于春季变为可泛发于四季;由里热外发变成由表入里;由治当清泄里热变为治当发汗泄表。此与伏气温病说的学术观点有了明显的区别,故可名为广义温病。
广义温病等于而不属于广义伤寒:自从广义温病学说否定伏气温病的观点,确认温病可泛发于四季、初起有恶寒表证、治当发汗解表之后,温病与伤寒的界线便由模糊而重叠起来,使二者融为一体,即广义温病等于而不是属于广义伤寒。
清代之后的温病学家,以及现在的《温病学》教材,普遍认为伤寒与温病初起均有恶寒表证,只是伤寒多见于冬季。在证侯上伤寒发热轻恶寒重,鼻流清涕,口不渴,脉浮紧或浮缓,以此与温病的发热重恶寒轻,鼻流浊涕,口渴,脉浮数相区别。但是,证之《伤寒论》原文和临证实际,靠这些细微的区别是难以区分伤寒与温病的。因为“温病之恶寒轻”,不可能轻于伤寒之恶风(所谓恶风者,有风则恶,无风则不恶);发热重也不可能达到壮热烦渴的气分或阳明阶段;桂枝汤证之“鼻鸣干呕”,麻黄汤证之“无汗而喘”,绝非鼻流清涕之意;脉浮缓或浮紧,不是脉浮迟。况且麻桂方皆可用于脉浮数者,如原文云:“脉浮而数,可发汗,宜桂枝汤。”“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故温病学家所称卫分证与仲景所论伤寒表证并无明显区别。入里化热之后,其清解攻下之法亦无二致。所以广义温病学论治的证侯,并不出仲景书外。其所不同者,主要在于对病因的认识和解表方药的温凉差异。
中医是通过分析病证来归纳病因的,即审证求因。温病概念演变之后,温病证侯已与伤寒难以区别,其病因又何以能有伤寒与感温之截然相反?故外感热病的伤于寒和感于温热的不同病因学说,为古今不同医家认识上的差异而致,不是区别伤寒与温病的根据。划分伤寒与温病,应以证侯为据,且不可胸中先横一个寒字,或先存一温字,然后强行割裂。
外感热病的辛温发汗与辛凉解表法,一向被看成伤寒和温病表证治法不可逾越的鸿沟。但是,仲景对伤寒表证并未言“当辛温解表”,或“当散寒邪”,而只云“当解表”、“当发汗”。并且对麻黄汤、桂枝汤发汗解表十分谨慎,除严格限定适应证之外,还嘱以少量多次服用,取微似汗出,中病即止,不必尽剂。并且要温覆,啜热稀粥以助药力,而不肯多用热药,其慎辛温发汗若此,说明辛温解表药虽可用,又难以应用,稍有不慎即成误治,变为坏病。仲景还对误汗后变证,详加论述,多达六十余条,也说明了这一问题。
辛凉解表虽为广义温病学治疗外感热病的主要方法,但也不可过用寒凉,否则表闭不解,病亦不去。正如叶天士所云:“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说明不到里热亢盛的气分阶段,就不可应用寒凉药物直折其热,章虚谷也云:“邪在卫分,汗之宜辛凉表散,不可用凉。清气热不可寒滞,反使邪不外达而内闭,则病重也。”吴鞠通将仲景桂枝汤收为《温病条辨》第一方,用以治有恶寒表证的温病,此虽遭后世讥议,但其出方立论必有所据。总之,辛温、辛凉发汗,皆取其辛散透邪。否则,过温则有碍病势之热,过凉则闭其腠理,使邪热不能外达,故均非所宜,但辛凉比辛温易施,少有变证。
如上所述,温病概念的变迁导致寒温关系的复杂化。寒温关系复杂化的实质是使温病与伤寒在初起证候上的差别消失,其治法也因之而完全相同。即广义温病等于而不是属于广义伤寒。病因之寒温,缘于古今医家认识上的差别,不是区分伤寒与温病的依据。
狭义、广义温病与寒温之争:在寒温之争中,历来皆强调不可以伤寒法治温病,但“伤寒法”非温法之代称,汗、吐、下、和、温、清、消、补俱备于《伤寒论》中,加减化栽均可随证用于温病证治,其清、下二法更是不可或缺。
狭义的伏气温病,由于其初起证侯与伤寒由表入里不同,故知仲景必不以麻、桂方治之,因其为里热亢盛,清下之法又势在必施。
广义温病等于广义伤寒,治当同法。辛凉比辛温易施,少有变证。辛凉解表的创立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体现了热病治法的进步。前已述及,仲景虽以辛温发汗治广义伤寒表证,但反复示人慎汗取效的重要性,并未教人肆用温热。绝非后世所谓:非大剂辛温,则不足以驱寒外出。盖以热药解表和辛温发汗由来已久,非仲景所独创。在没有辛凉解表的时代,仲景非常谨慎地沿用之,并以种种法度,使难用之麻桂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恰如其自序所云:“自非才高识妙,岂能探其理致哉!”
《肘后》、《千金》、《外台》之中已收有一些辛凉解表方药。宋代韩祗和倡导“伤寒乃伏阳为热”学说,发汗解表全不用仲景方药,而是按不同的温热时节自制辛凉清解之剂,开辛凉解表之先河。其后,宠安常、朱肱在仲景麻桂方中加入石膏、知母、葛根等寒凉药物,使辛温之方变为辛凉之剂,古方得以新用,颇为得法,后世多于遵从。宠安常、郭雍等医家还力主温病伤寒证候不同,治当别法,反对以辛温之麻桂普治一切外感热病表证,此亦属辛温解表难用之变说。刘完素主张伤寒即是热病,不可做寒医,亦自制辛凉清解方药,旗帜鲜明,影响深远。张子和进而指出:“世俗止知惟温热者可为汗药,岂知寒凉也能汗也。”第一次在理论上明确提出了辛凉解表法,并列举了一些可以发汗的寒凉药物。
吴鞠通云:“至王安道始能脱却伤寒,辨证温病。”但是,笔者认为,王安道不云辛温发汗之难用,也不言不可用麻、桂方治温病,却提出:“法也,方也,仲景专为即病之伤寒设,不兼为不即病之温暑设。”自此论出,云仲景方不可治温病之风大盛,且越演越烈,余波及今。如前所述,王安道所云温暑之病,系伏寒外发,无恶寒表证。无麻、桂汤证,何有用麻、桂方之理!若其证壮热而渴,不恶寒,以仲景之白虎、承气等加减化裁又何以不能用!故若云不可用麻、桂方治温暑则可,若言仲景方不可治温暑则非。仲景非仅麻、桂两方。王氏不仅错误地认为仲景方不能治温病,而且倡导非大剂辛温不足以治伤寒,大悖仲景之旨,致使人们局限于外感热病病名的差别,而忽视《伤寒论》辨证论治的基本学术思想,在寒温论争中起了明显的消极作用。尤其是清代温病学成熟之后,“温病”一词的含义发生了变化,广义温病实质上已等同于广义伤寒,寒温关系变为复杂,而王氏“仲景方不为温暑设”的观点,依然有着很大影响。并且这种观点被某些温病学家有意识的喧染利用,使正确评价仲景学说和处理寒温关系,产生了巨大困难。
总之,仲景时代温病,为伏气温病,发于春季,初无表证,为里热外发,治当直清里热,属广义伤寒的一种特殊类型,故令立一名,是谓狭义温病。其后狭义温病向广义温病演变:伏气变为新感;里热变为表证;发于春季演为四时皆有;直清里热改为发汗解表。温病概念的演变使温病等于而非属广义伤寒,故与狭义的伏气温病相比而名广义温病。寒温相争,主要是表证治法上的温凉差别,仲景并未倡导大剂辛温发汗,辛凉解表法的创立经历了漫长历史阶段,体现了外感热病治法的进步。病因上的寒温病因说,由古今不同医家的认识差别所致,不是区分伤寒与温病的依据。
; ?6 l3 r$ u# W

[1] 孙思邈著《备急千金要方》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本、1995年第一版第10次印刷、173
4 l" v# C; [( L1 a' o# e5 R
[2] 曹东义:《外感热病学说的演变》、《中华医史杂志》1988、4、217--222;
1 g! N2 d% e" @# D) Q3 M7 _+ i
[3] 曹东义:《广义、狭义温病论》、《国医论坛》、1990、4、15-18;

3 b# p5 B# w. h  E
[4] 曹东义:《寒温一体论》、《河北中医学院学报》、1990、3、6-7;

- ]4 n2 E  \, ~4 E
[5] 曹东义 ;《寒温关系复杂化缘起探究》、《吉林中医药》1991、6、4--6。
7 }$ T( v/ w2 [. T, v% R
[6]孙思邈著《备急千金要方》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本、1995年第一版第10次印刷、173
* v5 s$ J- |5 j6 F5 \' j/ @0 S2 E

; O  v& a: W, V4 V9 }% l
" j# r- m) J2 A/ _& a# Z
0 _' c8 Z& S. ^5 K4 N0 Q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曹东义 发表于 2020-3-17 09:40:03 | 阅读全部
《热病新论》& g8 ?$ t  A9 F
——外感热病诊治规律研究3 D$ K' h  i. V: i' r1 c
2009年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 v% W9 ?# Z5 J! `8 i6 z
5 A. r3 k+ Y7 ^# B1 e4 M

$ \# J  P8 h2 h( {3 t0 A8 ~) O( t" j9 K( o9 p" Y1 }: _. w- y8 D" Q
: M' U8 S) a0 Q

. Q" s1 W' I1 J6 y顾问:邓铁涛  朱良春
! z% _! h1 J( O6 Z) n
" c- c/ M$ R% j/ q# u3 d2 O主编:曹东义
7 A+ w9 U3 j! I3 h$ d% F* s$ R* S$ M% L1 D+ }' K
目录/ O( t  N* _! k9 z! p
# Z1 u5 Q0 d: H7 L4 Q

! z# S/ Q" w; `! k* E) ]引言        4
+ m# P3 h) F2 H0 V. O: g- ?) g第一章        中医外感热病的历史与现实创新        5
! E7 K6 _' `* v第一节  中医诊治模式转化与学术创新        5
" s* `7 e3 A9 x3 W) s+ H/ ^  O2 x从引进到自主创新的战略转变        6
9 B6 K5 }2 [" V8 P6 l原理和方**的创新最为重要        7# L  D- K- I8 q
中医药如何引领中国科学        8  C! U) Y, t1 z* S( m4 U( @" ^
我们经常说模式,何谓模式        9
7 Z2 J# n) e' |! y9 p模式形成之后为何必须转化        10( D2 ~3 E0 ]% y
中医的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        11
" P3 y# M( u- s+ _; u3 j“热病统寒温”模式大挪移        12
4 F+ I5 n( Q5 N2 @第二节 以原始创新破解李约瑟难题        13# w; ~# V& |# T# d2 j1 P* \5 T
中医学牵动李约瑟中国情缘        14
0 `; q  n; y5 h0 A2 A5 |“李约瑟难题”牵动了世界        15+ h1 Y) Z4 f5 P% Q8 E+ g+ ?
种痘“嫁接”震惊了玛丽        17  M! ~4 W/ t: {, {
接种人痘来到英国的坎坷        19; c8 l4 y( j- F
种牛痘在英国为何有曲折        20
- ?1 y4 `- ^2 e中医如何萌生了免疫思想        21
, W" J+ v# G$ Q中医免疫技术如何创造的        24
# G3 d9 |  q0 _  D" A5 `: x免疫技术造福于整个世界        26
! @0 }6 B7 d+ k$ M3 V! }众多中医原始创新等待发扬        27
& P" D8 s; u9 E9 ^0 y3 s3 k第三节  中医可以吸纳、包容西医知识        28
4 Y$ O3 E* w2 u* w- m% M& E中西医起点不同碰到一起        28  v" m- o& P5 w" M  a  u9 I
四元素学说倡导分析构成        30
. Z: M3 p  [. ?; O# \$ [3 v8 {五行生克注重关系的和谐        318 B" [8 w' D+ P. c
干湿冷热不同于寒热温凉        32
2 [; x4 d. w8 ^; j0 u* m0 G阴阳学说来源于测量实验        334 A2 a5 _$ W/ H, [( F' t5 O8 `0 C
“四体液”倡导放血两千年        361 f( \. Y$ U- ?7 J* Y
中西汇通、参西丢了自己        38
" j- b6 |% V2 E废医存药科学化是为归西        409 M9 L6 @. y1 Z, V7 s
为何说中医能够包容西医        41
0 F+ f; _" t4 S论中医如何吸纳西医知识        42& ^6 r/ N* ~' }  t% a- M7 w) P) ^
第四节  外感热病学说的历史创新        43
3 K; L% `& @$ q7 v% P4 k& }对史前时代热病知识的猜想        45! y. m6 _4 k# L. {
甲骨文对于疫和热病的认识        46
( f% b+ v8 e8 U$ x, o! C+ W春秋时代的外感热病学说        46
1 ^2 x! n$ g1 L& y! H出土脉经对于热病的论述        47. y9 \$ v  s/ Z' \  k! |4 [. \
皮肤进化与烤火发汗方法        491 H$ N; D1 b, g) e- L
《素问》《灵枢》的热病成就        49
/ ]! ], O; M  p. Q! z: ^  {# V《素问》《灵枢》热病之缺陷        54
& ~8 w3 c: b& {0 F伤寒学派的崛起与繁荣        571 |( c, R. M# B
伤寒学说的主要成就        62
& F5 R4 Y5 K0 w8 X0 ~. A/ x4 N0 |伤寒学说的某些不足        66
" s: ~: ]' Q/ v8 K5 C( h, X/ n7 R  b温病概念的转化与变迁        67
/ x+ z/ `7 y1 m( U9 `温病学派的主要成就        72- u; c% t" R6 q9 M) F
温病学派的某些不足        75
2 r' W- F8 ~2 ^第五节  外感热病学说的现代创新        75
" @; V9 ?& }9 B4 ~郭可明创造乙脑治疗奇迹        76
6 O' V9 j7 c0 g& y/ Z& p卫生部两派专家小心认定        77
3 R( D, s1 Z6 O; o6 Q8 Q% h蒲辅周再次创新依靠辨证        786 L/ Z# W6 h. M6 Q. \/ u/ x1 m
流行性出血热中医显神威        810 U. H1 s6 a( ]; _) i2 j1 x( r: j
非典偷袭老专家出谋献策        864 J5 f9 E, X! c5 A( o
燎原北上邓铁涛上书中央        885 ?: }+ {$ f+ ?- q  c5 P
获全胜世卫专家称赞中医        938 a  [2 A3 n3 W7 w
论寒温统一的现实必要性        101
( q9 h: t3 X2 ^1 h- m热病理论具有临床优势        1033 ]- I* i. W/ t6 V9 ^$ D& ^0 G3 V8 o2 N
热病与伤寒温病的关系        104
8 z, H0 L2 Q9 m* Z万友生主张八纲统寒温        105/ _# U7 P/ R; ]+ m6 d' ~2 I
杨麦青希望伤寒统温病        106' c  T  Y4 k! x7 X" r
邓铁涛倡寒温统一辨证        107
, r- w( w3 x3 |试说五级病证诊治体系        109$ w' V' {; J( G
第二章  热病统辖伤寒与温病的理论阐释        1130 E# [2 X* e7 E
第一节  统一热病的病因应该如何求        113
$ u  y/ e4 j1 u. I% ^" Q" r5 ~1 @疫气只说明热病的流行性        113
, U! \, S% U# z伤于寒邪只是热病的诱因        114; E( j! L/ X  b0 w) Z
温热邪气说源于辛温方难用        115
: [; O- L/ D4 U/ u4 F毒疫之气共同构成热病病因        117
1 i! L2 \* h: b4 K第二节  热病按什么规律传变        119
# ?# J2 `2 E0 z2 N仲景六经分证综括证候演变        1202 S: u3 L7 K  f) C' i& ]( L: N5 V
后世论传经现象的不同学说        121
- j" Z  p" ~: Y明代吴又可论疫有九种传变        122# A$ E7 V! N# [' E/ G/ H) Y( C+ B
温病学派卫气营血和三焦传变        123
3 T8 |! h$ s" [( P: G: x第三节  阳郁为热是热病的共同病机        126  q( k0 s; ~- P# J3 e
外感热病包含的病种多而复杂        126. |# K9 ?2 w. {( h% q8 ]
伤寒与温病是病种还是证候之差        128
$ C/ p. d- i/ [8 C0 C& E7 _  ?郁阳为热是伤寒温病的共同病机        1299 E& I- b; A- k
炎症反应是热病共同的病理基础        130
, N( p0 e. M, V, [6 c, r中医治疗热病主要靠宣泻郁热        131
0 Z1 _( @+ K+ ~1 i第四节  统一热病应如何治疗        132
4 r, Y. V& ]5 L, y% a* V/ @《素问》汗泄两法治热病        133. T; I8 F( W$ u1 j- P# I- I: J% z; z% J
华佗“六部三法”治伤寒        133$ N! {: X$ E, P8 g( s$ q) I$ \
仲景时代没有辛凉解表法        134
# U0 B7 H5 u& G历代医家论辛温解表难用        1355 j: Q0 ^' l- n
使用达原饮希望直达膜原        136! W; r3 F! z1 `" {
倡辛凉解表催生温病学派        1380 k5 P' w- r( X1 p) Y- ~
第三章        建立热病统寒温的分级诊治体系        139
$ e" [) D1 y6 H外感热病统一辨证的第一级图示        141  j9 J6 P7 h% Z- X' m& i
(一)第一级图设计构想说明:        1422 Y$ u8 Z3 v3 [) W* y7 d& C
(二)为何建议采用 “三纲辨证”?        143' T! E2 c' H# i3 N
(三)“三纲辨证”与传统的关系        1459 ^, L( R. s; k/ P5 T& j/ P
第二级辨证框图及其图说        146
9 o  X9 R2 q/ ^& ]6 c* _(一)卫表证框图及图说        1465 K/ c0 a3 J: a9 f
(二)半表半里证框图及图说        1473 y7 ]# J9 _! Z( k
(三)里证示意图及其图说        148
4 u" `1 T; ?+ O/ p/ w1 C7 i(四)热在营分图及其图说        149( o  \( X- }3 [% q4 h' ]
(五)热在血分图及其图说        1501 v1 x/ l  B# U2 f3 V9 G
(六)突变虚寒图及其图说        151
- G( A5 F/ e: K5 p2 ?(七)阴伤邪恋图及其图说        151; i% N  ~& g, P& H# h
(八)湿热郁蒸图及其图说        152
0 M5 }* K! |; I# @6 u课题总结报告        152
# V3 ^, a; p( E3 N" K6 m5 Z4 e一、创新在外感热病领域里的体现        153
: b! M7 u5 m& n1 x8 B. S二、由热病到伤寒的历史创新        154
9 p! I! H- a+ t- G! a* y. U* x三、温病学家的再创新过程        158
/ Z- x2 ~1 R) ^" h5 v四、中医外感热病学说的现实创新        160
7 n- U3 J1 o5 ^+ W/ }* T6 d五、外感热病寒温统一的再创新        165( `6 R; L0 N$ U( d0 D2 @
% J& j- h0 o' X( ]6 z+ ?4 s
1 0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20-3-17 09:35:26 | 阅读全部
《温疫论译注》
: _% P' P8 D  Q5 a' s3 V; t7 W曹东义  杜省乾
% ^1 w* R9 A9 V9 [" m- P3 k' R3 _2004年9月,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
& l1 j: @! x( ]7 n! A目  录, t% G" h+ R3 b. A! |$ X* r
前  言        5, ~8 y4 q- R  m2 ?# d- A2 F% a1 {
《温疫论》对热病、伤寒学说的继承与发展        5. _. K+ F, ^- I9 P8 ~$ F8 J( @2 ?8 f
吴又可《温疫论》对温病学说的影响        11
5 I3 R- I8 \+ S5 G《温疫论》的版本体系与研究著作        15
8 \" z, t% V4 X1 }. S1 l& y5 X8 o吴又可自序        178 ^( l) ^8 W" X
年希尧序        18
" E! _4 `3 l, y' Z4 Y+ n  B上卷        19. k: T% ]- `. _! d
原病        19+ z1 `+ G$ h/ f1 d
温疫初起        30: Q5 C8 `8 r/ j. _9 k4 v& d
传变不常        36. y, t+ q4 ^1 {, M9 f
急证急攻        387 c: G4 s6 [1 T) d  Q
表里分传        40+ G8 p8 n* z0 }
热邪散漫        41
3 i5 b. u" T  e! O  n内壅不汗        43% {* G& k1 U$ ?* n$ p) _
下后脉浮        45
8 q4 a4 y# I$ S( ?! f! ?下后脉复沉        46( {* y  l2 x! k" S
邪气复聚        47. W" c* M9 u- r. d& q
下后身反热        48- {# Z) Y  R5 g  ~# e; U! ]
下后脉反数        49
5 D& m, G# c2 \+ q因证数攻        504 ~7 v$ C, m7 _. J
病愈结存        53
9 m* m* i0 p4 Q4 s) a* k下格        54
9 n4 L5 o$ L5 G* v. c注意逐邪勿拘结粪        55
( H! B* P3 F, p1 ^! N6 E8 h蓄血        60
0 n" h( s; E9 L$ M( e# d3 W发黄        65
1 ]8 H. k6 |  I8 C% Q! @5 |邪在胸膈        660 p" @! h. Z9 g7 K
辨明伤寒时疫        67; T3 P. ^5 z2 v( _# n
发斑战汗合论        729 `; e$ v# i& \: R, T( Z
战汗        74
* d9 N7 i7 t" ^自汗        76' _+ l; G% Y, Z+ v. C
盗汗        78
1 \+ l; k/ E! B7 a: W; z狂汗        80
/ J' q# Z0 a8 V1 e, ?5 A( c- o发斑        81
- y# n' R4 O4 Y" ^" t数下亡阴        83
& k, m9 c# R! s# u* a/ L解后宜养阴忌投参术        84
: l' d$ {; T7 K0 u9 D! ^用参宜忌有前利后害之不同        87
* u* |  V* b9 E# _下后间服缓剂        91
2 R. }, F1 c8 y- G9 t. c下后反痞        92+ R) a/ v: A; \+ v$ _9 y7 A: }
下后反呕        949 n, i& c9 v1 I. i% Y, R# x
夺液无汗        95- m' e) l6 P) z6 C, J
补泻兼施        972 w7 q) w/ ~  O4 I
药烦        101& l' I; B0 a$ x' z. e. \  e
停药        102( I& _; I8 [& A' ]. e
虚烦似狂        103
; N6 U" ]1 d! C1 ^5 i# W" M神虚谵语        105
+ H( A  T  D% W8 C! u, j夺气不语        106
" O" c3 F2 @  [9 B老少异治论        1070 F% ]2 c9 n" \
妄投破气药论        1086 p5 H$ O2 L2 ^. M
妄投补剂论        111
) ]. a3 j- h( {妄投寒凉药论        112, x  a( p: l' h! v, B8 d* I
大便        117
9 v: n! o. t# l0 U1 f8 T小便        1218 t) _+ X4 u) w5 J* R: j/ v) [
前后虚实        123
# o4 R5 `: N  g* `5 y6 X脉厥        125+ E: F5 ^* H$ o+ k3 l# x9 Y
脉证不应        126: ~0 s0 e3 c1 Z8 r
体厥        128- a* K! b* h+ n3 n/ v2 ~# ]
乘除        131
* a' c, y5 A9 j下卷        135
9 x0 S0 g5 S' c' ]杂气论        135
6 u- U% m7 N! F' R论气盛衰        139! b+ x6 C7 T/ ~* u5 S- L6 r
论气所伤不同        141- d" L0 e  G; u, j0 P
蛔厥        1433 U2 l6 a0 |& Q; _) W4 F. e
呃逆        144
9 z' g  y2 r% B, q$ B% X/ ~似表非表似里非里        1451 }  h+ R  n/ P5 {- Q, {: Y
论食        148
$ z- M1 P3 {# Y. k  W论饮        149/ u5 w+ N& o& F5 f5 c' q
损复        150
$ R5 F/ e0 w! E! k) @标本        152
% @* L4 J: v6 `, D$ I) P行邪伏邪之别        1536 v( f/ p8 \4 K0 J. h" j: ]( r. I, }9 V
应下诸证        155
& h; C4 [1 U6 F9 q) d# @3 q舌白苔,渐变黄苔        155
. v2 L1 C# m: q) C/ Q舌黑苔        156& L. c3 j& O4 l7 A
舌裂        157
  f( M( I5 q* t& r, F! w/ A白砂苔        1583 B& M- m; m6 A( {0 m8 z" S! b
唇燥裂,唇焦色,唇口皮起,口臭,鼻孔如烟煤        159
# r+ @2 Y' Y* J, x  ~  n口燥渴        159+ \& Z0 Q  o; H1 {
潮热,谵语        160& j9 ?$ b, h5 A; t# t) U
头胀痛        161
' i, i4 i4 l) ?8 U' `" A- I小便闭        162! b, M$ t" g3 V' d: }3 R
大便闭,转屎气极臭        162% S% l$ p, S4 @$ P* Q; ^
发狂        1641 p  `$ w+ D9 Y9 A. q! t# F1 Y
应补诸证        164
0 D% M1 J; I. [& p, Q& E论阴证世间罕有        165, P. ~7 B! s, e7 D
论阳证似阴        167$ }% Z+ s* e  o1 ?
舍病治弊        168
# H3 W" P) c& D# c舍病治药        169$ M" e3 b& d5 O& x- {: _' W( P
论轻疫误治每成痼疾        170
8 q' Z  a% t3 L3 O肢体浮肿        172$ ?  G/ U/ _- h9 r7 Y- E
服寒剂反热        174
% k) f* e* x  u9 p$ V5 g知一        1760 q8 M7 u1 S" B3 Q4 K
四损不可正治        1797 n  _+ G8 q# ^4 K* S& z
劳复、食复、自复        181- Z& _5 b" I  M7 r$ I
感冒兼疫        1832 ^& g9 r/ E+ Q
疟疫兼证        184
8 d: p% }8 p6 O+ j! `8 E温疟        1856 u, x6 O% G! e: x
疫痢兼证        186
7 C# N% }! f9 {4 `* H* T, n妇人时疫        188, F; u  n, Z9 m8 V
妊娠时疫        189
3 }1 {# A# [& M( P/ E, @小儿时疫        191
( }' P7 s6 C: X: H主客交        1944 @1 K7 V. H$ _
调理法        197
( z- f' X$ s, i+ t  \4 C# }4 N5 r统论疫有九传治法        198
0 S- o6 Y  E3 u1 `正名        205
' h$ Q2 R; d1 p' z《伤寒例》正误        207
, n$ N  U3 x/ M3 }; o2 C7 m6 g* u- `诸家温疫正误        221. B# x+ C% ^! ^
附  录        232
1 X. x& R  j( B1 W; y/ T. z4 S- u一、SARS的中医病因应当如何求        232- ~7 j  {% _% ^' k0 L6 W# w
疫气只说明热病的流行性        233( r" f" s/ }" l5 I/ w* k: U6 I
伤于寒只是热病的诱因        234
9 J1 A. r6 ]- ~) J温热邪气说源于辛温解表方的难用        235
: R" f! K( x* A/ x+ W* Q3 R) r! ^毒疫之气共同构成热病病因        237
& O2 b0 T2 B1 E( d. u( j6 v7 q二、 SARS按什么规律传变        239$ q2 c$ P9 _- K: ~: S. \# s) X
六经分证及其演变        239
$ h; ?$ f8 j9 W% R, ], A传经现象的不同学说        241; q. S0 V7 h1 X7 g5 E
吴又可论疫有九传        242! _; t9 o; P' T0 g3 ?) E; r, W+ W
卫气营血和三焦传变        243; t/ m7 }2 f- Z
三、SARS应如何治疗        2469 G# ]+ d6 c1 L) ^
《素问》汗泄两法治热病        247
: I8 L* w" {- \8 w$ r# S: R! {( @华佗“六部三法”治伤寒        247
' r: h& p/ L, }) u! g+ K( R仲景未谋辛凉解表面        2489 q: f& x9 j) [$ f2 _: w- \% g6 X
都说辛温解表难用        249
, Q6 G, w% E/ u+ d5 x. i, g- |达原饮试图直达膜原        251
4 ?$ G7 p6 y0 M( u( o辛凉解表催生温病学派        252
' N2 W  l: F/ a! q) c( Y' P/ o
& s5 [9 Y  }6 }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20-3-17 09:38:14 | 阅读全部
《中医群英战SARS》
& P# _/ F5 b1 M# F0 N$ o
* x7 }/ I' n6 o- D% P8 ?  A——SARS与中医外感热病诊治规范研究; t8 G) ^) v& z

: O6 t( N& T: g" o1 M  K( _2006年1月由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
- K2 W7 P0 U  G
) X$ [. m5 j  D# Q1 u: T* R% s
8 U8 p# ]4 N- u4 |. X; o- ^) d
4 g( o7 K/ X" y. a2 D, P; n# G顾问审阅:邓铁涛、任继学、朱良春、李经纬、: k4 b& G! R, e: O
余瀛鳌、贾  谦、李  浩、李  恩) o. E/ D% c" G% `4 F9 y
! ^% u7 a5 l7 Y7 R
主编:曹东义
) z4 \" S9 f' F" v8 t) C: y9 r
/ ~6 W. v2 W$ ]% }" u# ]
7 q9 a) ^. \' ^( W! p. j7 L# k$ Q# v" z% N' @; B5 O. O8 x4 V8 b
7 H9 Q7 [8 V% t
2003年的春天是一个极不寻常的春天,一场史无前列的瘟疫——SARS突然袭来。正是在这个春天,我从唐山调任河北省卫生厅厅长。上任伊始,就紧张地投入到抗击SARS的战斗中。. I5 j, W; i" p: N
河北环绕京津,是首都的“护城河”。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我们责任的重大和使命的神圣。如果河北不保,疫情蔓延,后果不堪设想。本书《挺起胸膛,保卫心脏》一节,恰如其分地描述了在燕赵大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河北省委、省政府领导的正确决策,反映了全省广大医务工作者特别是中医药人员可歌可泣、可敬可佩的英勇事迹,记录了难以忘怀的历史瞬间。尤为难能可贵的是,作者直面历史、直面中医,阐述了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中医药不可替代的历史作用,启人深思,耐人寻味,为更加有效地防治SARS等重大传染病开山辟道,埋石铺路。从这个角度说,这不仅是一部总结性的著作,也是一部开拓性的著作。
! F. d; q' e. b4 t* {$ r9 _本书主编曹东义教授,20年前受业于中国中医研究院余瀛鳌研究员,获硕士学位。到河北省中医药研究院工作以来,先后主持多项课题,关于扁鹊秦生平事迹的研究获得1993年度省卫生厅科技进步一等奖,研究报告《神医扁鹊之谜》获2004年中华中医药学会优秀著作奖。他的论著《中医外感热病学史》和他主持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科研课题“外感热病诊治规律研究”,引起广泛关注。为完成这部著作,他倾注了极大的热情与心血,同时也得到了著名中医专家邓铁涛、任继学、朱良春、李浩教授,著名中西医结合专家李恩教授,著名医史专家李经纬研究员,著名中医文献专家余瀛鳌研究员和著名中医发展战略研究专家贾谦研究员等学者的高度评价。在本书即将付梓之际,其索序于余,故读其书,感其事,嘉其成,是为序。
; c% t1 ]! O: e; z- W9 l1 h  ]3 h5 _/ y6 n  b
                               王玉梅* Q& o/ w) @3 ?% ~# U
                               2005、8、25
( u7 \: K% V4 q5 J  x6 w/ a
3 L' h9 L9 Q& @名家点评4 z% m- J; s4 q4 r2 x/ }1 I
广州中医药大学邓铁涛教授点评意见:
' J# x; _  I8 F' ?3 R2 M$ X; h中医药为中国防治SARS作出了重大贡献。对于这一段史实进行认真总结和反思,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w5 X. |  P6 a本项研究分“史实篇”和“思考篇”,根据大量资料,完整地勾勒出SARS疫情的经过以及中医药在防治SARS中发挥的作用。“思考篇”则汇集了各地中医防治SARS的理论和经验。这些从实践中摸索出来的知识,经过系统整理后对中医药学是一笔巨大的财富。9 }! c# u# e( {; `
研究者又结合外感热病史的演变,对SARS的中医认识提出了有意义的见解,建议将伤寒、瘟疫、温病融合为外感热病学,这一设想十分可取。
) t4 t  g9 v8 o1 }/ n7 U" \无论是在史实整理,还是在对中医SARS治疗认识的综合整理方面,本研究到目前为止都是最全面详尽的,就此引出的思考也很有见地。研究达到国内外同类研究先进水平,应予通过鉴定,并建议申报奖励。- |  @; [9 x( U/ w. Y
南通朱良春教授点评意见:
6 ~- r$ c! v/ r3 z3 |% P曹东义教授主编之《中医群英战SARS》书稿,是一部展现中医参与抗击SARS完整、全面的记录,也是通过实践融汇综合形成的《中医外感热病学》的奠基之作。书中搜集了大量客观、生动的资料,以具体的事实来证实中医药不但是能治疗急性热病,而且疗效是卓著的。有力地为中医扬威,为国争光,让中医药更顺利地走出国门,为世界人民健康做出更多贡献。
$ h0 `1 [0 _1 E! v3 G$ x书中对中医热病的源流、病因、论治等方面的论述,是中肯的、客观的,并且具有前瞻性的,为提高中医外感热病诊治水平提供理论依据,对中医药剂型改革,起了促进作用。( X; r3 j9 g: [+ p1 t
此书之出版,将对新的《外感热病学》的形成与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为弘扬中医学术,作出了不可磨灭之贡献!! T7 u5 U- ?& G: v( L9 e
长春中医学院任继学教授点评意见:
* i* I! c5 }* `/ d7 O本课题设计是以“史实篇”和“思考篇”两部分。“史实篇”从中医的历史发展陈述了中医歧黄学术是活人之术,从《内经》到《难经》,从解剖到理论,阐述了中医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过程。“反思篇”展示了中医既能治疗传染病,又能治疗疑难杂症的能力,同时也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的科学评价。历史证明中医学术继承发扬光大,为世界人民健康服务的事实。
2 f: |+ k& {- h9 t4 ^该课题研究资料丰富,史料真实,论证可信。传承中医治疗未病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急救方药,使中医代代相传,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对于中医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B. m, [: j( D. c; j; R
建议要有系统性,完整性、有些史实要进一步调查研究,获得第一手资料;有些政策的把握要进一步准确。有些观点还应进一步研究确定,如“某人是一个了不起的人”,这种提法似不恰当,缺少原则性。应当把共产党员的形象写实、写准。
0 j" o4 k+ o, Y1 `4 R7 D1 z科技部中医发展战略课题组长贾谦研究员点评意见:- c" f$ n. t. F3 l- w' k3 A0 \$ c
由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立项,河北省中医药研究院主持的科研课题“SARS与中医外感热病诊治规范研究”课题(课题编号:0398)的总结报告《中医群英战SARS——SARS与中医外感热病诊治规范研究》,分“史实篇”与“思考篇”两部分内容,共计40万字左右,“史实篇”客观记述了SARS疫情的发生、发展过程,特别是对广东省中医界如何采用中医外感热病理论指导临床防治SARS,进行了经验介绍。在此基础上,“思考篇”从中医药发展战略的高度,揭示了中医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的现实意义,以及中医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 z1 R" v& M; E+ Q! {6 {本项研究选题针对性强,研究目标明确,资料丰富,数据可靠,研究成果有相当的深度和广度,在国内首次较全面系统地对我国SARS防治,以及中医诊治规范进行了深入探索,并提出了一些中肯结论和较新观点,为国家及相关部门汲取SARS防治的历史经验、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提供了参考与依据,特别是为国家将中医药纳入重大突发疾病应急系统有重要参考价值,是一份难得的有实际价值的研究报告。可以说,这项课题完成得相当好,同意通过科技成果鉴定。: A/ W" O3 i9 N) J
中国中医研究院医史专家李经纬研究员的鉴定意见:1 w* r: o* k" z
SARSA于2003年春突袭,以病因不明,治疗效果不佳,死亡率高,在人群中迅即形成一股恐惧心理。特别在初期,中国医疗所积累的丰富经验一时还难以发挥作用,使治愈率与并发症均不能令人满意。在中西医结合、中医较广泛参与后,上述情况发生了明显的转变。治愈率提高了,并发症降低了,从而得到了国内外学者一致好评。# T- {; A( r! }, F
《中医群英战SARS》之研究,忠实调查研究,客观分析综合,求实总结经验,认真反思教训,对SARS流行,被控制,以“史实篇”和“思考篇”,两大部分进行了令人信服的论述。资料翔实,分析研究客观,给我们当代乃至后世提供了非常有益的参考资料与有价值的借鉴。他们对SARS的研究,是很有见地的,成功的,应当给予充分肯定,并通过科技成果鉴定。
  u- }- h; k/ B中国中医研究院医史文献专家余瀛鳌研究员的鉴定意见:. f5 v& i: y' U1 ~5 K( [4 b& J
由曹东义主撰之《中医群英战SARS——SARS与中医外感热病诊治规范研究》堪称是与时俱进之现代疫病专著。它体现了中医药学重视学术源流变化,突出临床疗效,阐析当前所客观存在的学验思辨概况。而全书的主旋律,又是以论析SARS等病证的规范研究。作者表述了历代对有关疫病的证治特色及优势,复能结合当前现实应用、需求与发展。应予肯定的是,撰论符合史实。作者能站得高、看得远,从总体构思进行分析、讨论。: S) O6 S; X( |% ]7 A' U; r/ U5 F
书中面对SARS的病证所属和中医对SARS在辨证结合辨病的认识,对“寒温统一论”,和伤寒、温病、温疫的病证特色和区别要点进行了阐介。尤为重要的是,全书将中医学术思想密切结合临床实际应用。故在学术性、规范性、实践性和传承发展与实际应用方面,均堪称达到了国内外先进水平,具有申报奖励的优越条件。, r5 j1 a0 \  |) m" g4 }0 u  `) f
河北省中医药研究院李浩教授点评意见:
5 U2 E% V% O/ y( f人类与SARS的艰苦斗争虽然告一段落,然而尘埃落定之后人们仍然没有完全看清瘟神的真面目,还有许多待解的难题等着人们去攻克。禽流感、艾滋病的猖獗蔓延,也证明瘟神并没有走远。在中华大地上苦苦探索、奋斗了几千年的中医学,在SARS瘟疫的考验面前表现如何,值得学术界认真总结和深思。2 q# b2 n: _4 b( |  W
曹东义教授承担的这一课题和课题的总结报告《中医群英战SARS——SARS与中医外感热病诊治规范研究》,以大量的事实记录了难以忘怀的历史瞬间,再现了那不平凡的艰难岁月。尤其可贵的是,作者能站在全国、全世界的大棋面前,从战略的高度,深刻思考中医学的历史价值,而不是仅仅着眼于局部的技术的得失问题,思其所以得,也思其所以失,着重阐述了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中医药不可替代的历史作用。作者把自己对历史与现实思考的体会奉献出来,供后来的人们继续研究,不断总结、反思,以有利于形成新的见解、理论,有利于将来更有效地防治SARS、禽流感等新旧瘟疫。8 T7 D! ~' ~" S0 C+ [& ]
综上所述,这不仅是一部回顾性的研究,也是一部开拓性的著作,填补了有关研究领域的空白,达到了国内同类研究的先进水平。同意通过鉴定,并申报科研成果。0 P' t$ d# {) a: k" g+ q4 |( V
河北医科大学李恩教授点评意见:
  S. Q. f2 ^2 p+ {& S# e曹东义主编的《中医群英战SARS》,是在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立项课题“SARS与中医外感热病诊治规范研究”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外感热病诊治规律研究”课题立项之基础上,总结撰写的一部创新之作。全书分《史实篇》和《反思篇》,用辨证的唯物史观记述和总结了2003年在我国发生的SARS历史以及中医药学在这场与SARS斗争中显示出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全书具有详实的史料性、政策性、科学性和创新性。
& T' L# I/ a  f# [% ]《史实篇》回顾了中医在与瘟疫病斗争的历史,在此次与SARS斗争中谱写的新篇,使医学界和社会上认识到中医在新的历史情况下,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弘扬了中医学,也显示了中西医结合互补的优势,提高了中医药学的地位。
0 s) Q5 I5 k7 B5 J1 e: K' o1 \) N中医药学是以传统文化为母体,其生存和发展带有很强的政策性,在此次与SARS斗争中,也不可避免地提出来了,该书做了客观的反映。; T  j; ~# b, {& v* j  Z
该书科学地总结了中医药在防治SARS斗争中的宝贵经验,体现了中医学“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形神统一”的整体观,“辨证论治”的治疗观的特点。对于当今整体医学的发展将起到示范作用。
. o- }. {4 c4 _全书从科学发展观将传统的广义伤寒、瘟疫、温病的内在联系加以融合,提出“中医外感热病学”,在医学发展新的历史时期,中医将会再现一次辉煌!' F1 b4 W# V0 W" d

6 p1 r1 _8 [" N4 X序        3
& d5 J  v4 m( C! S; C% k8 Q: p名家点评        4% Z; s+ o6 E' E/ N
引   言        10
; U4 T1 W, R, R1 M) q史实篇        12; I7 K2 S& h! X8 d8 J2 M& x- p! Q1 E
序幕:瘟神与人类的战争        13
6 `  e$ _9 S9 j0 R. ~第一章:瘟神偷袭广东        18
. U5 \$ N$ x+ F% C* R3 b瘟神发难十面埋伏起烽烟        18
# a1 T/ p" @  I- T3 g* r' Q吕玉波说最难忘怀属当初        26
$ D9 p' t, ]3 W0 O广东经验促成中医介入        31+ M  F; I* H! d& A( ~0 A
第二章:高高挺立的中医        39
& s, C& K- r* m  }. m, h+ i中医的一段屈辱历史        400 a" v% x! i; a: p& _, c
毛泽东大笔一挥救中医        46  e1 u/ A0 y" U( Q2 u
邓铁涛论正确看待中医        52
% v6 X% k; @: k5 a+ Z" M, |为中医完整体系而守侯        582 ]) d- F, ~% I4 ]3 T2 \/ K$ X7 [
向中央为中医参与请战        62
7 M, V7 |0 Q' f2 P可资借鉴的石家庄经验        70
! m& w8 q6 X3 k& \$ S4 T7 A' }3 R第三章:燎原北上        76
9 b/ E/ m3 n# k; X( }. _. z疫情如火考验疾控能力        76& u+ h, H6 @* K. W7 E9 w
张文康根据什么断疫情        933 a5 t" P, I6 J- U8 o) k3 Z* F
新一届政府的快速反应        113
1 Z1 X+ Q/ f7 D. I第四章:奋起反击        123
4 J* z* B! Q, a中医药进军主战场        1236 u! i+ C' _% t; G( A
紧急启动中医科研        132
9 i9 Q0 a8 h) q3 a. ?6 \, n中医群英献方献策        144
* {2 Y( l# b; k& ]挺起胸膛保卫心脏        215
+ V. `. A' U. n; y) r; M第五章:胜利会师        222
9 R. `- ]5 @" V5 v# P- A% Y三军会战小汤山        222
" p& W! r" Y4 S7 E流调与出师香港        230
( x* O. u+ n4 T$ k4 F+ a4 z中医会师京东宾馆        239
( m5 C- M7 A; i. D0 @! ?收获香山科学会议        2685 K5 V0 C4 N  x8 j; g) ]/ K
反思篇        277# c& @$ @0 `( q7 E7 f" x
第一章:SARS过去,中医收获了什么        2770 V- h( H: C$ f# Z* S
展示了中医界群英荟萃时代形象        278
5 l2 V- v8 v7 Q! F( @4 v* j" ~% }再次突显中医热病辨证治疗特色        280
. M& F: P$ ?. y0 n3 _# X收获世界卫生组织认可的科学精神        282- s0 e, O* f4 v+ b/ j
蕴育外感热病理论寒温统一的突破        287. {- j( X: V. ^7 f: V& p
第二章:SARS促使伤寒温病统一        290' \" C+ X3 g; {, y
《素问》热病是最古雅的名称        291
6 o% d* Q: K  S" j7 j; R广义伤寒学说的历史价值        292
8 R2 l! B8 o/ O" d: }; v; P' H5 D温病概念广义狭义的演变        293
% e9 I, v  Y* B* l# |4 D% h" `% r寒温论争的关键在于解表        294" F2 g, X% }; d. ]3 H
统一热病学说是我们的任务        295
4 y2 ?: w! @2 f/ v2 f+ ~: _  E第三章:SARS的中医病因如何求        2975 X# p* t4 M+ f
疫气只说明热病的流行性        297
/ d( B- }, h6 L0 U  x伤于寒只是热病的诱因        298
7 [, b2 U- w1 l" ~( x温热邪气说源于辛温方难用        299
3 _8 q5 f+ S- g1 F- r3 g毒疫之气共同构成热病病因        3010 @! @) [7 r6 e9 E- v
第四章:SARS按什么规律传变        303
; b  r1 U/ |* u4 u; q) \张仲景六经分证及其演变        3035 k  P& \+ s* v7 N' p
后世论传经现象的不同学说        3056 K( _/ r$ R- C3 V2 L
明代吴又可论疫有九种传变        3064 W$ H' W6 B: Z0 T' L( @
温病学派卫气营血和三焦传变        307# e) O! I9 M( n. n) x2 k& w
第五章:阳郁为热是热病的共同病机        310
2 s. j- i; W$ ?* S/ O6 g外感热病包含的病种多而复杂        310
4 o+ z5 r0 y# R  Y( V伤寒与温病是病种还是证候之差        311
- B) d  G$ V# q: N郁阳为热是伤寒温病的共同病机        313
' x$ H2 m( Z+ i/ t( M0 i- u% ~炎症反应是热病共同的病理基础        314+ t! n3 ]4 S2 N8 d
中医治疗热病主要靠宣泻郁热        315) S0 w' G) q/ l8 f8 D+ m
第六章:SARS应如何辨证        316
; Y% R* V$ y  F; |* L# a万友生八纲统寒温        3164 P1 d3 l  R$ ~. W
杨麦青以伤寒统温病        317$ A4 ^. O3 Q! @5 V
邓铁涛寒温统一辨证        318
: J0 J0 K( `4 u, a& z试说五级病证诊治体系        320/ W6 z; c' p; J# s* e
第七章:SARS应如何治疗        324
- e7 x6 D* B2 ?8 H. ~  f《素问》汗泄两法治热病        325+ h- R5 {0 g) r% e6 x% t+ {  p
华佗“六部三法”治伤寒        325* I4 \* j' h% S9 k
仲景未谋辛凉解表面        326
. J7 Q( Y, a) ]& N历代都说辛温解表难用        327
" v, U) N3 [% |/ C- H- B; P达原饮试图直达膜原        328
7 V4 `% U: b: @7 i. i, Q辛凉解表催生温病学派        330
8 J, m  m8 i  Z3 f; t. o1 ?; }7 n6 Z( E9 Z

6 r, g# _1 c2 e6 R: B5 g2 D9 p$ X引   言
+ [4 K3 F  W- i1 S: p《中医群英战SARS》,是河北省卫生厅、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立项的科研课题“SARS与中医诊治规范研究”的总结报告(课题编号0398),也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立项课题04-05JP07“外感热病诊治规律研究”的前期基础研究工作。该课题报告分“史实篇”与“思考篇”两部分内容。6 d6 Y( T: F3 b, Q4 t
“史实篇”力争客观地记述SARS疫情的发生、发展过程,尤其是力图真实地再现广东省中医界在疫情的初期,如何运用中医药的外感热病理论指导临床,取得良好的疗效;因为广东中医的经验既为全国中医界参加非典防治提供了借鉴,也教育了那些不了解中医、不让中医参与治疗的人们。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非典的良好效果,受到世界卫生组织专家的好评,向世界展示了中医药在治疗急性传染病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广州省中医院的专家应香港医管局邀请赴香港帮助他们治疗SARS患者,开创了一个向香港成功展示中医药的先例。
5 f# t( l5 I8 D1 e/ a在SARS燎原北上,华北疫情快速蔓延的时刻,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疫情不可避免地蔓延?当时只强调“以科学战胜非典”和按《传染病防治法》定点治疗非典,中医药的重要作用未被充分重视,中医药难于参与非典的治疗,在中医界的呼吁争取下,终于引起了国家最高领导层的重视,从而出现了中医人员纷纷进入主战场、献方献策和SARS患者大规模服用中药的局面;由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视科研和紧急启动了“多中心、随机、对照”治疗SARS的科研项目,终于使中医药的突出作用,赢得了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成了我国治疗SARS的特色和最大的亮点;书中以大量的原始资料反映了党和政府在抗击SARS时的正确决策,同时也部分地反映了现代医学取得的成就;记述了广大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工作者许多典型、生动的感人事迹,留下了一段鲜活的历史。笔者试图结合事件的发展过程,对中医药的历史作用进行再认识和给予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评价,为国家将来制定相关政策和汲取SARS防治的历史经验,提供参考和依据。4 O  b) M/ s3 w; ]. E) h
“思考篇”集中反映作者站在全国大局的立场上,总结中医药的整体收获,提出了SARS战役展现了中医药界新时代的群英形象,揭示了中医药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之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再一次突显了中医外感热病辨证治疗的独有特色,中医理论一直有着巨大的生命力而不是“陈腐玄虚”;通过SARS之战我们收获了世界卫生组织认可的科学精神,中医的治疗经验决不是“偶合幸中”; 通过SARS之战,蕴育着中医外感热病的伤寒与温病学说融合统一的理论突破,将为提高中医外感热病诊治水平提供理论依据。作者根据自己对外感病的研究,并根据中医界在治疗SARS过程之中出现的问题,比如,SARS应当属于中医传统的哪种疾病?属于温病、瘟疫,还是伤寒?伤寒与温病的区别,是现代医学的病与病的区别,还是发病特点、证候类型的区别?今后如何辨治外感热病?如何进一步提高治疗SARS、禽流感,以及其他的新旧瘟疫的治疗效果?如何看待清开灵、双黄连注射液等新成果?对于这许多的理论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J; r+ I; Q& X' s0 h
作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中医外感热病学说是一个不断发展、丰富的过程,从《内经》热病,到张仲景《伤寒论》,再到吴又可《瘟疫论》、清代温病四大家,关于病因的认识不断深化,有同有异;辨证理论体系逐渐丰富,都从不同侧重面揭示了外感热病的传变规律;外感热病的治疗方法、方剂、药物,不断丰富,日趋完善。; O  C- C1 b7 v! k
在现代的历史背景下,将传统的广义伤寒、广义瘟疫、广义温病,逐渐融合为外感热病,这是几代中医人的梦想。因为发热,既是病人的主观感觉,也是医生可以察知的客观指征,而且“热病”是《内经》之前一直使用的古老名称。所以外感类热病,总称为“热病”之后,可以吸纳伤寒、瘟疫、温病学说的精华,集中古今各种治疗外感热病的有效经验,而不局限于113方,或者局限于瘟疫、温病的已有经验之中。
+ u1 t7 P' B% n& \新的“外感热病学”,是传统理论之间的桥梁,既不是改造经典,也不是取消经典,而是使经典之间固有的联系更加紧密,治疗方法更加丰富多彩。因为外感热病包括了现代医学的传染性、感染性疾病,具体的病种多,证候类型也很多,治疗的法则、方药越丰富越好,辨证越方便越好,疗效越高越好。传统的伤寒、温病学说,各有所长,合则两利,分则两失。所以新的外感热病学,是一个开放体系,可以广泛吸收古代与现代的一切成果,具有很强的包容性,为未来的发展留有很大的空间;并且可以让人们从一个全新的角度,重新认识经典,不断发展中医学术。
9 O$ y( L3 @) z/ t2 s
2 N" _! |. D3 \; h! c史实篇7 x" |/ Y/ _8 H/ i6 P
我国有史官的历史,据说是始于商代,殷墟卜辞大部分出于史官之手。由于他们平时主要活动在帝王的左右,所以有左史、右史的称谓。到了周代,又有了内史、外史的称呼,而且由于书写材料已经不限于兽骨甲片,多采用竹简木牍,所以史官又有了“作册”的别称。这时史官记载的内容也大量增加,除了记录口传的历史文献,当时的政令、政事、军事、占卜、外交等内容之外,主要是为帝王服务,叫做“君举必书”,只要君王有言论、活动,就必须随时记录,这也是“左史记行,右史记言”的由来。总之,史官所记都是帝王之事,与一般平民没有多大关系。
8 S; J$ J$ ~, ?& ?* l" m, @' C6 I" }3 K“司马氏世典周史”,司马迁的祖上几代都是周朝的史官,或叫太史公,他们祖传的绝活就是文字记录、整理。史称司马迁“有良史之才”,西汉的大学问家杨雄、刘向都佩服《史记》的写作风格,“服其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善,故谓之实录”。在这本“实录”里记载的内容,已经不限于君王的言论、帝者之举止,而是把视野放大到整个中华民族,从历史到现实,记录一切有利于国计民生,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大事小情,只要深有意义,就为之倾注心血、热情,把它记载下来,流传下去,而不至于散失遗佚,使后世无从查考。他倡导的“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优良传统,为历代史学家所称颂。《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正是他为医学家立传的创举,此后历代史官也把记载医学家的事迹,作为史书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 X$ G& a& e" X5 Y9 x2 _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司马迁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他深深地被春秋末期的医学家扁鹊的高超医术,以及他由于技术高超而被人嫉妒、迫害致死的不幸遭遇所感动,因此不惜浓墨重彩地记述了扁鹊的感人事迹,并且说:“扁鹊名闻天下”、“扁鹊言医为方者宗,守数精明,后世修序,弗能易也。”“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另一位西汉初期的医学家仓公淳于意,也是由于技术高明怕获罪不肯轻易给人治病,被人告了御状,要从齐国到长安接受汉文帝的问罪。他只有五个女儿,没有儿子,因此生气地说:生了女儿,没有儿,遇到大事没人帮!他的小女儿缇萦听后,哭着跟随他到了长安,并且给汉文帝上书说:人死了就不能再生还,受了肉刑肢体残缺也不能再长好。我愿意入宫为奴,来赎父亲的罪过。汉文帝当时很感动,许多男人都是争眼瞎,而仓公的女儿却能识文断字,实在不简单。因此,汉文帝不但免了仓公的罪,而且在他执政的第十三年下诏废除肉刑。这些事迹也感动了司马迁,他不但把汉文帝与仓公的问答写进了《史记》,而且连仓公所记的25个病例资料《诊籍》,也全部收入在《仓公传》之中。有人不理解司马迁的这一做法,因为“一字之褒贬”是历史学家的“史家功夫”,惜墨如金,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怎么会有如此拖沓的文字呢?所以有人怀疑说,《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似乎是一部未定之稿,或者后世有错简、赘补,不似司马迁的手笔。其实,这是误解了司马迁。司马迁说:“太史公曰:女无美恶,居宫见妒;士无贤不肖,入朝见疑。故扁鹊以其技见殃,仓公乃匿迹自隐而当刑,缇萦通尺牍,父得以后宁。故《老子》曰:‘美好者,不祥之器。’岂谓扁鹊等也!若仓公者,可谓近之矣!”一方面,司马迁在对他笔下人物命运感慨的同时,也抒发了对于自己不平身世的共鸣;另一方面,医学家的奇谋大智不通过具体的病例验证,就很难得到充分的展示体现。所以,扁鹊的事迹近于故事,而仓公的业绩则如同流水帐簿。难矣哉!传神之笔非空言也。( u$ l+ |' g& ?& C; f
虽然20年前,笔者在读研究生的时候,就立有“大志”:古今医林多少事,信笔写来即春秋。时值SARS瘟神肆虐的时候,面对如此迅猛的疫情,亲见如此众多的感人事迹;从中央领导到普通群众,在如此严峻的考验面前,沉着应对,迅速反击,积极抗争,勇于胜利;中医群英,个个奋勇争先,人人进言献策;或在一线流血流汗,或在后方呐喊助威;虽然有的老中医先生,年龄已过花甲或至于耄耋,仍然英勇精神不让血气方刚的壮年,为国贡献丹心的情怀惟恐时不我待;我们看到的是一群高高挺立的时代群英,是我们有着与瘟神斗争丰富经验的苍生大医,是我们新时代的白衣天使!笔者为他们而激动,被他们所鼓舞,决定拿起自己笨拙、并不称心如意的笔,记录下这一段感人而难得的历史,奉献给一切无愧于中华大医的人们!
' \' v# M/ |) m4 h/ S  _, i) [
7 n* o7 [( s, z! e% x7 x, w- h+ E序幕:瘟神与人类的战争
% t( ]/ h: s+ X, i我们所说的瘟神,是指那些能够使人类产生疾病的细菌、病毒。长期以来,它们同人类作对,经常使人们大批大批地发热、病倒,不少人倒下之后再也没能站起来。其危害之大、给人们心灵的打击之强烈,远远超过豺狼虎豹、狂风暴雨、电闪雷鸣。它带给人的恐怖,甚至超过了残酷、血腥的战争。因为它来去无踪无影,视之不见其形,听之不闻其声,嗅之不觉其味,神秘莫测,变幻无常,威力无边,或消村灭寨,或使“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它曾使罗马大帝毁灭、印加帝国灭亡,在小小寰球上,一次次上演着:“千村霹雳人遗矢,万户萧肃鬼唱歌”的人间悲剧。瘟神,这个使人一听就魂魄飞扬的超级魔鬼,在地球上曾经猖獗了多日。
$ D+ R( W- E* o) s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20-3-17 14:33:40 | 阅读全部
吹哨固然重要,中医更需要呐喊0 w, Z" Y, A) {& x% z) _
曹东义; v& a3 f& P/ S4 i& W% |3 x
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8 S; J- [+ I# W. J; }
6 c3 ^* i- i5 B$ S7 X  D, X最近听到,较早谈论疫情的李医生不幸因为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不治身亡,令人痛惜。国外媒体说他是“吹哨的人”,他的警惕性,以及高度责任感,令人敬佩。$ O1 |5 c1 b9 b" n( `. m# V
当然网传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和医院呼吸科主任按照渠道及时上报疫情,促使医院和疾控部门采取措施,远在李医生之前。所谓“吹哨人”,是西方故意抹黑有关部门,煽动不满情绪,希望像在香港那样操纵大陆的舆论。9 `$ z; v  f' r
先放下这些传闻,说说自己知道和做的一些事情,我们在疫情爆发前后做了什么?
2 w% D1 t( E5 I0 X! I* x我2020年1月17日(腊月二十三)早晨赶到北京,参加孙惠军先生、黄女士等人主持的北京生态医学研究会、天地生人论坛、炎黄文化学会一起在中国地质大学办的年会,我发完言,匆忙吃了一点饭,就赶忙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医政司、法规司的有关领导座谈一技之长人员考核的问题,此前我们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一技之长专业委员会有几位会长、秘书长给领导写信,建议本着放管服,以及“县管乡用”的原则,请把考核的工作站点下移,在县区举行,不要集中在省里,这样既能选出真有水平的民间医生,也不会降低标准。赵司长和几位领导们,认真听了我们的意见、建议,说事后他们再研究,然后向于局长汇报。我们也希望得到简报,或者答复。4 W* k1 m6 q' t/ n- a2 h, P9 t' U
2020年1月18日(腊月二十四),我参加裕华区的政协会议,19日列席区人大会议,20日下午散会,21日石家庄市和各区召开了紧急会议,裕华区戎振杰局长向各医疗单位布置防控任务。, n' n+ Z' j& H% Y+ |
我19日(腊月二十五)晚上,接到卫生部老领导张维英先生的电话,他说,武汉的事情很紧急,应该发挥中医的作用。
8 z9 y/ o# L; B- v  z后来连续几天,向最高领导提建议,先后认识了焦俊东院长、高海波博士、武汉的洪峰院长,高宏博士等人,再后来高海波博士把健康中国工程的发起人和负责人严晓蒸部长等人介绍进来,成立了一个社会力量援助湖北(黄冈)的团队,大家分工负责,不断沟通,吸纳民间中医和社会力量,做了很多工作。
- T! r  Y5 \8 A) ]2 P6 B% o7 c7 [3 R9 |1月20日(腊月二十六),我发出一篇文章
" x4 }) Y6 g3 V  s* O【新提醒】曹东义:历史经验告诉大家,病毒流感中医应首选必选-中医同道-互动交流-燕赵中医网}-凝聚燕赵中医-传播燕赵中医-YANZHAOZHONGYI - YANZHAOZHONGYI.COM  http://www.yanzhaozhongyi.com/fo ... 1883&extra=page%3D1% W4 w# }4 b+ T4 O# v: U
希望能借鉴历史经验,实现“中医首治、必选”,这个2020-1-20下午3点多发出去的帖子,也发给很多领导参阅。
# \  Q  _! Q6 N" i" V现在看来,这个2014年我曾发在《光明日报》上的文章,只能是一个美好愿望,在那个时候,是太早了,是一个不可能实现愿望或理想。因为,一是人们不会在思想上同意这样做,二是根本没有这样的“准备前提”,即使愿望再好,也无法实现。长期以来,社会对中医的欠账太多了,尽管经历了非典,但是,教训没记住,经验也就无从谈起了。
6 R* L" ?6 V$ `# q( r1月21日(腊月二十七),我知道了习总书记和李总理有了批示,知道一场应对瘟疫的战斗打响了。因此,我和研究生武宁联合,又发了一篇文章,同时发给《中国中医药报》和学术期刊。  @' g' K0 g' P! ?9 e0 g$ J
【新提醒】中医治疗发烧、瘟疫的智慧-中医同道-互动交流-燕赵中医网}-凝聚燕赵中医-传播燕赵中医-YANZHAOZHONGYI - YANZHAOZHONGYI.COM  http://www.yanzhaozhongyi.com/fo ... 1888&extra=page%3D1
( G& T6 ~9 H' G+ `+ r" M这篇文章,从中医的历史经验、中医内部的不同学派如何“和而不同”、西医不分层和中医不分类、分型论治与辨证论治、“河舟码头学说”五个方面,以不同的角度进行论述,这是一篇很有分量的学术研究论文。3 |) x" z  p& A

" D% w6 u5 |# y  C& e$ T* Y5 h, X9 n+ x' Y1 Z
1月23日(腊月二十九),我发了一篇介绍邓铁涛先生当年替政府分忧为大众着想、呼吁中医参与、论述中医非典防治经验、引起世人关注的“铁涛精神”,希望尽快发挥中医作用,奉献中医力量。( Y/ g3 u/ v) S
【新提醒】学习邓铁涛先生为战胜新瘟疫奉献力量-中医同道-互动交流-燕赵中医网}-凝聚燕赵中医-传播燕赵中医-YANZHAOZHONGYI - YANZHAOZHONGYI.COM  http://www.yanzhaozhongyi.com/fo ... 1889&extra=page%3D1
* o8 ]- l& W* g' {: V$ H: r- U- {
% S& V8 z% p3 y9 [+ Y1 n# \  V5 S9 H% ?0 d. G- }+ `1 J. R0 @
1月25日(正月初一),我正式提出了建议,发在网上,也通过不同渠道发给各位领导
" S* B% [, Y+ q【新提醒】充分发挥中医作用,迅速控制新瘟疫的建议-中医同道-互动交流-燕赵中医网}-凝聚燕赵中医-传播燕赵中医-YANZHAOZHONGYI - YANZHAOZHONGYI.COM  http://www.yanzhaozhongyi.com/fo ... 1890&extra=page%3D18 T1 N. I$ l+ |
我建议建立中西医协作机制、总结前一段经验、建微信专家群共享病例信息、各阶段都有中医药参与进去、杂合以治不要局限于汤药(可开放中药制剂)、启动中医药科研、加强中医参与的宣传。
& [% T- N  r6 Y8 D. @25日这一天,我把《中医群英战SARS》书稿的电子版,发到了很多微信群里,希望历史经验能引起大家的重视。
9 f5 Y6 U9 p( D7 n8 j2 ^% A& o2 G- l3 o. L

% d) O, p/ a# ]( R# _1月26日(正月初二)我写了一篇文章,希望大家说抗病能力,而不要笼统说“提高免疫”,因为很多肺炎患者,就是因为一时间抗体产生太多(呼吸爆发),造成免疫损伤。; L  W6 j& h) x& \, h7 f
【新提醒】曹东义:新瘟疫当前,大家不要说“提高免疫力”!-中医同道-互动交流-燕赵中医网}-凝聚燕赵中医-传播燕赵中医-YANZHAOZHONGYI - YANZHAOZHONGYI.COM  http://www.yanzhaozhongyi.com/fo ... 1892&extra=page%3D24 ?# i1 [( x$ V' D
! q1 r) k% F! r. q
0 o  l- x( l/ y7 a. K

3 V, Q) s' }- Z; z- f+ I1月28日(初四),我发了一篇文章,介绍2003年非典流行时期,香港西医力量那么强,他们为什么到广州请年轻的中医去协助他们治疗?' H  m' m6 t1 j) x+ U
【新提醒】香港医管局,当年为何请中医帮助治非典?-中医同道-互动交流-燕赵中医网}-凝聚燕赵中医-传播燕赵中医-YANZHAOZHONGYI - YANZHAOZHONGYI.COM  http://www.yanzhaozhongyi.com/fo ... 1893&extra=page%3D11 B2 O7 {, f: o# o% q9 h; B) W
- U, s" r1 X% S4 C9 k/ b/ ~4 B5 p
1月30日(初六)一篇文章,是介绍河北省当年提出的“挺起胸膛,保卫心脏”的河北精神。. B$ Y4 c( V6 j& u% K1 c
【新提醒】曹东义:疫情当前,需要发扬挺胸保卫的“河北精神”-中医同道-互动交流-燕赵中医网}-凝聚燕赵中医-传播燕赵中医-YANZHAOZHONGYI - YANZHAOZHONGYI.COM  http://www.yanzhaozhongyi.com/fo ... 1894&extra=page%3D1; K/ b! M! B3 X3 c1 C# `4 ~

0 b5 }! W2 k- O/ B: i7 J) L1月31日(初七),我发表了一篇文章,让大家不忘非典那些事,要医患和谐,避免“硬汉方东升”遭遇的事情重演。2 u. R# I7 g: Y. l) L- @
【新提醒】难忘2003年非典那些事,应该医患和谐战瘟神-中医同道-互动交流-燕赵中医网}-凝聚燕赵中医-传播燕赵中医-YANZHAOZHONGYI - YANZHAOZHONGYI.COM  http://www.yanzhaozhongyi.com/fo ... 1896&extra=page%3D1
( v3 i7 h' N/ D$ ^, o7 ?
( [: O6 g8 \( p5 N2月2日,我看到武汉一位西医妇产科医生曹丽蓉,用中医药自救,治好了自己的肺炎,发表了“西医中国化”很有必要的文章,也反思了很多中医人不自信,不能用中医药救自己,更不能救他人。9 P5 _: c8 _' J% \1 V
【新提醒】新瘟疫提示:“西医中国化”很有必要-中医同道-互动交流-燕赵中医网}-凝聚燕赵中医-传播燕赵中医-YANZHAOZHONGYI - YANZHAOZHONGYI.COM  http://www.yanzhaozhongyi.com/fo ... 1898&extra=page%3D3/ J3 E. e2 ~( a5 P* n
' D* M) \( p* N( W" ^
; [) K4 c! U+ I' f! }. l6 b* M  Y
- A( U% h# {4 |; V
2月3日,针对很多中医焦急,不能参与治疗,有劲使不上,我发表了一篇文章,论述救活与防火,都是贡献,前者是英雄,后者是神仙,贡献有大小,做好身边的事情,就是发挥了作用。9 P  L  o' Y; t/ h1 x0 ~
【新提醒】曹东义:大瘟疫当前,能救火是英雄,能防火是神仙!-中医同道-互动交流-燕赵中医网}-凝聚燕赵中医-传播燕赵中医-YANZHAOZHONGYI - YANZHAOZHONGYI.COM  http://www.yanzhaozhongyi.com/fo ... 1899&extra=page%3D1
/ Z9 u  x# z- H8 M+ x, {9 Q3 p3 J; t' I, o
$ d; S: m/ ^; {5 b5 J
2月5日,我发表了一篇文章,从三个庚子年的灾年来谈,当下应该发挥中医作用“中医就在身边”,中医可以利用微信平台,“空降到灾区、疫区”,其中的三条建议,一是组建专家团队,接受大众、患者咨询,二是地方政府有关部门牵手大众与中医,让中医接地气,有的放矢,个性化解决问题;三是,请有关部门协调,实现中医药物和物质配送,让大众用得上中医药的方法。5 ]5 X# c- Z1 {) R. J9 D9 j. N4 J; C
【新提醒】曹东义:庚子灾年闹瘟疫,中医作用不一般-中医同道-互动交流-燕赵中医网}-凝聚燕赵中医-传播燕赵中医-YANZHAOZHONGYI - YANZHAOZHONGYI.COM  http://www.yanzhaozhongyi.com/fo ... 1900&extra=page%3D1
2 l! Q4 M( ?4 u+ z. g- X6 o: M' Q8 K" x" }9 F2 U
  c4 L% V% T2 W) x( S. H
2月7日,我发表了一篇文章,针对欧洲历史和美国目前对于流感的恐惧,来谈中国历史上为何不惧怕流感。当然,生活方式改变,人口密集等是重要因素,但是,最重要的是大众对于中医药缺乏了解,不在第一时间选择中医,不相信中医,中医在基层很缺少,这里因素造成了目前的状况,大家开始惧怕流感,社会要花很大的成本、代价应对流感。) g) B/ C& Q0 r& p
本来,这都是可以避免的,不应该出现的出现了。值得大家反思。2 m$ d( f9 n/ z
【新提醒】曹东义:中华民族历史上为何不惧怕流感-中医同道-互动交流-燕赵中医网}-凝聚燕赵中医-传播燕赵中医-YANZHAOZHONGYI - YANZHAOZHONGYI.COM  http://www.yanzhaozhongyi.com/fo ... 1902&extra=page%3D1
* c" G% K% R, j3 d
0 k" a/ Y0 J. t8 A- i. s4 q" u6 G
2月14日,我根据2003年中医在战胜非典的过程之中,做出了优异的成绩,却在后边迎来了取消中医的闹剧,因此我写了《中医,世界欠你一声“谢谢”》
- j% G5 L: F0 D4 @  q; V+ b【新提醒】曹东义:中医,世界欠你一声“谢谢!”-中医同道-互动交流-燕赵中医网}-凝聚燕赵中医-传播燕赵中医-YANZHAOZHONGYI - YANZHAOZHONGYI.COM  http://www.yanzhaozhongyi.com/fo ... 3D1&_dsign=7ef553e6
8 k$ b% s) p8 Q
' c3 A- U. H& r2月12日,根据中医内部伤寒与温病学派争论的焦点问题与,写出来《辛温解表的目的是“除热”而非“散寒”》
" |; o- v* c: G& x4 {【新提醒】曹东义:辛温解表“本质”是“除热”,而非“散寒”-中医同道-互动交流-燕赵中医网}-凝聚燕赵中医-传播燕赵中医-YANZHAOZHONGYI - YANZHAOZHONGYI.COM  http://www.yanzhaozhongyi.com/fo ... 3D1&_dsign=5ad648e25 F% H6 m: U( G1 A4 @

+ D* L% Z3 p! t4 M' V: b2月12日,担心人们在救治危重证的时候,想到的只有清热解毒,提出在温病、瘟疫的后期,或者危重阶段,主要矛盾是阳气衰竭,而不是伤阴,所以我提醒《新冠肺炎勿忘“突变虚寒转为内伤”》
: U* d( L9 A7 L  }' b8 E【新提醒】曹东义:新冠肺炎勿忘“突变虚寒转为内伤”-中医同道-互动交流-燕赵中医网}-凝聚燕赵中医-传播燕赵中医-YANZHAOZHONGYI - YANZHAOZHONGYI.COM  http://www.yanzhaozhongyi.com/fo ... 3D1&_dsign=6057fbcc
# I. L$ J$ H- C3 o/ _. E) F
5 S) h4 b; x, ]8 p2月19日,提出,温病概念,千年相传,有古今不同,主要是广义狭义的区别,因此发表了《仲景的温病概念,与明清不同》6 Z4 L% O" `; i8 p
【新提醒】张仲景的“温病”概念,与明清不同-中医同道-互动交流-燕赵中医网}-凝聚燕赵中医-传播燕赵中医-YANZHAOZHONGYI - YANZHAOZHONGYI.COM  http://www.yanzhaozhongyi.com/fo ... 3D1&_dsign=baca10c28 m. Z9 g9 [* B* K5 N
4 r  F3 D3 l# u/ x( V/ }
2月19日,发表《伤寒温病之因是求出来的,病因已成既往,推求未必恰当》
" z3 a7 k. H7 @4 u$ K- r" |, O2020年爆发了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之后,其病名病因的推求,又和2003年非典期间一样,中医界各说各的,众说纷纭,一片混乱。3 J8 _+ e" R# j
请大家注意一个事实:病因是求出来的,不是测量。这就好像热药、凉药一样,不是屋里温度,而是“审证求因”8 @! z& }. S  j! L1 z- _
并且,病因已成既往,推求未必恰当。
) J* M" y7 v0 g5 Z中医可以“审证求因”,也能辨证论治,证候是基础、是根本,病因不是最基础的出发点。  s  A9 Y; |2 T
换句话,伤寒到了阳明阶段,还需要考虑病因是伤寒吗?
" i. V4 `* k6 x0 M, w: F/ m有关论述,见曹东义主编的《中医群英战SARS》2006年,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
6 A9 d) C9 R, t' u( G【新提醒】曹东义新冠肺炎再思考:病因已成既往,推求未必恰当-中医同道-互动交流-燕赵中医网}-凝聚燕赵中医-传播燕赵中医-YANZHAOZHONGYI - YANZHAOZHONGYI.COM  http://www.yanzhaozhongyi.com/fo ... ra=&_dsign=4f6d4d70
0 A- E3 z+ _, z' q) C# X: a4 q* w2020年2月19日,我们提出应对新瘟疫,临床路径研究很重要,应该成为战略项目5 u4 o5 K/ q3 h7 ^
【新提醒】应对新冠肺炎瘟疫,“路径研究”很重要-中医同道-互动交流-燕赵中医网}-凝聚燕赵中医-传播燕赵中医-YANZHAOZHONGYI - YANZHAOZHONGYI.COM  http://www.yanzhaozhongyi.com/fo ... ra=&_dsign=5c152060
" n& P6 D! I1 F" a* u* ^; v6 ]  @; e8 N- |2 a$ _7 l
2月20日,我深感西医缺乏有效药物,应该在西医搭建的消毒、隔离平台上,由中医发挥作用。因此,想到杜富国的担当精神,) t' \1 R5 Q; d7 L  c! _, m! {$ U
【新提醒】中医学习杜富国,紧要关头大吼一声:“你退后,由我来!”-中医同道-互动交流-燕赵中医网}-凝聚燕赵中医-传播燕赵中医-YANZHAOZHONGYI - YANZHAOZHONGYI.COM  http://www.yanzhaozhongyi.com/fo ... 1917&extra=page%3D2% t, E/ @0 R+ l: p6 @
6 w# x6 C1 P% ?, ^. O: z' k# ]7 S

8 d. T( V% d. K6 P1 t. s2月21日很多民间中医,在这次新冠肺炎瘟疫突袭的时候,变现极为优秀,我不仅把张胜兵的经验,帮助他传播,而且题词鼓励“国难出忠臣,时势造英雄;国医战瘟疫,武汉张胜兵。”但是,由于面对民间中医的尴尬地位,以及他本人过去与现在某些表述问题,引起不同声音质疑,我参与组织“健康中国工程”防疫队,也有一些探索和努力,2月21日发表了下面的帖子
5 z" v0 k7 k. i. S【新提醒】疫情如火考验救治能力,民间中医各显神通不犹豫-中医同道-互动交流-燕赵中医网}-凝聚燕赵中医-传播燕赵中医-YANZHAOZHONGYI - YANZHAOZHONGYI.COM  http://www.yanzhaozhongyi.com/fo ... 1918&extra=page%3D1
0 a! ^& l4 m8 n& B% k( z9 Q7 [# @* r/ z. u

) }3 y; J  m# W) _* J6 c2月23日,对于方舱医院这个新的救护形式,以及中医药历史上的“疫室”隔离,防疫措施,我下了下面的文章- V, X$ R2 }0 B+ K4 F
【新提醒】曹东义:扁舟一叶渡沧海,时代方舱济众多-中医同道-互动交流-燕赵中医网}-凝聚燕赵中医-传播燕赵中医-YANZHAOZHONGYI - YANZHAOZHONGYI.COM  http://www.yanzhaozhongyi.com/fo ... 1921&extra=page%3D1$ l; a: `2 c' t4 r0 ~3 F
+ G' A  S6 r0 u  R, t8 [. e( ?1 @

' R6 \* Y3 K! w* |! n2月23日,我对张仲景与华佗不同遭遇,借助毛泽东《送瘟神》“华佗无奈小虫何”,谈了战胜瘟疫的社会力量问题* f1 V' m9 V4 K  N
【新提醒】曹东义:华佗无奈小虫何,仲景来了办法多-中医同道-互动交流-燕赵中医网}-凝聚燕赵中医-传播燕赵中医-YANZHAOZHONGYI - YANZHAOZHONGYI.COM  http://www.yanzhaozhongyi.com/fo ... 1920&extra=page%3D1
' v9 p. V6 m1 l& e+ J* T. j9 ~1 F6 G4 s% G1 L3 C
0 c5 o' M+ m9 |% T9 J7 R! W
2月26日早晨,我反思前一阶段的中医治疗,如何看待众说纷纭和展望这一未来发展,瘟疫过后,中医收获什么?写了我的忧虑和期待:
& y( R, M6 z% h( A! e5 i【新提醒】瘟疫过后,中医面对的是复兴,还是继续沉沦?-中医同道-互动交流-燕赵中医网}-凝聚燕赵中医-传播燕赵中医-YANZHAOZHONGYI - YANZHAOZHONGYI.COM  http://www.yanzhaozhongyi.com/fo ... ead&tid=1923&extra=, F- _, c3 q# f/ T! T0 d

1 l  Z9 _1 k& [
$ S: c8 n9 k& P! a/ ^2月28日,对于病毒感染的特殊性,很多人不了解,不知道化学药物抗病毒药的副作用,因此我写了“肺炎病毒,病人自造;化药杀毒,也可加重病情”: _# h% y, O5 R7 c9 u
【新提醒】肺炎病毒,病人自造;化药杀毒,也可加重病情-中医同道-互动交流-燕赵中医网}-凝聚燕赵中医-传播燕赵中医-YANZHAOZHONGYI - YANZHAOZHONGYI.COM  http://www.yanzhaozhongyi.com/fo ... ead&tid=1926&extra=
. D/ n! y* G7 j; b
$ L* j# u9 R- J5 q4 z1 v: @2月28日
+ r5 t. h( T) J9 G' Z0 m方舱医院依靠中医药特色救治了很多人,其中最尴尬的是自封“中医黑”,也被中医药挽救了生命,他们虽然喝了中药,却仍然坚持自己“你的理论我不懂”,这是一个历史的欠账,说明白中医的学术特征,不容易。因此,我写了长文“中医黑”服中药,“你的理论我不懂!”
( h& V4 k. H! c) I, _3 z: s  {【新提醒】“中医黑”服中药,“你的理论我不懂!”-中医同道-互动交流-燕赵中医网}-凝聚燕赵中医-传播燕赵中医-YANZHAOZHONGYI - YANZHAOZHONGYI.COM  http://www.yanzhaozhongyi.com/fo ... ead&tid=1927&extra=
* g4 V! u" j0 U$ S( Y' g) |
7 L2 O: s! D, x8 h# ~# l
# Q0 m  o# W! S4 ~* C; W9 B2 ^2月29日,我撰写了关于“清肺排毒汤”的一篇科普著文章,分析为什么中医可以和而不同,而不是“唯一正确”。; a9 v3 D2 h3 S& ^5 y1 Y0 N. i
【新提醒】揭开中医神药“清肺排毒汤”的神秘面纱-中医同道-互动交流-燕赵中医网}-凝聚燕赵中医-传播燕赵中医-YANZHAOZHONGYI - YANZHAOZHONGYI.COM  http://www.yanzhaozhongyi.com/fo ... ead&tid=1930&extra=7 H- a/ g4 ^$ I6 [4 X* e
0 [, H7 h1 X7 D. o4 q
3月2日,我发表了关于中医科学原理与西医不一样的文章,可以简单概括为移动靶与固定靶的区别,一边让大众明白,也可以为中医专业人员提供思想武器。; x1 w9 s% v1 W
【新提醒】走马看伤寒,“西化不了”的中医临床医学-中医同道-互动交流-燕赵中医网}-凝聚燕赵中医-传播燕赵中医-YANZHAOZHONGYI - YANZHAOZHONGYI.COM  http://www.yanzhaozhongyi.com/fo ... ead&tid=1931&extra=
( S6 r+ U' C2 |1 n. y# S
3 c1 u9 u( t9 [: H$ M3月3日,为了回应王明华先生“医很好,但是中医很乱”的观点,我发了一篇文章
& K/ g# ?+ S3 K- ?5 P/ \6 @* l: V0 w【新提醒】中医乱在表面,西医乱在内里-中医同道-互动交流-燕赵中医网}-凝聚燕赵中医-传播燕赵中医-YANZHAOZHONGYI - YANZHAOZHONGYI.COM  http://www.yanzhaozhongyi.com/fo ... 1933&extra=page%3D1+ y3 [* b+ w; j5 I9 y0 H

3 D+ q7 W' K4 @8 n$ s, \
4 k9 ?* N  \1 U# @3月4日发表了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充分发挥啊三方力量的思考
2 O- s. h2 [/ g; M! H( r$ w【新提醒】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充分发挥三方面作用-中医同道-互动交流-燕赵中医网}-凝聚燕赵中医-传播燕赵中医-YANZHAOZHONGYI - YANZHAOZHONGYI.COM  http://www.yanzhaozhongyi.com/fo ... read&tid=1935&extra
6 I# L9 A, d, I& Y' D% c=0 \! P7 z' ~8 X4 O; w) t
3月5日,发表了关于民间中医发展的思考,基层强才是真正的强,不是医院多、大楼高就健康有保障。
3 n- k9 J& F- ~* C' ^; @2 ^【新提醒】善待民间中医,应该学习国医大师朱良春先生-中医同道-互动交流-燕赵中医网}-凝聚燕赵中医-传播燕赵中医-YANZHAOZHONGYI - YANZHAOZHONGYI.COM  http://www.yanzhaozhongyi.com/fo ... thread&tid=19371 ?2 `3 s2 o) Y' h) R2 S, R
- Y2 w) [) C  E5 s  Q- v# h' u
3月6日,面对中医不被理解,我又想起中医“确有专长”认定的困难,因此又发表了一篇文章9 q0 t5 D- [% q; r+ F
【新提醒】假如请朱良春先生考核,认定“确有专长”会有困难吗?-中医同道-互动交流-燕赵中医网}-凝聚燕赵中医-传播燕赵中医-YANZHAOZHONGYI - YANZHAOZHONGYI.COM  http://www.yanzhaozhongyi.com/fo ... 3D1&_dsign=37ba0e87
% i8 z2 X' {! g5 Q
+ w* K6 D9 g7 @  o- R& w3月7日,关于李跃华事件,存在他是什么身份的问题,他的技术和方法,是中西医结合吧?: {! u3 n: Q" g* v5 G0 K
【新提醒】有人质疑李跃华:你姓中?姓西?还是姓中西?-中医同道-互动交流-燕赵中医网}-凝聚燕赵中医-传播燕赵中医-YANZHAOZHONGYI - YANZHAOZHONGYI.COM  http://www.yanzhaozhongyi.com/fo ... 1943&extra=page%3D1
+ y5 p& c7 |0 y$ i/ V6 g/ A- V, Z( r" F
3月8日,呼唤大家学习曹丽蓉,敲响“西医中国化”的警钟,否则就是有些人不幸的丧钟; Y* L- @* p; W
【新提醒】三八妇女节,梦醒新冠肺炎,敲钟人曹丽蓉-中医同道-互动交流-燕赵中医网}-凝聚燕赵中医-传播燕赵中医-YANZHAOZHONGYI - YANZHAOZHONGYI.COM  http://www.yanzhaozhongyi.com/fo ... 1945&extra=page%3D1
9 n/ \; n, |% z; _7 h# r6 e, n  \" V7 u3 K; p
3月8日,我对张胜兵现象,进行了评价
7 g& s8 f4 S9 p【新提醒】有人问张胜兵:你得罪了哪路神仙?-中医同道-互动交流-燕赵中医网}-凝聚燕赵中医-传播燕赵中医-YANZHAOZHONGYI - YANZHAOZHONGYI.COM  http://www.yanzhaozhongyi.com/fo ... 1946&extra=page%3D1
) A% P% M: |# ~5 E  n& q7 Q" z. Z8 L; g( v7 l
3月9日,写了关于免疫的科普文章,2篇% L: s% [6 [) t# u2 @% v
【新提醒】曹东义:“免疫力”是西医玩坏了的“中医词”-中医同道-互动交流-燕赵中医网}-凝聚燕赵中医-传播燕赵中医-YANZHAOZHONGYI - YANZHAOZHONGYI.COM  http://www.yanzhaozhongyi.com/fo ... 1948&extra=page%3D1& k( P5 j, b  T" `$ ?
【新提醒】中医的免疫思想和免疫技术,教 会了西医,造福了世界-中医同道-互动交流-燕赵中医网}-凝聚燕赵中医-传播燕赵中医-YANZHAOZHONGYI - YANZHAOZHONGYI.COM  http://www.yanzhaozhongyi.com/fo ... 1950&extra=page%3D1
' n3 m; g7 d$ L" N3 E9 f, C1 L2 p4 \- c/ x. [  S& {8 v3 s
3月10日,有一个此前的小结和建议:【新提醒】曹东义2020年3月7日,关于新冠肺炎以来的研究与建议-中医同道-互动交流-燕赵中医网}-凝聚燕赵中医-传播燕赵中医-YANZHAOZHONGYI - YANZHAOZHONGYI.COM  http://www.yanzhaozhongyi.com/fo ... 1951&extra=page%3D1# a6 q4 H/ g8 D! s) t  ?# F

% u5 q* ~- `  z6 J习总书记说“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
# A7 a6 X' N. l7 J: f6 P. c2018年4月26日,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习主席说:“我讲过‘长江病了’,而且病得还不轻。治好‘长江病’,要科学运用中医整体观,追根溯源、诊断病因、找准病根、分类施策、系统治疗。这要作为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先手棋。要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长江流域系统性出发,开展长江生态环境大普查,系统梳理和掌握各类生态隐患和环境风险,做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对母亲河做一次大体检。要针对查找到的各类生态隐患和环境风险,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研究提出从源头上系统开展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的整体预案和行动方案,然后分类施策、重点突破,通过祛风驱寒、舒筋活血和调理脏腑、通络经脉,力求药到病除。要按照主体功能区定位,明确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的空间管控单元,建立健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长效机制,做到‘治未病’,让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
: n+ S; s! ^5 V5 {( z. y" r6 s9 }  \2 e) d7 E

8 I$ U% J: l0 \& `* y* x; m' c中医需要复兴,复兴需要呐喊,你听到了吗?
  e  l" Q" Z- J3 ~% S) z' f9 }中国不仅需要“吹口哨”的人,更需要呐喊的人。( ^1 }1 ~/ a: l3 @" u
2020、1、8初稿
" ^' C" c7 j6 b2020-2-18修改
7 R0 f0 e0 S  Y; Q  W2020-2-26第三次修改
! u; c2 v+ }3 c! n" e; H+ x( y# h2020-2-28第四次补充' W7 n# l* v  \8 I
2020-3-2第五次修改( M: l9 J/ i" V+ v! g  p
2020-3-10日,第8次修改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相关推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4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石高新字第18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5272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