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文侯(前472年―前396年),姬姓魏氏,名斯(一名都),安邑(今山西夏县)人,魏桓子之孙。公元前445年继承晋国魏氏领袖。是魏国百年霸业的开创者,战国时期魏国开国君主。2 F8 F3 a5 x5 J
公元前403年,魏与赵、韩一起被名义尚存的周天子(周威烈王)正式封为诸侯。后世史家著书无不称赞魏文侯之贤。魏文侯任用西门豹、子夏、翟璜、魏成等人,富国强兵,开拓大片疆土,使魏国一跃为中原的霸主。 [1] 6 ?/ T! t- D3 Y( w
魏文侯在位时礼贤下士,师事儒门子弟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等人,任用李悝、翟璜为相,乐羊、吴起等为将。这些出身于小贵族或平民的士开始,在政治、军事方面发挥其作用,标志着世族政治开始为官僚政治所代替。
+ A7 M+ n* N' P3 `本 名魏斯别 称魏文侯所处时代魏国民族族群华夏族出生地晋国安邑(今山西夏县)出生时间前472年去世时间前396年主要成就开创霸业,册立封侯。变法集权,联合三晋。灭亡中山,开辟西河。信 仰法家- r. R, }. o+ G1 T
目录& O Q- H' ?! A E/ G6 v
1 人物生平$ A3 t5 W( J9 b+ t7 _ P9 J7 u7 d- Q
▪ 继祖业分晋室2 ~8 M9 |( |9 G0 A) s6 y7 }9 p% R
▪ 执政晋国4 Y( h5 B4 y+ s/ Q; C" w) O+ T
▪ 立为诸侯% q# }3 q/ e- h- \$ x# Y
2 为政举措
: h3 J1 X7 D( f9 H$ s) Q% H▪ 农业
% t% Q/ w% ?! N▪ 法律
' m# |$ k, Q/ P! I& W! U- m▪ 贸易
% T8 W% z" k, R1 k▪ 军事& Y5 r, ]# A) C8 Y9 E- e
3 轶事典故/ u; J4 V& A# U. S4 B5 t: x: u
▪ 西门豹治邺城
" r5 D# Q5 ?: d0 V5 F" b▪ 文侯从谏: i8 d; Y! w/ ^2 V5 `& ?! G$ W+ F+ h
▪ 皮之不存,毛之焉附1 L- D# Z# x/ Q" e3 J2 b
4 家族成员
$ z$ ?. a0 e( X0 ?( j人物生平编辑# k# T$ Y2 P4 c2 N! Q% I
继祖业分晋室
! s. X# f A2 \( t9 O1 h魏文侯魏斯(公元前472年―公元前396年),是魏桓子之孙,魏武侯之父,公元前445年继承祖父的家业;晋出公二十二年(公元前453年),赵襄子派人说服韩康子、魏桓子,放晋水倒灌智寨,灭了智氏,三分智地。三家分晋的局面基本形成。5 L$ d2 I) P; [% N/ W# N2 g0 R
三家分晋时,赵氏获利最多,魏氏、韩氏得到的要少一些。2 X3 N# c3 G2 {4 r3 O$ w9 C
赵氏得到了晋国北部的大片土地,并向东越过太行山,占有邯郸、中牟。魏氏与韩氏笼罩在赵氏的南边,魏氏偏西,韩氏偏东。赵氏占有的智氏领地正压在魏氏的脑门上,魏氏很压抑。" g0 I; Z% L' G1 v$ ?- k* O9 O7 A
魏氏西边是一河之隔的秦国,北边是强大的赵氏,东边是新兴的韩氏,南边越过中条山和黄河是秦、楚、郑国拉锯争夺的陕地(今河南三门峡渑池、陕县和灵宝地区)。8 Q7 [" a0 c- c' W5 I |
魏氏被紧紧地裹在晋西南一隅。魏氏集中在晋西南,虽然在东面还有几块飞地,但都很不巩固,难以建成战略基地。
Y) r. u# \( B7 j, E' i5 C& @魏氏的核心地区是运城谷地,北部是吕梁山,南部是中条山,东部是王屋山,黄河的大拐角包住了魏氏的西部和南部。
1 h$ G3 c6 _0 [6 z: \5 q这样的地势,易守难攻,但也容易被压迫封锁。因此,魏文侯首先要做到的是自强、不被列强吃掉,然后是打破封锁、向外发展。! \- S6 N% g! f+ n
执政晋国
: @) l% l5 I9 G* {2 s8 c晋幽公九年(前425年),赵襄子赵无恤去世,魏斯继任为晋国正卿,任用上郡守李悝实行变法。魏文侯在战国七雄中首先实行变法,改革政治,奖励耕战,兴修水利,发展封建经济,后来的秦孝公和商鞅变法都是以魏氏为蓝本的。
+ L O7 f/ `) [7 w2 ~4 ^合并图册9 H- u0 q: [4 \7 t3 J
合并图册(2张)
6 w1 W& R7 J+ ~& u在战国时代,魏国西有秦、韩,南有楚,北有赵,东有齐,地处中央,易攻难守。忧患的环境和勃勃雄心使魏文侯成为战国最早推行变法图强的君主。. q% ~+ T' l5 Z: U
他用李悝、翟璜为相,改革弊政;用乐羊、吴起等为将,攻掠中山国、秦国、楚国;以李悝教授法经,依法治国,魏国呈现出蒸蒸日上的旺盛生机。
! N+ y; J+ `. R4 C% `2 u战国二百余年历史中,魏国是最先强盛而称雄的国家。文侯在位50年,选贤任能,内修德政,外治武功,向西攻占了秦国河西地区,向北越过赵国,伐灭中山国,向东打败齐国大军。 r+ {1 A# ?- g# n5 \6 t
立为诸侯2 L. q! A( |: p6 h
晋烈公十一年(前405年),齐国发生内乱。田会在廪丘(今山东鄄城县)反叛,并向三晋求援。文侯任命翟角为主帅,带领赵、韩两氏的军队,一路攻打到齐长城。齐国君主齐康公被联军所俘虏,与三晋之君主一起朝见周天子,齐康公并请求周天子册封三晋为诸侯。
( a$ B, A8 T7 s/ E4 h0 O( S+ m! {晋烈公十三年(前403年),九鼎声响,周威烈王正式承认韩、赵、魏三家为诸侯,与晋侯并列,即由这一年正式进入战国时代。宋代史学家司马光撰写《资治通鉴》,就从该年开始,记载的第一件事即是“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8 ?' h4 Z6 N0 V; P/ S3 T7 k
文侯50年(前396年),文侯病重,临死前,召见吴起、西门豹、北门可等人,将太子魏击托付给他们。文侯去世,由太子继任为君主,是为魏武侯。
1 Y8 |+ T9 q/ y7 b# t为政举措编辑) E" F4 D1 S/ Z; ?
农业- O* `4 \2 W4 C+ t# e1 Q9 F, l
魏文侯重用卫人李悝,推行尽地利之教的精耕细作原则,推广农副业成功经验,综合利用魏国的田地和山川,提高魏国耕地的单位产量和土地的使用效率。' r$ L* [, }0 v/ v
为了平衡粮价,李悝还实行了平籴法。在丰年的时候,国家根据市场情况,采用高于市场的价格收购农民的粮食,使农民的利益不受损失。在灾年的时候,政府把国家粮仓储存的粮食以适当的价格卖给市民,使市民不致买不起粮食而流离失所。
" u1 L$ ~6 S4 J# y9 }) R1 A F这样,魏国很好地平衡了农民与市民的利益,国家储备的粮食也越来越多,国家抵抗灾年的能力大大提高,社会稳定,国民安居乐业。
2 ?1 m/ x7 m) d/ R5 ^" N5 b法律7 K M/ W# @7 y
李悝著《法经》六篇,来规范魏人的行为。晋国是一个有着法治传统的国家,国民对依法办事都很拥护。李悝主持制定的这套成文法,在魏国的政治生活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国君、贵族和官员在实行政事时,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国家的法律。6 X( P# K& h& I. P* |% c! L
由于魏文侯的带头遵守,李悝主持制定的这套法律,得到了很好的实施。这套法律后来也被秦国献公、孝公和商鞅所采用,《法经》是中国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地主阶级的法典,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法制基础。
; W f% R+ E7 X, @" }# I: `! z贸易: a4 Z6 _" X6 P. ~6 o3 S
魏国的周边国家中,各有各的特产。秦国的家畜、皮革、玉石,赵国的布帛、枣栗、家畜、皮革,楚国的鸟兽、橘柚、茅竹、丝绸在当时都很有名,魏文侯鼓励魏国百姓从商,参与各国土特产贸易,魏国获得了大量的商业税,国库充实了。
/ f* U; d* B* ]0 y7 i [4 n军事* w# _3 X, c y3 c* d3 G
和赵联韩8 e0 ]# f- f5 z2 I
三家分晋后的% m9 u6 [( h6 ?9 O2 j
魏文侯
7 N3 K' F4 B+ Z$ L- C魏文侯(10张)& B+ l9 q! C8 R5 S* X) S" R
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魏国把主要的精力都用在了修炼内力上。赵国和韩国在向外扩张了一段时间后,由于内政不稳,也回到了内修这条路上。而此时,魏国已基本完成了内部调整,开始寻找外向的出口。. W6 T) x9 `* M2 k, n5 F
魏国所处的周边环境很复杂,魏文侯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遭到围攻,面临亡国的危险。* n# u1 ^5 A+ o3 }! I
赵献侯想联合魏文侯消灭韩氏,赵、魏平分韩氏。+ b. n1 \/ X; i2 K- V3 I
韩武子想联合魏文侯消灭赵氏,韩、魏平分赵氏。% I# ] X. k6 @5 v, z
对于赵、韩的提议,魏文侯均给予了明确的拒绝。
# j) D8 I" T; q7 }" Z% p魏文侯劝赵献侯打消分化韩、魏,从而各个击破的念头。他说,魏和韩比较弱,必然会联合起来对抗赵国,以免被赵消灭。
* u, x# K% I+ l/ R, H# K韩、魏都清楚,联合赵国攻击对方是自取灭亡,与赵国平分对方的想法更是与虎谋皮。这样的形势,使韩、魏必须联合。5 _4 j+ ~! N/ x
魏文侯劝韩武子也不必因为赵氏的威胁而联合魏氏进攻赵氏,以图能一劳永逸地解决赵氏的威胁。
4 ^' f+ B4 ]& `" V9 [4 ~% r韩、魏联合攻赵的想法是不现实的,赵国的实力太强了,韩、魏联合也只不过与赵国能打个平手。双方硬拼的话,必然是两败俱伤。而且即便赵氏被击败了,韩、魏也必然会继续内斗。9 d/ c/ @# c8 O: }# l
魏文侯向赵、韩说明了自己对三家发展的想法。晋地披山戴河,比较封闭,身处其中的赵、魏、韩只有赵国向外伸出了代和邯郸两个触角,但由于身后韩、魏的威胁,赵国也无力通过这两个触角继续向外扩张。
8 |" O' j/ u z% o. v赵、魏、韩三国紧邻,必须要和平相处,如果内斗,就会被拖在晋这个封闭的环境里,谁都无法发展。赵、魏、韩只有联合起来向外扩张才有出路。对于魏文侯的联合发展策略,虽然赵献侯与韩武子都表示同意,但如何联合,向哪一个方向发展,如何分利,三家没有达成共识。但是,通过这次会谈,三家出现了难得的和平局面。最终,赵、魏、韩暂时放弃了内斗,走上了各自发展的道路。
5 v: ~( D6 k" g' C2 H! |: d& K/ B对秦扩张2 B# S; m4 g, e- y4 k3 X( @
由于赵氏在北,韩氏在东,韩氏的发展方向是魏氏、韩氏南面的郑国,魏文侯便把发展的方向放在了西面的秦国。: a/ y0 q" W: m0 o# S, a$ T
魏文侯二十七年(公元前419年),魏国西渡黄河,在少梁(今陕西韩城西南)筑城,建造进攻秦国的军事据点。秦军对魏国的入侵进行反击。经过几番较量,渡河的魏军占住了少梁这个重要的军事据点。秦军一面围攻少梁的魏军,一面在黄河沿岸建造防御工事,阻止更多的魏军渡河。
' E' N. K" h+ [2 J/ T. o2 V( G魏相翟璜向魏文侯推荐卫人吴起,魏文侯对吴起的指挥才能很欣赏,任命吴起为魏军攻击秦国的主将。吴起上任后,魏、秦在西河的僵持局面很快被打破,魏军节节胜利。4 W g! m9 }% W
魏文侯三十三年(公元前413年),吴起率领魏军在西河战场战胜秦军,冲破秦军西河防线。" x! ^8 b" {* I9 K' j. I1 y
随后,吴起直扑秦国,进入渭河平原的咽喉要地郑(陕西华县),秦国举国震怖。如果吴起攻破郑,进入渭河平原,就等于控制了秦国的粮袋子,而且渭河平原还是秦国的粮食基地。渭河平原无险可守,吴起可以向西一路平推,如入无人之境,兵临秦都雍(今陕西凤翔),秦国就会有灭国的危险。吴起攻秦的目的是灭秦,这让秦人十分恐惧。
* a* @& }: Y1 z于是,秦简公一方面调集重兵防守郑,一方面派遣使者请齐、楚出兵攻击魏国,以减轻秦国的压力。齐宣公和楚简王见魏国的主力集中在西线攻秦,便向魏国的几块飞地进攻,连连得手。秦简公见齐、楚得手,便命令西河防线的秦军切断吴起的退路,与驻守郑的秦军夹攻吴起。
$ n2 W6 J- W* F; G, F# ?9 O4 x0 A魏文侯对于齐、楚对魏国东方飞地的进攻,没有理睬,督促吴起继续攻秦。吴起在郑与秦军展开决战,魏军大胜。太子击趁秦军西河守军主力围攻吴起防守空虚之际,指挥黄河东岸的魏军渡河。太子击率军攻破了秦国西河防线的军事重镇繁庞(今陕西韩城东南),秦国的西河防线被魏军彻底突破了,大批的魏军进入秦国。6 V C# R& [: B( N$ x! U' U8 ^6 z
吴起指挥渡河的魏军对秦国在西河地区(今陕西洛河、黄河与渭河间的大片三角地)的军事据点进行清除,陆续占领了临晋(今陕西大荔东南)、王城(今陕西大荔)、元里(今陕西澄城南)、洛阴(今陕西大荔西南)、合阳(今陕西合阳东南)、阴晋(今陕西华县东)等城。
8 E5 h2 h; F) d! I由于秦国的政治腐败,西河的百姓对秦君很失望,反而对军纪严明的魏军很欢迎。吴起在把魏国的利民、便民政策带到了西河后,马上得到了西河百姓的支持,魏军在西河站住了脚。西河的秦国百姓很乐于为魏军服务,吴起在西河的兵员、给养,得到了就地补充。
% }- N( b7 S' g随后,吴起派出了一大批西河人进入秦国,散布秦军战败、魏军仁义的言论,秦国本来就十分紧张的国内局势更加不稳了。秦简公命令国内一级警戒,严查来历不明之人,官吏都被武装起来,准备战斗。' R" Y8 e- S: U! Q" P }
到了魏文侯三十八年,魏国完全占据了西河地区,魏国的领土大大扩张。吴起向北还夺取了戎狄少数民族的大片土地,魏文侯在此设置了上郡(今陕西境内洛河以东,黄梁河以北,子长以南)。
`1 D% }1 Z: s& ]* \魏国又占领了陕(今河南三门峡西),控制了西方与中原交通的黄金通道。秦国被压迫在洛水以西,沿洛水西岸构筑防御工事。魏文侯在洛水的东岸修筑了一条长城,南端越过渭水与阴晋相连,北端到达雕阴城(今陕西甘泉南)以西。魏国将秦国压制在洛水以西,长达八十年,使秦国不得与中原交通,魏国独擅关东之利,利用地理上的垄断地位,控制秦国同中原的交流,从中攫取暴利,秦国受到了很大的削弱,魏国却越来越富。
i' J" ?0 ?! G1 V' [便民政策
8 Q1 x5 G! F+ Y3 n3 C! ]魏文侯在西河地区一方面完成了军事占领,另一方面把魏国的便民政策带到了西河,得到了西河百姓的拥护,魏国在西河建立了稳固的统治。2 Q' [5 S. B& {' ^
在得到西河这一大片土地后,魏国不仅解决了秦国对魏国的威胁,国内人多地少的困难也得到了一定的缓解,魏国的粮食生产有所改善。西河为魏国提供了战略上的回旋余地,同时还为魏国提供了兵员和粮食。魏国在西河实行的新政策,对秦国百姓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秦简公为了安抚民心,被迫实行初租禾。
7 _5 a, l. |/ ]+ [文化渗透
9 g, [( n3 ], U4 S9 V) Y+ W* K" `魏文侯在对秦攻略中除了军事打击、政策攻心外,还进行了文化渗透,著名的西河学派就是在这个背景下产生的。
( J/ m# _, X3 d7 n6 b: `魏文侯虽知道秦人不易武力屈服,但却对中原文化很向往。1 x, X1 U) t& U6 b) l" J4 k' D
于是,魏文侯重用当时著名的大儒子夏,拜子夏为老师,在西河讲学。子夏是孔子的学生,名卜商,比孔子小四十四岁,生于公元前507年。
' g% D$ _% d' M: a( L魏文侯在延请子夏来西河的时候,子夏已是百岁老人,很少亲自教授了。而且,子夏由于老年丧子之痛,哭瞎了眼睛。
8 V9 Q, N4 R5 W& ]' F5 t- j; T, X在西河真正教授的,是子夏的弟子齐人公羊高、鲁人谷梁赤、魏人段干木和子贡的弟子田子方。
. O* Q, a- d5 F2 u/ h7 X, x+ e4 O7 [尽管子夏非常注意养生,身体一直很健康,但毕竟年事已高,而且双目失明,最初对魏文侯的邀请是很犹豫的。魏文侯知道,子夏是各国士人的灵魂宗师,决心一定要请子夏到西河坐镇。
2 | V1 L. a, z; [于是,魏文侯亲自拜子夏为师,对子夏异常尊重。
: P, w& i9 ?, A! _0 Z) ^0 p) ]) Z2 l给国君做老师是儒的最高荣誉,即所谓的帝王师。子夏是第一个享有这个荣誉的大儒,甚至孔子在生前也没有享受过如此尊高的荣誉。子夏被魏文侯的诚意感动了,决定亲自到西河坐镇。+ Z9 L* d: P2 Y7 I5 m
由于子夏做了魏文侯的老师,而且亲自坐镇西河,华夏文化的重点就转到了魏国,转到了西河,形成了著名的西河学派。子夏在西河的象征意义,极其重大,不仅对秦国、楚国、赵国这些边地诸侯国的怀化作用十分显著,而且使魏国俨然成为中原各国中的文化宗主国。/ J, P2 \ I7 l8 P' ?
儒本来是以教授礼、乐、射、御、书、数六艺的教师。而六艺是贵族和士人在治理国家中必须要掌握的基本技能。( |! C& w5 T0 O# m1 z8 P
儒由于各有侧重而产生不同的流派,相当于不同的学科。
( ~0 I1 L7 s4 [5 g8 K. V2 U9 A' `鲁国的曾参之儒是以重礼,尤其是重孝为代表的流派,培养的是掌礼之儒,这些人不以经世济用为特长,在各国官僚系统中的地位不高。3 T2 W# M3 S; q1 |8 q) B
子夏之儒培养的是经世济用之儒,大量地充斥到各国的官僚系统中,是当时最有影响力的儒学流派。
0 F% f( h4 D$ r7 t4 k3 n3 Z- a子夏到西河后,谋求进身的士人纷纷转入西河学习。这个时候,西河学派应魏文侯的要求已经不以贵贱为收取学生的标准了。子夏由于不亲自教课,而且已经享有了魏文侯老师的至高荣誉,也就不计较了。这些士人在西河学派学习后,很自然地选择魏国为其效力的首选国家。' i/ c6 d2 h6 A) x, @0 k. Z
这样,西河学派为魏国吸引、培养了大批官员。各国的士人对西河都很向往,魏国无形之中成了他们理想的效力国家。% ^4 o( a8 O* F* ?
西河学派教授的内容很丰富。9 n) E9 i8 P& ^+ T& w- C. [
公羊高与谷梁赤本来不是最能代表子夏思想的学生,但由于他们教授的历史学科春秋是以服务国君为对象的,所以魏文侯抬高了他们的地位。公羊高口授的春秋成为后来春秋公羊传的蓝本,谷梁赤口授的春秋成为后来春秋谷梁传的蓝本。3 k* y- S( B) C* z
子贡的学生田子方传授的不仅包括儒本身的六艺,还包括子贡对儒学的发展,纵横术与经商的本领。纵横术是士人成为官员后,从事外交所必须具备的才能,而经商致富则是一个官员富国富民所必须要掌握的知识。子贡、田子方对传统六艺的发展是与当时的时代发展,各国对官员的要求相适应的。 J4 R+ k( o& V% q+ \7 l
段干木是子夏看重的一个学生,他的教授中还可以看到子夏培养高级官员的精髓。魏文侯担心段干木培养的高级官员不为魏国所用,反而与魏国为敌,便让段干木主要教习魏国的公室贵族,并请子夏能够对自己的子弟能够指点。4 Q! u& ~1 w0 s# J5 _! x& ]( @% [
魏国本来对儒是不重视的,魏国的文化与韩国一样,起初受卫国的鬼谷文化影响最大。
9 i f+ u" O. u& i* ?' E% i7 M魏文侯时,使用大臣不看出身,重视能力,提拔了很多平民和有戎狄背景的人才,魏国的贵族很少得到重用。魏文侯重用的最重要的两个人物吴起和李悝都是来自卫国的平民。乐羊、西门豹是魏国的平民。翟璜是戎狄出身。只有魏成是魏文侯的弟弟,出身贵族。而魏文侯以后,魏国的大臣结构由于魏文侯对鬼谷学派和西河学派的融合,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 P' _5 e! n4 d3 O9 x: I在段干木及得到其真传弟子的教授下,魏国的公室贵族出现了大批的人才,如公叔痤、公子昂,成为魏国高级官员的一个主要群体。田子方的后学逐渐融入到段干木这一支。8 W& f: r2 `4 r+ R/ m
魏国大臣的另一个集团则是受鬼谷文化影响出身平民的人,其中以公孙衍和庞涓为代表的西河出身的很多。) `7 F9 s/ J9 R$ p S0 @9 g
这两个集团在魏文侯以后的魏国政坛争夺很激烈。后来,受西河学派影响很大的贵族集团占了上风,魏国逐渐衰落了。
# T0 J& J* O7 W6 A而公羊高和谷梁赤这两支,很少出现有政绩显著的高级官员。
: ^+ u" C" p/ N1 O$ J3 i s西河学派与鬼谷学派的争斗,在魏文侯在世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7 y! S |6 n! f' X) O4 D
鬼谷学派虽然不象西河学派这样大张旗鼓地收徒讲学,但也在不断地表达不同的学术见解。其中最突出的一个事件,就是吴起与公羊高、谷梁赤对春秋的争论。# p/ ^ k& Q$ K6 F. ^# ?! U, L
历史是当时贵族和士人教育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学科,而春秋是必讲的一门课程。但由于春秋只记结果,不记过程和背景,如何解释春秋记载的历史事件的真相,就成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了。6 W. K J$ j2 R; p* \
魏文侯出于控制士人的目的,拔高在学术上并不是很深透、比较迂腐的公羊高和谷梁赤的地位,使公羊和谷梁学派的忠君思想深入士人之心。
4 q* L& Q( ]# o+ h8 B2 Y而吴起由于早年投身曾参被逐的经历,对腐儒产生了很大的敌视情绪。
) ^4 g, d, U# P8 _吴起根据自己对春秋的理解,作了一本左氏春秋传,与公羊春秋传和谷梁春秋传相抗。吴起对春秋的见解要更符合实际,更符合政治军事斗争的实际,但是魏文侯不想让更多的人了解政治、军事斗争的实际情况,对左氏春秋传很少宣扬。由于魏文侯的扶植,公羊与谷梁两派占了上风。吴起对此很郁闷。
9 k8 S5 u' m: z$ e0 M7 [/ D子夏在西河没有几年就去世了,但其在西河的象征意义却长期存在,魏国取代鲁国成为中原各国的文化中心。魏文侯尊子夏为师的政治效果十分显著。
5 Z; p, [3 u. T$ |" j7 t$ i+ D魏国之所以能够称霸百年,一方面是由于强大的军事实力,另一方面就是因为魏文侯把魏国变成了中原各国的文化中心。3 u6 U( D9 l$ F( U: Z" h4 E/ O
占领中山
6 O3 o- @6 X8 U# p( \随着魏国的不断强大,赵国的逐渐下滑,赵、魏两国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魏国的实力超过了赵国,也超过了韩国。& E" n2 S3 L1 z: |$ H
赵国在赵献侯后期,国力开始衰败,中山对赵国的威胁越来越大。赵献侯死后,赵烈侯即位,中山对赵国的攻势更猛了。0 \7 S* c0 v; z% e& @
赵国向魏国求救,魏文侯虽同意帮助赵国消灭中山,但是要赵国以智地作为魏国攻打中山的回报,赵烈侯同意了。智地位于魏国本土的北部,是赵襄子当年压在魏国头顶上的一块大石头。经过不断的努力,魏文侯终于解决了这块多年的心病。
# X) P; ~2 T- P+ p: V8 I( B韩国在向南发展、攻击郑国的进程并不顺利,郑国在楚国和宋国的帮助下,屡次击败韩国。韩景侯也开始寻求魏国的帮助。
( w$ E6 V/ E2 p |( v" v, ~# O0 g魏文侯三十八年(公元前408年),魏国在解决西河战事后,便开始进攻中山。应韩景侯的请求,魏国帮助韩国打击宋国,以便于韩国向郑国发展。魏国的势力延伸到了黄河以南。( `% G& h: x5 H" Q! t9 P
中山与魏国并不搭界,中间隔着赵国。在名将乐羊的率领下,魏军越过赵国攻击中山。
h6 N, L$ o' s/ U0 B, p/ ]中山是白狄族后裔建立的国家,此前由于赵襄子夺取了代郡,代郡与邯郸对中山形成了南北夹击之势,中山很紧张。赵襄子死后,赵献侯没有保持住对中山的压力,被中山反击得手。赵烈侯接手赵国时,正是中山在对赵战争中节节胜利之际。
' L3 X$ f4 a7 X在乐羊的出色指挥下,训练有素的魏军苦战三年,在魏文侯四十年(公元前406年),终于攻破了中山国,解除了中山对赵国的威胁。
' t; L& E; @( }6 z中山是一个古老的国家,魏军虽然占领了中山,但中山人不服,叛乱时有发生,中山的局势仍然很动荡。魏文侯让能力超群的太子击来治理中山。魏文侯把中山国的灵寿(今河北平山)封给了攻破中山的功臣乐羊,派乐羊率部驻守中山。魏文侯任命李悝为中山相,辅佐太子击治理中山。在太子击、李悝、乐羊的努力下,中山的局势逐渐稳定了。( w& u( \, t$ m4 v+ I9 S8 V6 F
魏国在占领中山后,比中山对赵国的威胁还要大。# z6 Z5 b3 G- p8 O# ]$ F6 {8 h! |' Y# V
魏文侯在出兵帮助赵国攻击中山的时候,命令魏军在沿途占领了不少属于赵国的地方。
9 f/ [( a. r, Y魏文侯在出兵帮助韩国攻击宋国的时候,命令魏军占领了魏军进军路过的河内地。
; f; B* s/ f5 O0 S( c对齐战争
1 I8 S- \% C, a# c% c5 h; T魏文侯四十一年(公元前405年),齐相田悼子去世,执掌齐国政权的田氏家族发生内乱。
. h# S& R7 Z9 J, Q2 f7 u# l) u0 ?田会占据廪丘(今山东鄄城东北),请求赵国收留,赵烈侯同意了。廪丘与赵国并不相连,中间隔着卫国。在田会投赵前,齐国的势力已经渗透到了卫国,以廪丘为据点,已经控制了卫国在赵国与齐国廪丘间的这一大片土地。田会投赵,并不是以廪丘这一个城池,还包括廪丘附近为齐国控制的这一大片卫国的土地。这一片土地,与濮阳和陶都很靠近,商业价值极大。/ P7 w& }9 y# e7 r$ ~& O
结果,赵国收留田会、占据廪丘的行为,引起了田悼子的接班人田和的强烈不满,田和命田布率军进攻赵国,赵军不利。8 D/ r9 L. c7 }2 y
于是,赵烈侯便请魏文侯和韩景侯出兵相助。赵、魏、韩联军与齐军大战一场,杀死齐军三万人,并且获取了大量的战略物资。3 O. |, a, z& P! e/ Q9 w% U
魏文侯四十二年,赵、魏、韩联军大举进攻齐国,一直攻到了齐国的长城,田和被迫割地求和。赵、魏、韩在与齐国的战争中,获得了大片的土地。魏文侯为了使新得到的齐国土地与此前占领的河内地区相连,便攻占了卫国朝歌附近的几座城市。3 @" O+ b* x2 @$ M6 M$ C! P
周王室支持! S- o( C+ E, e( ~& Z% `$ {! U
魏文侯四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承认赵、魏、韩三国为诸侯,补办了三晋立国的法律程序。; v2 _" [& {0 i/ m
周威烈王承认三国为诸侯,无异于是对赵、魏、韩三家分晋这一严重叛乱的支持,严重地损害了周王室的声威。5 J( m2 a" c4 ]) F. w: c" W
晋国长期以来是匡扶周王室的重要国家,赵、魏、韩对晋公室的叛乱本来应该受到周天子的严厉谴责,而周威烈王却承认了赵、魏、韩三国叛乱的合法性,这让周系统的国家很寒心,周王室的支持者更少了,号召力也因此而大减。
3 V4 S3 K1 r5 R4 J. S4 E出击楚国
$ S! }- ^! N8 K+ J* ?4 {由于赵、魏、韩向黄河南岸发展,进攻郑国和宋国,与一直想要控制的楚国发生了利益冲突。# {: c" N2 J; J
于是,三晋与楚国发生多次激战,楚国被三晋连续击败,中原土地连丧,魏国则在中原站稳了脚跟。
# l5 u3 D. S; {2 Q( f与赵之争1 l( Q! f1 C) A b
魏国占领的齐地与朝歌地区相连后,魏国在漳水与黄河之间就有了一大片土地,对突入卫地的赵国都城中牟威胁极大。
; b) ]0 O. e) t6 `1 Y3 s. I% ?赵烈侯虽然对魏文侯对赵国的压迫很不满,但由于此时魏国十分强大,魏文侯又巧言令色,打着三晋联合发展的旗号,因此赵烈侯还没有与魏国决裂的勇气。魏文侯的三晋联合,实际上是以魏国为中心,拉拢韩国,借着联合发展的机会,削弱赵国。
% ~0 G$ {. q9 |" h赵国虽然也可以得到一些好处,但付出的代价很大。魏文侯的巧取豪夺,与当年赵襄子的手法一般无二。
) ]0 x( F% `4 l( |+ F魏文侯打着驱逐齐国在卫势力的名义,将齐、赵一直争夺的漳水南岸地划入魏国的势力范围,赵国在漳南经营多年的辛苦白费了。6 N- F1 g* v0 @7 P* v3 f
魏文侯顶在漳水向南最突出的部位,设立了邺县(今河北磁县东南邺镇)。邺县的设立,使赵国南进中原的战略构想遭到了迎头一击。
! \# `$ m( R" ^2 Y, _( Q赵都中牟的前方是朝歌,东方是汤阴,都是魏国的重要军事据点。中牟的西方是太行山,无发展的空间。邺设在中牟的身后,使本来就突入卫地的中牟显得更加突出,更加孤立,十分危险,根本不适合作为国都。邺顶在了赵国南进中原的战略基地邯郸的正南方,迎头拦住了邯郸的南进去路。
: _# r8 q, |( i# B6 b) P轶事典故编辑
4 _) i( I& g$ O2 i3 ~西门豹治邺城, q4 N# ~! f1 G3 t8 D) V2 H% M
邺是抑制赵国南进中原与魏国争利的战略据点,必须要任用一位能独当一面的大臣,才能担当这个重任。于是魏文侯选择了名声赫赫的西门豹。
, q% b' C: N8 }) g漳水经常泛滥涌向邺地,邺地的百姓深受水灾之苦。当地的三老、廷掾借为河伯娶妇平息水患为名,从百姓身上每年都搜刮大量的钱财。, S2 b$ G( C9 a6 J$ u" G* M) t
百姓中有好女子的人家,为了逃避被选中为河伯妇的厄运,纷纷逃往外地,终致人口流失严重。
# Q( u$ }7 _, F( i西门豹入邺后,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巧妙地制服了当地的三老和廷掾,废除了为河伯娶亲的陋习,止住了百姓的流失,为百姓节省了每年为
# f2 k9 {. O5 Q* u. g$ [8 l西门豹治邺城; j) b+ E8 r. T* H
西门豹治邺城; F+ W% z; m2 w# ]
河伯娶妇付出的大量赋税。9 i0 P2 p) N7 q0 ]* u8 Z. }( _: c
西门豹为了解决漳水泛滥和邺地盐碱化严重的问题,便在漳水南岸开凿了十二条水渠。这十二条水渠很好地完成了泄洪任务,消除了漳水泛滥对邺地的危害。4 \. j+ W, R* n! w: V
西门豹从这十二条水渠引漳水灌溉邺地,反复冲刷,改善了邺地的耕地质量。西门豹的治漳成功,使从前以多水患、田地贫闻名的邺地,变成了著名的良田。邺地的经济开始复苏,原来逃走的百姓又回来了。邺地处于赵、魏之间,离卫、齐很近,西门豹利用邺地的这个地理优势,鼓励百姓从事商业,获利颇丰。
2 g, O( I. T2 x邺地的百姓对西门豹都很感激,十分拥护魏国的统治。邺地在西门豹的治理下,成为魏国巩固的制赵战略基地,处于魏国中央政府的控制下。
. ?6 s' _& q' c4 s, R& x& s; j5 d5 f6 V0 `因此,赵国对邺虽然曾经采取过多次的进攻,但是却无法巩固地占领,魏军在邺地百姓的支持下很快就能赶走赵军,夺回邺地。赵国由于无法突破邺地对邯郸的封锁,赵国于是便一直无法南进中原。
# ]+ Q* G, ~- j p1 I- Z; q( D( Z魏文侯五十年(公元前396年),魏斯去世,太子击即位。
U4 @% f& m" s$ T1 ~! u e文侯从谏" l7 l- a: f, y: i. [" ?
魏文侯派乐羊攻打中山国,攻破中山国后,魏文侯把中山封给他的儿子击。魏文侯向群臣问道:“我是怎样的君主?”,群臣都说“您是仁爱的君主。”。任座说:“您得到中山,不把它封赏给您的弟弟却把它封赏给您的儿子,怎么能说是仁君?”,文候发怒了,任座跑了出去。文侯又问翟璜,翟璜回答说“您是仁君。”,文侯问道:“您凭什么知道的?”,翟璜回答道:“臣听说国君仁爱臣子就直率。刚才任座的话直率,我因此知道您仁爱。”。文侯高兴了,就让翟璜叫任座回来,他亲自下堂迎接任座,把他当作上等客人。 [2]
1 |: [0 z4 M! i$ t4 {5 k意义# O/ d: L. D+ A* x- c" S2 r c6 q
这是一件小事情,以魏文侯使乐羊取了中山国,然后将中山国与了其子的事情为引线,道出了帝王将相的生存之道。6 W( q+ r: ~& {9 \9 l2 G# {
人皆有私心,却要与大局相权衡。5 F& `( u2 }0 i8 B
文侯虽贤达,却也难免生出些护短之心,取了块不错的土地,首先想到的是留给自己的儿子,却被大臣任座指出不妥。事实上,后世江山都是儿子的,那么把一点眼前利益给了可以帮他稳固江山的人,又有何不可呢?
% u+ ~9 e, p6 Q3 J9 n& j2 n' \所以在这件事情上,君主没有臣子豁达。更幸者,臣子中贤达者有二。试想如果翟璜不能及时指出魏文侯的过失,那么文侯也不可能知道自己正在犯着一个极为严重的错误,那么他也就连“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的机会都不会有了。
2 ^$ ~' v( h" g2 G/ v& q皮之不存,毛之焉附
% O2 A2 K8 N2 w- V2 D1 v2 p$ f% b4 r7 j, z5 c6 \4 ^' {' E
一次,魏文侯出门游历,看见一个路人将裘皮衣服翻过来穿然后背柴火。魏文侯说:“为什么将裘皮衣服翻过来背柴火?”,那人回答说:“我爱惜它的毛。”,魏文侯说:“你不知道它的里子没了,毛就没地方附着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