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曹东义 于 2020-4-20 18:01 编辑 , O& Y- S, b* m6 t9 r
. V* R" v) J0 c3 S1 N扁鹊诊赵简子,是十分重要的历史资料,不能否定 : L" w- _; q2 f& [! a# \' |2 } S
1 [/ x/ i* W' M! x3 O; N: o; [
曹东义 # W, ]9 o8 j9 f
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 a; |$ r: G! U6 I2 |5 P6 P' P+ n7 V* N
% E: o4 m5 \, F3 x! y6 U
司马迁在《史记·赵世家》《史记·扁鹊传》之中,都说扁鹊给赵简子(?-前476年)诊病,但是此前很多资料都说他生活于公元前407-310年。
f. i" |1 v. U+ |/ p3 @ 如果扁鹊公元前407年才出生,他怎么能够去为公元前476年就去世的赵简子看病?
" `* O. ?5 e" z8 I7 W 难道,司马迁说错了?9 c* @# y6 f/ e9 d1 H" W/ h
这个“公元前407-310年”是如何出笼的?依据在哪里?可信吗?1 v+ ~. J$ {% X
下面依据曹东义主编的《扁鹊神医之谜》(1996年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有关资料,介绍如下:: y. T' Y6 o: X- E
& m/ o% d% J3 n; i, m! f% D4 _/ z2 j1 U% g5 p. U; h
扁鹊诊赵简子先见于《赵世家》,又载于《扁鹊传》,可见司马迁是很重视这则史料的。但其中掺杂不少看似“迷信”的成分,对此,远在汉代的王充在《论衡·纪妖篇》中,提出“《赵世(家)》多神何也”的疑问。 近贤孔健民先生认为,扁鹊诊赵简子整个故事都是“赵国贵族的造谣”,却没有指出其为何“造谣”,何时、何人“造谣”; 卢南乔先生虽持比较谨慎的态度,未全部否定这则史料,却说这是扁鹊于二百多年之后,在邯郸与人论说或“遥断”赵简子的病情; 郎需才先生认为是赵武灵王及其史官把扁鹊“打扮成一个披着神秘外衣的巫者”。 何爱华先生研究扁鹊多年,几次大声疾呼“本着弃其糟粕,吸取精华的原则,应当毫不犹豫地把秦越人为赵简子看病,这种与医疗活动毫不相干的古代封建糟粕,彻底地从秦越人的生平事迹中清除出去”。 现今的《医古文》教课书中己删去此节之中有关赵简子见天帝的文字,大家不知道还有这样的记载了。 多年前,我们都信奉历史唯物主义的,赞成科学反对迷信,但不应该把我们的观点强加给古人。 我们有义务,澄清历史的本来面目,把公道还给秦越人。 我们更看重扁鹊诊赵简子这个枚事之中,它是否包含着历史真的实性,而不是宣扬被篡改,被扭曲了的记录。 唐代刘知几在《史通·直书》中说:“虽古人糟粕,真伪相乱,而披秒拣金,有时获宝”。 扁鹊诊赵简子的故事,正是这样一种“伪中见真”的史料,只要我们去伪存真地仔细辨别,是不难发现其中的可贵之处的。 扁鹊诊赵简子,这个故事的宗旨: 郎需才先生说:“赵简子昏厥七日半.原来是去见天帝,天帝告诉他五件事:(一)令他灭范、中行二卿;(二)他的儿子(赵襄子)将克代、知氏;(三)晋国七世后将被韩、赵、魏三家瓜分而亡;(四)他的后代(赵武灵王)将改政胡服,并略中山及胡地;(五)天帝将以胄女姚配他七世之孙(赵武灵王)。这五件事,几十年和一百几十年之后竟都一一丝毫不差地实现了。在这里,名医扁鹊竟被打扮成了一个披着神秘外衣的巫者”。 郎需才先生的分析很有道理,但是,谁栽赃给扁鹊的呢?
3 o* i+ A3 O6 b$ k$ @0 F* l1 E 郎需才先生说:“打扮扁鹊出场的不是别人,正是赵简子的七世孙赵武灵王和他的史官,他们这样做有三项重大的政治目的:(一)他要改成胡人装束便于练习骑马射箭,进行军事改革.以积极地对付邻近善于骑射的胡人的威胁,并企图进一步扩大疆域,但遭到群臣的反对,这怪病就是让反对他的人知道,他所以胡服骑射,本是天帝早在一百多年前就选定他执行这个任务了;(二)他立孟姚为后,废太子章而立孟姚之子何为太子,也引起各方面的不满,他要平息众怒,便说孟姚是天帝亲赐之女;(三)把他和当时人们所崇拜的创业祖先简子、襄子联系起来,以增加赵国臣民对他的尊敬和信服。简子距武灵王将近二百年,扁鹊到底给简子看过病没有?当时人和以后的人都无从查对,不易找出破绽,这恐怕也是选择简予患病,扁鹊诊病的原因之一吧。另外,扁鹊是当时流传的古代名医,让扁鹊诊病,就更加强了怪病的说服力。” 赵武灵王(前340年-前295年)推行胡服骑射的改革措施,确实遇到了很大的阻力,但他克服这种阻力主要靠以理服人,其申明大义的深刻哲理,至今仍闪烁着夺目的光辉。他的叔父和大臣们皆被他说得心悦诚服,革政胡服得以顺利推行。 但他毕竟是两千多年之前的人,为了实现他的宏图大志,他有可能采取篡改历史或编造谎言以“上合宗法”。
, V b+ X( S t. M
然而,郎先生忽视了故事的“主题”,赵简子怪病的主要内容是为消灭当时势力很大的晋卿范氏和中行氏而编造的政治谣言,是董安于舍身存赵的一个策略,而不是赵武灵王凭空捏造的谎言。 今本《史记·赵世家》记述赵氏与范氏、中行氏冲突事件的文字顺序有错简,因果颠倒.如其中云:“晋定公之十四年(公元前498年),范氏、中行作乱。明年春,赵简子谓邯郸大夫午曰:归我卫贡士五百家,吾将置之晋阳’。赵午诺,归而其父及兄不听,倍(背)言。赵鞅捕午,囚之于晋阳,乃告邯郸人曰:‘我私有诛午也:诸君谁欲立?’遂杀午。赵稷、涉滨以邯郸反。晋君使籍秦围邯郸。荀寅、范吉射与午善,不肯助秦而谋作乱,董安于知之。十月范氏、中行氏伐赵鞅,赵鞅奔晋阳。”前文已云:“晋定公之十四年,范氏、中行氏作乱,”后文又云:“明年……荀寅(即中行氏)范吉射与午善,不肯助秦而谋作乱。前后次序互相矛盾,文有错简是肯定的。 《左传》鲁定公十三年(公元前497年)叙述这件事的因果关系是正确的.文如下: : j( T* I. N6 A
晋赵鞅谓邯郸午曰:“归我卫贡五百家,吾舍诸晋阳。”午许诺。归,告其父兄,父兄皆曰:“不可,卫是以为邯郸,而置诸晋阳,绝卫之道也.不如侵齐而谋之。”乃如之.而归之于晋阳。赵孟怒.召午,而囚诸晋阳。使其从者说剑而入,涉宾不可。乃使人告邯郸人曰:“吾私有讨于午也,二三子唯所欲立。”遂杀午。赵禝,涉宾以邯郸叛.夏六月,上军司马籍秦围邯郸。邯郸午,荀寅之甥也;荀寅,范吉射之姻也。而相与睦,故不与围邯郸,将作乱。董安于闻之,告赵孟,曰:“先备诸?”赵孟曰:“晋国有命,始祸者死:为后可也。”安于曰:“与其害于民,宁我独死,请以我说。”赵孟不可。 5 k. h* Q) D2 v: M& u; W
从文中不难看出,赵简子杀赵午之后,由于赵午与范氏,中行氏是亲戚,关系十分密切,赵简子杀了邯郸赵午,才激化六卿之间矛盾,形成一场互相兼并的斗争。在此之前,不可能凭空制造上帝要赵简子杀范、中行二卿的政治谣言;在此之后不久,赵鞅就恢复了正卿的职务,复出于朝,奉晋君之命讨伐范、中行氏,己没有必要制造所谓上帝的“帝命”了。 我们不能设想二百年之后,赵武灵王因为推行胡服骑射的阻力.需要制造这样一个具有很強的时间限制的“帝命”。 另外,如果赵简子的怪病与董安于无关,或其中没有什么政治阴谋的话,我们就很难解释董安于的死因。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还得引用《左传》有关文字。“定公十三年”云:“秋七月:范氏、中行氏伐赵氏之宮,赵鞅奔晋阳,晋人围之。范皋夷无宠于范吉射,而欲为乱于范氏;梁嬰父嬖于知文子,文子欲以为卿;韩简予与中行文王相恶;魏襄予亦与范昭子相恶。故五子谋,将逐荀寅而以粱嬰父代之;逐范吉射而以范皋夷代之。荀跞言于晋侯曰:‘君臣大命,始祸者死,载书在河。今三臣始祸,而独逐鞅,刑己不钧矣。诸皆逐之。’冬于一月,荀跞、韩不信,魄曼多奉公以伐范氏,中行氏,弗克。二子将伐公,齐高强曰:‘三折肱知为良医。唯伐君为不可,民弗与也,我以伐君在此矣。三家未睦,可尽克也。克之,君将谁与?若先伐君,是使睦也。’弗听,遂伐公。国人助公,二子败,从而伐之。丁未,荀寅,士吉射奔朝歌。韩魏以赵氏为请。十二月辛未.赵鞅入于绛,盟于公宮。” ) P3 t6 }# P7 H k$ E
可以看出,在整个事变过程中,范氏,中行氏由于与知伯,韩、魏三家有矛盾而被逐,赵简子不允许董安于“先备诸(先下手)”,准备“后发制人”,坐以待变.没有采取什么主动行动,为什么却造成“三臣始祸而独逐鞅”的局面?为什么事变后,还要以“始祸”罪杀董安于? 《左传·定公十四年》云:“梁婴父恶董安于,谓知文子曰:‘不杀安于,使终为政于赵氏,赵氏必得晋国。盍以其先发难也.讨于赵氏?’文子使告于赵孟曰:‘范,中行氏虽信为乱,安于则发之,是安于与谋乱也。晋国有命,始祸者死。二子既伏其罪矣,敢以告。’赵孟患之。安于曰:‘我死而晋国宁,赵氏定,将焉用生?人谁不死.吾死莫矣。’乃缢而死。赵孟尸诸市,而告于知氏曰:‘主命戮罪人.安于既伏其罪矣,敢以告。’知伯从赵孟盟,而后赵氏定.祀安于于庙。” 上文所说的,董安于所犯“发之”之罪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孔颍达疏曰:“安于请赵孟‘先备’,赵孟不从其言,则安于其无罪矣。但安于之谋国人闻之,梁婴父惧其知(智)谋,恐赵氏强盛.假此事而罪之,赵鞅叛而得还,不敢违命,故安于自缢死耳。” 这种解释是难以服人的。 首先,董安于是赵简子的心腹重臣,他们之间商议的事情即使不十分保密,也未必“国人闻之”;再者,“先备诸”是人将攻我,我先做些御防,完全合理合法.何罪之有? 孔夫子说“赵鞅以晋阳叛”也不是他杀赵午,因为董安于劝他“先备诸”时他还担心“始祸者死”,这说明他当时还未肇祸,或者这个祸不是杀邯郸赵午。 笔者认为,董安于“发之”的始祸罪就在于他妄说帝命,预言:“晋国将有大难,主君首之。帝令主君灭二卿,夫熊与罴皆其祖也。”荀寅由于世将中军,故又称中行氏,他与范氏当时的力量很强大,所以知伯、韩,魏三家奉君命伐之也没能取得胜利。他们二家联合起来进攻赵简子,这对赵氏家族是很危险的,是赵氏孤儿复立之后遇到的第一次危及社禩存亡的紧要关头,董安于为了唤起民众,鼓舞士气,才大肆宣扬上帝让赵简子灭二卿的政治谣言,他唯恐赵人不知,无所准备,而大造舆论。不料人多口杂,传入范、中行耳中,他们本“欲作乱”,再加上这一借口,兵变乃起。所以,知伯说:“范,中行氏虽信为乱.安于则发之”。董安于借“扁鹊诊赵简子”的故事,编造“帝命”,意在唤起赵人杀敌卫家.是他“舍身存赵”的重大政治计谋,有大功于赵氏,故虽其自杀、被弃市,后“赵氏定”,而得配食于赵氏祖庙,永享赵祀。
" l3 Y, B& d% Z8 F. {" b0 s/ X$ s
董安于为了取信于民,在制造帝命时借用两个影响很大的事件,一是秦缪(穆)公勘平晋乱的例子,一是扁鹊诊赵简子的事例。 《史记·封禅书》云:“秦缪公立,病卧,五日不寤.寤乃言梦见上帝,上帝命缪公平晋乱。史书而记,藏之府。而后世皆曰秦缪公上天。” 秦穆公平息晋乱,这件事在赵简子时代,是事过不久的生动事例,人皆知之,故董安于借来仿制,想取得同样的效果。 扁鹊诊赵简子之事,或在事变之前,或在事变之中。 若扁鹊诊赵简子在此事之前发生,那赵简子就是真的“五日不知人”经扁鹊诊治而愈,赵简子为此赏他四万亩田。这件事在国人记忆中是很有影响的大事,但赵简子病中或病后说过什么胡话,一般人是不会知道的。董安于利用了这一点,出示他加工过的所谓“受言而书藏之”的“原始记录”向众人解释说:上帝早就让赵王灭范氏、中行氏,现在他们果然要作乱,我们只好替天行道了! 如果此事之前,扁鹊没有诊过赵简子,他可以让赵简子装病,对外宣称“昏迷不知人”急召扁鹊诊治。扁鹊不知是计,诊断的时候,只见赵简子虽闭目而卧,却气色不改,尺肤不热,血脉不乱,呼吸调匀,故出而云:“血脉洽也,而何怪!……不出三日必间”。 装病的赵简子,当然能在预定的时间中醒来。 赵简子醒后说的“谵言胡话”自然没有什么责任。 这正是董安于挺身而出所说的那句话:“请以我说(杜预注:晋国若讨,可杀我以自解说)。”
, q' b) L- m0 i* f
细心的学者可能要问,扁鹊秦越人在赵简子那个时代,能不能凭脉象决断预后?赵简子“赐扁鹊田四万亩”,是否合于当时礼法? 笔者认为,扁鹊秦越人在那个时代,是完全可以做到以脉决断病情的。因为在此之前50多年前,有一则医史故事,使我们相信这决非耸人听闻。 《左传·襄公二十一(公元前552年)》记载,楚国申叔豫为了政治避难而称疾不朝,当时“方暑,阙地,下冰而床焉,重茧衣裘.鲜食而寝。楚子使医视之,复曰:‘瘠则甚矣而血气未动。’” 文中,申氏卧冰绝食,身体羸瘦,酷似大病不起之状,楚医却能断定他“血气未动”,没有疾病。 . 我认为,楚医候血气的方法,不可能是望诊,因为申叔豫装病,他决不会让自己满面红光,两目炯炯有神。所以,楚医见他虽瘠瘦困乏,但“血气未动”,其诊法极有可能是切脉得知。 《素问·脉要精微论》认为:“气血未乱”是平人之脉.通过切脉可以“决死生之分”。 司马迁认为扁鹊诊病时虽能四诊合参,却特以诊脉为名。“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秦越人比楚医晚50多年.又精于诊脉,他通过诊脉断定患者赵简子,预后良好是可以做到的。更何况,赵简子的病,有可能是装出来的呢。
# d' \' d0 p, F) W4 H. k* O, g
赵简子赐扁鹊田四万亩,也是有可能的。 赵简子“虽名晋卿,实专晋权,奉邑侔于诸侯(《史记·赵世家》)”,是一个大的上地所有者。他在魯哀公二年(公元前493),曾悬赏说:“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扁鹊受四万亩田,并不过分。 《左传》多次记载象郑、卫国那样的小国,还时常封臣下六十邑。井田制时,“邑有四井,井有九家”,六十邑约合20万亩.赐扁鹊四万亩田约为十邑,这对赵简子来说不过是九牛一毛。 - h6 E4 T8 k" g+ ]% e( S
如上所述,笔者认为,赵简子怪梦的主要内容,是预言上帝让他消灭晋卿范氏、中行氏,在这场晋国六卿之间的兼并战争中,他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是“赵氏孤儿”嗣立之后赵氏又一次面临灭绝的重大历史关头,他的才臣董安于为此献出了生命,原因就在于董安于公开散布了上帝让赵简子灭二卿的政治谣言。 / U9 m* B$ O9 O1 k
我们所以认定“赵武灵王及其史官”不是打扮扁鹊出场的原因,还在于“赵武灵王及其史官”,不仅仅在董安于旧记的帝命中,附添了关于他这“七世孙”的事,而且,在赵襄子为了反灭知伯,而编造的“神命”中,也加了补笔。 9 R6 F5 s6 q8 Y# _, S$ R% |
《史记·赵世家》云:“知伯(?—前453 ,知或作智,即知襄子)怒,遂率韩魏攻赵,赵襄子惧,乃奔保晋阳。原过从,后(掉队了),至于王洚,见三人自带以上可见,自带以下不可见。与原过竹二节,莫通,曰:‘为我以是遗赵毋恤’。原过既至,以告襄子。襄子斋三日,亲自剖竹,有朱书曰:‘赵毋恤,余霍泰山、山阳侯天使也,三月丙戌,余将使女(你)反灭知氏。女亦立我百邑,余将赐女林胡之地。至于后世,且有伉王,亦黑龙面而鸟噣,鬓糜髭髯.大膺大胸,修下而冯左衽,界(介)乘,奄有河宗,至于休溷诸貉,南伐晋别,北灭黑姑。’襄子再拜,受二神之令。”
% @/ d( Q. w/ z1 _
知伯率韩魏之师,围攻晋阳,《战国策》云:“围晋阳三年,城中巢居而处,悬釜而炊,财食将尽,士卒病羸。”《赵世家》云:“三国攻晋阳岁余.引汾水灌其城,城不浸者三版。城中悬釜而炊.易子而食,群臣皆有外心,礼益慢。” 这时,简直是四面楚歌,危在旦夕。 赵襄子虽派张孟谈,离城去使离间计,与韩、魏共谋,击破知伯,但在“士卒病羸”,“群臣皆有外心”的情况下,要想取得反败为胜的结局,是颇为困难的。
: N) I9 X. I7 h6 P* x
笔者认为,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赵襄子才编造了“三神致天命”,让赵氏反灭知伯的政治谣言,有了鼓舞士气的力量。 赵襄子决不可能在三年、或一年之前,就能预见到“三月丙戌”反灭知伯的; 他在危难之中,編造帝命时,决不可能会奢望,他的后世子孙,能越过“侯爵”而成为“伉王”的。 过去等级森严,赵襄子死后.经过赵桓子、献子,到赵烈侯三年,赵氏始称“侯”。又经过赵武公、敬侯、成侯、肃傧,才到赵武灵王。 赵武灵王即位之初,还是赵侯,在胡服骑射之前,才改称王。
- x6 H6 d3 q+ b7 O- s
“三神命”中的“左衽”,即是胡服的代称;“介乘”是不用战车,而单人骑射之意。 ) |* B, G# i/ m) W4 M
如上所述,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主要靠说理,以理服,我们不能设想他为了合于宗法而凭空编造两个“致帝命”的故事,而是借用此前的“旧资料”,补充有利于自己的内容。 孔子“不语怪力乱神”。 杨雄《法言·重黎》云:“或问赵世多神,何也?曰:神怪茫茫,若存着亡,圣人曼云。”古代有作为的人对于神怪故事是不推崇的,赵简子、赵襄子迫于时事的险恶.不得不出此等计策,赵式灵王借而用之,使其革政措施顺利推行,可谓取之有道。 # C6 X. u; ~3 M$ H% \' B0 P
如果细辨原文,从文气上看,“及上君之后嗣,且有革政而胡服”和“至于后世,且有伉王”等字句,也有明显的转折,其附添、补笔的痕迹,也历历可见。 ! X3 `+ n: ^3 @/ \7 C& y. ]7 T3 \
既然我们认为赵武灵王及史官,篡改了董安于的旧说.那么,紧接着的一个问题是:赵简子当时有没有史官?有没有史记之策?
' u5 _% I, _5 ^9 k
赵简子虽为晋卿,却有自己的史官。《韩诗外传》云:“周舍(人名)立于门下,三日三夜,简子使问之,曰:‘子欲见寡人何事?’对曰:‘愿为鄂鄂之臣,墨笔操牍,从君之过,而日有记,月有成,岁有效也’。” 刘知己《史通·史官建置》云:“赵鞅(即简子),晋一大夫尔.犹有直臣书过.操简笔于门下。田文,齐一公子尔,每坐对宾客,侍史记于屏风。……此则《春秋》‘君举必书,之义也’”。 董安于30岁之前,当过赵简子的史官。 《国语·晋语》载,董安于自述:“方臣之少也,进秉笔,赞为名命,称于前世,立义于诸侯。” 《论衡》云:“古之帝王建鸿德者,须鸿笔之臣褒颂记载,鸿德乃彰,万世乃闻。” 为赵简子“迸秉笔,赞为名命”的董安于,担任过赵简子的史官,后来又成为他的心腹重臣,每有大事,常与之商议。 《淮南子·道应训》云:“赵简子以襄子为后,董安于曰:‘无恤(即赵襄子)贱,今以为后何也?’简子曰:‘是为人也,能为社稷忍羞’。” 由此可知,赵简子的时代,是有旧史存留的,扁鹊诊赵简子一事被记录于赵史,是可信的。因此,赵武灵王史官,篡改旧史是有可能的。 司马迁撰写《史记》时,曾经直接引用了大量赵史的史料(《虞氏春秋》等),《史记·赵世家》中多处使用“某某伐我”、“拔我某城”等第一人称,此与《春秋》文字为魯国史官所记略同。 司马迁《赵世家》和《扁鹊传》,引用的虽然是被篡改过的《赵史》,但我们经过辨别,不难看出其历史本来面目。
: J; o3 M9 e# ]
退一步说,不论扁鹊诊赵简子之事,是记录于董安于,还是伪出于赵武灵主及其史官,都向我们有力地揭示了这样一种结果:那就是扁鹊决不是秦式王时代的医生。 7 S% Q" `' J( [8 T4 D) r& U5 Y( y
因为,秦武王与赵武灵王,是同时代的人。 所以,李伯聪先生说:“我们看到,当代有几位学者,断定‘扁鹊是秦武王的同时代人’,亦即与赵武灵王的同时代人。他们尖锐地批评了那种认为扁鹊与赵简子同时代的观点,他们的观点和批评是否正确呢?现在,让我们假定是在2300年前的赵武灵王时代,提出扁鹊活动时代的问题,而且那时假如扁鹊正是一位仍然健在的,远近闻名的医生,请问,赵武灵王的史官,在捏造历史时,敢于把扁鹊的医学活动‘提前’将近20O年,使扁鹊与赵简子、董安于同时吗?于是,我们就不难发现,鉴定‘扁鹊诊赵简子’一事中真伪分野的关键所在了。捏造赵简子梦游钧天、捏造天帝预言赵武灵王要娶孟姚、行胡服革政的情节,这是作伪之目的和核心之所在,这是可以欺骗当时的大多数人,但却骗不了后世、特别是20世纪的大多数人的;另一方面,对于名医扁鹊和赵简子、董安于同时代这一点(包括对于扁鹊被赐田四万亩),作伪者是无须作伪,而且也不敢作伪的。(如果一个作伪者,竟然荒唐到把一个健在的名医,推到二百年前进行活动动,其骗局将彻底破产,其政治目的也就无从达到了)。某些学者由于看到‘扁鹊诊赵简子’一事的记载中有后人篡改和作伪之处,就不分青红皂白地否定一切,不再分析和考察有关记载是全伪还是真伪混杂这个关键的问题。有人甚至气愤填膺地将此事‘一揽子’地判定为‘封建糟粕’,‘呼吁’把此事‘彻底地从秦越人的生平事迹中清除出去’。我们认为这不是真正的科学态度;相反,这是同真正的科学态度背道而驰的。在这里还需要指出的是,否定‘扁鹊诊赵简子’一事真实性的郎需才同志,指责说‘名医扁鹊竟被打扮成一个披着神秘黑衣的巫者’,这是不符事实的。细读《赵世家》的原文,不难发现,虽然赵武灵王的史臣利用‘扁鹊诊赵简子’一事,‘添油加醋’编造了一些神奇的预言和谎言,但扁鹊所说的话中,却没有关于赵国未来的直接预言,而且扁鹊的话以‘血脉治也.尔何怪’作为基础,这与《扁鹊列传》云:‘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是恰相吻合的。” * w8 B r F3 J& j I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董安于不可能让别的时代的人,为赵简子诊疾;赵武灵王也决不会让秦武王时代的医生,去断他七世祖的病。所以,扁鹊秦越人与赵简子大体同世,是比较可信的。 1 L$ B+ Y a! i. k: ?7 s
+ U! m) J. o9 o, X" P) b, x/ 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