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曹东义 于 2021-2-8 09:03 编辑 " ? Z& Y, }% J- s1 q7 R) @
7 T: f: u6 v0 C/ D! A9 X五行是独特的东方智慧,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础 曹东义 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河北中医学院扁鹊文化研究院
8 M" A& G B; J' Y {, s1 @古希腊土水风火四元素学说,印度地水风火四大学说,都很有名,但是都没有“金”,它们没有意识到金属文明的重要意义。 在金属文明的基础上,中华民族有了《河图洛书》,有了五行学说。 这是一个把具体物变为哲学的升华过程,采用的具体措施就是“时空化”,把天地万物都放到时空之中,自然生成、整体生成,人在其中最为贵。 这个时空化的五行,是八卦的“简化版”,是由占卜的偶然预测,向常态化五行的转化,也是把人类金属文明成果“金”与自然物质水火土木杂合在一起的哲学体系。
8 u; l* N6 K T9 |% ~2 |, ? z/ `因此,2007年我主编的《中医药知识普及读本》,在说了“睁眼就可以看见阴阳”之后,紧接着就提出“没有人类五行不转”的观点。 2007年暑假期间,我在北京大学哲学系举办“复杂性科学与中医的复兴”研讨班期间,把这个观点向赵光武教授等做了简介,赠送了一部分图书。 下面是书里的一部分内容: 所谓五行,是古人总结的一套学说,主要用来说明万事万物的互相联系、互相资生、互相制约,达到生态平衡。是一个善于解决多因素平衡、和谐、共存的学问,是很可贵的理论方法。 五行的具体内容很简明,说的就是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以及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的关系。也就是金木水火土五种要素之间存在的相生、相克的复杂关系。 所谓相生,就是五种要素之间,都有“我生者”和“生我者”。比如,土生金,是说大地矿脉里含有金属,经过冶炼就能产生金属;金生水,是说金属的工具可以凿井挖渠,开掘水源,所以叫金生水;水生木,是说草木的生长,都必须靠水的滋润,没有水,就不会有草木的生长;木生火,是说草木可以燃烧变成火,这是古人经常做的事情,火是人类征服的第一个自然力;火生土,是说火热的阳光能够温暖土壤,使土壤充满生机,冬天的土地所以不能生长草木,就是因为没有火力,所以没有生机。 “我生者”是我的“子”,就好象是自己的孩子一样。“生我者”是我的“母”,就好象是自己的母亲。五行之中的每一个要素,都有生我者的“母”,也都有我生者的“子”。五行构成了生生不息的一个生物圈,一个彼此依存的生态系统。五个要素因此都是“亲戚”,是一个充满爱的体系,是互相资助的关系。但是,世界万物不仅需要互相资助的“相生”,还需要“相克”,也就是互相克制、互相制约的力量,才能建立平等和谐的体系。 所谓相克,就是相互制约。比如,土克水,就是土壤的堤坝可以制约水的流向,所谓“水来土挡”就是这个道理;水克火,用水来灭火,现代人都知道,但是古人知道这个道理,也许要摸索很久;火克金,烈火把矿石里的金属冶炼出来,应当是在古人掌握了制陶技术之后逐渐发现的,当然,用火锻造金属制造各种器具、工具,更是伟大的创举;金克木,是说金属的工具可以砍伐树木,可以收割农作物,可以造舟车、木器家具;木克土,是说草木的生长,可以改变土壤结构,使土地疏松而不板结,成为生机昂然的土地。 五行之间,是人类劳动参与其间的动态变化过程,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美丽图画。 五行之中每一行都不能缺少,缺少了一行,这个体系就不存在了;那一个要素也不能过分,过分了就会影响其他几个要素,其他几个要素就要发生响应的变化,通过相克和相生的作用,以便恢复系统的平衡。 尤其值得提出来的是,五行之中的水火木土都可以是自然物质,金却不是自然物质,而是人类劳动成果;五行之间的生和克,都必须有人类的劳动参与才能实现,没有人类活动的参与,五行不能成立,也不能“行”起来。 考古学证实,在金属被冶炼出来之前,只能是石器时代,大量金属工具的出现,才是五行学说产生的物质基础。 也就是说“土生金”,是人类通过冶炼矿石,然后才产生了铜铁白银,金属的产生是人类劳动的成果;“金克木”,也是人类的劳动过程,用金属的工具收割,用金属的工具加工木器;“火克金”的过程,就是人类冶炼金属的过程,也是人类打造金属器皿的过程;“金生水”的过程,也是人类挖井修渠,开掘水源的过程。 因此我们说,没有人类的创造,五行就建立不了,只能是木火土水四类物质元素;没有人类劳动的参与,即使有了五类物质,也不能“行”起来,而只好属于“五物”、“五元素”学说。所谓“五行”,就是五种物质元素,在人类劳动的参与下,运动起来,“行起来”,变化起来。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里的应用非常广泛,比如天的五气,地的五味,就和人体的五脏有着密切的关系。 春气通于肝,肝属于木。夏气通于心,心属于火。长夏之气通于脾,脾属于土。秋气通于肺,肺属于金。冬气通于肾,肾属于水。 春天多风,风吹着草木,使其生长,草木生长的特点是向上伸展和向下扎根,初生的草木的滋味多属于酸涩。因此,肝的功能就是主疏泄,升发条达,象树木那样伸展。因此,肝气舒畅,人的血液就流畅,消化吸收功能健壮。树木依赖水土,影响水土。因此,肝的功能正常与否,首先要看肾水是否充足,脾土是否健运。当然,木能生火,火能克金,所以肝的火气太大,就会影响肺气的宣发肃降和心血的流动、心神的安宁。 其他的四脏,也和肝一样,其功能是否正常,不仅关系到自身,而且会影响其他脏腑,这就是中医的特点,不单纯看一个脏腑,而是在整个体系里找平衡。想办法恢复五脏之间、脏腑之间的平衡,恢复脏腑与气血津液、五官九窍、皮脉筋骨肉之间的动态平衡关系。 五行学说的体系里,每一行都是平等的。在整个五行的体系里,体现的是和谐的,平衡的,动态的。谁也不能太过分,过分了就会引起一系列的变化,就会造成不和谐,就会影响其他的物质因素,就会产生疾病。同样道理,五行之中也不允许出现“一行太弱”,一行太弱也会影响其他几行,也会出现不和谐,会出现失平衡,会产生一系列的变化,会出现疾病。 五行学说强调的就是整体、和谐、动态、平衡。这种“理想状态”的出现,需要多元世界互相制约,需要大智慧。何谓大智慧?“道法自然”,就是天地日月星辰运动,形成四时五行。 因此可以说,五行学说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而产生的哲学思想,是善于解决复杂问题,构建和谐社会,提倡以人为本的哲学基础。是东方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化的优秀思想,是解决世界复杂问题的理论法宝。 时间与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在以往的哲学里,时间与空间是分别计量的,好象两条可以任意交叉的线段,只要时间与空间一结合,就会产生不同的物质。因此,以往总是把时间与空间分开说,用不同的理论分别计量,分别标识。在五行学说里,借助人的作用,时间与空间容为了一体。 天之五气,地之五味,本来是没有联系的东西,是互相隔离的,分别具有“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十种物质要素,然而借助人的五脏六腑,天之五气,地之五味统一起来,一起形成人,一起供养人。 当然,天之五气与地之五味分离,也可以促成人的死亡。 东西南北中空间的五方,春夏秋冬时间的四季,在五行的指导下,通过人体的五脏六腑结合起来了。 比如,东方配春天,属木;南方配夏天,属火;西方配秋天,属金;北方配冬天,属水;中央属土,与四季有关,主要配属于夏末秋初的长夏。这样的配属,就构成了时间上不间断,空间上不分离的整体、动态状态。 人体的五声、五色、五体、五味、七情、九窍等都可以用五行学说贯穿起来,形成完整的体系。 也就是说,人体五脏相关的哲学基础,就是五行学说。 人们经常提到《易经》与中医学的关系,大多认为两者关系密切,却又看不见中医的著作里引用《周易》的情况。 其实,《易经》里的医学内容很少,主要是在方法学上,可以启发人们的思考。而且,在方法学上,阴阳和五行学说已经把《易经》的精华,传借给了中医学。所以,中医的经典里,难以看到《易经》文字。 人们在解释《周易》八卦的时候,认为乾卦代表天,坤卦代表地,坎卦代表水,离卦代表火,艮卦代表山,兑卦代表泽,震卦代表雷,巽卦代表风。天地水火山泽雷风八种或者叫八类自然物质,基本上都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天然物质环境,八种物质之中并没有人的影响因素在内。 然而,八卦的地、山、泽可以合并为土;天、雷与火可以合并为火;风转变为木;水仍然是水。八卦之中的物质虽然丰富,但是不能含概五行之中的金。 也就是说,八卦虽然号称能综括万物,但是,缺少了五行之中的金。 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因为,金不是自然界固有的东西,而是人类劳动之后的成果。 八卦的形成不依赖金属,可以出现的比较早。 在金属未被冶炼出来之前,在金属工具不被普遍应用的时代,出现五行学说是不可能的。 在五行学说的体系里,火作为人类掌握的第一个自然力,已经有一百多万年的历史,得到了比在八卦里更加重要的地位;木也由于可以代表生命,也有了不同于在八卦只表示风的特殊意义;土作为凝聚了地、山、泽精华的代表,其地位也更加显著;水是这个星球最丰富的物质,也是生命赖以生存不可或缺的物质,其地位自然不容低估。 在八卦中,“巽”有时被解释为象征风,也有时被解释为象征木。《象传》解释15个含有三画巽卦的合体卦时,10次使用风来解释巽,5次用木来解释巽;坎卦多数情况下被说成是水的象征,有时也被说成是泉、云、雨的象征;离卦多被解释为火的象征,少数情况下被说成是明、电的象征。 《说卦传》把八卦与方位的八方联系起来,而且与身体的首腹足股耳目手口等肢体相配合,把八卦与马牛龙鸡豕雉狗羊等动物相配属,八卦的配属事物有逐渐“扩大化”的趋势,并且已经出现了“为加忧、为心病、为耳痛”等疾病的象征。 《汉书·五行志》说:“刘歆以为伏羲氏继天而王,受《河图》,则而画之,八卦是也;禹治洪水,赐《洛书》,法而陈之,《洪范》是也。圣人行其道而宝其真。降及于殷,箕子在父师位而典之。周既克殷,以箕子归,武王亲虚己而问焉。”“箕子乃言曰:‘我闻在昔,鲧陧洪水,汨陈其五行,帝乃震怒,弗畀《洪范》九畴,彝伦迪叙。鲧则殛死,禹乃嗣兴,天乃锡禹《洪范》九畴……’此武王问《雒书》于箕子,箕子对禹得《雒书》之意也。”颜师古注曰:“取法《雒书》而陈《洪范》也。” 由此可见,传说的八卦起源于伏羲时代,比较早;五行学说形成商代之前的禹,晚于八卦学说的出现,有所借鉴,也有所取舍。 五行不仅简化了八卦的“基本单元”,由八个要素简化为五个要素;而且去掉了借助“道具”复杂运算的神秘外衣;使金木水火土之间的联系更加广泛、普遍、严密。 五行去掉了八卦的“偶然性”、“随机性”的推算结果(即每一次求卦,结果都不一样),形成了经常存在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理论体系。 五行学说还解决了阴阳学说的某些不足,让世界上复杂万物之间的联系除了对立统一之外,还有了生克制化、因果乘侮等复杂的联系形式。 比如,男女是阴阳对立的,但是母亲与儿子之间除了阴与阳的不同属性之外,还有相生、相养的人伦关系;水火寒热除了阴阳的属性对立统一之外,还有不同地域、季节的差异;相同的水火过剩或者不足,在不同的季节、地域,引起的结果将会截然有别。这种复杂的关系用五行学说处理起来,比阴阳学说更加得体。 在中医理论的奠基著作《素问》《灵枢》《难经》之中,我们见到了丰富的五行学说的内容,却没有发现八卦的文辞。 作为六经之首、中华文化源头的“易学理论”,已经被阴阳五行学说替代,它们与原始的医学知识互相融合、交织在一起,彻底摆脱了“巫师”“巫术”的影响,摆脱了迷信,走向了科学,形成了完整而系统的医学理论,指导着中医学不断发展、进步、完善,一起走到了21世纪。 在与现代科学的交流与冲击中,阴阳五行学说仍然以它深厚的底蕴、宽阔的视野、善于解决复杂问题的优势,引领着中医药学,安全有效地治病与养生,并且正在逐渐走向世界,走向辉煌的未来。 4 X# ^3 d& h8 }. U& 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