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会长不容易,传播学术有压力 曹东义 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河北中医学院扁鹊文化研究院 8 E2 Y4 V6 E5 g) g6 F- V2 [* `# f
h( |% ~& P1 h8 t7 I9 i
“以长为师”是中华文化的一个传统,在某些行政区、机构、团体之中,能成为“某某长”,大约可以衡量一个人的成就。 我当过组长、班长、研究室主任、内科主任、医研科长、业务副院长等,但是我觉得可以涵盖我人生成就的应该是“会长”。在职的时候,就当了某些会长;退休之后,我仍然是有些学术组织的会长、副会长。退休的时候,介绍我主要学术兼职,是这样写的: 曹东义主任中医师,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原副院长、河北中医学院扁鹊文化研究院院长、裕华区政协委员。河北中医学院硕士导师,河北省第四、第五批中医师带徒老师。农工党河北省委会文史理论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传统中医学会会长、中国药文化研究会药食同源分会会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一技之长专业委员会会长、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亚健康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扁鹊医学与文化研究分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哲学史学会中医哲学分会常务委员,河北省中医学会常务理事、河北省中医药学会张仲景学术思想研究会主任委员、河北省自然辩证法学会委员,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专业常务委员。《国医年鉴》副主编等。 我发挥作用的主要领域是学会,因此,可以被称为“曹会长”。 学会是学术组织,也是大家交流的平台,开会可以认识很多人,学到很多知识。因此,我乐意用会长代表我达到的高度
6 E3 _) e5 L2 I: M. g' K0 S5 r
9 @/ B1 p! i3 F2 K- G v& \
我当过几个会长,什么时候当的会长,有的记忆不准确了,也有一些因为编辑《中医药与健康杂志》而保留了一些信息。我当会长基本都是近十年的事情,有些有意义的事件值得回忆和感恩。 2012年,我参加的学术活动比较多,也开始当选了一些学会的主要负责人。 2012年4月,我学习朱良春先生、邓铁涛先生,走出国门,到了新加坡,去了解新加坡的中医发展状况,住在新加坡圣淘沙比较有名的一个酒店里,在那里的保健品商店、诊所为当地华侨诊病,也去了新加坡中医学院,见到刚到任的项平校长。 2012年第六期《中医药与亚健康》报道说,2012年4月21-22日,“扶阳养生论坛”在新加坡举行了启动仪式。 新加坡扶阳养生学会邀请了来自中国的著名中医学家曹东义教授、扶阳罐发明人胡木明先生、湖南中医药大学刘朝圣博士,与新加坡扶阳养生学会朱立信会长、副会长陈旭青女士、秘书长王宝芬女士、理事黄新雄先生等,一起参与了这个启动仪式。 在这个仪式上,曹东义教授向新加坡扶阳养生学会赠送了他的著作《永远的大道国医》、主编的《中医药与亚健康》杂志,以及一幅书法作品“千年传承,服务社会”。启动仪式前后,新加坡养生学会主办了有广大群众参加的扶阳养生科普宣传活动。朱立信主席介绍了扶阳养生学会的基本情况,曹东义教授介绍了养生保健知识,解答了听众们提出的有关养生治病问题,并接受群众的问询,向他们提出养生保健的具体建议,进行不同人员的个性化指导。胡木明先生组织来自中国大陆的扶阳养生调理师,现场为群众进行扶阳罐的操作示范,先后请六位观众上台接受温刮、温推、温按、温拍调理,使新加坡的民众近距离地观摩、感受到中医药扶阳养生理念的良好效果。这次活动,受到新加坡民众的热心支持、衷心感谢。 曹东义教授在活动间隙,走访、参观当地的中医诊所、按摩保健馆、养生馆、中药店等,进行了学术交流与观摩。 23日晚间,曹东义教授应新加坡中医学院院长项平教授的邀请,为当地的中医界同仁做了“扶阳养生”的专题讲座。项平教授1995年10月至2005年3月任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2006年至2011年任澳门科技大学中医药学院兼科大医院院长,4个月之前来到新加坡,出任新加坡中医师公会主办的中医学院院长。他们互送礼物,曹东义教授把《中医药与亚健康》杂志、《永远的大道国医》、《神医扁鹊之谜》等赠送给新加坡中医学院的同仁。这所中医学院由新加坡中医师医师公会主办,今年即将迎来建院60周年的庆典,届时还要邀请中国大陆的同道前来举行学术交流。曹东义教授的讲座结束之后,新加坡中医学院的韦磬均主任,与学员一起体验了扶阳罐的温刮、温推技法。朱立信主席、胡木明先生、陈旭青女士、黄新雄先生、刘朝圣博士等一起参加了这次学术交流活动。 胡木明先生介绍说,扶阳罐产品、名称,在100多个国家进行了商标注册,有关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已经完成,这一点得到国医大师邓铁涛先生的赞扬。邓老还对扶阳罐的产品销售情况进行了询问,他认为这个体现中医技术现代化的产品,其前景“风光无限”,必将有利于中医学术的传播和弘扬。邓铁涛先生还把自己最近主编的《中医基本理论》和《国医大师邓铁涛之“铁杆中医”说》,赠送给曹东义教授和胡木明先生,充分体现出邓老对于后学的希望和关怀。 2012年夏天,我与胡木明一起,带着新加坡中医朱立信博士,去拜访朱良春大师。 2012年7月17日上午,河北省中医药传承拜师大会在石家庄亚太大酒店国际会议厅隆重举行,在这次会议上,宣布了我当选河北省第四批中医师带徒指导老师,张培红、王红霞与其他徒弟一起成批上前敬茶、鲜花,这是一个很隆重的拜师仪式。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省人大副主任黄荣、副省长孙士彬、杨汭、政协副主席王玉梅等出席大会,并向德高望重、医术精湛的国医大师路志正、颜正华、陆广莘以及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以岭等中医名家,颁发“河北省中医药传承特聘导师”聘书。 师承教育是中医药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也是传承中医药学术思想、经验和技术专长的有效方式。河北省卫生厅厅长杨新建介绍,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河北省先后组织实施了四批国家级和三批省级老中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项目、两批国家级和省级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累计培养了265名高徒和125名优秀中医临床人才,这些人大都已成为中医药技术骨干。 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段云波说,按照慎选指导老师、优选项目学员的原则,我省特别聘请了国医大师路志正、颜正华、陆广莘等14位国家级中医药名师大家来我省开班授徒,并在省内遴选确定了68名指导老师。对于徒弟的选配,我省通过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选拔了85名拥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较高领悟能力和良好培养潜力的中医药人才,还通过统一的中医药经典理论考核,根据师徒双向选择意愿和徒弟的考核成绩,按照专业对口原则,择优录取了136名徒弟。这些人年龄都在45岁以下,是各医疗卫生机构的中青年中医药专业业务骨干。师承学习从今年8月开始,学习期三年,将采取跟师学习、独立临床实践和经典理论学习等形式进行。 在这次拜师大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14位特聘名老中医和省内的68名指导老师,接受了我省221名学术继承人敬献鲜花、鞠躬行拜师礼。 王国强充分肯定了河北省将高素质人才作为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资源,加快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步伐,召开全省中医药传承拜师大会的作法。他指出,大力开展中医药师承教育,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中医药学精髓,探索建立符合中医药自身发展规律的教育模式,加快振兴中医药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王国强希望河北以这次大会为契机,一要坚持跟师学习,把握中医药传承的捷径;二要坚持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把握中医药传承的根本;三要坚持研读经典,把握中医药传承的基础;四要坚持多做临床,把握中医药传承的关键;五要坚持悟性培养,把握中医药传承的特质;六要坚持弘扬中医药文化,把握中医药传承的精髓,大力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为中医药事业发展和人民群众健康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智力保障。 省政府特约咨询、原副省长孙士彬指出,各级各有关部门和广大中医药工作者要牢牢把握河北中医药事业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努力为中医药的薪火传承贡献力量,积极为中医药人才成长创造良好环境,不断推动我省中医药事业迈上新台阶。各级部门要在政策、资金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为做好师承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92岁的国医大师路志正神采奕奕地走上讲台,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说,河北省古属燕赵,是中医药的发祥地之一。扁鹊出生于任丘市鄚州古镇,他开创临床各科,四诊合参而名闻天下。刘完素、张元素开创金元医学争鸣,繁荣了中医学术。李东垣、罗天益、王好古等师徒传承,为后人留下了温补脾胃的学术贡献。明清以来,仍然有很多杰出的中医学家,为河北中医事业做出了贡献。建国后,上世纪五十年代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在保定召开,当时的河北中医工作走在全国的前列。随着河北中医学院下马,恢复建制之后又合并到医科大学,严重制约了河北中医事业的发展。最近,听说河北省政府决定恢复河北中医学院独立建制,我们这些老中医心中非常高兴。实际上,多年以来,我也力所能及地为恢复河北中医学院,做了一些工作。今天看到各位领导如此重视中医学术传承,各位中医同仁热心师徒传承事业,人才济济,心情十分高兴。相信随着河北中医事业的振兴,必将迎来一个辉煌的时代。 吴以岭院士代表河北中医指导老师发言,他说,任何事业的成功,都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中医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的保护,各位领导的支持,人民大众的喜爱。河北中医事业的振兴,必须有大批优秀人才的涌现。今天我们大家聚在一起,学宗扁鹊,问道长沙,师徒相传,共同迎接美好明天。 “尊师”是为了“重道”,古人把师徒相传的思想概括为“授业、解惑、传道”三个不同的境界。由于时代的发展,科学的昌明,这三个境界也有了新的时代特征。“授业”的事情虽然主要由学历教育完成,但是,在临床实践之中,还要通过师承的方式把中医特色凸显出来,发扬光大下去;在座的高徒、中医优秀人才,很多人已经是临床的骨干,业绩突出的精英,有的已经硕士、博士毕业,还来再当学徒,参加中医学术传承的活动,这本身就体现了敢于担当历史责任、传承中医学术,冲出河北、奔向世界的宏图大志,是燕赵中医未来的希望。 2012年8月26日,经河北省民政厅批准成立的河北省中医药文化交流协会,在石家庄召开成立大会,并举行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大会表决通过了协会章程、第一界届理事会理事、第一届常务理事会常务理事议案,选举产生了第一届理事会会长、副会长和秘书长。投身中医药事业40多年、河北省十二大名中医、河北省中医院名誉院长李佃贵教授当选为第一届理事会会长,我当选创会副会长。来自省内百余名中医药行业的优秀代表参加了会议,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许顺斗、河北省中医药管局局长段云波出席会议并讲话。 河北作为中医药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涉县娲皇宫流传的“女娲补天故事”,折射中医“天人相应”思想;新乐伏羲台传说“伏羲制八卦”的故事,把中医天地人三才相关的思想上升为哲学理念;黄帝、炎帝、蚩尤居涿鹿、战版泉,把各自的医药文化带到河北大地。出生于任丘鄚州的扁鹊,创立脉学,擅长四诊合参,奠基内外妇儿骨病五官各科,他的著作被《汉书艺文志》作为“医经七家”的主要组成部分,影响深远。医圣张仲景对于扁鹊的事迹,达到“每览而辄叹”的崇敬程度。此后河北中医名医辈出,金元医学流派纷呈,促进了中医学发展。近代以来,王清任、张锡纯、郭可明,率先创新学术,引领风气之先。 为切实响应党中央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号召,弘扬传统中医药文化,打造河北中医药文化品牌,进一步提升中医药文化软实力,推动河北省中医药事业快速发展,由河北省中医院、河北中健传媒科技有限公司两家单位牵头,联合河北省十二大名中医、原河北省中医院院长李佃贵教授,全国著名老中医郭可明之子、长期从事中医药文化国际交流的河北省首届名中医郭纪生、河北中健传媒科技有限公司袁野、河北省中医药研究院曹东义等人发起成立了河北省中医药文化交流协会。根据宗旨,该协会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弘扬中医药文化,发挥中医药特色,打造河北中医药文化品牌,为中医药文化建设搭建一个互动交流、共同学习、相互促进的平台,并提出了十项服务任务。 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许顺斗、河北省中医药管局局长段云波在会上先后讲话,希望新成立的河北省中医药文化交流协会要办出特色,办出水平;要在中医药文化建设中作出成绩,作出亮点,作出品牌,更好地把中医药文化这一瑰宝传承下去,发扬光大,造福百姓。 河北省中医院党委书记孙士江代表协会发起单位表示,将充分发挥省级中医院的龙头示范作用,肩负起振兴河北中医药文化作用的历史使命,积极开展中医药文化知识进机关、进校园、进家庭、进社区、进农村活动,组织专家巡讲团广泛传播中医药文化知识,增强广大群众中医保健意识,为全面推进河北省中医药文化大发展,为建设经济强省、文化强省作出积极努力。 “2012年中医药与亚健康产业创新发展年会暨《中医药与亚健康》杂志创刊一周年大会”2012年9月15日上午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芳菲苑隆重开幕,来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中医药学会的领导,与全国各地的700多位代表出席了大会。本次大会以“机遇共享、良性竞争、会议、良性竞争、创新发展、合作共赢”为主题,努力构建一个权威人士参与、多方对话与交流、探索国际合作、提供有效解决方案、提倡突破与创新、优秀产品推广与展示的交流平台,力促国内外保健养生领域的科学技术交流与成果转化,推动亚健康产业健康发展。 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孙涛教授主持会议,在开幕式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马建中副局长发表了重要讲话。《中医药与亚健康》杂志总编曹东义介绍,2011年9月17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5号楼庆功厅召开的“2011中医药与亚健康创新发展年会暨《中医药与亚健康》创刊大会”上,马建中副局长为杂志揭幕,充分体现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中医药学会对《中医药与亚健康》杂志的支持与关怀。一年来,杂志常设的20余个栏目,经过不断调整、充实,为落实“三名战略”,加强了对名医、名院、名科的宣传,也对名厂、名店、名牌产品做到“名不虚传”。目前《中医药与亚健康》已经连续出版了六期,每期都是国医大师做封面人物,介绍国内外时讯,学术动态,有关亚健康的防治知识,中医药历史文化,杏林传奇故事,养生保健知识,逐渐成为领导重视、大众爱看、业界关注的时尚的中医大科普杂志。 2012年12月9-10日,在澳门参加澳门与内地学术研讨会,这是长沙郑陶先生邀请我参加的会议,在这次会议上见到了老友广东省中医药学会金世明副会长、河北中医学院吕志杰教授、《换一个方法读内经》的作者刘明武先生、《步入中医之门》的作者毛一林教授、长沙著名学者靳九成先生,安徽著名中医马继松先生等,也第一次认识了澳门针灸医师张俊青。 这次会议主要是张俊青争取的经费,他邀请了当地的政府部门和学术组织的负责人到会。 会议召集人郑陶先生得到朱良春先生的鼓励,题词祝贺,并为论文集题写刊名。大家经过两天的学术交流,彼此加深了印象,我由刘明武先生陪同,还参观了澳门的小街巷,还在在赌场里边转了一圈,只是看了看,没有花一分钱。 2013年,张俊青作为澳门代表,来参加河北省政协的会议,我们经过几次长谈,他提出拜师的想法,我很高兴有这样的同道一起奋斗,教学相长,一起走向未来。 他认为,我应该“有自己的学会”,以便为中医将来走向世界做准备,澳门是一个重要的窗口。中华传统中医学会是2014年11月20日在澳门政府部门备案、然后登报声明的,这是张俊青为我“量身定做”的一个会长。后来,到河北省民政厅去办理备案,但是,没有成功,境外的学会在内地活动很不方便,尤其是2014年我当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副院长,是一个处级干部,虽然是业务干部,党外人士,但是必须跟着一起学习文件,反对四风,洗澡治病,红脸出汗,参加很多提高活动。 中华传统中医学会是一个很好的名称,希望未来在中医走向世界的时候,发挥巨大作用。 2013年初,我当选河北省中医药学会张仲景学术思想研究会第二届主任委员,这个专委会成立于1992年,20年没有换届,也很少举行学术活动。 由于我刚成为中医师带徒的老师,学员们也需要“读经典,做临床”提高自己,因此,我们就在凯旋门大酒店召开了换届大会,老主委郭忠印教授是我大学老师,副主任委员范准成先生是我们单位的老主任,也是中国中医科学院的老研究生毕业,一同出席了换届大会。在换届大会上,我们提出“学仲景、说仲景、用仲景、做仲景”的奋斗目标,每年的年会学术内涵比较丰富,李士懋国医大师、赵振兴先生、张士舜先生、副主任委员衣之镖先生、靳红薇教授、周计春教授、丁跃玲教授、湖南陈勇先生等出席了会议,并作学术报告。 2016年换届,我仍然留任第三届主任委员。 副主任委员潘树和先生在承德承办了一次会学术年会,抚宁县中医院郝向春院长在北戴河承办了两次年会,魏县中医院魏永军院长帮助了一次线上年会。 2015年12月19日至20日,由中国药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药文化研究会药食同源产业分会、北京寿茂集团承办、四川利健济世科技有限公司、中圣和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协办的《中国药文化研究会药食同源产业分会成立大会暨药食同源产品安全论坛》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隆重开幕。19日上午,中国药文化研究会药食同源产业分会成立大会在钓鱼台国宾馆成功举办,我当选会长。 成立大会召开了学术交流,主题叫药食同源产品安全发展论坛。 国医大师孙光荣、中国中药公司、贵阳中医学院、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等来自全国各地的药食同源产品产业相关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专家、学者200多人共聚一堂,围绕论坛主题“药食同源产品产业健康发展与运作模式”,就药食同源产品产业的安全发展现状与思考进行了集中探讨。国药文化研究会药食同源产业分会成立大会现场 高峰论坛结束以后,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产业负责人一行前往北京军区华北宾馆,继续展开药食同源产品产业的学术研讨工作。 药食同源文化充分显示出中医药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和生态资源优势,“药食同源“健康产业涵盖一、二、三产业,具有产业链长、覆盖面广、附加值高等特点,发展药食同源产业是贯彻落实《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和《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的切实举措;为全面发展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及大力发展中药相关健康产业等战略部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技术支撑;是中医药人“掘金”大健康产业,寻找下一个增长点的重大机遇。 “中国药文化研究会药食同源产业分会成立的是适时的,可以有效针对性地开展相关研究开发工作,深入开展学术研究,加强理论与技术的研讨交流,加快产学研协同合作创新步伐,搭建企业与专家学者交流与合作平台,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健康服务方面的功能作用。”现场参会专家如是解释。 中国药文化研究会药食同源产业分会的成立,对于保健品行业摆脱当前困境,获得创新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在钓鱼台国宾馆内,中国药文化研究会药食同源产业分会成立并确认了分会领导。由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副院长曹东义任会长,中国药文化研究会开发部主任张红磊任常务副会长,北京寿茂集团执行总裁张庆任秘书长,中国中医科学院专家岳凤先、中国社会科学院食品药品产业监管研究中心主任张永建等出任分会顾问。 国医大师孙光荣先生为学会题词:“药食同源澄源汇流,食疗食养康乐美寿。”他走上主席台,为大家即兴讲解这个题词的深刻含义与美好祝愿。 本届论坛承办方北京寿茂集团的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中国药文化研究会药食同源产业分会成立,计划以推动药食同源产业发展为宗旨,以药食同源产品专柜运营试点工作为目标,推进分会各项工作开展。”该负责人还表示,“寿茂集团希望以药食同源产品产业为根本,以“产、学、研、销”的运作模式,孵化出促进和推动健康养生产业的项目和服务,根据自助研发的产品,结合集团自身的核心资源和优势,能够为中国健康养生行业和药食同源产业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中国药文化研究会药食同源产业分会当选会长曹东义,向大家做了“我们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有感于中国药文化研究会药食同源产业分会成立”的主题发言。 他说,很高兴参加这样一个分会成立的大会,也感到了沉重的历史责任。我们大家聚在一起,有的来自中医单位,有的来自中药行业,有的代表个人,有的代表企业,是一个代表面很宽泛、“参与度”很高、跨行业的学会,有必要在分会成立的时候,形成共识,或者通过交流,逐步求得共同的奋斗目标。为此,我谈几个问题,抛砖引玉,供大家参考。 一、关于“药食同源”与“药食异质”的思考 药食同源,是指药物和食物共同起源,从神农尝百草有了《神农本草经》,到后世逐渐有了《食疗本草》《救荒本草》等,探索和研究了很多既属于药物也属于食物的物质,它们大部分属于天然动植物。中华民族与中医学,在这方面付出过很多代价,《淮南子》说“一日而遇七十毒”,也积累丰富的经验,形成了独具特色中医学,都是非常宝贵的历史经验,我们必须尊重前人的创造。 我们必须看到,随着近现代工业化制药、大工厂生产药物时代的到来,药物与食物逐渐分道扬镳,渐行渐远,它们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少,分歧越来越大。“药食异质”的问题日益突出;同时,药物的毒副作用、药源性疾病也逐渐引起人的门的重视,呼吁回归传统,希望通过食物、药食两用、或者保健药物治疗疾病,获得健康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药物主要是治疗疾病的,紧盯的目标是病灶、是分子靶点。食物与药物不一样,“民以食为天”,“食色性也”,以食养命、以食养生,也是很重要的社会生活。既是药物,又是食物的物品,它即使有治疗疾病的作用,也是侧重于调节、调理患“病的人”,而不是或者主要不是治疗“人的病”。 人的病,病的人,这是两者的区别和联系。 药食同源,还有一个鲜明的特征,就是具有药食两用作用的物品,都是自然生成的天然物品,是生命的结晶,而不是人工合成的化学制品。生命来自天然,是天地气交形成的自然之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科学再发达,也不能违背自然。违背了自然,就要受惩罚,甚至会丧失生命。 二、药食同源与产业化的关系 目前看来,药物的产业化、食物的产业化都发展很快,很成功,各种制药企业的产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各种食品的工业化产品也很多,方便面、八宝粥、速冻饺子、酵素水果、罐头、奶制品、饮品触目皆是。 药食同源的工业化产品还不多,或者还远远没有达到十分丰富的程度。前些年为了与世界接轨,“健字号”保健品被取消,也是对于药食同源认识不足,是对其产业化的巨大限制。 没有产业化,就难以形成规模;没有规模,就难有效益;没有产业化,就不容易成为高品质的产品;没有高品质,就走不到历史的远方。 药食同源产业化发展面临的问题还有很多,既有国家政策法规的问题,也有人们认识提高的问题。 没有监管,就会出现混乱。 “把吃出来的病出回去”是一个很响亮的口号,既震动了人们的心灵,也撬动了市场,绿豆的价格也因此而涨了很多倍。通过饮食,获得健康,这在哲学上是正确的,但是,不能庸俗化,不能包打天下,不能夸大其词,说一切健康问题都可以通过吃绿豆、苦瓜、长茄子来解决,就是把中医养生保健简单化、庸俗化的表现。 必须“道术并重”,才能走得远,才可以续发展,不断繁荣。这就是学会的责任。没有文化的企业走不远,没有文化的行业难持续。 三、学会的历史责任 学会在药食同源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之中,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这就是要聚集人才,凝聚共识,推动学术和产业快速发展。 古人说,成就任何事业,必须天时地利人和。我们现在正处于一个非常好的时期,“医随国运”,我们的国力越来越强。国务院出台了相关的文件,大力发展健康产业,通过养生保健达到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这是根治“看病难、看病贵”的必要措施。 养生源于农业文明,养生是一个硬道理,硬道理就是不讲道理,违背了就要受惩罚。生命只能保养,不能创造。渔猎文明是杀生的,工业文明造成了严重污染,也是妨碍生命的,只有“生态文明”是未来的发展方向,“生态文明”是以人文本的文明,保养生命需要药食同源,寓药于食,走上健康的生活。 让中医药的大智慧走向大众,引导人们通过药食同源的理念养生保健,这是学会的重要责任。 “本来是棵草,神农尝过成了宝”,药(薬)是快乐的草,是让人忘记痛苦,告别疾病,取得快乐的草。 天佑中华有中医,我们走向世界,靠原创的医学思想。 中医的智慧,是因为看世界的世界观不一样,解决问题的方法论也不同。也就是在认识论和实践论方面,中医有独特的优秀特质。这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创造出来的医学体系。 比如,中国的饮食,不仅讲究营养,共重要的是重视搭配,和中医开方子一样,中医治病不用药,而是用方,互相配伍起来的方剂,减毒增效,变废为宝。 一样的原材料,经过不同的厨师创造,就形成了不同的菜系,《舌尖上的中国》所以受欢迎,并不是从测量食品的营养指标,得出营养高低的排行榜。满汉全席非常高大上,但是如果凉着吃,冰镇之后端上来,估计很多人吃了会坏肚子,尽管它们的营养成分没有多少变化。 西方的天使必须有翅膀,东方的神仙不需要!只要几段云彩,裙带飘起来,就可以飞在天上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都不要自己长个翅膀。 这就是中国文化,这也是我们学会应该起到的引领作用。 总之,我认为,我们学会如果希望成为大有作为的学会,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l: b* G Y3 k7 F% H. q, S% x, T/ y
学术引领、技术支撑、企业给力、大众欢迎。 这是我的期待,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中国药文化研究会原副会长曹世溥主持了大会,他也是中国药文化研究会 药食同源产业分会名誉会长。中国药文化研究会药食同源产业分会秘书长张庆汇报了中国药文化研究会药食同源产业分会的筹备和组织情况。 中国药文化研究会禹同生副会长致欢迎辞,并宣布分会成立批复。 国家中医院管理局医政司原司长许志仁讲述了中医药健康产业发展的有关政策、药食同源与治未病工程,以及未来发展展望。 中国社会科学院食品药品产业监管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永健讲授了新食品安全法对药食同源产品的影响。 中国药文化研究会秘书长、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种植养殖分会理事长王卫权讲述了药食同源物品种植与养殖的安全性问题。 中国中医科学院资深专家邱凤仙研究员讲授了药食同源产品科学组方之重要安全性问题。 北京中医药大学法学讲师邓勇讲述了互联网+药食同源产品营销典型法律风险规避探讨。 中国药文化研究会药食同源产业分会副秘书长、北京寿茂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晓丽讲授了药食同源产品研发新思路。 中国药文化研究会药食同源产业分会副会长单位中圣和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凌邵棠总裁讲授了药食同源企业经营策略。 四川利健济世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葛琼芳介绍了她的新思考:新闻营销+快递广告,锁定消费者五路可逃。 中国药文化研究会开发部主任张庆介绍了《传统医药防控慢性病服务中心网点建设》方案以及《药食同源服务体系与运营模式》解析 。 上海转吧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受生讲授了互联网+时代传统药食企业商业模式升级。 邯郸市太极拳运动促进会副会长孙亚中介绍了《太极拳与慢性病防控》。 与会代表深入研讨药食同源产品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会议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2018年4月18日,在河南禹州市,我当选为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一技之长专业委员会会长。 全国将近一千代表出席了会议,总会创会副主席李振吉老局长,由学术部主任潘平先生陪同出席大会。李主席在成立大会讲话,他说送给大家两句话、六要素:“世界学术话语权,人才标准做贡献。”会议得到禹州市政府的帮助,路志正大师、王世民大师、金世元大师等出席大会,会议文集精装硬壳,内容很丰富,很多人做了学术交流和成果展示,成立大会比较成功,也有很多缺憾。 自从1999年实施《执业医师法》之后,对于西医的管理,提高到一个比较高的水平,基本上可以与世界接轨了。但是,中医与西医是不同的学术体系,完全按照西医的模式管理中医,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突出表现为:在乡村镇以下最适合中医发展的地方(基层),很难见到中医的身影了,“进城看中医”是不该出现的问题却成了普遍的现实,而城里的“中医院不姓中”也是难以逆转的弊端。 2017年颁布实施的《中医药法》为中医复兴,带来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历史机遇,一个“西医中国化,中医世界化”的新时代呼之欲出。但是,以疾病为中心的“老观念”,用解剖、物理化学为标准,来评价中医的“技术壁垒”一时难以消除,发展中医以助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不容易实现。然而,《中医药法》实施的第一年,也就是2018年,各省关于民间中医转正的15号令考试的落地实施却遭遇了一些特别的情况,让民间中医和省级主管部门陷入了难题: 一方面是各省份大量民间中医人员对于如何获得考试资格的迷惘,依据初步统计,2018年全国累计有接近38万人报名中医医术专长考核,最终通过省级中医药主管部门终审核获得考试资格的人数不足2.5万人,有些省份(例如广东)考试资格终审通过率接近1%,创下公考的新低,造成大量的民间人员的不满和对中医药法的不解。 另一方面省级中医药有关管理人员担心大范围组织专长考试,一来不可能在短时间有那么大量考试筹备组织能力,二来如果那么多民间中医同时转正,也面临将来的监管难题,为了“防患于未然”,选择各种方式,例如考核医术渊源、审核专长技术的独特性等各种环节在资格审核环节提高难度,降低最终的可以进入考试环节的人数。 如果民间中医找不到门路,主管部门也很谨小慎微,那么中医药法中关于中医人才的松绑策略,就没有办法更加有效地落地,如何能让有能力的民间中医转正,更好的服务于基层的老百姓呢? 做到这一点,我们认为必须“解放思想,用中医学术引领,技术支撑,政策保障,种好实验田,收获百果园。” 我们认为,“确有专长”的“确有”就是一个以学术专长为基础,需要政府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认定的问题。由于属于考核,而不是考试,并且“会什么,报什么,考什么”,不是一张考卷可以解决的问题,也不是一个人说了算。 5-9个专家需要商量决定,没有学术引领是做不好的。但是在很短的时间里进行认定也是很困难的事情。因此,我们建议本着“放管服”的有关精神“权力下放”,由县、区级中医主管部门组织申报、评价、使用、管理,省里负责指导政策落实、发证,专家资格审核,相关人员的最终备案的资格。 《中医药法》最初的草案,就是计划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决定传统中医确有专长人员的资格授予问题。后来才升格到省级考核和发证,现在看来省里的专家很难在短时间里甄别有关人员的真实情况。 实施“县区主导考核,专家独立评价,省里备案发证”,不是降低标准,而是更容易了解有关人员的真实情况,属于“谁申报、谁使用、谁监管”,是真正的“一张蓝图绘到底”,对群众的健康确实负责任的做法。 考核专家,由县区在经过省级中医药主管部门认定的专家库里抽取或选取,以本地为主,也可以聘请异地专家参与考核。 这样一来,降低了考核成本,减轻了被考核人员不必要的开支,让真正了解他的人有发言权,让推荐他的两位中医师切实负起责任,做到“一举多得”。 “行业管理”在世界上是一个重要的方式,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成立“一技之长专委会”,其宗旨就是为有关“一技之长”、“确有专长”人员服务,替政府分忧。我们学会责无旁贷,愿意搭建桥梁,尽力做好有关工作。 关于“技术支撑”,我们认为 “没有一技之长,何来‘确有专长’?为了证明‘确有专长’,就需要一定技术支撑,要有实际操作演练,检验其是否具备相关资格。” 这样就需要各级医疗机构提供“试验田”,作为技术支撑平台,不是一张考卷定终身,也不象高考那样必须集中在几天内完成。考验、考核医疗技术,观察是否安全有效,是需要时间的。 考虑到确有专长人员获得行医资格之后,大多数人是在基层开展业务,很少进入大医院工作。他们的真才实学才,可以填补、提升基层国医堂、社区服务中心的中医服务能力与水平。因此,“试验田”可以设置在基层医疗机构之内,“确有专长”来于基层,用于基层,可以就近在申报区域内完成初级考核,而不用一起集中在省级有关部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可以防止走过场,也能检验其真实性,为大众健康负责。 我们可以期待,在《中医药法》等有关利好政策的实施过程中,经过有关中医药领导部门的组织领导,学术团体的学术引领,技术支撑平台与确有专长人员的深度合作,一个百花齐放,成果琳琅满目的“中医百果园”,就会盛放在各个地区。 各地的各级领导如果都能求真务实,破解发展之中的热点问题,所谓“难题”就不难解决。 我们一技之长专委会的会长、秘书长等,为了改进一技之长人员考核办法,给国家局领导提建议,付永德副会长兼秘书长原来在8341部队和团中央等机关工作,认识很多老领导,建言献策有途径。2020年1月17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赵文华司长、李处长与法规司的司长、处长与我们一起座谈。 赵司长说,于文明局长12月在我们的建议信函上作了批示,请他们相关的领导与我们写建议的人座谈,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并进行一次研究。为了落实于局长批示,抽时间召开了这次座谈会,赵司长主持会议,在三楼第三会议室。下午2点正式开始。 专委会出席座谈的人员有曹东义会长、李德民副会长、杨建宇副会长、戴韵峰副秘书长、张林峰副秘书长、张超中顾问等。 赵司长请曹东义先发言,曹东义说,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一技之长专委会很多会员属于参加考核的人员,他们在实际参与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我们专委会肩负责任,沟通政府与他们的联系,反映情况,提出建议,希望本着“县管乡用,省里发证”、放管服的精神,希望把考点设在县区,减轻参考人员的负担,也容易了解其真实水平,谁申报,谁管理,谁使用,不是降低标准,考核的专家可以从省里的专家库里抽取,考核合格人员可以在当地行医,或到国医馆工作。 杨建宇副会长建议说,据他所了解的情况,有些参加考核的专家对于《中医法》和15条的规定不熟悉,对于参考人员缺乏应有的尊重,想当然地发问,居高临下审视参考人员,这不合适,应该培训有关专家。 李德民副会长建议“光明函授”的老学员,如今大多已经六七十岁了,是否可以适当照顾? 戴韵峰副会长结合广东省的情况,谈了看法,也提了很多具体的建议,他们金华佗的培训在2019年的风潮之中受到很大冲击,他询问今后的培训是否向社会开放?今后做培训的出路在哪里? 赵司长对于社会力量参与培训谈了看法,希望他们依法依规做辅助。 张林峰副秘书长提出是否可以由推荐产生确有专长人员,实行学会的行业管理? 赵司长说,这不可能。现在的法律规定医师注册、医师管理,都由政府有关部门完成,没有委托行业管理。 张超中顾问提出,确有专长人员考核应该学习山西运城经验,他们当年的做法,发现了很多优秀人才,也保障了医疗安全。 赵司长说,那是过去的作法,属于“地方粮票”,现在都要统一到《中医法》指导下的实施办法。 张超中建议,应该逐渐落实中西医并重,把确有专长考核做成“放管服”的亮点工程。 赵司长总结说,你们的建议有很多提法很有价值,比如考点放在基层而不必设在省里,但是,医师考试都在“撤点”,集中到基地考试,计算机人机对话;你们建议确有专长人员补充国医堂的特色也很有价值;有些地方对于考官培训不足,需要注意。他们再商量一下,可以形成座谈会议纪要,向领导汇报。 曹东义说,领导批示和座谈纪要应该发给我们一份,以便向会员转达,做好沟通,发挥桥梁作用。 赵司长说事后再答复,并说,沟通不是单向转达,而是替政府做工作,疏通渠道,释缓情绪。 大家在小年这一天,就此告别,互祝春节快乐。我回到石家庄参加裕华区的政协会,很快就在湖北武汉爆发了新冠疫情,这件事也就没有下文了。
& i2 l1 P6 n8 m$ |; 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