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同道 / 正文
大个的中医黑,王某人十几年前就很嚣张
曹东义 发表于:2021-2-27 09:04:09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6074
本帖最后由 燕赵中医 于 2021-3-5 13:36 编辑
  x7 i/ d/ {( }- N2 X# h2 m
6 x% ]& X" T" z最近看到一篇文章,似乎是要“起底中医黑”,很多人不了解这些中医黑的来历,我在2006年与反中医思潮斗争的时候,看到了王某人的表演,现在网络很方便,我们可以回放一下当时的“实况”。这件事,记录于2007年曹东义出版的《捍卫中医》之中。/ p9 o6 ~; K0 _
下面的文章,是一个“引子”:反中医的背后,有一个超级强大的组织!, v: Q) T/ M2 R5 Y" P
最近有一则视频在网上流传,知名主持人黄智贤怒揭:反中医的背后,有超级强大的组织!
一边是民间中医遭受打压,一边是一边是中医黑策划组织反中医大会,成立所谓“反中医联盟”!
; G9 Y9 z/ x1 @3 ~  T8 u, |2 z5 E- @
这些人到底为了谁?
  i8 b4 j/ M2 F, U. s$ L+ `
4 z! P# i* t1 ~! c* {6 h0 |
他们打击中医、消灭中医为己任,甚至发表宣言说:中医不仅诈骗钱财、损害民众健康,还消磨国人思维、摧残民族科学素养……
他们打着“科学”的旗号,向中国人制造出一派正大光明、高光伟岸的形象,而背地里却是如此的丑陋!
前几天,小编在网上找到了一些反中医微信群的聊天记录,小编看过之后,简直就是触目惊心!!!
写抹黑中医的文章,可以凭业绩拿钱;如果文章阅读量高,一篇文章拿一万多元也不在话下。
, U8 K1 g" l! ]
聊天记录中显示:王某军自称:建了二十多个反中医群阅读量越大、劳务费越高。
) g* k( P! w) I1 E0 c
他还爆料称:裴某岗很多文章可以拿上万元。
& d; `, w. t; p
而对于文章写作有无什么要求,王某军称:没有!只要是黑中医的就行!
王某军同时还爆料称:有国外资金支持、老板只有一个。
看完这些聊天记录,实在让人悲愤交加。这到底是一个多么逆天的群!不仅将黑中医当成牟利工具,还说得理所当然、沾沾自喜。

7 B) P/ P* |/ {; o
据了解,这位是王某军是丁香园专栏作者、著名中医黑、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主任。
1 Z% C0 ^/ n) i

- z5 `% h; t% k$ g4 o  f; h+ f+ Q
而另一位裴某岗,则是一名小儿外科医生兼职网红,微博里有上百万粉丝。
在被曝光之后,两个人忙不迭地想通过一些声明和“演戏”,用轻描淡写的方式,将问题搪塞过去。
《捍卫中医
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曹东义
原创中医,世界赞誉。
谣称取消,据理反击。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出版
/ _/ r5 U* ]# |( v
目录
自序... 2
第一部分、拉开网络论战的序幕... 4
1、         李恩教授告诉我:张功耀来了... 4
附录:驳《告别中医中药》... 6
附:《中西医结合的创新思路在于发扬中医学术思想》... 25
2、         朱良春先生说:论战可分阶段... 27
附:《21世纪中医的任务及展望》... 28
3、         邓铁涛教授说:要告别民族虚无主义... 34
附:《人类不能没有中医》... 37
4、         贾谦研究员说:我一直关注... 38
解读贾谦先生《05总报告》... 41
5、         刘智利编辑说:马上发... 70
《不能放任张功耀〈告别中医中药〉泛滥》... 72
6、         徐承本教授说:我也不同意他的观点... 75
附:《不能告别中医中药》... 77
7、余瀛鳌研究员告诉我:为何选择中医... 80
《反中医情结根于文化自卑》... 83
第二部分、不断升级的取消中医言行... 85
1、网络辩论不断升级... 85
《请换一个角度看中医》... 94
2、张功耀引来远在美国的王澄... 97
附:《驳王澄给中医大学学生的一封信》... 99
《评王澄对于中医的错误认识》... 102
《王澄看中医横竖不顺眼》... 106
3、发现张功耀史学研究重要缺陷... 111
《张功耀为何误读了科技史》... 114
4、张功耀《给全国网络读者的公开信》出笼... 119
5、回答张功耀提出的八个问题... 131
《答张功耀:中医是什么样的医学》... 132
《中医认为疾病是怎样产生的》... 135
《中医通过调节证候治疗疾病》... 141
6、结识网友,得道多助... 143
7、张功耀开博客专门反中医... 146
8、在〈和讯访谈〉时击溃进攻... 149
9、网络签名取消中医... 153
10、政府表态形势扭转... 155
第三部分、世人重新认识中医... 160
1、伪科学打不倒科学中医... 160
2、大众媒体关注中医... 164
3、人民政府力挺中医... 171
4、哲学帮助中医登高望远... 174
5、法律保障中医权益... 177
8、在〈和讯访谈〉时击溃进攻
2006年9月21日张功耀在和讯博客接受专访“为何主张告别中医中药”的消息,我是20日下午在南通出差的时候知道的。我18日出发,19日到达南通,准备参加“南通良春风湿病医院开业典礼”和《朱良春医集》首发式。
现年90岁行医70年的朱良春先生,学术与事业都很辉煌,桃李满天下,能够观礼器闻韶乐的一次盛会,自然是很难得的一次机遇。
突然接到杭州王明华朋友的电话,这个因为反对张功耀而与我新近结识、尚未谋面的朋友(后来,12月5日,在上海火车站候车室里,我们见了面,互相交谈了感兴趣的问题),“紧急情况”的短讯使我有些不知所措:出差外地,手边没有资料、工具,行程冲突,所谓“人在旅途,身不由己”,使我有了第一次深刻的体验。
他说:“明天是摊牌大较量的日子,我觉得有必要讨论一下作战方案,争取首战胜利!”
我立即回话说:“用人民战争的方式,淹没他!”
此后,我把短消息转发出去,希望战友们一同参战。当时已是20日的晚上7点多,而我改变行程的话,也只有21日“专访”开始前才能上网。
参加过盛典,到达朱老的研究所办公室,还好,离开始还有50分钟,粗粗地浏览一下网页,已经是200多个回帖,最早的回帖是19日下午7点钟。
只见画面上是一座“炎黄子孙”的石雕,“第2楼”网友“喜塔拉”在张功耀的介绍下面,也有一段很精彩的文字:“呵呵,看到了这个啦,不过没有具体的说法呢!不过我要在这里说一说,张功耀先生是一位不懂得中医却在这里一再强调中医无用的人,他的有力武器是文字游戏,而中医师们却是只懂得技术不懂得说话的人,所以经常会被钻空子,有的时候他们说话和发起的辩论简直就是自投罗网,直接钻进善于玩弄文字的人设计的圈套中去,于是落入了中医不科学的陷阱。特别是由于中医内部的门派斗争和技术保密,使中医不能够真正的统一到一个战线上来表示反对。而其他的中医呢,则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反正我有技术又不怕你说我的技术是假的,就更不把这个关系到国粹存亡的事情放在眼里了。其实中医是一种在日常生活中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东西,在中国流传了几千年了。而现在却被人认为是坑害人民的东西,这实在是没道理的,所以借着这里呼吁,能拿出强大的中医理论依据的中医人,好好的和他斗斗法,好好的让我们的国粹表现出其本身具有的威力。”
“喜塔拉”是个真名字,而不是网名,这是此后“喜塔拉”同学从黑龙江打电话给我,我才知道的。我们汉族的百家姓里有没有喜姓我不知道,也许他是一个少数民族?
紧接着的第3楼“游客”的评论,已经是火药味很浓烈了:“汉奸时代,就有个叫余岩岫(笔者按:余岩,字云岫)的提出过废除中医的提案,不知此君是余的后代还是啥人的后代.余的提案当是就被否决了.事隔几十年后,张又重提此话,不知是何用心?”
“在中医药的发源地,有人恨不能把它打入18层地狱的时候,日本和韩国却利用中医的理论和从中国进口的草药,制成中成药,迅速占据了国际中药95%的市场份额.外资也迅速打入同仁堂,想垄断我们的王牌产品。真不明白像张先生这样的博导究竟是为谁摇旗呐喊?”
第5楼的“游客”网友按着张功耀的思路,为张功耀出主意:
“张‘教授’,请问你喝中国的汤吗?就是那种用含中药煲的汤!知道为什么会放中药一起煲吗?外国可不会这样的呵!我想你一定不会喝的了,因为那含有中药,即含有不科学的,甚至是有毒的中药!千万别喝啊,因为你一喝一定会死!或者不得好死!中毒嘛,那会好死?我不是在诅咒你,只是在提醒你罢了。还有,茶也是不可以喝的,因为茶叶也是中药的一种。反正还有很多,建议你买本《本草冈目》看看,凡是上面有列出的药都不要用,因为不科学,用了你一定会中毒而死!一个关心你的人敬上”
第6楼:“我从《南方周末》看到西医在治疗非典后病人有后遗症。而中医没有后遗症。”
第7楼:“本人嘴拙说不出大道理,但从小到大很多时候生病都是西医来处理的。印象最深的就是一有感冒发烧就吃四环素,病就好了。但那要(药)很快就不能用了,有后遗症。但有几样病是在西医就(救)治不愈的情况下,被中医看好的,而且费用极低。不知有没有小时候到天冷就容易咳嗽的朋友,我小时候就这样,除了四环素,还师(使)过很多偏方一直不得好,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那年端午被一中医在两手腕上敷了点新鲜草药汁,后来敷处起泡,每天要把泡挑破让水出来,过了一星期,慢慢好了。以后基本病就好了。还有被西乙(医)查出二十多年的早博也在前几年被中医看好了,先(现)在我基本不太看西医了。”看来,这是一位已经有些阅历的中年人了。
读了一段网友的留言,我也打开“中国中医药论坛”网页,那里边有“南京陈斌”帮我建立的“捍卫中医,反击张功耀”的论文目录,20多篇文章都带着超联接,只要一点就打开了过去的文章。在论战的后期318楼,我把这个连接20多篇文章的目录也帖到了网上。我在朱老研究所办公室小张的帮助下,很快在“第206楼”帖上去一篇文章《张功耀的反中医情结,根于文化自卑》,紧接着又连续帖了《解析反中医的“张功耀现象”》、《不能放任张功耀〈告别中医中药〉泛滥》
这时候,一位网友dreameng209楼发话:“张功耀,如果说告别中医中药比破除迷信更容易,我觉得应该从张先生开始把,我想张先生连曾经救过自己祖辈性命的中医中药都可以倡导摒弃,如果让他摒弃姓氏的束缚应该不难把(吧),也许从明天起,张先生就是改名换姓,也许叫李功耀、王功耀,或者随便交(叫)个查尔斯、胡说八道司机(斯基)算了,我想除去派出所管户籍的比较头痛之外,对我们其他人是没有什么影响,我们只当我们养的小狗今天叫豆豆,明天叫狗狗一样。其实狗狗也经常犯错误,虽然捉老鼠不是他的工作,却有时也冲着老鼠发几下威,用此换来主人扔来的几个骨头。”
叫“深海迷情”的网友,在第210楼插话:“坚决支持中医”。
紧接着,我在211楼又帖出一篇文章《跪在洋人面前写不出正确的科技史文章》。
212楼的网友劝我:“劝曹先生一句,对张先生不必如此认真,他只不过是在炒作,你对他越认真他就越得逞,他并不想得到认同,只是个想出名而不择手段的可怜虫。”
下面几楼网友的反驳情绪也很高涨。
216楼的网友感到大战即将爆发,因此,发出警告:“请注意:所有的老外正开始以惊叹的神情,朝圣的虔诚,考古的认真:面对中医!而另一边,本来生的黄皮黑眼的某些人却在自虐!不过,祝贺你!我不但点击了,还回帖了。祝贺你!”
在217楼主持人牵牛续锦宣布了访谈的开始:“大家好,这里是和讯博客访谈,今天我们请到了在我们这里开博客的张功耀先生。张先生,您好,很高兴今天您能抽出一段时间来与网友做在线的交流。在访谈开始前,很多网友就跟贴向您提问,并发表了自己的观点。现在我们开始。”
218楼插上来发话:“张教授没有从事过中医,却高举取缔中医中药的旗帜,不能让人信服。中医西医各有长处,为什么非得只留西医呢?不管黑猫白猫能抓老鼠就是好猫。中医西医对人类社会都是有巨大贡献的,岂能是您张教授之流可以抹杀、修改的?请三思而后行,以免将来后悔自己当初为什么站在这个言论的风口浪尖上。历史由人评说,请看过往,你觉得自己能胜出吗?”
219楼主持人继续说:“张先生,您的关于‘告别中医中药’的系列文章,在网络上发表以后,引起了网友强烈的关注,你觉得大家为什么对这个问题这么关注呢?”
张功耀的回答还需要时间,立即来了他的帮手上海的王新军,号称是交大的博士,并且经常亮的底牌是“中共党员”,在220楼出手一块大字广告:“从实践三个代表的角度论废除中医的必要性”。难怪221楼的网友立即反驳:“好大的帽子!”
这位王新军可真是张功耀的得力干将,说来也是不幸,整个访谈过程,甚至从19日到25日整个550多个回帖之中,只有他一个人支持张功耀,比“秦桧也有三个相好的”孤立了许多,只此一个,别无他人。甚至到访谈的最后,连这个经常出来“替张功耀回答”,为张功耀鞍前马后奔走的独角戏也演不下去了,他眼看大势已去,也忙不迭地开脱自己“不是挺张派,对张教授某些观点也并不认同”。
可怜的张功耀,500多回帖,竟然400大几是批驳他的回帖,不像是专访,倒像是一场批判会、声讨会,他真正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成了众矢之的,万炮齐轰的重灾区。让人真的感受到了古人所说:“天心自我民心,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的力量!张功耀的不得民心,已经到了天怒人怨的地步,尽管他“高举着”科学、文化、人道、生物多样性的四个金光闪闪的招牌,来势汹汹,似乎锐不可挡,现在却成了灰飞烟灭的纸老虎,即使是有西方“无所不能的主”来保佑他,也无济于事了。
整个访谈,张功耀只能把他过去的陈词滥调翻出来,应付主持人的提问,无法应答愤怒的网友的质问,也无法回答王明华紧追不舍的“张功耀涉嫌造假五大伪科学问题”。
从主持人的提问里,我们也能体味出他的不得人心:“我的第二个问题:您做为一个主要学术方向是科学思想史的学者,是什么让你萌生提出这一个论点呢?并且中医在中国很多人心目中地位很高,你提出这样的观点,有些冒天下之大韪啊。”
第三个问题,张先生,中医中药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从神农氏尝百草开始,为中国人的诊病疗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您基于什么认为中医中药已经无可救药,而必须该告别?”
“第四个问题。有网友认为,日本和韩国利用中医的理论和从中国进口的草药,制成中成药,迅速占据了国际中药95%的市场份额。而在我们看到的韩国电视剧《大长今》里面,也将中医演绎得神乎其神,说明在东亚中医还是很得到人们的认可的。而有些网友还认为,既然现在国外都在提倡中医,在中医药的发源地为什么我们要主张抛弃掉呢?”
“第五个问题:有人认为,西医治标不治本,而中药标本兼治。还有认为西药的成分过于简单,西医治疗某些疾病有后遗症。而中药是来自自然生长的植物,中医没有后遗症。对于这种观点,你怎么看?”
“第六个问题,有网友认为,作为中国人要提倡废除中医,就和废除汉语一样,不可理遇(喻)。您觉得两者有可比性吗?”
“第七个问题,有很多网友举出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例子,说明中医比西医更有效,比如网友遏飞说:我小的时候得了一场大病,西医说是白血病,又说是败血症,还说是袋子化浓性关节炎等等,差一点要椐掉我的左腿。最后是中医治好了我的病,如果按西医的方法去治,那我永远是个残疾人了。这个你如何看呢?刚刚网友曹东义也提到了中医中药在非典时期起到一定作用,对此你如何看呢。”
张功耀面对提问,只好将他过去强词夺理的谬说与王澄对于中医治疗非典的污蔑之词拿出来,应付局面。这当然会引起网友的不满。
273楼的网友说:“从张先生的几个回答来看,臆造和猜测的东西太多!就拿对主持人第四个问题的回答吧。什么中国人就找中医,印度人就找印医……,全是不顾事实的臆造!我的一个中医朋友,就有很多老外的患者,他们来广州时还常常从他们的国内带朋友过来看病。我就介绍过欧洲的朋友给他。张先生如何解释这些?难道他们都是华人?可正儿八经都是白皮肤蓝眼睛的哦!”
278楼的网友说:“从张先生的回答中看不出‘告别’中医观点的正确,恰恰证明了任何一门学科或科学,只能是随着人们认识的加深而不断改进,而不是无端的‘告别’。”
279楼的网友说:“我只能说,楼主(张功耀)是一个完全根本不懂中医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浅要的说,是先有中医的术语,而后才有一些后人学习西医时,套用中医术语来翻译西医术语,于是造成了现在的不懂医学的人把中医的心肝脾肺肾和西医的心肝脾肺肾等同起来,两种理论互相纠缠起来。其实中医研究的是天人合一的奥秘,生命的本原问题,即为什么会有生命,生命从哪里来,生命要向何处去的问题。西医只是把人当成机器,只能是末流之道了。”
286楼的网友说:“所谓一叶障目,不见森林,执着于己见也就看不到更广阔的天地,更何况执着于错见呢?隔行如隔山,所谓专家,也就是专门学问的一家之言,更无论是其他学问的范围了,可惜他们非得要冒充大家,在其他领域频频指点,好象只有他才通晓天地似的,最典型的一个就是发明毛粒子的何某某了。真是,可笑可笑。”
王明华在《为张功耀先生不平》一文里说:“专访一开始就出现混乱:王新军的贴子最抢眼《科技强国任重而道远----由张功耀教授访谈说起》,署名是中共党员王新军,内容则有‘毛主席是读文科的,没有科学的思想’和‘我党参与医学问题是一个历史性的错误’等骇人听闻的主张和结论!如此胆大妄为的宣言自然引起众多是非和口舌,抢了张功耀专访的风头。我在提出请求发言和得到主持人许可后提出‘五大伪科学’的问题。我想到伏而泰的名言:‘我不见的同意你的每一句话,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我认为在专访张功耀这样一个特殊时刻,我必须支持张功耀先生的说话权利。为了能引入客观学术讨论和避免无谓争吵升级,我很快又贴出:‘我想做一些补充说明:首先,我应该不属于任何对立派别,我本行西医正在研究中医,我反对西医和中医的不必要内耗,我的博客主题词是‘西医中医是战友’。第二,我不是反张派,我只反对伪科学。我和张功耀同龄同是浙大校友,我非常尊重他本人,也愿意向他学习他的长处,我的博客的创建是跟他学的。我也为王新军开办《反对伪科学》圈子献计献策。第三,如果一定要定位,我提倡‘科学和谐发展之道’。科学是表明我反对任何伪科学的坚定立场;和谐是主张和为贵,我和王新军就达成了‘和而不同’的共识;发展需要创新,我认为在和平时代可以不立不破,先立后破;道就是坚持真理,就是不争输赢,就是互相礼让,就是要创立网络科学讨论的良好环境和氛围,就是要让健康时代在中国早日实现,就是要让中华重新屹立于世界之巅,为人类做更大贡献。这也是我的理想和追求。”
然而,张功耀要的是出风头,是反中医,他老谋深算,是不会轻易回答对他不利的问题的,王明华的失望是必然的。他说:“令我意想不到的是王新军很快就能引用我的上述发言,无上风光地说:‘在这些方面,我和王明华先生的观点是相同的,我和王明华先生都是追求科学,追求真理的,只不过在这个过程中有些不同的学术观点。感谢王明华先生对“彻底废除中医,科学怎能向愚昧低头?”博客圈发展所做的贡献。另外,我也澄清一下,我不是挺张派。张教授其中的某些观点我也并不认同。早在2005年9月11日, 我在丁香园医学论坛上做内分泌版版主时就打响了对中医战争的第一枪。2006年4月18日,张教授的论文《告别中医中药》走向网络世界。我只不过是在前进的道路上发现了一个志同道合的战友而已。’王新军在看到张功耀先生日子不好过的时候就自行转向了!他和王明华先生才是追求科学,追求真理的;他不挺张,可以和张功耀随时划清界限;张功耀算什么?王新军比张功耀资格更老,张功耀只不过是被发现的一个战友而已。厉害!新手王新军博士实在厉害!悲哀!堂堂张功耀教授实在悲哀!我开始为张功耀先生感到不平!”
连“和讯”与“何训”也没有弄明白的王新军,搅浑了张功耀的专访,王明华自然很不满意,他说:“专访已经结束,张功耀先生的非常劳累却引来了非常不好的专访效果和影响。我为张功耀先生不平!我为张功耀专访变成王新军广告作坊而不平!王新军的《科技强国任重而道远----由张功耀教授访谈说起》的确是打着张功耀牌子抢张功耀风头和吸引眼球的杰作,但是这篇署名中共党员的文章也有贬低伟大领袖、攻击党的政策之重大政治错误嫌疑!请王新军先生不要无知无畏,因小失大,慎之重之;也请王新军先生能尊重张功耀先生的各种人身权利,不要越俎代庖,自以为是。王新军博士学科学反对伪科学,当然知道简单逻辑。你既然向大众表明:不是挺张派,对张教授某些观点也并不认同,你就不能继续以张功耀先生的代言人自居,你就无权过问张功耀先生自己才拥有的决定权和说话权!”
王明华先生错怪了王新军,张功耀或许感激还来不及呢,趁着一片乱哄哄的责骂,趁着夜色正浓,正好可以使用“走为上”的最后一着,溜之乎也!
我的上述记实文章,撰成于2006年9月27日,名称就叫《即使以主的名义也帮不了张功耀》,并且立即帖到了网上。原来以为张功耀能够看到民心所向,知难而退,“沉没”一段时间,或者就此罢手,不当这个反中医的专业户了。但是,我们低估了张功耀的能量,或者没有看到他身后还站着一位王澄,他们中美合作,里外配合,终于把反中医的闹剧推向了更高的阶段。

2 x3 \  [( w# J' Q. p4 V% m+ m9、网络签名取消中医
张功耀和王澄看准了一个机会,就是我国卫生体制在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方面,存在许多急待解决的问题,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因此要听取群众意见,改进医疗卫生工作。于是,他们一合计:“我看时候到了!”,两人一拍即合,马上发起了“关于征集就告别中医中药而至国家发改委公开信签名”活动,2006年10月7日国庆长假刚结束,就把他们的公告贴到了张功耀的反中医专业网站上。
按照张功耀事后的说法,签名活动的实际发起人是王澄,他不过略加润色,把十分露骨、漫骂中医的文辞加以掩藏,才发布出来。因此,公告的发起人就成了这个格局:“公告起草人:
  张功耀  中南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研究所教授  长沙
王澄   美国康复科医生   纽约市”
这两个反中医很起劲,又不看时机的人,是如何陈述他们的如意算盘的呢?
他们说:“当前,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正在征集民众对新医改的建议。为配合中央政府做好这项工作,敦促中央政府及其所属各部门深刻反思中医中药,重新认识和评价中医中药的作用,集中使用我国有限的医疗卫生资源和科学研究资源,发展现代(西医)医学科学,使我国的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尽快地全面地和国际接轨,我们特公开提出如下建议”:
按语:国家医疗卫生发展遇到了困难,征集大众意见,依据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要充分依靠中医药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他们却让国家发改委发展西医,而且要与“国际接轨”,取消中医药,推行美国模式。实际上是让国家发改委“饮鸩止渴”,乘机进其毒计。
他们的具体“建议”是:
一、修改宪法,删除宪法第21条有关中医的内容。建议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不要再涉及任何具体科学,以便于更好地在我国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繁荣我国的科学和文化事业。
按语:发改委要讨论医疗卫生如何保障人民健康,如何解决大众医疗问题,中医药正好大有可为。他们却处心积虑地要“修宪”,与阿扁一样,不修宪就无法施展其毒招。发改委都是明白人,岂能被你们这点伎俩给“忽悠”了?!
二、采取适当措施,让中医在5年内全面退出国家医疗体制,回归民间,使中医作为国家医疗体制的补充继续存在,以便于集中使用我国有限的医疗卫生资源和科学研究资源。
按语:中医药事关国计民生,中国执政者自黄帝坐明堂论医药开始,历朝历代,历届政府,都关心中医药。北洋政府汪大燮受日本影响,主张取消中医,不给中医教育权,也没有敢取消中医。余云岫“忽悠成功”的取消中医提案,也告流产。在解放前,余云岫苦闷的心里难受,1947年3月,他说:“十年来,闭锁在愁城当中,抑塞无聊,挣扎在生活之外,只有用着经籍来当作娱乐品[1]”。可见在国民党时期,反中医、取消中医的活动,不但没有成功,而且,反中医人士远不如老中医晚景光明。
让中医回归民间,政府放任不管,那不是负责任政府的作为,也不是为民众着想的政府。张功耀与王澄错打了算盘,企图陷发改委于不仁不义,是不会成功的。
三、立即停止缺乏科学原理、违背科学精神、没有安全保障的中医中药研究,把这些钱节约下来,救助我国城市贫困人口和农民看病困难。
按语:这些“莫许有”的罪名,都是他们两个人天天嗫咕的,他们以为天下的人都没有思想,只要他们臆说中医如何不好,人们都会信以为真,真是天大的笑话。即使有人以中医的名义行骗,被骗的人都能明白过来,那不是中医的错,是骗子借中医的名义骗了他(她),回头还得再找真正的中医看病,依然相信中医。为什么?因为中医与人民几千年的血肉联系,是不容易割断的,也是这些所谓“学者”、“教授”难以“忽悠”黄了的。
张王二氏与何院士所推崇的“从头到脚”仪器检查、诊断的美国模式,不用说“城市贫困人口和农民”学不起,富如美国都不堪重负,正在向“替代医学(中医药)”寻找“解药”,张王二氏还在这里把他们从美国垃圾蒌里捡来的东西,推荐给中国人民,岂非笑话?!克林顿与希拉里可能会立即放弃争执,掩口而笑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何年之长,而语之少也?!”
四、在促使中医中药逐步退出国家主流医疗体制的过程中,善待现有已经取得相关执业和职称资格的中医师,引导他们主动转向主流医学。国家要帮助他们多学习现代医学知识,争取在中医药完全退出国家主流医疗体制前,把全国现有的中医师全部转成主流医学医师。
按语:张王二氏善于捡垃圾,这条建议就是王斌、贺成“副部长”当手纸用,已经扔了50多年的东西了。“不成功!不成功!”也许他们会这样告诉你们。只不过难以猜测,他们是用什么语了。
张、王说:本公开信接受笔名或化名签名,凡履行笔名或化名签名者,请务必真实注明你的职务或职称,工作单位,所在的城市。如,“XXX 主治医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乌鲁木齐”。我们将按照发改委的规定,于2006年12月30日前把信和全部签名电邮给发改委。
按语:张王二氏的统一战线还真宽松,门槛也低,比他们崇拜的洋先人大度多了,那个时候租界的花园,中国人都进不去,更不用说“参与国政”可以用化名,做梦都不会梦见。真是时代进步了,西方也讲民主这么多年了,据说可以骂总统,但是,不能骂美国!不爱国的人,大概到了美国,美国人也会把他当作没有教养来看待。一句“乌鲁木齐”,露出来王澄是“原创”。
请转贴,望周知。
按语:一场春秋大梦,只做了三天。卫生部发言人一表态,“黄粮已熟”,表演就此结束。
10、政府表态形势扭转
10月10日卫生部例行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2]
2006年10月10日上午10时,卫生部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卫生部办公厅副主任毛群安向媒体通报了我国精神卫生工作情况和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状况,并回答了记者的有关问题。
新闻发言人说:“大家好!今天的发布会我首先发布两条信息,第一条信息是关于精神卫生工作的有关情况。第二条信息是,今年卫生部组织了对全国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督察工作,利用这个机会通报一下全国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状况”。
经过简短的问答,《中国青年报》的记者,由于思考敏捷,善于观察,立马提出来一个“新动态”:
《中国青年报》记者提问:第一个问题,对今天的消息,北京好多小区都考虑到成本问题,设置了自备井,但是对自备井的监管,卫生部有什么措施?处于什么样的状态?第二个问题,关于中医,在网上有人征集取消中医的签名,已经达到了上万人,而且主要都是卫生领域的人,主要意见是要采取相关措施,让中医在五年内全部退出国家医疗体制,回归民间,使西医成为国家唯一的医疗技术。不知道您怎么看待?另外,为什么中医作为我们国家的国粹,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上万人”之说,不知记者是如何得来的,或者是发起人的“虚张声势”也未可知?因为事后有人认真一一计算,当时也就是百十人不到,事后一个月左右,仍然总数300人。网络世界,真假难分,就像伊拉克战争的真相,他们发言人说的巷战,我们始终没有见到。伊拉克那么“坚强的”国民卫队,哪里去了?“一万人”怎么转眼之间,就销声匿迹了?即使真有“一万人”,在十三亿人里是多少的代表面?他们对于张王二氏的真实用意,又能了解多少?
新闻发言人:关于自备井,应该说,讲到生活饮用水的监测,是指对目前已经集中供水的场所进行卫生监督。实际上,在生活饮用水方面存在的问题不止这些。像城市里的自备井,广大农村的饮用水供应都存在着一些问题。对于自备井水质的监测,也是我们在生活饮用水安全监测中非常重要的内容。
第二,关于网上签名的问题,首先我还没有了解到有关此事更详细的情况,如果说这件事情存在,我这里有两点意见:
一,中医药既是我们的国粹,同时也是目前我国医药卫生领域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我们国家的优势和特色。在历史上,中医药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和健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至今在现实生活中仍是我们解除病痛的一个重要选择。如果有这样的签名行为,那是对历史的无知,也是对现实生活中中医药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的无知和抹煞,我们坚决反对这样的言论和做法。
二,目前中医药的发展确实面临一些现实困难和问题,但是,国家对中医药事业的发展非常重视。“中西医并重”是我国卫生工作的方针之一。在“十一五”期间,卫生事业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要加大对中医药发展的支持力度,我们要发扬光大中医药事业,这是毫无疑问的。我们相信,随着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将在维护和增进人民健康的事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和不可或缺的作用
按语:发言人的表态是严正的,也是很有水平的,不愧是代表政府的“发言人”。他对于中医的认识是很准确的:既不否认中医存在的现实问题,也不轻视中医药的作用,更看到了历史上中医药的功不可没,以及将来中医药的发展前景。语言不多,字字千钧,如果不是有备而答,那水平真是“实在高”,而不是“相当高”。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06年10月17日也发表了声明,表明立场与态度[3]
近来有人发起了“促使中医中药退出国家医疗体制”的网络签名活动,作为中医药行业行政主管部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此事持何态度,有何看法?近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新闻发言人就有关问题接受了记者采访。
记者:“取消中医”网络签名活动引发了社会关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此有何评论?
发言人:卫生部新闻发言人在10月10日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已经对此予以驳斥,明确指出中医药是我国医药卫生领域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非常赞同卫生部发言人宣示的立场。中医药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卫生事业的特色和优势,千百年来,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卓越贡献,目前仍与西医药共同承担着维护人民群众健康的任务,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发起这种网络签名活动,是对历史的无知,也是对中医药历史功勋、现实作用和科学内涵的肆意否定和抹煞。中医药经历了几千年的实践验证,深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和信赖。实践和历史也将证明,这次签名活动和历史上否定中医药的事件一样,只是一场不得人心的闹剧。
在这里,我还想顺便说一下,社会上有人打着中医旗号坑蒙拐骗,个别企业在中药中添加西药,这是不法分子利用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医药的喜爱和信赖所干的违规违法行为,与中医中药本身无关,也是广大中医药工作者所深恶痛绝的。
记者:如何看待和评价中医药在我国医药卫生工作中发挥的作用?
发言人: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中医药事业发展,为了保障中医药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发展现代医药和我国传统医药”,2003年还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也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了法律和政策保障。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医药事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中医医疗机构规模进一步扩大,服务能力和水平显著提高,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重大疾病以及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法制化与标准化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就。
目前我国拥有各级各类中医医院3009所(包括中西医结合医院和民族医医院),床位数达31万张,90%的综合性医院设有中医科,70%的县设有中医医院,全国中医执业医师(含助理医师)达49万人,以中医医院为主体的中医医疗服务网络基本形成。2005年,全国中医医院门诊急诊量达2.34亿人次。在城市社区,有89%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50%的社区卫生服务站能提供中医药服务,据调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中药处方费用平均值仅为西药处方的76%,社区居民对中医药服务的满意率逐步上升。在农村,75%以上乡镇卫生院设立了中医科,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医生人数比5年前提高了22.4%。
在2003年非典期间,据不完全统计,内地非典确诊病例中中医药参与治疗的占58.3%,取得了明显疗效,显示了中医药抗击重大疫病的能力,世界卫生组织专家认为“中医药治疗非典是安全的,具有潜在的效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制订了非典中医药治疗方案,推广到数十个国家,内地中医药专家也应邀赴香港指导用中医药防治非典工作。从2003年开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先后在11个省(区、市)运用中医药治疗艾滋病,截至2005年6月,接受中医药治疗病例总数达2700多人,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首次设立了中医理论基础专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实施的《中医药疗效及安全性基本问题研究》被列为“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重点项目。这些研究涉及继承、挖掘名老中医学术思想,解决中医药有效性、安全性的评价关键技术难题,开展道地药材良种选育、濒危药材繁育和中医药标准体系研究,极大促进了中医药的继承、发展和创新。“十五”期间,18项中医药科技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4个省建立了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
可以说,中医药事业作为我国卫生事业独具特色和优势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医疗保健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人民群众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
记者:作为国际上公认的最完整的传统医药体系,中医药在世界上引起广泛关注,影响越来越大,能否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发言人:近些年来,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取得了新的进展。
一是从最初的民间合作提升到政府间的合作,截至目前,我国已与70多个国家签订了含有中医药条款的卫生合作协议,另外还签订了20个专门的中医药合作协议,与42个国家和地区及世界卫生组织开展了274项中医药合作项目。在中外政府间合作协议框架指导下,国内外高等院校和医疗、科研、生产机构间的合作也不断增多。
二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世卫组织(WHO)在传统医药方面的合作取得了良好成效。WHO在亚洲设立的15个“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合作中心”中有13个与中医药有关,其中7个设在中国。2003年WHO在《全球传统医学发展战略》中主要采纳了我国政府的建议,明确指出我国针灸、中药等传统医药正在全球获得广泛重视,在人类保健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三是国际中医药教育快速发展。多年来,来华接受中医药教育和培训的留学生人数一直居自然科学类来华留学人数的首位。日本、韩国、英国、比利时、德国、法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先后建立了正规中医药高等教育。
总的来讲,中医药国际市场日益广阔。到目前,中医药已传播到世界上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外中医医疗(针灸)机构达5万多所,针灸师超过10万人,注册中医师超过2万名,每年约有30%的当地人、超过70%的华人接受中医药保健治疗。中药作为我国传统出口的主要产品,出口总额呈不断上升趋势,2005年达到8.2亿美元。
记者:中医药事业发展还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十一五”期间如何解决,有何安排?
发言人:日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了《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制定了中医药事业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
发展目标是,到2010年,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服务功能完善、中医药特色突出、与人民群众需求相适应的中医药服务网络;中医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显著提高,防治重大疾病的能力明显增强,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完善,继续教育网络初步形成,队伍素质得到提高;中医药科学研究继承与创新体系基本建立,现代化进程和学术进步加快,中药资源得到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实现中医药立法,初步建立中医药标准体系;中医药国际交流与合作成效更加显著,国际传播更加广泛,在人类健康保健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重点任务:一是提高和完善中医药服务网络和服务能力;二是加强中医药应对突发公卫事件能力建设和重大疾病防治;三是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农村和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作用;四是提升中医药自主创新能力;五是提高中药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六是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七是推进中医药法制化、标准化建设;八是促进中医药国际及对港澳台的交流与合作;九是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十是大力推进中医药信息化。
我们相信,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各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通过扎扎实实的工作,一定会逐步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有力地推动中医药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维护人类健康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发言人,经过了认真的准备,列出来一系列数据,这都是政府的统计结果,都是相当过硬的资料。

9 W; t" T/ Z" m+ a% H' U
[1] 知晔、20世纪50年代初废止中医思想的回潮、中华医史杂志、2007371)、60页。
: e9 Z1 w! [$ E3 }( J
[2] 文字来源:根据卫生部网站节选。我知道卫生部发言人的表态,是《了望东方》杂志记者王孔瑞告诉我的,他正在此前一天电话采访我,谈了40多分钟。1010日当天晚上7点种他兴奋地地说:“你赢了,卫生部表态了!”因为此前,一直网上论战,没有政府的声音。王孔瑞先生采访了很多人,包括邓铁老,贾潜先生,也包括远在美国的方舟子。
2 L. }4 ^2 J. q* F5 B
[3]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网站公布的资料。

( H) x9 W- B! _5 p2 v) Y( {4 i6 X$ K: @) g% K/ ^5 T7 Q, v  o
6、正确认识科学与中医的关系... 183

* y7 n4 L2 }8 M# y; U9 B

+ ~1 o; \. j: h  w* B4 k- k- \' W$ q" Q0 G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曹东义 发表于 2021-2-27 09:10:19 | 阅读全部
曹东义 发表于 2021-2-27 09:09
7 u) \( q  F; H. L4 C+ U+ W3、人民政府力挺中医
7 Q6 J& W: U# u+ ^/ T2006年10月,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 ...

* e! g2 J2 V7 ]4 b9 _; ?5、法律保障中医权益# O: Q8 D  @  r3 Y, p3 f

3 K3 L' Y' [% v$ q张功耀用错误的方法研究中医,用污损中医名誉的手法评价中医,用违反法律的言行不断伤害中医,严重污损了中医的社会形象,造成的恶果是深重的,其远期影响难于估量。我们应当以法律为准绳,维护中医合法权益,捍卫中医法律地位。
9 t$ ~5 g5 c( P- w8 C. |5 U8 G& p首先,张功耀所说的“中医”,既包括“中医人”,也包括“中医学”,这两者都是受法律保护的,是不能肆意诋毁的。
4 e" }6 O- {. M! u9 `8 X《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第一条说:“为了加强医师队伍建设,提高医师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保障医师的合法权益,保护人民健康,制定本法”。我们说的中医,当然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的规定取得资格的“中医”,没有这个资格的人,如果实行医师的业务,叫做“非法行医”,是犯罪的行为;管理“中医”的是卫生行政部门,而管理“非法行医”的是公安部门。张功耀主张的“努力推动中医退出国家医疗体制,回归民间!”就是要把中医的诊疗活动,由“合法”变成“非法”;由政府保护、监管,变成政府放任、取替。
8 q9 Y  V  w0 ~) `  r9 K张功耀是个懂法的人!可是,他是怎样评价一个合法的职业人群的呢?
$ L. H  y7 H( g( a3 r+ S4 M《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第二条说:“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或者执业助理医师”适用本法。第三条说:“全社会应当尊重医师。医师依法履行职责,受法律保护。”也就是说,中医学是既古老又充满活力的学科,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是正在走向世界的独特知识体系。中医药工作者肩负着继承与发展的历史使命,是我国“中西医并重”卫生体制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他们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履行职责的行为,不容肆意诟病。第四十条说:“阻碍医师依法执业,侮辱、诽谤、威胁”医师,受响应法律制裁。
; C  M0 R6 p# `0 q$ ^1 v, J: T那么,中医如何“依法履行职责”?就是要按照中医理论,使用中药治疗疾病。这本来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是应当受到法律保护,人们尊重的事情。7 P7 p* l! o* ~6 D
张功耀是怎么评价中医的呢?他在《告别中医中药》之中说:中医“装腔作势,欺骗患者”。“推行异物、污物、毒物入‘药’,坑害患者”。 他在《给全国网络读者的公开信》中“表明态度”时说:“我可以负责地说,中医既不是什么积极的文化,更不是什么科学,甚至还不够格称‘伪科学’,而是中国古代落第文人,利用人们‘病急乱投医’的心理而刻意做成的骗局。什么‘三阴三阳’、‘五运六气’、‘七经八脉’,全都是热混了的胡话,没有丝毫的科学价值和文化价值。过去人们受骗,是因为中国的科学落后。现在,我们已经有了科学,就不应该继续容忍这种装腔作势的欺骗性文化了。那些愿意躺在他们的‘文化归宿’中说梦话的,我们可以去唤醒他们,但不要勉强他们。但是,他们没有权力继续诱导我们的年轻人跟着他们一道去说梦话。一个混乱而自满自足的思想体系,无论怎样‘弘扬’和‘保护’,都绝对不能与集中了全世界人民智慧的科学去竞争。所有对中医的‘弘扬’和‘保护’,无非就是继续培养一些睡大觉、说胡话的人。如果被《红楼梦》养活的教授,终归不至于一开口就说胡话的话,以《黄帝内经》作为自己的‘文化归宿’的人,则每每开口却尽是些热混的胡话。”他污蔑中医理论是“土匪黑话”、是“胡诌”;漫骂中医是“骗子”、是“鬼混”。8 Z) q! ~1 S9 L( [
他在很多文章里,都是用这种“负责”地态度,说着许多极端不负责任的话;这封公开信的态度,就是他研究中医的态度,也是他看待中医的立场与观点所在。他用索垢求瘢、以偏概全的研究方法,错误评价中医,伤害中医感情,污损中医形象,促退中医事业。他扬言说:“很明显,我将继续战斗下去!你们当中的任何人都不要指望我‘悬崖勒马’,‘告别固执’!”他搞取消中医的网络签名活动,在受到政府制止和大众批评之后,还不断抛出《对于卫生部发言人表态的表态》、《“护医使者”的保守能力系数小于零》、《中医界的这个自我渲染放(犯)了什么错误》《中医的死亡是必然的》等观点错误的系列文章,继续进行挑衅。
% D+ r' @9 L6 Y  Y1 Q2 E张功耀谈论的中药,也是受法律保护合法药物。他说:“曾经被中医称为‘大补之王’的人参(Panaxginseng,L.),经现代研究以后,既没有发现其确切的营养价值,也没有发现其确切的药用价值,相反却发现了它对于某些疾病的有害作用。”他完全不顾《中药大词典》里的各种数据,那是几十年之前就已经做过的许多实验,是凝结了前人大量心血的结晶。许多专门研究单味药的专著,不仅国内有,外国也有。比如对于大黄、附子、丹参等等都有专门的著作出版。中药也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的规定,而收录进《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5 f& F$ c" W) r+ A" z: a! o
张功耀“促退”中医的错误言行,严重背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中共中央关于构建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关于“大力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发展”的精神,流传甚广,影响很大。既然他对于卫生行政部门的管理意见不服,而且“将继续战斗下去!你们当中的任何人都不要指望我‘悬崖勒马’,‘告别固执’!”我们就应当以法律为准绳,依法制止他对于中医的继续伤害行为。$ s7 d$ C' G4 e$ O; E
首先,我们应当区分正常的学术争鸣与违反法律的行为。3 F+ n2 s) K9 J7 M2 x5 V" B; |2 `
张功耀一开始就不是正常的学术争鸣,学术是他的伪装,是为了麻痹中医界,好蒙混下去,瞒天过海,暗度陈仓。《告别中医中药》首先以网络传播的形式无限制地扩散,然后再找机会进入学术领域。而且,他的宗旨明确,就是“告别”“取消”“促退”中医,主题先行,然后再慢慢找根据,凑材料,真正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词”。
" h- u8 m8 R* t" q" B+ ?“以科学的名义”,从何说起?张功耀何德何能,可以代表科学?有授权吗?科学是一个多么广大的体系啊,他怎么能代表得起?他精通所有的科学分科之学?是这些学科的带头人?有权代表科学说话?他能代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能代表过去的科学、现在的科学、未来的科学?谁能相信!代表不了,强行“代表”,那就是冒用“科学”的旗号,把科学当大棍子使用,这是亵渎科学!* j' r; F5 \6 n  Q; g
“以文化进步的名义”更是荒唐。文化是人类活动的总合,包括巫术与宗教,都是文化的体现。古代之巫与现代之巫相比较,就有进步与原始的差异;宗教也是发展的、变化“进步”的。张功耀可以代表进步的巫术与宗教,来批判中医吗?他经常说中医不进步,其实,他最不进步,他站在21世纪现实的讲台上,仍然重复着70年之前有些人的过激语言,甚至连强调也没有变化。时代已经发展到了21世纪,他仍然像100年之前一样,念念不忘改造中华文化,说什么要取消阴历、取消孙子兵法、中国古代无科学、李约瑟的难题根本不存在、要愚公移山、开启民智,等等。可惜的是,这些话如果讲给西太后听,也许会很新鲜,现在仍然以此为“卖点”,已经错过了100年。
9 D5 n$ b7 K/ V7 N8 B; _* i9 ?“以生物多样性的名义”同样荒唐,张功耀没有创造世界,没有开天辟地创造万物,却能自诩为“生物多样性”的当然代表,请问,你代表的是动物、还是植物?还是代表微生物?当微生物进入你身体的时候,你要使用“抗生素”杀灭它们,为什么要干扰“生物多样性”?你每一天都在消耗动物与植物资源,为何不为了“生物多样性”的繁荣昌盛,而牺牲自己的小我?恐龙灭绝,也是中医的原因吗?你没见中医已经用了许多代用品、种植品,来替换原生药物吗?视而不见,何明之有?孤陋寡闻而已。
! N6 ^8 Y; F9 y! L$ F0 K. }“以人道的名义”是张功耀最不该谈论的话题,中医在几千年之前就已经把医学做根在人道的基础上了。所谓“人血馒头”事件,那是“小说家”的虚构,不足为据。如果非要找一些根据的话,我到可以提醒你,19世纪的时候,西医学刚传入中国,他们解剖尸体的做法,很令中国人恐惧,纷纷传言洋人剖腹取心,摘肺切肠,这都是很令中国人恐怖的行为,由此引起误解,“天津教案”就是这样发生的。可是,阴差阳错,鲁迅杜撰了“人血馒头”的偏方,有人就按在中医的头上,实在是黑白颠倒,信口雌黄。张功耀自己磨刀霍霍,表面上却说他始终“刻守学术”的准则,暗地里推动反中医活动不断升级;一会儿说自己是个教授,一会儿大骂中医是骗子、鬼混,有这样故意知法违法的教授吗?一会儿说要《为我的告别中医中药划一个休止符》,一会儿挑逗说《“护医使者”的保守能力系数小于零》、《中医的死亡是必然的》。9 x; @& ~. K1 v5 R4 Z: ^
2007年1月14日,张功耀仍然抛出来《中医中药的理论是地地道道的伪科学》的文章,来攻击中医。他说:曲波先生在《林海雪原》中写了一些土匪黑话,这种文学创作是非常有特色的。“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这对于我国那些热衷于“晦涩崇拜”的人来说,如果不是已经被标示为土匪黑话,而是把它插在一本中医书或其它的什么书里边,也必定是“博大精深”的。实际上,以《黄帝内经》为代表的中医理论构造,就是用这种不是土匪黑话胜似土匪黑话的语言构成的。* D' \. _' s" S: c8 x/ a; C: q$ L! ?
百变的张功耀,不变的反中医宗旨。7 l: T8 W* m3 I7 L  w  v
我们必须善于识别打着中医旗号的恶劣勾当,他们损害的是中医的声誉,危害中医事业,干的是违法的事情,是中医的敌人。有人问我,骗子们为何不打西医的旗号,而专门打中医的旗号?我说,中医在群众之中有威信,而且是几千年的患难相知,所以,骗子们爱打中医的旗号。假如,中医在群众之中没有信誉,还有骗子打中医的旗号吗?另外,中医的理论,中国的民众容易理解,所以经常被盗用,骗子们为何不用外语行骗?中医的技术简单、方便、廉价,不需要“科技包装”,也是骗子们爱打中医旗号的原因。社会上的假冒伪劣,仿冒的都是名牌,谁去仿冒没有知名度、信誉很差的东西?西施很美,但是她很弱势,她被坏人欺负之后,希望得到社会、法律、道德的声援,我们能够说“你为什么不长的和张飞一样?为什么不和项羽一样?人家为什么不欺负东施?”我们能这样说吗?
8 n5 }7 w6 _3 U- y" A8 Y我们还要区分群众按照中医的方法进行自我养生、自我疗养与“违法行医”的关系,中医与民众之间,自古就没有鸿沟。中医的理论与技术,来源于民众的探索。药食同源。群众之间互相介绍养生经验,不属于“非法行医”。只有以中医为职业,以中医为利益来源的行为,才能界定为“行医”。非法与不非法,要看是否符合国家的规定。5 @: Y- m# t2 e9 j& c
中医很古老,中医也很年轻。中医的古老,是因为她的历史很长;中医的年轻,是因为她刚刚在按照现代科学的语言,述说自己的本质。中医需要关注,中医需要爱护。中医不需要“瞎忽悠”,不需要诽谤与漫骂。
: R' W& f7 ]. R' n. r那么,诉张功耀什么?
# e0 M) x1 y% m6 K# M我们起诉张功耀污损中医名誉。要求他停止继续侵害,赔礼道歉,挽回影响。
" X7 @4 S# F5 g# p, P尽管他知法犯法,属于诽谤,应当到“刑事厅”起诉他的“诽谤罪”,但是,念他是一个教授,我们给他悔过的机会,主张在民事厅起诉。当然,他污损中医,影响中医的经济利益,也可以在经济厅起诉,但是,他没有赔偿能力,中医事业的损失他真的陪不起,所以,不必要在经济厅起诉。5 n( u, v( \) |5 x3 \! l
要分清言论自由与遵守法律的界限。阿扁在台湾,言论比张功耀自由,但是,阿扁不能违反《反分裂法》;网络是虚拟世界,也不能发布违反法律、法规的言行,何况以公开身份,以中南大学教授的招牌污损中医,我们能够放任不管吗?
& X; z& L8 Z; o$ R1 U0 v/ ^6 r9 R张功耀心虚了,他已经把《给全国网络读者的公开信》从他的网站上撤下来了,但是,网络里有的是转载的依据;而且,河北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会10月25日召开的“维护中医权益、捍卫法律尊严”的会议上,已经通过了初步决定:起诉张功耀侵害中医名誉!《燕赵晚报》11月1日A11版,记者刘勇峰把这一消息披露出去之后,笔者经常接到外界的电话,询问起诉之事进行得怎样了?8 V4 B$ e" S) D) |, i  W5 P
我可以告慰大家:张功耀污损中医的证据,已经在石家庄市公证处进行了法律公证,并且走访了多位法律界的专家。
$ ], Q1 G' I3 T8 }9 \安徽周建理教授,传来了他咨询律师之后,律师提供的“指控张功耀涉嫌违法的适用法律依据及高院司法解释”:
& B, o7 N- L! N# T: j4 e关于指控张功耀涉嫌违法的适用法律依据及高院司法解释; J2 l, B5 q+ u  i- [% h5 N0 O
    ●民法通则第一百零一条 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
5 P" C9 J# ~# }+ P3 Y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1988年1月26日)9 a8 d6 }. I, M) ]
  140.以书面、口头等形式宣扬他人的隐私,或捏造事实公然丑化他人人格,以及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他人名誉,造成一定影响的,应当认定为侵害公民名誉权的行为。
" j. a- n3 H. c$ j% Q8 L9 h6 O  以书面、口头等形式诋毁、诽谤法人名誉,给法人造成损害的,应当认定为侵害法人名誉权的行为。+ e) _% F, }: X; Z$ {* [; I/ O! |
  ●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条 公民的姓名权、 肖像权、 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
) o8 i- n# C6 Q0 k4 H* \& r8 S  法人的名称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的,适用前款规定。% @& G4 |% y& @0 B8 [( [$ Q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1988年1月26日)& ?0 g: L0 A; Q5 i7 ?, |! [2 ~
  150.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和法人的名称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公民或者法人要求赔偿损失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侵权行为的具体情节,后果和影响确定其赔偿责任。
3 Z- W3 p- F" c3 K( @. @, q6 Q  151.侵害他人的姓名权、名称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而获利的,侵权人除应适当赔偿受害人的损失外,其非法所得应当予以收缴。
* N+ {# K4 K* ]& \. n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6 r9 C  `8 I3 \7 C6 d" N8 g8 X
(1993年8月7日)
3 L: d, k% t( y4 m  s* {1 {# b& _8 Y* V  各地人民法院在审理名誉权案件中,提出一些如何适用法律的问题,现解答如下:
5 L9 H( R  z6 @5 k  一、问:人民法院对当事人关于名誉权纠纷的起诉应如何进行审查?, g  s9 r7 t3 {7 V; d: L
  答:人民法院收到有关名誉权纠纷的起诉时,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八条的规定进行审查,符合条件的,应予受理;对缺乏侵权事实不符合起诉条件而坚持起诉的,应裁定驳回起诉。
+ [+ J1 c( z" q& D+ B  二、问:当事人在公共场所受到侮辱、诽谤,经公安机关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处理后,又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是否受理?
$ t! X: \1 i7 i6 |1 O( k  答:当事人在公共场所受到侮辱、诽谤,以名誉权受侵害为由提起民事诉讼的,无论是否经公安机关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处理,人民法院均应依法审查,符合受理条件的,应予受理。& ^; W6 d4 }: C& R& F
  三、问:当事人提起名誉权诉讼后,以同一事实和理由又要求追究被告刑事责任的,应如何处理?
  o  t2 C! R1 x1 R  答:当事人因受到侮辱、诽谤提起刑事诉讼的,应中止民事案件的审理,待刑事案件审结后,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处理:对于犯罪情节轻微,没有给予被告人刑事处罚的,或者刑事自诉已由原告撤回或者被驳回的,应恢复民事案件的审理;对于民事诉讼请求已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解决的,应终结民事案件的审理。8 Y& `0 C- q9 t( V% f
  四、问:名誉权案件如何确定管辖?
( D  U) B' p' r; M4 R% |( A0 f  答:名誉权案件,适用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九条的规定,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侵权行为地包括侵权行为实施地和侵权结果发生地。
* m' B; J7 `  N/ ?, ]) n% A  六、问:因新闻报道或其他作品引起的名誉权纠纷,如何确定被告?8 F+ f& o* ^0 h! J; `8 M/ ^2 v
  答:因新闻报道或其他作品发生的名誉权纠纷,应根据原告的起诉确定被告。只诉作者的,列作者为被告;只诉新闻出版单位的,列新闻出版单位为被告;对作者和新闻出版单位都提起诉讼的,将作者和新闻出版单位均列为被告,但作者与新闻出版单位为隶属关系,作品系作者履行职务所形成的,只列单位为被告。
4 |. _0 K' k# _: n  七、问:侵害名誉权责任应如何认定?
3 f3 ~4 L! }, K  答:是否构成侵害名誉权的责任,应当根据受害人确有名誉被损害的事实、行为人行为违法、违法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有因果关系、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来认定。
/ R% r$ r* J# F2 o6 |( h  以书面或口头形式侮辱或者诽谤他人,损害他人名誉的,应认定为侵害他人名誉权。( _- {  Q# h1 G2 j9 j, w+ j# @
  八、问:因撰写、发表批评文章引起的名誉权纠纷,应如何认定是否构成侵权?# Y" i9 n4 X5 }
  答:因撰写、发表批评文章引起的名誉权纠纷,人民法院应根据不同情况处理:0 o3 @3 @2 F# D, T( z7 K- w
  文章反映的问题基本真实,没有侮辱他人人格的内容的,不应认定为侵害他人名誉权。# N- o8 x% a' i# K, k7 M
  文章的基本内容失实,使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应认定为侵害他人名誉权。
% w, t* y3 g% y/ p3 W! R7 @3 Z  十、问:侵害名誉权的责任承担形式如何掌握?. S+ N; o' x6 Q+ x; O! d: e
  答:人民法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条和第一百三十四条的规定,可以责令侵权人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 v" K0 X! ~* r1 b7 k$ C
  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可以书面或口头的方式进行,内容须事先经人民法院审查。
" q5 Y0 Y6 r7 l+ B9 ^  恢复名誉、消除影响的范围,一般应与侵权所造成不良影响的范围相当。) }) J+ S. ?7 E
  公民、法人因名誉权受到侵害要求赔偿的,侵权人应赔偿侵权行为造成的经济损失;公民并提出精神损害赔偿要求的,人民法院可根据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侵权行为的具体情节、给受害人造成精神损害的后果等情况酌定。: `6 d$ T1 n$ b! W0 `; }! m
十一、问:侵权人不执行生效判决,不为对方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的,应如何处理?
' j6 h# |" Z# _0 G  p9 \5 \: }; z答:侵权人拒不执行生效判决,不为对方恢复名誉、消除影响的,人民法院可以采取布告、登报等方式,将判决的主要内容及有关情况公布于众,费用由被执行人负担,并可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二条第六项的规定处理。/ E" e' Q6 J% c1 V/ i: A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 J7 U, X9 C2 Y7 f& }6 h' o6 X
(1998年7月14法释[1998]26号)
- h3 W% {6 ]6 f4 E此类的规定还有很多,文长不录。& |+ a( E) U6 w- U% _" p% E
中医界正在觉醒,以法律为准绳,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是法律赋予中医人的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 ^9 t7 K  q' D  _: j' r  m
中医从来不拒绝批评,已经被审视、批评了100年。但是,必须掌握学术的底线,不能漫骂和攻击。
6 m" a8 ~" E* R( ~7 Y鲁迅骂中医的时代已经过去,那是没有法制的时代,也是中医没有法律保障的时代。俱往矣,已成历史陈迹!7 b' }# G, ~3 f* h& X
6、正确认识科学与中医的关系7 o' n! e, S; T
中医哲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张超中博士,赞赏笔者“在大科学的背景里考量中医”的观点。他说,考虑中医问题,一定要在世界科学技术的大背景上看问题,突出中医药的原创性,中医药是发源于我国的原生态医学,是中国正在走向世界的创新性知识体系。8 w7 Q  T$ O) ^% R4 i( x, s) x: Z
北京大学哲学系楼宇烈教授说,中国哲学的特点是“自然合理”。凡合理的皆自然,凡自然的皆合理。自然就是本然,是本来面貌。人文崇尚自然,科学改变自然。科学讲求清晰,人文推重模糊。是清晰符合事物的本来面目,还是模糊更符合事物的本来面目?许多情况下,越清晰反而越失真。中医来于自然,有几千年以上的发展史,看起来模糊,其实模糊之中有清晰,中药的采收、加工炮制就很清晰,中医的许多描述都是清晰的。但是,中医主要讲的是模糊,我们要给中医理论上的支撑,不要怕人家说中医模糊。8 a6 v" p# I0 d, P$ [
北京师范大学周桂钿教授说,当年他用了两年的时间写了一本“天地奥秘探索历程”的书,张岱年先生让他再写一本“人体奥秘探索历程”的书,结果写了20年仍然没有写出来,人体太复杂,奥秘太多,中医里的奥秘至今也没有揭示出来多少。有人说“被证伪了的都不是科学”,那么,科学史就不好写了。因为,地心说是伪科学,日心说仍然是伪科学。有人说科学可以解决所有问题,其实很不全面。真理的标准是实践,而不是科学,科学不会超越真理,也是要以实践为标准的。而现在,与“科学”一词有关的“三子”在危害科学:一是“科学棍子”,有的人把科学当作宗教裁判所,动不动就把别人打成“伪科学”,这是违反科学精神的;二是“科学骗子”,到处用科学做旗号,作假欺骗群众;三是“科学傻子”,缺乏科学目光,只要一听是科学,就顶礼膜拜,是一种新型的迷信。0 x: K% x* w' Y  f
中国社会科学院闵家胤研究员说,传统科学研究实体,而系统科学研究纬度、关系。科学仍然处于幼年时代,最新的科学成果证明,宇宙明物质只占4%,而暗物质占96%。人类对于这4%的明物质还远没有研究透彻,对于96%的暗物质、暗能量、隐能量的研究才刚开始。有人用黑箱、白箱划分研究对象,也有人提出来“灰箱理论”,也就是半知半不知的状态,我认为“灰箱”的提法很好,中医许多问题都是灰箱状态。中医与西医要很好地合作,未来的道路还很漫长。. s; k+ ~$ J$ u3 F$ X
中国社会科学院刘长林研究员说,中国哲学过去强调儒释道,罗希文先生说应当加上医,成为“四大金刚”,这很好。儒释道主要是人文哲学,而中医学是认识论的科学哲学。唯物论的认识论产生了科学,而中医学的天人合一是另一条认识路线,是有关生命科学的认识路线。西方打开了科学殿堂的一扇门,另一扇大门要用中国智慧去打开,中医哲学的研究就是这样的基础工作,很重要。* b0 \' b, a4 a, `+ V' b8 u
“很重要”的中医哲学,却很难进入中医学院、中医药大学的课程体系,这是来自北京、南京、黑龙江、河南、内蒙、广西、广东等地的中医教授们的共同感慨。中医哲学研究、普及宣传工作,任重道远,前程似锦。5 l& Q  h# j# d' m! K$ o) M
著名医史学家王振瑞、李经纬先生在《中华医史杂志》2007年1月第37卷第1期发表了《两种错误的中国医学史观——评“中医超科学论”和“中医伪科学论”》的文章,我们加以节引,作为本书的结语:, c/ q7 Y. b* a
在“中医超科学论”者对面的另一极地上,聚集着一群“中医伪科学论”者。他们的声音,在中国大地上萦绕百年,少有歇止,最近又一次奏出了强劲的旋律。  y3 O3 _! K4 ^$ q0 h; @. F8 O4 y
成为这支强劲旋律声源的“伪科学论”者,自称是已经从事科学哲学和科学史研究25年的大学教授。以往,他在数学、物理学、化学、进化论、农学、军事学方面都发表过相关哲学思考和思想史总结的论文。2005年10月,他把科学哲学和科学史研究领域向医学拓展,写出了《告别中医中药》一文,并于当年11月在武汉理工大学召开的全国“科技文化与社会现代化” 学术谈论会上宣读。此后,这篇文章在北京大学的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网站上贴出。2006年4月,在大连医科大学主办的《医学与哲学》杂志上,以传统学术媒体形式公开发表,“它又成了一篇可供后人阅读的历史文献”。/ A" O9 b7 Z$ J! V/ ?* t
“中医伪科学论”者这篇“历史文献”的“批判精神是显而易见的”。而在由此引发的主要以网络为阵地的越来越激烈的相互批判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历史文献”的批判精神,只是作者批判精神的冰山一角!; I2 S6 L/ b. ]6 t  @
有史以来,没有谁能够回避传统与现代的关系问题。而近代以来的中医存废之争,除涉及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之外,更深刻的本质是反映了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冲突这种特殊的文化交流态势。每次论争,中医学总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在西方文化的参照系中,接受论争双方的观察和思考,最终得到截然相反的评价。而这些评价往往掺杂着冲淡理性的情感、成见,表现出一定的盲目性和极端性,所有这些,在“中医伪科学论”者公开发表的“历史文献”和他后来的一系列网文中,都有突出的体现。. v5 f$ Y& h# [" z" y) r  c
“中医伪科学论”者首先在与其他各文明古国医学史的比较中,得出了中华医学起源晚、巫医分立时间难以确定、《伤寒论》之后没有进步和求实的探索、内容不如希腊医学丰富等结论,进而指出:希腊医学的历次革命,“居然没有触动中国传统医学的任何方面。因此,从文化进步的角度看,我们有理由告别中医中药”[1]。; o3 ]  V3 c) S$ M8 N  ]9 T0 F8 u
这段涉及中外医学历史的论述,显然不是对医学史认真研究的结论。因为中医学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在晋唐以后都有十分显著的发展和进步。尽管中医学不是世界上起源最早的医学文明,但经过中国先贤的临床积累和理论创造,到约当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明代,不可能如其所言:“希腊医学比中华医学的内容更丰富”。更重要的是,依据什么历史规律,可以要求中国传统医学必须随着希腊医学经历的革命而发生改变呢?中医学在外来医学的冲击面前表现出的稳定性,标志着本身的成熟性和一定的优越性,按照常人的思维规律,绝不应该成为被人“告别”的理由。
! d' p+ P/ ~% ?' b* ^; f/ A/ L近代文化名人否定中医的评述,基本上不是对中医认真研究的结论,而是为积极引进西学而批判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矫枉过正的表现。而21世纪的中国,不再有引进西方文化的阻力,至少中医学的存在丝毫没有影响现代医学在中国的发展,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中医伪科学论”者竟然妄发此等崇西非中的反传统宏论,其初始动机与近代文化名人迥然不同,得自于社会的回馈也必将与文化名人大异!
$ E) f' U: r% k7 a( {4 h“中医伪科学论”者“从尊重科学的角度”指出:中医不是科学医学,算不上经验医学,也不是理性科学[1]。这种“磨去了棱角”的为中医学定性的结论,在后来发表的网文《给全国网络读者的公开信》中,变成了再也按捺不住的真心话语:“我可以负责地说,中医既不是什么积极的文化,更不是什么科学,甚至还不够格称‘伪科学’,而是中国古代落第文人,利用人们‘病急乱投医’的心理而刻意做成的骗局。什么‘三阴三阳’、‘五运六气’、‘七经八脉’(笔者注:当是“奇经八脉”),全都是热混了的胡话,没有丝毫的科学价值和文化价值”;“在科学的照妖镜面前,中医不但不科学,而且简直就是文化垃圾。我们甚至应该不只是告别它,而是应该把它彻底扫进历史的垃圾堆!”[2]( w/ v" r$ ]3 k6 m
谁能相信这些话会出自一位从事科学哲学和科学史研究的教授之口,谁还会相信教授的那句自白——“我是一个谦卑的人”呢?, p5 ]: B# {+ i; D
“科学”,这个应用频繁而富含歧义的词语,经常表达着不同的概念。
- E6 ^; _% T" w! Y' D% }3 W& g* m自从“科学”由日语引入汉语以后,汉语中的“格致”一词便逐渐被取代了,所以汉语中的“科学”首先包含了“格致”即“格物致知”的意思,也就是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按照《辞海》对“科学”的这一定义,中医学这种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与自然、社会密不可分的人体生命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理所当然地属于科学。由于“科学”具有“知识体系”的涵义,所以人们常常把正确的、合理的、具有真理性的东西称作“科学的”。这里的“科学”是广义的“科学”。自19世纪从西方哲学中分化出“科学哲学”这一独立学科之后,科学哲学家用哲学理论所研究的“科学”,通常特指诞生于近代欧洲的建立在实验方法基础上的研究体系。这里的“科学”则是狭义的“科学”。在使用狭义“科学”的话语环境中,实证自然科学之外的知识体系统统被排除在“科学”之外,不但“中国古代无科学”,而且世界古代都无科学;不仅中医非科学,所有医学体系皆非科学。如果在学术争鸣中明确了使用狭义“科学”的前提,那么,关于中医“是不是科学”的争议也就失去了实际意义。而以科学哲学和科学史研究为业的“中医伪科学论”者,“从尊重科学的角度“判定中医学”不是什么科学”的时候,所使用的“科学”概念,显然不是狭义的“科学”,而是广义的“科学”,所以,检讨其立论基础和论证依据的可靠性是十分必要的。
% _/ j  W. }& i3 M. x% H“中医伪科学论”者指出:“衡量一种理论是否属于科学,最简单的判定方式就是看它是否建立了明晰而可靠的原理关系或因果关系。中医之所以不属于科学医学,就在于它的经验判断和理论陈述都没有达到这样的境界”[1]。尽管这句话中的“原理关系”是个十分模糊的概念;尽管“因果关系”本是不靠什么“科学”建立的客观存在,我们还是可以通过这些蹩脚的语句,猜测到他本要表达的思想:中医的经验判断,没有反映客观的因果关系;中医的理论陈述,没有概括出“明晰可靠的原理”,所以中医不是科学医学。
9 V/ c& `: t( h' O其实,中医学的经验判断所反映的病因与疾病、治疗与疗效、养生与健康之间许多真实的因果关系,是任何人都不能否定的,如伤寒发热、麻黄平喘、行气强身等等;中医学的理论陈述所概括的许多自然原理,是任何人都不可违背的,如“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等等。当然,决不能认为,也不能苛求中医学所有的经验判断都反映了真实的因果关系;决不能认为,也不能苛求中医学的所有理论陈述都是对自然原理的概括。科学史不是真理的一览表!所有“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以及总括和贯穿于三大领域的哲学和数学,都是真理和谬误交织而成的知识网络。随着人类认识能力的提高,逐步扩展真理、纠正谬误,正是科学不断进步的标志。如果把“中医伪科学论”者所说的“明晰可靠”绝对化,并以之作为是否属于科学的“最简单的判断方式”,那么,包括科学哲学家们用哲学理论研究的实证自然科学在内,世界上没有任何知识体系可以称作科学。“中医伪科学论”者的错误是显而易见的。
( l( \4 ]- T5 C: X# W3 K/ V+ }“中医伪科学论”者认为,中医中药缺乏经验基础和逻辑基础。三阴三阳在经验世界是不存在的;药物的四气五味,“不能在经验世界中得到任何解析”;脉诊的描述“不具有任何经验性”,“这种描述不精确的诊断方法,罗列了14种‘有病’脉相,却没有列出‘正常’脉相。没有‘正常’作参考,又如何能判断‘有病’?可见,中医脉诊方法不具备起码的可用来进行排中分析的逻辑基础”[1]。/ X$ ^- Q% ]& \3 g# Y3 {" @  v" l8 j
1 0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21-2-27 09:07:38 | 阅读全部
新华网北京10月31日电(记者朱玉)取消中医网络签名活动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许多专家和中医药界人士撰文或以不同方式对这种活动予以驳斥。31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新闻发言人就“网络签名”和“韩医”申遗的情况再次接受了新华社记者的专访。
) M) |. h9 D. j记者:据我所知,许多专家撰文对“取消中医”的观点予以批驳,有的还与其进行了面对面的辩论。请问您对此有何进一步的评论?  y8 V$ Y0 n' S  l. ^. x  n( d
发言人:发起所谓签名活动的人没有资格代表西医,更没有资格以科学的代言人自居。以科学之名,行反科学之实,是不道德和不可理喻的。这次“网络签名”活动,因其否定历史、违背科学,激起了广大中医药工作者的强烈愤慨,也必然地遭到了广大群众的普遍反对。据调查,到目前,参与“网络签名”的仅有138人,而非所传“万名”,这一数典忘祖的闹剧应该收场了。我对此不想再做更多评论,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聚精会神搞好中医药事业的改革与发展。$ j1 g. u8 H; E, i# H
记者:可否再谈得具体一点?
- K- j  c- n5 `! ]7 Q, S" f发言人: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大力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发展”。目前,中医药行业广大干部职工正在认真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为落实《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各项任务而努力工作。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医药的喜爱和信赖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基础,我们也感到肩上沉甸甸的责任。, |, ]7 r# ~9 V8 V6 z$ E7 E- x# u
中医药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广大中医药工作者面临两大任务:一是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中医药服务,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二是振兴发展中医药事业,使传承数千年的中医药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更加发扬光大。完成不好这项历史任务,将上对不起祖宗,下对不起子孙。% @9 C" [3 Y$ O9 D
中西医并重是我国卫生工作的方针之一,中西医并存是我国卫生事业的现状,也是特色和优势所在,中医药与西医药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互相补充,才能共同完成好维护人民群众健康的任务。9 k7 ^. B! n! }  s0 [
记者:最近,有关媒体对韩国申报“韩医”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报道,引起了民众的广泛关注。这方面的情况如何?; [% a% i/ J1 N) n
发言人:网上转载了“韩医”申遗信息后,我局向各相关方面分别了解情况。目前,尚无韩国政府申报“韩医”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确切消息。一个情况是,韩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将《东医宝鉴》一书作为世界记忆工程的申请。
( f0 Y; T5 \' r3 n  g《东医宝鉴》是朝鲜医家许浚编纂的中医学典籍,全部为汉文编就,于1611年出版。该书辑录了明代以前的中医名家的学说、医案、医术、药物诸方面众多的著述分类辑编而成。书中所引医籍上自我国的《黄帝内经》(成书于战国至秦汉时期),下迄金元四大家以及明代著名中医学者王纶、龚信、龚廷贤等人的著作。《东医宝鉴》约在明末清初传入我国,后在日本等国刊行,并译成欧洲一些国家语言出版,在这些国家和地区有一定的流行和影响。
) ~1 e3 _. }' H: _* z8 L9 T5 C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辉煌历史,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医药文化遗产数量也是世界之最。我们要对中医药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有充分的认识,它不仅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同时也关系到世界各国对中医药的认识。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也是人类共同的财富,做好“申遗”工作,对于中医药的继承和发展有重大意义。因此,我们要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做好相应工作。, b+ L% V0 m# }$ Q
按语:政府表态使取消中医的活动陷入了被动,由此也可以看出来,1929年中医界争取政府支持是多么重要。张功耀虽然不断发表不服的言论,也未完全停止对中医的污蔑与攻击,但是,都变成了可怜的哀鸣,等待他的历史审判,其结果也是“未卜先知”。逆潮流而动的人,其结果大致相同,不知悔改,不识时务,只能落得“嗡嗡叫,几声哭泣,几声凄厉”。
; q8 ~. }- p) f5 r' p第三部分、世人重新认识中医) v8 c2 i! F$ d3 i* h4 C
1、伪科学打不倒科学中医
: \" a9 t$ p0 y" q, Y! u在西方的中世纪,政教合一,神权曾经摧残过不少科学家,布鲁诺、伽里略都是例证,曾经的文艺复兴运动,把科学从宗教裁判所下解放出来。科学昌明之后,也没有把制造中世纪黑暗的宗教取消,而是“和平共处”,宗教只管思想,政治是政治,科学是科学,各行其是,互不妨碍。
% a+ R. j; Q4 N) f科学传入中国,在很多人的眼里,科学就变成了“能解决一切问题”的神,成了真理和正确的化身,把科学变成了“宗教裁判所”,凡是不符合科学的,都打成“伪科学”,然后加以取消。科学成了执法者的棍子,动不动就拿“科学的大棒子”打人,张功耀“以科学的名义”取消中医,就是典型的例证。
1 X6 k8 w# M  _. i其实,医学是给人治疗疾病的,是否属于科学并不重要。科学不过是分科之学,是人类追求真理的手段,认识真理的知识体系,而不是真理的裁判。人类的认识从实践来,再到实践去,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不是科学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科学不是万能的,夸大科学的作用,把它变成真理的标准,实际上是把科学错位为“伪科学”。) ?) D+ h1 g; ]2 r  }" T
笔者在《弄清科学内涵之后再评论中医》一文里 ,提出“科学是知识,殿堂很高大,决非狭隘小庙”。提倡以大科学观,来看待中医。2007年1月15日,在《中国中医药报》上,发表了“在大科学的背景里考量中医”,得到许多学者赞同。* w  `% r5 h, A! G% m, s
笔者在2006年11月10日下午,把《质疑“万能院士”何祚休》放在了“中国中医药论坛”的网上,引起不少网友的关注,鼓励、好评不少,也有人指出其中的错误和不恰当的地方。比如,把何祚庥院士写成了“何祚休”是一种错误;使用网络语言表达这么重要、严肃的立场,轻松有余而庄重不足。诚哉,斯言!我有必要做出解释,以报知者。
4 j9 k0 V4 [% @: ?笔者11月8日接到17期《环球人物》是星期三,两晚上没有睡好,“横竖睡不着”,有很多话要和何院士讨论,但是,“谁来传情”?只有网上相见了。何院士是个大名人,他未必理睬小人物。于是我决定以轻松的网络语言来写,10日写了一天,当时正是周末,为了给大家及早提供消息,就急忙发在了网上。其中的错误,有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
7 u' Y8 l8 q+ L1 r' c主观上,我对于何院士不断伤害中医,深感气愤:他自己的名字就是玄学、伪科学,为什么不首先改了,改成“何科学”、“何革命”?他不停地“做”,为何不知“休”?为何不“以不知为羞”?作而不知休、不知羞,实难忍也!因此,先让他羞一回。初稿的文章题目就是《质疑作而不知休(羞)的“万能院士”》。后来,稍试平静,觉得不妥,改成了《质疑“万能院士”何祚休》,将错就错也,非不知也。我不赞成某些网友因为气愤而把张功耀写成“张攻咬”、“张公妖”、“张弓腰”,虽然能发泄心中怨气,然而无助于伸张正义,因此,应当客观公正,凭心而论,以理服人。这样重要的反击文章,应当以郑重其事的语言,见诸报端,公诸杂志,伸张正义,弘扬中医。而不应该,因文害义,只在网络里打转,无法摆在桌面上讨论。因此,有这篇《何祚庥误解了中医》的“正论”文章,也可以说是第二版。如果第一版是网络版,就像张功耀的“征询意见稿”一样,这第二版就是“论文版”,正式的“反击文章”。
8 n( E! z/ H* ^# H何祚庥院士在最近的第17期《环球人物》杂志上,发表了一篇《何祚庥为何批中医》的文章,在这篇“经过何祚庥先生审阅”的文章里,何祚庥先生抛出了“中医阴阳五行理论是伪科学”,“马上废止中医不现实”的论点,其中论据之一竟然是“我的母亲对中医十分反感”。
" P2 D$ w' V( w" ^/ ~  }何祚庥先生快人快语,一开始就说“你准备发多少字,我就给你谈多少问题”。好象他对于中医很有研究,需要说多少就能说多少,而且他紧接着就说:“我说话很尖锐,我喜欢讨论尖锐的问题,不怕得罪人。”做出大义凛然样子的何院士,果真对于中医很有研究吗?答案竟然是否定的,何祚庥先生声称自己对于医学是外行。但是,外行的何先生竟然想当然地说:“对于中医的一些缺点和严重问题,我相信我的评论还是靠得住的”。他对中医的评论真的“靠得住”吗?答案也是否定的,因为他看中医的出发点就是由感情的“想当然”而随心所欲想出来的。
& U* ^1 d4 L7 x! @+ Y何祚庥看中医的出发点,在两岁的时候就定了调子,因为据他说:“我两岁时父亲得伤寒死了。他是学现代科学的人,却迷信中医可以治伤寒。伤寒是传染病,西医比较妥善。当时,我祖父母和我父亲本人都主张请中医来治,结果治死了。所以,我母亲十分反感中医。”
# e) Y2 m  G$ R+ Y由此可见,何院士反中医的情结来自不正确的家庭教育。1930年的时候,抗生素还没有产生出来,西医治疗伤寒不比中医强。否则,“学现代科学的”何老夫子,以及老何老夫子是不会“迷信中医”的。《希氏内科学》说,所谓现代医学,应当从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算起,因为抗生素是那之后应用于临床的,解决了很多以前解决不了的问题。此前,1936年,56岁的鲁迅死于没有抗结核药的日本西医之手,他此前痛恨中医,也错怪了中医,他编造的“人血馒头事件”,至今仍然是反中医人士的论据,他们不知道这是小说家的虚构;“蟋蟀一对,要原配的”也瞎编的,不过是为了取笑中医而已。可是,今天经过无数次重复,竟然有人以此做了反对中医的“原始依据”。甚至鲁迅骂中医的话,他们也原封不动地照搬过来!那是什么时代?那是随便骂人的时代!现在不同了,中医师按照中医理论使用中药,是依《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履行职责的行为,受法律保护,不容肆意诋毁!也许,鲁迅先生活到现在,他也可能会和“疑古玄同”一样,对于早年在《新青年》上的过激文章,会产生“惭汗无地”的反悔心理。再有,医术精益求精的国际名医白求恩,1939年底死于一个手指头的感染,虽然当时受封锁缺医少药,也是当时西医没有抗菌素而又不了解中医药的作用,才出现的难于避免的悲剧。: Q# k4 s* ]" D& ~: e
何老先生虽然死于伤寒,死于中医之手,但是,他相信中医,他更相信中华文化。不像何院士那样轻视传统文化,竟然说“中国传统文化有90%是糟粕,看看中医就知道了”。何老先生虽然经过五四运动,知道新文化运动的积极意义,但是他满含着对于儿子的深情厚意,为之取了一个充满传统意味的名字“祚庥”。 “祚”,是福,是帝王的位子,蔡文姬曾经感叹自己生不逢时“汉祚衰”,就是明证。在汉字里,所有的“示”字旁的字,都是带有祈祷的“迷信色彩”的活动,而“庥”字更是保佑之意。所谓“祚庥”,就是求神灵保佑,富贵荣华之美意。我们不能据此而说何老夫子无知、反对科学。% `1 J' J2 r% \
何院士所反对的阴阳学说,那是用古代汉语写成的辩证法。有人反对它,黑格尔不高兴,马克思也不会同意。尽管他们把辩证法变的更抽象一些了,也就是何院士说的更玄一些了。过高的抽象概念对于解决具体问题,不是带来更加的方便,而是更加难于应用。比如,人们到饭店里去吃饭,如果只说“要主食”、“要菜”,那就把服务员难住了,因为不具体而只是抽象地谈论饭菜,服务员无法提供服务。阴阳学说所讲的辩证法,《老子》用,《孙子》用,医学家也用,而且非常好用。而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中医、西医都不能用,因为它太抽象,一点具体的东西也抓不着。中医学在运用阴阳学说的时候,还进行了创造,除了表示对立统一、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之外,中医最大的创新就是建立了“三阴三阳”的概念。因为,同类事物之间,其阴阳属性会有量的差别,三阴三阳就很好地把属性的质与数值的量,在一个体系里解决了,这是多么伟大的创造!, T$ _3 n) Z6 E7 g
何院士所说的五行学说,其成就之高,他更理解不了。古人认为世界是纷繁复杂的,由万物所构成。万物虽然可以粗略地划分为阴阳两大类,但是,只用阴阳无法描述万物所构成的世界的复杂关系。比如,母与子,在阴阳家的眼里,只有两性的差别,实际上她们却是母子!再有,人类社会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这丰富的物质属于万物吗?在石器时代,不可能有五行学说,因为自然界里没有金。没有人的劳动,土不能生金,金不能克木,金也不能生水,火也不能克金。只有人的劳动参与其中,“五行”才能“行起来”。这样一幅人与自然万物和谐一体的场景,是多么美妙的理论!
! P! [- z$ ]7 @/ k9 a  c1 G现代科学或者只研究一种属性,或者研究两种属性之间的关系。三个要素之间如何构成一个有机体系?四个、五个要素之间如何和谐、平衡、动态变化?现代科学有这样的成熟理论模型吗?没有。而几千年之前,我们聪明的祖先就已经完成了这一构想,而且是人与自然和谐的理论体系。那就是伟大的五行学说!: G, ]7 b7 W6 R- H* I$ a
现代医学有它的长处,中医比不了。但是,它的短处也很明显。何院士所介绍的“从头到脚”检查的美国模式,不仅我们学不起,而且也不实用。因为它强调的是“局部器官最佳”,而不是“整个机体最佳”。比如一个老人到医院里的各个专家诊室看一看病,他从头到脚可能都有病:神经衰弱、脑动脉硬化、心血管狭窄、胆囊炎症、胃炎肠炎可能都有点,前列腺有些增生,颈椎、胸椎、腰椎、四肢大关节骨质疏松、增生,血压不稳、血脂偏高、血糖超数值、血液高粘稠、某些生物大分子高表达、某些分子低表达等等、等等,可能一大堆毛病。每一个专家都会开出来一堆药物,而且都有科学依据。拉回来一车药,你怎么吃?都吃?都不吃?吃进去之后,它们之间互相有何影响?哪个专家也没办法告诉你,因为,没有这样的“循证依据”,连这样的方法还没有建立起来。靠吃最新的先进药、手术切除根治了多少慢性病?“鸡尾酒疗法”治疗爱滋病,组合药物方法刚刚诞生,而且远远赶不上中医理论先进。
; D3 t/ j- {2 [/ }0 V这些观点何院士可能不服气,也可能不懂。但是,我们可以反问何院士:人与自然是什么关系?人与自然的气候、阴晴冷暖、干湿风热有关系吗?人与五音、五味、五色、有关系吗?是什么关系?人的五官、五体、五脏、七情相互之间有何关系?一个脏器发生病变将影响多少脏器?何院士能说清楚吗?中医能,而且是用一套理论就能说清楚,听不明白是自己修养不够。6 P* B" Q; ^/ P, T$ z
中药虽然是草根树皮,但是,它们煎煮的时候,什么东西煎出来了、煎出来了多少,生成了什么新物质?这是科学家应该做的事情,弄不清,是工具不行,是手段不够先进,而不是中医不科学。需要换的是“研究”时的思想、是工具,而不是取消中医、换成西医。而且,草根树皮,也是多少万年进化之后,才产生出来的,不是人工合成的。
9 e  A& M2 o) }% y1 @我们还要问,何院士喜欢吃合成的东西吗?为什么不天天吃工业合成的糖、脂肪、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而是吃原生态的植物、动物?
1 w0 s4 C) T: i3 F+ x# B中华文化与中医不可分割,同根而生,共损、共荣。比如,自古以来,我们就坚信“心之官则思”,五脏都与人的思维感情有关。所有的与思想感情有关的汉字,都带有竖心旁,或者是以心做底。我们说的良心、信心、爱心、思想、爱情、感情、恋情、理想、幽思、谋虑、愤怒、联想、责任心、心理、心思等等,都是中医“心主神明”的反映。肝胆相照、肺腑之言、侠肝义胆、菩萨心肠、狼子野心、司马昭之心、狼心狗肺、小肚鸡肠、心胸狭隘、动了肝火、胆小怕事、悔青了肠子等等,都根源于中医理论,你能剥离出去吗?是不说中国话呢,还是另造中国字?/ c% T& S$ M; T% p. v3 x- p
西医的病理病灶的疾病观,也出现了“落后”的毛病。比如,SARS的时候,没有确诊的“疑似患者”,按照西医的理论,就不能用药,用了就属于盲目乱碰,必须等着“确诊”,然后才有可以攻击的“靶点”。然而,确诊了又没有确切的抗击SARS病毒的药物,几千患者是怎么被“治”愈的?按照杀菌抗病毒的对抗理论,有病原微生物入侵,就必须消灭之,那么,“乙肝带毒者”“终身携带”是怎么解释的?是否出于妥协?自己达不到目的可以妥协,却不允许中医学探索,这是科学精神的体现吗?全世界身心不适,而不能够纳入理想“诊断标准”的人群,占世界人口的70%,难道只有被确诊之后,有了可以阻断、切除、移植、对抗的病理病灶之后,才能被纳入帮助对象的医学观念,才是最人道的吗?这是崇尚生命价值的未来医学所追求的吗?
& _3 f# }+ R% W9 G9 i是病理病灶决定证候表现吗?人不能对于自己的健康状态有所认识吗?必须依赖药物、手术吗?中医在病理病灶形成之前,就能抓住证候,就能消除证候,难道不优秀吗?
7 q: {5 \3 }& L" b* z中医的困境,首先来源于人们的错误认识。是西方错误的、霸权的科学观,误导了中国人的思维方法,看不起自己优秀的文化、优秀的医学。8 |) ?% P4 W/ e5 @7 C4 ^4 U4 p7 n9 H
其次,不规范的医疗市场,天天在淘汰优秀,谁优秀,淘汰谁,而不是优胜劣汰。比如,骨折的治疗,小夹板治疗只有几十元,而打钢板几千元,拆钢板还要几千元,谁还要几十元的小夹板?同样的质、同样的量的药物,有的卖1元,有的卖10元,有的卖100元,按说应该是卖1元的胜出,而卖100元的倒闭。可是,我们的现实是,卖100元的最好过,卖1元的马上倒闭,卖10元的凑和着活着。这就是我们的市场,这就是我们的现实。中医的简便廉的优秀特色,由于没有高科技的包装,没有坚强的支持,没有特殊的关照政策,而不断有“瞎忽悠的学者”,不断地喝倒彩,污损她、诽谤她,她的日子真的很难过。“西子蒙不洁”,也将难于找婆家。
, t, {9 [  \8 h5 \, ?我们应当在法律的平台上,努力构建和谐的学术氛围,客观公正地评论中医,不能想当然地把不了解的中医理论称为“伪科学”,不能随心所欲地判定“从整体上看,中医是伪科学”;不能把自己的认识水平当作正确与否的标准,想当然地说,“向社会公众推荐的话,就是宣传伪科学”。
4 A/ I$ t- p" J% i( [( w山东荷泽李启咏先生,在2007年第一期《中华医史杂志》上,发表了《“中医巫术论”谬在何处》的文章,其中说:
$ U7 H  V5 S: H) H0 x6 e/ Z近年来,“反伪科学”活动逐渐走向了反面,成了一种打着“科学”旗号的非理性行为,得出了种种违背科学规律的结论 。“反伪科学”人士方舟子等人在他主办的 “新语丝”网站和其他媒体,连篇累牍发表中医药是“巫术”和“伪科学”的短文,仔细阅读,我们发现其中大部分属明显的主观臆断,大都缺乏科学根据。有的则是无中生有,还有的纯属谩骂丑化,语言极尽蛊惑歪曲之能,恨不得将全世界的中医医生、中医学典籍、中医学术机构、教育机构、中药都消灭干净。我们不妨看看“新语丝”网站发表的一些文章的题目:
; \3 y' h8 ]; r2 U  @6 B6 k* L( P《中医——中国最坑人的专业!》、《卫生部、中医药局在搞国家流氓主义?》、《作为巫术的中医》、《毛主席才是中国最牛的中医》、《中医让我爸爸更痛苦的离开》、《我也批批中医》、《中医骗子》、《中医自四人帮时代“得气”并泛滥,留下祸根》、《证明中医理论荒谬非常简单》、《中医骗子混蛋郎中》、《为什么说中医不是科学》、《中医确实就是伪科学》、《中医国际化是痴人说梦》、《为什么不敢相信中医》、《在这个悲哀的国度》、《中药静脉注射剂残害中国人民达三十年之久》、《中医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就这样被你毒死》、《专访方舟子:我为什么不相信中药疗效》、《骗子的祖师爷——也谈扁鹊》 、《全方位批判中医是当务之急》 ……" o- ~0 @' K, D* j2 a
发展到极端,近来又出现了个别人发起签名活动,要求国家取消中医药的闹剧。+ c; J7 W7 \) N8 b6 P$ Z; y
由于博大精深的中医药自身的发展完善和被人类完全认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加上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环境还有待改善,目前的各类规则都更有利于西医,如不对“中医巫术论”等极端化言行加以控制,必将损害中医药形象,误导海外舆论,在不了解中医药的地区造成认知偏差,延缓中医药走向世界的进程,给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造成恶劣影响。
! C; V- U* M+ o我们说,以严谨的态度,依靠科学实验的结果,通过专业学术期刊对中医的一些观点或一些药物的疗效提出有理有据的质疑是完全可以的,任何科学观点都是可以质疑和讨论的。同西医和其他领域一样,中医药自身肯定是存在一定问题的,这些问题随着研究的深入会逐步得到解决。但是,通过大众传媒大量发表恶意诋毁中医药的“中医巫术论”、“中医伪科学论”,误导不懂专业的人对中医药的仇视,则是极端不负责任的。通过大众传媒诋毁丑化中医药行为应当禁止。
& b# k( o6 e2 v4 s# w2 w李先生的观点是对的,某些人以伪科学的做法反中医,是打不倒中医的,因为中医是科学,只是他们认识不了罢了。0 O1 g% E, J  }+ F! T  U; y5 Z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21-2-27 09:08:22 | 阅读全部
曹东义 发表于 2021-2-27 09:07# E( @$ Q( N; j' y2 Z0 x* r, s
新华网北京10月31日电(记者朱玉)取消中医网络签名活动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许多专家和中医药界人士撰文 ...
' c3 ?8 ]+ D5 T
2、大众媒体关注中医
- }1 S) |. A$ V' s/ _( a6 T0 q/ z+ m5 e大众媒体对于中医的关注,首先是网络,反中医与捍卫中医的斗争,首先在网络展开,进一步传播、放大,影响了社会。
& z  l  n+ v$ a2 F0 T传统媒体对于中医的关注,可以说是网络论战的延续,也可以说是网络辩论的升级版。毕竟到了报纸、刊物上的文章,要“正规”了很多,影响也要大得多。《环球人物》《生活杂志》《今日中国论坛》《了望东方》等,很重要的刊物,以及《科技日报》《光明日报》《健康报》《中国中医药报》等,都刊发了大量的有关文章。% F, |5 l. t1 F+ |+ L/ L, ^* a6 ?
在这里我们选取《燕赵都市报》2006年10月17日刊发的一组文章“捍卫中医传承文明”,来作为代表,看一下大众媒体的关注情况。《燕赵都市报》发行100万分,是河北省很重要的报纸,他们用了四个版的分量,分“缘起篇”、“认知篇”、“现实篇”和“出路篇”,来介绍中医问题,以及这场风波。笔者与中医学院院长董尚朴、河北省中医院院长李佃贵教授,分别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共同完成了这次活动。
3 o/ h& X/ a7 Z! |- o" @4 Q记者刘洁在“缘起篇里”说:我们无意质疑一些人征集签名取消中医的初衷。但众所周知,西医和中医是两个不同的科学体系,中医是目前我国医药卫生领域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医进来以前,中国历史发生过难以计数的大规模瘟疫,始终是中医药拯救中华民族于水深火热之中。中医中药是国家和民族的国粹瑰宝。任何贬低、怀疑中医的论调都是对传统和文明的否定,也是对历史的无知和曲解。+ K! S3 Y; B0 p! k0 i
中国医药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重要体现。从神农氏尝百草开始到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医中药已经发展成为一座宏大的医学宝库。现代科学的每一次兴盛和发明,不仅没有抹杀掉中医,相反却更深刻地揭示了中医学的科学内涵。香港凤凰卫视的刘海若,已被“大英帝国”高科技的西医判定为脑死亡,是中医挽救了她的生命。曾让西医高手失措的“非典”,在中医面前也敛声屏气……
5 c. A+ k% V$ V4 |; F  d7 X近百年来,西学东渐,西医西药逐渐主导我国医疗市场。国人越来越难以认识薪火相传五千年的中医药的价值,更有甚者动辄贬之为“巫医”、“迷信”、“落后”而大加鞭挞,甚至不断提出“告别中医中药”等主张,致使中华民族的国粹惨遭厄运,不断萎缩。中医正日渐退出国人的视野,而我们的社会对这种退出表现出整体的漠视。8 _  y0 N. w' i* Z0 }9 }' ~
中医药在其发祥地进退维谷,在国外却得到了高度关注。发达国家人们把看中医当作时尚。为规避西药的毒副作用,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已开始大力倡导以中医药为基础的自然医学,并高薪聘请我国的中医从业人员走出国门到国外行医。目前中医被74个国家承认,中国与176个国家建立中医学术交流关系!
5 s3 K' ]/ R# r韩国对中医申遗对中国人无疑是一次灵魂的震动,也许世界上的认同会促进中国人对传统文化的珍惜。
$ A# G& y0 d1 j- R1 _* O6 N3 c& [2 X捍卫中医,不仅是大国文化的心理满足和民族情感的自尊维护,最重要的是以真正传承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重铸中华医魂、复兴中医中药是我们必须担起的重任。如果中医药在我们这代人手中失去传承,我们必将成为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无颜面对先人与子孙。: `5 g& m, i7 Y, _
包括中医在内的传统文化中的很多东西都应得到继承保护。发扬传统文化精髓,将有助于社会的道德重建,提升文明水平。传统不能抛弃和割裂。没有传统,社会将变得虚无飘渺,我们将找不到精神归宿和家园。
' R  |$ {- H  o& c! r# w记者李慧敏、唐晶、赵强在“捍卫中医传承文明”之“认知篇”提出来“解魅中医”。把正确认识中医的问题,提了出来。
0 i& M& Z" e- ^3 n* I% c% {提起中医,你会联想起怎样的画面?一脸莫测高深的医生?一番玄之又玄的道理?一纸奇珍异药的处方?很久以来,中医在许多人眼里都是这样充满了神秘感。' {% T' P! K, K. g9 O2 w, g7 ]( A
生之渴望与死之恐惧,让我们不断地探索疗治疾患、保持健康的方法,“医”由此而生。这对现代医学还是传统医学并没有什么区别。尽管中医药学与现代医学有着很大的不同,但它并不神秘,既非神仙妙药,也不是故弄玄虚。
0 c/ j& d( e1 l, g" M1 x. C& A' i正确的理解,是保护与传承的前提,那么,首先就让我们穿过笼罩在中医表面的层层迷雾,走近中医,还它一个本来的面目吧。5 {0 K1 A- w( y2 @( W: P* {# p4 M' D
是越古老越完美吗?  ]; H0 r  Y6 ~" f+ c
“中医是门古老的学问”、“中医是传统文化”,这些当然都没有错。然而,古老并不等于完美,也不等于就可以一成不变。作为一门有着实质内容的学问,中医难免也会有其自身的局限,而使其拥有几千年的生命力的原因,正在于它能够不断地吐故纳新,不断扬弃与发展。9 _) X4 G* q( e, P
事实上,原汁原味的中医是不存在的。董尚朴教授指出,纵观中医发展的历史,它的理论体系与治疗方法,都是随着时代的演进与科技的发展而在不断地丰富完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3 L% z" x5 F2 Z, U) T' C* r' ~9 P( {5 ]
发展到今天,中医理论与以前任何一个时期都不完全一样。当西医进入中国医疗体系后,当代中医吸收、接受西医知识,在诊断和治疗上或多或少地参考。比如运用西医方法的诊断结果,使中医对原来很多不知道的疾病变得更加了解。
) f; P  o  k( ]% K5 O6 k# d; b中医理论难懂?0 _, X( V% Z: a1 ^9 \1 S" o
中医给人神秘的印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理论。阴阳五行那么一绕,让人如坠五里雾中,这是科学,还是迷信?) w$ _; j* E4 n5 n% ^! H- c& t
传统医药学毕竟是产生于中国传统哲学的土壤中,其思维方式、表达方法受到了古代哲学思想的深刻影响。中医通过这种方式所强调的内容其实并不难理解,也并不玄虚,就是人是自然的产物,是个与自然界不断交换物质的有机整体,其生存也应当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发展。& j8 |0 N* ~6 l- c: F5 ?6 e$ [7 |
因此,中医要做的,就是通过各种手段,帮助激发你自身的潜能,恢复自身内部及其与外部世界的平衡,来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曹东义教授形象地概括为,西医是“我来拯救你”的医学,而中医则是“我来帮助你”的。* v5 i/ Y* v0 X: L2 g7 M
中医看病模糊?
5 _8 z/ P& u8 y& S1 }! u6 Q看中医的经历也常常会让人迷惑不解。传统的医学不是如现代医学借助精密的仪器去检查,医生只是望一望气色、搭一搭脉,开的药也似乎总是不能明确,谁和谁的药方都不一定一样,也很难说清哪种药就是治什么病的。
3 }* t4 v3 ]2 f7 R5 K4 @  p中医药学崇尚宏观地观察事物,以定性的方式看问题,它与建立在西方自然科学基础上,从微观、局部的角度上,以定量的方式看问题的西医,是两个不同的科学理论体系。董尚朴教授分析,辨证施治、个体化治疗是中医理论的精髓所在。“打个比方说,一名中医好比一个棋手,每一场棋局都不一样,所走的每步棋也是不一样的,而一个病人就像一个新的残局,需要用不同的方法治疗。”
* V8 E+ l" R* X% z; ]+ E中药是药是毒?: x3 a* [6 F, [
中医使用的药物既多且杂,而且也没有明确的成分与比例,还往往有许多“奇物”、“怪物”用到药方里,甚至这些会含有有毒的成分,更让药方显得神乎其神。' A8 L8 J2 @4 m" o" r' G; M, ~* M
曹东义教授指出,中药追求的作用是因势利导,把病人的内外环境协调好,使失衡的身体重回平衡,讲究广泛调整,没有必要斤斤计较。而西医的治疗是针对靶点,不精纯就无法使用,所以必须纯之又纯。中药的精细之处,在于严格依照病人个体的具体情况、病情的细微变化,随时调整用药。药的效果,与医生的诊断、药物的品质、配伍,甚至药品的炮制方法、煎药的火候等都可能会有密切的关系,不依据中药理论而随意使用,难免出现问题。& `$ U" h% h0 V- {4 t8 `- \
中药的庞大家族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许多无法理解的东西。不可否认古代流传下来的这些药物中,有些是毫无科学依据的内容,但它们中的大部分还是经历了一代代的治疗实践被证明有效的。对于许多“毒物入药”的问题,曹东义教授解释,实际上,在传统的中医理论之中,药、毒不分,药就是毒,毒就是偏性。医生用药之偏性,纠正、弥补病人的偏性,以达到平衡,恢复健康。正因为中医心里常存有“毒”的观念,才特别讲究地道药材、讲究配伍、讲求炮制、讲求辨证论治、讲求治与养结合。因此能够变毒为药,化害为利,变废为宝。+ X. C. ~  Y* |/ ]) M# l. ?9 p3 w
神医到哪去了?' t/ A. p8 r$ j8 G5 S# M
中医令人不解的神秘,除了其理论、疗法,还有一方面是来自医生本身。在许多人的看法中,深谙中医精妙的医生总是可以“起死回生”、“妙手回春”,而现在,这些神医都哪里去了?! B0 @9 W' ~: l0 S+ }6 Y, Z
董尚朴教授介绍,中医没有人们想像得那么神,它其实只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医疗技能。人们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总结的经验,再在继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反复验证这些经验,再总结形成理论。好的医生,只不过是在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在行医过程中不断加以积累,从而可以针对不同病人各自的情况对症下药。再好的医生,也不可能是“包治百病”的神仙,这一点,中医和西医并没有什么不同。4 w7 _; f. V( F7 x% E3 y
秘方真的灵吗?9 n0 F$ n9 Y, w- X
在人群中间,还普遍存在着对于“独家秘方”、“祖传秘方”的迷信。人们总是觉得,“神秘”的中医,这些灵丹妙药是一定存在的。更有不少居心叵测者利用这些当幌子,使许多患者上了当。! |" I) y/ `6 B) a/ I# o
历代相传的药方,是经历了反复验证的前人的经验总结,所谓的“秘方”“绝招”,绝大多数只是医书中的某个药方而已。董尚朴教授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举了一个例子:前几年,正定县某村附近盛传有一祖传秘方治疗黄疸性肝炎十分有效,结果他发现其实这个方在医书里早有记载,以前中医也用过该方法治疗此病,但由于患者十分痛苦,渐渐使用的就少了。“像这样的事情太多了!”看清了这些问题的实质,可以让我们更清醒看待中医,褪去神秘的色彩,也将更加利于中医的发展。
# R& _$ O; t5 g5 ^2 P+ n0 y4 m中医的历史成就- ~  |, O* q8 f- R6 E" H$ D+ E
说中医不神秘,只是为了我们可以更公正客观地认识中医药学,以利于其发展,并不是要否定中医的价值。事实上,在西医传入之前几千年的岁月中,植根于中华文明的祖国传统医学,始终在服务于一代又一代国人的健康,即使在西方医学传入并日渐普及的今天,中医依然在为我们的健康与生命做出独特的贡献。这本身已是不容抹杀的巨大成就。
! A2 i2 z9 }5 J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的传统医学曾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涌现出的名医名著,其意义早已超越了医学本身,而成为我们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4 E+ L9 U' @8 J! Q3 _( Y总结了战国以前医学成就的《黄帝内经》,为中医学奠定了理论基础,被历代的医家所推崇,部分内容还先后被译成英、法、德等国文字,在世界上流传。* }: C% c/ d! |. {! O9 w
东汉末年的名医张仲景著成《伤寒杂病论》,确立了祖国医学“辨证论治”的规律,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理法方药具备的经典著作。" J& c# n2 Y: S! c! H
东汉末的华佗,曾使用“麻沸散”为患者进行外科手术,被尊称为“外科鼻祖”。他还模仿动物的形态创编了“五禽戏”,是世界上最早由医生创编的体操,比瑞典发明的医疗体操要早一千多年。0 w" z# ], N) X& [' H6 l4 l: R
晋代葛洪所著《肘后备急方》共八卷,记载了一些急症、外发病症的简便疗法。书中对于“虏疮”即天花以及其他几种传染病的描述,在传染病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 `1 @+ x" G' O
公元610年,巢元方等人集体编写的《诸病源候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病因证候学专著。书中还记载了肠吻合术、人工流产、拔牙等手术。3 J: ?- A3 t, d" _& a
被尊称为“药王”的唐代医学家和药物学家孙思邈,他的《备急千金要方》,对方剂学的发展,有着明显的影响和贡献。
: d4 N1 h' A# ]宋政府设立“太医局”,作为培养中医人材的最高机构。北宋医官王惟一精于针灸,曾奉皇帝命令考订针灸著作,于1027年制成针灸铜人两具,可使医生按此试针,以供教学和考试之用。
) Q* \, `3 ?# N7 ~我国早在宋代就有了人痘接种法预防天花,明清时已有以种痘为业的专职痘医和几十种痘科专著。清代政府还设立种痘局,可称是世界上最早的免疫机构。9 r; U& _: ^$ r+ H5 B
金元时期,《永类钤方》首次记载颈椎骨折脱位的三种复位方法。其中“扛抬按压法”,19世纪英国外科大师托马斯氏曾推荐使用,因此近代西方誉为“托马斯氏法”。6 k- o( R# Y+ L: b
明代李时珍,历时27年编成《本草纲目》,是我国明以前药物学的总结性巨著,达尔文称赞它是“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 v  p5 D- N6 @, G“捍卫中医传承文明”之现状篇:把脉现实
* P, v3 R) X" M; h历经几千年的风风雨雨,中医走过了他最辉煌的时刻。然而,在科学技术发达、西方医学蓬勃发展的今天,中医药学一直在面对种种的质疑,而当前的讨论中,中医药学又将面临新一轮的挑战。1 B/ h' G$ g" Y0 C
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医药,是中国人民在长期劳动和与疾病斗争的实践中形成的独特而系统的科学理论和诊疗方法,是中国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进程中不断发展,为人类的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正如卫生部新闻发言人坦言那样,目前中医药的发展确实面临一些现实困难和问题。
- P8 f6 d, [1 v1 u* V了解自身状况,认清当前形势,切准自身发展脉络才是保护中医药学、寻求发展出路的当务之急。5 U5 A. t" B2 d+ m& }3 u
记者李慧敏、唐晶、赵强指出,中医的社会形象:严重受损遭误解。' o! u  o: S7 O0 C5 t5 P
“中医就知道要钱,一连吃很多副中药也没有效果,到了最后才给用有效的药……”提起中医,很多患者经常会发出这样评价。
8 @5 {, Z, I5 `% y, Z, I5 B. D0 _+ k当前社会,受利益的驱使,一些刚学过几天中医药学、看过两本医书,或者根本没有行医资格的医生,也都挂起“中医”的幌子开诊行医。看病要价高,却往往诊断不清、用药不当,使患者误以为中医“骗钱”、“没效果”。5 s' `* k  G+ s) S2 U
还有一些骗子,打着“老中医”、“祖传秘方”的旗号,号称专治一些疑难杂症,到处招摇撞骗。比如,中医治疗结核病方面有局限性,但社会上有很多人声称“中医治疗肺结核,药到病除”。社会上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使中医的形象大打折扣。
+ s" D# f; ^4 X( L' s, P! l“西子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社会中许多质疑,其实都是针对这些骗子的,他们的存在,严重污损了中医的形象,无端使中医遭到不少误解。
* N# n2 D- k# k) @医生:水平降低数量少
8 \' P- r) L* b+ ]3 c从业人员的质量,可以直接影响这个行业的形象与水平。传统的中医药学博大精深,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领悟的,需要广博的学识和在临床中不断的经验积累。中医对于医生的素质,有着非常高的要求。
% y2 Z0 Q. u" I然而,现实的情况是,中医从业人员的数量正在大大减少,质量也明显下降。急功近利的心态之下,真正能够塌下心来认真研究中医理论、总结经验的人少了,这直接导致了中医队伍整体的临床水平下降,中医的疗效也受到了影响。" M* y: ^* R0 R4 v; ~8 i. u
不仅如此,这种情况同样也使中医在百姓心中的印象大打折扣。曹东义教授分析,广大群众在求医过程中,很多时候遇到的不是真正能用中医思路看病的中医,而是一些庸医、劣医,见不到良好疗效,由此而认为“中医治不了病”、“中医治不好病”。事实上,很多时候,不是中医治不了病,而是许多病人遇到的“中医”没有真正掌握中医的精髓。这种现实如果不加改善,久而久之将置中医于死地。, o: H0 k. p7 [/ S# c  H# X
群众:了解不足误会多
9 B" e7 K+ x9 e0 P+ M) R和所有其他传统文化一样,中医药学现在也越来越不能为广大群众所理解。尤其是现在的年轻人,接受传统文化知识比较少,对于中医的思维方式、基本理论和知识都有不少的隔阂。
2 P# x7 {' O, E# t% h6 d这种情况造成了当前社会中,对中医药学存在着许多的误解。因为中医用传统哲学来表述理论,不少人将其等同于迷信。事实上,中医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其中一些糟粕和不科学的东西在发展过程中是不断被扬弃的,而经过时间的检验,留存下来的大部分内容是可以信赖的。当然,有些人利用崇尚传统回归的思潮,行牟取暴利的目的,不顾患者生命安全,将迷信与中医牵扯在一起,迷惑患者,也加剧了民众的误会。
1 O! [, C: ]7 o; q还有的看法与之正相反,盲目地认为中医很神奇,神医秘方,专门能够解决西医解决不了的问题。这种心态给了骗子可乘之机,心理期待过高也使得人们在治疗效果稍不满意时,就丧失信心,转为怀疑中医药学本身。
5 l# W5 E3 j/ K. \4 C2 Q中医药学的发展,离不开正面的宣传,消除误会,使人们以平常的心态去看待中医。
* u  m# k; g0 J9 ~( `$ d% h  T: p疗效:强项显露待强化' d+ N+ N# O2 x0 s
“生了病,你会看中医还是看西医?”中西医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在不同的领域,各有其长处与短处。而西医见效快、治疗简单方便等特点,让不少患者越来越倾向于选择西医治疗。' l0 ?' C% f  r' G) q. j6 S
门庭冷落无疑使中医的试验空间与以前相比缩小了很多,而无论中医还是西医,试验空间都会影响其水平的提高和创新能力,中医则尤其如此。李佃贵教授分析,其实,中医在急救等方面或许与西医有差别,但也有不少的强项。在消化系统、尤其是胃病治疗方面,中医有着独特的疗效。比如,当西医诊断萎缩性性胃炎发展到肠上皮化生或不典型增生阶段时,已经发展到癌前病变,是不可逆转的。但通过中医治疗,70%~80%的患者是能够治愈的,其疗效十分显著。所以,中医在某些疾病的治疗上,发展空间很大,应该加强研究力度。毕竟在患者看来,疗效往往会是选择哪种治疗方面的重要参考标准。. N8 J' N3 T! C/ @$ [  B0 E
中药:剂型单一需探索) g1 z# N7 q( v- l6 ?, P0 Q
中医的主要用药方式就是熬制药汤,服用起来十分不方便,尤其在当前社会,外出携带、及时给药等方面,问题更为突出,为了改进中药剂型,现在很多药品生产企业尝试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将传统汤药改用胶囊或针剂,使得中药的服用方法更简便。
: e" p5 g: a- T' a但是,改进的中药剂型与原汤药药液是有所差别的,这成为改进中药剂型的瓶颈制约。董尚朴教授分析,中药治疗疾病是多种药物整体作用的结果,究其原理是很复杂的,而通过科技提取的药物成分相对单一,其治疗效果也会受到一定影响。在改进中药剂型时,如何保持原药液的有效内容是当前有待解决的问题。1 }) P, r  g7 ^4 e; s: S3 e
政策:难以落实待改善
( E/ k  Y1 y  T# c0 J% j随着西医在国家医疗体制中的大展身手,中医受重视的程度越来越小。国家有发展中医药的政策,但在真正落实时很困难,李佃贵教授分析,当前的情况是不论是政府、社会,还是医院,早已把关注的重点和资金投入转移到了西医上。尤其是医院,为了生存,为了追求经济利益,纷纷上设备、买器械,而中医方面,往往只存留一个中医科,患者更是寥寥无几。, J8 ?6 r2 v/ r# x' O( q) K
中医药学无论是从其作为一种传统文化,还是根据其现实的作用来说,都亟待政策的真正落实来扶植其发展。
* A6 p% d  C4 H我国长期以来的政策导向是鼓励医药分开,而在中医学的专家认为这其实并不利于中医药发展,因为中医药讲究即医即药,以医带药,中药是按照中医理论辨证使用的。“废医存药”必然导致“废医废药”,曹东义教授说,现在大概有近500种中成药已经无人生产了,一是没有中医会用,二是没有会做的老药工,三是没有道地的原材料了。这种情况,将导致良医越来越少,劣药越来越多。在经济利益的引诱下,不择手段地推销药品引发了严重的“药害”,不仅最终损害了人们的健康,而且使砭、针、灸、导引按跷等中医非药物疗法没有用武之地,丢掉了中医发展的根本。中医药的发展,需要切合其自身实际的政策。
7 }7 w' |# a2 \/ {/ o记者李慧敏、唐晶、赵强在“捍卫中医传承文明”之出路篇,提到中医的“振兴方略”问题:. Q0 `5 k0 R# ~- f
中医药作为国粹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时至今日,中医药却面临诸多困境:一些古传药方被认为无科学根据,不再被年轻人接受;毒副作用饱受争议;优质原材料匮乏假药却成灾;缺乏西医那样的产业标准;国际市场份额锐减……- z# d* h6 w/ R* V" r( _: |6 X, y/ I
作为一个中国人,不能不为中医药的前景而担忧:中医药的出路究竟在何方?) A- r0 \$ ]% X3 n& D6 b
近日,我省数位知名中医药学专家纷纷对中医的发展、出路,讲出了自己的看法。& l& d5 |8 c+ k
回归临床不能局限于实验室
3 b/ F. E" n* l" E! A1 T& P; L西医理论和西药都是实验室的产物,而中医则不然。“中医是临床医学,是经验医学,而且是成熟的理论医学。”一直从事中医药学研究的河北省中医药研究院的主任医师曹东义告诉记者,如今采用西方唯科学主义的实验研究,成了今天中医理论发展的指导思想,把盲目改造中医传统、简单模仿西医当成中医的科研方向,导致中医科研严重脱离临床实践。“仅从实验室里得不出任何中医新理论、新方子。”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院长董尚朴也提出同样的看法,中医药多是复方,药物产生的是综合反应,不可能用动物实验开发出这类名方成药。( M" B, x( {- Z. ?: S
中医学家呼吁让中医回归到临床上,用自己的科研体系和科研方法做中医自己的研究和探索,“给中医以足够的时间、空间,再加上人力、物力的支持。”& k4 S! C5 n* P# W% K& \- j
独立标准需要自己的评价标准, v. h- |: U+ f1 J. @2 A! s
曹东义认为,建立在现代科学基础上的西方医学的可验证性和可重复性,使许多人认可了其“科学性”,以此为标准来要求中医药。如中药传统剂型有膏、丹、丸、散、饮片等,而我国采用管理西药的办法来管理中药,不符合药品监督部门审批标准的(饮片除外)都难以成药,与中医传统剂型相悖。* P* A0 N; `. d, g4 i
“这导致中医药介入正规治疗困难重重,也是造成今天中医鲜有实例验证自己的原因之一。”中、西医药学是截然不同的两个医疗保健体系,二者不能相互作为证伪的标准,更不能拿西医药当作中医药的绝对标准来判断中医药的“科学性”和决定中医药的发展,否则会导致中医药丧失自身特色和优势。“建立适合中医药自身发展的评价体系,是拯救中医的重中之重。”
! G4 u5 o" a, x1 G  k增加投入保证中医科研经费
; e1 b2 T' H- a$ J  D1 A“在资助的中医、中药项目中,往往是以中药或者某法、某理论研究为主,不少项目属于‘中西医结合’研究,纯粹的中医科研课题很少。”曹东义说,中医药研究经费本来就少,有限经费中的绝大部分投入到寻找脏腑“本质”、中药“有效成分”的实验研究上,“结果是搞了很多年,“成果”出了一大批,却无法用西医的术语说清中医药的理论,也不能指导中医临床。”因此,增加用于中医的科研经费,保证经费用在适合中医发展、符合中医自身规律的项目上,已成了决定中医能否有所作为的关键因素。- l  s3 C& M0 u0 s* M+ T
立法为医全面继承基础上自主发展1 ?. q# v+ J; V! a: \) L
法规政策的作用,有时候可以影响一个学科的存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起草传统医药法,是中医药界的大事。曹东义认为,中医药法(传统医药法)的立足点是中医药能否振兴的关键。首先立足点不能放在“保护”上,因为中医药不是“标本”,它今天有用,今后仍然是人类健康的保障;也不能单纯放在“发展”上,一说发展,许多人就联想到“现代化”、“科学化”、“规范化”,在这种想法指导下,百年来中医的许多精华被当作糟粕丢光了。《中医药法》的草拟必须立足于“在全面继承的基础上自主发展”。
. j4 r3 G9 V! m! ^育人多举师徒传承与院校教育并重
& l. n- F" \/ R: X目前,中医人才主要以院校培养为主,而过去中医都是家传、师徒传承或自学成材。对此,曹东义指出,师徒传承和自学教育模式应与院校教育并重。作为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院长董尚朴也持相同观点,他认为在校期间仅是对中医药学的基础掌握,而中医的精髓就在于以后的实际临床中,“这就需要自己去提高,或有老师来带”。. K* O& q8 H  ]. k+ {
而针对民间中医来说,曹东义认为也该扶持,应该允许他们以及所有执业中医带徒,以作为培养中医人才的另一途径。4 E4 m/ y; y% w2 p, u, `
捍卫中医传承文明”之结束语
7 u- {6 B6 M8 Y7 v近些天来,就在网上事关中医存废的讨论再次掀起轩然大波的同时,我们的邻国韩国正在准备把“中医”改称“韩医”,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9 g3 g5 G/ S3 S/ z2 _! q6 H2 {! H, U0 T
惠泽我们几千年的中医药学,早已是中华文明传承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割断血脉的联系,对我们每个人来说,在感情上也是无法接受的。) t6 Y- J' m3 B. y6 t- b3 p
然而中医药学并不是一件古董,并不是几个人说毁弃就轻易能够毁弃。无数的事实在证明,在“科学主义”盛行的当今时代,这门有着古老历史的学科依然是有血有肉有生命力的存在。
, h& d5 j4 }3 T6 w& D( ?* A4 q因为医在人间。6 L$ Z5 p6 U1 K8 a( `
自信并非出于盲目。这种自信来自五千年文明灿烂生辉的史册中,来自一代又一代医者悬壶济世治病救人的传承中,来自当前中医药学各界的工作者兢兢业业的学习工作中,更来自千千万万群众信赖的目光中。9 s- J: W/ e0 n9 z7 j! {
我们有理由相信传统医学的生命,不会因为几句非议而终结。但我们仍然需要感谢提出质疑的人,他们的反对可以让我们更清醒地面对现实,直面不足,才能有所发展,深入地思考才有可能探求到解决问题的方法。9 k/ A+ W0 Z7 R5 Q" U4 t& w
我们同样相信,振兴中医药学的希望,在我们每个人的手中。' i3 s) Z5 R" C4 R% ]
5 d! Z9 _( M9 f( z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21-2-27 09:09:09 | 阅读全部
曹东义 发表于 2021-2-27 09:08" |! _: L, [& g+ n/ K. m. L
2、大众媒体关注中医
. l2 c# X: `5 ~) a大众媒体对于中医的关注,首先是网络,反中医与捍卫中医的斗争,首先在网络展开, ...
% t8 l$ E+ L8 K8 K' V( J; T
3、人民政府力挺中医
: x+ E0 o2 w4 M: _0 N: G5 X2006年10月,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大力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发展”的重要战略,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的指导方针,为中医药的健康发展,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卫生事业,提供了有力的保障。9 ?3 ~& o3 i* i. T- g3 m! I
2006年制定的《国家中长期(2006-2020)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已将中医药现代化作为未来中国科技发展的重点;“十一五”期间,国家将继续加大中医药的科技投入,全面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
7 |; A, g. R, a+ [" r8 v% s1 k2006年7月13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正式发布了《中医药标准化发展规划(2006-2010年)》,标志着中医药标准化的进一步发展。
& p7 L2 t! d0 L3 l2006年8月1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了《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并确立了重点发展的10个项目,为中医药改革与发展描绘了新的蓝图。! D+ }: n% y6 R! C, v5 I- f; ~
2006年9月25日,国家科技部将“重大疑难疾病、常见病中医防治研究”等五个项目列为“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并委托相关单位组织正式启动实施。
7 g0 m1 ]2 Y, _  D4 D2007年1月11日,中共中央、人大、政协、国务院和十几个部委的领导参加了2007年中医工作会议。
$ }/ _8 s. Q; S# @《健康报》2007年1月12日在1版的“今日要闻”里,刊发了记者刘燕玲、 王乐民采写的报道《担负起中医药事业发展重任》。文章说:1月11日9时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健步走进会场,在热烈的掌声中开始了精彩的报告:“ 2004年,我曾参加过中医药工作会议,就中医的地位、作用、发展讲了一些意见。我分管的十个部门,年会我是不出席的,但这次参加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是我主动请缨的,也邀请了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科技部、财政部、人事部等十多个相关部门的领导一起参加,目的有两个,一是社会上群众反映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我认为中医药在缓解这一问题上是大有作为的;二是近来有个别针对中医药的极端言论,引起社会的关注。今天我来开会,就是要表明我坚定支持中医药发展的态度。”在讲到“大力扶持中医药事业的加速发展”时,她说:“我邀请这么多部委领导参加此次会议,就是要群策群力,支持中医药的发展,因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涉及方方面面”。吴仪说,我认为各个部委都是积极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说到这里,吴仪回过头来问坐在主席台上的各部委领导:“我说的这些话你们同意不同意?”主席台上的各位领导齐声说:“同意。”
3 b) U! J3 l* o0 W6 [2 y) ~" b. ] 中新网2007年3月29日、《中国中医药报》4月2日报道,国务院成立了以吴仪副总理为组长,卫生部高强、副部长兼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为副组长的“中医药部际协调领导小组”。参加的部委局达到18个。把“大力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发展”的战略措施,落到了实处。新华网北京1月24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1月23日下午进行第三十八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他强调,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互联网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有利于扩大宣传思想工作的阵地,有利于扩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辐射力和感染力,有利于增强我国的软实力。我们必须以积极的态度、创新的精神,大力发展和传播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切实把互联网建设好、利用好、管理好。 , u6 h/ |& p) {; W- E; b
胡锦涛在主持学习时发表了讲话。他指出,我国网络文化的快速发展,为传播信息、学习知识、宣传党的理论和方针政策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也给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能否积极利用和有效管理互联网,能否真正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途径、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人们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关系到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关系到国家文化信息安全和国家长治久安,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
! w# e0 e* }- g: a胡锦涛就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提出五项要求。一是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唱响网上思想文化的主旋律,努力宣传科学真理、传播先进文化、倡导科学精神、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二是要提高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提高网络文化产业的规模化、专业化水平,把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作为网络文化的重要源泉,推动我国优秀文化产品的数字化、网络化,加强高品位文化信息的传播,努力形成一批具有中国气派、体现时代精神、品位高雅的网络文化品牌,推动网络文化发挥滋润心灵、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的作用。三是要加强网上思想舆论阵地建设,掌握网上舆论主导权,提高网上引导水平,讲求引导艺术,积极运用新技术,加大正面宣传力度,形成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四是要倡导文明办网、文明上网,净化网络环境,努力营造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氛围,营造共建共享的精神家园。五是要坚持依法管理、科学管理、有效管理,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思想教育、行业自律等手段,加快形成依法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规范有序的互联网信息传播秩序,切实维护国家文化信息安全。 ( P% j1 V$ b6 \, u7 N
胡锦涛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加强规划、完善制度、规范管理、充实队伍等方面采取措施,加强信息产业发展与网络文化发展的统筹协调,切实把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管理的要求贯彻到网络技术、产业、内容、安全等各个方面。要制定政策、创造条件,加强政府网站建设,扶持拥有优秀网络文化内容的网站,积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网络文化产品,加强和改善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信息和服务。要加快网络文化队伍建设,形成与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相适应的管理队伍、舆论引导队伍、技术研发队伍,培养一批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干部。各级领导干部要重视学习互联网知识,提高领导水平和驾驭能力,努力开创我国网络文化建设的新局面。
" {- }( X( g' ?+ h. K按语:随着网络管理的日趋健康,躲在网络里,违反《宪法》精神,违反《医师法》《中医条例》,攻击中医,漫骂中华文化的现象,必将逐渐被遏止和清除。胡主席所说的第二条“把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作为网络文化的重要源泉,推动我国优秀文化产品的数字化、网络化,加强高品位文化信息的传播,努力形成一批具有中国气派、体现时代精神、品位高雅的网络文化品牌,推动网络文化发挥滋润心灵、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的作用。”无疑是对于热衷于“民族虚无主义”的“恐洋症患者”,是一剂开心醒脑的良药。* {& n7 n; P1 A7 i& J# _8 N
2006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闭幕会后,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回答美国全国广播公司记者的提问时说:9 l% ], y# C8 r+ j
“我想先引用两句话,一句是箫伯纳说的,‘自由意味着责任’,一句是你们美国的老报人斯特朗斯基说的,‘要讲民主的话,不要关在屋子里只读亚里士多德,要多坐地铁和公共汽车’。
, [" u! {/ V- D$ j6 H中国的互联网一直保持着很快的发展,现在的网民已经超过一亿了。中国政府支持互联网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
4 s/ b+ y: v) }0 c2 f1 |( t  J作为人民的政府,应该接受群众的民主监督,也包括在网上广泛听取意见,因为只有人民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懈怠。只有人人负起责来,各项事业才能顺利发展。
% _$ c* W! m( t! i0 u, Q8 [按照《宪法》的规定,每一个公民都有利用互联网的权利和自由。但是同时每一个公民又要自觉地遵守法律和秩序,维护国家的、社会的和集体的利益。) V. G8 }7 C: b1 U1 u5 h: ]
中国对互联网实行依法管理,同时我们也倡导互联网业界行业自律,实行自我管理。
8 d6 g! j% @, C5 _中国对互联网的管理的做法是国际通行的做法,我们非常重视吸收国际上有关互联网的管理经验。 网站要传播正确的信息,不要误导群众,更不能对社会秩序造成不良的影响。这些规范作为职业道德,应该得到遵守。谢谢。”
7 S/ _4 [* H6 E- c& L, e按语:所有这些,使我们看到了政府的决心,看到了正义在我:撼山易,撼中医难!
* {0 G% ~/ a" v: P; O) [1 W. w4、哲学帮助中医登高望远/ X  n/ x' L: @: e* M
2007年1月29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批准的中国哲学史学会中医哲学专业委员会在京成立,来自中国哲学界、科学界、文化界、中医界的60多位专家出席了成立大会。
, _1 C0 n% w  e' c4 c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方克立研究员首先致辞,他说,2006年出现的取消中医言论,其根源在哲学。不是中医出了新问题,而是哲学出了新问题,有人用西方哲学为标准,而不是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提出来取消中医,背离了真理的标准。思想文化战线上的严重问题,需要我们提出来保卫中医。因此,成立中医哲学专业委员会,意义远大。) D" L% P5 Q6 @+ W! t) ]2 r
专业委员会发起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罗希文研究员说,微观科学固然重要,但是,人类对自身的认识还很肤浅,有人提出取消中医更是对于中华原创文化缺乏认识。他曾经用30年的时间完成了《本草纲目》的英译工作,2004年经李长春、刘云山、李铁映、陈奎元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批示,又主持了“中医典籍研究与英译工程”。他说,现在所有中国传统学科之中,能够在千万次打击之下,仍然不倒的是中医。为什么?因为中医是科学,科学不可能被伪科学打倒。0 L4 [( `& `, U9 c/ Z
国家图书馆名誉馆长、著名哲学家任继愈先生说,中国哲学史很久以来,就认为中医哲学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黄帝内经》是中国哲学的一章,中医是科学的。东西方思维模式不同,《中国哲学》杂志要刊登中医的文章,要培养队伍,从基础做起,要读原著。中医的兴亡,事关民族兴衰,守土有责,要增强我们的民族自信心。1 I1 v/ B& H7 L6 `. X
会议论坛期间,哲学界、科学界的许多专家,多次强调中医药学是我国的原生态医学,至今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受到世界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深入研究中医哲学,研究中医与哲学的关系,是我国人文社科领域贯彻和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具体体现。研究中医哲学,不仅会深化以往中国哲学研究的领域,而且有可能会为理解和阐明中医药学作为原创科学的性质,做出基础性的贡献。
, s+ F# F; |( F* ?( R8 K& P4 I) m哲学给中医理性思考武器:
3 P8 Y7 C4 X* b/ ^* M9 u记得一位伟人说过,一个没有理论思维的民族,难于自立于世界之林。现代科学技术使中医看得更真切、更细致,而传统的理论思维让中医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E: a6 P: w) S; ~
被称为“伟大宝库”中国医药学,不仅具有十分丰富的经验内容,而且拥有独特的学术体系,前人概括为“理法方药,完整一套,”环环相扣,丝丝相连。然而理法方药在中医学术体系中各自所占比重是不平衡的,如果把整个中医学术体系看作一个实体,则可以粗略地将其分为基本理法内核和病证方药针灸推拿等外围部分。不断完善的理法内核,决定着中医学过去、现在、将来的基本特征。外围的病证方药针灸推拿部分是中医学的功能带或保护带。由基本理法内核决定的辨证施治,虽不是“统计学意义”的概率治疗,但却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解决的方法,是科学的。
# ]- V7 ~( B) }2 o9 S) P“中医学基本理法内核的构成”是逐渐形成的,在中医学发展的过程中,原始经验的积累时期,没有理论体系,只是方药、针灸等具体治疗措施的简单创造与汇集,没有内核可言。比如,甲骨文里的疾首、疾身、疾齿、疾目、疾腹等等,理论的成分很少,而甲骨文里的“祸风有疾”就包含了理论思维的成果,已经把风邪与疾病相联系了,只是这种联系还不系统、完善。甲骨文之中的“杞侯热,弗其祸风有疾?”的推论,比“祸风有疾”的理论概括更进了一步。
* @& v  Y; e0 p2 |7 O- b  n6 M等到气一元论、阴阳矛盾二元论、五行复杂体系动态平衡理论进入医学领域,在原始脏腑结构认识的基础之上,产生了脏象、经络、气血、病理等到基本医学理论,便具备了基本内核,恰如自然界进化过程中有机物产生了细胞一样。基本理法内核将既往关于病证方药针灸按摩等零散而具体的经验贯穿起来,成为汇聚着具体知识的医学体系,因此形成一套完整的中医学。
. Z/ H' J. z/ E) |2 m) N: x古代的精气学说进入医学领域的时候,发生了演绎发展的深刻变化,已经不是简单的构成论,它不限于无极、太极分阴阳,积成天与地,“气聚则生,气散则亡”的简单理论,而是更细致入微,形成了中医学气与形的关系,气与血的关系,气与五脏的关系,气与精、与食、与水液代谢都建立了关系,形成了元气、营卫之气、胃气、宗气、五脏之气等一系列的学说。
3 w( P; _0 R' A- u2 `8 ~/ V! I古代的阴阳学说进入医学领域的时候,已经不仅仅是对立统一、一分为二的矛盾法则,也不再限于“天地之道”的宏阔无着,更不同于算命的阴阳先生的把戏,而是和人体的脏腑、气血、形体结构、生理机能、病理变化、诊断技术、药物性味、治疗法则等等,进行结合,几乎“无处不在”。而且,阴阳学说进入人体这一复杂领域,就演化成了三阴三阳的六经体系,使阴阳学说不再是“用古代汉语写成的唯物辩证法”,而是把阴阳的性质差别与三阴三阳数量的分歧,完美结合,成为了质量与数量结合在一起的学说。$ ~$ b& c% V+ W  o; c$ D' m& ]
五行学说进入医学领域,不同于八卦所代表的纯自然物质元素,也不是《黄帝终始》所说的“五德更替”的政权天授的法宝,而是把时间的春夏秋冬的不间断发展、回归,与东西南北中、天之五气、地之五味、人之五脏,贯穿起来,融为一体,使天地万物动态、和谐、平衡相处,成为生克制化,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时空结合的完美学说。5 a7 o( B6 Q1 ]) H% p
这些哲学思想较早地被医学吸收,并牢固地与基本理法内核结合在一起,给原始医学以系统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使其更为系统和完善,这也是使中医学摆脱巫术,成为科学的重要因素。' @3 y4 i: |; _+ X. b3 L
哲学给中医以自卫的力量7 a  ~' C  q/ N5 P' l
1916年,余云岫撰写《灵素商兑》,率先对中医基础理论阴阳五行进行系统攻击,他说:“通观《灵》《素》全书,其为推论之根据,演义之纲领者,皆以阴阳五行为主。故阴阳五行之说破,而《灵》《素》全书,几无尺寸完肤”。他靠什么否定阴阳五行学说呢?主要靠从古代文献里,摘取只言片语,然后得出结论说:“《灵》《素》之渊源,实本巫祝”。他关于中医源于巫的说法,此后就流行开来,如此以来就让中医做实了“不科学”的恶名。4 K9 w+ s6 t- y& I9 D- h
当然,余云岫对于阴阳五行的否定,也是“有思想根据的”,他受到当时思想界精英们的影响与鼓励,并借鉴日本消灭中医的“成功经验”,因此才开始向中医发起进攻。1900年前后,学术界已经出现了否定五行的思潮,恽铁樵曾说:“戊戌而后,校中文课,偶涉五行,为师所呵叱。”严复在讲演的时候,就曾经说:“金胜木耶?以巨木撞击一粒锡,孰胜之邪?!”1 S7 P" v& S8 b  U- D8 w
梁启超作为近代著名学者,他在1923年5月的《东方杂志》上,发表“阴阳五行说之来历”,对于阴阳五行学说大加挞伐。他说:“阴阳五行为两千年来迷信之大本营,直至今日在社会上犹有莫大势力。今当辞而辟之”。“嘻!吾辈生死关系之医药,皆此种观念之产物!”他因此而发出来这样的感慨:“学界之耻辱,莫此为甚矣!”梁文一出,一时之间,附会其声者甚众,中医之灾难,由此日渐加深。
, x5 ?$ ?) P& @; R( [" X章太炎在1926年的《医界春秋》上,发表文章“论五脏附五行无定说”,主张废除五行,他认为:“五行之论亦与哲学何与?此乃汉代纬候之谈,可以为愚,不可以为哲也”。有人对此提出批评意见,他反驳说:“今即不言五行,亦何损于中医之实耶?夫中医不可废也。然或谓中医为哲学医,又以五行为可信。则前者近于辞遁,后者真令人笑耳!”: L) ~& z' R' J) `* f9 W
1920年,余云岫发表《科学的国产药物研究之第一步》,又提出了废医存药。这些攻击中医的言论得到了恽铁樵等中医的反驳。
  [- M- e: @1 y+ f/ Y  G1922年中医恽铁樵著《群经见智录》对《灵素商兑》进行反击。他受张景岳《类经图翼》的启发,悟出《易》的四象八卦蕴涵着哲理,认为《内经》中的五运六气学说、五行学说,都是以四时为纲,完全本乎自然,一点也不神秘玄虚。他说:“《易经》曰: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知万事万物无不变易,故书名曰《易》;知万事万物之变化由于四时寒暑,四时寒暑之变化由于日月之运行。欲万物不变,非四时不行不可;欲四时不行,非日月不运不可。故四时为基础,《内经》与《易经》,同建筑于此基础之上者也”。“五运六气皆所以说明四时者也”。“故《内经》之五脏,非血肉之五脏,乃四时之五脏,不明此理,则触处荆棘,《内经》无一语可通矣!”
# N' n* [# O0 J' p: z恽铁樵先生运用中国哲学的世界观,在王清任为中医脏腑改错之后,在西方医学侵占了中医脏腑固有名称之后,为中医理论的生存找出来一条生路。; ~, X, T% y  f, N
1933年发表了另一篇哲学论文,为中医理论的科学性,找到了更先进的理论支撑。杨则民所著的《内经之哲学的检讨》,1933年在《浙江中医专门学校校刊》第6期发表,1935年《国医公报》第2卷转载,1948年《国医砥柱》第6卷4-9期连载,还在同年被《中国医药论文选》收载,足见此文影响之大。杨则民认为,自余云岫《灵素商兑》发表之后十余年,除了恽铁樵进行了比较有力的批驳之外,还没有人能够比较深入地对其进行分析批判。因此,他用辩证唯物论和自然辩证法分析中医学,从全新的层次和角度批驳了将阴阳、五行学说视作迷信的说法, 令当时医界耳目一新。
7 A2 I6 v; @# G  @' w+ l/ I8 r杨则民说:《内经》“一曰阴阳,出于儒家之《周易》;二曰自然,取之道家之说;三曰五行,出于邹衍之流;四曰运气,善言天人之际,取诸谶纬之说;五曰脏腑经络病理针灸,采诸当时已有之医学知识”。杨氏因此得出结论:“然则,《内经》之思想方法果何如乎?吾敢毅然断之曰:辩证法也!”他用当时最为先进得哲学思想,为中医理论找到了存在的依据。他说:“《内经》作者,不以分段视人体,不以单体视疾病,而以整个的互相联系的观念视病体。是《内经》之思想方法,固辩证法的观察也。”有了这样的认识,杨则民主张:“《内经》之方法为辩证法,故不适用机械的科学方法之研究与批判。其最高理论,为阴阳五行生长收藏与调节,而以辩证法叙述之,故欲研究而理解其内含之精义,自以辩证法为最正确之途径。”因此,他把否定中医理论、把阴阳五行视为玄虚之学的说辞,彻底推翻了。: L0 ]" V/ D/ x. e# F! C
中医界因此找到了自信,推崇其观点者日见其多。, g5 W2 Q, @' A: s+ s
在西医视野之外,哲学使中医自立:. _6 |! m! Q# H% W
现代西医把病理病灶作为疾病的本质,有其实证精密的长处。但是,一方面,病理病灶不是最细微的改变,排他性的“纳入标准”,使现代西医对于大量来自人体身心不适的证候“视而不见”,使其救治的范围变得很狭隘,不能确诊也就很难“早期介入”;另一方面,现代西医大多只研究一种物质的属性,或者只研究两个物体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对于多因素、多环节复杂病理变化,对于多组分、多“靶点”的复合药物的代谢过程,缺乏研究方法,更没有成熟的经验,所有这些“盲点”,都是中医学优势无可取代的地方。
* B, k& A4 i1 }& H# `中医学的脏象学说、辨证论治特色,依据的就是中国哲学的“有诸内必形诸外”,也就是说“有诸外必根诸内”,形名一体,内外统一的“表里如一”学说。也就是说,表现于外的证候,不是一个肤浅的东西,而是整个生命有机体的变化,在总体整合后的外在反映。中医抓住了外在的证候,就是抓住了整个生命的总体特征。; I/ }( z0 J- f! F' ^4 d4 P: _0 F
诚然,病理病灶的诊断是过硬的指标,但是,病理病灶只是一个“慢长的复杂微观变化的一个结果”,属于宏观的,大体的诊断,是相对的黑箱的诊断,而不是最微观的白箱诊断。人体对于“慢长的复杂微观变化”不都是浑然无知的,也不都是无法感知的,人类经过进化形成了智慧的思维和语言,他们能够把自己身体里的种种变化整合起来,形成“自我检测报告”,把自己动态的健康状况汇总起来,形成主诉,提出中医可捕捉的证候。在病理病灶形成之前,中医就可以辨别证候,治疗证候,消除证候,达到治疗关口前提,实现“治未病”的健身目的和“治已病”的有病早治思想。3 e" |' T+ H( t4 c0 D
单独一个病理病灶,现代西医善于诊治。然而,老年人的“从头到脚”的“全毛病”,病理病灶太多,如果还是不顾整体而只追求“局部最佳”,让患者在各个专家门诊之间徘徊,按照各位专家依据科学根据开出的全部药物治疗,其综合结果如何,相互作用如何,恐怕没有专家说得清楚,因为各位专家的药物,都是按照一个一个的靶点设计的,对于“因果网络”的影响,还没有评价方法。而且,随着科学仪器不断精密,分子水平的“高表达”“低表达”的数量爆发式地增加,需要拮抗、阻断的靶点越来越多,人体“需要”的化学制剂将会越来越多,这种还原论指导下的方法论的缺陷,将会越来越明显。
; y; l1 N1 l! s& N' K中国中医科学院著名专家陆广莘研究员说,现代的疾病模式,是用科学主导医学,“努力找病,除恶务尽”的结果,使“看病难、看病贵”的趋势难于逆转。要解决这一难题,就要按中医的健康理念,大家一起去寻找健康。2 E% k3 P/ R$ b
中国中医科学院傅景华研究员说,当务之急是要大力遏止中医西化,西化中医只能削弱中医。
, o  C0 ~' ~0 y- i/ H$ h, }1 Y# e+ G, q8 A. I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相关推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4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石高新字第18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5272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