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能论》说什么—概要 小文试图说明《伤寒六经求真》、本能方法论、本能系统论、《本能论》关系的大致轮廓。 再借机顺便谈谈《本能论》和《辅行诀》相互阐发的可能。 全文所言,纯己私见。 若有错谬,敬请施鞭! 〇、前言《说白伤寒论》是《本能论》的奠基石。 《本能论》说中医,将传统中医和生理学、解剖学等医学术语,混一起来说麻黄汤证、桂枝汤证等伤寒六经汤方的机制,只是诠释生命本能奥义的引子而已。 民间中医,用西医术语来解释伤寒经方,对于学理工好刨根问底的人来说,总觉得有点不伦不类。 2011年重病来袭,自以为是,想来个中西医结合。经一师兄介绍,专程去北京找到郭老。求医虽然是主要目的,想弄明白到底有没有可能最终脱离药物依赖而恢复健康,似乎也更加紧要—较真、固执,打小的毛病。 没想到一求医郭老,之后的生活、工作,乃至吃喝拉撒行住坐卧,乃至全家的生活,就都发生了非同小可的变化—再也没离开过本能中医。 到庚子年,支援湖北各群一通折腾,再到最近几个月扁鹊文化研究院微信群的学习,特别是《皇帝内经》讲座视频的跟学。虽也想要摆脱兴趣爱好给家人带来的担忧,心却似被中医的神秘和玄奥包裹得更加严实。 一、伤寒六经架构体系《伤寒六经求真》(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出版。崔月犁题写书名),是民医郭生白,自幼开始苦研伤寒论,二十岁左右开始独自行医几十年后,对仲景《伤寒杂病论》的注疏。 对比关于伤寒论的前贤所诠,以为郭老对伤寒六经诠释的要义在于: A、三阴、三阳病,可简化成两大类:内源性、外源性疾病。 三焦是一个有功用无形质的生命器官。 在病位定性上,三焦似有不表、不里,也非“中”的第三个病位的意含。“三焦”这个“器官”的确定,于伤寒六经的意义远不止于病位确定那么简单和好理解。 强调的是人的生命之“器”之一—不是唯一—的器官功能。 内、外源辩证(法)的两个大类分类,加上三焦“病位”,原则上将伤寒六经病:太阳、阳明、少阳三阳病,少阴、太阴、厥阴三阴病,分别描述成表、里、三焦外源病,表、里、三焦内源病。 内、外源病,都是外感致病微生物导致的疾病。只是根据患者自身基础功能的强弱,生命自体免疫反应所表现出来的症状表现,分别是“寒”、“热”的不同。 有的老师可能要问:太阳表病麻黄汤证高热同时伴随的颤抖恶寒,难道不是外邪侵犯身体,而使人体表现出“阴”寒的证像? 郭老说伤寒,著《伤寒六经求真》,就是从这一些个看似违背传统中医观念的地方着手,以现代医学循环、代谢、分泌的系统观,来诠释伤寒六经的方法系统理论。 他发现伤寒六经,是一个逻辑性、系统性,非常严谨、清晰、完整的方法系统。 从表病无汗恶寒用麻黄汤开汗腺发汗,有汗恶风用桂枝汤助津液解肌发汗,三焦气机紊乱时冷时热的往来寒热用小柴胡调节再发表去病,到厥阴病的生化汤证治思维(即《本能论》萌芽早期—上世纪末的生态同步疗法),无中医基础但有一定理、化基础知识的中医爱好者,很容易为郭老解释的伤寒六经所吸引而着迷于中医的。 (这里还只涉及到《本能论》的“方法系统”内的辩证。“本能系统”的辨势,请接着往下看。) 二、四诊与七像七像指脉、舌、身、声、意、物、体之像。 物像是用仪器检查的血、尿、便常规检,及其所谓的“功能”性生化指标,器官物理形态、功能变化的影像,等等机械、化学、电子仪器观测检测到的信息数据。如类似尿、血常规,肝功能四项、血脂四项、肿瘤标志物,CT成像检查已经瘀驻的占位性器质改变(囊肿、脂肪、肿瘤)等的检查都比较简便,一般医院都可做。用于佐证四诊辨病结果,即减少了由于四诊技能不娴熟导致误判的机率,更增加初学中医者诊病的兴致和信心。 余下六像,多还是四诊里的内容,只不过具体了一点而已。 郭老又整出个七像,是否多此一举? 四诊中,通过简单训练就可把握的证像,如舌之色,脉之洪硕微细、速率、均匀性,声音、身形、体态、表情,等等综合起来,和某具体疾病问题生命本能“诸内必形于外”的表像联系起来,就可能比较容易、比较快地确认出具体病势了。 且并不是一定要七项信息都必得取全,不同病势需要的合参信息,少则一两项,多数也就在四、五项左右。 稍有一段时间的训练,确能比从脉学起,学到三部九候二十八脉,心上指下都清楚明了才能进入临床见患者的学医时间,要大为减少。 郭老对必须用脉像来断生死的危脉,也都一一列出其脉像显著特征,以及其对应的外在容易观察到的体、身、意表现,要求学习者必须掌握。 (个人在旅行途中也以脉易感又不紧张且均匀,判断一个进入机舱就昏倒的旅客,危及生命的风险可能不大。…结果不仅没在武汉中途下人,一路直飞到深圳。还没下飞机,此人醒来,滥竽充数的我接受机长赠送的小礼品(钥匙串),没脸红。) 简言之,郭老的七像合参,是尽可能利用一切简便的手段来诊断疾病的。只要能确保七像合参出的病势,没有方向相反的误判,各像信息精准度要求并不高。 这样就解决了疾病诊断技能学习难、费时长的问题,大多数学习中医的人,这第一道坎儿越过去就容易多了。 三、发奶断奶同一方与病势中医说辩证施治,辩证是根本,辩证准确,施治就简单。所以只说成“中医”,甚至是国医,都比离不开药的“中医药”,实在。 类似于医与药关系的问题,还有—药的寒热性、什么是毒、最好方子的判断标准,同是饿肚子的两人,为什么一给鞭子一给馍…等,郭老都有其独到、简单,又能紧切生命本能态势的诠释。 辩病既然那么重要,西医里面有循证,中医里面各种辩证方法更多。 郭老还提出个“七像合参”得—病势,多此一举? 个人理解如次: A,得硬屎即止药的承气汤证、得吐即止药的瓜蒂散证也好,效不更方的慢性顽疾也好,破先养后、养后再破也好,都说明不同情况下,如何用方遣药,须根据身体本能的反应来确定。 用一个固定的病名、病因、病机来给出诊断结果,怎么地也难以对应上身体本能—随时间不断变化的反应过程—患者本能自我调整中的外在态势表现。 病因、病机、病证,寒热虚实阴阳表里的八纲辩证,脏腑辩证,经络辩证,五运六气,等,等等,虽然都有抓住某一类疾病产生本源因素的便利,但也有为疾病由唯一病本形成的线性、僵化思维束缚的桎梏。 B,解除疾病的根本力量和主因,是“生命本能”的这个疾病思维—顺应本能地保护自个恢复健康的医疗观念—医生只是观察和帮助本能的助手,是《本能论》思想的核心基石。 C,郭老提出以病势代替辩证,可将现有中医辩证、西医循证各种方法的便利和优势综合起来:辩证的目标是弄清楚生命本能活动过程中是否有体能低落,是否有生命能和生命物质升降出入自我调整恢复常态的障碍之态势。简称—病势。 这就从生命、健康的系统观上,更进一步接近疾病根源的本来面目。也说清了依据病势,给予本能恰当支持帮助的“医生”的角色定位的变化—医生只能是辅助性协助本能的助手,治病核心主导角色非生命本能莫属。 病患自己的生命本能就是自己最好的大医,大夫只是助手的角色定位,符合传统中医天人合一的自然生命观。学医只是学习如何通过观察病势来帮一下患者的本能。 大医传承II期面授期间,郭老说了个让“没奶眼”(产科医院主任医师确诊)产妇如何发奶的故事—只四五副药吃过,就滴嗒奶水,新生儿就吃上了母乳。 郭老说,断奶的话,还是用这个方子。 发奶断奶用一个方子,这比那千人一方、万人一方的心脑血管病、糖尿病、亚健康同用生化汤+强生粥,是不是更加荒谬?! 没有对郭老自主、双向调节生命本能能力的透彻理解,说相信有可用于两个完全相反目的的一个方子的存在,个人认为也是盲目地迷信。 这一方两用的巧妙,不在方子本身,而在—辨势—后决定的如何用这个方子的方法: 想要快速断奶,母子必得先分开! 生命本能的乳腺分泌,在接受到乳汁没有及时被孩子吮出体外的信息后,会启动从大便小便排出已经分泌出来奶水的一整套复杂的系统工作流程。 这个自主调整过程不是瞬间一蹴而就的。也就是分泌奶汁和从大小便排出,是需要生命本能切换分泌系统—逐渐减少乳汁的同时,增加分泌出可转化已生成乳汁的溶解物(使乳汁走大小便通路排出体外的酶)。 正常喂奶的妈妈,突然不喂奶了,会乳房胀痛一段时间,过几天也就自动不再分泌乳汁,已泌出奶水导致的乳房胀痛,也能慢慢消退。只是回奶过程中的乳房涨疼,头几天比较难受而已。这个自动断奶的能力,是生命本能本身就具有,且是其可自动启用的能力。 这个方子用于断奶,能让母亲更快地停止乳汁分泌,乳涨的难受也一样能更快地消失。 断奶过程中喂奶和吃药同时进行的话,奶水必然是源源不断、孩子越吃越欢,是达不到断奶目标的。 用这个思维思考“病势”,不用药,生命本能也能在生命不需要乳汁的情况下,自己慢慢停掉乳汁的分泌而断奶;用药的话,只是顺应生命本能的态势—顺势利导,给她以顺应本能需要的协助,让生命本能能更快、更顺当地结束乳汁的产生。 此药—方子,本身的作用只有一个—畅通体液循环: 通过生命自身的实际需要,由自己的本能来决定—分泌生命需要的乳汁或者乳汁溶解酶(当然也包括分泌可溶消其它异物的溶解酶); 通畅体内血液循环; 通畅代谢系统。 辨势和辩证的不同,这么三言两语就说明白,也不现实。有机会的话,可针对具体疑问来谈个人的理解… 四、《本能论》与《伤寒论》《伤寒论》沉寂百年后,直到2010前后,在如邓铁涛、朱良春,等有识之士的大声疾呼中,逐渐为大家关注,才逐渐引起中医爱好者的重视和学习(看过曹东义老师“批张、斗何、战舟”之文,方知2006年那场中医保卫战的大概。) 郭老《本能论》也是在那个时间节点前后,开始着手筹划《大医传承》平台的搭建,为2011年全面、正式启动面向全国传承《本能论》中医健康工程作准备的。 《本能论》中医问世的利好: A,以伤寒六经太阳、阳明、少阳病纲要条文要和对应典型代表方剂为先,以现代人易明白的表述方式,直接从六经病主要症状表现(本经条文)和其对应主方着手,学药、学脉,学辨势。大大简化中医学习方法,缩短了入门中医时间。 初学门坎一降低,人人知医的基础目标,不说桃李满天下,至少是满园花正艳—《孩子发烧母亲怎么办》《说白伤寒论》《伤寒六经求真》,甚至本能方法的学习、传承…各类网上网下公益班、传承班、网校,正如火如荼、有条不紊地进行。 B,郭老解开伤寒六经奥秘—伤寒六经的施设,是源于生命本能机制的方法系统。只是医圣张仲景没有说出他的理论而已。 随之而来的问题是:竹简《伤寒杂病论》中,180年后御医王叔和归类到《金匮要略》的杂病,咋辩证? 为解决伤寒杂病,郭老不得不将伤寒六经—方法系统,再做调整与优化,以统一的生命本能思维,重新审视他几十年心血凝住而得的《伤寒六经求真》,以《方法系统论》(也有叫做《本能方法论》的)和《本能系统论》合并而成的《本能论》,来向世人宣传、弘扬他“挤进”医圣张仲景殿堂门边,听闻、理解到的生命奥秘。 用—本能系统—思维看: 心下痞证五个泻心汤方(三黄、附子、甘草、生姜、半夏),都不能归经于伤寒六经的阳明病; 桂枝汤和炙甘草汤是生化汤思想的源泉。 而用《伤寒六经求真》基础上发见的伤寒—方法系统,是很难说明心下痞证、生化汤证,到底算是什么“病”的。 有先学老师,对生命本能十一个子本能的理解,很纠结,总觉得生命本能子系统的划分和理解,有含糊不清,或者错误的地方。 对此,个人以三焦功能不足以包含全部生命本能的理解与其沟通。没形成共识前,且先“搁置”为妥—之后再来各述己见,未尝不是面对生命本能理论体系,可取、应具有理性态度。 然,个人认为,《本能论》中两大理论体系的关系—方法系统和本能系统—的联系和区别,如果一直得不到圆融无碍的理解,在《伤寒六经求真》基础上发展成熟的《本能论》就似乎没有提出的必要。最多在《伤寒六经求真》的再版中,增加一个“方法系统”的说明章节足已。 郭老生命本能思想,通过已经分享到公网的《大医传承》视频共一百多讲(免费),或者众弟子合力整理出版的正版书籍(字幕文字,已经公开面世出版的至少有两套)一遍的学习,估计对《本能论》说什么至少能有个大概了解,而不致于将“本能方法”和“本能系统”混为一谈。 看字幕文字的出版物,虽然看上去比看讲座视频效率高而用时间少,在“时间就是金钱”时代,未尝不是一个捷径。 但是,若可潜下心来,花至少一两年时间,反复观看、学习传承视频的话,那必将对《本能论》生命本能的理解,打下厚实的根基。 有兴趣研究《本能论》的老师,请看《大医传承》II期(郭老嫡孙中学医的郭达成大夫,2012年11月郭老一周年祭奠会上,将面授班分发到各面授弟子义工手中整理,但郭老还没有来得及审定字幕的原始录像,刻印成34张光盘的那个版本)最后那一讲“34再说泻心汤”,就说到—心下痞为什么不属于“胃中实”的阳明病的具体理由—仅仅用“方法系统”内外源辩证,是无法说清心下痞,究竟属于伤寒哪一种病的。 此讲心下痞辩证问题,师生平等、辨经式的争论、讨论,足以说明《本能论》完整框架系统中,《本能系统论》是不可或缺的核心组成部分。 五、本能中医适合谁学不适合两类人: A,初入门派不同于本能中医,但其传承脉络也很清晰。或跟师或自学,自身理论水准、临床疗效,皆已至炉火纯青之境—达到可独立临床,广受病患社会认可的程度。 B,对中医崇尚自然、天人合一理念,从骨子里就反感,或总难以明白其道理的任何人。 适合的呢,至少可分三大类,分别对应郭老三大愿: 人人知医; 生民无病; 天下无医。 A,目的就是希望能在自己家里,用常备的少量草药,解决自己和家人头疼脑热小感冒,肠胃不舒服等小病。业余学中医、在家治外源性疾病,或者给本能中医大夫,做远程助手(郭老称之为“二传手”),配合家人大、小、轻、重各有所别的所有内源性疾病处理。 郭老切断亚健康第一招—人人知医,成果已现无须缀言。 B,“天下无医”起点的“人人知医”目标践行实践数年,已经达到外源性疾病(典型非典型各种类型感冒、肠胃常见疾患)可不求医,在自家独自搞定八九成。 或者培训他人,让学员能独立自如地使用生化汤思维,去解决自己和家中老人亚健康问题的宣传或教学机构。 即以本能中医为主职,或者以传播弘扬本能中医为主要目的(名利兼顾,以学本能中医为主。包括社会各界热爱本能系统医学的所有机构或个人)。 此为郭老第二个大愿—“生民无病”的践行,也已初现曙光。入得郭老本能系统医学大门的,正如火如荼学得正起劲。不少先行老师和师兄,也正在更上一层楼的爬坡攀登—生化汤思维的理解和践行,需要摒弃先见、战胜自我的勇气和魄力,才能取得长足的进步。 简单说,不是药,而是医,甚至不是医,而就只是生命本能,才是保护健康而好病的根本。 再聪明、智慧,也需要成百上千临床实案、数年的历练,方有成为本能论医学合格弟子的可能—郭老说他自己也就六十分刚及格,希望学本能的都要超过他,至少得要拿八十分。 C,以弘扬郭老《本能论》为己任。这一些个学子,深谙郭老《本能论》发心,无论是理论还是临床,敢于面对、接受任何内外源疾患医学难题的挑战。 可以说理、辨经的方式阐述本能系统医学要义—针对不同基础的病人、学习者,因人而异的帮助大家在治病、学习路上,少受折腾、少走弯路。 郭老《本能论》终极大愿—“天下无医”—践行者们十多年来的行持,个人所知不多,也有幸略窥点滴。 六、《本能论》与《辅行诀》《本能论》源于《伤寒杂病论》。 本能系统医学核心思维,是用生命能和生命物质,通过自体生命本能的自主调节,自主维持生命状态的动态平衡;以顺应大自然造化形成生命的自然生命观,来诠释、继承和发扬来自先贤古德留给咱的中医智慧。 若说《伤寒杂病论》是继承、发扬了古中医《皇帝内经》《难经》医学思想,因应时代实际、用尽可能方便可得的自然资源,来解除贵贱不同阶层疾患之苦的(组合)用药汤方经典的话, 那《本能论》和《伤寒论》的关系,似乎也可看成是—东汉末年《伤寒杂病论》之于春秋末战国前《皇帝内经》《难经》的关系:以生活在这个时代中多数百姓可能比较容易接纳、理解、学习的传承方式—简化、具像地给咱展现了蕴含在伤寒六经里的生命之美! 《伤寒论今释》《金匮要略今释》作者陆渊雷,尊重《伤寒杂病论》原文和前贤大家的基础上,以三点基本原则诠释《伤寒杂病论》: A,方子疗效明确,中西解释一致和不一致的,方子都照用不误(不同的解释先搁置,留待后人继续阐解)。这类皆大欢喜的方剂或条文,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已然不在少数; B,各伤寒大家还没有大量实案,都一致证明疗效明确,理解也一致,西医解释虽牵强也能勉强由中医学者自我融通。这就需要谨慎对待。还是需要存疑、待考的意思吧; C,没有前人、多人对疗效的肯定,多认为可能是错简,或各种原因导致的错传的条文或者方剂,各家所纠正的地方又不尽一致。也是存疑待统后再用。 今天看来,这三条也是因应那个时代中医境况—让中医得以延续传承下来无可奈何的不得以。 陆渊雷两本《今释》,只拜读、学习过一遍。对熟悉陆渊雷的老师、学者而言,个人能力所限,对这两本著作理解的ABC,或许肤浅,甚至是完全错谬的胡言—个人看《今释》,只以理解郭老本能系统为目的,草率之处,还请谅解。 个人认为,郭老和陆渊雷所使用的方法、表述和思路,轨迹很相似:以当其时代的多数人容易理解的语言,来诠释他解开的伤寒六经方法系统。 而生命本能大机大用的发见,也是用这个古今融通、东西结合的思维模式,在方法系统上再做从宏观到微观,从哲学、科学到医学全方位的系统构建、思考后才得到的善果。 被后人认着是中医西结合第一人的张锡纯—衷中参西,将合成西药当寒药来配伍中药方。石膏的用量也是出奇的胆大… 没读过张锡纯《衷中参西录》的我,揣测其中西医结合思想,是不是也是以阴阳五行、阴阳八卦等传统医学的像或者卦、数,来借用一点西药的“中西医结合”思维? 在西医已经全面进入国人视野和生活的那个时代,能以这样的中西医结合方式,来坚守中医阵地,尊其为“中西医结合”第一人,应是中肯恰当的。 张锡纯医学思想往前溯源的话,是不是和陶弘景《辅行诀》(《汤液经》)的四时五味五方五脏九宫,等天、地、人、药合一的古中医像、数思维也有直接联系和相似之处呢? 郭老传承面授中,有提到张锡纯,认可其个人中医历史贡献、成就的同时,也说到《衷中参西录》的学习难度甚大,所以也很难复制、传承。 个人理解涉及河图洛书、阴阳八卦的祖国古中医哲学思想,本身就是一个可广泛应于万事万物的瑰宝。 但现代人学习和理解阴阳、五行、太极、八卦等,随着西风东渐、中医逐渐式微,反而是越来越难了,至少从广泛的普及性上说,困难较大。尤其是五十到七十之间这一拨接受理工教育的,即使学历很高,多数人的传统文化基础还是比较薄弱的。 但,偏偏这拨人当中,热衷于中医者,却也是大有人在。 庚子末、辛丑初的这几个月,在跟学曹东义老师带学《皇帝内经》过程中,欣喜地知道岐黄对话《黄帝内经》之后的汤药经典,有《伤寒论》,还有稍后也有和仲景之法有明显区别的《辅行诀》(陶弘景根据《汤液经》整理,但《汤液经》原经失传)。 《本能论》《辅行诀》类似的地方: 都是讲汤药理、法、方、药,如何愈人之疾; 用药量大且配伍味数少。 都是来自扁鹊集古中医智慧于《内经》《难经》等经典中的医学思想的传承,而适用于不同时代、不同患者群体的中医汤剂学的方便之门。 不同的是: 为修行人而备的《辅行诀》,是根据身体状态相对常人,要好很多的情况下,先清除一些个比较容易障碍修行、必先得解决身体短板所在,以便更迅速地进入以静安修行方式来达到持续改善身、心状态而有利于身体健康的辅助方便法门。 (可参考杨思远老师发在扁鹊文化研究院微信群的《辅行诀》入门合集—1、2,还有他们新出的《百日筑基》视频) 《伤寒论》,以伤寒六经辩证为纲要,以症状表现为主、结合望闻问切信息,合参出一个以具体方子来表征的“辩证”结果后,以此方施治。来源于《皇帝内经》,表达的方式,学习者接受起来相对容易一些。 《汤液经》,依据《皇帝内经》古中医思想中河图洛书里阴阳五行、天人合一、脏腑相关、天干地支与人的关系等,是以朴素又古老的像数哲学思想为原则的辨证施治的汤药之经。 用药根据,条理、逻辑,严谨也复杂。学习起来当然是传统文化功底扎实的人才能觉得方便的。 陶弘景整理变成辅助修行的秘诀之后,只需要记住、遵循比较少量的一些个“用药法式”原则,并及规律严谨但条理明晰,主要规矩方少(印象中记得总共也只三十四个方子吧)用药又不多的优势,相对于伤寒、金匮总共三四百的方子来说,学习的方便性也是大为降低。 相对于比较经典的身心同修的法门(如《参同契》)来说,用之调理身体,更快地进入“性命”同调的状态,揣测一下,也必当更加顺利。 (对《辅行诀》的认识,所知甚少,理解肤浅在所难免。) 无论是学医,还是临床,适用于所有人的各中医门类,也都有其适用范围的重迭和区别所在。 今天多数知识分子,物理、化学、生物学知识,相较于古中医像数、传统文化思维来说,前者多是要好一些的。 从09年郭老在北京公开宣传伤寒方法系统开始算起,也有十多年了。《本能论》发展过程中,容易入门的“人人知医”,到可解决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可显著改善癌症肿瘤晚期患者生存质量(不需要化学药止疼而无疼终了)的“生命无病”之间,有一个个人称之为中间障碍带的问题—理论基础、临床经验,都积累到一定程度的学人,可能都难以避免要遭遇到前行路上的这个障碍: 就是“大病能治、会治”,但因辨势技巧还不够娴熟老到,帮助本能过程中,对本能表现出来的外显变化没有足够的预判而事先告知患者可能出现的变化,导致本是疾病好愈的变化,被患者错认为治错而终止用药帮助的事,时有发生。 再或者,在身体本能状态逐渐恢复生态的过程中,随着体能的逐渐改善提升到一定程度,生命本能可能会自动启动排异,要清除身体内后遗症异物残留,出现诸如发烧、拉稀,甚至突然出现莫名其妙、非常难受的失动、失语等表现时,尽管这类大病好愈前的突发症状,多有时间短暂的普遍规律,多也可以无为而应,但作为大夫,也因不识病势变化的真面目,不能及时、适时采取必要预防应对措施,往往会使之前的—本能协助的“治疗”,功亏一篑。 本能中医呢,因为入门速度快,成功治疗过一定量外源性疾病,甚至重大疾病的先进学子遇到这个障碍的时间,也就自然来的比较快和早。特别是从郭老成药入手学习解决亚健康问题的学人,还包括虽然也是一开始就自己开方处理重大疾病,但因为对本能的理解还不足够、辨势技能还不够娴熟稳定,其实还是处在照猫画虎的套方“治病”阶段的学人。 这与彻底转变“医”和“本能”角色的本能中医高手,至少还有一座山—方法系统到本能系统的逾越—的距离。 个人感觉这个问题的解决,没有捷径可走,不可能通过从山脚绕过去的办法来解决。 除非在病势拿捏上,入门之后深入学习、理解本能之理,所投入的心血、精力和时间,和从其它成系统有渊源的成熟中医门类学习者,一样或者接近,才有在本能中医领域如鱼得水的自在。 《本能论》《辅行诀》,无论先学哪一门,只要理论和临床达到一定程度,两相结合着来相互阐发的话,深入理解中医汤药理论、提高临床辨识病证准确度/速度,提升施治疗效重复率、降低学医时间/精力/资源投入,是否是恰切这个时代,矢志医道者的一个方便法门呢? 时光走到二十一世纪,现代知识和传统文化融和契机,似就在当下。 七、《本能论》中的阴阳五行郭老说,佛、道、儒,分别是教导人们认识世间万像、天地人大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学问。而医,所解决的问题,就是自然人,如何认识自己身、与心,如何和自己相处的学问。 共同宗旨,无论古今东西,四家大德虽表述不一,其内涵均无二致—执中和谐。 郭老对于中医的“阴阳、五行”,在《本能论》中的理解和诠释大致是这样的: A,《内经.天元纪大论》有一段关于阴阳五行的话:“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生杀之本始,变化之父母,神明之腑也。可不通乎?” B,“天人合一”观:天人一体,大自然中有我,我中有大自然,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你便是我,我也是你。 C,有了“天人合一观”,才可以研究“阴阳五行”的五大运动: 1, 阴阳离合而生杀 2, 相互依赖而生存 3, 相互制约而均势 4, 相互变化而常新 5, 终始嗣续而永恒 D,郭老根据上述“阴阳五行运动”阐释说明他在伤寒理、法、方 、药里发见的生命本能,就是从以下五个生命系统具有的五个基本特性体现出来、可为医者通过观察和思考后,为医学服务的五条基本原则: 1, 自主性 2, 共生性 3, 排异性 4, 应变性 5, 守个性 E,由生命本能具有的这五个“阴阳五行”生命运动和功能的性质,郭老以现代人较为容易理解的思维和表达形式,将已经发见可为医学利用来认识生命是如何保护、延续自身生命的十二个子系统,一一列出,以期医者能从理论和实践的印证中认识生命的五行运动,从而达到在辨识生命能态势(即辨势)和择选帮助生命具体方法的“辩证施治”上,能达到理事的统一。 A,自塑自我—阴涵阳附,自动构建塑造自身。优生。 B,自我修复—生命有非正常损伤,自我修复的能力。医。 C,自我更新—细胞不断、自动的新生老死更迭,保证生命周期远超构成各器官组织的单个细胞存续时间。医。 D,自我复制—医。 E,个性传递—生命传续。 F,应变性—适应环境。生存。医。 G,共生性—多器官协作的生命活动。医。 H,排异—正常、非正常生命异物的自动排除。医。 I,调节—所有维持、保护生命存在之必要系统活动的指挥与协调。医。 J,信息系统—生命内、外,脏、腑器官、肢体等各组成之间的信息传导与感应。经络系统、神经系统的心脑协调。医。 K,意念能—心、意、识作用于生命能生命物质。医,生命。 L,意念外延—医者的意念能作用于患者。医,? 生命本能,本来就是一个东西,以上十二个特性的诠释、分解,只是以阴阳五行的五行运动中医思维为宗,展开来说明、帮助今天的医生以具体的生命能特性“相貌”、强而言之的不得已。 是故,从五行运动展开来表述的生命本能系统划分,《本能论》早期版本,也只有五个子系统。到大医传承工程面授正当其时,郭老说已经说清楚了生命本能的十一个子系统,第十二个子系统是“生命能的外延”,理论和实证案例还不是很充分,等时机成熟,也是可以再补充进去的。 他说,生命本能具有的生命智慧与奥秘,值得持续探索下去。他发现了这么些,未来还有哪一些可以补充进来,看学本能系统医学的后来者了。 有老师说,除了郭老解开的三焦气机的功用机制外,所谓意念,因为是人的主观思维,虽有正意念能保护生命作用,也有不正、不合适的情绪、思想、意念,伤害到自己生命本能的反作用,是不能被当作完全自动且有利与生命的生命能系统的构成,来利用在医学领域的。否者就会有谈玄弄怪之嫌。 郭老通过话聊解开一个走不出失夫之痛而抑郁得身心俱损到无法正常生活的年轻女人的案例,仅仅用汤药帮助其恢复植物神经本能系统工作状态,而没有其自身意念系统工作状态的改变么? 广州刘润钊老师,本是中医小白的。听过郭老梁东《说白伤寒论》对话节目后,没有跟过任何一位老师,仅通过大医传承视频的两三年刻苦钻研自学,就成为一个临床和教带后学成绩不俗的本能中医大夫。 他一路前行,不断提高自己的中医素养。到去年某月,与本人分享其话聊案例—文革中精神受刺激而导致生活都不能完全自理的病案—仅用一段时间的话聊,以及子女的配合,患者已基本恢复到情志、身体能力接近病前的状况。全家喜出望外,都觉得不可思议。 郭老、刘老师的话聊案例,足以证明本能系统医学,不仅已经解开三焦、神经系统的全部奥秘,也已经进入到经络系统、心意识领域等,远超出植物神经范围之外的生命本能天地中来了。 八、哲学、科学和医学之融合医学的哲学问题是:强者为王、竞争生存,还是相互制约、强弱同融,执中和谐适者存? 科学技术新成果应用于医学,是帮助、有利大自然造化有情无情万物共存同兴的工具,还是只以人的主观意志为取舍,而借用来满足不断增长的欲求,最终却可能让人造的“智能人”自动进化成了人类的主宰?! 二十一世纪之医学,是否能如钱学森老先生预想的那样—所有各种分门别类的学科分支,都将相容无碍地汇合统一到—生命科学? 机器人下棋,经过不太长时间与棋手对练比赛的深度学习之后,打败“教”它的顶尖棋手,不止一次有报道。 与医学大师“学习”过治病救人技术的智能机器“大夫”,能不能学到比医学大师更高、更强的医学能力? 不得而知。 人,若真是被非人的机器去主宰的话,那…,不寒而栗! 科学、技术、医学,…应该是服务人、有益健康生存的工具。 是工具,就有是双刃剑的可能,只看工具握在谁手中。 九、医与文化《本能论》大医传承的意义,似不仅局限于治病范畴之内。 断主食菜肴一两天,以解决积食心下痞问题,对于明理的大人来说,虽难做,却也是大夫可告知患者的建议之一。 而对于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乃至七大姑八大姨围着转的独生子女来说,大夫能让孩子及时服用三黄汤,再清淡饮食一两天,而解除积食导致的发热,又能让孩子从此保持“三分饥”饮食习惯的话,那这家人的中医素养就算是很不错的了。 让孩子只喝水不进食,等待消化不完全发酵食糜本身,自动走大便通道排出体外,再逐渐恢复正常饮食的无药好病方法,大夫最好别提为好。 为啥? 那一家子可能个个都会跟您急—咋的,想饿死咱宝贝啊?! 郭老离世之前不久,将他推出时间本也不长的“辟谷茶”,更名为“谷茶”。 这茶方是道家修“性与命”的助道品—道家不传之秘,用之辟谷,能极大缓解绝谷头三四天的饥饿难捱。 然而只要肝脾还有一定基础能力的人,用此茶疗方,却可以在不用辟谷—可,当,反而,应随胃口大开的情况,无所顾忌地吃个痛快舒服,以解除顽疾,或渐离亚健康状态。(当然,也得根据具体情况—如每月用一两次谷茶,渐渐脱离谷茶的帮助。) 茶疗治病,郭老认为就是无药愈疾中医大智慧的体现—虽用“辟谷”茶一样的方子,使用方法不同,就能得到好病的善果。(和前面说的发奶断奶同一方相似,却又有很大的区别,暂先略过不表了。) 小儿积食和谷茶之用的两个例子,是否正说明郭老的《本能论》,说到底,不只仅是在说中医,更确切地说,是在恢复传统文化么? 个人的这个认识,来自郭老一百多讲公开视频的学习、近十年来在自己和至亲好友身上的“临床”体味。 伤寒、温病,相容无碍,一音正共鸣。 内经(素问、灵枢),到脉经、难经、伤寒温病(六经、八纲、脏腑、三焦、卫气营血)、汤液经(辅行诀)、五运六气、本能论(系统医学),渊源脉络轮廓渐渐明。 内、难、脉经,之于汤、针、灸、砭,…啥关联?扁鹊医学思想入心田。 匹夫有责各有份。 中、西医,传统、现代正融合。 生逢盛世前世缘,究医奥秘穷劫愿。 长生不老药,智能机大医… 醒来觅瑰宝,慈母缝袖里… 感恩支援湖北各微信群、扁鹊文化研究院微信群诸位中医老师慈悲诠示中医理! 井底之蛙井口天, 呱呱嘶鸣竟万言。 君可浏览到文末, 还祈再施调教鞭。 叩首! 中医吉祥! 有情安康! 胡光庆记于辛丑二月二十四 " ~( c9 ]7 R! |5 @" l6 K- ?! I1 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