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同道 / 正文
李太云等人,发起倡议,提建议复兴中医药
曹东义 发表于:2021-4-21 09:06:55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3462
本帖最后由 燕赵中医 于 2021-4-24 13:08 编辑 0 e" O6 u# o6 X3 e
  C) b# \- r8 v: Y# R0 ?
支持中医的请进:关于中医药振兴发展的建议(精简版2 X1 Q5 f; h7 s

) `5 I; L. A4 B7 C" `0 V6 z2 g#一个中医人对这个世界的思考
4 ]# d& _8 A" t; L

7 c" F& V. X' B8 O8 q" ^  k
关于中医药振兴发展的建议
(精简版)
第一部分 中医药振兴发展的时代背景与政策支持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把中医药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中医药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尤其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中医药全面参与疫情防控救治,作出了重要贡献。
2021年3月6日,最高领导人强调,要做好中医药守正创新、传承发展工作,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服务体系、服务模式、管理模式、人才培养模式,使传统中医药发扬光大。
中医药振兴发展是中国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必然,是新时代发展的内在要求。最高领导人指出: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因此,中医药振兴发展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和时代要求,建立新时代中国特色医学新体系是健康中国行动的具体实践。
第二部分 中医药振兴发展的三个可选方案
第一方案:建立健全新时代中国特色医学新体系
新时代中国特色医学新体系,是以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中医文化为文化底色,以中医思维为指导,以中医哲学为思想主体,以中医理论为理论框架,吸收、结合或融合一部分西医理论与技术的全新的医学理论体系与技术集合。新时代中国特色医学新体系,不是以西医为指导来改造中医,也不是中西医并重,而是以传统中医理论为主,统一整合融合西医部分诊疗技术,形成中国特色医学新体系。是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独立自主的解决中国人民的健康问题,从而找到适合中国特点的正确模式,保证健康中国行动的推进与成功。
第二方案:坚持中西医并重
根据国家卫健委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司《2019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西医在目前中国医疗卫生健康领域占据着绝对优势,处于完全垄断地位。在这种情况下,说中西医并重是非常不现实、不合时宜的,根本没有公平可言。
第三方案:调整官方中医与民间中医的关系
目前国家提倡的“中医药振兴发展”,大多是指官方中医。在我们看来,这个战略是值得商榷的,官方中医怎么可能振兴发展呢?说得不客气一点,他们除了会拿国家的钱啥也不会,连看病都不会看,说是中西医结合,其实是中医西化,东施效颦,离中医思维越来越远。最高领导人多次强调“传承精华、守正创新”,而官方中医却全盘西化,走上了“邪路”,方向错了,越努力错得越远。
民间中医作为真正会看病的医学,保留了传统中医的从医形式、学术精华、诊疗手段,以及简便廉验的特色,是正统的中国传统医学。所以,首先必须把民间中医“扶正”,探索制定适合民间中医发展的政策。只有民间中医蓬勃发展起来了,中医才是真正的复兴了;只有中医复兴了,中国人民的健康幸福才真正有保障。
第三部分 实施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的具体措施
(一)成立中医委
按照国家“中西医并重”的指导思想和要求,第一件事,是国家应该成立与西医委同级别的中医委,并且持续加大政策支持,使中医快速发展,在硬件建设和人才建设两方面达到与西医基本相当的规模。
(二)改革目前的中医教育模式
一、中医高等教育的教材问题。
现在的教材表面上看很“科学”,把中医分为基础理论、诊断学、内科学、妇科学、儿科学、外科学、中药学、方剂学、针灸学、推拿学等几十门专业课程。中医是一个整体,被肢解之后的中医,还是传统中医吗?
二、中医高等教育的培养方式。
我们建议,中医药大学专业课主课选择四本标准教材:《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以及它们的经典注释版及补充读物,如《类经》、《本草纲目》、《温病条辨》等。同时大幅削减西医课程和其他与中医关联性不强的课程,比如英语等,集中精力加大中医经典在大学教育中的比重。前两年学习内经、难经,掌握中医思维与中医基本理论,同时扎实掌握针推技法;后两年学习伤寒、本草,全面掌握内外妇儿等临床基础,达到独立辨证施治水平;最后一年跟师实习,一位老师带3-7名学生实习,由学生直接出诊、老师从旁指导把关。所有老师不管什么学历,都必须至少从事临床五年以上方可任教。
三、民间中医的师承与自学问题。
国家应当鼓励师承和自学中医,改革目前的师承与确有专长考核制度,使其符合民间中医的自身特有规律,由地市级民间中医协会组织考查考核,调查疗效反馈,在真实客观的基础上,慎重评定中医师资格。无论院校毕业的中医师,还是师承或自学的中医师,均实行等级制,像驾驶证一样分类分级管理。专科的、全科的、疗效突出的、疗效普通的、乃至刚入门的,以不同的证标示出来,由地市级医师协会和民间中医协会分级分类监管,定期验证、考核换证。
四、中医药走进中小学课堂。
中医药教育应当走进九年义务教育课堂,使所有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了解、接触到中医药,对中医药有一个客观的认知。
(三)正确认识中医的优势
中医是中华传统文化之树开出的最美丽的一朵奇葩、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结出的一枚硕果。自古以来,中医始终是中华民族健康事业的守护神,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中国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历史贡献。中医最美、最引人入胜的,是它完备的理论,极具哲学高度。中医属于自然医学,中医药是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产物。中医建立在古代朴素天文学与生物学的基础之上,利用基本的统计学原理总结而成,所以中医是对宏观宇宙与人类生命规律的科学总结。
中医自古以来并不是慢郎中,很多急难危重症,都是在中医的手里转危为安。中医在治法方面手段非常丰富,可以异病同治,也可以同病异治,可以用药物,也可以用非药物的方法,可以药物介入,也可以不介入,针灸推拿、丹药膏丸散,还可以自愈。中医看病廉价,背后一般没有太多的利益因素。中医看病标本兼治,不留后路,没有一大堆的副作用和后遗症,几乎没有“终生服药”的概念。
(四)客观认识中医目前存在的问题
中医自身的局限方面,中医的诊断方法备受争议,在很多方面没有标准,所以造成传承方面出现了很多问题。中医目前整体的疗效并不如人意,对传统医学的研究整理不够。中医药缺少舆论的正面宣传推广。目前国家整体策略是中西医并行,而实质上是西医完全占据主导地位,官方中医被大规模的西化,民间中医则是被严格打压的状态。中西医在终端市场的混战状态,正在严重制约中国医学事业整体向前发展、迈上更高水平的医学服务层次。
(五)正确把握中西医结合的发展方向
一百多年来,中西医并存,为中国人民的健康做出了一些贡献,但是中西医混战,也给中医医疗健康事业带来了很多新的问题。现在,到了全面整理整顿中国医学秩序的时候了。我们需要一个全新的、唯一的、真正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新时代中医特色医学新体系。
第一阶段,中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政府长期实行的方针。
第二阶段,中西医并重。目前国家提倡中西医并重,作为中国公民,我们必须无条件支持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一些现实情况:我国从事常规医学和现代医学的专业技术人员是从事传统医学的13.52倍。在这样的情况下,中西医要如何并重?
第三阶段,即我们提倡的新时代中国特色医学新体系。新时代中国特色医学新体系,是以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中医文化为文化底色,以中医思维为指导,以中医哲学为思想主体,以中医理论为理论框架,吸收、结合或融合一部分西医理论与技术的全新的医学理论体系与技术集合。将中医理论作为指导思想,以中医文化为基础,然后把中医的诊疗和西医的诊疗技术结合起来,在中医的理论指导之下,去统一使用这些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和技术。综合起来一句话就是:坚持以中医为主,西医为辅。
中西医融合、整合之后,中国将不再存在“西医”这个概念,一个崭新的新时代中国特色医学新体系诞生了。它可以简称为“新中医”。
新时代中国医学新体系建立之后,卫健委和中医药管理局两个单位合二为一,国家只存在一个医学体系,人们再也不用去争中医好还是西医好了,病人再也不用纠结到底该看中医还是西医,医院会针对不同的人、不同的病,使用最合适的、最准确的、最经济有效的方法给予诊断治疗。无论从国家层面,或是利益集团的角度,以及所有医务工作者,乃至患者的角度,所有人全部实现共赢,所有问题得到完美解决。如此一来,中国的医疗健康事业必然是全球的最高水平。
(六)建立健全新时代中国特色医学新体系
医学的终极目的,是提高全民身体素质、减少疾病的发生率、提高临床治愈率、降低危急疑难重症致死率。在生命面前,不应有中西医之分,一切应该以这个目标为出发点。建立健全新时代中国特色医学新体系,正是践行“一切为了人民健康”的最高宗旨。
第一步,民间中医与官方中医结合:民间中医保留了传统中医的从医形式、学术精华、诊疗手段,以及简便廉验的特色,是正统的中国传统医学。正因为有正统的传统中医思维、掌握真正治病救人本领的中医,大部分都在民间,因此,中医的传承守正,只能主要依靠民间中医。
第二步,传统中医与现代医学结合:继承整理好传统中医,以中医思维统一整合西医。
第三步,新中医与高新科技结合:新中医与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量子物理、干细胞技术、基因医学等前沿科学整合,形成全球领先的新时代中国医学新体系。
新时代中国特色医学新体系的创新途径,可以考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医学体系创新。
2、医疗管理体制创新。
3、医学理论创新。
4、医术医技创新。
5、教育传承方式需要全部推翻重建。
6、开展全民健康教育已经刻不容缓。
(七)重新夺回中医的话语权
中国医学的发展方向,应该是由中医主导、应该是中国人说了算,绝对不可以全盘西化、按照西方资本利益集团为我们设定好的方向走。所以第一步,中医必须也应当恢复话语权,中医的命运应该由中医人、中国人来决定,中国人的生命健康应该由中医来护佑!
这个话语权,包括制定健康标准、疾病阐述、诊疗规范、以及对诊疗结果的评价系统、医师的教育考核体系等标准。建立健全新时代中国特色医学新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项极其繁重的任务,要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各方面力量才能协同推进。
(八)重建中医的群众基础
中医的历史使命就是为人民谋健康,全心全意人民健康服务。人民健康是中医的初心。中医现代化的基本路线是获得更广泛的群众基础,只有群众喜欢的医学才是有前途的医学。
我们相信,只要坚持中医思维,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整理古代中医、整合现代医学,中医就不会被西化,也不会被消灭,相反会在不断的守正创新中变得越来越强大、越来越完善!
(九)成立全国性的民间中医十办会
为了更好的发挥祖国传统中医的优势,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广泛团结民间中医,促进民间中医之间的医术交流与提升,维护民间中医的合法权益,保障普通民众就医的公平选择权,努力实现传统中医药复兴,助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必要建立一个由民间中医人士组成、肩负起民间中医使命、促进民间中医队伍发展的民间中医十办会组织,负责联络全国各地民间中医,加速民间中医智力成果转化,推动民间中医行业良性发展,为全国普通百姓谋健康;保持与发扬中医药特色和优势,发掘、整理、验证、创新、推广民间中医药,丰富与发展中医药学,为推进健康中国行动、建立健全新时代中国特色医疗保健新体系作出贡献。
第四部分 中医药振兴发展成功的评价标准
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的实施效果,可以通过以下指标来评价:一是中国人的总体健康水平提高了多少?二是治愈率提高了多少?三是住院率降低了多少?四是全国医疗费用降低了多少?五,也是最重要的指标是,老百姓的口碑和满意度、认可度提高了多少?
过去一个世纪,中医衰落,文化丧失,百姓遭殃;十八大以来,中药复兴,民族之幸,百姓之福。
让我们高举毛泽东思想和新时代思想伟大旗帜,以高度的文化自信,紧跟时代脉搏,践行仁心仁术,推进健康中国行动,加快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医学新体系,将中国的医疗健康事业推向全球最高水平!(李太云,2021年4月17日于泉州中约堂中医馆)

' H9 s. d" B, I2 k+ N+ F重要说明本建议方案由李太云主笔,李秦越、曹卫平、李英杰、张锦淮、练薇、刘美希、杨明等共同完成。本次签名征集活动由中华传统医药协会筹委会、北京龙吟长空中医研究院、北京济群中医医学研究院、杭州山人堂健康管理有限公司、上海慈明健康管理有限公司、湖南明祥传统中医研究院、贵州乾正中药材有限公司、杭州飞象健康管理有限公司、湖南万福欣睡眠医疗连锁集团有限公司、绵阳智慧中医科学研究院、四川民慧春天健康管理有限公司、长沙医食吾优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北京至德圣道中医药研究院、陕西至德圣道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极简生活控股有限公司、澳华大健康产业(广东)有限公司、和义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深圳中韩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北京百草缘医学研究院广东华南分院、上海慈明健康管理有限公司、武汉幸福健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武汉中阳中医医院有限责任公司、湖北红月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襄阳龙马养生科技有限公司、湖北艾家人健康实业有限公司、武汉艾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武汉尚滋堂医学研究有限公司、华夏新民医研究协会筹委会、泉州市中约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珠海全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长沙正弘中医药研制开发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发起。
. ^! J! Z6 g$ l本建议分为四部分(点击目录可阅读全文,全文共29100余字)第一部分 中医药振兴发展的时代背景与政策支持第二部分 中医药振兴发展的三个可选方案第三部分 实施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的具体措施第四部分 中医药振兴发展的评价标准: S4 M  K3 z. Y- t) Q- ]
" [, T! V4 P. [9 J

" o& q7 i& R8 w" O# u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相关推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4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石高新字第18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5272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