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中医与高压氧疗法 ——赵超英 引 子 传统中医是植根于华夏、服务于国人的祖国医学;高压氧是指在高于一个大气压下吸入纯氧或高浓度氧,使氧分压超过100KPa,对多种疾病有特殊疗效的氧。 传统中医保守地讲,已有三千余年的历史,虽然大气的形成几乎与地球的生命等长,但人们认识氧气从英国科学家约瑟夫·普里斯特利发现氧气开始不过二百多年的历史,而人们认识高压氧并将其应用于临床,甚至还不到两百年。 传统中医生于斯长于斯,而高压氧从发现的源头上讲,算舶来品,至少也是属于现代医学的范畴。 表面看来,传统医学与高压氧疗法虽然谈不上风马牛不相及,至少也是井水与河水的关系吧。 实际情况果然如此吗? 探根寻源 抛开传统中医与高压氧各种的不搭边儿,我们心平静气地分析一下就不难发现:传统中医传承几千年,在历代医家的实践中,形成了一整套严谨而堪称完美的体系。治疗范围涵盖了人体在整个生老病死的过程中几乎所有可能出现的病症。中医对于国人的影响之大,甚至范仲淹都发出了“不为良相,则为良医”的喟叹。而高压氧自从人们认识到了其临床价值以后,通过不懈的努力(这里包括作用机理、舱型选择、吸氧方式、剂量控制以及临床病例的积累等等)发现高压氧对肌体的作用,同样是渗透到了血液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甚至是肌体的生化和代谢等,从最初的只是用来治疗CO中毒或减压病到越来越多的疾病通过高压氧的治疗,显现出服用常规药物所不能取得的效果。也难怪业内的专家充满信心地认为“高压氧医学新概念给生命科学带来曙光。” 这是第一个层面。 从另一个层面来讲,传统中医秉持“治未病”的观点。《黄帝内经》说;“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以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把善治未病当做了只有医术高明的“上工”才能达到的境界。而高压氧疗法“让较多的氧气直接融入人体产生作用”,“调节全身各系统功能,防治多种疾病”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也是增强了肌体抵抗疾病的能力。 现在我们来看第三个层面。 传统中医最早在《黄帝内经》中提出了养生的概念:“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等都是传统中医贡献出来的养生、健身的方法。而高压氧医学,虽然其形成的历史相对短暂,但这并不影响它高速的发展。近些年,为了适应社会需求,高压氧疗法与医疗美容、产后康复、香氧、民族医药等结合,效果喜人,前景广阔。 既然传统中医与高压氧疗法在人类疾病的治疗、预防以及养生等各个方面都发挥着如此重要的作用,那么两者在作用于人体方面,肯定有着高度相似的地方,也就不是象井水与河水那样毫不相干了。 剥茧抽丝 1、传统中医的“正气”与“高压氧对全身各系统的调节作用” 我们说过,祖国医学传承数千年,形成了一整套属于自己的、严谨而完美的理论体系。处在这一理论链条上的包括理、法、方、药在内的任何一个环节都是重要的,但稍加探究我们就会发现,传统中医非常重视存在于肌体内的“正气”。 “正气”是什么呢?我们这里不谈文天祥,也不涉及精神文明层次的内容,单从中医的角度来解释一下“正气”这个名词。“正气”就是指人体的机能活动(包括脏腑、经络、气血等功能)和抗病、康复能力。再狭义地讲,就是人体抵御外邪的能力。 人体的机能活动以脏腑为场所,而脏腑之中又以五脏为中心,五脏的功能活动产生了气血,气血作为脏腑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参与了脏腑之间、脏腑与经络之间的功能活动,它既是肌体“正气”的体现,同时,这种功能活动又时时产生着“正气”。 “正气”的强弱,不但直接体现着脏腑功能的好坏,还是人体抵御外邪能力的重要体现。因此,历代医家都对“正气”极为重视,《黄帝内经》更是一语中的,指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高压氧疗法怎样体现人体的“正气”呢?我们知道,氧气之于人体绝对是不可或缺的。毛泽东说过:“一个人有动脉静脉,通过心脏进行血液循环。还要通过肺部进行呼吸,呼出二氧化碳,吸进新鲜氧气,这就叫吐故纳新。”连不搞医的政治家都能解析的入情入里,可见这是个常识问题。 常压下的普通的氧“只是作为一种人体的普通物质的供给”在血氧饱和度下降时,对心肺功能不全产生治疗作用。但“普通的氧对全身各系统没有调节作用。”而高压氧则是以其很强的穿透力,对于全身各系统都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有资料显示:高压氧可以减缓心率,减少心肌耗氧量;减少胃酸分泌,增强胃肠蠕动;扩张肝动脉,增加肝脏供氧量;增强肾脏的利尿功能;增强内分泌功能,有轻微的免疫抑制作用;增加胰岛素分泌;调节神经功能,改善睡眠;扩张椎动脉,防止脑水肿…… 凡此种种,使得高压氧疗法,几乎可以应用于临床各系统疾病的治疗与预防。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与传统中医的增强正气,抵御外邪是如出一辙的。 2、传统中医的“受气取汁”与氧合血红蛋白 《灵枢·决气》:“何谓血?岐伯曰: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 简单解释就是,位于中焦的脾胃接纳饮食物,吸收其中的精微物质,经过气化变成红色的液体,就叫做血。而血则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所以《黄帝内经》说“血者水谷之精气也。”并在《素问•脉要精微论》中进一步阐释说:“夫脉者,血之府也。” 现代医学所认为的血是指“人(或动物)体内循环系统的不透明液体,大多为红色,主要成分为血浆、血细胞和血小板。” 应该说,传统中医所说的血,与现代医学中的血是基本相符的。但传统中医还认为“肝肾同源”,亦即“精血同源”(肾藏精,肝藏血。)并且是受五脏六腑之精气,取后天脾胃之精微所得,用以支持全身经络、脏腑、四肢、百骸的生理功能。现代医学的血,有动、静脉血之分。动脉血颜色鲜艳,富含氧离子、充满活力,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是它的目的地;而静脉血颜色晦暗,无精打采,氧离子匮乏,返回心脏以休养生息。 从这个意义上讲,传统中医所说的血,更像是现代医学中的动脉血。高压氧以其高纯度或高浓度,在高于一个大气压的情况下,作用于人体,具有很强的穿透力。它可以不需要红细胞运氧而直接溶解于血浆,增加血液中氧的物理溶解量和氧储备,在肌体患病(组织细胞水肿或血管阻塞)情况下,这种高穿透能力便显现出其它疗法所无法企及的治疗作用。 这与传统中医所说的濡养全身经络、脏腑、四肢、百骸的满满正能量的血似乎是如出一辙。 3、传统中医的“阴平阳秘”与肌体对氧气的依赖 传统中医的理论基础是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它贯穿于包括病因、病机、诊断、立法、处方、用药在内的整个体系。拿阴阳来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阴虚生热,阳虚生寒。”等等,可以说俯拾皆是。 阴阳之于人体很重要,重要得不敢稍有差池,不敢失之偏颇。即便如此,我们的先人还是找到了与之相处的最佳状态,即“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也就是说,使人体的阴与阳之间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即可保证肌体的健康。这多少有点儿类似于儒家的中庸之道,“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再谈高压氧疗法。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无时无刻不在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外邪”的侵扰;人体所有的器官“零件”的功能也处于一个日损月耗的状态;细胞与蛋白质的衰老、脑功能的退化、微循环系统的障碍、内分泌功能的失调、代谢系统的老化等等,其中任何一个指标的“不合适”都会影响肌体的健康。氧气对肌体的任何一个器官或组织的生理功能维持都是不可或缺的,但并不是说这些器官或组织在需要氧气的时候,就能够及时地得到氧气。因为常压氧在许多情况下都是“力不从心”的。而高压氧在这一点上由于具有如前所述的优点,就能随叫随到,起到“设备维修”的作用。 这种保证肌体器官、组织随时处于正常运转状态的功能,与传统中医的“阴平阳秘”的理论,还是有些相似之处的。 融会贯通 学术问题是敷衍不得的。在短时间之内,我们不可能将传统中医与高压氧疗法之间的关系理清、捋顺,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做一些将两者牵线搭桥、强强联手的尝试。 传统中医重视生命的质量,从三千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一套完善的养生理念。这种理念所贯穿的是天人合一的思想。讲究上顺天时、下合地利、中契人和,养生的方法包括了推拿、刮痧、拔罐、熏蒸、药浴、艾灸等特色各异的手段,甚至也包括了如前所述的五禽戏、八段锦等形体锻炼方法。时至今日,依然为国人所钟情。 而高压氧疗法所具有的那种身怀绝技、一专多能、不等不靠、主动出击的特点,同样是越来越被行内专业人士看好。尤其是2019年度三位研究氧气对于多细胞动物体的作用的科学家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更使得从事高压氧疗法的业内人士如沐春风。 如果我们把传统中医的各种疗法(或养生方法)与高压氧疗法结合起来去做呢?或者干脆把传统中医的这些手法直接在高压氧的环境下来操作,会出现什么样的效果呢? 这真是一个值得探讨并令人期待的事情。 2020年4月10日 参考资料: 1、《黄帝内经》 2、《健康新希望》 肖平田 著 3、《高压氧治疗学》 肖平田 著 4、《论语》 5、《能改斋漫录》 吴 曾 著
3 A& z" O; @+ U/ t3 s d, K. f0 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