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序 日前,杨东先生转来民间中医刘耀廉老先生的求助信息,是因为出书难题所迫请我帮助。 说起出书的事情,我的确是出过几十本书,算是比较“高产”的中医,也是比较了解国家有关规定和出版行业运行的规则。 由于这个机缘,就按照杨东先生的指引,加上了刘耀廉先生的微信,他82岁的人了却能与时俱进,会用微信联系,也能够通过微信群为群众解疑释惑,或者帮助久病不愈的患者找到恢复健康的办法。 通过简短的了解,我觉得刘耀廉是一个值得我敬重的老先生。 刘先生自我介绍说,他出生于山东省夏津县东李镇小屯村,1963年(23岁)时拜当地名医李先生学医多年,当时由于在困难年代伴隨着家庭的艰苦奔波生活,但酷爱中医,对各医疗名著学习苦修,并拜访各家名医,继而在民间行医。 我在1975年开始学医行医,那是村里培养的村医,当时叫“半农半医”,也被称为“赤脚医生”,那个时代决定一个人有没有行医资格,基本上都是村长、厂长说了算数。我知道那个时代,成为一个医生,既令人羡慕,也需要很多机缘,才能美梦成真,否则就只有坎坷与挫折了。 刘耀廉先生说他在1990年至2005年从家乡转至县城开诊所。又2006年至2015年经介绍在某药业公司中医館坐诊10年(坐诊人员有十多人)。这期间多次参加国家举办的医学交流会,写的论文多次犾奖,同时又拜访学习全国各地名医为友,在多年的医疗实践中医疗技术逐步提高,在医界同行列中,逐渐名传一方,每天都有一二百里内外的患者前来求治。由此可见,刘先生是一个自强不息的人,也颇有一番奋斗不止的历程,取得“确有专长”的经验,或者在某些领域成为独有心得的专家,也绝非不可能。 刘耀廉先生说自己对心脑病、失眠症、抑郁症、咳喘、脾胃病、妇科各病、骨病、皮肤病肝肾等疑难杂症,都有成功治验和显著疗效。救治了数万人的病难,并时有用一、二、三剂药,转救危为安,积累了很多成功的病例。 他感叹自己,在医疗技术炉火纯青的时候,人却走入了老年而停止医疗。但“老骥伏枥,壮心不已”,一生几十年来对中医科学的执着热爱,促使他又拿起笔来,总结多年临床医疗经验,写了《脉药心法》一书,希望留给医界同道和杏林后代,但愿有助于中医事业传承发展。 中医学是我国原创的医学体系,经历新冠肺炎防治的洗礼,大家对于中医药独特学术理论和突出的临床疗效,以及中医药在健康中国战略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之中的重要作用,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中医从原始经验积累到医学体系的形成,经历了千万年的漫长时期。扁鹊在中医学术史上的贡献和地位,是无与伦比的,也是不可替代的,他为中医学打下的深刻烙印,就是诊脉“尽见五脏症结”,这一特点至今仍然影响着中医学的发展方向。 西医解剖认为,脉管、脉搏与心脏有关系,与血液循环也有密切联系,如果说诊脉与肝、脾、肾、肺有关系,缺乏客观依据。中医无论是《素问》所说的“脉口独为五脏主”,还是《难经》的独取寸口,都与扁鹊倡导的诊脉尽见“五脏症结”有关系。 我看了刘先生书稿,从脉学的源流、体系、传承入手,紧切临床,理论联系实际,深入阐述脉象、脉法的机理,并用七表、八里、九道为纲目,此下附载精选的方药,按照医圣张仲景和国医大师李士懋先生“以脉定证”等医家的思路方法,让理法方药贯穿起来,然后再附载系列医案,明列治法、方药,一波三折,一咏三叹,举一反三,说明脉诊、脉法在中医辨证论治之中的重要意义。 初读此书,深感刘先生多年苦苦求索,不断磨砺的艰辛,也为他娓娓道来的深厚功底所佩服。 刘耀廉先生已经进入耄耋之年,希望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和盘托出,以供同好,以文会友,以道解惑,以术赠人,其大爱之心,不愧苍生大医之风范。 希望他的大作,能够尽早进入出版流程,随着图书问世,能够为中医事业复兴,增砖添瓦,发挥作用,大有所为。 曹东义写于2021年11月25日 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求石得玉书屋
( M5 e- B$ T7 `( F: 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