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 `' }7 ^0 z有些事情,不该遗忘
3 p2 u) W( g8 U; w- w* n8 K# }曹东义 & v5 _& W4 K6 I$ I
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 g" L) \8 l9 F2 |4 i1 \( d
河北中医学院扁鹊文化研究院
* V5 v* z8 R$ x7 S3 O/ E% ^: b& Q( b6 A$ k
J. A+ x- L' Z/ n2 K
重庆名医刘世峰主任,通过山西中医药大学宣传部李龙先生,在中医药论坛上,帮我找回来一篇文章,这篇文章是一个读后感。
6 E! N2 }( Z/ q5 R( n这篇读后感,让我曾经心酸过、感叹过,已经忘记了。$ A' w$ J3 k* t( j* Q# T+ E0 _4 h0 T
但是,已经再度提起来,不仅有了回味,而且伤痛依然在,不知何日休。: ~& p x8 p' H! [" }/ ~- Q- A
下面请大家替我分担,替我分享。
. v+ `% v. B6 ]2 a$ [3 k. ?* o苦涩的东西,往往记忆深刻。* S# V; p8 f" m) C* q' g# T
谢谢刘世峰先生。) w/ u* A8 O$ V# W
! U+ ^+ H7 F$ ~' z5 g; G2 c
+ j; `+ n* Q# [还有多少人能“为中医守节”? 曹东义 河北省中医药研究院 邮编:050031 地址:石家庄市建华南大街209号
% j' H# Z" A3 p6 ^3 y, B 一口气读完了杨轶先生写的《苦难的中医历程》,我为他在中医道路上不懈探索的精神所感动,也被他矢志不渝挚爱中医的坚毅性格而感染,更为他坚持临床以经方治病的深厚中医功底而鼓舞,还要为他曲折的人生道路而不平。没有想到,一个八十年代的中医大学生,竟然如此“安贫乐道”,为了人民的健康事业,为了坚守中医之道,依然奔波在如此坎坷的道路上。 难道他不勤奋吗?从他的自述里可以知道他读了很多书,也勤于临证,善于行医,不辞辛苦。可以说,如果他把这份勤奋,用在经商上,和他爷爷一样去买菜,我想,他早就“脱贫致富”,发达起来了。他的贫困,他的不幸,是因为他选择了中医这个职业。 难道他技不如人吗?从他善用《伤寒论》、推崇王清任、屡屡获奇效的经历来看,他悟道很深,可以说是一个良医,杏林之上工。可以说,把他放到一个治病救人的重要岗位上,他一定是一个好医生;放在一个“授业解惑”的教职上,他也应该无愧于一个教授的职称;放在一个宣传中医,向大众传播中医知识的岗位上,他一定是个高明的科普工作者;放在一个科研的岗位上,他对于养生保健、内养气功的研究,也许能够开拓一片新领域。然而,在现实生活里,他只是一个到处游荡、没有保障的坐堂医。 那么,他为什么而窘困? 我想,首先是不规范的医疗市场规则,使中医难于生存。在目前的市场法则里,似乎廉价的就是次要的,不依赖仪器的就是没根据的。即使有疗效,也不一定有前途。杨先生是这样,整个中医界也是这样。经营者把中医工作者的价值,完全用你能开出去多少药来衡量。把中医当成卖药、卖检查费的推销员,理由是药店要生存,医院要发展,廉价医疗、经济实用完全不适合市场法则。由此我想,假如传播到欧美的针灸医生,也是与大陆一样收费低廉,我想针灸也不太可能在那里迅速传播。 物美价廉的原生态中医药,不被当代社会所认同,很多人崇拜化学制剂,推崇手术治疗、介入方法。这反应了社会的价值取向,更是与此前人们所受的教育,以及如何看待、评价中医有关。 杨先生的窘困,是因为他坚守中医,是因为他推崇经方,是因为他坚守中医特色。 这真是一个悖论!无奈的悖论! 学中医就意味着穷困,用经方就意味着“安贫乐道”,中医的前途实在令人担心。当然,更令人担心的是,很多热心中医的群众,他们学习中医知识,就意味着要“学以致用”;而“学以致用”,就意味着要做“违法”的事,因为他们不可能通过医师资格考试,成为一个合格的医生。业余爱好中医,用针灸治好过一些病痛,或者通过服用中药,而有利于疾病恢复,或者以此保持健康,他所采取的这些有利措施,却成为“非法行医”的证据,长此以往,人们敬中医而远之,中医生存的环境就会更差。 难道绝了地气的中医事业,能够不断发展、日渐壮大吗? 读完了杨轶先生写的《苦难的中医历程》,令我不禁掩卷长叹: 还有多少人可以像他那样,苦读中医,取得中医师资格之后,在民间行医为民,“为中医守节”到底呢? 2010、1、18
4 Y+ H3 c) K( }: W/ T9 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