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0 g$ r3 y4 e2 i, h4 e- ^% @“陇西公”,应该是虚指的,也就是李东垣祖上有一支,在陇西,或者他家来源于陇西一带,不是祖辈都在正定?4 x0 h. b: \4 S% d. C, d7 S
/ c& Q+ V9 g! i! Z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 e; q" b( r" x- M! ]5 V7 c9 U李东垣晚年自号“东垣老人”,也就是在他的心里,他是以“东垣”古城为文化归属感的,而不是陇西一带。1 W( ?' p, h2 e! l) N' b
z9 Z& Z# y( F* i8 w" H
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 K% C' U% h! s3 {5 I1 y
“安答儿”是蒙古族的著名人物,“李明安答儿”,显然是名叫“李明”的人,归顺蒙元以后所取的名字,李东垣的爷爷是否有这样的行为,很值得怀疑;另外,如果爷爷叫“李明安达儿”,孙子应该为祖父避讳,不能再叫“李明之”,所以,陕西黄陵县的“李东垣墓”,是清朝的县官搞出来的“纪念冢”,为他们的祖宗添光彩,强把李杲、李明之扯过去。
1 {% Q8 h5 J/ D$ b3 n+ S# e& f6 J5 A+ @4 E2 a3 y0 L1 @
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W; E; P B& L! y! \. Z当然,用“陇西公”来称呼李东垣,并且被罗天益收录在《东垣试效方》之中,这也不是空穴来风,只是有些历史纠葛我们无法说清楚而已。. I, f: p9 e" [
/ @. w' C) \* x+ h& T) L1 T% Z4 v' P2 z北京牧歌:$ ], U, d9 K# l
准确地说,罗天益收的不是李杲的称呼,而是写李杲的诗句。诗家为了文学修辞,会有各种变通。镇阳陇西公,折节易水张,陇西公应该就是李公的隐喻。
0 ?8 N b1 J; i/ s u& t
8 e6 |" m6 _' c+ Z Y( i北京牧歌: p( g' S2 I5 S
李世民登基后,诏令高士廉等四大臣编纂《氏族志》,诏令天下,李姓的郡是陇西郡,即以陇西郡狄道李姓为显贵世族,为世人所仰望,举国上下以李氏至为尊贵,李氏后裔共奉陇西堂。始自,陇西遂为李氏宗族的共同标识。
/ c7 [+ T3 a. ^
% w4 j0 H# z7 W$ ^$ N- }0 I( q北京牧歌:' ?7 Y* {* ]$ _. B& C$ {9 k
其实我谭家,都以山东济南章丘为根,因为那里有个谭国。齐师灭谭时,谭子奔莒。从山东莒县下了江南,反而成了南方姓氏。成为广东人、湖南人、江西人,开枝散叶,各自世居各地,但都以谭国国公为祖。" p6 ?% N3 K9 k, M6 M; F, z
, D; B' ?& b, s1 ?* r% K ?
北京牧歌:5 v- {" r) Z! X* }2 z' a0 F
济南的城史,也从谭国说起。但那里少有的几个姓谭的,也都是外来的。谭国所在济南章丘交界的城子崖本地,发掘考察时就说没有姓谭的了。谭国国君全家逃亡,可不敢留下来
4 T4 _ @4 a$ p/ [. J3 }; a" ^, f9 ?+ d( h( m
北京牧歌:
# M$ z: F, r$ L2 W5 J: n李家以陇西为贵,相信是李世民在搞鬼
% d* P! @ l7 u8 K, F- t8 p4 A2 M' a. i" h/ s( C* ?
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7 l! s+ c& i9 L7 _3 |
李世民没错,清朝黄陵县的县令为了借名人,光宗耀祖,就把李东垣借过去了,当然,李东垣的病人,写诗感谢李东垣,也把他称为“陇西公”,这也是为了“附庸风雅。”
: R/ b8 [; @9 _6 D5 s
" {0 x5 J5 N% k! _+ ~% q
5 F# ?5 f, E+ W4 ?, i& Q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