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同道 / 正文
让中医药服务“飞入寻常百姓家”,新华社记者帮助曹东义发声
曹东义 发表于:2022-6-15 18:22:02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8936
新华健康|让中医药服务“飞入寻常百姓家”[color=rgba(0, 0, 0, 0.6)][size=0.32]2022-06-15 09:12:17浏览量:27.1万
[size=0.32]来源:经济参考报

  @/ R$ F9 b  S0 r: H3 S; c8 l) o6 c" P
[size=0.37]经济参考报
2 }7 Y3 k( A' I! Z8 F
[size=0.32][url=]查看详情[/url]

0 }% M( @0 d" `" g- }9 G* m

[size=0.48]我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不断迎来政策利好。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关于深入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和社区医院建设的通知》,提出加强软硬件建设,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而国务院办公厅5月份发布的《“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也提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健康服务中的作用,夯实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基础。

[size=0.48]近年来,我国中医药服务体系持续完善,中医药的特色优势日益得到发挥。笔者认为,应当抓住当前宝贵的发展机遇,积极推动中医药服务模式创新,让中医药服务“飞入寻常百姓家”。

[size=0.48]以健康养老为例,中医药在治未病以及康养中的作用不言而喻。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健康养老的问题日益突出,过去依靠“养儿防老”的传统,即将过渡到社会化康养模式。中医药近乎“全科医生”的诊疗特色及其丰富的治未病和康复手段,将为我国基层医疗特别是社区康养提供“简便验廉”的医疗资源供给。

[size=0.48]今年4月份,国家卫健委、国家发改委等九部委发布了《关于开展社区医养结合能力提升行动的通知》。文件提到将加强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在社区养老机构、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推广普及中医保健知识和易于掌握的中医推拿、贴敷、刮痧、拔罐、中医养生操等保健技术与方法。发展中医药康复服务,推广适用于基层、社区的小型化、专业化的中医康复设备和康复适宜技术。

[size=0.48]制度上的顶层设计越来越精细,为基层的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指明了方向。但不容忽视的是,从政策落地层面来看,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目前基层中医药服务供给还存在机构不健全、设施不配套、中医药专业人才短缺以及相关配套政策缺失等问题,需要以创新的思路夯实中医药基层服务能力。

[size=0.48]很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大多是由以前街道办医院、厂办医院、乡镇卫生院组建的,硬件设施上存在先天不足,医疗设施比较落后,加之政府财政投入有限等因素,这些卫生服务机构生存压力大。

[size=0.48]与此同时,在很多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普遍缺乏专业的中医药人才。一些年轻的本科毕业生进入社区之后,缺乏上级医师的“传帮带”,接诊业务量偏少,面临晋级困难、收入偏低等现实问题,从而不能安心在基层社区工作。而有些中医药人员在外出进修学有所成后,自然想走出社区另谋高就。因此,社区中医药人才的困境,是制约中医药在社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社区卫生服务的中医药人才建设,也就成了当务之急,在增加投入改善“硬件”的同时,也要加强人才这一“软件”建设。

[size=0.48]鉴于此,笔者建议,可借助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的同时,适当吸收社会力量参与进来,以解决基层中医药供给不足的难题。比如,可以借力中医馆、个体诊所等社会中医机构,充实社区康养体系,还可以吸收中医技术产业化的相关厂家与社区康养机构联合,以解决设施不配套等问题。

[size=0.48]另外,为了解决中医药服务人员不足的问题,建议相关部门在实施“中医师承和确有专长考核”政策的时候,把考场设在社区,在实践中检验“确有专长”;把疗效写在社区服务现场,而不是单纯强调“过程正确”。通过“开放中医自学成才考试”和做实“确有专长”工作,让中医药人员有机会脱颖而出,才能真正提高社区医养结合的能力和质量。

[size=0.48]中医药服务基层社区能力的提升,亟须积极推动中医药服务模式创新,以提供多元化的中医药健康服务。

[size=0.48]首先,相关部门有待出台具体政策细则,支持中医人员参与居家社区医养结合服务,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养老机构结合起来,尤其是为特困人员提供养老服务设施的敬老院,要根据实际需要加强建设,注重相关专业管理、服务人员队伍建设,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

[size=0.48]其次,随着现代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智能手机和自媒体平台越来越多地融入人们的生活。因此,充分借力互联网的优势,通过“互联网+医疗健康”“互联网+护理服务”“互联网+养老服务”等健康服务模式,开展智慧健康养老服务,这也可以成为中医药“个性化医疗”的用武之地。

[size=0.48]再次,中医药的科普宣传也不容忽视。比如,医养保健知识的推广,可依托医联体上级医院建立远程医疗服务系统,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相结合,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工作之中,增加中医药服务的内容,利用大数据建立老年人电子健康档案,让中医药服务更贴近大众。

[size=0.48]总之,中医药在基层社区的服务能力建设是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只有强基层、护基层,才能让中医药真正扎根基层,助力健康中国建设。(作者: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原副院长、河北中医学院扁鹊文化研究院院长)

[size=0.48]责编:曾德金


0 |& N# e4 ]$ z: p$ j
& s; W; I4 W3 |: U- D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曹东义 发表于 2022-6-15 18:24:50 | 阅读全部
这篇文章,虽然署名曹东义,但是,责编曾德金花费了很多心血。
' t' Q# X+ L9 \/ h5 l# f% u在三易其稿的过程里,不断修改补充,前后历经很长时间,等来了更好的时机。, l: U% V- t! V) j
因此,  C6 \, F4 q# |1 |0 R3 a. k2 j
一篇重要的文章,需要不断磨砺,也需要历史机遇。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22-6-15 18:42:20 | 阅读全部
为了让大家了解文章的构思过程,特披露有关细节如下。
1 D; L0 T1 i7 _7 K6 i/ q3月28日,
  I- |; {  r4 C# p" e' i% @曾编辑来信说:
# E( _- f% N* K* p" r3 T- z曹教授您好!5 L3 A( ~) q# A" U- L0 ~6 L( a
又有新政!中医药助力居民养老的政策越来越好,可否围绕中医药如何发挥自身“简便验廉”等特色优势,降低国家医保支付和个人医疗等费用,赋能基层中医药机构,实现多方共赢的目标3 v2 \* G9 f) J( ?6 n# r
7 ~" c0 F. c) y7 O
他寄来了参考的文件、文章:' m/ e0 O2 u2 e/ \

; C- {4 \! W3 S0 Q& G6 Y4 ]九部委发文提升社区医养,利好中医机构!5 n% X- N, Q2 d4 }  H. W$ I7 g% Z
医馆界 2022-03-28 15:22! N) u4 ~# U0 Q% `; `8 V
图片: w" D9 b. l2 T# f9 v) n
中 医 馆 行 业 的 良 心 和 大 脑1 m. q% v% }0 s# ]2 e( e& I

8 @7 L; @( o& O+ }■ 来源 | 老龄健康司
- a* n8 w3 D1 w1 K
1 F- O- ~2 T7 Q* s. p- I8 F7 _
' e( K% s* x4 {8 J( g- J0 s3月23日,国家卫健委、国家发改委等九部委发布了《关于开展社区医养结合能力提升行动的通知》。
! L( w( s0 y: W( V
6 p  W5 W2 m) Q; S9 d
# Z, d/ K5 r1 G/ C/ B: `- \  s! y  C; g
文件目标为:提升居家社区医养结合服务能力,推动基层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有机衔接,切实满足辖区内老年人健康和养老服务需求。( S# C3 |" f4 C$ o7 x, c$ `

3 {; N) _8 H9 k. I) @( ]+ Z$ U2 ?: a: V5 d# ~- R, Q- D6 u+ h
: Q9 Q0 x3 d) y
关于中医药,文件提到将加强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在社区养老机构、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推广普及中医保健知识和易于掌握的中医推拿、贴敷、刮痧、拔罐、中医养生操等保健技术与方法。发展中医药康复服务,推广适用于基层、社区的小型化、专业化的中医康复设备和康复适宜技术。9 E2 Y8 q' o) s. V, c$ N* x5 V1 ^
) P7 J; e# }" S; o

4 R) }# W2 S7 ?  L- V
0 d; {( A2 o; e( l1 X  V6 J文件中并提到做实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为符合条件的老年人提供慢性病长期处方服务和居家医疗服务' Y5 y6 ^6 D  A6 d/ v; |# A$ l6 w2 S

9 J' u4 W$ b9 Q+ a/ Y" {
( c, }7 U( {% S- F0 \* ^' Z# S0 P, E' K! i
未来医养这块,适合基层和小型社区医养机构的中医康复设备和中医适宜技术,普及率、渗透率将大大提升,利好具有中小型中医设备的产业机构,以及掌握中医技术的医疗机构。此外,家庭医生签约率将持续提高,利好全科医生。" z' l# i/ n$ y% b- l

9 v# m# `2 A- }& k6 j+ K  r8 g2 p( p6 d# F( P+ Q# e6 }8 N
* S6 j& I/ `* E" z+ f+ j$ R
图片
" Q" {! Z! ?' m3 n
$ C& W3 V% H$ A8 E  W, v6 A1 o2 n. ]( h  a, ]4 E% x" q

4 K2 _0 r) ^* H4 q% B. y; A附:原文件
+ [" O$ d$ Q( Y5 s3 V/ L) n9 W9 r* m7 N8 i6 B; ]/ f, _2 Q

1 K/ [2 y! ]) w9 ]+ b( _1 B# I! ^; y4 ?, r) u9 C
# p* @8 s( L1 u5 e9 g
5 w/ V7 e" S4 Y" I+ w4 S
  《关于开展社区医养结合能力提升行动的通知》  + a) K2 x  V9 C- I, R) P

( V0 H1 S2 c6 k  f- b# i$ P3 y5 F) {9 j- G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发展改革委、民政厅(局)、财政厅(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委、管委、局)、应急管理厅(局)、医保局、中医药局、残疾人联合会:
! g7 Q6 v% T  s1 g- k" V/ K) L+ ?4 ^& {

- F" g, b  j- n4 K+ [% K6 I' O+ ^$ `2 o- M' l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老龄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和全国老龄工作会议精神,切实提升社区医养结合服务能力和水平,根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养老托育服务健康发展的意见》等要求,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有关部门决定开展社区医养结合能力提升行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o/ G' e  p; H3 O

- }0 p8 ]( w) _
& {" X  ]$ U7 _$ b
! |9 m0 h/ m# u0 [! P15 F4 J% W6 U6 H: Z! P+ v' v1 O) b6 B
工作目标4 n6 k  @& X* F6 G- ?

6 v) n2 o& C+ D* Z& G1 e; A$ L+ d
; T/ P. i$ L6 v! ^# d3 A
$ y; u( L8 r2 [$ E  _  t  E4 }依托符合条件的医疗卫生、养老等乡镇社区服务机构,有效利用现有资源,提升居家社区医养结合服务能力,推动基层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有机衔接,切实满足辖区内老年人健康和养老服务需求。) x) b$ s2 m3 Y* l0 O- a
( G/ }% k2 h+ l

/ b# ~  G! y  N: n, X! k5 r4 R
# O! h; l, D/ ~/ C2. v/ R  X+ s/ d8 @$ k; B
工作内容# C- |. O8 ^& e4 C7 n

. z" z' N4 J1 X: I
* @! z# k+ C8 x4 ~2 P0 k/ f. x2 s1 N/ e1 ]1 {/ g
(一)提升医疗和养老服务能力。5 Q- x* U2 L0 Y: x
: b, Q& W& m$ ]% u8 q0 `
& E0 Y: \: z+ e# B% s

" ~$ `' t5 r- M相关机构在开展居家社区医养结合服务时,要严格执行医疗卫生及养老服务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为辖区内老年人提供专业、规范、安全的医养结合服务,确保医养结合服务质量。+ C, E' ~) n( g+ A( ]. N- x7 Z" R
3 F* d. Y, B6 S& W! k5 ], p1 k0 f
, q9 P* P: N: R$ k
( h' i) \/ l- @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要加强老年人健康教育、健康管理、慢性病防控等服务,进一步做实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为符合条件的老年人提供慢性病长期处方服务和居家医疗服务。
/ ], G7 K4 z2 a& C& `" d5 m6 }5 Y& ~, `! z' T4 a+ R, }
4 ]0 k& o. S( Q* Q
, m" E# ]" N$ V* d6 Q+ h* k" c& S- J
有条件的社区养老机构、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要积极拓展医养结合功能。鼓励医疗卫生机构在社区养老机构、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依法依规设立医疗服务站点。$ k  T/ E2 `/ O% n2 A8 I7 e
7 L' O% O7 r7 V' F; L& A$ q7 W7 g
% c- u0 X  b9 B3 d5 u% g& e8 n3 P. N# D

. ?% f' g2 e! |+ X$ l7 T加强医养签约合作,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要建立日常医疗卫生服务与社区养老机构、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养老服务有机衔接融合工作机制和服务模式,为社区养老机构、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老年人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并按照协议提供疾病诊疗、医疗护理等医疗卫生服务。7 m! W, _! _2 }0 e+ l% a

% s6 u% j5 W- X, [
( T1 L$ Y- f9 N
% A& p" W4 E3 q1 X- r(二)发挥中医药作用。
3 c- Z1 N2 y2 t0 J0 h1 U7 E
5 \$ D0 {/ r; @  Q! I* r# l. v5 g$ X& u* u
4 E/ A% [, H, s2 N( D& o+ w7 T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为老年人提供中医诊疗、中医健康状态辨识与评估、中医药健康管理等服务。加强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在社区养老机构、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推广普及中医保健知识和易于掌握的中医推拿、贴敷、刮痧、拔罐、中医养生操等保健技术与方法。发展中医药康复服务,推广适用于基层、社区的小型化、专业化的中医康复设备和康复适宜技术。
" K- n! s7 T7 z2 {
8 ^' \+ i2 z# B6 F, r
6 r7 O" P' A, {* R% u
% f$ T- F9 w: F. u/ @(三)加强队伍建设。
( u/ B0 s1 r- G' W5 m& l1 h! x9 H% D& v0 E

1 e% B$ U1 a/ w8 _! r
( Z8 e3 H" H: f+ T  V1 q支持医务人员参与居家社区医养结合服务,扩大服务队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养老机构、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要根据实际需要,注重相关专业和管理、服务人员队伍建设,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 x) H. |# R8 I$ i+ s! o; ^* d
2 c: I5 _4 v3 O. ~/ Q

) v! S$ A: P# U* A' ~6 A2 x3 `8 u% m7 h1 D) H: G' r0 x
在社区养老机构、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内设医疗卫生机构中工作的医务人员,可参照执行基层医务人员相关激励政策。加强医务人员继续医学教育,组织有关人员参加医养结合人才能力提升有关培训。9 L9 `7 d/ u2 G0 m

: F2 M6 ]$ }3 A
0 Y' Y4 P+ F9 t% `4 ^8 v$ w2 X
/ v4 b* d7 N; N; z% }9 ^(四)提高信息化水平。8 M) ?/ \& F3 \6 o
4 v. `$ r7 l0 i' d3 e# ^
- W+ O& \: J. f, W* x& f. Y

2 x: v- ^2 S# L. S& T发挥“互联网+医疗健康”“互联网+护理服务”“互联网+养老服务”作用,开展智慧健康养老服务,可依托医联体上级医院建立远程医疗服务系统。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要结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建立老年人电子健康档案。! z! g" W" {. y4 N* U" w

; V6 H( o/ L+ l
3 J+ u4 d8 t& a, {* D4 X4 {& B! l$ }
可探索通过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开展智慧化居家社区健康和养老服务,推动区域医疗和养老信息互通、数据共享,提高服务效率和水平。严格执行网络安全和健康医疗数据保密规定,保障老年人个人信息安全。2 v2 g  c7 G# P2 m0 c

; H. u. C- n: M9 X) x' x
) b$ r4 j7 I* y* }) e9 U- w* Q5 U! J8 c. d2 o0 [; \3 p
(五)改善设施条件。  ^' u: b( y) \9 e3 p' w

# i) ?$ g/ `# o: g; w2 a8 P8 O5 U$ _4 p$ l- W
+ a" Y5 A) g4 h% P# }" e& ~
有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养老机构、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等可利用现有资源,内部改扩建社区(乡镇)医养结合服务设施,重点为失能、慢性病、高龄、残疾等老年人提供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疾病诊治、康复护理、安宁疗护为主,兼顾日常生活照料的医养结合服务。5 C' J; r6 R: M- ?5 m. g

, q+ G+ G1 K/ m/ Z- r8 g
4 O  x) k& z- x4 I6 H( S' r2 n
$ l+ U2 }3 H. R; Q- e% h0 _) j; n城区新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可内部建设社区医养结合服务设施。新建和改扩建社区医养结合服务设施内的养老服务区应设置在独立建筑或建筑分区内,严格实行分区管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利用现有资源提供养老服务的,涉及建设、消防、食品安全、卫生防疫等有关条件,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可依据已有资质直接进行登记备案。, ~9 Q9 ]1 S5 F% T6 v9 ?, j+ J

2 x4 h. i6 p7 T
  `, T5 n% y% d9 L3 g. E5 V
" n$ j% l) y" _+ W0 ~0 `3
% I& @% X: R  y& P$ w有关要求
/ R: E; L9 `* f/ s
7 m/ y. i5 X+ z: w& M; u1 f$ x$ T& _8 h

2 D6 e4 \) f) B(一)加强组织领导。
" l- `5 M# q# t; w" g
+ v$ o6 T  u; d, _8 D  K$ F* y3 J, B% z) K
3 A  v5 a) ]5 \% l( [
各地要高度重视,将提升社区医养结合服务能力作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和健康中国战略、推动医养结合发展、满足民生需求的重要举措,加快推进,做到认识到位、措施到位、责任到位、落实到位。; F# s1 L3 Y/ _( U2 n' g1 R. i
  m* t) I) c, |% R

' F( w6 i6 p. Y* ^# t: t7 [; s* {% D6 W0 A" C+ z
(二)做好经费保障。' }& A5 v* d5 N  }6 F7 u
& m% _- G/ L9 r7 z; Z3 J# l

. d5 D: `3 M2 e! u
: ]! ]% I, j. o, m. H国家发展改革委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建设连锁化、标准化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提供失能照护以及助餐助浴助洁助医助行等服务,支持医疗机构开展医养结合服务。
) c5 }1 f+ w2 Z/ J
/ Q- ]! H3 X7 R2 x: l2 V! h" X' n7 Q' y
3 X% `% l1 S2 z# {
财政部门安排资金支持地方实施老年人健康管理、老年健康与医养结合服务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培养老年医学、医养结合相关专业技术人员。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统一开展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
3 Q5 C. i2 e0 {
. l/ U8 x. g. C: Z) Q  N+ b/ y7 y3 E, \, _- F8 ]4 z5 O

! Y  ^* r- X1 ^6 F(三)强化工作协同。
2 }' Z: a1 C- D" ^* x# v( ?, l* u  t! |* m3 d' c
; |" ^$ U9 M) D3 ^) s
2 D; Q+ X5 x- [+ r( L
各相关部门要加强协同配合,加强政策衔接,落实和完善相关措施。依据部门职责,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会同民政等部门组织实施社区医养结合能力提升行动,指导各地提升医养结合服务能力和质量。$ E7 [/ Q9 {4 S% n% L' K

/ C- P9 b: ]7 p6 a/ G+ u! s  }- c% M# P! e
8 ^4 X7 n  m' v, H% M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做好相关机构和设施的建设指导,推进公共服务设施共建共享。消防救援机构依法开展消防监督抽查,督促指导相关机构和设施做好消防宣传培训和应急处置演练。
! r! u0 `& i" {  l7 {7 |' {; l4 W+ t
4 g+ u3 x+ p% F' N! ]' Q
9 |. u5 g6 m# h5 t# T- N
医疗保障部门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医疗服务项目按程序纳入医保支付范围。中医药主管部门加强中医药服务监管和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推广。残联组织配合做好社区残疾老年人医养结合有关工作。, s' a& ]; c9 L& I  V6 Q* i
1 B; I( q' e: L  P. b( k2 ?

6 ]8 b( x4 `4 s7 o" `" i
  n: m3 A! l1 s7 `& y3 Y+ ^; N(四)注重总结推广。
( V% D; `% F) E+ n  Q  X4 p7 o0 G6 w7 c8 y% @' N6 B1 F0 c

/ d3 x8 v$ y" N- e) Y9 N% }* p$ X- Q! {/ d0 p3 o/ _
鼓励各地探索完善居家社区医养结合政策措施、服务模式、衔接机制、人才培养等内容,创新经验做法。9 I! T: W& C  Z

# n. o" d! S( t! E. n6 L5 c) f8 p' E4 f3 X& C7 u' q
2 _4 u3 h: e$ z4 v9 j& k
各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及时向国家卫生健康委报送工作情况及进展成效。国家卫生健康委将会同民政部等部门加大指导力度,加强交流总结,宣传推广好经验好做法,推动社区医养结合能力提升行动取得实效。
0 y$ Q5 V% {7 n# v/ y
0 d0 U: g9 O3 w2 G/ z" j+ R& k
% O9 n' {0 o- L0 _3 h: `% p3 t4 Q0 `* f' Z' v4 n  I: J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国家发展改革委
, y; M  c& _/ C, v; G4 B( O$ [* |; M
6 n: U' r& e+ ]6 F. U$ a民政部       财政部, U/ m# B. L2 O1 Q: w9 q

; ?: {4 x  p# {2 C住房城乡建设部       应急部
- W6 r, ~8 S' ?) S9 O1 |) ]4 e- v2 v  I
国家医保局    国家中医药局. M6 c: }; z9 R% \" X

. V1 f" T' i' `5 \3 w3 Q中国残联
6 V) k' ?: f" f, z  q2 b/ y; z! ~0 O8 i; m) J( g( E
2022年3月23日  W! a: O% F, y4 k
5 ^) G- R% j/ M, }/ r1 H
5 q* |) w, I! U' ?5 O2 t: g8 _

& Z: d$ }6 w+ x; l; O) H; @0 ?+ @8 J  G# Q' b

3 X6 ~+ X: @) |6 S4 wI 版权声明; W7 O1 i* N8 [0 A1 Y
本文来源“老龄健康司,诊锁界综合整理”,版权归权利人所有。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22-6-15 18:43:37 | 阅读全部
曹东义3月29日,写好了一篇文稿:& V: V( \  S/ M+ u; \

1 S5 }/ v9 R- H九部委发文提升社区医养,中医用武之地空前开阔5 |$ J8 s4 Z) S6 Y8 x3 Z

: ?2 b! o7 W' O; t目前,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人们的社会生活环境越来越好,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也让健康养老的问题日益突出,过去依靠“养儿防老”的传统,即将过渡到社会化康养模式。中医药近乎“全科医生”的诊疗特色,丰富的治未病和康复手段,不需要大型设备的简便廉验运作机制,必将会大有用武之地。
1 h) I" O# ]$ n1 v3 g$ e2022年3月23日,国家卫健委、国家发改委等九部委发布了《关于开展社区医养结合能力提升行动的通知》。文件提到将加强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在社区养老机构、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推广普及中医保健知识和易于掌握的中医推拿、贴敷、刮痧、拔罐、中医养生操等保健技术与方法。发展中医药康复服务,推广适用于基层、社区的小型化、专业化的中医康复设备和康复适宜技术。
' p8 b' h, N( g" Z这是一个很好的顶层设计,但是,目前社区康养还存在机构不健全,设施不配套,相关人员短缺,以及有关政策需要调整的问题。
- f" Z- s0 {: R  o很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大多是由以前街道办医院、厂办医院、乡镇卫生院组建的,康养用的房屋等空间不足,政府财政投入有限、生存压力大、医疗设施简陋、缺少煎药室等。) i3 x) `9 @2 Q2 U
目前在很多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普遍缺乏专业的中医药人才。一些年轻的本科毕业生进入社区之后,缺乏上级医师的传帮带,薪资待遇低等等,令他们不能安心在社区工作。优秀的中医药人员在外出进修学有所成后,又想着走出社区另谋高就。社区中医药人员的引进困难和人才流失,是制约中医药在社区卫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技术队伍建设,也有待进一步重视与加强。
" z% v  f3 `4 a$ V0 J6 S4 W在增加投入、改善硬件建设的同时,加强基层中医队伍的建设迫在眉睫。) k/ v7 c. ~0 E0 R
另外,中医药服务模式创新和提供多元化的健康服务,也势在必行。因此,支持中医人员参与居家社区医养结合服务,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养老机构结合起来,尤其是为特困人员供养老服务设施的敬老院,要根据实际需要加强建设,注重相关专业管理、服务人员队伍建设,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6 o# ]$ W/ c  ^2 }+ Y# c2 y6 l
随着现代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智能手机和自媒体平台在人们的生活之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因此,发挥“互联网+医疗健康”“互联网+护理服务”“互联网+养老服务”作用,开展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也是中医药“个体化医疗”的可以用武之地。
! e! e+ |8 D( R' S中医药科普宣传,医养保健知识的推广,可依托医联体上级医院建立远程医疗服务系统,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相结合,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工作之中,增加中医药服务的内容,利用大数据建立老年人电子健康档案,让中医药服务更贴近大众。# e# y, ?5 v2 T# x. ~
为了解决中医药服务人员不足的问题,建议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在实施“中医师承与确有专长考核”政策的时候,把“考场”设在社区,在实践中检验“确有专长”,把疗效写在社区服务的现场,而不是单纯强调“过程正确”,让各地的“确有专长”备考人员拥挤到省城,在教室里“凭空”论短长。
/ M* ^$ y) a& W! j1 h另外“开放中医自学成才考试”和做实“确有专长”工作,让中医药人员有机会脱颖而出,才能真正提高社区医养结合能力和质量。
* u5 s/ ~& V1 w0 L基层服务能力强,才是健康中国的“真强”。
2 k; v9 f1 r1 b4 w: m2022、3、296 C7 j8 b% m+ V% i" ]% ^0 M
(本文作者: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原副院长、河北中医学院扁鹊文化研究院院长)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22-6-15 18:44:53 | 阅读全部
曹东义 发表于 2022-6-15 18:43, F' C# Y! C$ ^
曹东义3月29日,写好了一篇文稿:
, L9 D' U5 g, \! Q4 j$ Y3 I
2 g& A" n$ @2 d0 V九部委发文提升社区医养,中医用武之地空前开阔
- y5 ~# v# ?( g, H5 r( N
曹东义同时发给曾编辑一篇文章作参考:
5 Z; Z; _. L6 I0 z
& B8 l% @. ~- M  W7 N% X一位朋友亲历的“中医确有专长医师资格证考试”!真实展现里面的各种坑!1 \% @* L! D+ e0 \* D" K7 l
原创 徐归一 徐归一 2022-02-20 15:35
- i! H( H% @0 Z% M! a这篇文章是一个朋友参加“中医确有专长医师资格证考试”的真实经过,详细记录了考试前和考试过程的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希望能对以后参加中医专长考试的朋友有所帮助,也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及时改进不合理的地方!挖掘更多的民间中医人才!
7 C5 G# \" s+ V( @
$ l+ T' p0 [" }* A: c/ g( [% T" f. u【1】考试要求( d; o2 g6 T) V' ~5 B  k! ?. T

+ P# g2 B8 G1 \: R$ c我是山东人,酷爱中医,爷爷是民间中医,师父是陕西省西安市的一名中医,可是由于家境原因,没有选择中医专业,而是把中医作为一个业余爱好。虽是爱好,但是也有一个“转正”的心。2021年3月份,由于新冠疫情的原因,中医立了大功,恰巧赶上国家政策,允许民间中医考取“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证”,本以为今年政策应该会宽松不少,通 过率会高一些,所以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开始着手准备一系列考试资料。哪成想,今年的通过率,还不如2019年的10%高。
+ J. v; h& K3 q: {1 L( q( L2 N' [" d+ m' `& n4 v" F

) C0 o# l1 r  f2 @: m9 w& D" W5 V+ P5 t  k8 x
这个考试,并不是你想参加考试就能报上名的,对于我这种民间的中医来说,报名条件其实是非常的苛刻。需要5年以上的“合法行医经验”,2名相关专业的5年以上的执业中医推荐,当地居委会或者村委会开具的在当地行医5年以上的证明。(国家规定的这3个条件看似很简单,但是被各级卫健委层层加码,过分解读了,下面我就带大家看看,各级卫健委是如何手段百出来限制民间中医考取中医证的!)1 O3 \. @7 ]4 Z+ x  v1 [: c

  _: K, C( \1 X5 l4 h* v% n  e9 X/ r6 o7 f/ z
' |6 X! y* k0 X' e3 c
第一条,“5年以上的合法行医经验”,没有证,怎么合法?3 B0 ]( N. h) ~! B. z( k

' o+ G% d- Q  J& q' [. @* i; `/ y3 H第二条,“2名相关专业的5年以上的执业中医推荐”,民间中医,与医院里的学院派中医,一般是井水不犯河水,谁也看不上谁,互不来往,不认不识的,谁给你推荐?即使推荐,还有一系列连带责任。
% }8 Y5 z# n7 `" |
! u# x  Z$ M1 ?; m6 M% b9 a/ ?) N第三条,“当地居委会或者村委会开具的在当地5年以上的行医证明”,幸亏我家没有陈欠(之前交的粮食税提留)。有的人搬家了,不在老家住了,你想在当地考试,就得去居委会开证明,然而居委会不认识你,不知道你行医,也不会给你开证明的,因为有连带责任。/ d( j; m5 I- X! ~

6 P; V9 N" E" x6 K( J" a5 J1 E2 N$ L& u  q  b- I& G

, \% c! g% f) z; g8 X9 J( t% p8 @3 @以上及以下接下来我要说的种种原因,让我不得已,得报个培训班,否则我个人感觉我是报不上名的,起码2名执业医师推荐这一条,我就没有人脉,找不到人给我推荐。& J; M0 X# [3 S% H
7 i3 W/ Q& A5 b. k( v* Y
" C; O8 O8 }: G/ ~1 K
. H3 t1 V' E* _' H6 d9 @
【2】报名培训
+ a+ g/ n& ^6 r- W9 p0 B+ W
) i( Y$ p- i3 I$ R所以,3月份我就找了中域教育培训机构,培训机构的报名费是11800,不含2名推荐医师的推荐费。2名推荐医师的推荐费,一人2000元,共4000元。合计下来就是15800元。再加上报名考试的费用520多元,以及过程中产生的吃住行等费用,前后下来接近18000元。有的人说的很轻松,这次考不过,下次再考,试问,这么高的费用,有几个人能不停的考考考。有的人说,你不报培训班不就不贵了,不报培训班,每次考试花费也有接近六千,而且看看我写的这些,不报培训班,这些东西你根本都不知道,处处是坑,一踩一个准,没跑儿!( Z9 p6 K6 W, n% z' u$ ^# w3 m
: G! \1 f( A5 @- q. B9 e+ L8 W

$ A& F1 G  r! G; d6 F, i' i# o# N* g  W- {/ p7 \1 i
通过培训机构,我了解到,5年以上的合法行医经验,指2017年7月1日,新《中医药法》实施以前,非法行医叫做不合规范,还没涉及到“犯法”。7月1日新《中医药法》实施以后,再无证行医,需要一名执业15年以上的相关专业的中医做指导老师才能合法。所谓的相关专业,就是假如你报考的确有专长是痛经病(山东只能报1种病,很单一),那么你的推荐老师以及指导老师,必须是内科全科中医,或者妇科中医,搞外治的或者针灸推拿的是没有资质推荐或者指导的。/ A1 W9 M* j# p" `2 r
/ V. L  r1 e; ]) b" [

/ T2 {# x/ T$ n* u* F1 Y  f& Y* i3 H$ r
而且,第一步是网络提交申请资料,资料提交成功以后,经当地县市区卫健委审核通过,算是网络报名成功,网络报名成功以后,还需要2名推荐医师以及1名指导老师,跟随考生一起到当地县市区卫健委进行现场审核(如果考生是2017.7.1以后不行医,在此之前有5年以上合法行医经验,可以只用2名推荐医师,不需要1名指导老师),这就要求这2名推荐老师以及1名指导老师必须是你当地的,否则太远了人家过不来,关系不够硬的话,也没人会抛下自己的工作大老远的为你赶过来。这让本就人脉不够广的民间中医雪上加霜,进一步缩小了大家寻找推荐医师的范围。更有意思的是,现场审核的时候,还得推荐医师念保证书,保证推荐的考生一切信息属实,如有造假,连带责任,吊销医师证(相当于丢了工作丢了饭碗)。# i" D) _6 b+ ~% [4 Q) D& ~7 X

+ ?5 J- \/ Q4 R3 V0 g
6 G  z7 q' C- T2 C& U7 K8 o( V, T6 b9 D
3月份报名中域教育培训机构之前,我就跟他们的客服老师说,我没有人脉,找不到推荐老师,你们这能否帮忙找到2名推荐老师。因为我2017年以前有5年以上行医经验,所以不需要另外找一名指导老师。培训机构说可以,没问题,你是潍坊的,这边报名的考生比较少,推荐老师资源丰富,完全没问题。然后我就花了11800元报名了。结果到了报名找推荐老师的那几天,中域跟我说没有,让我自己找,在我连珠炮般的轰炸下,中域好歹给我找了一个推荐老师,我又让这个推荐老师帮我找了一个推荐老师。很多考生由于找不到推荐老师,从而报名没有成功。报名以后,中域发给我一本关于考试的书,给了我一个手机软件(可以看一些考试相关的培训视频),让提前写一写自己的专长综述等报名申请材料,中域帮忙修改修改,然后就没别的了,就静等卫健委开放网络报名了。4 x/ n9 Z" J+ l  F- H' g% G

! d2 n/ Z5 c, X2 W- c2 c4 K; a7 h" j  d
& s- t9 [+ _5 G7 @7 f# d
【3】考试报名
' W" ]" o; V# z$ ^+ ]! V( Z% ~: |+ E
然后我就抽时间写了大几千字的报名申请材料,申请材料涉及到医术渊源(就是怎么学习的中医,如果是祖传的,需要提供相关的视频或者照片证明)、个人学习经历、医术实践经历、专长综述。而医术渊源,2017年7月1日以前,要有5年以上的行医经验,这个渊源至少要2012年7月1日以前的,而2012年7月1日之前,中国的很多家庭是没有拍照录像设备的(智能手机还不够普及),如果传承给考生医术的这个人已经去世了的话,是没法提供照片或者视频证明的。所以如果家里没有祖传的中医书籍的(看上去就很老的那种古医书),这个证明很难搞。2 }9 i4 k% `( e7 v" j4 y2 f* t

/ o: B  @7 m0 C0 b# F5 w2 O! ?. i' G; y# @: C2 T! N
7 Z3 j" P9 a  Q+ V- C+ R
而报名材料里面的重头戏就是这个专长综述,专长综述包括:医术的基本内容及特点、安全性及有效性说明、药物的毒性、药物的安全性、治疗过程中突发事故的处理等等。而第一点里面的医术的基本内容及特点,必须凸出自己的医术的特色,特色即与众不同之处,与学院派不同,与书本中不同(我想说的是,所有的秘方以及民间特色疗法,书本中都能查到出处)。单就专长综述这部分,我提前整理了3800多字。然而网络报名提交申请资料的时候,给出的报名网页,只让写500字,这500字又要求写出医术的基本内容及特点、适应症及适用范围、安全性、有效性、潜在风险及防范措施、有效性证明等。500字很难写的清楚,很难囊括如此多方面。以至于有一些年纪大的人,表述不清楚,报名都报不上。有的年纪大一些的,都不会玩电脑不会打字,如何报名?我认识一个山东德州的60岁的老大爷,大老远从德州开了一晚上车到潍坊找我,让我帮忙整理的报名资料,搞了整整一天,最后还报名失败!具体失败原因,后续会有说明。报名都报不上,谈何考试?!报名都设立各种关卡,还要考试做什么呢?. I/ _& R& Z  c) n
( L7 {6 P* C( M" X( P; _3 D) L

1 g) K; Y" d# x* F4 x* Q2 Q1 X: v
网络报名的时候,还让写近5年服务人数,2016/2017/2018/2019/2020,如果你是2017年新中医药法实施之前的5年行医经验,就只能2016年写服务人数,后面的4年服务人数都得写0,否则就得重新再找一名执业15年以上的相关专业的中医作为指导老师才行。这还不算,还得让这个指导老师所在的医疗机构出具考生这5年期间在此医疗机构工作行医的证明并盖章,并且提供该医疗机构的各种资质证书证明复印件等等……试问,民间中医没证,有几个医疗机构愿意担此风险让一个无证中医在自己医疗机构里面干5年?有几个执业15年以上的中医敢指导?一旦出事,是要连带责任的!让你,你敢吗?你差那点钱吗?
$ W2 K3 e0 y5 C! ~$ D" ?- u" x8 }& p3 V! q% j5 s& G
# u  |% q1 }/ B5 M/ Z% c
2 r$ l6 \2 k7 x! ]. d- c
2名推荐医师推荐,是需要2名推荐医师有5年以上的行医经验,而且与考生报考的病种专业相关,比如考生报考痛经病,推荐医师就得是内科全科中医或者妇科中医才有资格推荐,还得提供推荐医师的执业机构名称、科室、电话,推荐医师的身份证号码、医师资格证书编码、医师执业证书编码……民间中医大部分是没有这方面的人脉的,那就用钱买(上面说的指导老师也得花钱,应该更贵一些),我2名推荐医师总共花了4000块。6 \; ?( `* s7 E3 D8 t
) g7 P5 c7 f2 ~2 a# Y
- E  \% q' W; Y$ L
( J! r# K: n3 }& W# A. z  Q
如果网络报名成功了,还得带领2名推荐医师去当地县市区卫健委现场审核,我们这今天下午5点左右发的通知,明天早晨8:30就开始审核,审核到后天中午,过期不候。许多考生的推荐老师在外地出差,回不来,就报名失败,前期准备的所有东西都白瞎,钱也白花了。
: A* k  B- \, R+ l$ k$ D! s& X3 \( g6 }0 {+ Z
7 Z$ ]7 x4 D$ S( C  S9 A/ u
  Y! f/ Q9 s' s1 A8 r! O
网络报名,还需要提供5个以上的成功案例,叫做回顾性中医医术实践资料,这5个案例,必会打电话回访患者,如果案例不真实,或者患者回答有点问题,与报上去的信息不够吻合,也不给过。5个案例需要提供患者的真实姓名、性别、身份证号、就诊时间、就诊年龄、家庭住址、职业、联系方式。医案内容涵盖了问诊、主诉、病史、望闻切诊、辩证分析、诊断(病名、证型)、治法、方药(药名及剂量)或外治具体方法、医嘱。非常的详细,以至于这种格式,只有少部分民间中医能填写的清楚,有一些秘方中医,他并不懂系统的中医理论,仅仅是祖传的秘方有奇效,疗效可以甩那些专家教授几条街,但是你让他说理论,他说不出来,就像我上面说的那个山东德州的大爷一样。这种中医,这些东西都不会写,也就很难报上名,许多民间祖传的秘方以及治法,也就因此会慢慢的消失掉,或许等这些东西彻底消失以后,国家才会重视起来,才会进行所谓的“抢救性挖掘”吧。亦或许这种所谓的“抢救性挖掘”,仅仅是为了堵悠悠众口,做做样子,表面文章罢了,就像是这个专长考试一样,不得不设立这个考试,但是又不想让民间中医考试通过,做做样子罢了。
$ l1 l- S& y- S) G' C1 c  F  A6 G# p
4 ~% p9 S5 Z: f% v! m& d( y

0 E  ]  o3 o2 F# I! c网络报名需要的当地村委会或者居委会开具的在当地行医的5年以上的实践证明,这个我没遇到太大困难,因为我没搬过家,老家村里的人都知道我爷爷是中医,我家也没有欠村委会什么账,所以这个证明还是比较容易开出来的。而我帮忙写申请资料的山东德州的那个大爷就没这么幸运了,他因为无法提供2012-2017年之间的5个成功案例(之前智能手机不普及,很多资料无法提供,患者的一些检查报告也丢失缺损),所以只能填写2017年以后行医至今。不过2017-2021,不满5年,所以他就写的2009-2017居家行医,2017至今是在当地中医院在一个执业15年以上的中医指导下行医,并且也找到了指导老师,提供了在这个中医院工作的证明。可惜,当地卫健委以2017年至今不满5年为由,审核不通过。给出的答复是,2017年以前要满5年,2017年以后在指导老师指导下行医也要满5年。我跟他说,国家明文规定,只要求5年以上合法行医经验,没要求必须在指导老师指导下行医满5年,你这2017年以前已经够5年了,而且2017年以前这5年也是合法的,完全符合国家规定,你们当地卫健委这是层层加码,可以上访上告。他跟我说,当地卫健委估计是怕他往上告,让他写了一个自愿放弃报名的东西,签字按手印,他说他来年还想考,不想跟当地卫健委闹的太僵,不得已只能签字按手印了……- u# z4 r# d* K1 C- B5 w. L

, i% {) }/ ^/ w# _1 U7 K
, P% T9 g  M' F
( c( f& x: S% P$ Q0 h" _网络报名还需要提供报考所在省内居住满5年的证明材料,这个我也好弄,户口本扫描件即可,但是有一些人,搬家了,比如广东的搬家到山东或者嫁到山东,不满5年,就无法提供这种证明材料,从而进一步刷掉一批人。/ a  s# s" `4 \2 Q: K: _

& R* i; L, n" J! z1 m6 f9 Z8 e7 W$ S3 N* L
* g- p, M6 {1 B! p( Z( ]. M0 T: ]
综上所述,这个网络报名的目的,就是尽可能的刷掉想要报名的人,虽然没有具体的数据,不知道参加报名的人数有多少,但是据我估计,报名成功的人,十不足一。山东省2021年确有专长考试报名成功2120人,中域教育的培训老师预估,如果按照2019年的审核标准,报名成功应该在3万多人,可见参加报名的人数估计得上10万人。
8 ]0 N$ Y/ s3 b7 |9 e
! f% H% t- }0 k  p- I) M. M, _  u8 E# h* ]
( j4 J) H: _* \6 O8 ]* t$ e4 _
通过重重困难,我终于网络报名成功了,接下来就是现场审核。还好我的2名推荐医师没有去外地出差,赶上了审核环节,所以现场审核也有惊无险。在这里替那些推荐老师赶不过来的考生抱个不平!' E5 L1 w( Y' ]* p
) X* q! f6 p' \  s- [0 |
) C5 Y: i: R  u
7 p6 ]7 h& G  R% g+ I
网络报名成功的,我们县城有50多人。现场审核通过的,40人。然后就是市级审核,省级审核,最后我们县城报名真正成功了34人。然后县卫健委在某天中午12点左右发了一个文件,就是报名通过的人员名单以及身份证号、推荐医师信息等,让当天下午,将此文件张贴在当地居委会或者村委会公示栏、2名推荐医师的工作地点的公示栏,并加盖公章,注意,是当天下午。然后我接到通知以后就开始忙碌,我妈去村委会以及镇政府办理,我们村的公章在镇政府。我去联系2名推荐医师办理。一切弄好了,也拍照发在县卫健委组建的微信群里了,下午2点左右,县卫健委说上面发的人员名单作废,因为身份证号码完全暴露了,又重新发了一个隐藏中间身份证号码的文件让盖章公示。这同一个事情办2次,镇政府以及2名推荐医师所在的医院的公章可不是那么好盖的,医院的公章在院长那,我再三的苦苦哀求,才终于把这事办好……) q- ~& \1 |5 W/ v7 n# A8 `

- r! u3 h& J6 F# Z- ?) i2 `5 Q3 z1 c公示结束,就是等待考试了。
' \) F! _+ ?" l+ W: N0 R: `$ c+ q3 r* n" e1 w. P, L( n2 h9 f
6 C! U5 |* V, ~( Z

; o9 j% c, D0 r6 t- V【4】考试过程8 X9 Z4 c+ I( _0 i% p1 L/ c

, h/ b! b% m6 k, W- G! v* f% s9 l# V考试是2022年1月8、9、10号。1月3、4、5号,三天,中域组织了线下考前培训,3号4号讲解考试范围以及考试的各种坑,5号模拟考试半天。考试的各种坑太多了,比如考官问你,假如有一个患者咳嗽,吃了你5副药没有好转,你怎么办。正规的思路回答都是:是不是之前我的辩证思路有点问题啊?我再重新望闻问切,重新辩证,再吃几副药看看。你如果这么回答,就被pass掉了,标准答案是,去医院检查,排除肺部的恶性肿瘤或者肺结核等病变。再比如,内关穴具体位置在哪里,你如果回答手腕内侧腕横纹往里3横指、两大筋中间,也是错的。准确回答应该是: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全是西医解剖学术语。考试过程中,诸如此类的坑很多,这里就不一一提及了,总之,这个考试,考的并不是你的医术如何,半个小时的考试时间,也不可能考察出一个人的医术怎么样,考的是“你会不会考试”。* P7 W& E6 n5 q! K+ v- u# @
" X$ U( U0 `5 }

2 y9 X" t. A$ w
- j& k2 U9 s+ l3 x, [接下来就是去济南考试了,考试地点在山东中医药大学长清校区,考试共30分钟,分3个环节。第一环节5分钟,是自我陈述部分,主要是讲一下自己的医学渊源、适应症及适应范围、凸出特色、证型分类及治法、有效性、一个小病例、安全性以及药物毒性。5分钟其实很短,根本就无法介绍详细自己的医术内容,不能让5个专家全面了解你的医术如何。第二环节25分钟,是专家提问环节,会根据你前5分钟的陈述内容以及报上去的报名资料进行提问,提问内容没有限制,但是得围绕你报的这一个病。第二环节期间也穿插了第三环节的辨识中药(中域教育说只考自己报的治疗方式涉及到的中药,不考其他),其实我之前准备工作做的还行,背了70多味关于我所报的疾病的常用中药的性味归经以及主治功效。考试是摆了十几种药不太到二十种在考官前面的桌子上(这个考场的所有考生,接下来都是辨识这一些中药,因为整个屋里没有别的中药备份了),让说一下名字,没让说性味归经。有几味药比较偏,我没用过也不认识,大部分都答上了。2 B" U- y" \9 b( ~! q" A
- @9 F0 `7 u, P: q2 c1 G, {
/ c" S2 J, p+ X/ Q& T

* V) X9 ]/ V: f. r2 l# V& y考试过程,我大概记得的一些问题如下:“我治崩漏,主要以疏肝解郁、健脾祛湿、温阳去寒、活血化瘀为主。特色是极少用凉血止血法以及炭类收涩止血法(这与现代人普遍阳虚体质有关),用药时顺应女人月经来潮的周期性,顺应自然规律顺势而为,非遇险情,绝不强行止血,不追求一时之效,以免止血留瘀。”这是我5分钟的陈述环节专长综述里面的。然后,主考官后面问答环节,问我,你特色是什么?我说我特色是极少用凉血止血药以及炭类收涩法止血,以扶阳理论为主,我爷爷就是扶阳派中医,我又结合了李可老中医的扶阳理论。她说,你这算是辨证论治,也不算特色啊,跟学院派也没啥区别啊?我说,我患者们发给我的她们之前吃过的方子,我看大部分是以凉血止血以及炭类收涩法止血为主,而我以温阳去寒的扶阳理论为主,兼以活血化瘀。1 z' I+ x7 @% j. d
% F6 q7 b, w0 T/ Y  H

" O& `* b& [( A7 Y+ E
) o( ?, p+ E8 O3 z1 C! `$ I/ _& _  N然后就有考官说,学院派也不都是凉血止血以及炭类收涩止血的。然后话题就转了,大出血患者,你也用姜桂附吗(意思是辛热药可能加速血流,导致出血更多)?我说那要看什么原因导致的大出血,如果是肾阳虚,寒凝血瘀的,子宫内有淤血,不用温阳去寒药化掉淤血,淤血是排不出来的,也止不住的。又问,那大出血患者你也活血化瘀跟温热药一起用(意思就是会导致出血更多)?并且带着很惊诧的表情以及语气。我说,我不仅仅是排淤啊,我也扶正气,用黄芪人参来扶正气反佐,龙骨牡蛎收敛固涩潜阳,攻补兼施,就不会大出血。其他的主要就是围绕大出血怎么办、2017年医师法以后有无行医来提问。还问我怎么判断我的治疗有效。我说有的漏一两个月的患者,来我这最快的可以做到3副药就干净了,然后她就说,干净了就代表治愈吗?我说还得调理巩固两三个月才行。有两三个月稳定的月经,就判断基本痊愈。还问,止血后的调理才是关键,问我怎么调理。我说根据患者的病因,是什么引起的,比如肝气郁结引起的,后期调理就着重疏肝解郁为主。
  E' J! _9 [3 T; _' S/ Z! b) ^0 h

8 w1 R. |) v1 ^% `4 C
. A% Y% j5 P1 ^8 w$ U' g# C又问我,为什么用北柴胡,不用南柴胡,我说根据书中记载,南柴胡不是真正的柴胡,真正的柴胡大多都倾向于北柴胡,北柴胡以疏肝解郁为主,南柴胡以退热清热为主,而崩漏肝气郁结的,还是得着重疏肝解郁。又问我用柴胡的剂量,我说一般最多也就15克,常用量10克(这个剂量问题,绝不可以按照你真实的临床用量来说,必须按照中国药典的规定剂量说,否则绝不给过)。接着又问我,柴胡一般连续用多久(我知道他话外的意思,就是柴胡劫肝阴),我说用一两个月吧,还配伍白芍当归来养肝阴,书中说柴胡不是劫肝阴嘛,所以用白芍当归配伍。然后这考官就跟我说,嗯,柴胡不能用多了,不能久用,这个药有肝肾毒性(当时我就在心里暗骂,仲景治感冒,大小柴胡汤里面,柴胡单日用到8两之多,折合现在剂量125克,也没见什么劫肝阴以及肝肾毒性之说,神农本草经里面的上品无毒之药,何来的肝肾毒性,学院派真是被西医思想毒害的不轻)。
2 S( j7 f1 w6 ~$ J
7 i2 y. `! a% a: K2 c( {5 f* j+ y3 Z( f$ k! H8 F
【5】考试之后
; I0 D! h* g/ Q- y; U% v; b; B6 i4 q( Z$ u2 G% u3 _9 H- \/ q" q
我是8号第一天上午考的,考的很严,提问的问题很多,半个小时几乎是用满的。后面第二第三天的考试,平均一个考生考10-15分钟。可见考试很不正规。而且考试是类似于选秀、面试的模式的,可是并不当场公布通过了还是没通过,考完出场以后,5个考官还会互相讨论(如果主考官对考生印象不好,其他4位考官有巴结心理,这一讨论,估计是不会让考生通过的,毕竟其他4位考官没必要去为了一个不认识的人而得罪这位主考官)。1月8、9、10日考试,2月11日出成绩,这种面试式的考试(没有书面考试)都是考官当场决定通过没通过的,成绩出来间隔了一个月,这一个月的时间,卫健委到底做了什么,不得而知。
! U6 i* U% M. [9 W$ m$ c
" [& I" B5 B  ~7 y# G$ u5 A6 E5 t
! [7 |6 Z& o$ Z$ N
这种考试模式,不当场宣布通过没通过,就是为了后续让济南卫健委那帮子人捣鬼的。你看济南报名通过多少人就知道了,才40人。可见济南卫健委那帮子人,不想让民间中医拿证,所以最后的考试结果,他们也捣鬼了。因为我认识有一个70多的老大爷,考完以后,考官跟他说考过了,结果最终名单里没有他。所以济南卫健委里面是否有高层是中医黑。2月11日公布的山东省的成绩,报名成功2120人,考试通过了177人,通过率8.35%,我所在的高密县(一个87.7万人的县级市)参加考试34人,无一人通过!如果把参加报名的人数统计进来,通过率估计不足二百分之一!这里还要说一下,初期的报名审核,青岛市(1007.7万人),报名通过了50人。济南市(920.24万人),报名通过了40人。公布成绩以后,只有177人通过,未通过的考生,因为什么没通过也不知道,不给出个具体的原因解释,只给一个结果,让人质疑。0 i- q' d8 Y( w* ^4 f& C

( [2 ^- f- H% |) i3 z- T6 `0 f5 g% o# @+ z6 Q! I; Z0 H

7 a& y7 C7 n7 B% \8 ]0 e3 m: r整理仓促,上述关于考试的各种坑,尚有不完全之处,仅供管窥。
# p4 x# d7 h5 R9 U8 a- F% j# B7 V  Y2 Y0 L% X

& B# c4 ^0 Z6 Z
# T3 E% k. E' P, i+ {备注说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所有打赏都会转给原作者。
5 O/ H$ n5 \9 [: v7 G! Z& J
; n0 V7 l# N; \! i9 U$ e1 R作者! s  Q  p4 R6 @+ E
徐归一% [2 Q* O' a2 v
喜欢作者
* n/ x; C7 _% }+ s! g  Y$ t/ ]1 t
" Z2 a& r' ^& Y! i8 T56 人喜欢 0 ]/ A1 m0 f$ Z# u9 g! \* _

' j  @' C5 S7 x, b7 }+ N) H阅读 1.9万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22-6-15 18:45:59 | 阅读全部
曹东义 发表于 2022-6-15 18:44( F0 R1 i; X: o. |# x. m. K
曹东义同时发给曾编辑一篇文章作参考:4 c8 K+ O/ B7 \7 q" a

9 |0 x9 m2 s. k1 d) i一位朋友亲历的“中医确有专长医师资格证考试”!真实展现里面 ...

" w  R9 a4 R/ u* J: q5 P曾编辑说:8 l8 ]3 m3 y3 J/ ]; u2 `) P
你文中提到:目前社区康养还存在机构不健全,设施不配套,相关人员短缺,以及有关政策需要调整的问题。
5 [2 k5 X1 ^9 p: j
$ a' [, x  r7 Q# p/ ^3 K/ F可否再稍微延伸一下,比如,借力中医馆等社会办医的作用,以弥补社区康养机构不健全,设施不配套,相关人员短缺,同时如何做好政策引导?以确保提供有效安全的中医药服务?1 J) u' Y* C3 f3 _  t, ~+ h! C
您看是否根据这个再加点料,使文章更充实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22-6-15 18:46:39 | 阅读全部
曹东义 发表于 2022-6-15 18:452 ?+ l& x) W9 G0 j7 R
曾编辑说:
* g# ^7 Z7 {" p( x0 ^" O/ P1 S你文中提到:目前社区康养还存在机构不健全,设施不配套,相关人员短缺,以及有关政策需要调 ...
( X% L  L  c9 T& D
九部委发文提升社区医养,中医用武之地空前开阔$ ~8 L' f2 u0 q9 U

! b7 v' d# z1 d3 {& F. a) z: L  {目前,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人们的社会生活环境越来越好,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也让健康养老的问题日益突出,过去依靠“养儿防老”的传统,即将过渡到社会化康养模式。中医药近乎“全科医生”的诊疗特色,丰富的治未病和康复手段,不需要大型设备的简便廉验运作机制,必将会大有用武之地。- h1 W. z% l1 d3 \% K" [* \
2022年3月23日,国家卫健委、国家发改委等九部委发布了《关于开展社区医养结合能力提升行动的通知》。文件提到将加强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在社区养老机构、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推广普及中医保健知识和易于掌握的中医推拿、贴敷、刮痧、拔罐、中医养生操等保健技术与方法。发展中医药康复服务,推广适用于基层、社区的小型化、专业化的中医康复设备和康复适宜技术。# ^* Q3 F1 f6 p$ Q
这是一个很好的顶层设计,但是,目前社区康养还存在机构不健全,设施不配套,相关人员短缺,以及有关政策需要调整的问题。
( w& H& ?& j0 n* v( j3 `1 n* C) l5 d很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大多是由以前街道办医院、厂办医院、乡镇卫生院组建的,康养用的房屋等空间不足,政府财政投入有限、生存压力大、医疗设施简陋、缺少煎药室等。
" r9 c5 E9 [( H# U( f" ?目前在很多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普遍缺乏专业的中医药人才。一些年轻的本科毕业生进入社区之后,缺乏上级医师的传帮带,薪资待遇低等等,令他们不能安心在社区工作。优秀的中医药人员在外出进修学有所成后,又想着走出社区另谋高就。社区中医药人员的引进困难和人才流失,是制约中医药在社区卫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技术队伍建设,也有待进一步重视与加强。
2 h" T# {* z; L5 g9 c0 y. Y7 K在增加投入、改善硬件建设的同时,加强基层中医队伍的建设迫在眉睫。) V6 Q' y3 O, o6 R$ g" U  @
另外,中医药服务模式创新和提供多元化的健康服务,也势在必行。因此,支持中医人员参与居家社区医养结合服务,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养老机构结合起来,尤其是为特困人员供养老服务设施的敬老院,要根据实际需要加强建设,注重相关专业管理、服务人员队伍建设,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
6 p$ L6 C# F; R/ ~* W) C; `6 ~" f随着现代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智能手机和自媒体平台在人们的生活之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因此,发挥“互联网+医疗健康”“互联网+护理服务”“互联网+养老服务”作用,开展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也是中医药“个体化医疗”的可以用武之地。( f# Y" m' n' M1 q0 J) c$ m% C
中医药科普宣传,医养保健知识的推广,可依托医联体上级医院建立远程医疗服务系统,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相结合,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工作之中,增加中医药服务的内容,利用大数据建立老年人电子健康档案,让中医药服务更贴近大众。
) p3 _+ ?0 J. n1 M  T1 e/ \5 B可以借助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的同时,适当开放社会力量参与进来,解决目前社区康养机构不健全,设施不配套,相关人员短缺的问题。比如,借力中医馆、个体诊所等社会办医的作用,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扩展社区康养机构,让中医技术产业化的生产厂家与社区康养机构联合,像使用贷款修高速公路那样“合作共赢”,以弥补设施不配套,相关人员短缺的问题。- s1 X* p- s/ f6 c6 ]3 D( B
为了解决中医药服务人员不足的问题,建议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在实施“中医师承与确有专长考核”政策的时候,把“考场”设在社区,在实践中检验“确有专长”,把疗效写在社区服务的现场,而不是单纯强调“过程正确”,让各地的“确有专长”备考人员拥挤到省城,在教室里“凭空”论短长。9 J" Q4 Z. v, Q& Q1 k
另外“开放中医自学成才考试”和做实“确有专长”工作,让中医药人员有机会脱颖而出,才能真正提高社区医养结合能力和质量。8 A1 p% M( N" K3 _. S
基层服务能力强,才是健康中国的“真强”。
" ~$ U: t5 g- o1 ?" x  Y* j- c) }2022、3、29
% w4 o0 z3 E. D( W' X3 \8 n(本文作者: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原副院长、河北中医学院扁鹊文化研究院院长)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22-6-15 18:47:37 | 阅读全部
曹东义 发表于 2022-6-15 18:46
! V, g2 O, o+ B& U2 Z! p: j九部委发文提升社区医养,中医用武之地空前开阔' G4 p. v8 r3 y3 i! `* e+ s

3 {: c* F* O4 j+ B目前,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人们的社会生活环境越来越好 ...
! P& T) f: `& ?" a
曹东义说:
/ O: C9 G# Y! s2 u曾先生你好,我增加了一段:' b) L1 S; e1 n
可以借助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的同时,适当开放社会力量参与进来,解决目前社区康养机构不健全,设施不配套,相关人员短缺的问题。比如,借力中医馆、个体诊所等社会办医的作用,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扩展社区康养机构,让中医技术产业化的生产厂家与社区康养机构联合,像使用贷款修高速公路那样“合作共赢”,以弥补设施不配套,相关人员短缺的问题。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22-6-15 18:48:38 | 阅读全部
曹东义 发表于 2022-6-15 18:47
8 T# F3 e' O% ~曹东义说:. G/ Y5 o. Y8 G! c' S- M
曾先生你好,我增加了一段:, m+ D' K5 \' l  Q6 a
可以借助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的同时,适当开 ...

  n) b% x& B- W* V: E, M, |9 I曾编辑修改后“定稿”
1 I. r* d4 h7 N$ N8 Z4 W/ \【中医大家谈】
9 n# d: C7 A" ^
' `2 S' x7 s6 {/ k9 m5 Y" A7 Y, w(标题)9 {' L) O# w5 H, ?* S" c6 i  B# V
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发力! f2 }9 n% }" H. P% X
加大基层中医药服务供给
0 g1 E* T# c& w9 l
  ~/ y& E: k/ L+ {9 }曹东义1 H% Z6 f4 K2 I9 h. j& n

9 d5 ?5 Z7 H* W% H  I( x8 Q+ ~6 D目前,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人们的社会生活环境越来越好,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也让健康养老的问题日益突出,过去依靠“养儿防老”的传统,即将过渡到社会化康养模式。中医药近乎“全科医生”的诊疗特色及其丰富的治未病和康复手段,将为我国基层医疗特别是社区康养提供了“简便验廉”的医疗资源供给。- Q) b" W# S. n0 l* N
近日,国家卫健委、国家发改委等九部委发布了《关于开展社区医养结合能力提升行动的通知》。文件提到将加强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在社区养老机构、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推广普及中医保健知识和易于掌握的中医推拿、贴敷、刮痧、拔罐、中医养生操等保健技术与方法。发展中医药康复服务,推广适用于基层、社区的小型化、专业化的中医康复设备和康复适宜技术。. E4 d5 I: X6 |# i
笔者认为,这是一项很好的顶层设计,为基层的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指明了方向。但不容忽视的是,从政策落地层面来看,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目前社区康养还存在机构不健全、设施不配套、中医药专业人才短缺以及相关配套政策缺失等问题。; q4 M3 Z1 A2 g0 g! V  r) a
很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大多是由以前街道办医院、厂办医院、乡镇卫生院组建的,硬件设施上存在先天不足,医疗设施比较落后,加之政府财政投入有限等因素,这些卫生服务机构生存压力大。
1 K  V# R! S  d8 d. z4 s- b0 i; l与此同时,在很多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普遍缺乏专业的中医药人才。一些年轻的本科毕业生进入社区之后,缺乏上级医师的“传帮带”,接诊业务量偏少,面临晋级困难、收入偏低等现实问题,从而不能安心在基层社区工作。而有些中医药人员在外出进修学有所成后,自然想走出社区另谋高就。因此,社区中医药人才的困境,是制约中医药在社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社区卫生服务的中医药人才建设,也就成了当务之急,在增加投入改善“硬件”的同时,也要加强人才这一“软件”软件建设。
2 V* [  n; V( H" L) [针对目前一些社区康养机构不健全、设施不配套以及中医药人才短缺的问题,笔者建议借助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的同时,适当吸收社会力量参与进来,以解决基层中医药供给不足的难题。比如,可以借力中医馆、个体诊所等社会中医机构,充实社区康养体系,还可以吸收中医技术产业化的相关厂家与社区康养机构联合,以解决设施不配套等问题。: W$ f  h# I: \8 K
另外,为了解决中医药服务人员不足的问题,建议相关部门在实施“中医师承和确有专长考核”政策的时候,把考场设在社区,在实践中检验“确有专长”;把疗效写在社区服务现场,而不是单纯强调“过程正确”。通过“开放中医自学成才考试”和做实“确有专长”工作,让中医药人员有机会脱颖而出,才能真正提高社区医养结合的能力和质量。
8 r5 ?( H5 D6 V  `/ a笔者认为,除了在上述“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发力,中医药服务基层社区能力的提升,还需要积极推动中医药服务模式创新和提供多元化的中医药健康服务。. Z1 Q! [6 M6 Z# Q; T4 T6 q
首先,相关部门有待出台具体政策细则,支持中医人员参与居家社区医养结合服务,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养老机构结合起来,尤其是为特困人员提供养老服务设施的敬老院,要根据实际需要加强建设,注重相关专业管理、服务人员队伍建设,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
, G, X; @/ q! M/ E5 L其次,随着现代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智能手机和自媒体平台越来越多地融入人们的生活。因此,充分借力互联网的优势,通过“互联网+医疗健康”“互联网+护理服务”“互联网+养老服务”等健康服务模式,开展智慧健康养老服务,这也可以成为中医药“个性化医疗”的用武之地。* S5 ?. i! b$ G' q4 A! _, M
再次,中医药的科普宣传也不容忽视。比如,医养保健知识的推广,可依托医联体上级医院建立远程医疗服务系统,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相结合,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工作之中,增加中医药服务的内容,利用大数据建立老年人电子健康档案,让中医药服务更贴近大众。
( G* j8 m7 W- v! v+ o8 W2 m* a总之,中医药在基层社区的服务能力建设是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只有强基层、护基层,才能让中医药真正扎根基层,助力健康中国建设。(作者为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原副院长、河北中医学院扁鹊文化研究院院长)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22-6-15 18:50:34 | 阅读全部
曹东义 发表于 2022-6-15 18:48) ]6 Q" s( M! l, e# e" v
曾编辑修改后“定稿”1 V( B7 b* i, F
【中医大家谈】
2 T1 O: Q9 ~; J% y8 E8 J
过了一个多月,没见到发表的信息,曹东义问了曾编辑。
# B# g9 @: h, f2 Q( u8 X; @他又修改了一稿,并且说:
. J. P1 a" V6 @* z! k/ K0 b2 _" o曹教授,蓝色部分是我刚才改的,红色部分是之前改的,您再审阅。
3 Y* i" E; C# S' T5 X感觉标题还不是很满意,您可有更好方案。
  {+ z* k: W! m6 ?3 m1 h# k蓝色部分结合了最新的政策。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12下一页
相关推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4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石高新字第18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5272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