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章朱经验,弘扬学派精神 作者:张碧金女士 编者按:这篇文章的作者是章朱学派的顾问,原湖南科技出版社副社长张碧金编审,现在是《国医大师朱良春全集》的责任编辑。他在2022年11月6日“第三届章朱学派”会议上这篇致辞值得我们好好学习,特别是最后一段,语重心长! 0 ~' V( ^ I: o
$ L0 {; t3 Z; G& E4 ]
尊敬的各位领导、嘉宾和各位认识的不认识的老师们好! 首先感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继续教育委员会等主办方和广东省中医院等承办方的大力支持!今天,我们乘着20大的喜庆隆重召开了 ”朱良春国医大师学术经验传承研修班暨第三届章朱学派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研讨会 ”,我想,会议对章朱学派的传承,对中医学派工作的繁荣发展都是一个重要的支持和促进,谨此致以衷心的、热烈的祝贺! 水有源,树有根。 早在20世纪30年代章次公先生高瞻远瞩顺应时代而倡导 “发皇古义,融会新知” 的中医发展方向。 尤以朱良春先生1937年11月赴上海中国医学院跟师章次公具有历史性的意义,它既是朱良春先生中医之路正式 “登堂入室” 的标志,也是章朱学派萌芽的端始。一年来,师徒配合默契,至1938年底毕业。离别之时,老师依依不舍地嘱咐徒儿牢记 “发皇古义,融会新知” 校训,同时赠送 “儿女性情,英雄肝胆,神仙手眼,菩萨心肠” 印章一枚。一日为师终生为父。80年来良春大师以他的坚守坚持精神,尊师重道精神,务实创新精神,奉献感恩精神从未间断地传承、创新、发展次公先生的时代嘱托。他实实在在地用一辈子感恩老师一年所给予的谆谆教诲;不论山高路长,世情变化,他也从未忘记老师的无私传授。在次公先生受到不公正对待被隔离而孤独落寞时,他千里迢迢从南通跑到北京去看望去安慰,温暖老师的心。为纪念老师逝世20周年,为弘扬老师的学术经验,上世纪70年代他组织弟子门徒共同整理出版章师超然胆艺、智圆行方的《章次公医案》,使学生在实践中经受锻炼。曾参与编 ”按 ”的朱步先在整理过程中极为震撼,认为(章次公)如此高水平的医案,前不见古人,后尚未见来者,确属别开生面。朱老另一高徒何绍奇也有同感,表示 “学到了终生受益的东西” 。该医案的出版为中医学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也首次将章次公先生的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向全国传播,并被《辞海》医药分册收入,成就了一代经典,其意义非同一般。以后朱老在百忙中一而再再而三地组织老师的亲属和学生门人撰写、修订《章次公医术经验集》,以纪念次公先生逝世40周年和百岁诞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原副局长诸国本有感而说:“本书不是一般的纪念文集,它是一部近代的中医史。” 其价值可见一斑。据此,章次公医案和经验集亦顺理成章地成为“流派”的开山之作。一次又一次的怀念、宣传老师的治学理念和学术经验,为后学提供典范和规范,使次公先生超前且不可多得的高超的临证术验得以流传普及。因为次公先生1959年的过早逝世,除了老一辈学人了解章大师,中青年后辈甚至学界均知之甚少。是朱良春一次又一次的怀念、宣传,让次公先生学验成就的影响力不断得以扩大。更重要的是,朱良春在传承、宣传、发展老师的学术经验中,一直高扬次公先生 “发皇古义,融会新知” 八个大字的中医革新旗帜,团结广大有志于中医事业发展的徒子徒孙们,使章朱学派一步步从创立而成长直至走向成熟。因此,在业界留下了 “为徒当如朱良春” 的美誉。有人说,没有朱良春的坚守和坚持,没有朱良春的继承和弘扬,章朱学派也就无从谈起了。因此,章次公和朱良春无疑都是章朱学派的宗师。 各位老师们比我更清楚,在中医药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自古以来七大医学流派自是医学界的北斗明星,再加上不断兴起的现代新学派,可谓是群星璀璨,中医药学也在各流派代有传薪发挥、相互争鸣交流之中不断繁荣发展。其中名声比较大的如吴中医派、孟河医派、新安医派、海派中医等,都是现当代流派中的佼佼者。早年中国中医界曾流传一句话 “吴中名医甲天下,孟河名医冠吴中” ,足见孟河中医在国内的声誉。很巧的是,章朱学派两位宗师章次公先生和朱良春先生都分别从孟河医派走来,其起点可谓是源远流长,根深叶茂。后来师徒在上海相见结缘,期间又汲取了海派中医的精华,从此开始了长达近百年的章朱学派创立、成长、创新和传承的漫漫历程。诸局在《论章朱学派》一文回忆了国医大师陆广莘2000年写的《章次公先生小传》中说,章次公先生 “善用虫类药以治久病入络,奏通络追拔之功,其传人姜春华、朱良春师兄更有发挥。” 陆广莘是朱老的好友,也是章次公的门人。诸局指出:” 这个评论掀开了章朱学派帘幕的一角。” 2014年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原所长孟庆云教授经过长期的文献整理、研究深思熟虑后在《中医杂志》刊文《皇古融新,卓然自立》,审慎地依据学派的三项条件—— 一是有引领学术方向的宗师,二是有学派观点的传世之作,三是有一大批有水平的学术弟子而首次提出 “章朱学派” 的命名及其形成的全过程,并对朱良春在创立、传承和发展章朱学派所做的工作做了全面深入同时让人信服的介绍。2016年中国中医研究院医史文献研究所原所长国医大师余瀛鳌教授撰文《远去的背影》深情地回忆 “作为古今不断产生的学术流派,朱良春继其老师章次公先生倡导的卓见——发皇古义,融会新知,力求弘扬、发展,实际上已逐步形成现时代的 ‘章朱学派’ 。” 余大师又盛赞道:“这八个大字对中医界而言,它是岐黄医学治未病、已病中属于原创思维的亮点,它一定能为国际整体保健及医疗不断地做出新的贡献!”孟河医派第四代传人、国医大师、南京中医药大学邹燕勤教授曾经点赞: “章朱学派,源于孟河,传创发展,医之典范。”等等。领导和专家的共识说明章朱学派不是自封的,而是在中医药学学术发展的争鸣、交流中逐步成长自然产生的,也是当今比较成熟且成就突出的新的现代中医流派,孟庆云教授称其为 “承传继荣而卓然自立的学派重镇” 。 没有传承,就没有流派。宗师次公先生 “发皇古义,融会新知” 的中医革新方向,建树起章朱学派的标杆。 朱良春教授的高徒朱步先对章朱学派有着更深层次的理解,他精辟地解读道:“这一学派从理论到实践建立起前无古人的体系,推动中医由传统向现代演进,为 患者增福祉,为后学示门径,影响了医坛和一代代学人。” 这八个大字也指导了朱良春毕生的治学和诊疗。在传承中,朱良春提出的 “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与章次公倡导的 “双重诊断,一重治疗” 一脉相承,是中医基本原则辨证论治规范的一大发展。步先老师指出“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为 “发皇古义,融会新知” 提供了可以力行的法则,为传统中医诊疗模式注入了新的内容,为疗效的判断提出了客观的指标,进而发展了中医治疗学。在临床上,次公先师擅长使用虫类药,朱师继承并有所发挥,他系统整理、总结的专著深受欢迎。他创用的益肾蠲痹丸治疗顽痹常能力挽沉疴,高徒全国名医史载祥教授见证并揭露出一个秘密:“早年治疗心痹朱老常用水蛭、全蝎、蜈蚣、蚕蛻、地鳖虫等虫类药疗效十分明显,十年后,以此五味虫类药为主组成的 “通心络” 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荣获新中国成立以来中成药主打取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实为朱老虫类药研究心典之肯定,亦为后学者之示范。联想次公宗师医治林伯渠术后呃逆的神奇,以全真一气汤医治肠伤寒并发出血,以大青龙汤重用麻黄医治大叶性肺炎致心力衰竭等;宗师朱良春救支气管扩张大出血的果敢、诊重症肉芽肿伴皮肤溃疡的妙幻、 挽恶性淋巴瘤晚期重危的胆气,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于肺部)的巧思,等等,都是临床大家出手不凡的典范,也是传承和创新的榜样。尚有不少传奇的承传经验,无法在此一一列举,希望翻开《朱良春全集》,您将可以看到更多的精彩!80年艰辛的承传之路充分说明朱良春大师不仅坚守全面继承,而且坚持不断创新,才使章朱学派源远流长地向前奔涌! 我已老骥伏枥,但却时有隐忧,这么好的领头人,这么好的学派成就,我们怎么继续再发展?目前硬件基本配套,工作站建立了不少,近几年我们在精神传承上做了很多繁杂的工作,接下来我们是否应该在经验传承上做得更多更好, 能否悉心地梳理出良春精神传承与创新的历史脉络,找出二位宗师经验中的闪光点,挖掘经验中与众不同的精华,用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实践,重要的是,总结成文,把思想、思路和经验留于后人,毕竟 “书比人长寿”。我想七年来,各位老师积累的学习学派经验的成果,可以自选一些质量上乘者充实全集《薪火传承卷之二》,当是我们在传承道路上对恩师的最好纪念。 江山代有才人出,朱老门下已聚集了一百零八位弟子学生,其中有何绍奇、朱步先、史载祥等老一辈享誉海内外的临床大家及全国名中医,有岐黄学者、长江学者,有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有首都名中医,省名中医,优秀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等等,可谓人才济济。我们衷心地希望弟子门人像朱老那样坚定不移的接过 “皇古融新” 大旗,做出我们新的贡献,在传承的过程中成长并成就自己。像朱老那样始终 以传承作为纪念,以创新作为动力,以发展告慰大师! 恭祝研讨会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 A$ {/ z% {9 j, n- {8 h+ H+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