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同道 / 正文
王庆其:临床经验不能代替"学术思想"
曹东义 发表于:2016-10-4 08:37:06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2418
王庆其:临床经验不能代替"学术思想",中医学术思想应具备这四个特点原创 2016-09-28 王庆其 [url=]中国中医药报[/url]
4 x) J$ e5 w0 Q/ K• 用临床经验代替“学术思想”,用治病的方法代替“学术思想”,用众所周知的观点代表流派的“学术思想”,用先人的经验代替“学术思想”,用政策口号代替“学术思想”,是当前中医学术思想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 t* {6 g7 c# t+ V• 中医学术思想应该具备以下四个特点:一是反映或部分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二是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和抽象性;三是具有创新性;四是能够有效地指导临床实践。
7 W1 l1 d# p0 `4 n) A学术思想是中医学术流派或名老中医经验的结晶。如何研究?这是学术研究中的新课题。然而,究竟什么是学术思想?笔者甚感茫然。于是,着手查阅了有关资料及目前已经出版的许多名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经验集和杂志上刊登的学术经验文章。发现对有关学术思想的理解仁智互见,众说纷纭,在具体表述中千姿百态,极不协调统一,其中也不可否认存在着一些疑惑和问题。 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用临床经验代替“学术思想”。
  O" K; `/ b: y+ o: b0 j( s3 N例如,“重视脾胃学说,处处顾护胃气”;“应用运气学说,指导临床实践”;“重视标本理论,治病必求于本”,“扶正祛邪,法在其中”;“针药并施,用药轻灵活泼”等。这些内容大多属于具体的临床经验,经验与思想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因此,这些经验似难以归入“学术思想”的范畴。 用治病的方法代替“学术思想”。
4 c/ Z( Q! ~9 h% I5 H" \7 t0 t例如,“重视气血理论,注重活血化瘀”;“强调脾肾根本,善调先天后天”“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专病与专方相结合,中医与西医相结合”“通常达变宗仲景,六经辨证治杂病”等。这些内容乃是治疗疾病的原则或方法,显然不是“学术思想”。 用众所周知的观点代表流派的“学术思想”。, ?' _- i; X, t( v" P1 W" k; J1 E0 o
例如,“辨证求因,审因论治”“立方遣药重视药物归经”“力倡中西医结合,强调辨证论治”“诊治疾病,不忘后天之本”“重视经络切诊,注重针刺手法”“注重审证求因,把握标本缓急”等。这些内容作为一个临床医生都很熟悉,不能体现流派或老中医的学术特色。 用先人的经验代替“学术思想”。& g! Y0 w6 @9 H8 U' F4 `. K
“强调女子以肝为先天,重视调肝气血”“尊岐黄理论,循仲景学说”“宗《内经》之说,治痿独取阳明”“治疗热病,养阴保津”“治病求本,协调阴阳”等。这些内容都是前人治病的原则,无法说明老中医的独到建树,如“女子以肝为先天”乃清代医家叶天士的学术思想,不能移用于作为某中医的“思想”。 用政策口号代替“学术思想”。) }# n5 o. f) y8 i8 d) |0 |. n# S# `1 q
例如,“提倡中西医结合,共谋发展”“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与时俱进”“提倡继承创新,开拓临证视野”“发扬传统,创新未来”“宏扬中医特色,继承中有创新”“衷中参西,融汇新知”“重视革新,倡导科学”等。这些内容多见于有关政论文件中的语言,而且众所周知,既不是理论,也不是经验,更不能作为“学术思想”来表述。 上述举例说明,许多整理者对“学术思想”涵义的理解还比较模糊,以致所总结整理的“学术思想”与实际内涵有一定偏差,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术流派及老中医学术经验传承研究的质量和水平,与课题的要求有一定距离。笔者认为,这些现象不能不引起学术界的思考和重视。 什么是中医学术思想 要搞清楚什么是学术思想,必先明白什么是学术?所谓学术,是指具有理论性和科学性的实践经验总结,是知识和实践经验的理论抽象。《辞海》说:学术是“较为专门、有系统的学问”。什么是思想?所谓思想,是人对客观现实的认识,但不是所有的认识都是思想,只有理性的认识,即对事物本质及规律性的认识,才能称得上思想。 那么,何谓学术思想?学术思想就是把从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和知识,提炼成对事物本质及规律性的理性认识。学术思想是学术的灵魂。 中医的学术思想是中医学赖以建立的基本概念、原理、原则等;中医学术思想是人们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总结、提炼、升华成为对人体、生死、疾病、健康、养生、治疗等问题的理性认识和基本观念;具体来说,包括中医学的生死观、疾病观、健康观、养生观、治疗观以及各种中医的学说。 笔者认为,中医学术思想应该具备以下四个特点:第一,反映或部分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第二,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和抽象性;第三,具有创新性;第四,能够有效地指导临床实践。 试举例说明:明代医家张介宾提出了著名的学术思想“阳非有余,阴亦不足”论。早在元代医家朱丹溪曾经提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气有余便是火”的学术思想。张介宾对此不予认同,他根据临床实践的观察和研究发现,在人生命过程中“难得而易失者唯此阳气,既失而难复者亦唯此阳气”。又受《素问·生气通天论》关于阳气重要性的启迪,著有《大宝论》,云:“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指出“阳非有余”,“气不足便是寒”,临床常用参、附温补元气;又根据阴阳互根理论指出“阳不可无阴,非形无以载气”“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著有《真阴论》,提出“阴亦不足”,临床常用熟地、当归填补真阴。据此形成张氏关于阴阳理论独特的学术思想。 观照上述关于学术思想的特点,张介宾的“阳非有余,阴亦不足”论及“中风非风”论,诚属其独特的学术思想,对后世中医学术研究及临床实践发挥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学术思想形成受什么因素影响 首先,受地域文化经济的影响。 自然科学从来离不开人文观念,具有不同自然环境和人文传统的国家和民族,就会有不同的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和认识取向,从而造就出不同类型的科学家,形成不同的科学形态和科学体系。中国文化的发展与黄河长江息息相关,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国传统文化有不同的认知方法,形成了黄河文化和长江文化两大系统(或称流派)。中医学从其本质上讲是中国人的一种生存技术和生存方式。中医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医学实践经验相结合的产物。不同时代的文化造就了不同形态的医学,造就了不同的流派。 从春秋战国到两汉时代,是中医学术发展史上极为重要的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的思潮影响到医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据《汉书·艺文志》记载,两汉时代已形成四大医学流派——医经家、经方家、房中家、神仙家。宋代是我国文化科技获得重要成就的历史时期,火药、指南针、活字印刷技术的成熟应用,是重要标志;融儒、道、佛于一体的理学兴起对金元四大学术流派的形成产生深刻影响。 我国近代的地域性医学流派有:孟河医派、新安医派、永嘉医派、岭南医派、钱塘医派、燕京医派、齐鲁医派、中原医学、川蜀医派、上海地区的“海派中医”等,其形成与地域的经济基础、文化思想有很大关系。 例如,“海派文化”缔造了“海派中医”。1840年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用坚船利炮逼迫清政府打开了国门,上海成为开放的通商口岸,西方科学(包括西方医学)进入中国。上海中医在其影响下逐渐形成了中西医学汇通的学术倾向。近代上海是远东第一经济中心,经济的繁荣为各中医名家办学校、办医院诊所、办药厂药店提供了各种金融手段,也吸引了海内外中医人才来到上海这个冒险家的乐园。当时“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及新文化运动等对“海派中医”的形成产生了很大影响,形成了“海派中医”“开放、兼容、吸纳、创新”的特点。裘沛然先生说:“海派”是无派之派,即海纳百川,包罗万象,各派均归于海,精英高才,聚集上海,汇集成大派,学术海量,不拘一格,吸收众长。 其次,是长期临床经验的积累 学术思想的形成离不开实践经验的积累。什么是经验?经验是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尚未升华为理论的比较初级的认识,理论则是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更高级的认识成果。经验是人们在实践过程中通过感官直接得来的知识和技能,是一切认识的起点。它只有上升为理性的认识,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更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科学家罗蒙诺索夫说:“经验的研究是科学家的手,理论的观点是科学家的眼睛。” 理论来源于实践,中医学理论是临床实践经验的升华与结晶,理论一旦形成就成为临床实践的准绳。反之,理论不发展,就意味着临床就难有可能突破。按此道理,中医临床的发展应该回归、创造出新的理论。“中医的出路在临床,中医的发展在疗效”,这已经成为中医界的共识。长期以来中医学界十分重视临床研究,也积累了许多经验,现在的关键是应该得这些宝贵的经验提炼升华成理性的东西,以丰富中医学理论,以冀中医学理论有所发展和突破。遗憾的是,当前中医界似乎并没有完全意识到这一点。 当前转化医学是学界的热点,所谓转化医学,又称转换医学,是将基础研究的成果转化成为实际患者提供的真正治疗手段,强调的是从实验室到病床旁的联接,这通常被称为“从实验台到病床旁”。转化医学的模式:从临床中发现问题,基础研究(实验),应用于临床(病床);中医流派传承的模式:临床实践经验,学术思想(创新理论),指导临床实践。两者比较,有异曲同工之妙,可以借鉴。 学术思想怎样总结提炼 人类认知世界有两种基本方法:主要发源于古希腊的西方科学偏重于分析还原,着意形质实体。西方科学形成的模式可以概括为:形式逻辑+实证主义。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国古代科学偏重于综合整体,着意功能现象。中国古代科学形成的模式可以概括为:实践经验+直觉领悟。 学术思想的总结提炼主要基于以下两端:一是对现象和经验的长期观察和分析、归纳,还需要有科学的洞察力和判断力。达尔文说:“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从中发现规律,作出结论。”中医学说思想的总结提炼,首先应该深入掌握导师的临床经验,在大量的临床实践案例中发现规律(病理生理规律、防治疾病规律)。临床经验总结的切入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第一,从导师擅长治疗的优势病种着手总结其辨证论治的规律;第二,从独具心验的诊法着手;第三,从独具特色的治法着手;第四,从导师用方经验着手;第五,从导师用药特点着手;第六,从总结大量医论医案着手;第七,将临床医师个人的临床实践和经验与客观的科学研究证据结合起来。 在分析临床资料时,“大数据”的方法或可得到启迪。所谓大数据,又称巨量资料,指的是所涉及的数据资料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通过人脑甚至主流软件工具,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撷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帮助企业经营决策更积极目的的资讯。大数据的特点是,数据量大、数据种类多、要求实时性强、数据所蕴藏的价值大。在各行各业均存在大数据,但是众多的信息和咨询是纷繁复杂的,我们需要搜索、处理、分析、归纳、总结其深层次的规律。 中医临床经验的总结可以通过对大量、动态、能持续的数据,通过运用新系统、新工具、新模型的挖掘,从而获得具有洞察力和新价值的东西,可能有助于发现规律性的东西。 总之,科学是理性的事业,学术思想是经验和睿智的结晶,学术思想的形成和提炼要经过长期的实践积累和科学的思维方式、良好的悟性,学术思想的提出是从实践到理论的创新。中医学术的发展应该倡导临床回归理论、创新理论。 一个长期致力于临床实践的医者,虽然总会有一些经验、体会和某些独到的认识,但不是所有的认识都是思想,只有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才能称得上思想。对这些宝贵的经验、体会和独到的认识,如果尚不能上升为“学术思想”的高度,我们不妨用“学术见解”“学术观点”“基本认识”等语言加以概括表述,似乎更加贴切,比较符合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不知君以为然否?6 m: R( }* G. I& a# @
作者:王庆其 上海中医药大学

新媒体编辑:朱蕗鋆


0 g+ L- u$ |3 b; m* ^
推荐 | 点击阅读

& R! U6 @4 o% x8 J- }内容合作:010-84249009转6305  
                   或 加微信 251693518
商务合作:18500879979

+ x" i5 p: h6 ]2 r" d' M7 X% a
: \+ `7 x* N- m: c2 C: r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相关推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4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石高新字第18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5272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