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曹东义 于 2023-3-8 20:23 编辑
' y# k6 |$ s3 J ~- d6 _' ^* y# ?4 g) C3 G
编者按:. s# S8 D" d$ c2 c
10 年前,陈志欣先生参加了北京中医药大学钱超尘教授组织“《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传承集”的编辑工作,与师兄们合著《经法述义》,独自出版《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临证医案指南》,《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张大昌遗著》两部书,今年又有新作问世,可见他对《辅行诀》的研究非常用心,成就卓然。
2 o0 X' {# Q$ A
2 s+ N" T% \9 e- U" c9 ]- \: m1 Z, I! h. D; p* [
作者简介: 陈志欣,字向荣,1952年生于河北省广宗县邱家庄村人,汉族。其曾祖父是一位地方名医,作者深受其曾祖父影响,自幼便喜爱医学。高中毕业后,在本村卫生室任赤脚医生。1977年在县卫生学校学习,并拜在威县张大昌先生门下研习医学经典。随师于邢台医学经训班学习;组织筹办邢台经方研究会;参加了《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申遗工作;参加了中国中医药大学钱超尘教授组织的(《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传承集)一书的编辑工作;与师兄们合著《经法述义》;独自出版《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临证医案指南》、《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张大昌遗著》两部书,《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解读》已付梓。先后受聘于广宗县二院和广宗镇医院,任医士、医师职务,临床擅长诊治疑难杂症。从事医务至今已40余年,平日诊务甚为繁忙,擅长中医内外科结合,治疗疑难杂症,将中医外科药内服治大病。爱好书法,草书尤佳。 曹序9 g5 v! R0 X" d: Y9 H
河北省广宗县陈志欣先生又一部新书即将问世,他是张大昌先生重要的衣钵传人,机缘巧合,我与他有了联系。此前,我与衣之镖先生联系比较多,学习过他的有关著作,有的时候也借他的书,抒发一些感想。 因为我 1985 年开始在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读硕士,所以我很早就对《辅行诀》有所了解,但是真正与张大昌先生的传人接触,是从山西省中医研究院赵怀舟先生那里开始的。他赠送给我的《传承集》,是他们合作出版的重要成果。屈指算来,只有十几年的时间。这十几年,他们大量的研究性著作不断出版,是中医界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不但有利于河北省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而且对于全国研究经方源流、体系、妙用,也是成就巨大的事情。这就如同甲骨文的发现,对于中华文明的意义那样,《辅行诀》是中医界名副其实的“中医《红楼梦》”。 下面,我就有关问题,谈一下自己的浅识,以便就教于钱超尘先生、赵怀舟教授等全国同道。 关于《辅行诀》的书名,早期我了解的名字是《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但是,衣之镖等张大昌先生的传人著作,大多写为《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二者看似差不多,却有不同意义。 用五脏六腑分类疾病,是《汉书·艺文志》“经方家”著作的特点,也是《内经》论述疾病诊治很鲜明的特征。从《辅行诀》的内容来看,主要说五脏病证, 很少提六腑如何,但是,它不能脱离那个时代的著作体例,就好像《辅行诀》用青龙白虎、朱雀玄武、阴旦阳旦治疗的是“天性热病”,从来不说治疗“伤寒” 那样,这是一个古老的传统。 因为《辅行诀》所引用的《汤液经》,在它成书的年代,还没有“伤寒”这个病名,《内经》有热病、热论、评热论、刺热论,没有一篇“伤寒论”。伤寒作为病名,是《难经》和张仲景之后才形成的疾病名称。这个特点,张大昌先生未必了解,因为他不是研究疾病历史的学者。 临床学家和医史文献学家,他们对待古代文献的态度是不一样的。 王雪苔先生 1975 年、1976 年两次拜访张大昌先生,他与张先生对于《辅行诀》的态度是不一样的。因此,2008 年 3 月王雪苔先生 83 岁出版《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校注考证》的时候,他仍然用“脏腑”并称做书名,而不是用“五脏” 做书名。这种坚持,就是医史文献专家“存真复原”的态度。当然,王雪苔先生坚持这样做,是很有原则性的。 那么,张大昌先生及其弟子不用“脏腑”,用“五脏”也不是故意标新立异、固执己见,而是临床学家“学以致用”,求真务实精神的体现。 临床学家可以根据实用性,决定对古籍的取舍和修补,先秦很多著作和《内经》的传承是这样,张仲景《伤寒论》的错简派更是这样。很多临床学家根据自己认定的“仲景心法”,在主张王叔和弄错了《伤寒论》的同时,提出了自己对张仲景原作的整复想法,或者推出了自己满意的整理作品。对此得失成败,学术界褒贬不一。 毫无疑问,在目前经方传承只说“妙用”,不懂经方源流、体系的情况下, 《辅行诀》研究性著作的大量问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原来对于陈志欣先生了解不多,后来才知道他与我一样,都是毛主席活着时候的赤脚医生,也都读过院校编写的教材。当然,他拜师早,是张大昌先生的得意门生。我有研究生时期的导师余瀛鳌先生,也有主任医师之后的师父邓铁涛先生、朱良春先生。学校教育与师传是不同的成才途径,二者可以相得益彰,更容易深入有关研究领域,所谓站在巨人的肩头容易成功就是这个道理。 但是,面对陈志欣先生日诊百人,长期深入民间的丰富阅历,可知他学验俱丰,令人敬仰。 他 10 年前,参加了北京中医药大学钱超尘教授组织“《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传承集”的编辑工作,与师兄们合著《经法述义》,独自出版《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临证医案指南》,《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张大昌遗著》两部书,今年又有新作问世,可见他对《辅行诀》的研究非常用心,成就卓然。 他这本书,旁征博引,在原文不足一万字的基础上,形成了七倍于原文的注解,足见其功力非凡,成就之大。恰如他自己所说《辅行诀》:“该书初学似简, 细读则韵味悠长。”这样的研究与探索,“对学习《汤液经》提出了新的观点”。 我和广大同道一起,祝愿这部大作,行稳致远,为中医复兴,增添力量。 # e7 P* U( n7 H" o" z
; ?+ t' \5 U) E8 l# w% K: P
\+ p+ ? e( I% i. U0 `& M
2021 年 2 月 11 日曹东义序于牛年春节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求石得玉书屋 ) [7 A) _" x' V5 E. V
* {/ D& R j9 E H7 x9 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