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流秀老师历年所刊报刊与典册, r- A7 A0 M" x% S m
: G; w$ N% f$ a; Y: u【主要论文】: y+ G9 q2 P9 t. W
01、2002年《从医有感》发表于《光明中医》(北京)2002年第6期。
6 V; B- \! G2 K% ^* ^- j02、2004年《新中医还正祛邪论》入编英国斯尔福德大学、全欧洲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国中医研究院科技合作中心等联合编辑、欧洲自然科学院2004年6月出版《The Classics of International Medical Congress Prizewinning Dissertations》(《国际医学会议获奖论文经典》)。5 ~8 v/ W' S0 B9 x/ t
03、2004年《一个岐黄医人的“公车上书” 》入编德国医学会、联合国世界自然医学基金会、中国医学专家国际学术会议交流办公室等联合编辑、欧洲自然科学院2004年8月出版《The Classical Academic Symposium of the International Medical Experts》(《国际医学会议获奖论文经典》)。! c, p H, J/ f5 F; W& M) t
04、2004年《新中医人天相应观》入编北京星网联亿科学技术研究院、中国中医研究院科技合作中心等联合编辑、德国波恩英格哈特出版社2004年10月出版《International Communion Memoir of Modern and Traditional Medicine》(《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国际学术交流论文经典》)。
, e9 s8 F. z, }7 a05、2004年《中医拯人不死》发表于《大中华·世界医药》(香港)2004年第6期。% V/ f) x; k5 A* P* N
06、2004年《还正祛邪论内涵浅识》发表于《中医药学刊》(辽宁)2004年第12期。
( i% L, E5 U8 ]) _: | x* [/ M07、2005年《纵舌治案》发表于《中医杂志》(北京)2005年增刊。0 e2 L0 h7 ^2 H
08、2005年《新中医疾病要件论》入编中国中医药报社2005年11月编《第二届中国中医药发展大会会刊》。
/ c0 {+ R: J3 ~09、2005年《新中医疾病要件论》入编中华中医药学会2005年11月主编《中医药学术发展大会论文集》。$ l- v; U* F& x3 S6 Z% m- A
10、2005年《中医与真善美》发表于《亚太传统医药》(湖北)2005年第4期。
7 D6 E2 d5 L, M ?3 B2 W4 N11、2006年《管窥中医大学教育》发表于《亚太传统医药》(湖北)2006年第1期。
0 o, i( }8 [- |% H# _12、2006年《中医排邪四法》发表于《亚太传统医药》(湖北)2006年第2期。
( _3 H+ H& N( `& D0 u1 E+ p7 b13、2006年《读书与临床》发表于《亚太传统医药》(湖北)2006年第4期。
$ d; U# O0 b6 ~0 I# o/ s3 Y14、2006年《肺痈典型治案》发表于《亚太传统医药》(湖北)2006年第12期。
- q) C7 o& S0 H# K( f15、2006年《中医的特点》发表于《中华临床医药杂志》(香港)2006年总第95期。
1 y: C$ Z" p1 v" |2 h- {8 Y( ]16、2007年《中医院校课程设置建言》发表于《南方医学教育》(广东)2007年第2期。) C$ X) p, I2 C& p, g
17、2007年《中医疾病溯源》发表于《亚太传统医药》(湖北)2007年第8期。
2 K$ L/ w) l6 h- x18、2007年《对中医从反思而来的研究》发表于《中华中医药学刊》(辽宁)2007年第8期。! h1 u' C! S8 {4 U' d* F& `
19、2007年《人通障碍对癌患的致命影响》入编中华中医药学会2007年9月编《2007国际中医药肿瘤大会论文集》。) ?+ s3 C: h" t1 V2 t
20、2007年《关于反中医逆流的思考》入编重庆医药商会、重庆市中医药学会2007年10月编《全国传承创新中医药高层论坛论文集》,获论文三等奖奖金。) O8 D! J7 f: ]* R
21、2007年《阳气·甲印·未病》入编广西中医学院经典中医临床研究所、世华经典中医基金会2007年12月编《第三届泛中医论坛·思考中医2007—中医“治未病”暨首届“扶阳论坛”论文集》。& p6 P/ b; n3 i0 }, D- l$ G7 f: F
22、2007年《中医院为何难以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医院》发表于《实用中医药杂志》(重庆)2007年第12期。
% g) |* k3 T, u4 V: a; A23、2007年《关于新中医理论及其体系的探索》发表于《亚太传统医药》(湖北)2007年第12期,为该期封面提示重点论文。
6 x; C- O4 I: J1 ^24、2009年《黄治品望舌下络脉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经验》发表于《世界中医药》(北京)2009年第1期。
3 m' n1 \6 {* t J* v/ ^) c+ S25、2009年《方剂的析方与组方新模式》入编世界中联中医特色诊疗专业委员会2009年9月编《第二届中医特色诊疗国际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1 T; i( `! D8 E& _, h. v26、2009年《经区三态概说——<伤寒论>三阴三阳实质全新研究》发表于《中国中医药报》(北京)2009年11月30日“学术与临床”版头条。2 _, F7 i/ o) L
27、2009年《方剂析方与组方的新模式》发表于《中国中医药报》(北京)2009年12月3日“学术与临床”版头条。
, n4 W% Q; h6 W& |5 g28、2010年《方剂的析方与组方新模式》发表于《亚太传统医药》(湖北)2010年第1期。& e3 C" G* M. J# B, U0 S. b
29、2010年《黄治品老中医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方药》发表于《中医临床研究》(北京)2010年第1期。
* p6 L8 L3 s. S4 p e30、2010年《培养纯中医 走向全世界》发表于《中国中医药报》(北京)2010年7月26日“科教”版。
9 b4 Z2 ^' C+ D S3 k31、2010年《医话2则》发表于《世界中医药》(北京)2010年第6期。
# G, Y3 \' u9 J$ {% O# Y32、2011年《中医如何走向世界》入编重庆市中医药学会2011年5月编《重庆市中医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 z! D, M$ G6 B/ S33、2011年《中医概念定义的正本清源》入编中华医药论文专家委员会2011年6月出版《中华名医系列——名医之窗》。: p/ g( R7 H2 B" C
34、2011年《正邪矛盾标本与中医疾病诊疗》入编中华医学创新发展促进、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2011年7月编《中国优秀医学专家临症治验与实用验方成果荟萃》。( | _7 q: n0 ~* e7 s/ h
35、2011年《“中医”概念定义的正本清源》发表于《归零》(北京)2011年第13期。% t3 _# S, i5 i
36、2011年《中医有三大基本观念》发表于《当代健康报》(山东)2011年9月1日“中华医药”版。
* T- ^# D# g, @, E37、2011年《中医研究的核心是生命元素》发表于《当代健康报》(山东)2011年9月5日“中华医药”版。
3 L/ U" h }$ U+ f* x38、2012年《新中医还正祛邪论》入编中华医药论文专家委员会2012年5月出版《中华名医系列——当代名医临证精华》。
0 _% K% _0 l \/ j# f/ }8 E) I5 i39、2014年《中医的不易、变易与简易》发表于《南方医学教育》(广东)2014年第1期。5 c* @1 q7 \# P$ I2 _
40、2015年《三通、内压与健康》发表于《生命与健康(医养资讯)》(北京)2015年第1期。/ l6 p$ z5 `% K5 ?
41、2020年《北京今养中医诊所张流秀医案》入编中医古籍出版社《国医年鉴(2020卷)》。
0 M1 @' H+ E. u+ ?4 m- @+ L3 p* W" |- f* A0 \; `& C9 `" I7 W
【主要撰著】# \! E2 x) J$ k/ q
01、主编《祖国医学拯人不死》秀山县民间中医联合会1999
$ ^: K9 n: ]6 M/ s; R9 p0 J, S02、著述《中医魂兮归来》渝东南掌纹研究中心2005
$ [% V. ^! n4 r) m4 v* q03、著述《山野笔记——中医之路》北京科学与艺术电子出版社2007
+ q7 E/ i6 |$ a7 g9 {5 D& T/ c04、著述《中医反思与研究》渝东南问病医馆2009
) }: @6 l) Y" z- A05、主编《民间中医论文精选(2011)》中医古籍出版社2011
9 b6 e! Y! h- V- h/ Z2 D06、著述《涉医信扎选辑》华夏中青问病医馆2011
& [: q) b( ^9 n G* J; E$ `07、著述《医古文》北京光明中医远程教育(光盘)2013+ ]( L) ?* l1 r
08、著述《三通医学与健康》北京医养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7
0 z- _% x! |$ {3 y' f1 |1 ^+ y2 q09、编著《知医与健康》北京今养中医诊所2019
, X$ q* s& }! v$ G* m: Y) Z
1 H% t- C3 `5 }【相关报刊】
H7 l a8 y& e01、《中国中医药报》(北京)2006年11月01日第2627期。% _2 |6 E+ |# F6 [0 ^ |
02、《渝东南文学》(重庆秀山),2007年夏季卷(诗歌:高山流水)。
7 B: m, {) N& J/ g% q3 n3 b03、《河南中医》(河南),2007年第27卷第01期(钱超尘、温长路:《对张子和及其《儒门事亲》的考辨》)。
, `" F h, c' G04、《实用中医药杂志》(重庆),2008年第6期(罗荣汉:《杏林唱响的“救亡”进行曲——〈山野笔记——中医之路〉序》)。+ J7 t0 w- h/ b7 q
05、《实用中医药杂志》(重庆)2008年第8期(黄治品 张流秀(整理):《试述舌下络脉变化在心脑血管疾病诊治中的意义》)。( O# g4 C) `5 c2 J- U
06、《亚太传统医药》(湖北)2009年第11期(尹士贵 张流秀(指导):《人体环形经络循行系统》)。
c7 n9 b, _& ?- w8 A" I6 B! T07、《中国中医药杂志》(香港),2009年第11期(吴玉荷:《张流秀及其新中医——〈中医反思与研究〉序》)。) U1 i' {9 e& Z% p
08、《中医临床研究》(北京),2010年第1期(吴玉荷:《张流秀及其新中医——〈中医反思与研究〉序》)。% ^: l, N# q9 e) o' y6 r+ h
09、《美中医学》(美国),2010年第5期(吴玉荷:《张流秀及其新中医——〈中医反思与研究〉序》)。, g; U# J7 N$ V) w
10、《陕西中医学院学报》(西安),2010年11月第33卷第6期(张林、吴晓丹、杨勇、白晶、谢鸣:《基于药对和基本方的方剂结构理论教学法》)。9 v$ ^0 |+ K/ g1 H4 F
11、《环球中医药》(北京),2011年3月第4卷第02期(姜良铎、赵吉平、付小芳:《国内针灸基础研究2009~2010年学术论文巡礼》)。' V& j1 H) S$ r8 E+ |9 u
12、《医学信息(中旬刊)》(北京),2011年3月第34卷第03期(丛慧芳、曲瑾、赵锐:《浅谈“月经为排邪的方式”》)。
6 ~! c, Q' ?& Z* E3 J13、《光明中医》(北京),2012年第27卷第01期(温长路:《对张子和及其《儒门事亲》的考辨》)。2 n& @2 x) A o p: z; g5 r: l+ S
14、《中医智慧报》(北京),2012年12月总第001期。
# j( t2 k6 R' u15、《宝丽洁》(德州),2014年11月8日总第109期。, N: Q0 l1 D5 T
16、《楚天都市报》(武汉),2017年7月29日。5 v" d2 h$ y2 o, e, b" e* c% W
17、《中国民间疗法》(北京),2017年12月第25卷第12期(唐景荣:《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手脚麻木案》)。2 H' L# V V7 p" o2 ^7 }% N, t
18、《中医杂志》(北京),2018年6月第59卷第11期(丁宁、杨宇飞、李东:《试论中医治疗中的“排邪反应”》)。
$ ^! `* _5 t( p1 i/ C9 K# O# z19、《宝丽洁》(德州),2021年1月8日总第204期。0 ~0 Y! j$ ~- F1 O1 k# O
20、《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北京),2023年1月第01期(王雪可、李天星、李玲孺:《基于“体-病-证”的组方模式解析气虚体质相关方剂》)。
9 z \4 H8 t( V- t* _# o* Z8 t【相关典册】, p% P+ F, x {: q2 |% j0 ]
01、《纪念中医泰斗吕炳奎逝世一周年座谈会暨全国名老中医与特效医药工作者年会论文摘要汇编》(第28页),中国特效医术编辑部2004年12月主编。& W, o* @1 _8 @0 R5 ~* ^$ p8 R' @
02、《中国特色专科名医辞典(第二辑)》(第3页),南京聚杰医药科技中心学术部、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医学编辑部2004年11月汇编。
/ e: G) G- [1 N9 `03、《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九届中医医史文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萃》(温长路:《对张子和及其《儒门事亲》的考辨》),2006。% J$ Y4 x t5 l1 |
04、《中华医药卫生》(香港)2007年第1期(第74页,第92页)。
/ P! f( f9 v- Q2 U9 f2 n: E/ `05、《第五届中医药发展论坛会刊》(人物篇第5页)中华国际医学交流基金会、中国民族卫生协会主办,中医药发展论坛组委会2010年8月编辑。
. z" N5 B( q. R% \& x7 U7 a06、《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中华卷)》第三卷下(第1189页),中国国际交流出版社、世界科技出版社2006年1月版。* C( B" x6 C$ F+ ?( U# W
07、《中国特色医疗大典(珍藏版)》(第235页),中国药文化研究会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年2月版。
, Y# d" d. ?' L1 s/ K- ?" B+ C1 d08、《中国知名专家学者辞典》第二卷(第877页),中国国际专家学者联谊会编辑,中国百科文库出版社2006年12月版。
/ D/ k% c8 j3 @09、《中国中医名人榜》(第478页),吴大真主编,中医古籍出版社2009年12月版。% ^# l8 Y! t2 m
10、《我说中医》(第257页),温长路著,学苑出版社2011年3月版。9 v# v8 [" W1 l6 ~! I! C
11、《天下无癌论——癌症、白血病治疗的理论与实践》(第128页),潘德孚著 2014年
4 Q8 Z/ h6 h5 M6 g" A12、《宝山年鉴(2018)》(第62页),上海市宝山区史志编纂委员会编,上海辞书出版社2018年12月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