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两汉简帛医方研究》
' d1 e8 X6 B) y/ A; _
作者简介:熊益亮,男,熊益亮,中医学博士,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中医文化教研室主任、副教授,中医文化学硕士生导师,中医药文化产业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访问学者,北京大学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院(抚州)兼职研究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国际健康智库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文化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哲学史学会中医哲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药文化教学,主讲《中国传统文化导论》《道德经导读》《中医药文化与旅游》。主要从事简帛医学、中医古籍文献、中医药文化产业等研究,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专项、国家出版基金、国家“十四五”出版规划项目、北京市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项、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北京中医药大学等各类课题10余项。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校注中医古籍4部,编著《先秦两汉简帛医方研究》《听历史讲中医》(合著)。
目录
第一章 先秦两汉简帛医方研究概论
第一节 从先秦两汉简帛医学文献谈“文化自信”
1.先秦两汉简帛医学文献是中华文明的历史见证
2.先秦两汉简帛医学文献展现中国原创力量
3.先秦两汉简帛医学文献守卫中华民族健康
第二节 先秦两汉简帛医学文献研究进展
1.先秦两汉简帛医学文献的发掘与保护情况
2.先秦两汉简帛医学文献研究现状
3.先秦两汉简帛医学文献校释研究概览
4.先秦两汉简帛医学文献科研项目情况
5.先秦两汉简帛医学文献的问题与展望
第三节 论先汉简帛医学体系的构建
1.提出“简帛医学”的概念
2.建构简帛医学的“理法方药”体系
3.加强简帛医学流派体系建设与研究
第四节 先秦两汉简帛医方研究概述
1.简帛医方概述
2.简帛医方研究综述
3.简帛医方研究展望
第二章 先秦两汉简帛医方集成
第一节 内科医方集成
1.治肩背疾方(清华大学藏战国简《病方》)
2.治癫疾方二则(《五十二病方》)
3.治□病方二则(《五十二病方》)
4.治癃病方二十四则(《五十二病方》)
5.治溺沦方(《五十二病方》)
6.治膏溺方(《五十二病方》)
7.黑豆牛胆治肠澼粥方(周家台秦简《病方》)
8.治温病不汗方(周家台秦简《病方》)
9.车前子下气方(周家台秦简《病方》)
10.橐莫礜石治哮喘方(周家台秦简《病方》)
11.治瘕病方(周家台秦简《病方》)
12.羊矢乌头治痿方(周家台秦简《病方》)
13.治心胸剧痛方(里耶秦简“医方“)
14.治心腹痛方(里耶秦简“医方”)
15.治烦心方(里耶泰简“医方”)
16.治久咳上气方(武威汉简“医方”)
17.治伤寒逐风方(武威汉简“医方”)
18.治诸癃方(武威汉简“医方”)
19.治瘀方(武威汉简“医方”)
20.麻黄大黄治伤寒方(武威汉简“医方“)
21.治心腹大积方(武威汉简“医方”)
22.治伏梁方(武威汉简“医方”)
23.白羊矢治中寒病方(武威汉简“医方”)
24.治久咳逆气方(武威汉简“医方”)
25.秦艽附子治痹方(武威汉简“医方”)
26.治久泄肠澼方(武威汉简“医方”)
27.公孙君方(武威汉简“医方”)
28.治诸内病方(敦煌汉简“医方”)
29.伤寒四物方(居延汉简“医方”)
30.治热病方(居延汉简“医方”)
31.治寒气方(肩水金关汉简“医方”)
第二节 外科医方集成
1.治诸伤方十六则(《五十二病方》)
2.治伤痉方六则(《五十二病方》)
3.治狂犬咬伤方三则(《五十二病方》)
4.治犬咬伤方三则(《五十二病方》)
5.治蝎子蜇伤方三则(《五十二病方》)
6.治蛭咬伤方二则(《五十二病方》)
7.治毒蛇咬伤方九则(《五十二病方》)
8.治螟病方(《五十二病方》)
9.治阴囊肿大方(《五十二病方》)
10.治肠㿗方十五则(《五十二病方》)
11.治脉痔方(《五十二病方》)
12.治外痔方四则(《五十二病方》)
13.治内痔方八则(《五十二病方》)
14.治肛门瘙痒方二则(《五十二病方》)
15.治痈疽方十三则(《五十二病方》)
16.治烧伤方十六则(《五十二病方》)
17.治小腿灼伤方四则(《五十二病方》)
18.治小腿伤方二则(《五十二病方》)
19.治蛇类咬伤方(《五十二病方》)
20.治痈肿方六则(《五十二病方》)
21.治虫类咬伤方九则(《五十二病方》)
22.治身疕方十二则(《五十二病方》)
23.治□病方三则(《五十二病方》)
24.治蛇咬伤方(《五十二病方》)
25.治阴茎肿大方(《养生方》)
26.使蜮不射伤人方三则(《杂疗方》)
27.治蜮、虺蛇、蜂射伤方五则(《杂疗方》)
28.治鼠痿方(周家台秦简《病方》)
29.治金伤毋痈方(里耶秦简“医方”)
30.治金创止痛方(武威汉简“医方”)
31.治金创肠出方1(武威汉简“医方”)
32.治金创内痉方(武威汉简“医方”)
33.治金创瘀血方(武威汉简“医方”)
34.治金创止痛方(武威汉简“医方”)
35.治金创肠出方2(武威汉简“医方")
36.治溃烂方(武威汉简“医方”)
37.治脓方(武威汉简“医方”)
38.治痂、灸创及马□方(武威汉简“医方”)
39.治卒痈方(武威汉简“医方”)
40.治狗咬伤方(武威汉简“医方”)
41.治烫伤、烧伤方(武威汉简“医方”)
42.治马□方(敦煌汉简“医方”)
43.治摔伤方(敦煌汉简“医方")
44.出矢鍭方(居延汉简“医方”)
第三节 养生医方集成
1.补益方(《养生方》)
2.治孱方二则(《养生方》)
3.麦卵健体方三则(《养生方》)
4.除中益气方十五则(《养生方》)
5.益力方(《养生方》)
6.益寿方三则(《养生方》)
7.益中醪酒方二则(《养生方》)
8.折角方(《养生方》)
9.增强脚力方四则(《养生方》)
10.除中益气方(《杂疗方》)
11.益内利中方(《杂疗方》)
第四节 房中医方集成
1.治老不起方(《养生方》)
2.治不起方(《养生方》)
3.壮阳方四则(《养生方》)
4.男子洗阴壮阳方(《养生方》)
5.益阴方三则(《养生方》)
6.益甘方四则(《养生方》)
7.便近内方三则(《养生方》
8.制药巾方八则(《养生方》)
9.和血益精九(《养生方》)
10.犬脯壮阳方(《养生方》)
11.壮阳益阴方(《杂疗方》)
12.壮阳方四则(《杂疗方》)
13.益阴方五则(《杂疗方》)
14.壮阳酒方(《杂疗方》)
15.安胎方(《胎产书》)
16.产男方七则(《胎产书》)
17.产女方(《胎产书》)
18.求子方(《胎产书》)
19.治男子七疾方(武威汉简“医方”)
20.治男子七伤方(武威汉简“医方”)
第五节 祝由医方集成
1.治外伤出血方(《五十二病方》)
2.治婴儿瘈方(《五十二病方》)
3.治狐臭方(《五十二病方》)
4.治蝎子蜇伤方二则(《五十二病方》)
5.治毒蛇咬伤方三则(《五十二病方》)
6.治疣方六则(《五十二病方》)
7.治癃病方三则(《五十二病方》)
8.治肠㿗方十一则(《五十二病方》)
9.治烧伤方(《五十二病方》)
10.治痈肿方二则(《五十二病方》)
11.治漆病方三则(《五十二病方》)
12.治身疕方(《五十二病方》)
13.治鬾方二则(《五十二病方》)
14.增强脚力方三则(《养生方》)
15.疾行方二则(《养生方》)
16.禹藏埋胞图法(《杂疗方》)
17.瓦甗埋胞法(《杂疗方》)
18.使蜮不射伤人方四则(《杂疗方》)
19.治蜮、虺蛇、蜂射伤方(《杂疗方》)
20.埋胞法五则(《胎产书》)
21.产后保健方二则(《胎产书》)
22.多生子方(《胎产书》)
23.杂禁诸方十则(《杂禁方》)
24.治龋齿方四则(周家台秦简《病方》)
25.治心病方(周家台秦简《病方》)
26.治痈疮方(周家台秦简《病方》)
27.治子女病方(周家台秦简《病方》)
28.治疟方(周家台秦简《病方》)
第六节 五官科医方集成
1.治目疾方(清华大学藏战国简《病方》)
2.治声音嘶哑方(武威汉简“医方”)
3.曾青戎盐敷眼方(式威汉简“医方”)
4.治鼻病方(武威汉简“医方”)
第七节 皮肤科医方集成
1.治狐臭方(《五十二病方》)
2.治夕下方(《五十二病方》)
3.治疣方(《五十二病方》)
4.治白处方三则(《五十二病方》)
5.治痂方二十四则(《五十二病方》)
6.治漆病方(《五十二病方》)
7.治干瘙方八则(《五十二病方》)
8.治马疣方二则(《五十二病方》)
9.去毛方三则(《养生方》)
10.生发方(周家台秦简《病方》)
11.去黑子方二则(周家台秦简《病方》)
第八节 妇科、儿科类医方集成
1.治妇人膏药方二则(武威汉简“医方”)
2.治婴儿索痉方(《五十二病方》)
3.治婴儿病痫方(《五十二病方》)
第九节 其他类医方集成
1.治慹方(清华大学藏战国简《病方》)
2.治鸟喙毒方七则(《五十二病方》)
3.治大带方二则(《五十二病方》)
4.治马痫方(《五十二病方》)
5.治蛊方五则(《五十二病方》)
6.制酒方三则(《养生方》)
7.饮食导引方(《养生方》)
8.治惮病方(周家台秦简《病方》)
9.赤雄鸡冠九(里耶秦简“医方”)
10.治百病膏药方(武威汉简“医方”)
11.治寒气针灸方(武威汉简“医方”)
12.治百病千金膏药方(武威汉简“医方”)
13.治恶病大风方(武威汉简“医方”)
14.治百病膏药方(武威汉简“医方”)
15.治赤設(穀)方(张家界古人堤汉代木牍“医方”)
16.治百病通明九(尚德街古井东汉简牍“医方”)
第三章 先秦两汉简帛内科医方研究
第一节 内科疾病种类
1.肺系病证
2.心系病证
3.脑系病证
4.脾胃系病证
5.肝胆系病证
6.肾系病证
7.气血津液病证
8.肢体经络病证
第二节 药物使用分析
1.药物分类
2.药物炮制
3.服药宜忌
第三节 治疗方法运用
1.汤剂治疗
2.散剂治疗
3.丸剂治疗
4.外治疗法
第四节 简帛医书痹证与痿证专论
1.痹证与痿证概述
2.痹与痿的治疗方法
3.痹与痿的医学内涵
第四章 先秦两汉简帛外科医方研究
第一节 外科疾病种类
1.疮疡类病证
2.体外创伤类病证
3.虫兽咬伤类病证
4.肛肠生殖器类病证
5.烧伤类病证
第二节 药物使用分析
1.药物分类
2.药物炮制
3.用药宜忌
第三节 治疗方法运用
1.手术疗法
2.外敷疗法
3.温熨疗法
4.洗浴疗法
5.药熏疗法
6.艾灸疗法
7.内治疗法
第五章 先类两汉简帛养生医方研究
第一节 简帛养生医方论述
1.养生方剂分类
2.养生药物组成
3.养生方剂特色
第二节 简帛“补益剂〞专论
1.补益剂分类
2.补益剂特色
第三节 简帛养生观念述要
1.健康身体的特征
2.养生观之“寒头暖足”
3.养生观之“却谷食气”
第六章 先秦两汉简帛房中医方研究
第一节 简帛房中医方论述
1.房中医方分类概述
2.房中医方药物使用
3.房中医方治疗方法
第二节 简帛“生育方”专论
1.生育医方概述
2.生育医方分类
3.生育医方特点
第三节 简帛房中观念述要
1.房中术中的两性交合以时
2.房中术中的两性交合以数
3.房中术中的两性交合以法
4.房中生育观之“逐月妊娠”
第七章 先秦两汉简帛祝由医方研究
第一节 简帛祝由医方概述
1.疾病分类
2.药物分类
第二节 祝由方法及其治疗
1.纯咒语疗法
2.咒语+行为疗法
3.咒语+行为+药物疗法
4.纯行为疗法
5.行为+药物疗法
主要参考文献
书序——北京中医药大学张其成教授
“医方”是先秦两汉涉医简帛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汉书·艺文志》将“经方”(医方)与“医经”“房中”“神仙”合为“方技”,为“皆生生之具,王官之一守也”。本书即以先秦两汉简帛医方为研究对象,按其主治功效,以现代医学分科为标准进行分类整理,如内科、外科、妇科、儿科、养生、五官科、皮肤科、房中、祝由等,以便简帛医方的普及和推广,并有助于现代临床研究。
从整体上来看,本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即第一章,从整体上对先秦两汉简帛医方的研究进行概述,包括从“文化自信”的角度阐述简帛医学文献研究的意义,对简帛医学文献与简帛医方研究分别进行了综述,梳理学术研究进展以及研究趋势。同时还提出构建简帛医学体系,具有一定的创见,这一提法是基于对简帛医学文献研究的重要性而提出的。先秦两汉简帛文献中存有较多传世文献所未涉及的内容,必然需要单独论述,同时又与传世或其他家出土文献存有关联,又需要合而论之,因此在越来越多简帛医药文献发现的基础上构建简帛医学体系是有必要的,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第二部分即第二章,可以说是本书的主体部分之一,本章分为八节,即按医方数量整理出各科医方进行集成。将已出版的简帛医方中较为完整的方剂,按时间顺序进行排列,时间跨度从战国至东汉。每方仍按原书顺序排列,《五十二病方》《养生方》《杂疗方》《胎产书》《杂禁方》有一病(症)多方,则整体上标注“某方几则”,后仍按原书顺序排列。每方主体附有“药方”“用法”“主治”分析,或有炮制方法、服药方法,有“医方条辨”之意味。疑难字词附有简注,删去一些不影响阅读的复杂符号。因此从整体上说,大大降低了简帛医方的阅读难度,有利于初学者或想要了解简帛医药文献读者的学习,体现了作者想要普及简帛医药文献、文化的初衷。
第三部分即第四至第八章,对内科、外科、养生、房中、祝由等五类医方的专门研究。这一部分通过对各科所治疾病、用药、治法等情况分别进行了统计、分析等的概述,可以直观看出各科治疗的特点,如内科治疗疾病基本涵盖了现代所分的八类内科疾病;又如外科是简帛医方中数量最多的医方,体现了外科疾病在先秦两汉时期占有重要比例,是人们最常见的疾病。其中内科还单列了痹证与痿证的研究,养生、房中除有专方的论述外,还结合了其他简帛医药文献对养生观念、房中观念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大大扩展了简帛医方的研究,可以说是作者数年来简帛文献研究的积淀。当然,其中还有很多方面值得细致深入的挖掘。
先秦两汉简帛医方研究是对中医学早期“经方”研究的重要补充,对于探源中医学理、法、方、药体系的构建,以及推动“简帛医学”的构建具有重要价值。本书能够在较为零散的简帛医方基础上,按照现代方剂学系统展开研究是难能可贵的,并且通过分科整理、分条阐释,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阅读简帛医药文献的难度,相信即使初学者对于阅读本书应该都是比较容易的。比较遗憾的是,在本书完成之前,尚有几大类的简帛医方尚未出版,希望随着更多简帛医方的出土,能够不断完善本研究。
书评——北京中医药大学杨明明副教授
进入20世纪以来,战国、秦汉简帛古书陆续被发现,其中涉及医学的文献数量也颇为可观,大宗材料以马王堆汉墓简帛医书、武威汉代医简、成都天回老官山汉墓医简等为代表,另外在其他汉简、秦简及战国楚简中也散见与医药相关的内容。这些材料弥补了上古医药文献的不足,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一直以来,简帛医书由于文字古奥,缺损严重,让从未接触过出土材料的中医人望而却步。近年来中医界对简帛医书关注越来越多,亟须对相关材料和成果进行汇总梳理,以便多学科交叉合作,进一步提升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也有必要加强推动简帛医学文献的普及工作,让更多人了解其价值和意义。北京中医药大学熊益亮编著的《先秦两汉简帛医方研究》正是这样一部学术性与科普性兼具的好书。
该书全面收集了先秦两汉简帛中的医方文献,按其主治功效,以现代医学分科为标准进行了分类整理,并对各类医方进行分析研究。该书体例新颖,易于阅读,便于简帛医方的普及推广,并有助于现代临床研究。
医方在古代医疗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现有出土医学文献中,医方所占比例最大,由于与临床医学关系最密切,吸引了越来越多医学工作者的关注。医方有着悠久的历史,战国秦汉时期更是医方形成的奠基时期,了解当时的医方面貌,对于我们认识这一时期中医的发展水平也至关重要。该书并非简单的出土简帛医方分类汇总,从全书的体例到具体字词的注解,都体现了作者让更多人了解“简帛医药文献”的初心,书中对各类医方的深入研究皆为作者多年的研究积淀。
该书的第一章为简帛医方研究概论。因为简帛医方数量众多,所以目前学界在简帛医方领域取得的成果也是最多的。除了字词考释、年代考证等基础性工作,简帛医方中的药物研究、临床分类与疗效研究也成果丰富,单方考证与传承比较研究也在逐渐开展。这一章的内容却不仅限于简帛医方研究成果的综述,而是首先从“文化自信”的角度阐述了简帛医学文献研究的意义,并对简帛医学文献的研究进行了全面梳理与展望。在此基础上,作者还非常有创见性地提出“简帛医学”概念,将出土简帛医学文献纳入中医学研究体系,论述了构建“简帛医学”理法方药体系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其对“简帛医学”进行流派体系研究的思路更是为简帛医书的深入研究打开了新的视野。
该书第二章共收录医方466则,皆为已出版的简帛医方中较为完整者,大致分为内科、外科、养生、房中、祝由、五官科、皮肤科、妇儿科、其他类九大类,分别设有九节。收录医方按目前可知的成书或墓葬年代先后顺序排列,若为同时代则按医方数量多少进行排序,时间跨度从战国至东汉。医方的命名,可辨别医方主药、君药者,以药物或药物加主治命名医方;无法辨别主药、君药者,则用主治功效或所治疗疾病命名。这些分类、排序、命名的工作,看似简单,其实会涉及很多具体的问题,比如简帛医书成书年代的争议、疑难病名或药名考释等。作者以分类集成的方式,展现出如此清晰的简帛医方的整体面貌,实属不易。
具体的每条医方,首先收录原文,其中的疑难字词以脚注的形式附有注释。这些注释精炼简洁,取舍得当,对仍存争议之处则兼录数家之说,或阙疑待考。
该书第三至第七章,是对内科、外科、养生、房中、祝由等五类医方的专门研究。通过对各科所治疾病、用药、治法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初步总结简帛医方中各科治疗的特点。通过统计可以直观地看到,简帛医方中外科类疾病医方数量最多,是当时最常见的疾病。值得关注的是,作者对各类医方中一些具体问题的深入研究,如“内科”一章中对痹症与痿证的专论,注意到简帛医书中“痿痹一体”的情况,并对其进行客观分析和深入探讨;“养生医方”一章中有“补益剂”专论,按照现代方剂学对简帛医方的补益剂进行分类,并对其特色进行总结。此外,书中还结合其他简帛医药文献对养生观念、房中观念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皆为作者多年关注的领域。
总体来说,该书是用中医药学理论对先秦两汉简帛医方材料及相关研究成果的一次全面总结和梳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简帛医学”体系的构建,并在研究实践中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对简帛医方的学科交叉研究、分类比较以及医方溯源、相关的临床研究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据了解,该书只是阶段性的成果,更系统深入的研究工作正逐步开展。希望该书引起更多医学专业工作者的关注,从而更好地挖掘简帛医方的价值,为中医的现代发展提供思路与方法。
: M: y: k% U. z& @' o, [6 l*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