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桐先生事迹简介
赵桐字仲琴,名树桐(1908-1983),河北省河间县张村人(今河间市行别营乡西张村)。生前就职于河北省医学科学院。
其著作及处方时,以赵桐自署。一生耽嗜经典,诗文之外无其他嗜好。
7 m/ s! F% ]9 _
. p4 X% C9 `9 @2 R2 B《伤寒述义》初稿于1940年代,1946年曾在北京中医研究社由门人张忏痕刻写油印若干册。萧龙友先生阅后认为“于伤寒金匮著述具有悬解,乃确乎不刊之论,不特为仲景功臣,且可为唐宋以来各注家之诤友,足以启发后进,为不可少之书也。”1963年后,作者又对全书加以修订,于1965年完成。作者自叹,“惜萧翁已归道山,再欲就正,不可得矣。”“余学医五十年矣,再过五十年,敢谓无大过矣乎?”1972年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所领导拨付纸张若干,由王瑱、王文芳等油印数十册。2009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时在附录部分收录了《素问·热论》解、《论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经脉辩》、《营卫真谛》《脉辩》《古今脉搏之不同》《内经辨疑》等篇章。
《金匮述义》初稿于1940年代,1948年秋曾在张家口排印,可惜只有数册样书保存下来,余者毁于战火。样书呈萧龙友先生审阅,萧翁为之作序。序中称作者“研讨伤寒金匮诸书,颇有心悟。能于无字处探得妙理而成悬解,于是著之为书。伤寒一编早经问世,固已名高日下,不胫而驰。乃者金匮经解又成,出版印行,予得授而读之,反复审辨,服其注释之精通,见解之明达,得未曾有。而一见令人喜读者,则尤在行文善用譬喻。举凡理晦之处,借物一喻,其理豁然。以此说经,何经不解?或谓不经,安有不经之理。此系古贤作文著书之秘诀,非熟读诸子百家者不能领悟者也。”萧翁在给作者的信中说:“金匮为仲景之杂病之书,其深文奥义与伤寒同,医家崇其名而忘其实,能发明真谛者绝少……”“倾奉手书并读大著金匮经解,喜吾道之不孤,服服灵笔之有助,反复推敲,开我茅塞不少。此为必传之作,非阿好也。”该书1957年河北人民出版社曾拟印行,派人征求萧龙友先生意见。萧翁建议书名改为《金匮述义》。因出版社要求作者改用新式标点而未果。作者1965年起对全书进行了修订,1970年完成后,在省医科所领导的关心下油印若干本。
《本草经述义》的主要部分是1957年在保定西医学习中医班及中医讲习班和在河北省中医学校讲课的的讲稿,1971年-1977年由增释了若干。2009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时合订在一起。
《赵仲琴诊籍四种》是作者的多年临床记录,包括《度金针医案》《医林敝帚》《医林敝帚续集》《继述外科医案》四部分,涉及到作者经手治疗医案、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医话等等。其《度金针医案》中,记录了1960年在和平医院以中药治疗胃石、脉管炎、消化性溃疡等,使患者避免了手术之苦,并参与抢救了许多危急重症。《继述外科医案》中还整理了部分先辈的单方、秘方和验案等。2009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时合订在一起。
《赵仲琴素问发微》写作时间从1940年代到1980年代初,历30余年。全书不求全解,而以阐发经义为主,与《灵枢》《伤寒》《金匮》等互相印证,其运气部分章节,是1970年代在河北省医科院工作期间批儒之风盛行时写成的,所以全书体例不一,有许多独到的见解,并结合临床心得加以阐释。2024年1月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P9 T/ ^4 @2 g8 t2 S- t" o0 S/ v/ q8 q) S
2009年人民卫生出版社陈东枢先生策划出版《近现代名老中医未刊著作精品集》,赵桐先生遗著得以先后出版。其中《伤寒述义》《金匮述义》《本草经述义》三书经余瀛鳌教授、周仲瑛教授审稿。余瀛鳌教授认为“这三部书稿,学术融会临床方药治疗,撰论精要,其学验和见解,对读者殊多启迪。”周仲瑛教授认为“阅作者简历,其前辈大作源于临床、讲学积累而成。往昔已得萧龙友名家之嘉许,其高见卓识,对后学必多启发,堪为读经典之导航……。”
( B7 i: v8 t4 C
! N# d9 x/ |% A- q: k1 H
赵桐著作还有《医经韵语》一册,把医学经典中常用的内容按照身形、脏腑、疾病分类变成四言歌诀,便于记忆和检索。也已由其子赵寿康整理印刷成册。
赵桐廿岁悬壶本县康宁屯镇设“十全医室”,1944年违难燕京,在中医学社讲授医经,并兼《寿庐医刊》编辑。
于建国后返里,参加医联会。1955年由河北省卫生厅拜访参加工作,先后在河北省康复医院、河北省中医进修学校、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石家庄市中医院工作,1970年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所筹办,调至该所中医组工作(省医科所后改称河北省医学科学院)。生前被评定为副主任中医师,并任政协河北省第四届五届委员会委员,河北省中医学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