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燕赵中医

查看: 2574|回复: 1

药圈香灸立体推进,通瘀提毒助力健康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2944

主题

6911

回帖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7538
发表于 2016-10-30 11:32: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曹东义 于 2016-11-3 16:01 编辑
% y5 D, B/ q- @; W4 W
0 I7 o1 j9 `4 T6 E1 P9 ?; k6 I" q5 ?( Z; {
/ R* \" B/ B, G1 Y1 v; ?

3 e% _8 H4 d0 a. r- l
2 j9 {; K* u; J) `6 W, r
药圈香灸立体推进,通瘀提毒助力健康
——石家庄福妙堂圈疗五行香灸奥妙揭秘
《中医药与亚健康》第三十期——中医在民间
供稿:张培红、王红霞
责编:曹东义、李莹
  河北福妙堂传统中医门诊部有很多独特的诊疗技术,他们的中草药生物螺旋圈疗法(简称圈疗)项目(11301080105),已经被河北省和华北片区的专家选中,推荐进入国家《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名录》。我们带着了解这个项目的愿望,走进了福妙堂。
  通过与项目持有人和传承人座谈,不仅知道了圈疗的起源,以及它不同寻常的辉煌过去,也深切感受到这个中医传统知识,在形成与传承之中的艰辛与困惑。可以说,没有国家的保护政策,就难以有发扬光大的机会,甚至有可能走向失传的绝境。
  传承人马文毅让我们看到一个发黄的文件,这是刘俊岑先生2002年给刘淑香女士写的《证明书》:
  “余所创新的内病外治理论,摆脱临床固有的授药方式,透皮吸收为途径,这种授药方式至今尚有无法理解之谜。药物圈疗法问世五十余年,已得到无数病患者赞叹,但医界对这一独特疗法不重视,至今没有第二人进行研究。同时毕业医学大中院校所分配时,不愿来学此疗法,因为这疗法的大夫须亲自给患者涂药较苦,所以不愿来学。在1973年间,刘淑香因自身有病,吃药打针无效,来求医,勿药而愈,从那时起潜心热学这一门医术,为人类健康事业尽一分力量。她有不怕苦和累的精神,跟随我对圈疗技术精益求精的研究,辨证施圈达到了治疗的高水平。还同我的大女儿一同研究经络,提高疗效,今后圈疗传授问题,依靠她二人。特此(证明)。圈疗发明人刘俊岑 2002年4月份”
  这个《证明书》就像一份遗嘱,其中透露出刘先生对事业的执着追求,“药物圈疗法问世五十余年,已得到无数病患者赞叹”,反映了他对圈疗经验的坚定信念和深刻思考;“但医界对这一独特疗法不重视,至今没有第二人进行研究”,反映出刘俊岑先生内心很多的无奈与辛酸,一种“报国无门”的遗憾,让人唏嘘不已。“今后圈疗传授问题,依靠她二人”,刘俊岑先生看重和依靠这两个女人,当时都已经63周岁了,她们没有读过大学,也没有医学背景,但是,毕竟她们接触过这些是技术,是热心于这个技术的人员,并且在长期的实践之中,刘淑香“有不怕苦和累的精神,跟随我对圈疗技术精益求精的研究,辨证施圈达到了治疗的高水平”;刘淑香与大女儿刘淑端“一同研究经络,提高疗效”。自古以来,师徒之间,找到合适的“衣钵传人”很不容易,刘俊岑先生在晚年想到了“今后圈疗传授问题”。思来想去,也只能“依靠她二人”。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奋斗了一世,辉煌与坎坷了一生的刘俊岑先生,还有很多期盼与愿望。他希望自己身后,一定要把这个中医药的瑰宝传承下去,并能发扬光大,否则就会遗憾终身、死不瞑目。
  这份遗嘱式的《证明书》,让有关专家感到内心的震撼,《黄帝内经》所说的“得其人不教,是谓失道;传非其人,慢泄天宝”,这样的古代传承方式,竟然在当今社会,又一次得到再现。
  传承中医学术,发展中医原创思想,抢救民间中医经验,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了。为了中医复兴,我们必须积极利用国家局保护中医传统知识的平台,把真正好的,可行的,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整理出来,推广出去,造福大众,影响世界!
   所谓“圈疗”,就像人体彩绘那样,根据病情,在人的身体上画圈,有内圈和外圈,有大圈和小圈。外圈画界线,包围病灶,保护人体正气,相互连通,如同经脉道路。内圈提毒通瘀,剿灭病邪,如同洲际导弹的发射井,风寒湿毒,百病之邪由此而出,万病之源从此而去。
  虚、瘀、毒是很多疾病的共同病理基础,患者正气下降,就会“虚处留邪”,风寒湿从外而来,水饮痰湿由内而生,留在容易聚集的地方,淤积日久,影响气血运行,也影响人体功能发挥。久瘀不去,化毒为害,成为浊毒、湿毒、瘀毒、热毒、寒毒,危害身体,破坏结构,比如肿瘤恶变也需要时间蓄积力量,空间环境的条件“支持”。因此,不改变环境,不去除虚瘀毒,即使切除了肿瘤,它还容易复发。
  圈疗的作用,主要在于祛瘀提毒。瘀毒已去,正气才有机会修复损伤。看似不治病的调理身体,在很多时候才是“治本”的措施,急功近利的攻伐、切除,看似快捷有效,其实伴随的正气损伤,为病情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机会。
  “王道无近功,扶正靠养生。”中医有很多养生保健的措施,并且除了辨证论治喝汤药之外,还有食疗,以及“内病外治”的很多方法。香薰法就是很古老的方法,它与艾灸有相似的地方,又有很多不同之处。
  中医利用艾灸治病的历史很悠久,孟子曾经说过治疗慢性病,需要“七年之病,求之三年之艾”,治疗的过程是很长的。
  说起福妙堂的五行香灸,它既是诊治疾病的一种方法,也是与赏画、听曲、观戏一样是一种心灵的审美活动,只不过不是视觉,也不是听觉,而是通过嗅觉来抵达。燃香后,烟气从梅花瓣儿型的烤香中缓缓逸出,让人感受得到很美,却无法说出美在何处。
  随着烤香师的优雅的动作,渐远渐近,或浓或淡,营造出一个独特的,似乎是深不可测的美妙世界。
  忙碌的工作,紧张的生活,使人们躁动而不安。疾病的痛苦,让人辗转反侧,而五行熏香疗法,透过皮肤,温通血脉,深达肌肉、筋脉骨骼,直通五脏,安抚人的心神,使紧张的情绪得以舒缓,创造一种怡然舒畅的精神状态,因此备受人们青睐。
  
  利用熏香保健的历史也很长,在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墓、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墓、西安法门寺等重要的古代文化遗存中都有材质各不相同的熏笼和熏炉出土。
  一般认为,衣服、被褥,甚至居住的房间,只要经过香薰,必定是深染香氲,沁人心脾的,当然这样做也是奢侈的。人们在博物馆看到这些熏香之器,仿佛看到了宫廷达官贵人奢靡的生活,似乎一条蜿蜒的流淌着香气长河,穿越时空并没有因为时间的漫长而荡然无存。
  悠久的历史,神秘的气息,在奔向未来的现代社会,给人们留下了无限的遐想。这样的生活享受,还能穿越时空,来到现实社会吗?
  石家庄福妙堂传统中医门诊部,就把香薰与艾灸结合在一起,“五行香灸”作为独特的养生治病方法,用于临床实践之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五行香灸”的载体,百分之八九十都是药物和香料,只有百分之十到二十左右的艾绒,因此,它的外观像木材那样坚硬,像庙里的高香那样幽香。庙里敬神的高香,插在香炉里固定不动,而“五行香灸”像游动火龙,旋转飞舞,鼓动气血流动,驱散瘀浊血凝,引来阳气修复,由冰冷灰暗转为火热鲜红,由硬结疼痛变成柔软舒畅,这是因为它借了火的能量,香的穿透力量,艾的温润持久,因此,“五行香灸”与中草药圈疗,一个是平面的图画,一个是空中的火龙,提毒化瘀,散寒驱邪,恢复阳气,扶正固本,养生治病。
  当然,什么时候画圈,画多少个圈,画多大的圈,什么时候变换画圈,画多少天圈,每天画多少遍,这都需要辨正施圈,如同当年诸葛亮排兵布阵,既要步步为营,也要观敌瞭阵,分合有度,变化有方,而不是固定不变,守株待兔。
  石家庄福妙堂传统中医门诊部还把黄膏药、黑膏药、红灯照、栓剂、药包等组合在一起,十八般兵器互相借力,组合起来发挥群体效应,攻坚克难,发挥一般治疗、调理所达不到的作用。
  说起来,香料、艾草都是生命的结晶,也就是说熏香、艾灸的材料,自古以来都是自然生成的,是天地精华凝聚而形成的。
  熏香制作时使用的香料,大多属于中药,有几百种之多,常用的有:杜衡、月麟香、甘松、苏合、安息、郁金、捺多、和罗、丁香、沉香、檀香、麝香、乌沉香、白脑香、白芷、独活、甘松、三柰、藿香、藁本、高良姜、茴香、木香、母丁香、细辛、大黄、乳香、伽南香、水安息、玫瑰瓣、冰片、龙涎等。
  屈原《九歌》记载:“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这属于个人佩戴、欣赏的范畴。当然,根据社会的发展,历史上创新出很多使用香料的方法,比如:线香、盘香、塔香、香丸、香粉、 香篆、 香膏、 涂香、 香汤、 香囊、 香枕等。
  古代较早的香熏,应该产生于陶瓷烧制的年代,也就是有一定的器皿可以燃放这些香料蕴含的气息。
  根据专家们的研究,在汉朝流行一种叫博山炉的香熏,它设计的灵感,应该来源于古老的传说。古代盛传海上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博山炉便是根据这一传说设计的。使用时香料燃于炉中,烟气从盖上的镂孔冒出,既能消除居室内的恶秽之味,除湿,预防百虫叮咬,又可以凭借袅袅上升的香烟,营造出一种空远寥廓的境界。主人就在这样的环境里,获得精神上的慰藉。
  南朝人谢惠连在《雪赋》中写道:“燎熏炉,炳明烛,酌桂酒兮,扬清曲。”把古代士大夫的生活场景,闲情逸致,高雅情趣,跃然纸上。因此,围炉熏香是的场面,就是古代文人雅士、知识分子们一种境界和追求。
  盛唐时期,贵族中还普遍使用一种银质香熏球,其原理同现代陀螺仪。熏球内因装置两个环形活轴,托起一个小盂,它的重心在下,无论熏球如何滚动,小盂始终保持水平状态,内燃之香料决不会倾覆,不会导致烧蚀衣被的情况出现,设计十分精美。
  
  在唐代熏笼大为盛行覆盖于火炉上供熏香、烘物或取暖。《东宫旧事》记载"太子纳妃有漆画熏笼、大被熏笼、衣熏笼"。唐王昌龄《长信秋词》 "红颜未老思先断,斜倚熏笼坐到明。"
  西安法门寺也出土了大量的金银制品的熏笼。雕金镂银精雕细镂非常精致都是皇家用品。
  除了大量的熏笼还有各种动物形状的熏炉用来取暖特别是唐以后使用的比较广泛。
  宋代一些官宦士大夫家比较流行的是鸭形和狮形的铜熏炉称为"香鸭"和"金猊"。
  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写自己的生活时也多次提到熏香的器具如在《凤凰台上忆吹箫》里写下"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
  厅堂书房,围炉熏香,剪灯夜话,是古代士大夫之家,充满情致的生活场面。
  明清熏炉的制作和使用进入繁荣时期,故宫内大殿、书房、内寝皆置高达三四尺的巨大熏炉,形如金钟鸟笼,多为掐丝珐琅等景泰蓝之精品,亦有铸铜鎏金錾刻精美的极品。
  皇帝尚且如此,更何况一般的老百姓呢。
  当时的文人高士,书案上多设造型各异纹饰典雅的香熏盒,以营造融入怡性逸情高雅意境。
  西风乍起,时值岁寒,民间还普遍使用以紫铜、白铜、黄铜打制的手炉、脚炉,网盖上皆有镂刻精致的纹饰,或吉祥图案无论乡绅庶民小姐老妪人手一炉已成明清时代一道多彩多姿的市井民俗景观。
  熏香根据外形特征可分为原态香材、 线香、盘香、 塔香、香丸、香粉、 香篆、 香膏、 涂香、 香汤、 香囊、 香枕等。
  原态香材 香料经过清洗、干燥、分割等简单的加工制作而成。原态香材能保留香料的部分原始外观特征如檀香木片、沉香木块等。
  福妙堂的五行香灸,由于继承了古代熏香的精华,又融合了艾灸治病的学术特色,因此在疑难病诊治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与中草药圈疗配合起来,其温通气血,驱散寒瘀的力量,可以深达肌骨筋膜之间;它与红灯照的明火相辉映,一个像火中的凤凰,一个似乎是空中的飞龙,恰如神话传说里边的神仙,法力无边,降妖捉怪,龙凤呈祥,护卫健康。
  福妙堂“八大疗法”之中的黄膏药、黑膏药,化瘀定痛,提毒生肌各具特色;妇科栓剂“顺坤丹”提毒生肌,去瘀生新,具有一般药力所不能达到的境界;外用药包,精选药品,配伍奇妙,效果非同一般。八大疗法,互相配合,排兵布阵,如同天罗地网,层层设防,处处用心,因此,能奏非常之功。
  福妙堂正是因为有“八大疗法”护卫人体,因此,才被人们称为“立体圈疗”,这些综合疗法加在一起,有机配合,正是《黄帝内经》所说的:“故圣人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故治所以异而病皆愈者,得病之情,知治之大体也。”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已绑定手机

2944

主题

6911

回帖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7538
 楼主| 发表于 2016-10-30 18:22:52 | 显示全部楼层
梦里故乡麦田绿:; p: e+ s; F+ {" A7 O* M
嗯,
% Y+ \/ l$ B5 }梦里故乡麦田绿:
1 c( t$ a3 w7 l@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希望有机会见识见识
0 I- {- G( ~: }/ v/ r* C- n我:
. X2 ]8 p6 u) A6 D2 _7 L; F如果希望了解,或者学习圈疗,可以直接与他们联系。
- r) G( d8 y+ m! B9 q) C) a福妙堂地址 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60号开元庄园院内0 @( G$ v) s8 O, k5 W3 t; ]
联系人
% ~" E. h6 i# B  v( q6 l5 [5 _. d) j8 S王红霞18931145191' {2 k: @( f# P% H5 g  Z
马文毅18631109516
3 W* H9 d9 G' }1 E: _. L郎彬13933059499
8 Q) X4 p& i* U# Z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燕赵中医

Copyright © 2016-2025 燕赵中医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河北中健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冀B2-20050128号-6
《互联网医疗卫生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冀卫网审字[2005]1号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石高新字第188号
QQ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